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文化课训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考文化课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考文化课训练

艺考文化课训练范文1

关键词:艺考 美术 高考

一、艺考热的现象

近几年来国内美术高考持续升温,每年都有数十万的考生报考美术专业院校,造成一种艺考热的奇异现象。根据报道,2003年山东省就有14万美术考生,湖南也突破10万,河北也增至两万左右,山东省2008年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美术招生的人数大约16万,居全国之首。河南考生居第二。中央美院本部报考人数大约在两万多人,实际招生人数少之又少,僧多粥少。每年艺考人数持续增长,虽然2009年到2010年部分地方出现回落现象,但艺考人数还是总体在增加。新浪网统计,2009年全国艺考人数多达55万,就甘肃省从2006年的七千多人到2010年增至10370人,真可谓是异常“火爆”。

当前高校艺术系越来越红火,除艺术院校外,其他综合类院校也纷纷办起了艺术专业,仅2010年外省在甘肃招生的学校多达200多家。省内艺术招生学校也多达20多家。今年的联考学校增设了许多外校的考点。西北师范大学招生从2006的三个省招生增到现在的十个省招生,不断地增加考点。

二、产生艺考热的原因

(一)社会方面的因素

1.社会市场经济的需求,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城市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许多产业的兴起,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比如,需要大量的动画制作和CG人才;汽车工业设计,商品广告设计,不乏有追求精神生活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者,带动了各式各样的美术人才的需求。

2.由于艺考热带来的连锁反应,促使社会上的美术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更有一些美术培训机构为了经济目的,夸大办学质量和升学率,鼓吹三、四个月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等,甚至也有三个月包考大学,考不上退学费等等,让一些急于求成的学生走入了误区。

(二)学校方面:高校扩招,高中学校提高升学率

1.我国许多高校为了满足所谓的市场经济的需求,相继开设了美术类专业,有的甚至开设美术类分院,每年都在扩招,这也是每年美术考生增加的原因之一。

2.很多高校每年考题的单一性,使很多考生死记硬背,从而得以轻松通过考试,让许多考生认为选择艺考有机可趁。

3.中学的引导误区,不从学生的具体情况着想,而是为了追求升学率,认为只要文化课成绩不好,就鼓动去学习美术,把学生当成产品在“加工和销售”,这也是美术考生增多的原因之一,是艺考热的生源之根。

(三)学生方面:考学的投机心理

过去学美术的人并不多,都是兴趣和爱好报考美术院校,学画没有任何功利性的色彩。现在学美术的学生因为兴趣和爱好的少之又少。更多的学生是为了实用,大部分考生由于文化课较差,考其他院校没有把握。他们只想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冲刺训练,就能考上大学。大家抱着同一种心理挤到了同一条路上。认为考美术是一种捷径。投机想法确实存在,在联考当天我听到一位家长这样谈到:“我女儿去年高考没有发挥好,她是学文科的,只能上三本学校,现在就业压力很大,上一个不理想的学校出来也没有出路,但她去年的文化课高出专业生文化课100多分,听说美术短时间能过专业,也能考个一本院校,出来也很吃香。”

三、艺考的有利之处

(一)美术高校大量扩招,有利于美术教育的普及

美术高校大量扩招,有利于美术教育的普及,使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进行艺术素质教育和大学文化熏陶,对提高公民的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所以随着我们生活品位的提高,我们应该更广泛地去学习和享用艺术。大批学生为走高考的捷径报考美术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和潜移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对美术有所了解,使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及,有利于提高公民的艺术素质。

(二)美术高考圆了很多人的大学梦,能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美术专业高考圆了很多青少年的大学梦,减少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一些高中生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差,高中毕业后升学没有门路,找工作又缺乏技能和体力,甚至竞争不过那些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这就会被社会所排斥,成为不安定因素。美术高考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有机会到大学继续深造。青年人哪怕是不得已而去学习艺术,对社会文明与安定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

四、艺考热存在的弊端

(一)考生的专业基本功缺乏严格系统的基础训练

一无兴趣,二无基础,学习动力不足。我们最近对高中生报考美术专业的目的作了个调查,发现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是由于文化课考学无望才临时改学美术的。

(二)美术培训高额费用给学生和家庭带来了压力

艺术考生高额的费用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经济压力,一个艺术考生一年的费用相当于3个普通生的费用,单说找一个好一点的画室,一个月的培训费至少也要过千,自己的生活费每月几乎上千元,画材每个月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再加上一大笔考试报名费。一个学生平均每个月至少花费3000至4000元左右,培训加考试也在5个月左右,也是一笔很庞大的费用。对农村家庭和工薪阶层的家庭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三)大规模的扩招降低了生源和人才的质量,给学生以后的发展和就业带来了巨大的限制

美术毕业生供过于求,将造成大量美术毕业生就业困难。尽管这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但市场经济再怎么发展,它在一定时期内对美术人才的需用量也是有限的。学生就业压力大,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业就会向低层次发展,其结果将会最终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五、艺考热现象之我见

尘埃落定后,是痛定思痛的时候了,美术高考热的形势是严峻的,可算是万人争过独木桥,难免有“伤”有“亡”,希望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能正确认识艺考,笔者也给予小小的建议。

1.希望考生能有全面认识艺术考试,认识艺术考试的特殊性,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发展和爱好。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自己的道路。

2.希望学校能因材施教,不要为了提高学校升学率,更多要重视学生个人的发展。

3.高校规范招生,限制招生数量,保证招生质量,全面认识艺术教育的特殊性,真正做到特殊教育,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艺术人才。

4.要规范私人办美术培训班,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师德教育,使得培训班真正达到培育人才的目的。

以上所说,纯属己见,言犹未尽,是不敢妄言。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对我国的艺术教育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孙乃树,程明太.新编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贺志朴.艺术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 中国美术教育.首都师范大学.2005.

艺考文化课训练范文2

1

误区:校考很容易过,临时突击一下就行了

很多艺考生认为“校考比较容易通过、比联考要简单,到时候临时突击一两天就可以了。

很多家长选择联考后让学生先回家学习文化课,然后等快考试了再来突击一下校考”,其实这样不但文化没有学习好,校考也没有抓住备考的黄金时间,校考自然很难拿到专业合格证,最后两头都没有抓好,目前设有校考的艺术类高校都是对专业有一定要求的,比如北服来讲,考察的创意速写这一科目就必须的参加专业的培训才可以。

2

误区:校考不考,用联考录个二本算了

虽然二本院校和部分一本院校承认省统考成绩,但是不代表只要联考过了本科线就一定可以录上二本院校,全省有70%的艺考生都可以通过统考本科,其中文化高手遍地都是,这种统考大圈相比校考小圈(小圈是啥?点击查看▷这些2019艺考常用术语,你必须理解!)竞争更为激烈,所以要单靠联考成绩去录取好的学校是专业文化都比较拔尖才适合的,特别是文化突出的艺术生。否则稍强一点的二本学校最后文化科目的竞争都是很残酷的。

3

误区:校考学校考越多越好

经常看到媒体报道某某艺术生全国各地校考,报考20多所学校,认为考得多,“中奖”的概率就越大。校考不是买彩票,校考考的都是专业能力(当然比联考的要求要更高),你天天都在忙考试,哪还有时间去训练你的基本功,不进行针对性训练参加考试再多不是和考一所是一样的吗?

4

误区:“校考可以花钱找关系办合格证”

现在国家对考试、大学招生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从命题、考试、评卷、录取、最后进入大学的复查等等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和措施,绝对没有人能够通过所谓的”关系“和金钱可以买到合格证,往年有学生联考后就回家去学文化课去了,跟老师说我叔叔的朋友是某某学校的教授,已经帮我办妥学校了,结果等到发榜的那一天,没有发现自己合格,但是又误过了校考,后悔不已。千万不要因为这的情况单位了考学,不值得。

5

误区:好学校校考难,差院校容易考

学生有的问:“校考的时候越是厉害的院校(如央美、北电、中传)难考,越是差的院校就好考,对吗?“。

首先要声明的,目前来讲可以在各省开展校考的院校都不差,其次,拿中央美院造型专业,北影的表演专业举例,可以说是全国所有艺术院校里最难上的学校和专业了。

而有的外省比较一般的综合性大学在湖北只招5个人,也有2000余人去报考,而且央美、国美等名校出题严谨、评卷公平公正、仔细认真,结果可想而知。这就是为什么每年有很多同学过得了央美、国美,却通不过”秦皇岛燕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的考试。而且央美造型造型、只要400分,设计等专业只要420分,这也远远低于很多其他院校甚至二本院校。

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希望能对考生和家长有所帮助

1

要敢于报考名校

不少艺术类专业老师表示,学生在报考时,如果时间上不冲突,要大胆地选择有名的艺术院校,不要总觉得自己实力不够,望而却步。和高考相比,艺考的偶然性会更大一些,不少专业会更注重临场的发挥。艺术类名校的大门对所有考生敞开,只要报考了,都会有机会考上。

另外,名校考试过程受关注度高,考试更加透明,报考了名校,即使没能考上,考生经过大阵势的历练,能够在以后的考试中更加自信,更得心应手。

在选择报考什么专业时,学生要尽可能全面地考虑自己的特长,这个特长,不只是专业上的,包括各个方面。

比如,外形好、沟通能力强的,尽可能选择面试比较多的专业,你的外形和沟通能力,一定可以很好地打动考官;喜欢写作、文字功底出色的,可以选择一些文字相关考试的专业,比如影评、散文,这样才能通过文字来打动考官;知识面广,阅读量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有文艺常识类考试的专业。

同理,考生也要分析一下自己的劣势,尽可能地避免在考试中表现出来。

比如:普通话不太好、性格内向的考生,尽量回避一些面试多的专业,如果真的想考,要在考试之前充分做好模拟面试练习。字迹比较难看的,就尽可能避开写作的考试,满篇难看的字,老师可能看也不看就把这份考卷的主人淘汰了。

另外,要对自己的一些文艺特长有信心,一些只懂得皮毛的特长也可以作为选择专业的资本,比如:曾经学过萨克斯,可能水平不高,也可以吹吹看,考官不是专业的萨克斯老师,他们不会判断你吹得好不好,他们只会觉得你爱好广泛,是可造之才。

当然,表演、美术设计、书法等专业性非常强的艺术专业,是需要非常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些许创意,才能取得好成绩。

此外,考生在选择报考学校时,要了解一下该校这个专业往年录取分数线。虽然是往年的,但只要录取原则不变,这个分数线还是有一定稳定性的。

比如,有些学校的文化录取线一直都是比较高的,如果学生的文化成绩不好,就不要选择了,否则即使通过了专业考试,文化课成绩不够,也是白费功夫。

2

艺考家长要特别注意的细节

高考报名,考生可报艺术文科或者艺术理科,这是走上艺考道路的第一步。

在高考报名时,如若无法确定自己所要参加的专业是否需要参加统考,建议将统考和校考都选上。

如果连该专业是归在美术类还是音乐类都无法确定,则也可以全选上。多选不会有影响,应选但没选则影响录取。

所有跟术科统考相关的艺术类专业,都必须参加术科统考。与术科统考无关的专业,比如舞蹈、播音主持等,则只需参加校考。

3-4月份,各大院校官网会公布校考专业成绩查询方式或者校考通过名单。6月7日-8日将进行高考文化课考试;6月底公布高考成绩;成绩出来后2-5天将开始高考志愿填报,填报时间约为5天。

填报志愿时间相当紧迫,家长和考生应提早了解好艺术类录取规则。

3

文化课复习要注意这几点

艺术生要学会总结线索,梳理结构,限度地挖掘自己在知识和能力的潜力。在高考前,调整好心态,尽快进入到的知识和心理的状态。

艺考文化课训练范文3

关键词:高考美术培训;艺术设计教育;文化素养;审美;创造力

近年来随着高校美术类专业的扩招,在美术高考繁荣的社会大背景下,美术高考生源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以河南省为例,2007年美术类报考人数55107人,2008年65496人,2009年66992人,2010年66007人,与此相适应,大量的美术强化班、美术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规模庞大的艺考生在众多良莠不齐的各类美术培训机构中,接受着美术高考固化单一的应试教育,严重影响着美术类考生的审美素养、艺术素养,也带给高等艺术教育太多的后遗症。

一、高考美术培训现状

通过深入了解各类美术培训机构发现,高考美术培训作为正规教育的补充,主要是依赖私人投资发展起来的,因此行业的特殊性和缺乏规范化的市场机制,以及高考美术考试机制和内容的固化、单一,造成了目前高考美术培训机构经营无序性,美术培训教学模式程式化,课程内容单一化。

1.高考美术培训机构经营无序性

面对近年来火爆的美术高考热,各类美术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在众多的美术培训机构中,不乏一些优秀的美术培训机构,它们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内容及方法合理、新颖,不仅训练培养美术技能,而且提高人的审美素养,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许多家长和考生怀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加之巨额利润的驱动,使得许多不具备办学资历、办学能力和办学实力的人和机构,把美术培训当成赢利手段, 打着“速成班”、 “美院班”、 “精英班”“强化班”等各种极具诱惑力的旗号吸引生源,这些培训机构师资状况不容乐观,有在职的大学教师、在校的大学生、兼职的艺术工作者甚至一些非专业人员等,美术培训无科学、规范的教学计划和管理机制,教学管理缺乏良性循环,加之政府监管不严,导致高考美术培训良莠不齐,无序经营。

2.高考美术培训教学模式程式化

众多高考美术培训机构为了提高考试“命中率”,追求最大的利益回报,投机取巧,想方设法猜测考试内容,研究各校往年考试特点、阅卷要求、教师喜好等,违背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给学生传授专门应试的针对性套路,导致了教学模式的程式化。经过走访河南省郑州市数家高考美术培训机构发现,大多美术培训班都是按照石膏几何体临摹、写生石膏像临摹、写生静物临摹、写生真人头像临摹、写生真人头像临摹、默写这样一个套路进行强化训练,个别美术培训班甚至不经过绘画基础教学,直接进行头像临摹、默写,导致学生习惯于概念、习惯于定义,照葫芦画瓢,这种问题在学生的习作中大量存在。美术本是一门充满创造性与心灵感悟的学科,如今却变成了机械的背诵与临摹。

3.高考美术培训课程内容单一化

目前,中国美术高考考核方式过于滞后,考核内容过于单一。美术考试的科目基本上是素描、色彩、速写。素描考试出题方式基本围绕如下几种:人物头像写生或头像默写,石膏头像写生或根据人像照片写生;速写考试的出题方式有:人物动态速写,人物动态默写,考场内的人物动态速写组合;色彩考试的出题方式有:静物色彩写生,静物色彩默写,根据黑白静物照片转换为色彩写生画面,以河南省2008年以来的省联考为例,见表1。

针对这种考核形式,美术培训机构在教学思路上特别明确,其课程内容锁定在狭窄的考试范围,普遍设置素描、色彩、速写,通过临摹、默写等机械手段的训练,形成长期单一技法训练现象。由此可见美术高考形式的滞后与高考内容的固化导致高考美术培训课程内容设置的单一化,影响了生源质量,也影响了美术考生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

4.高考美术培训短期突击速成化

2010年10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2010高考美术专家高层论坛”会上,中国美术学院的朱卫东教授表示,参加美术高考的考生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考生热爱美术,想考上理想中的美术院校;二是考生其他学科成绩不太理想,希望通过美术高考实现大学梦;三是考生感觉自己只能考上普通大学,希望通过美术高考实现“重点梦”。其实在艺考大军中,相当一部分生源来自农村高中,他们从小没有接触过美术教育,之所以改行学美术,纯粹是因为文化课较差。这批考生中大多数过去对美术毫无兴趣,对美术专业知识缺乏认识和了解,只是把学美术当作进入大学的捷径,他们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考前强化训练,便匆忙应考。美术培训班正是迎合了这部分考生的需求,开办“强化班”、“速成班”,以投机取巧的形式在短时间内达到考试成功的目的。

二、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1.文化素养薄弱

文化素养主要指人才成长所具备的广博的知识积累、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表现出来的气质、视野和修养等。“如果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缺乏,便难以领略经典之作的深刻趣味,也难以在创作上走得很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邓宝剑说。艺术设计教育需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已经成为艺术设计教育者的共识。

在高考升学压力和“艺考热”的影响下,一些学生是因文化课成绩不甚理想,担心考不上普通大学,才被动选择报考美术类专业。许多考生为了获得专业合格证,考前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绘画专业应试的突击训练,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对于美术培训机构而言,专业课考试成绩,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在美术培训教学过程中,重专业训练,轻文化课学习。偶尔有少数培训机构开设文化课,也是形同虚设,考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素养难免有欠缺,更不利于考察其综合能力和专业潜质。因此,进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文化素养普遍薄弱,对专业认知模糊,不清楚所学专业,学习目的不明确;知识面狭窄,缺乏创新意识和设计观念;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能力,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其在行为、思维与观念上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了艺术设计教育良性健康地发展。

2.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无论是专业的潜力还是文化修养都比较欠缺,在进行设计和创作时显得捉襟见肘。他们的设计作品没有思想、缺乏创意,究其原因主要是考前美术培训模式的程式化、机械化,以及我国美术高考内容和体制的单一和固化。近几年几乎所有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专业无论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动画设计、工业设计等,高考试题都是考察“素描”“色彩”“速写”这三科,而这些考试内容仅仅能够考察绘画的基础技法,而根本无法发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潜力。部分美术培训机构为了追求专业培训的速成化、高效化,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临摹、默写,在美术学习的初始阶段就泯灭了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培养的学生只会默写,不会写生;只会技术,不懂艺术,这种弊端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暴露无疑。学生在这样的培训模式下,丧失了蓬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罗丹曾说:“什么是创造,创造就是发现。”世间万物的美需要我们练就一双善于创造性思维的眼睛去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和有所创造。而目前的高考美术培训只鼓励考生在形体上作无休止的临摹和默写,使原本蓬勃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美术高考的指挥棒下消失殆尽。致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作品缺乏独创性、想象力和个性化的特点。

3.缺乏审美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美术考生有一些从来没进过美术馆和博物馆,对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也知之甚少,缺乏起码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鉴于目前高考美术培训过分追求技巧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普遍缺乏艺术内涵的积淀和对艺术理论的深层理解,其审美能力不足,审美情趣低下,审美境界不高,不知道什么是美,不知道怎样欣赏美,更谈不上怎样去表现美、创造美。他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缺少一种正确而恰当的途径来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对产生在中国本土的有着深厚人文精神及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茫然不知,这一切都制约着他们向高层次发展,进而影响了艺术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

三、结论

艺术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学生有蓬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高素质、高质量的艺术人才,而考前美术培训将为艺考生提供通往艺术殿堂的平台,因此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高考美术培训。一个优秀的美术培训机构,需要具有专业美术教育水准,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优化课程设置,“文”“美”并重,因材施教,强化和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高考美术培训机构的经营秩序,改革美术考试制度,加强美术考试内容的灵活性,为高校输送具有高品质、高素养、有艺术潜力的学子,促进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良性发展,促使社会整体审美水平的提升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攸璐.论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2] 张翎.对美术高考热的理性思考[J].教育学术学报, 2005

[3] 李芬.“美术高考热”现状与对策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9

[4] 腾建志.从“美术高考热”谈对美术教育的思考[J]. 成长之路,2007.9

[5] 付秀飞.美术高考综论[D].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艺考文化课训练范文4

关键词:艺术教育 招生规模 综合素质 精英教育

近年全国艺术考生已超过百万人,有些省的艺术考生多达十多万人。许多大学趁机扩招,争办艺术院系,更加剧了“艺考热”。“当前全国各类高校中开设的艺术院系已经超过700多所,与原先的全国九所专业音乐院校和大约五十个师范大学音乐系比起来猛增了十多倍”。一些原本以自然研究、技术教育为主的理、工、农、林高校也成了高等艺术教育的弄潮儿,都在争办音乐、美术专业,其发展势头和发展规模已超过了有着几十年办学经验的专业院校。其结果是只有数量,没有质量;只有导向,没有理念;只有制度,没有文化;只有繁荣,没有素质。低门坎的招生导向令生源滚滚但质量无法保证。“艺考热”“扩招热”畸形发展带来的许多问题和消极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备受瞩目的社会焦点。大学是科学的殿堂,质量是高校的生命,学校是以质量求生存的,不顾办学质量一味扩招,代价是难以估量的。

一、当前艺术教育中的问题

(一)控制招生规模

近年来,艺术专业招生的火爆程度刺激着高校艺术专业不断扩大规模,然而有相当多的学校的教育资源却无法满足扩招的需要。实质上,大众化理论是一种预警理论,“是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之后人们对此发生的各种变化毫无准备的一种预警。”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应该仅仅作为一种“业绩”来炫耀,其带来的潜在危机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例如,目前我国不少高校的艺术专业尚不具备与招生规模相匹配的师资,仅靠外聘教师勉强支撑日常教学。由于外聘教师流动性大,难于管理,也很难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性。又如,有些专业设备匮乏,不能保证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艺术专业实行精英教育,首先要保障的就是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充足,这也是实现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硬性条件。而在不能保障这一切的情况下,当务之急就是适度控制招生规模。

(二)分层次教育,展开差异化教育

研究型大学注重的是精英人才的培养,教学型大学注重的是大众人才的培养。不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的教育模式各有不同。而艺术院校既非研究型大学,也非普通的教学型大学,而是一种行业特征十分鲜明的教学型高校,因而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要加强对精英人才的培养,就应该实行分层次教育,一方面为社会培养艺术方面的普适性人才,另一方面为行业输送艺术精英。在专业特长方面,也同样面临着一个分方向发展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来分方向发展,扬长避短,不失为艺术专业实行精英教育的可行之路。

(三)以实训促教学,在实战中锻精英

教育的目的也是要培养一批富有时代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传统的以单纯传授艺术知识、训练艺术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教育模式亟待改进。

精英教育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层次水平和状态。艺术专业的精英教育有其相对的特殊性和行业性,也有其绝对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艺术教育本身是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艺术专业学生对艺术之路的向往是无可非议的。但学生在学艺的阶段必须要接受正规的、系统的训练,这样对自己艺术生命的延长和艺术生命的保持,以及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都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鼓励学生在实战中提高,实际上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兴趣和爱好,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个性化体验、自由尝试和表现自我的条件和机会,支持他们积极探索,冲出“喜爱艺术却不擅于表现艺术”的困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艺术专业的学生能在各种赛事中脱颖而出成长为精英人才。

二、对美术教育改革的观点

(一)严格控制高校规模,压缩招生数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国家教育部应加强政策调控,取消高等师范艺术院系全国单独设点招生,终止争抢生源的混乱局面,承认各省联考成绩,严格控制规模,适当缩减新增艺术教育院校的数量,压缩招生指标,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注重提高办学质量。

(二)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

提高艺术类专业考生专业课、文化课录取分数线, 确保艺术生源专业水平和整体文化素质,把文化课好、专业素质高,培养潜力大的优秀生招进高校。彻底扭转社会上对学艺术、考艺术的都是文化课差生的负面认识,督促艺术特长生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

大学教育的产物——学生,最终是要去服务于社会,对神学、诗学、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众学科起到反思的作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和平衡人类社会当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提示和释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观点和看法便成为现行的美术教育改革的主要问题,也是人区别于人最本质的功能和价值。个人认为在增加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艺术专业培养的是艺术精英,文化底蕴的欠缺必然导致艺术之路越走越窄。只有充分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世界先进知识文化以及艺术表现手法,才能弘扬民族艺术的传统,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创新发展中展现中华民族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特色。通识教育课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广博性,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学生基本的哲学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带给学生多学科思维方法以及跨学科的积极影响。

(三)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不矛盾。真正的精英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分流教育,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在教学体系内实行分流教育,即差异化教育。差异化教育的进行以教学小组的模式来展开,由骨干教师为教学核心来实施。

艺术专业实行精英教育,也就意味着对艺术人才实行差异化教育。一方面,在推行大众教育的同时,对少数天赋较高、有发展潜质的学生,采取有别于其他学生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骨干教师应当根据被实施精英教育的学生们的个体差异,设计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才能。还有就是给学生以更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根据自身特长自由发挥。

国家教育部应加强政策调控,取消高等师范艺术院系全国单独设点招生,终止争抢生源的混乱局面,承认各省联考成绩,严格控制规模,适当缩减新增艺术教育院校的数量,压缩招生指标,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注重提高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应强.精英与大众——中国高等教育60年.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史瑞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艺考文化课训练范文5

一、音乐教育现状点描

1.艺考热:

先来看一则新闻:一个时期以来,因为艺术类高考文化课分数相对偏低,许多中学便将文理科成绩一般的学生转入“艺术班”。山东有些县市的中学还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将某个分数线以下的同学整体划出,强行组建新的“艺术班”。

看了这则新闻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因为我本人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从上大学时开始就带艺考学生,甚至后来和某些高中学校的“艺术班”接触,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很多的家长―最多的是学校,直接就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动员来学音乐。

2.幼儿音乐教育盲目且投资过剩

目前,“钢琴班”、“声乐班”、“舞蹈班”等等仍然很热。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普遍心态下,儿童课外兴趣班、艺术班的价格也在快速飙升。我身边的同事朋友经常会委托我帮他们的孩子找一个好的家教,价格他们不在乎。

就拿我的外甥女来讲,六岁学钢琴,整个童年都是在她妈妈的斥骂声中流着眼泪弹着钢琴过来的。放学了就得上琴,整个寒暑假平均每天练琴时间超过10小时。五年级时就弹到了中央音乐学院9级,可是孩子今年已经十六了,见到钢琴就恨不得砸了它。对钢琴甚至对音乐一点兴趣也没有。

我接触到的朋友孩子中,有的学了很久钢琴了,却连五线谱都不认识,最简单的乐理知识都不懂,离了钢琴视唱练耳一窍不通。

二、音乐教育的功利性表现

1.学校的功利性

学校的功利性无外乎是为了学校能获得一定的升学率,多考上几个学生,也为文化成绩差点的考生在挤高考独木桥的时候能有一条条捷径。或者说,在有检查或比赛时能有个亮点。作为点缀教育用。

2.家长的功利性

从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盲目投资上看家长心态,为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或者说是一种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甚至有些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的初衷,则可能是希望孩子借此在以后的高考独木桥上获取加分。

虽然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让孩子在课外接受音乐教育,是为了接受熏陶,以后不一定搞专业,但一定要按照专业的教学来要求,要看成果―证书。有很多家长也承认,孩子学了几年之后,如果没看拿到“证书”,就会普遍感到失落。认为钱花的不值。

但是,音乐是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启迪他们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陶冶情感,培养完美人格的重任,应该包含艺术知识、艺术技能、艺术精神三个层次。现在不管是高中学校的艺术班还是幼儿家长对孩子的音乐培养,都是把音乐教育视为某些单纯的技能教育,,忽略了艺术精神层次上的追求,在教学内容、任务、目的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技能化,使得艺术教育成为一种机械的“技能教育”。扼杀了青少年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音乐教育功利性后果

1.艺考热的后果

事实证明,这些学生仅仅是在考前进行了一些技能上的恶补,可以说,什么是音乐他们都不知道。在他们看来,学音乐不是为了音乐本身而学,而是为了找个生存的门路,为以后就业多一个途径,同样,很多这些学生到大学以后因为爱好、天赋等原因并不能学得很好,而且以后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也不多。

有关艺术院校的专家指出,音乐考生首先要爱好自己选择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天赋,具备专业的培训环境和专业学习的条件。但目前这样的中学艺术教育已误入歧途。某些中学强制组建艺术班不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短期虽能达到升学的目的,但抹杀了艺术教育的本质意义,不宜提倡。

2.幼儿音乐教育的功利性后果

这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热衷于孩子音乐教育的家长,他们的做法是孩子不喜欢,还要强迫他学,孩子没有天赋赶鸭子上架的也要他学。很多家长没有明确为什么要把孩子送来上课,这种情况很普遍。就是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学,自己家的孩子也要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嘛!但事实上,家长们为了功利目的强迫孩子学习艺术只会事倍功半。同时,家长功利心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老师的授课方式。很多老师在教孩子时,很少注重内在的艺术修为的培养,只注重技能,真正的把艺术理解为古代定位的“技能”。此外,过分注重结果也让孩子失去兴趣。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让孩子感受不到音乐的美妙以及沉浸在音乐中的快乐。比如我前文提到的外甥女,考完级后对自己学了多年的音乐技能不再碰触,还有一些孩子停练一段时间后技能就忘得差不多了。

另一种情况则正好相反,有的家长功利性在过分重视孩子的文化成绩,认为孩子的音乐教育纯属浪费,认为学习音乐会耽误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学习音乐将会更好地开发孩子的大脑,以前我在上大学时费承铿教授给我们讲课时提到他的一项调查,结果就是音乐好的孩子比音乐不好的孩子反应快,思维敏捷,文化课成绩也更好一点。如果为了怕影响孩子的文化课学习而一味地压制孩子的音乐天赋,反而会适得其反,可能会使孩子各方面都落后于人。

四、针对音乐教育功利性弊端的解决措施

钢琴演奏家托萨曾说:“如果有满怀功利心的家长站在身后,即使孩子是天赋神童,也难成大师。”单纯的技能学习、过多的专业教学,会使孩子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降低。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音乐学习。

首先来讲,一定要抛却功利性,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音乐教育,不能过于盲目,攀比,也不能过于压制。如果孩子有那个面的天赋,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培养。实际上,学校里的开设的音乐、舞蹈、器乐等课程,就是很好的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设计,足够给孩子们良好的启蒙教育。音乐会使孩子的形象和抽象思维得到很好的开发,将会使他们看问题更全面,更具创造性和想象力。但是,关键是我们应该重视让这些课真正达到课程设计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而不是仅仅当成一种装饰教育。要鼓励孩子多参加艺术活动,把看演出、听音乐会等变成一种习惯。这都是在进行学习,而且是比课堂知识更重要的学习。

我们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审美,不一定非要付出很多时间和金钱。艺术是最自由的东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边发现千差万别的美,但如果他们没有审美习惯,不是真正愿意追求美,被强加的东西很快就会被抛弃,反而会事倍功半。

对待高中学生的音乐教育,应加强引导,普及提高。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化艺术教育,是全体学生都乐于参与,善于参与其中的雅俗共赏的艺术教育。要引导青年学生读懂什么是真正的艺术, 注重普及和提高。

艺考文化课训练范文6

一、特长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1.促进个人发展,促进专业提升。

语文是百科之母,学好语文,生活感悟更敏锐,思想更深刻,想象力更丰富,创造力更强,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是高考的需要。

功利一点,仅仅从高考来分析,语文对特长生来说太重要了。特长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低一些,一般语文、数学、英语、文综四科成绩达到300分左右就可以上“二本”。大部分特长生数学不好,成绩也难提高,平均分40分左右,英语稍好些,平均分50分左右,但不会有更大的提高,而语文的可塑性比较大。大部分特长生高考语文成绩能达90分,这就为高考文化分上线提供近1/3的保障了。

二、特长生语文学习的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薄弱。

特长生招生对文化分要求相对低一些,走艺考路有可能实现大学梦。他们语文基础薄弱,常写错别字,理解感悟较浅,表达能力差。

2.学习兴趣不浓。

特长生基础不好,加上自身的惰性,觉得高中语文太难,知识衔接不上,对语文不感兴趣。有些甚至觉得语文无非就是字词句篇的说来绕去,枯燥乏味。

3.学习时间少。

首先复习时间少。特长生要进行长期、系统、艰苦的专业训练,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很少把时间放在语文学习上。其次不重视语文学习。他们以为到学校的主要目的是专业学习,学习语文费时间,不学也考不太坏,可以凭借以前的底子应付考试。

4.不同专业的特长生的学习情况略有不同。

音乐生开朗外向,接受能力强,兴趣较浓,但浮于表面,学不透;美术生较沉静,更用心学,只是少些激情;体育生好动、急躁、懒散,学习多是三分钟热度,语文基础又不好,稍难些就放弃。

三、特长生语文教学备战对策

1.思想动员。

从对人生的影响和对高考的影响两方面阐明语文的重要性,明确要求语文备考如何做才能更高效,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赏识学生。

高考复习异常紧张,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特长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夸奖鼓励,少贬损批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成功。书写认真,也表扬;会用比喻,也表扬……让他们一点一点地找回自信。

3.整合内容。

特长生文化学习的时间很少,教师要将高中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高一完成字音、词语辨析、成语运用、语病分析、句形变换、句子仿写、修辞、科技文阅读;高二完成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逐类突破,打时间抢夺战;高三再回头复习并查缺补漏。把书教厚再教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教法多样。

打破课堂的沉闷,教法多样形式多变是法宝。教学诗词,可配乐朗读,画插图,改写成散文,接龙背诵。小说、戏剧教学,如《林黛玉进贾府》,先展示旧版和新版林黛玉剧照,再欣赏电视剧视频片段,配以哀婉的主题曲《枉凝眉》;教学《变色龙》,让学生自己排演课本剧。课堂生动有趣,基础再不好的特长生也会兴趣大增。备考复习变换形式,如讲练结合、学生自评、教师面评等。

5.强化基础。

竭力把基础分拿下,这是特长生的目标。特别是高三总复习,要明记各个知识点的考试要求,强化基础题的常态训练。特长生基础薄弱,他们不钻难题偏题,要回到知识系统,回到基本技能,同时做到触类旁通,提升能力。

6.狠抓作文。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从特长生的

实际出发,作文能字体清晰、字数达标、立意准确、中心明确,达到基础等级就比较理想了。首先抓素材的积累。平时多帮学生收集整理打印作文素材,让学生多积累语文、历史教材中的素材。胸中有墨,下笔自然不会那么难。其次加强审题立意的指导。如材料作文,学会抓关键词句,联系为人处世的道理。

7.授之以渔。

叶圣陶先生有言:“教是为了不教。”如科技类文章的阅读题,主要采用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故意夸大、以偏概全、颠倒源流等手段设置错误的选择项。只要找准选择项与原文的对应点,细心比较辨析,就可准确判断。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技法并适当操练。特长生备战高考时间短内容多,更应注重方法的指导,尤其是解题方法和应考技巧的指导。

8.联系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