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卫生的宣教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卫生的宣教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卫生的宣教方案

口腔卫生的宣教方案范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随机抽取我校2006~2009级在校本科生600人进行调查,收回问卷580份,有效问卷554份。其中,男生233人,占42.06%,女生321人,占57.94%;城市163人,占29.42%,农村391人,占70.58%;年龄18~24岁。

1.2 方 法

1.2.1 问卷调查

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学生的一般情况;②刷牙次数、时间、方法,牙刷、牙膏类型,是否喜吃甜食等;③龋齿防治知识知晓情况;④口腔卫生保健态度。在调查员的指导下自行填写调查问卷,当场发卷并收回。

1.2.2 口腔科检查及诊断标准

对调查的每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按照1997年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进行[3]。诊断标准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中龋齿的诊断标准。

1.2.3 指导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宣教

①利用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每年大学新生健康教育课增加了口腔保健的内容;②在校园网上加强口腔健康行为的指导,在校医院网站上开辟口腔病防治专栏,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随时解答,并予以健康指导;③对每位就诊的同学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并要求其向同寝室的同学传授并监督;④通过板报宣传,张贴宣传海报,造出宣传态势,提高宣教效果。

1.2.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地区及性别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1显示,本次调查大学生龋齿检出率为46.39%;城市学生龋齿检出率为53.99%,高于农村学生的4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61,p <0.05);女 大 学 生 龋 齿 检 出 率 为52.34%,高于男大学生的3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2,p<0.01)。大学生龋齿充填率为35.19%;城市学生龋齿充填率高于农村学生(χ2=9.493,p<0.05)。

2.2 各年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2显示,4个年级间龋齿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0,p<0.05);一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低,其次是二年级,三、四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高,各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5,p<0.05)。

2.3 对龋病的认识

有54.87%的学生不能较全面的回答龋齿的发生原因,其中86.84%为低年级学生。有8.12%的学生认为龋齿是由缺钙所致;4.87%的学生认为是由口腔炎症所致;47.11%的学生认为是口腔卫生差引起细菌产酸所致;13.00%的学生认为由遗传因素决定。对于龋齿是否引起心脏、肾、关节等主要器官疾病,88.27%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其中低年级学生占88.96%。

2.4 对刷牙的认识

被调查者中,99.28%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龋齿作用;70.22%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口臭作用;79.2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保持牙齿洁白作用;51.4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治疗口腔炎症作用;15.16%的学生认为使用牙线与刷牙同等重要,仅有12.09%的学生使用过牙线,71.84%的学生不知什么是牙线。其中高年级学生回答正确率(85.2%)高于低年级的学生(65.4%)。

2.5 刷牙的次数和方法

每天 刷 牙2次 以 上 的 学 生 有347人,占62.64%(高年级占41.23%,低年级占21.41%);1.26%的学生偶尔刷牙;36.10%的学生每天刷牙1次,其中有89.00%为早晨刷牙,11.00%为睡前刷牙。48.38%采用竖式刷牙法,48.92%采用横刷法。刷牙每次持续3min以上者仅占11.19%,有24.01%的学生少于1 min,用餐 后即刷牙仅 占7.40%。35.74%的学生非常喜欢吃甜食,其中女生占70.70%。仅有10.46%的学生能够在吃甜食后立即漱口或刷牙。

2.6 牙膏、牙刷的选择及牙刷使用时间

本次调查中,有31.23%的学生选择含氟牙膏,48.01%的学生选择保健牙刷。在牙刷使用时间上,40.61%的学生使用3个月左右,26.53%的学生使用半年或半年以上。各年级中,含氟牙膏、保健牙刷的选择率、3个月左右更换牙刷率3项指标均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半年以上更换牙刷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

3 讨 论

口腔卫生的宣教方案范文2

关键词:牙周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牙周病是牙周组织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它可导致牙槽骨的吸收和牙周组织的破坏,是造成35岁以上人群失牙的主要原因。并且研究表明牙周病还可以诱发人体全身疾病,可以导致或加剧冠心病、胃炎、糖尿病和肺部感染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1-4]。根据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80%~97%的成年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为给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参考依据,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调查了236例牙周病患者患病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9月~2011年1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周病患者236例,所有患者诊断标准符合:牙周病诊断符合《牙周病学》(卫生部统编教材第4版)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52例,女84例,龄41~59岁,对照组为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36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48例,女88例,年龄45~58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所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经过我院医师统一的培训后,按照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统一问卷调查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社会经济因素、健康行为、口腔情况、口腔保健情况及全身健康情况和口腔卫生习惯等,将口腔卫生习惯分组: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且≥2 min为好;每天刷牙1次或以下,时间<2 min为差。并且在询问过程中避免使用诱导性词语。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1.5建立数据库,单因素检验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法。

2 结果

2.1  牙周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发现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χ2=6.32,P<0.05),患有糖尿病(χ2=17.47,P<0.01),吸烟(χ2=8.36,P<0.01),口腔卫生习惯差(χ2=21.37,P<0.01)等牙周病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牙周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例)

变量牙周病组健康对照组χ2值P值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66436.31<0.05 大学及以上1431571.79>0.05月收入

2000元以上5873

2000元以下1781632.38>0.05糖尿病

有327

无20422917.47<0.01吸烟情况

吸烟9868

不吸烟1381688.36<0.01饮酒情况

饮酒158149

不饮酒78870.75>0.05空腔卫生习惯

差5921

好17721521.37<0.01 

 

 

 

 

 

 

 

 

 

 

 

 

 

 

 

 

 

 

 

 

2.2  牙周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以牙周病发病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对牙周病发病有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变量进入水准为P=0.05。两分类变量采用0、1赋值。结果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口腔卫生习惯差、患有糖尿病、吸烟是牙周病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牙周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因变量βS.E.WaldSig.Exp(B)95% C.I.for EXP(B) 

上限下限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0.7590.4594.4430.0361.5641. 4375.039口腔卫生习惯差0.3240.3770.5110.0042.4032.7576.340患有糖尿病0.5300.4644.1420.0133.4501.4542.065吸烟1.3320.2222.3580.0014.6721.75515.651

注:β为偏回归系数;β>0为危险因素;β<0为保护因素;S.E.为偏回归系数的标准误;Wald为χ2值;Sig.为P值;Exp(B)为优势比或比值比;EXP(B)95% C.I.为优势比95%的可信区间

3 讨论

口腔健康是生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把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而牙周病是危害口腔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组织,即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各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患病率,在我国患病率更是居于龋病之上。牙周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疾病,特别是发展至晚期,牙齿松动、脱落,咀嚼无力,严重影响消化功能,甚至引起胃肠道隐患。由于该病是导致缺牙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引起部分患者的心理障碍,因此对于高危人群早期的预防对防治牙周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5-6]。

本研究发现文化程度较低,口腔卫生习惯差,患有糖尿病,吸烟是导致牙周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患牙周病的危险因素(OR=1.564 95% CL 1.437~5.039),这与患者文化程度低对牙周疾病症状总体认知程度较低,对早期无自觉症状或症状较轻的龈炎不够重视,等到症状明显或加重时才去医院就诊有关,因此要加强牙周病症状尤其是早期症状的卫生宣教。每天刷牙1次或以下,时间<2 min是牙周炎的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是因为正确的刷牙可以保持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菌斑的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牙周病患病率明显下降,而每天刷牙1次并且刷牙时间<2 min,不能很好的保持口腔卫生,菌斑不能有效控制,进而导致牙周病的发生。本研究和以往的研究均显示糖尿病与牙周病关系密切,糖尿病与牙周炎相互影响,互为高危因素。糖尿病可增加牙周病的发病风险及严重程度,研究显示糖尿病者患牙周病的机率比无糖尿病者高出20%~30%。并且在糖尿病人群中,牙周病的损害严重且进展迅速,糖尿病患者比血糖正常的患者发生难治性牙周病的概率高2~3倍。牙周病亦是糖尿病的易感和促进因素,长期的牙周病慢性炎性反应会促进患者血糖升高,本研究显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生牙周病的危险度是正常人的3.45倍,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吸烟是牙周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吸烟可以从多方面影响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合,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影响人牙龈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贴附 ,并且有研究认为:吸烟可使牙周病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活力下降,并且可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导致牙周组织的损害;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附着,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还可影响成骨细胞生长和加重骨吸收,从而影响牙齿的修复[7-9]。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牙周病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有限,采取的不正确的口腔清洁措施,对牙周疾病没有“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观念,吸烟和糖尿病等是导致牙周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所以,有必要加强口腔健康检查和宣教,使人们认识到其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并组织定期检查,对口腔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特别是吸烟和糖尿病人群。

4 参考文献

[1] Soejima H,Nakayama H,Fukunaga T,et al.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score of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Heart Vessels,2009,24(2):103.

[2] Bawadi HA,Khader YS,Haroun TF,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riodontal disease,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y diet among adults in Jordan[J].J Periodontal Res,2011,46(1):74.

[3] Acharya AB,Satyanarayan A,Thakur SL,et al.Status of association studies linking diabetes mellitu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 in India[J].Int J Diabetes Dev Ctries,2010,30(2):69.

[4]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

[5] Lamster IB,DePaola DP,Oppermann RV,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periodontal disease to diseases and disorders at distant sites:communication to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nd patients[J].J Am Dent Assoc,2008,139(10):1389.

[6] Peruzzo DC,Benatti BB,Ambrosano GM,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as possible risk factors for periodontal disease[J].J Periodontol,2007,78(8):1491.

[7] Foia L,Toma V,Ungureanu D,et al.Relationship diabetes mellitus-periodontal disease:etiology and risk factors[J].Rev Med Chir Soc Med Nat Iasi,2007,111(3):748.

口腔卫生的宣教方案范文3

【关键词】牙科辅助人员 培养体系 探索 口腔门诊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194-02

口腔医师与牙科辅助人员比例严重失调是摆在我国临床工作的难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牙科辅助人员培养体系的重要性和可行途径。

国外对于牙科辅助人员的划分有很多层次,且口腔学院都具备相应的培训课程和方案,有最终的上岗考核认证。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牙科辅助人员根据其分工有不同称谓,如口腔卫生士、口腔治疗师、口腔护士、口腔助手等,其所承担的任务有交叉和重叠,主要都是为口腔医师开展工作提供辅助作用的。

一 我国口腔医师辅助人员现状

随着各类外资独资、中外合资和高档民营口腔诊所的建立,口腔病防治机构的发展,口腔分科的日益精细,新技术的不断使用,口腔医疗模式国际化进程尤其是“四手操作”得到重视和推广,对具有专业能力的牙科辅助人员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目前我国口腔门诊的医师和辅助人员比例一般为6∶1至8∶1,比例失衡,辅助人员较少,且多来自护理专业,所学口腔护理课时较少,涉及门诊的口腔护理几乎没有,口腔专业知识匮乏使护士只能被动的执行嘱托,不能有效的配合医师工作,为此全国许多中高等职业卫生学校开设了口腔护理专业,其中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等院校开设了口腔护理大专班和中专班,吉林大学招收口腔临床护理方向的护理研究生,为口腔护理事业培养了一批专科护理人才。WHO在20世纪就提出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护理人员应具有“人文”和“人本”精神,应重视“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在医疗工作中的重大的作用。临床实践已证明心理护理对患者尤其是特殊人群如孕妇、不配合的儿童以及有牙科恐惧症的患者等有明显作用。

口腔治疗操作空间狭小,患者口腔内唾液分泌,医生操作困难,配合时口腔护理人员不从事治疗操作,但必须掌握治疗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置等,才能预知医生的下一步治疗计划,熟练配合医生操作。“四手操作”技术能让医、护、患三方满意,减少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医院声誉和经济效益。口腔护理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口腔医疗设备性能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所需器械的名称和用途,以适应各种先进的口腔医疗设备、器械和技术的不断应用,如电子显微镜下的根管充填技术的配合、对口腔正畸患者使用电脑应用软件进行头颅影像分析以及录入电子病历等。但往往实践中忽视了口腔医疗设备日常的消毒、维修与保养,不能更好地消除医源性感染的途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牙科辅助人员还应是口腔门诊管理者。安排患者的预约复诊及医师出诊时间,使医疗运作更加顺畅有效;从事患者管理、治疗质量控制与研究工作,以提高医师的医疗技术水平、医院或诊所的声誉,并获得患者信任和病情随访控制;构建医、患、护、技工以及医疗器械经销商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并信赖医师、配合治疗,技工应充分了解医师的意图而避免产生矛盾,医疗器械经销商能根据临床需要提供适合的材料和器械。目前这些交流工作基本都是医师在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少部分由口腔护理人员分担,因而需要培养具有较强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的牙科辅助人员把医师从中解脱出来从事更多的医疗和科研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我们对疾病的研究重点逐渐关注到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上,但是我国口腔预防相关从业人员不足,预防工作的重点放在口腔预防治疗和口腔卫生宣教上面,主要工作仍需口腔医师去完成,缺乏系统和全面的口腔调查以研究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没有完善的辐射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口腔检查和治疗制度,对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及其效果的研究较少。口腔预防保健不能单纯追求直接经济效益,主要要看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其工作有待专门人员在口腔医师指导下进一步开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义齿修复数量显著增加,但是口腔技师明显缺乏,远低于保证修复体制作的质量所需要的口腔修复医师和口腔技师比例1∶1.5至1∶2,优秀的高级技工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紧缺的人才。

目前我国口腔卫生队伍主要由口腔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口腔技工和护士组成,其分工不明确,层次机构不合理。一些简单的口腔治疗占用了大量高级人才,人力资源浪费严重,有学者建议应致力于培养口腔治疗师以处理大量医疗事宜,这也符合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与培养口腔医师相比,培养口腔护理人员和口腔治疗师所花的开销要小得多,具有明显的经济实惠的优点。因而,进一步完善牙科辅助人员培养体系是急迫的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 培养各个方向的牙科辅助人员

1.口腔助理医师

中高职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获得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可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各种治疗和口腔预防工作,分担医师的工作,同时不断提高自身诊疗水平和掌握预防知识,以后可通过国家卫生资格考试晋升为执业医师。

口腔卫生的宣教方案范文4

【关键词】 口腔诊疗; 术前干预; 牙科焦虑症

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DA)是患者就诊时出现的畏惧情绪,临床表现有烦躁、出汗、躲避或拒绝治疗等[1]。目前研究认为,DA的发生与个人的体验、心理素质、牙科治疗环境、医生的态度和技术等因素密切相关[2-3]。目前,由于诊疗条件有限、患者较多及医生观念问题,常常忽视了对患者心理的保护和关爱,医生只重治疗,导致口腔诊疗缺乏人文关怀,常使患者遗留心理创伤,易成为医源性牙科恐惧症患者[4]。笔者通过进行口腔诊疗术前干预,观察心理、行为管理等对DA的影响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DA患者500例,均为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牙科门诊收治的患者。DA诊断标准采用牙科焦虑量表dental anxiety scale,DAS)进行确诊,DAS得分≥11分定义为牙科焦虑症患者[5]。本研究入组标准如下:(1)年龄≥18岁,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熟悉本次治疗的目的、方法,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处理方案。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宣教的基础上进行以下几个方面干预:(1)安排DA患者在独立的候诊室候诊,播放轻松、愉快的乐曲,分散患者的注意力;(2)安排形象良好、诊疗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也是进行口腔治疗的医师),不戴口罩与患者交谈,详细询问病史,作简单的视诊,基本确定患者的疾患诊断和治疗方案;了解患者的要求,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特点与他们交谈感兴趣的话题,拉近患者与主诊医生的距离,增强患者对主诊医生的信任;(3)由主诊医生根据治疗方案用图文、视频并茂的方式把治疗方案和有关治疗步骤的程序演示给患者,让患者对其牙齿将接受的操作有感观生动的认识;(4)由主诊医师给患者展示将要用到的口腔治疗工具,包括三件套、牙钻涡轮机、根管锉、充填器等,并让患者感受牙钻机发出的声音和所用药物的味道,帮助患者适应应激状态;(5)对患者进行行为治疗:先教导其放松技巧,通过呼吸模式(胸式改为腹式呼吸)的改变和肌肉渐进放松;再教导其认知技巧,通过认知重建和引导想像。例如,对于害怕牙科注射的病患,先教导放松技巧,并鼓励患者用先前教导的放松技巧控制他的恐惧。在进步过程中,直到接受注射时只感到些微恐惧或完全不害怕为止。

1.3 观察指标 (1)DAS评分:DAS评分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和对DA程度的评价能力得到众多学者的肯定。DAS调查问卷在患者就诊时与术前各进行一次填写。DAS分为4题,每题得分1~5分,总分20分。如患者DAS评分15分,提示重度焦虑。(2)治疗后咀嚼痛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标准0~10分,无痛:0分;轻度疼痛:≤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3)治疗满意度:共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类,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此次就诊医务人员的诊疗工作进行评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2 两组治疗后咀嚼痛评分 观察组术后1~5 d咀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20%,对照组为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5.56,P

3 讨论

目前的研究表明,DA在牙科就诊患者中并不少见,目前国内外关于牙科畏惧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尽相同,其范围在40%~88%[6]。造成DA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重视患者的身体疾病,更应重视创伤性操作对患者心理的影响[7]。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目前发现DA的发生可能与患者恐惧形状各异的口腔诊疗器械、设备等有关。因此,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术前干预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临床常见的干预方法有:(1)治疗前进行健康宣教;(2)医务人员带领患者进行治疗室,让患者熟悉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仪器与器械,了解治疗过程;(3)术中耐心地解释(Routine calming words by dentist),以转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高度紧张情绪;(4)改善科室环境,制定合理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的仪表、言行进行规范;(5)就诊过程中通过与患者的身体接触(Physical contact with patients by health care providers)与催眠(Hyponosis)等方法环境患者紧张、焦虑[8-10]。加强口腔卫生保健社区服务,定期行口腔检查和口腔保健,帮助人们熟悉牙科治疗,提高对口腔医学的认识也有助于减轻畏惧及焦虑心理[11-12]。近些年来,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舒适看牙的理念,已经越来越被医患双方广泛接受。越来越多的患者提出了口腔治疗要无痛、要舒适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口腔从业人员也逐步开始关注患者治疗时的主观感受。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简单、有效、可行的方法,降低DA患者的畏惧感,对于提高口腔诊疗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是口腔科医师和相关卫生部门应该努力做好的工作[13-14]。

本研究就术前干预对DA患者治疗、焦虑、满意程度等进行了临床观察。首先,采用了DAS评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情况。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就诊时均存在焦虑情况,且程度较高。而经过术前干预,观察组DAS评分有了显著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成人DA患者进行口腔诊疗术前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焦虑程度,减轻术后咀嚼痛,提高患者对治疗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许琼莉,许明莲,贸伟,等.成人牙科焦虑症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4):601-602.

[2]郝妍.安慰剂干预法对牙科焦虑症患者疼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26):2470-2471.

[3]何天鹏,李昕.综合医院牙科门诊老年患者焦虑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3,11(3):166-169.

[4]俞雪芬,戴莉,李盛来,等.认知干预对牙科焦虑症患者拔牙术中血压和心率及痛苦体验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11(3):282-283.

[5]胡爱云,崔军.心理护理干预对牙周手术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114-116.

[6]胡辉,邓锋,宋锦璘,等.心理干预和布洛芬治疗牙科焦虑症患者正畸疼痛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07,36(4):295-297.

[7]艾晓武,王中政.健康教育对封砷并发症患者牙科焦虑症的作用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1,24(6):30-31,36.

[8]马廷建,秦喜,董文杰,等.牙科患者焦虑情绪调查及干预[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2,7(5):388-389.

[9]王晓珍,谢耕耘.急性牙髓炎患者牙科焦虑症的临床调查与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1):1082-1083.

[10]吴惟,蔡展文.牙科焦虑症的研究现状及干预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906-1907.

[11]惠秀丽,霍世英,朱琳,等.就诊全程护理干预对成人牙科焦虑症的影响[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0,11(2):94-96.

[12]陈栋,焦红卫,卢海红,等.心理干预对牙科患者焦虑情绪影响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5):701-702.

[13]胥欣,韩成冰,冀洪海,等.牙科焦虑症患者心理干预的疗效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9,30(14):70-71.

[14]刘淳.牙科焦虑患者在局麻治疗时的心理干预[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1,20(4):189-191.

[15]石锦华,李伟丽,赵彬,等.心理干预对成人牙髓炎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37(5):519-521.

[16] Carmen W H. Chan S Y, Chair Y Y. End of life experience of symptom cluster and their management in Hong Ko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ho receive palliative radiotherapy[J]. Chinese Journal of lung cancer,2009,10(5):361-368.

口腔卫生的宣教方案范文5

[关键词]正畸治疗;无托槽矫治器;传统矫治器;治疗效果;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23-006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bracketless appliance for orthodontic treatment. Methods To choose 34 cases who need the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racketless appliance treatment group and fixed appliance treatment group.The changes of teeth,alveolar bone and the comfort degree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reatment results of teeth and alveolar bone were similar between bracketless appliance and fixed appliance,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comfortable appearance satisfaction of bracketless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ixed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 Both bracketless appliance and fixed appliance have good treatment effect.The bracketless appliance has better advantage of comfortable appearance satisfaction.

Key words:orthodontic treatment;bracketless appliance;fixed appliance;treatment effect;comfort degree

牙齿错位畸形是口腔正畸科常见病之一,越来越多的患者采用正畸治疗。固定矫治器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正畸治疗方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升,患者对矫治过程的美观和隐蔽性能要求更高,无托槽矫治器的出现恰恰适应了广大患者的需求。本研究在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选用无托槽矫治器和传统固定矫治器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改进了以往研究中单纯比较矫治效果或患者满意度等不足,避免了因为无托槽矫治器的出现而对传统矫治器的轻视,以期能为临床医生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就诊于辽宁省调兵山市人民医院五官科口腔正畸诊室需进行牙齿正畸治疗的患者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2.6~15.3岁,平均13.83岁。

纳入标准:①安氏Ⅰ类前牙牙列拥挤或前突患者;②依从性好,能够按照医嘱及时完成复诊治疗;③无明显牙体、牙周组织疾病;④患者开口型正常;⑤患者开口度正常;⑥如实告知患者监护人相关病情及研究方案后,患者及家属自愿加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活动期牙周病,病情未能得到控制者;②儿童不配合完成治疗或儿童、家长等不能按时完成复诊者;③患者或家属拒绝加入研究者。

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无托槽矫治器组(A组)和传统固定矫治器组(B组),每组各17例患者,两组间年龄分布、矫治前病情比较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面部照片、口腔牙列照片,均制取全口模型,摄头颅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等。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患者,佩戴美国3M公司生产的Gemini MBT金属托槽直丝弓矫治器;采用无托槽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患者,佩戴Align Technology公司生产的隐适美无托槽矫治器。所有患者每4~6周完成复诊1次,并进行适当调节或更换矫治器。所有患者治疗前完成常规洁治和口腔卫生宣教。其中佩戴无托槽矫治器患者,除进食和刷牙外,应尽量佩戴矫治器,每天应不低于20h的佩戴时间。

1.3 观测指标

两组矫治效果分为:①有矫治效果:牙齿基本排列整齐,患者矫治前后牙列变化明显;②无矫治效果:牙齿排列不整齐或原有牙齿拥挤、前突等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矫治效果评定与其他类似研究不同,本研究采用非治疗者的第三方医生、接受治疗患者及家属双盲法进行,保障本研究结果数据真实可靠。

舒适美观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主要涉及患者矫治过程中,矫治器的存在对美观方面的影响、对口腔卫生维护方面的影响、佩戴矫治器舒适程度等,共设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评价级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处理,两组间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P

2 结果

34例患者完成矫正治疗,治疗效果较为良好,传统固定矫治器组和无托槽矫治技术组患者均收到良好的矫治疗效,大部分病例均能达到评估标准中的有效效果。在矫正治疗完成后的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并发症,两种方法治疗患者所需时间、牙列排齐情况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托槽矫治技术组患者的舒适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固定矫治器组,均能够达到患者预期满意度,两组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3 典型病例

患者孙某,男,12岁,要求矫治前牙不齐,既往无特殊病史。临床检查:恒牙列,上牙弓拥挤6mm,下牙弓拥挤3mm,双侧第一恒磨牙中性关系,上下颌牙弓中线居正中,张口度、开口型无异常,口腔卫生清洁,无牙周组织疾病,颞下颌关节区未触及异常弹响及疼痛。诊断为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计划和过程:患者采用无托槽矫治器完成正畸矫正治疗,不改变现有磨牙中性咬合,治疗前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制取口腔牙列模型,摄X片,面部及口腔内拍照留存,通过软件设计浏览模拟矫正过程的三维图画,依据设计过程分别加工制作无托槽矫治器。该患者全程主动矫治,治疗时间31周,使用无托槽矫治器共14副。矫治效果:上下颌牙列排齐,双侧第一恒磨牙中性关系良好,前牙区正常覆牙合覆盖,上下牙弓中线保持居中。患者治疗前后头颅测量分析见表2,治疗前后颌面部变化见图1~9。

3 讨论

随着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飞快发展,特别是三维数字化图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从而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口腔医学应用较为广泛。无托槽矫治器的诞生正是计算机技术与口腔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托槽矫治器是由透明的硬质医学材料制作而成,其与正畸常用固定矫治器相对比,具有较多优点:①舒适美观:无托槽矫治器因为其材料的透明,戴入后美观、自然,不会轻易被他人发现,对有一定心理负担的患者或像演员类特殊职业的患者更为合适,也正是由于无托槽矫治器体积较小,在患者口腔中的异物感自然较小,并能够与牙齿保持形态相适应,不会刺激牙龈黏膜等组织,进食、刷牙等活动时,患者可以自行摘戴,有利于保持口腔内部的卫生清洁;②减少患者治疗耗时,保障治疗疗效:无托槽矫治器是由口腔正畸医生经过制取模型后,计算机设计方案,矫治器生产制作厂提供制作环节,这种诊疗方式不但能够减少患者就诊的椅旁时间,也能延长复诊间隔,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正畸诊疗的效率;③保障治疗安全:无托槽矫治器治疗过程中每天保证完成20h的佩戴,并确定矫治器就位良好,就可以保证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④具有预测性的治疗效果:无托槽矫治器矫治前可通过计算机软件观测整个矫治过程的变化和矫治的最终疗效,方便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患者与医生共同完成正畸治疗设计方案,达到医患和谐,形成共识的效果;⑤痛感较小,不延误其他辅助诊疗:无托槽矫治器和传统固定矫治器戴入患者口腔后的调查对比显示,无托槽矫治器几乎不会给正畸患者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疼痛感低于传统固定矫治器,并能够保证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中继续完成诸如洁治、充填等相关治疗。

无托槽矫治器的形状与患者牙冠的外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当矫治器强力下戴入患者口腔中时,矫治器发生了位移形变,从而致使其产生反作用力作用到牙齿上,对相应牙齿产生一定的位置移动作用。无托槽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有明显不同的作用机理,传统固定矫治器依靠较小的托槽与牙齿接触,作用力往往简化为一个较为集中力,而无托槽矫治器与所需矫治牙齿的接触面积大,牙齿所承受的矫治力是大面积均匀分布的。

无托槽矫治技术是一种正畸学上较新的矫正技术,无托槽矫治器应用于临床后,得到了大多数口腔正畸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与欢迎。本研究结果显示,无托槽矫治患者与传统固定矫治患者在治疗效果上无统计学差异,但针对较为复杂和严重的拥挤、前突等病情时,无托槽矫治仍略显不足,而且正畸医生尚不能完全参与到无托槽矫治器的制作过程中,正畸医生与矫治器制作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思想和认识偏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无托槽矫治器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应用。无托槽矫治技术已成为广大学者的研究重点,能否生产更为便捷、高效和适合椅旁制作的无托槽矫治器是目前关注的热点。

综上所述,无托槽矫治器和传统固定矫治器对牙齿畸形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矫治效果,但两种矫治方法应对特殊患者仍需配合其他矫治手段,如:伴有吐舌习惯患者、吮手指患者,常配合活动舌刺矫治等。无托槽矫治器在舒适美观方面比传统固定矫治器具有更理想的临床反馈,但无托槽矫治器应对疑难复杂牙列畸形的治疗效果仍略显不足,临床医生应综合患者病情、职业要求和经济等多方面情况,与患者共同完成矫治方法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卢春燕,徐泽,许飞虎,等.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矫治拥挤中的应用与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3):57-60.

[2]顾泽旭,田杰.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中附件的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1):130-132.

[3] 沈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9):89- 90.

[4]李丽岩,舒广,陈桦.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成人I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9):970-974.

[5]黄慧萍,姚鸿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正畸治疗及其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795-797.

[6]黄爱萍,华旭东,田杰,等.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33-35.

口腔卫生的宣教方案范文6

关键词:医学教育;口腔临床医学

自1917年加拿大牙科医师林则博士创建华西口腔以来,中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发展已经历了逾百年的历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口腔临床医生和科研人才,为中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及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拓展,全球性的医学教育改革趋势和日趋国际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对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接受了中国正规口腔医学教育、从事口腔本科教学工作数年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我对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丰硕成果深有体会,澳大利亚牙科学院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使我对未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1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特点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及治疗个体化极强的学科,是非常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学科,它要求未来的口腔专业人才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临床技能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人际沟通、技术管理能力和创新水平。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很快但口腔卫生人力资源仍然匮乏,现有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模式很难适应越来越高的社会需求,亟需建立更加有效的培养机制以适应口腔卫生保健实际需求和国际竞争的双重需要。

2我国口腔医学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口腔医生与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40000,而国际公认的合理比例应为1∶2000,人才匮乏及比例失衡的现状很严重。而且我国职业牙医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更加重了口腔医疗资源的“贫富两极分化”。此外,我国大部分口腔院校自建立以来一直沿袭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模式,在学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虽然随着近年来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仍未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同时,我国目前的学制设置参差不齐,有专科的三年制到本科的五、六、七年制,获得硕士学位,也有七、八、九年制,获得博士学位。学位类型有临床型,也有科研型,考核机制及考核标准不统一,缺乏严格的淘汰机制,有的机构以发表文章数量和科研水平作为评价医生能力的主要标准,导致了“学历高,技术低”,“重科研、轻临床”,“文章多所以职称高”以及“大规模考研考博”等怪现象的出现,忽视了其作为临床医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我国大部分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均为第一、二及第三学年上半年,完成约50门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下半年到第四学年进行口腔专业课程的学习,直至第五学年才安排学生进入口腔临床实习,而每个专业(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只有各约3个月的学习时间,学生无法真正完成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系统诊断和治疗,加上许多医院没有配备单独的学生诊室和专业临床带教老师,更有患者拒绝学生治疗的现象出现,导致学生仅有的1年临床实习最终也流于形式,无疾而终。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医疗服务所必需的优秀医生,以保障社区人民大众的健康,守护生命,造福人类。其检验的最终标准不应单单是他们知道什么,而是他们真正能做些什么。如何结合我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选择和更新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融通式、渗透式和突出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成为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对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见解

3.1学制及课程设置改革

建立“5+3”,“3+2”,“七年制”三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制培养模式。“5+3”指完成五年制口腔本科医学教育,取得本科学位后,开始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科研能力培训,进而取得临床住院医师资格及硕士学位,以达到培养少而精的国际化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目的。“3+2”为通过三年制口腔医学专科教育取得大专学历的同时加上两年全科医生培训从而取得助理口腔医生资格,以满足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培养出大批面向乡镇卫生院、服务农村医疗的口腔医生。“七年制”指通过4年基础理论学习加上3年口腔临床专科培训以取得符合基层医院诊疗需求的临床型医学硕士,它有别于“5+3”模式,是因为这种模式更加注重人文、心理、法律、伦理、美学等有关口腔临床医生技术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成为优秀的临床口腔医学专家。至于博士培养应列入高级人才梯队的再培养计划,旨为国家培养高、精、尖的专业科研人才,而不应纳入医院业务绩效考核、职称评审标准之列。至于课程设置,我们更倾向于增设社区医学、艺术与美学、循证医学、营养和保健品学、数字化口腔医学、社会心理学、人文社科和行为科学、医患沟通学等选修课的学习,同时加大实验课和临床实习课的比例,结合学制设置,由原来的1年延长到2年~3年,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案例,自我发现问题并动用所有网络信息资源查找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自觉思考、自觉学习及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招生的数量和规模上也应根据学制设置的改革做相应调整,杜绝盲目扩招,将学位培养、临床技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真正一体化、合理化、标准化,最大程度地节约国家资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口腔专业人才。尝试借鉴悉尼大学从本科生中招收非医学专业优秀毕业生,进行4年~5年口腔医学再教育的招生体制,必将会成为我国教改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当然以部分优秀一类医学院校为试点做小范围尝试,是为稳妥之举。

3.2教学模式改革

“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千百年来我国传统教育传承至今、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即当今所谓的LBL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仍为目前我国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学生不由自主变成了被动学习,在催生懒惰、倦怠心理的同时,确实有悖于当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美好目标。于是,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CBL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TBL教学法(Team-basedLearning)等教学模式应运而生。PBL教学法[1],是指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的一种问题模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这种开放探索性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所需资料,缺乏对知识整体的纵向把握,适合具有一定临床实习经历的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教育。CBL教学法[2]是指学生在一个可控环境中模拟医生,自主进行分析或决策的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模式。该方法具有问题相对集中、纵向挖掘知识、节奏易于掌控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可弥补PBL的欠缺,在学生开始临床见习时实施效果很好,是一种理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同时易受老师主观导向性的影响,使学生在理解和领悟上出现明显差异。TBL教学法[3]是2002年Michaelsen提出的一种以团队协作为基础,将小组学习和大组讲座相融合,提倡以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应用性训练为主的一种新型阶段式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PBL和LBL的不足,既保证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我国现阶段较为适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正像我们之前所说,教学改革不是可以全套照搬的标准化程序,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资源和可行性,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方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对于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我们更愿意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学位设置类型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在基础阶段以LBL和TBL教学法为主,在临床阶段逐渐采用PBL和CBL教学法,循序渐进、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悉尼大学牙科学院招收的均为4年制非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们设置的是大课(30%)、PBL课程(30%)、临床教学(30%)、实验课(10%)的教学模式,而其他三部分都是围绕PBL展开的。我去旁听他们授课时发现,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知晓很多,而且兴趣颇浓,经常在听课过程中打断老师的讲解并进行提问,而且所问问题确实很有深度,同时不停用电脑记录并查找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想这一定与他们所受的本科生基础素质教育和阶段性培养体制有密切联系。

3.3师资队伍建设

从以上各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不难看出,我国在实行医学教育改革的同时,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还应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英语功底,以及良好的组织技能和经验积累,要从理念到方法上完成“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角色转换。作为学院,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制定适合本学科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培养模式,尽快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使其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处于主导和决策地位,并始终保持敏锐的生命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终身发展意识,能随时洞察口腔医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命题,要有身先士卒,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激情和勇气。学院应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建设(留)学生教学网站、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为教师营造一个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3.4学生考核体制改革

以往,学校都以考试成绩、发表文章数量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初衷,因为任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不是靠简单的书本知识和因果关系能够解决的,更多的是需要医生扎实的基本功和解决临床突发、棘手、多变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考核过程中,应更注重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技能水平。

3.5临床实习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反复强调“三基”培训,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却忽视了“三早”,即“早期临床实践”,“早期科研训练”,“早期技能训练”在学生创新能力、心理素养、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面的关键作用[4]。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早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还可以在早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中磨练意志,培养出强烈的归属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才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和升华。应加大临床实习的时间和比例,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平台,将实验室教学、临床技能培训和综合实习三大模块有机结合,为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在实习期间,因地制宜采取适合的带教方案,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与患者沟通,训练其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应定期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进行义诊和口腔卫生宣教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口腔临床工作者。

3.6加强学术交流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术交流大多是在研究生、教师、教授的层面上进行,很少有本科生参与。应打破这种常规,设立学生专区,给有想法、有成就的年轻人展现和学习的舞台,让他们在与顶尖级的教授交流的同时开拓眼界,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为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打下坚实基础。学院、医院、地区、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之间也应加强交流和合作,通过学术研讨会、互访、进修、公派等方式,提高本院学生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将先进的临床技术以最快最好的方式普及开来并使其尽可能向标准化靠拢,这也为医疗纠纷中法律证据的保存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和参考。

4结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百年、千年之大计,没有教育,就没有人类文明;没有教育,就没有社会进步。口腔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改革和发展必将会推动我国的口腔卫生事业向着国际化的标准迈进。未来,我们必将会顺应全球性教育改革的潮流,推动我国的口腔医学事业向着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口腔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