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动力工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热能动力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热能动力工程范文1

锅炉的组成由外壳部分以及燃气锅炉电器控制部分组成,其外壳部分主要分为底壳以及面壳两个部分,锅炉的底壳用于固定锅炉的燃烧部分,也就是燃烧器,同时底壳上也安装膨胀水箱、轮回水泵、燃气阀、三通阀、主热交换器以及办事热交换器、电控盒等部件,通过底壳的连接使其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并且底壳可以做到与固定墙体连接,二锅炉的面壳则是起到防风防灰尘等各种保护作用。燃气锅炉电器控制部分对于锅炉来说是最主要的硬件部分,其作用主要是用来控制燃料的燃烧、轮回水泵、风机、风雅开关、燃气阀以及轮回水流、地暖温度探测器等装置的运行,当今社会逐渐流行于是用电脑自动控制的方式来运行,有利于精确的操控温度,保持燃烧温度的均衡。锅炉的构造应该满足热能动力工程中的理论,这样才能够保证锅炉的正常工作和温度的控制。

2.热能动力工程中锅炉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早在很久以前锅炉就已经被人们创造和使用了,1872年第一台锅炉在英国被制造,随着锅炉的产生,蒸汽机时代出现了,1796年瓦特发明了分离冷凝器,这无疑代表着锅炉的完整运作体系的初步确立,工业炉和锅炉原理非常类似,从某些方面来讲,锅炉也是工业炉的一种,工业炉是指在工厂的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燃料的燃烧进行热量的转换,对材料进行加热的设备,工业炉产生于中国商代,主要的工作方式是通过加热提炼铜器,春秋时期产生了铸铁技术,这证明着工业炉的温度控制正在进步。1794年熔炼铸铁的高炉出现,1864年马丁建造了气体燃料加热的平炉。

2.1热能专业中工业炉的发展工业炉在工业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最早的时候工业炉是利用燃烧燃料来提供热量,但是人们发现这样不仅浪费能源,还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可以利用工业炉把电能转化为热能了。锅炉也属于工业炉的一种,这种物料的热工设备早在我国的商代就已经能够制造了,而且还有完善的炼铜炉,随着人们对炉温控制技术的提高,熔铜炉又应运而生,逐渐的就出现了铸铁技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锅炉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热能动力学研究的深入,我国现在已经能够应用计算机来控制锅炉的连续加热,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度,现代化的锅炉主要有步进式炉和推钢式炉,它们的区别主要是炉内输料方式的不同。

2.2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风机方面存在的问题锅炉的风机用于气体的输送和压缩,也就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动能,在锅炉工作的过程中,风机能够把气体运送到指定的机械内,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随着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多,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就不断地增大锅炉的工作量,这就容易导致锅炉内的风机由于长时间运转而烧坏,从而影响锅炉的正常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改进风机的工作状态,正确的将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应用到锅炉的改进中,然而,锅炉内部叶轮机械的结构是很复杂的,在测量温度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国还没有研究出理想的解决办法,但是,应用热能动力工程所研发的软件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来测定流入风机叶片的燃料速度,并通过创建数值模拟的二维模型来进行网格的划分,最后利用求解器求出所需结果和网格的输出,从而得到模拟的结果,也就是锅炉风机的翼型边界层分离和攻角的关系。

3.热能动力工程炉内燃烧控制技术运用

要想很好的控制锅炉的燃烧温度就一定要掌握好能量的转换幅度,以前,我国的锅炉生产大多都是用人力向炉内添加燃料以保证锅炉持续工作,现在,有很多企业已经用步进式的自动控制技术进行燃料的填充,下面,笔者将介绍几种锅炉燃烧的方式。有一种以各种气体分析装置和燃烧控制器等部件构成的连续控制系统,通过热电偶的检测设定合理的数值,再通过计算机技术准确的计算出偏差,这样才能够保证输出正确的结果,才能实现对锅炉的燃烧控制,但是,经过实际的研究发现,这种锅炉的构造对于温度的控制经常会出现偏差,需要数据的精确度很高。还有由热电偶、流量阀、烧嘴以及燃烧控制器等部分组成的锅炉,这属于交叉式的燃烧控制系统,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温度传感器把所需测量的温度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计算测量的温度是否与预先设定的温度相符合,从而实现燃料燃烧的控制,锅炉采用这样的燃烧方式不仅能够节省能源和部件,还能够实现温度的准确控制,应该被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的工业生产中。

4.结束语

热能动力工程范文2

关键词:能源紧缺;金属热处理;热能动力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今社会,资源紧缺问题困扰着各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热电厂也是其中之一。热电厂的工业生产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设计好的动力装置将热能先转化为动能,再带动发动机组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热电厂目前还存在转化率较低,能源利用效率有限。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热电厂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有效提升热电厂发电期间的能源使用效率,达成节能减排。

1、热能动力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在应用过程中主要的功能就是实现热能和动力之间的转换,对能源的产生和使用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加以利用,同时也能实现节能的效果。热能与动力工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实用性也非常强。在对其进行研究时,主要对热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与利用进行研究,以提高电能、机械能以及热能之间的转换效率为目的。热能与动力功能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将环境保护理念进行了融入,能够更好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对于热能与动力工程来说也是一项很好的发展。做好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创新工作,能够更好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对以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将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提高经济发展的可靠性。

2、热能和动力工程在科技创新中的问题

(1)能源方面的问题。在生产中,很多企业不重视能源的循环利用,没有合理的安排资源的使用情况,这样会导致很多能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形成浪费情况。面对资源短缺现状,要求我国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合理利用资源。(2)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类似于燃煤电厂这样的企业,在生产中没有注意采用措施解决各种废气废水问题,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污染的环境会影响居民生活,严重的话会影响他们的安全。环境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对环境的保护。(3)安全方面问题。很多企业在发展的时候没有注意对生产设备的更新和维修,这些设备在生产中出现故障会严重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企业要重视生产设备维护,在生产中采取安全保护措施,让企业安全有效地生产。

3、对金属进行热处理所包含的实际意义

金属在开采过程中一直处于一种未被加工的状态,由于其内部的杂质较多,所以其物理化学性质在使用中存在着严重的不稳定性。通过金属热处理加工,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提纯,完善其内部的纯度,正确的金属热处理技术还能够强化其质量的提升,优化其实际的使用性能。把金属工件盛放某些介质中进行加热,并达到一定的温度,保持如此温度的情况下放置一定时间后,再运用速度不同的冷却方式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就是金属热处理技术。作为材料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处理工艺之一,金属热处理技术与其他的普通加工技术相比而言,具有极大的优势。首先,热处理只是对工件的内部的显微组织或表面的化学成分进行改变,对工件的使用性能进行改善或者是增强,而一般不会改变工件的整体化学成分和形状。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观察到的。金属热处理中的“四把火”指退火、正火、淬火(固溶)和回火(时效)。加热工件并达到到一定的温度时,根据工件的大小和材料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保温时间,再缓慢的进行冷却,这就是退火。退火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材料的硬度适当降低,提高材料的可塑性能,方便进行后续的加工,使残余的应力降低,均匀分布材料的成分和组织。根据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手段可以分为完全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再结晶退火等。加热工件并达到到一定的温度后使材料在空气中进行冷却成为正火,正火与退火所产生的效果相似,但是通过正火手段得到的材料,其组织将会更细,为了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通常会使用正火,有时一些要求并不算太高的零件也会使用正火进行最终的热处理。

4、热能动力应用

4.1锅炉应用

锅炉的结构很简单,包括外部结构和燃气电器装置。它的主要部分都可以起到作用,例如它的底壳,它可以固定锅炉的位置,在使用中它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根据它的结构特点设计保护装置。现在控制锅炉的技术非常多,已经可以实现全自动的操作方式,这种方法可以根据锅炉的燃烧情况保护锅炉。锅炉在使用中产生的能量可以应用在其他方面,但是锅炉的风机很容易出现问题,影响生产效率,如果在生产中没有具体的保护措施,还会对工作人员造成威胁。企业需要根据锅炉的运行情况采取措施控制风机故障,保证安全生产。

4.2热电厂中的应用

(1)喷管调节。喷管调节要掌握准确的调试方法,还要了解它的操作流程。喷管的调节阀在使用的时候会根据它的数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喷管调节广泛应用在热电厂中,要根据具体的设备应用情况采用合适的调节方法。要让热电厂的设备运作不出现问题,就要根据他们的运行状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可以通过采用负荷操作方式提高机器设备运作效率,设备运行方式比较多,各种方式之间各不相同,在不同的生产情况下使用不同行的运作方式,可以保证生产效率。(2)节流调节。节流调节使用不当会给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在使用节流系统时需要控制好各方面的情况,保证运行环境的稳定。要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使用合适的节流调节系统,不合适的搭配会影响作用效果。(3)调压。根据机器设备的负载荷度情况使用调压,它的经济性非常低。如果机器的荷载情况很低,它就有存在的价值,相反就没有存在价值。在生产时需要检测设备质量和故障情况,设备在有故障的情况运行,对设备的伤害非常大,也会影响生产效果

5、金属热处理在成型技术中的应用

金属热处理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得到有效的改革以及完善。有效地将金属热处理技术应用到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应用过程中去将有助于提高二者的实际效能产生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建设提供新鲜活跃的生命动力。由于材料的特性决定这样的缺陷明显―――应力的分布没有注塑成型的形态分布均匀,在粘接处应力集中,容易变形或损坏。并且,从生产的角度考虑,由于粘接成型加工特点的限制,这样的成型方式在大多情况下要由手工完成,很难适应服务广义大众的批量化生产。成型和形态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方式,相同的成型方式由于所应用的材料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加工形态;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似性决定了不同材料,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可以应用同一种或是原理相同的成型方式;而材料之间的差异性使材料在应用了相同的成型工艺之后产生的形态不尽相同。两种材料在工艺成型上,采用了相似的方式,却产生了不尽相同的形态和外观;导致在微观设计活动中,设计师在最终形态上的要求改变。相同的形态可以由不同的成型方式来实现;相同的形态在结构上不一定相同,即同样的产品形态可以由不同的结构方式结合而成,不同的材料在实现同一个形态时采用的方式不尽相同。

结束语

金属能源作为当代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使用资源之一,通过金属热处理技术的正确处理能够完善其在使用过程中所产出的价值,随着热能动力工程的不断完善以及推广,金属热处理技术在热能动力工程中的应用也变的十分广泛。只要不断的完善金属热处理的技术,优化二者的结合方式,金属热处理势必会在热能动力的应用发展中得到更加优良的发展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邹庆云.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方面的发展分析[J].才智,2013,12:284-285.

热能动力工程范文3

【关键词】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合理运用

一、调配选择与工况变动的合理运用分析

并网运行机组在遇到电网频率变动,外界负荷变化所致的情况下,会以自身的差异动态特性为依据,来进行增减负荷的自动启动,进而用于电网周波的维持,这样的一个完整过程就被称作是一次跳频。其特点是频率调速快,但发电机组随调整量不同而存在差异,且为有限的调整量,增加了值班调度员的控制难度。而当电力系统发出电力或负荷存在较大变化时,运用一次调频难以实现常规频率恢复时,就需要采用二次调频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二次调频包括手动与自动调频两种形式,其中自动调频方式因在运用特性表现出诸多特性而成为普遍推广的二次调配形式。在热电厂中,恰当选择调配方式,对于提高其自身运行水平十分必要,立足对并网运行机组的正确认识和状况掌握,避免因错误调配方式,所造成的热能与动力工程运用效用低下。此外,焓降变化同汽轮机工况变化存在密切联系,当全开第一阀,增加工况流量时,压会随之增大,相比于焓降,调节级要减小,反之则呈现同上述相反的变化。而在关闭第二阀,全开第一阀时,相对于焓降,调节级到达最大中间级,此时,如发生工况变动,则中间级的压力比与焓降均维持不变。这为我们实际工况的调节提供了依据,结合所需得到的焓降变化,来进行恰当的工况变化,来更好地满足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热电厂中的运用需要。

二、节流调节的有效利用分析

节流调节不存在调节级,在第一级就可完成全周进汽,当工况变化时,各级温度只有减小的变化,且表现出较好的负荷适应性,适用于基本负荷大机组和小容量机组,表现出较差的经济性,体现在节流损失方面。在热电厂实际运行当中,可应用弗留格尔公式,来保障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运用,结合该公式的应用条件,来就同流量下各级的比焓降、压差进行推算,进而对相应的零部件受力情况和功率效率加以确定,并对汽轮机是否正常流通进行监视,即在流量已知的基础上,以运行时组前各级压力的公式符合度为依据,来对流动部分面积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可以说,依靠弗留格尔公式的应用,保障了机组内节流调节的有效性,为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热电厂中的有效运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调压调节的性能合理运用分析

调压调节增加了机组对负荷的适应性和自身运行可靠性,促进了部分负荷下机组经济性的提高,为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热电厂中的实际运用提供了条件,但同时,调压调节亦存在不足,如高负荷区域下实施滑压调节不负荷经济性要求;动叶栅内大机组蒸汽做功后,存在机械能的转化,会造成蒸汽的余速损失;鼓风损失与斥气损失等。这些调压调节损失的存在,亦表示着热电厂热能与热电厂动力工程的运用损失,但这部分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机组运行机理决定的,而非简单的系统故障和人为失误,需要依靠先进工艺的引进,技术上的突破来减少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在调压调节损失方面,积极探索,研发出更具科技含量的产品,拜托现有的能量损失限制,从而使热电厂热能与热电厂动力工程的运用更具先进性和前瞻性。

四、湿气损失控制的合理运用分析

湿气损失是热电厂能耗损失的重要组成,减少湿气损失,对于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热电厂中的有效运行十分必要。分析湿气损失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在湿蒸汽膨胀过程中,蒸汽发生部分凝结作用,造成蒸汽量的大大减少;蒸汽流速远高于部分水珠流速,在水珠牵制下,大量动能被消耗;湿蒸汽过冷现象等。湿气损失的直接危害就是动叶进汽边缘遭受损伤,叶顶背弧处所受冲蚀尤为严重。为减少湿气损失,在热电厂实际运行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应用去湿装置;应用中间再热循环;提升机组抗冲蚀能力;应用带有吸水缝的喷灌等。在汽轮机运行过程当中,除要克服推力轴承与支持轴承的摩擦力外,还应启动调速器和主油泵,这些动作的完成均需要消耗一定的能力损失,即机械损失。这时,就可考虑轴流式汽轮机的应用,一端引入高压蒸汽,另一端排除低压蒸汽,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高压向低压的指向力,降低了能量消耗,保证了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热电厂中运行的高效性。

五、容易产生和注意的问题

1、损耗湿气的因素:第一,湿润的气体发生膨胀,其中有些因气温降低而变成了水,从而不能做功;第二,这些液态水的流速小于气流速度,从而会降低气体的速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动能损耗;第三,液态水都粘在管壁上了,既产生水的损耗又产做了无用功,使叶轮做功减少;第四,遇冷的水蒸汽使得汽量减少,而且还会损害叶轮的边沿,尤其是会造成其背面弯处产生腐蚀。

2、防止湿气损耗的要点:第一,实现过程中热能再利用;第二,加装减湿互环节;第三,使用带收集液态水功能的喷管;第四,增强其抗腐蚀作用。整体装置运行过程中,要实现好各部件间的效果,还可以使泵装置、速度控制装置的运行,因为这些过程可能产生无用功,造成机械能损耗。

3、级间工况变化的特点:第一,当临界点未出现时,其流量同各级间的压力呈一定非简单正比的关系;第二,当临界点出现时,其流量同各级间的压力呈正比关系,而且同其它参数没有关联。

4、沿轴方向的推力特点:第一,蒸汽凝结成水时,推力变大;第二,液态水与叶轮发生撞击时,推力也变大;第三,负载增大,推力变大;第四,负载被甩时,推力变大。第五、叶片老化,推力变大。

六、结束语

热电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热能转化为动能,然后动能经蒸汽技术推动发电机工作,其中有些动能转化为电能,而另一些则消耗在这个转换中。研究其产生的相关原因,可有助于节能降耗,以及技术的更新。因此,对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运用进行探讨十分必要,对于热电厂的性能优化与长足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热能动力工程范文4

关键词: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燃烧与环保;双语教学

作者简介:安恩科(1962-),男,陕西扶风人,同济大学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阮应君(1974-),男,安徽安庆人,同济大学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副教授。(上海20009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45-01

一、双语教学概述

双语教学最早出现在美国,那时美国学校开展双语教学旨在帮助移民或移民子女用其母语学习美国文化和技术的需要,其后在加拿大、欧洲及世界各地陆续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确实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帮助学习者提高工作技能以及生活质量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鉴于此,我国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中提出了推广双语教学的战略决策。

最近笔者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为什么欧美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可能与英语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密不可分,先有革命的理论才有革命的实践与成功。中国目前经济上的巨大成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也与学习欧美科学文化技术有很大的关系。现在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已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中国是世界的工厂,世界工厂的产品行销世界各地,国内工业企业从产品设计、推广、服务等对我国高等教育在科学技术文化交流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的中国学子赴海外留学,国际留学是单向的,当下国际留学呈现出了双向化的趋势。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我国本科高等教育推广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体会

一般的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子过程:强调教师和知识关系的施教过程;突出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培养过程;强调学生与知识关系的学习过程。双语专业课程教学在这三个教学的子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专业知识与英语文化的关系以及母语与英语的关系。[1]

从双语教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其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间、地点和对象的不同一直在变化。我国的双语专业课程教学是指除中文外采用英语作为课堂用语的实践活动,其教学目的一是获取专业知识,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从中可以看出,双语专业课程教学不是单纯的学英语,其教学首先应保证专业知识的获得,其次才是英语文化的扩展,即双语教学的效果不减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这是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最基本的目标。在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母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母语首先要提供与学习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将有助于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步地将母语的运用降低到最低限度,突破对母语的依赖心理,从而达到双语教学对专业知识和英语文化学习的双丰收。

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长期以来一直推广英语四级和六级的考试,这为开展双语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然而在我国,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其英语的掌握程度一直被国内外所诟病,教师开口难,学生听不懂,所以,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构成了新的挑战,以下从笔者的实践来谈谈对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思考与体会。

笔者开展双语教学是从“燃烧与环保”(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mbustion)这门课开始的,该教学得益于笔者2006年9月~12月在UNIVERSITY OF LEEDS 的学习,笔者在利兹大学时旁听了Dr V. Dupont的“CONTROL OF AIR POLLUTION”课程。在“燃烧与环保”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Dr V. Dupont的原始讲义,其主要内容包括:粉尘控制(Control of Particulates),有机挥发分污染控制(Control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Emissions),二氧化硫污染控制(Control of Sulphur Emissions),NOx控制(Control of Nitrogen Oxides),CO形成与控制(Formation and Control of Carbon Monoxide),黑烟的形成与氧化(Soot Formation and Oxidation),可以看出讲义的内容与我国的主要教学内容一致。用中文讲授该专业课程笔者已有近十年的教学经验,然而在开设该门课程的双语教学上经验不足。课前笔者用了3倍多的上课时间准备专业英文课件,练口语,练听力,熟悉专业词语及表达,讲课时对于每一个章节都是遵循着先明确课程的Aims and Objectives,然后推荐中文及英文的Reading list,用中文介绍背景,然后再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点,课后用英文布置Coursework。从学生反映出的教学效果看,他们基本上掌握了本门课程的专业知识。

在开设“汽轮机原理与热力发电厂”(Principles of Steam Turbine and Thermal Power Station)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与“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mbustion”完全不同,笔者讲授“汽轮机原理与热力发电厂”已有十多年,专业内容是非常的熟悉,也有成熟的PPT课件,采用翦天聪老师主编的《汽轮机原理》和郑体宽老师主编的《热力发电厂》教材,从学生学习效果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中文教学是成功的。在此基础上开展双语教学,笔者的做法是:参考中文课件编写了“Principles of Steam Turbine and Thermal Power Station”英文课件,依此作为该课程的双语教学载体,课前充分准备,课上集中精力,在学生的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Principles of Steam Turbine and Thermal Power Station”课程的双语教学尝试工作。

第二次“Principles of Steam Turbine and Thermal Power Station”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时,笔者对上次使用的英文课件做了大量的修改,在课前也用了更多的时间备课,同时阅读了北京大学李震老师主编的英文诵典《Selected English Articles for Recitation》,收获很大,笔者的英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自信心提高,笔者用英语表述的正确性、流利性、清晰性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Principles of Steam Turbine and Thermal Power Station”这门课程仅从名称来看,大家就知道需要讲授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时间只有54学时。学时短,课业重,而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难点仍然是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首先要克服对英语的恐惧。笔者的做法是:首先用中文讲背景,并配合图示和板书;待学生理解后,再用英文课件把知识要点讲一遍,相当于用英语进行复习。整个讲解要求简明扼要,英语表述流利,从而使整个双语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现在笔者正在准备编写“Principles of Steam Turbine and Thermal Power Station”的简易英文教材,做法是首先节选“汽轮机原理”和“热力发电厂”的英文原版教材,然后根据国内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关于“汽轮机原理”和“热力发电厂”的实际情况,并对照“汽轮机原理”和“热力发电厂”的中文版教材进行取舍与扩充,将形成专业课程英语教材的初稿。笔者认为,经过5到10年的不断修改、使用、完善,该初稿有可能成为正式的出版教材。

知识的积累是循序渐进的,教学技能的展示也是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对学生和老师都是新的挑战,也相应地带来了提高自身英语文化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的机遇。因此,在今后的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将不断学习、改进,不断地完善自己,这正是高等教育的真谛。

三、结语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的专业课程“汽轮机原理与热力发电厂”和“燃烧与环保”进行双语教学是市场需要、自我完善和技术交流的需要,是大势所趋,是同济大学培养创新型卓越人才的具体措施。[2]在开展双语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无论从学生还是教师的层面,都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为只学习英语而开设双语课程,而是为了专业知识的掌握,为了自我完善,这样的话,教师就在传授专业知识不松懈的前提下,将使学生和教师的人格都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热能动力工程范文5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对热能动力的装置使用情况有一个详细的掌握,接下来,将针对热能动力工程当中的热能特点以及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

1.1热能的利用

热能在我国许多行业当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并且,在国民经济当中,也占据了核心的地位[2]。总的来讲,热能的相关利用,在以下几个行业当中最为广泛:a)电力工业,热能动力工程在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在核发电、火力发电等装置设备的使用之中,热能动力工程及相关的技术,是其工作的基础;b)钢铁工业,尤其在高炉炼铁、炼钢以及轧钢等工艺当中,应用极为广泛;c)相关的有色金属工业,其中包括有铝、铜等有色金属,其冶炼,均使用的是热能;d)化学工业,在化学工业的相关应用之中,合成氮、酸碱等的相关生产工艺程序,主要使用到的是热能动力工程之中的技术手段,以其基本的原理来作为理论依据;e)石油工业,其中包括石油的采集、冶炼、运输等等多个环节,都运用到了热能动力工程当中的相关技术理论;)f机械工业以及相关的建筑工业,包括材料的生产、材料的制造、相关工艺锻造、焊接技术以及铸造等,都有热能的利用;g)交通运输领域当中,包括汽车、轮船、飞机等的使用;h)农业生产以及水产养殖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运用,包括蔬菜的温室培养、鱼池的加温加热、电力方面的农业灌溉等方面,均有着广泛的使用。同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热能也有着广泛的使用,例如冬天之时的供暖设备等。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热能及其相关的动力工程,在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源,下文将针对热能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帮助在日常的使用过程当中,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1.2热能的特点

现阶段当中,人类所使用的热能,主要是通过一次能源的转换而得来的,所以,分析热能的特点,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进行:a)太阳能及其能量的转换。太阳能,通过对植物的照射,进而使植物的内部存有的叶绿素,发生一系列的能源转换以及光合作用,进而将太阳能转换成为生物的质能,而太阳能的光,则是经过热量的转换以及点的转换,进而成为我们所使用的能源物质;b)燃料化学能及其转换过程。燃料化学能的转换,主要是通过燃烧的方式,将存在于其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为热能,进而再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将其转换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机械能,例如常见的汽轮机等,其工作的方式,就是首先将化学能源,转换成为蒸汽的热能,进而再通过相关的设备以及技术,将汽轮机之内的热能转换成为机械发动所需的机械能;c)热能的转换,其中主要包括两种能量的形式,即电能以及机械能,电能包括热电发电机,而机械能,则主要有汽轮机以及内燃机。

2热能动力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

热能动力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即热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放射性的危害等,在热污染当中,带来的主要危害是温室效应,其主要是河水发电站等,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水源当中生物的生存以及空气质量的变化,空气污染,则主要是发电厂、工业设备企业以及暖气、汽车尾气的排放,同样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针对以上几点问题,需要在相关的工作当中予以改进,更好地为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3节能减排工作重点

根据上文的详细分析和阐述,可以对热能动力工程的技术要点、实际的应用以及对于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有着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接下来,将着重地针对热能动力工程当中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力求更加高效率地使用能源,并且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以及能源的损耗等。

3.1工作的重点

针对热能动力工程的实际特点和具体的应用,相关工作的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进行:a)加快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针对热能动力工程,需要很好地对其相关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改进,力求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极地针对生产性的服务业,进行发展,以满足人们的方便、提升生产质量为核心内容,来进行改进,在工业生产之中,需要淘汰过时的产品,对于陈旧的工艺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要加快淘汰的速度,并且适时地发展新型的技术,力求全面地提升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地推动产业的转型以及升级;b)强化技术创新。针对热能动力工程及相关的产业,需要很好地针对其技术手段进行更新,例如在电力工业以及钢铁工业之中,很好地发展新型的技术手段,针对现今存在的主要劣势,进行改进和提升,很好地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和体制的发展,加强和相关科研院校的合作,合力构建起技术性的研究发展以及服务平台,将技术的发展和规范化,作为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来进行,建设好相关的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模式,积极地开展相关的减量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以及资源化技术,全面地将热能动力工程当中生产效率较为低下的方面进行改进,力求减少排放、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同时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

3.2具体措施的实施

具体措施的实施,需要从根本做起、从基础性的建设做起,逐步地控制增量,并且要针对相关的不足,进行产业的调整以及结构的优化,逐渐地强化相关的污染防治措施,全面地实施重点工程建设[3]。同时,还需要发展创新性的模式,进而加快经济的循环,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将节能减排工作管理,作为工作当中的重点内容以及核心内容,加快新技术的发展步伐,并且很好地结合热能动力工程的实际特点和具体的应用情况,发展新型的热能技术,开发出新的能源,投入到具体的使用当中,针对高能耗的企业以及相关的生产,要采取相关的节能措施,例如窑炉的热效率等,要降低其排烟并且很好地进行相关的热损失回收工作,针对烟气以及余热等,进行回收再利用,进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和目的。此外,相关的政府部门单位,还需要针对其中的法制进行健全,加大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力度,完善政策和约束机制、相关体系的建设,并且加强宣传的力度,提升全体公民的节能减排意识,全面地对热能动力工程的使用进行提升和改进。

4结语

热能动力工程范文6

关键词:热电厂;热能及动力工程;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TM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电力的工作是把热能变换成动能,进而结合设备将一些变成电,而剩下的会经过设备转换,在该体系里,产生蒸汽的热损耗及焓降,而且其还会帮助电厂降低损耗,最主要的是提升活动能力。

一、热能动力工程

在热能动力工程这方面,主要研究的是热能和动力之间的转换,它是工科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热电厂和锅炉都是将热能转换成动能或电能,目标是最大限度的实现高效节能。在热能动力工程中以研究热能和动力之间的转换为主要研究方向,是实现热电厂自动化的过程,但在热能动力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是能源的问题,提高热能动力工程的利用率,可以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热能动力工程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复杂工程,以热能的转换和利用为主,是实现电能、机械能和热能之间的相互转换的一个过程。在进行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科技创新中,主要以研究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创新目的,使热能动力工程在热电厂、汽车工程、锅炉、制冷低温技术、水利水电动力工程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

二、电厂热能及动力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关于重热现象

所谓的重热具体的是指,后续级合理的使用之前发生的耗损,使下级理想焓降在相同压差下比在前级无损失时的理想焓降有较大的增加,此时我们称其为重热。常见的能够导致机组出现改变的要素有如下一些。首先无法对电开展有效地储存,而且外在所许多功率持续的发生改变。其次,不能够将锅炉的燃烧明确,进而就会导致流通到设备中的蒸汽信息常存在变动。第三,同时凝汽设界工况发生变化,导致设备自身出现压变现象。最后,还有其它的,比如最常见的是电网的频率发生变化等。 一般来说,重热数值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比较合理的,可以减少一些能量的损失,但并非越大越好,因此在热电厂中要做到合理且充分的利用重热现象,首先要对重热数值进行合理的选取,重热数值即为重热系数,是根据热电厂的动能动力工程运行的实际过程来确定的。在每次运行中所产生的焓降累加后超过总体运行是所产生的焓降再除以整体运行所产生的焓降所得到的结果称之为重热系数。虽然各级热能的利用效率都高于单次的利用效率,然而这是以节能降耗为基础的,这能说部分热量得到了利用,并不追求高重热系数。通常在4%至8%之间。正因为如此,重复利用热能可提高每次运行的能量利用率真,降低能量的损耗。合理的利用热能,控制好恰当的系数,既有利于能量利用率,也能增强操作人员对机组的熟悉程度。

2、关于调压调节

调压调节不仅增加了机组对自身运行的可靠性,同时还增加了机组对负荷的适应性,实现了机组在部分负荷之下经济性的提高,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热电厂中运用的基础条件。但与此同时,调节调压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高负荷压力之下实行滑压调节违背了经济性要求,在动叶栅内的大机组蒸汽做功之后,就会转化机械能,会导致斥气损失、鼓风损失与余速损失等。在调节调压过程中产生的这些损失,也即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热电厂中的运用损失,需要我们加以关注,采取措施尽量降低。分析后可以发现,这部分损失并不是简单的由人为失误或者系统故障产生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机组的运行机理而造成的。基于此,若想降低调压调节的损失,就必须引进较为先进的工艺技术,依靠技术上的突破来尽量降低这部分损失。

3、湿气损失

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的有如下的四种。第一,当湿蒸不断变大的时候,其中的一些会变成水滴的形式,这时候的反映是导致一部分蒸汽变低。第二,部分水珠的速度草果了蒸汽的速率,此时较快的气流就会受到水珠的影响,这时必然会出现过多的能耗现象。第三,水珠应为撞击喷管背弧而扰乱主流造成的损失,撞击动叶背弧阻碍动叶旋转而消耗叶轮有用功;第四,除了上面讲到的三种之外,湿蒸汽不断的降低温度同样也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一个关键的要素。它带来的不利现象是,导致动叶受到影响,尤其是背弧地方受到的影响最厉害。而降低不利现象的措施主要的有如下的四种:第一,利用再热循环的方式。第二,通过除湿设备来完成。第三,运用本身带旅游吸水缝的装置。第四,切实提升其抵御冲蚀的水平。当设备运作的时候,必须要认真地应对两种轴承监督摩擦力现象,这必然会导致有功受到影响。在轴流式汽轮机中,通常是高压蒸汽从一侧流进,然后低压的从别的地方出去,从整齐观察,蒸汽对汽轮机转子施加了一个由高压端指向低压的轴向力,使汽轮机转子存在一个向低压端移动的趋势,这个力便叫转子的轴向推力。 为了降低湿气的损失,减少它对机组运行的影响,可以采用祛湿装置,但安装这种装置要定期检修和更换,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成本的支出,因此中间增加热循环过程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

4、节流调节

该调节的具体特征以及其适合用到的环境:

(1) 首先无调节级,第一级的全周进汽;

(2)变工况时各级温度变化比较小,而且有着显著地负载调试能力;

(3)变工况存在一定的节流损失,不具备优秀的经济特征;

(4)适用于较小容量的机组与带基本负荷大机组级组临界的压力就是指当级组中任一级是处于临界的状态时级组最高背压,此时其涵盖的级数会相应的多,其数值会相应的变小,换句话讲,即临界压低于数值,弗留格尔公式应用条件:工作级组中的各级数不应小于3~4 级;当工况相同的时候,经过不同级组的实际流量是一样的;当工况存在差异的时候,不同级组中的通流亚面积同时是保持不变的,属于恒定公式。该公式有着非常优秀的实际功效,比如能够推算各种流量中的不同级的压力,进而获取它们间的差值。从而可以确定相应功率效率以及零部件之间的受力情况。

机组变工况的发生存在着很多的因素,其中不能预料的因素有电能的供给不能满足热电厂所需的电功率,锅炉燃烧的不充分造成蒸汽数值的变化不能满足热电厂的需求。变工况会产生节流损失,使得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热电厂中的运用的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必须在热电厂的运行中展开较为有效的节流调节工作,减少节流损失。在热电厂的实际运行中,可以运用弗留格尔公式确保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热电厂中的运用的可靠性。结合弗留格尔公式的运用条件,就以同流量之下各级的压差和焓降加以推算,进而确定相关零部件的功率效率和受力的基本情况,同时监视汽轮机是否正常流通,也即在已知流量的前提下,将运行汽轮机时组前的各级压力的公式的符合度作为依据,判断流动部分的面积的相应变化情况。可以这么说,在热电厂的实际运行中运用弗留格尔公式有效保障了机组内节流调节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为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热电厂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

研究热电厂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运用,随时了解电厂热能及动力工程中的问题,进而分析这些问题的发生机理,这样做的意义是可以帮助我们合理的应对这些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能耗为前提,提高能量的最大利用限度,合理利用在不同场合中的调节方式。

参考文献

[1] 高雷.热电厂中的热能与动力工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