国际贸易发展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发展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发展报告

国际贸易发展报告范文1

【关键词】中国;国际贸易;时间效率;改善策略

和关税成本、运输成本以及信息成本相同,时间成本也会影响到国际贸易的质量,国际贸易的时间主要会对贸易产生两种影响:其一,时间决定了一名生产商能否顺利进入国外市场,如果贸易时间多一天,可能导致生产商进入外国市场的可能性下降1.5%。其二,当生产商进入外国市场以后,时间会对国际贸易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贸易时间多一天,进口关税相应就会增加0.8%。在这种形势下,本文主要对我国国际贸易的时间效率进行研究分析,以期降低我国国际贸易的成本,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一、我国国际贸易时间效率现状

对国际贸易时间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运输基础设施以及贸易便利程度,其中前者主要是指港口、机场等相关设施,贸易便利主要是指世界银行的跨国界指标表示。

(一)我国国际贸易运输设施分析

首先,我国对外贸易和港口建设是同步发展的,并且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绩。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实质上是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的过程,更是我国港口的发展历程。港口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2010年中国航运发展报告显示,当年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的前十大港口中,中国港口就占了8票[1]。从运行效率看,我国港口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根据联合国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港口集装箱的装卸费用是亚太地区最低的国家之一。并且在生产效率方面,不管是集装箱场地及设施利用效率,还是货物停留在港口时间,我国的港口在全世界被公认为效率较高。但是目前我国的机场建设比较落后,航空运输和目前的国际贸易形势不协调,我国航空业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在全球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机场中看,我国仅有上海的浦东机场入选,这和中国贸易大国的身份悬殊较大。且在全球分散化生产越来越普遍的形势下,鉴于航空运输的快速性、可靠性,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国急需发展航空事业,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二)我国国际贸易便利程度分析

目前我国整体的商业环境、国际贸易效率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且最近两年还呈现下滑的趋势。在跨国界贸易指标排名中,我国在所有东亚国家级地区的排名相对靠后,且远远落后于泰国、印度尼西亚等新兴经济区,仅仅和经济不太发达的越南处于同等水平。我国在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供应链中位于装配环节,而这个环节较缺乏技术含量,运作的主要盈利目标是降低劳动力成本及物流成本[2]。作为全球生产网络的核心地带,东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嵌入全球经济链而进行激烈的竞争,且和东亚其它国家相比就,我国最近几年的跨国界贸易成本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是东亚其他国家及地区却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的劳动力及土地成本不断提高,国际贸易汇率不断升值,物流成本的劣势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的不良影响越来越明显。

二、改善我国国际贸易时间效率的策略

(一)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提高双边贸易效率

进口国与出口国严重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效率,为了有效提高国际贸易效率,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要求进行国际贸易的各个国家加强合作,为提高国际贸易效率创造良好的条件。并且国际贸易的区域化特点越来越明显,我国必须和更多的国际贸易伙伴建立友好的经济合作关系,才有利于消除影响双边甚至多边贸易的不利因素。特别是我国和东亚各个国家的关系非常特殊:其一,我国和东亚各国都位于全球生产系统中的上游,且我国和东亚国建存在频繁的零部件买,要求高速度、可靠的配送;其二,我国和东亚各国有着良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但农产品中有很多都属于时间敏感性产品,也需要高速度、可靠的配送,所以,我国理应加强和东亚各国及地区的经济合作,并把贸易的重点从以前的降低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方面转移到提高贸易效率方面[3]。最后,美国和欧洲各个国家是我国货物的和重要出口地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故必须加强和美国及欧洲各个国家的经济合作,改变双边贸易效率,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在这个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人们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加大建设国际化大型机场的力度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中心一直在东部沿海地区,所以港口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也取得了飞快的发展,正是因为港口和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确保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辉煌。但是我国的航空运输发展却较落后,在目前的国际贸易形势下,航空运输越来越重要,并且国际机场开始慢慢代替港口、高速公路以及铁路成为创造财富的引领者[4]。机场连通世界的功能让很多企业不断向机场周围靠拢,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际贸易各家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我国必须把建设基础设施的重点放在航空运输方面,一方面给予航空运输能力较强的城市予以政策上的倾斜,在内陆地区争取快速建立起几个高质量的具有国际水平的航空港,并使之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桥梁。另一方面,减少对国际航空运输的市场准入、以及数量、价格方面的限制,慢慢提高航空自由程度,缩减航空权利的审批事项,让我国航空业的发展和全球经济发展接轨。

(三)改善国际贸易便利性

目前公认的贸易便利主要是指国际贸易程序的精简化和协调性,主要涉及到国际贸易港口成本、物流成本以及海关成本等,但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全球经济供应链条中越来越重要,贸易便利也开始考虑信息服务成本因素。改善国际贸易便利性可以大大降低贸易成本,缩减贸易时间,进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吸引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而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领域的竞争力[5]。我国要从提供贸易便利方面改革,先要修订不能适应目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法律法律,比如:修订现行的海关法律,精简海关审批程序等,因为繁琐不透明的海关运输是国家贸易的巨大障碍。可以适时培训海关官员,增加海关信息的透明度,进而提高国际贸易效率。同时,还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电子化作业的比例,把国际贸易中设计的文件利用EDI系统处理,减少文件准备时间。此外,还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实行一条龙服务,也就是贸易相关方只需要一次性提交所需要的文件就能完成整个贸易流程。这要求政府部门赋予扩大货运权限、物流企业的整合权限的资格。

参考文献:

[1]齐军领,范爱军.东亚地区贸易时间与贸易持续优势研究[J].亚太经济,2012,2(01):55-56.

[2]肖芬,文化智力,跨文化能力与国际贸易绩效的关联性研究[J].求索,2012(07):125-126.

[3]齐军领.中国国际贸易时间效率与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12(04):88-89.

国际贸易发展报告范文2

【关键词】金融危机 贸易安全 问题 对策

近期,受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出于保护本国国内产业利益,各国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全球贸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严重威胁着我国贸易的安全。贸易安全已经从一个隐性问题变为一个显性问题。因此,贸易安全问题成为我们应当关注和深入讨论的重要问题。

一、贸易安全的内涵

虽然贸易安全对贸易发展和国家经济至关重要,但我国学者对于什么是贸易安全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观点。

一类观点认为,贸易安全体现为一种能力,即在对外贸易发展面临风险或受到冲击时,一国的对外贸易有一种抗击风险、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能力。如有学者认为,所谓贸易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在面临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冲击时,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和加强国际合作牢固地控制或占有国内外市场,使本国产品拥有较强的抵御或抗风险能力,从而为本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外生存环境。有学者认为,国家贸易安全是指一国的对外贸易在受到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冲击时,依然能够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或具有足够的抗衡和抵抗能力。有学者认为,贸易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及其为本国带来的相应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地位。

另一类观点认为,贸易安全表现为一种状态,即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在面临各种各样的国内外环境的情况下,一国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状态。如有学者从国家经济安全的定义加以引申,认为贸易安全即一国的贸易利益不受侵犯,比较优势能充分体现,有能力抗御其他国家对本国对外贸易的侵犯和打击,本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份额不断增加,对外贸易体系正常运转、不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有学者认为,国家贸易安全是在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一国的国际贸易交易得以顺利进行,国际贸易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的状态。有学者指出,贸易安全是我国全面开放市场、实施贸易自由化后引起人们关注的新概念。贸易安全是指一国能够抵御内外冲击,保持市场秩序和贸易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的状态,以及维持这种状态所需的贸易制度、市场运行规制及竞争力。

不管对贸易安全的解释有多少种,其中都包含有一个共性的东西,这就是要保持国家对外贸易发展和贸易利益不受侵害。笔者赞成后一种观点,即贸易安全概念反映的是国家的贸易发展和贸易利益不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破坏和威胁这样一种安全状态。概而言之,贸易安全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国家的贸易发展和贸易利益不受外部和内部的威胁和侵害;第二,国家要为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第三,避免国家利益来自贸易要素的影响而损失,或使本国的经济受到来自贸易要素的过大打击;第四,保障国家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贸易能维护国家的利益并争取优势地位,能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经济增长;第五,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促进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贸易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国际(外部)因素

1.参与经济全球化

毫无疑问,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学习、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和积累的一切优秀的先进文明成果和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通过学习借鉴,来发展自己;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下发展的,至今并没有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及掠夺性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技术和资本优势,得以支配全球分工,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环境资源,占领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它们还掌握着制定市场经济规则的权力,具有操纵市场经济秩序的优势。它们可以决定哪些国家是“市场经济国家”,哪些不是;决定哪些产品可以出口,哪些不能;决定进出口产品的标准和价格,动不动就设置门槛和障碍,以保护本国利益。比如,在入世谈判过程中,我国在一些问题上不得不作出让步,接受了“非市场经济”、“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纺织品特别限制”等不利条款。实践表明,近年来,由于这“三项条款”被WTO成员滥用,不仅使我国出口产品更容易受限,涉案企业遭受损失,相关行业和关联产业受到冲击,而且具有连锁效应,给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留下了一定的隐患。

2.世界经济波动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大。我国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越来越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据有关测算,美国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将下降4.75个百分点;欧盟经济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子产品将下降15‰,纺织服装业将下降5‰。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导致我国外部需求进一步萎缩。对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直接和间接的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近60%,三个经济体的减速对我国商品出口冲击巨大,对我国外贸安全构成较大威胁。最近,WTO先后了《2009年世界贸易报告》和《经济和金融危机以及贸易发展相关问题报告》,两个报告就金融危机对中国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贸易在此次危机中受害最大。

3.新贸易保护主义威胁

自GATT所主导的多边贸易谈判实现大幅度削减关税以来,以非关税措施为主的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不断被削减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非关税保护措施,如绿色环保标准、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劳工标准、歧视性的政府采购、差异性的国内消费政策、汇率变动等形式,这种新贸易保护措施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情况下愈演愈烈。

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压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发展议程的中断,区域内的合作势头越来越强劲。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给予区域内成员优惠其实就是对区域外国家或地区的歧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转移效应在增加区域内成员之间贸易的同时,对区域外国家的贸易却构成了一定的障碍和威胁。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美国为例,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前的1988年,中国商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12.5%,排名第一,墨西哥商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仅为4.77%,排名第六;而1998年墨西哥纺织服装商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到27.26%,远远超过中国10%,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国。国内外不少学者曾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中国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最大受害方。在金融危机影响和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背景下,由于受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的约束和成员国之间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一国对区域内成员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可能性较小,相对来讲,更容易对区域外国家和地区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就会对区域外国家的贸易造成更大的压力。

(二)国内(自身)因素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贸易竞争力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由于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自己的品牌,虽然出口量很大,经济效益却很低。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加工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名列世界前茅,钢材、彩电、摩托车等100多种重要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初级产品多,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少,产业链条短,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企业经济效益低,产品竞争力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我国贸易安全存在的最大隐患。

2.贸易依存度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呈逐年上升趋势。1980年~2007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从12.5%上升到66.2%,高于美、日20%左右的水平,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外贸依存度偏高,一方面表明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另一方面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也意味着中国受到国际经济冲击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外贸风险也随之增加。由《环球》杂志发起的一项题为“2009影响中国经济的十大国际因素”的问卷调查表明,有90%的专家认为“外贸依存度过高”是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一大风险,其中70%的人将它列在风险首位。

3.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对滞后

自从中国政府于2001年签署了中国第一个区域贸易协定――《曼谷协定》以来,中国的区域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我国已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由贸易区。但由于时间短、起步晚,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成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相比,还存在着许多差距。

4.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发展滞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总体而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在数量、质量和种类上都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占的份额低;二是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知识型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专利许可、商标转让、版权许可为交易内容的知识贸易正在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一般货物贸易。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知识贸易发展不容乐观。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代表着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方向,体现了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也是获得国际贸易利益的重要途径,我国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发展滞后的状况,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对外贸易安全的一大隐患。

三、维护我国贸易安全的思路与对策

(一)制定和实施“创新强贸”战略

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希望把对外贸易的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科技兴贸”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国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出口产品质量效益差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不仅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还使我国贸易安全和经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正是认识到了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技术引进的过度依赖而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现实,在2006年召开的科学技术大会上,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和新的治国方略。笔者认为,我国总体的科技经济战略发生了改变,作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重要引擎的对外贸易工作,对国家基本方略的这种变化不应当无动于衷,有关部门应当与时俱进,及时做出调整,制定“创新强贸”战略,实现从“科技兴贸”向“创新强贸”战略的转变。依靠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靠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依靠自主创新,实现新的技术进步;依靠自主创新,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依靠自主创新,培育我国的世界品牌。“创新强贸”战略比“科技兴贸”战略更能体现当今中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时代主题,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的贸易安全。

(二)继续加强市场多元化战略

我国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有意识地强调贸易多元化,可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只有实现市场多元化,才能保证中国在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竞争地位。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利于全面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规避市场风险。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助于分散市场风险,提高外贸整体经济效益。我们在加强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发,逐步形成市场多元化的贸易格局,保证对外贸易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分散国际市场风险。

(三)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

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是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代国际贸易竞争的制高点。如前所述,我国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发展的滞后状况是我国贸易安全的一个潜在威胁。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的发展。我们应当抓住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机遇,将发展服务贸易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升级结合起来,提升我国在世界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在知识贸易方面,我们要加快引进一批特种、大型、高技术、新工艺装备与产品,加强对知识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实行知识引进增长的集约化,提高知识引进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国主要战略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出口主导产业。与此同时,我们要注重以自身研究与开发为基础的技术出口。我国相当多的工业化技术可以适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层次的需求,进一步挖掘这方面的潜力,就可以在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应以技术出口带动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的出口,以技术出口促进技术开发、技术进步,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我国贸易安全的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目前,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国际经济组织,而经济组织的规则大多是由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主要是维护发达国家的既得利益,它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体现。中国要维护自身的贸易利益和贸易安全,就必须积极地参加国际经济组织,在充分遵循国际规则和双边、多边协定的基础上,更多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保持充分的话语权。作为WTO成员,我国应积极参与正在进行的WTO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订和修改,利用有效的多边贸易规则约束和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争取更大的主动,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经贸利益,保证中国贸易安全。同时,重塑和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发展,推动国际金融秩序不断朝着公平、公正、有序的方向发展,不仅仅是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良方,也是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维护我国贸易安全的长远策略。

(五)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参加任何区域一体化的国家在开展国际贸易时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对我国来说,如果继续游离于区域经济合作之外,必然会受到歧视,从而面临着原有市场被区域内成员所挤占,新市场难以开拓的危险。在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受阻,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加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的合作,有助于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因此,惟有通过积极参与以自由贸易区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合作,我国才能有效规避集团内其他成员的歧视,扩大世界市场上我国商品的占有率。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相比,正是由于有了自贸区这一新的经济合作形式,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明显提高,不仅能够促进我国与有关国家的双向贸易,还能减少贸易争端。此外,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必须遵守与国际社会协调、共生共赢的基本原则,仅仅考虑本国发展,不顾左邻右舍的利益,必将陷入孤立境地。我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要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并让国际社会深切感受到务实成果。国际贸易安全的维护离不开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同样也须在合作中求安全,即走“合作安全”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汪素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产业安全问题.国际经贸探索,2005(4).

[2]WTO《2009年世界贸易报告》smc.hunancom.省略/swdy/86752.htm.

[3]高国辉.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与我国应对策略.

sdtex.省略/news_view.asp?newsid=2318.

国际贸易发展报告范文3

关键词: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商业存在 TC指数

一、浙江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服务贸易进出口发展快

近年来,浙江服务贸易逐步发展,成为拉动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浙江省的服务贸易在2002年到2011年之间,进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14.4亿美元发展到2011年的238.8亿美元,增长了16.6倍,出口额从6.8亿美元发展到145.9亿美元,增长了21倍,进口额也从7.6亿美元发展到92.9亿美元,增长了12倍。从2004年开始,浙江服务贸易的顺差从9.8亿美元逐步扩大,到2011年顺差为53亿美元。

2.新兴服务贸易行业比重上升

2011年,浙江的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稳中有升。国际旅游、国际运输、国际建筑工程承包是浙江省服务出口三大传统支柱行业。2011年国际旅游出口同比增长15.56%、国际运输出口增长18.64%,国际建筑工程承包出口增长5.87%。三大传统行业占全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0%,但占比呈下降趋势,比2010年(75.7%)下降5.7个百分点。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体的国际服务外包2011年出口259188万美元,实现了44.35%的高速增长,通信服务也出口了992万美元,增长30.53%。影视动漫为主的对外文化贸易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化重点出口企业,包括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华硕国际和中南卡通等。服务贸易出口结构趋于优化。

服务进口的主要行业是旅游、运输等,旅游服务进口金额同比增长88.37%,进口比重高达44.1%。运输服务进口虽然同比下降11%,进口比重仍达到15.2%。新兴行业中,金融服务的占比虽小,但同比增长了70.44%,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等同比增长了210.3%。

3.服务贸易商业存在发展迅速

近年来,全球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占比达2/3,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逐步把部分通过项目外包、直接投资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浙江服务业商业存在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签订的合同项目与合同金额有所下降,但实际吸收外资金额一直在逐步增长。2006年实际吸收外资金额为196076万美元,2011年为539952万美元,约为2006年的2.8倍。与此同时,浙江服务业实行“走出去”的战略,鼓励企业以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方式扩大对外投资。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金额2006年为181163万美元,2011年达到288589万美元。2006年的营业额为203847万美元,2011年扩大到291251万美元。

4.与货物贸易相比严重滞后

浙江服务贸易是在中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起步晚、但发展较快。浙江货物出口占全国货物出口比重在2002年的时候已经占到9%,2011年为11.4%,2002年的服务贸易出口占全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仅仅只占1.7%,2011年已增长为8%。

浙江服务贸易发展快,但总体水平与货物贸易相比,仍然是严重滞后。虽然服务贸易整体占浙江贸易的比重从2002年2.3%上升到2011年的6.3%,仍然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浙江省的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差额2002年的贸易是逆差0.8亿美元,2004年变为顺差后2011年顺差金额增加到53亿美元。但是与浙江省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差额相比,差距巨大。

二、浙江服务贸易发展路径特点

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建筑安装及工程承包服务是浙江省服务贸易的三大传统出口行业,同时也是浙江省服务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从服务贸易的出口行业结构来看,旅游出口占比从2006年的41%下降到2011年的31.1%,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从39.2%降到20%。但是运输出口比重从2006年的13.6%上升到2008年的22.6%之后,受国际金融危机滞后的货物贸易出口增速放缓的影响2009年达到11.3%的低谷。2011年运输的出口比重仍然保持在18.9%。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快速增长,尤其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体的国际服务出口占比从2006年的1.7%上升到2011年的17.8%,在浙江省国际贸易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显现。

服务贸易的进口行业结构也有显著的变化。传统服务贸易行业中的运输服务进口占比从2006年的34.7%下降到2011年的15.2%,旅游进口占比却从2006年的2.7%上升到2011年的44.1%。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中,咨询服务进口占比从2006年的10.9%下降到2011年的1.6%,教育医疗保健服务进口占比从2006年9.2%上升到2010年的20.9%。

受服务出口行业结构、进口行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浙江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的主体对象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服务贸易行业中,运输从2008年开始从顺差转为逆差,2011年顺差高达135026万美元。旅游的顺差从2006年的207082万美元下降到2011年的44855万美元。建筑安装与劳务承包一直是服务贸易的顺差来源,从2006年的201816万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290170美元。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贸易顺差额从2006年的6951万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255377万美元最为显著。但教育医疗保健从2006年的20036万美元的逆差上升到161755万美元的逆差。

从浙江服务贸易行业结构的变化结果来看,宁波-舟山港口的建设发展壮大了浙江省的国际物流产业、提升了浙江省的服务贸易的实力。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将成为浙江服务贸易的增长主体。随着浙江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旅游也越来越普遍,从而导致国际旅游进口大幅上升。接受国外的教育、医疗保健等也成为可能,教育医疗保健的进口占比上升,逆差金额逐年攀高。

TC指数(Trade Competitive)即贸易竞争指数,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出口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TC指数取值大于0,说明比较优势大;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小。2006-2011年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结果如下:

从服务贸易总体的TC指数来看,2006年的TC指数为0.39,2008年降到0.1以后又逐步上升,2011年为0.22.总体来看浙江省的服务贸易出口与进口大致平衡,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

从行业上看,浙江省服务贸易TC指数最强的为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2006年为0.98,2009年和2010年微降后,2011年又为0.99。浙江的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的国际竞争力在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最近几年,国际竞争力增强的最快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2006年的TC指数为0.67,2011年为0.97。软件服务外包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显示出了强大的后劲,成为浙江服务贸易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作为浙江的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国际运输的2006年TC指数为-0.06,2008年TC指数转为正值以后,2011年为增强到0.32,虽然国际竞争力仍然相对较弱,但有所增强。

近几年来国际竞争力降低的最快为旅游行业。从2006年的0.94降到2011年的0.05。这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币的升值、国外一些国家放开对签证的要求等因素,出国旅游热持续升温,成为服务贸易进口的一大项目。保险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波动也不叫大,在2006年为0.13,竞争优势非常微弱,但2008年增强为0.46,2011年却转为负值为-0.21。通讯、邮电的TC指数在2006年为0.42,但是2007年成为-0.56,2009年甚至达到-0.94。浙江的保险以及通讯、邮电行业不仅没有形成特别的优势,甚至转变为处于劣势。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保险以及通讯、邮电行业之外,专利、咨询、教育、广告等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也受到国外同行的竞争压力,除了个别年份的TC指数是正的值之外都为负值。尤其是专利,2011年的TC指数达到-0.97,接近取值方位的极限-1,说明在这方面,浙江也处于绝对劣势。

三、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近年来,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势头良好,增长空间很大。进一步提高浙江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需要政府的引导与配合,2008年9月,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以上海为龙头、江苏与浙江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贸易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2011年,国务院先后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国际级战略。201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央政府给予的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为“浙江服务”品牌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将极大提升浙江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产业基础。

浙江省围绕着国家战略,制定了“十二五”时期浙江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把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和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培育“浙江服务”品牌为中心环节,不断提高服务外包接包能力,显著提高服务贸易比重作为“十二五”期间浙江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额的目标是实现翻一番半,达到300亿美元,同时,逐步提高服务贸易出口在外贸中的比重,争取服务贸易出口比重2015年达到9.3%。巩固发展国际旅游、国际运输、国际建筑工程承包等传统服务贸易优势的同时,把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文化服务贸易作为发展重点领域,逐步推进金融、保险服务贸易、教育服务贸易、专有权使用和特许经营服务贸易、管理咨询与会计等专业服务贸易、医疗保健服务贸易,努力拓展商业存在以及自然人移动的服务贸易领域作为“十二五”期间浙江服务贸易比重显著提高的途径。

浙江省在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举措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人才是服务贸易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浙江省对现有的培训基地、培训机构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校企合作、鼓励培训基地、培训机构与企业加强合作,形成政府、企业、培训机构三方联合推动共同发展的局面。

二是重视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浙江省内有2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28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是浙江省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主阵地。加大对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的扶持力度和指导力度,加强对服务外包产业对接、招商引资的协调组织。

三是重视重点文化出口企业的培育。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文化展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文化贸易规模。为提高企业文化出口竞争力,浙江省出版部门与企业联合开展了“浙江出版物海外推广营销工程”,提高浙江文化企业的国际知名度。

四是重视软件产业发展。以金融服务软件、通讯信息、企业信息化建设等具有比较优势的软件出口领域为突破口,加大政策信息、市场拓展、业务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能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的软件出口企业,使软件出口成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转换器”。

五是鼓励企业开展技术贸易。浙江省对技术贸易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做好技术贸易发展的促进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贸易。浙江省还积极组织出口贴息工作,鼓励企业积极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提高企业技术贸易积极性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商务厅:2011浙江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12浙江服务贸易发展报告,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2012年版.

[2]张莉.十二五时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2011(1):24-28.

国际贸易发展报告范文4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格局、新方向、新进展”,论坛以贸易便利化为鲜明主题,以加快转型、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为主要目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充分的交流。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论坛。国内外共有160多位国际组织和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工商企业代表、国内外商(协)会代表参加了本届论坛。

来自海关总署、商务部、质检总局等政府部门的代表分别介绍了2013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情况及分析预测;商务部大力推动贸易便利化、促进外经贸可持续发展的各项积极举措;以“三个一”通关模式和“无纸通关”为代表的中国海关贸易便利化改革;质检部门贸易便利化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商事法律服务系统在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巨大潜力等方面的情况。

工商界代表上海美国商会董事会成员、FedEx中国区国内服务副总裁陈信孝先生向代表们介绍了2013上海美国商会“通关及贸易便利化满意度”调查报告;杜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吴坚先生阐述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便利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中海国际咨询公司执行董事秦阳先生以项目案例为基础介绍了该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合法企业,促进贸易便利”的业务实践。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于平副会长在开幕词中指出:国际贸易便利化对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深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建立高效完备的贸易便利化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迫切需求。

国际贸易发展报告范文5

关键词:服务业 服务贸易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加速发展,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3 65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6 925亿美元,其间增长了9.1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由1980年不足1/7,提高到2010年的1/5。由此可见,服务贸易在整个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一样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经过2010年强劲地恢复性增长之后,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额达到4 191亿美元,首次突破4 000亿美元。其中,出口1 821亿美元,增长7%;进口2 370亿美元,增长23.3%。

就世界排名来看,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排世界第四位,位居美国、德国和英国之后;出口排世界第四位,位居美国、英国和德国之后;进口排世界第三位,位居美国和德国之后。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刚刚超过40%,但是与发达国家的70%水平相比,甚至与发展中国家的50%左右的水平相比,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仍有待提高。此外,从服务业吸纳的就业比例来看,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只占到就业总人数的1/3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比例。服务业的滞后发展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在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结构当中,两个传统部门运输占20.09%,旅游占26.91%,占比过大。而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占比不高。如电影、音像仅占0.07%、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仅占0.49%、金融服务仅占0.78%。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占比提高是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因此,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部门分布来看,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的优化。

(三)服务贸易持续逆差

1982-1991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一直保持小额顺差。自1992年中国服务贸易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后,除个别年度 (1994年)外,中国服务贸易一直是逆差。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呈逐步扩大趋势。2007年逆差为79亿美元,2008年逆差为118亿美元,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猛增到294亿美元。2010年逆差额持续增加,高达312亿美元。2011年逆差额达到创纪录的552亿美元。

从逆差来源来看,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运输服务,差额为-449亿美元;旅游服务,差额为241亿美元;保险服务,差额为-167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差额为-140亿美元。

(四)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强

本研究对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采用比较优势指数C A I,计算方法为:

C A I j =(X j-M j)/(X j + M j ) (1)

其中,CAIj 为j部门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Xj为j部门服务贸易出口;Mj为j部分服务贸易进口。显然CAI的取值范围为﹝-1,1﹞。其中,取值为1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最强,说明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取值为-1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最弱,说明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取值越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强;取值越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差。

表1报告了2004-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和分行业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数据显示: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的CAI指数均为负值,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不强。另外,从分行业的CAI指数看,我国多数部门的指数为负值,竞争力不强,有的部门甚至接近-1,如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说明该部门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极差。总之,无论从总体还是从分行业CAI指数看,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均体现出不强的现状。这种不利的局面亟待扭转。

表1 2004-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分行业比较优势指数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经计算获得

四、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

(一)优化服务贸易的结构

针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知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占比低的现状,我国在未来服务贸易发展中应该优先发展知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优化服务贸易的结构。

(二)多渠道增加对服务业的投入

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服务业的国家垄断,因此,应该打破这种垄断的格局,增加民营资本的介入,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提高效率。

(三)适度加快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适度加快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可以引入外部的竞争,激励我国服务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方法、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技术水平,这将有利于相关服务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以便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立行.探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策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06):28-32+87-88.

国际贸易发展报告范文6

一、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重构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内容将拓展新的领域

随着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掌握先进的能源技术,不断将低碳思维和国际贸易联系在一起,在单边或多边贸易措施中制定低碳国际贸易规则,建立“碳标签”、“碳关税”、“碳国际标准”等新的贸易壁垒制度,将未能实行碳减排国家排除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从而提升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保护本国民族产业的经济利益。目前,欧美等低碳经济发达国家已在多边、双边、单边和区域层面积极掺入新的低碳贸易意识,以此来影响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例如,美国希望以低碳经济为借口,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中加入包括新能源在内的低碳条款内容,进而掌控TPP和TTIP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权。

(二)国际自由贸易非歧视和互惠原则受影响

低碳经济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常以低碳贸易和保护环境为借口,以低碳贸易壁垒为手段,行贸易保护之实,公然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国际自由贸易非歧视和互惠原则。在现行的国际自由贸易规则体系中,西方发达国家掌握了规则制定的主导权,以及决定和维护规则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成员国之间关系,废除或阻止不利于自身利益的规则。例如,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美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托德・斯特恩毫无掩饰地提出,接受美国制定的规则作为其对外提供低碳技术和资金援助的前提条件,表示美国政府公共资金绝不会流向中国,将枪口瞄准中国。美国的这种违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做法,成了遏制他国实力增长和维护自身霸权的工具。

(三)环境保护成为国际贸易规则重构的主导思维

在低碳经济风靡时代,发达国家加速将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挂钩的步伐,成为今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或重构的主导思维。最初,关税总协定对相关环境保护贸易影响持谨慎态度。早在1971年,关税总协定秘书处在《工业污染控制和国际贸易》报告中提出,绿色环境保护主义即将成为新的国际贸易障碍。随着诸多与环境有关的国际贸易纠纷案件倍增,尤其是经过墨西哥诉美国金枪鱼案之后,关税贸易总协定对环境保护贸易立场才有所改变。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成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专门负责国际环境保护和稀有资源有关贸易问题。随后,2001年启动的多哈回合谈判、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制定、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2014年世界贸易组织环境产品谈判都围绕环境和气候变化等焦点问题进行。

(四)低碳经济将引起国际贸易格局的调整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这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也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将产生严重影响,国际贸易领域也不例外,其低碳化趋势将不可避免。国际贸易低碳化将对国际贸易格局带来重大调整,尤其对商品贸易格局和地区贸易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传统化石能源和资源型商品在国际贸易所占比例趋于下降,而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清洁节能低碳技术商品在国际贸易所占比例趋于上升;另一方面,目前,低碳技术和商品大部分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对于低碳技术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高碳商品对外出口将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

(五) 绿色技术革命使国际技术贸易与转让竞争与合作更加激烈

众所周知,解决气候和环境问题的关键是依靠先进的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和驱动力,决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在未来将掀起新一轮以“新环境、新生物、新能源和新材料”为标志的人类绿色技术革命。发达国家竞相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加大财政预算资金保障投入,争夺未来低碳技术的制高点和领先地位。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2015年2月的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达到3100亿美元,而中国则上升至895亿美元,在全球清洁能源投资首次超越518亿美元的美国,位列全球第一。目前,先进低碳技术仍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低碳技术帮助的义务。可以预见,今后国际低碳技术贸易转让竞争与合作将更加激烈。

二、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下我国所面临的挑战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出口贸易常年处于顺差状态。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创历史新高,顺差达3825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不断增长,凭借的是价格低廉的劳动成本和原材料,以及大量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中国传统对外出口贸易模式已不符合低碳时代要求,新的低碳国际贸易规则,将使我国国际贸易面临新的巨大挑战。

(一)国际贸易环境变得更加严峻

随着全球低碳环保意识的增强,碳关税、碳标签、气候友好型采购政策等隐性贸易壁垒制度兴起,发达国家的隐性贸易保护主义肆意横行,以及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使得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更加严峻。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贸易低碳化趋势不可逆转,世界贸易组织多哈谈判徘徊不前。为此,美国重新布局对外经济战略,意图重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极力推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服务贸易协定(TISA)三大谈判。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连续多年处于顺差状态,仅2014年对外贸易顺差就创历史新高,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成为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严重的国家,极力影响我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步伐。

(二)中国对外正当利益和战略空间受到挤压

发达国家将低碳环保思维强行加入新的国际贸易规则,使我国经济、投资、政治和安全方面正当利益和战略空间受到挤压。在经济方面,随着美国极力推行TTIP和TPP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区内成员之间的贸易扩大和贸易转移效应会刺激区内对外贸易;加之,我国传统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高碳”商品出口将面临碳关税、碳标检等隐性贸易壁垒制度的阻碍,我国对外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将压制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和投资利益的空间,从而整体上影响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在投资方面,中国对外投资将面临低碳技术、国外劳动保护、知识产权等制度新规则要求的审查,将使中国对外投资空间受限,不利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在政治和安全方面,WTO、APEC等世界和区域性组织,将面临被美国主导的TTIP、TTP所替代,中国长期苦心经营的国际贸易组织成员国利益受到干扰,尤其是阻碍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这对亚太地区政治和安全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三) 贸易规则话语权争夺更为激烈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技术和制度创新,其背后掩盖的是以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燃料技术和未来世界经济主导权的激烈争夺之战。谁能强先取得低碳技术突破,谁就能掌握和主导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制定有利于自身的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维护本国的战略利益。目前,发达国家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程度逐步减弱,而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化石能源依赖的高峰期且仍将长期维持一段时间,发达国家利用低碳经济发展优势,来弱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力,从而占据在世界国际贸易中制定规则的话语权。低碳经济领先国家大多属于发达国家,其先进的低碳技术也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在国际贸易领域发展中国家面临新的低碳贸易规则使其处于弱势和被动接受地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当然也包括中国在内,将是一场激烈的无硝烟博弈之战。

(四) 国际贸易规则谈判阻碍更为复杂

随着我国经济过去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长期以化石、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消耗了大量能源资源和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现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家。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以牺牲环境和消耗资源为代价,如今低碳经济风靡全球,中国将面临巨大的国际碳减排压力。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却引起了诸多发达国家和不友好发展中国家的指责和嫉妒,在《京都议定书》后续谈判中,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裸的气候减排外交攻势,以及某些欠发达的中小发展中国家,尤其处于沿海地区遭受气候影响最大的中小发展中国家的指责,逐步脱离发展中国家谈判阵营,同发达国家一起围攻中国,要求中国承担强制碳减排任务,以致中国在新一轮碳减排和气候变化谈判及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处于孤立无援境地。

三、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下中国的应对策略

低碳经济使传统国际贸易规则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传统对外贸易模式也将适时做出调整,积极应对新的国际贸易规则,提升我国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

(一)积极参与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的谈判和制定

目前,中国在区域经济战略合作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的区域战略合作有中韩、中日韩、中国澳大利亚与RCEP等贸易自由化谈判。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东亚及亚太地区的地缘优势和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美国倡导的TTIP还是TTP抑或是RCEP国际贸易规则谈判,如果缺乏中国的参与,亚太地区有关的任何国际贸易机制都将使不完整和残缺的,是无法达到国际贸易组织运转的最优状态。如今,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和军事等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已经具备依靠自身实力参与和选择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未来世界或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也将取决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应灵活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参与各种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谈判,拓展中国国际贸易成长空间。加强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双边经济和贸易合作,继续推进中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加快推进中日、中韩自由贸易区构建,以及支持并发挥东盟在东亚合作中协调与推进者的作用,促进东盟10+1、东盟10+3等区域贸易谈判,并择机尝试与TPP成员国、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进行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合作谈判,与其分别订立自由贸易协定,积极推动两岸四地和RCEP的贸易自由化或制度一体化建设,合理布局中国的自贸区战略。

(二)加快低碳机制建设,形成具体可操作的国际贸易规则话语权

目前,我国已经积极参与多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和全球治理,并充分表明我国立场和正当利益诉求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出现分歧的关键在于,发达国家以现行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体系,并以低碳贸易和环境保护为托词,企图凭借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谋求国际碳交易、碳金融体系的控制权。为谋求在国际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的正当利益,力争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以碳减排为核心的新型商品、碳金融产品定价权和交易权,我国应在多边国际气候谈判中,积极联合拥有同等诉求的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声,谋求低碳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话语权,维护国家核心战略利益。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钢铁、大豆、石油等资源能源定价体系和控制权,而我国仅在北京、上海等少数一线发达城市建立了碳交易机构,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规模仍很小。在新兴的低碳国际贸易市场,对国际碳交易、碳金融和碳标准等规则的制定,我国具有谋求一定的话语权和控制权的强大动机,应尽快建立符合我国低碳贸易发展实情的低碳市场和金融交易体系,形成我国在低碳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三)关注国际贸易协定中有关低碳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美国又极力推行国际贸易规则重构,其主导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服务贸易协定(TISA)三大谈判都将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相关议题作为区域性和多边国际贸易规则谈判的重要内容。中国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区域性和多边性贸易谈判中对能源和环境议题的态度和倾向,从中分析和察觉未来低碳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针对美国主导多边性国家贸易规则的谈判,尤其是欧盟与美国之间签订有关环境贸易相关条款内容,我国要静观其变,研判未来低碳国际规则制定方向,及时早好应对准备,择机加入美国主导的区域贸易协定谈判。我国可以利用双边贸易谈判优势,阐明我国在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中的立场,将我国低碳发展规则融入到国际碳市场体系之中,推广我国的碳交易规则与低碳技术标准,扩大我国低碳交易市场体系影响力,为全球低碳国际贸易产品和服务市场做出应有贡献,以期实现共赢局面。

(四)积极参与低碳领域国际贸易标准制定

低碳领域国际标准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只有制定统一的国际交易标准和衡量尺度,才能评判出口商品的质量优劣。低碳国际交易标准具有强制性,对未达到国际标准的商品在出口时将遭受阻碍,并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低碳国际标准在国际交易中具有特殊地位,对企业产品和竞争力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应积极参与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国际机构标准规则的制定,特别需要参与碳足迹、能效标准等国际标准的制定,来提升我国产业和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需要专业化的人才,然而,我国缺乏了解具体的国际贸易交易规则人才,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遭受贸易调查案件数急剧上升。我国应设立国际标准人才培养基金,打造一支懂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程序的人才队伍,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尤其是国际贸易标准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正当利益。

参考文献:

[1]周健.我国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综述[J].价格月刊,2012(05):86-89.

[2]王军.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08(8):85-96.

[3]王军.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低碳经济[J].世界经济研究,2010(11):50-55.

[4]施用海.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2011(02):4-6.

[5]中研网.2014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达3100亿美元[EB/OL].http:///news/ 20150121/160748610.shtml.2015-01-21.

[6]鲍健强.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M].北京:中国工业经济出版社,2007:22-25.

[7]王鑫.论国际贸易规则及其新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2(2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