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森林资源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森林资源现状

森林资源现状范文1

关键词 森林资源现状;问题;对策;东马场林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213-01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ongmachang Forest Farm

MA Xue-lin

(Dongmachang Forest Farm of Yuanzhou Forestry Bureau of Guyuan City in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Guyuan Ningxia 756000)

Abstract Statu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ongmachang Forest Farm was summarized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forest conservation aspect were analyze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ongmachang Forest Farm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utiliz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ongmachang Forest Farm.

Key words forest resources;status;problems;countermeasures;Dongmachang Forest Farm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森林资源状况是衡量林业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标志。人为经营活动和自然因素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只有建立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林场职工生活需要,并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 东马场林场的森林资源的现状

东马场林场地处六盘山主脉一带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土石质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林区内道路交通极为不便利。

1.1 气候

东马场林场的主要气候特征为光热资源丰富、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大沙多等。林区由于受地貌类型差异的影响,不同的地方日照、气温、光热、蒸发量都有所不同,一般为自南向北递增,而降水量为自南向北递减。林区全年的日照时数、太阳辐射量、生理辐射量分别为2 527 h、135 kcal/cm2、76 kcal/cm2。年平均温度为6.8 ℃,年有效积温为2 263 ℃,无霜期103~148 d,干燥度1.63。平均降雨量471.2 mm,其中6—9月降雨量326.5 mm。

1.2 土壤

林区的土壤在水平分布、垂直分布上分别为黑垆土向灰钙土过渡、黑垆土地带内。海拔在2 700 m以上的地区为山地草甸土,海拔在2 700 m以下的地区为山地灰褐土。一般山低湿地段为草甸黑垆土,平坦阶地为淡黑垆土,冲击扇缘部分为淡黑黄土,上部和丘陵则为湘黄土。

1.3 植被

林区植被由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六盘山主脉一带的植被以森林草原和落叶阔叶林为主,逐渐自南向北变化为森林草原、灌丛草原和干旱草原。由于该地区的植被长期被破坏,森林的退化程度严重。林区内的森林以人工林为主,为全区森林总面积的70%[1]。

2 林业机构和人员

东马场林场是林业局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有工作人员20人,其中在职人员20人,有专业技术人员20人,其中林业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10人,技术人员7人。

3 森林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病虫害防治

一是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不及时,使得农户无法及时做好防治工作。二是防治技术和手段落后。由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未能得到有效推广,广大农户依旧在防治时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使得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造成恶性循环。三是各个林业部门之间未能协调好关系,使得生产环节不能连贯,防治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部分地区的产地检疫落后。五是防治经费投入不够,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完善,病虫害防治效果差[1-4]。

3.2 森林防火

东马场防火基础设施较差,防控林火的整体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主要表现在森林防火设备极其落后,防火道路、野外巡护、交通车辆、监测设备、防火通讯、扑火装备等不完善、数量少,防火器材短缺,扑火机具配备较早且老化,而且性能差,防火检测手段比较落后,应急处置能力不强等,远远不能满足森林防火工作的需要。

3.3 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林种、树种结构单一,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龄组结构不够合理,中幼林多、成熟林少;群落结构简单,树种组成不合理,单层林多、复层林少;而且残次林多、优质林分少,林分单位面积生长量低,可采伐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生态功能等级偏低,导致其生长不理想、整体林分质量较差。

4 对策

4.1 强化森林保护力度

一是加大对森林保护的宣传力度,普及有关森林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人们对森林保护的认识。二是依法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将林区分成多个小块由专门的护林员负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各项工作认真落实。三是提高护林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森林保护的质量,切实做好东马场林场的森林保护工作。

4.2 加强低产林改造,提高林分质量

低产用材林应根据经营方向、目标和立地条件确定调整的树种或品种。可采取抽针补阔的方式,将纯林改造培育为混交林。按照树种调整方式实施综合改造,调整强度一般应达到40%以上,同时必须进行1次带状垦抚或除草抚育。根据林分情况,对低效纯林、经营不当林及病虫危害林、目的树种分布均匀的天然次生林等,通过抚育间伐调整林分组成、密度或结构,扩大单株营养面积和生长空间,促进林木生长。实施间伐时,必须坚持“间密留稀,留优去劣,彻底清除受害木或病源木,确保目的树种合理密度”的原则,采伐强度一般伐除总株数的25%~60%,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8。此外,还需要进行1次带状垦抚或除草抚育。及时防治染病的林分,若感染严重,则需要及时移除,并加强防治[5-6]。

4.3 加强苗生产,多元化经营方式并重

由于林场长期栽种方式单一,对外部突变的抵抗能力较弱,使得林场的经济收入较低,无法满足林场的发展需要。因此,应充分利用林场的资源,加强苗木生产,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转变经营理念,促进东马场林场向多元化发展[7-9]。

4.4 营造防风固沙林

森林可以防风固沙,降低风速,改变风向。一条防护林带的迎风面、背风面的防风范围分别可达林带高度的3~5倍、25倍,在防风范围内,可降低风速20%~50%。森林固沙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乔木、灌木、草的根系的固着作用来实现的[1]。

5 参考文献

[1] 韩天芳.固原市原州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2] 陈亚非.论述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227.

[3] 桑成达,李生彪,白雪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97-198.

[4] 潘宏阳,朱新飞,张春美,等.西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1,20(6):36-38.

[5] 董国全,牟善梅.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125.

[6] 高兆蔚.闽江流域森林资源现状动态监测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福建水土保持,2001(3):1-6.

[7] 徐正春,王权典,景彦勤.广东森林资源流转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41-45.

森林资源现状范文2

小兴安林场位于五大连池市区东北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5′58″―127?25′53″,北纬48?52′42″―49?11′46″之间,东与沾河林业局的茂兰.立新和幸福林场经营区相连,西与引龙河林场和龙门农场相邻,南与元青山林场,襄河农场交界,北与孙吴县的正阳林场,红旗乡,辰清林场接壤。

二、森林资源现状

1、各类土地面积:该场经营总面积为37838.88公顷。其中林地面积37838.88公顷,占经营总面积的100%。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26754.95公顷,其中有95.57公顷地权为国有,林权为个人。占林地面积的70.70%;疏林地面积33.0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 09%;灌木林地6.7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 02%;未成林造林地84.8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22%;苗圃地面积2.5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1%;宜林地面积1648.7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4.36%;辅助生产用地面积9307.8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4.60%。在有林地面积中,纯林面积6677.41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4.96%;混交林面积20077.54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75.04%。在有林地面积中,天然林面积25144.88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94.32%;人工林面积1514.5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5.68%。

2、森林及林木蓄积:该场活立木总蓄积为1776309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1726227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7.18%;疏林地蓄积463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0.03%;散生木蓄积48476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2.72%;四旁树蓄积为1274,占活立木总蓄积的0.07%。

3、各森林类别现状:该场在森林分类中分为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全场林地面积37838.88公顷,重点公益林林地面积17341.06公顷,一般公益林林地面积12305.22公顷,商品林林地面积8192.6公顷,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45.83%、32.52%、21.65%。

4、林种结构:该场分为防护林林种和用材林林种,其中防护林分为重点生态公益林和一般生态公益林,用材林(一般用材林)面积5399.17公顷、蓄积285996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20.25%和16.57% ,防护林(水源涵养林)面积21260.2公顷、蓄积1440231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79.75%和84.43%,。

5、各龄组结构 :有林地面积按龄组分布: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最大的是中龄林,面积16814.11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63.07%;其次是近熟林,面积7342.91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7.54%;面积最小的是幼龄林,面积277.53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1.04%。按面积结构幼、中、近、成比例为1:60.59:26.46:6.24:1.78。

6、优势树种组结构:该场优势树种(组)共有柞树林、黑桦林、白桦林、山杨林、针阔混交林、软阔叶混交林、人工樟子松林、人工落叶松林、人工针阔混交林、人工针叶混交林等 10个类型。在10个优势树种(组)中,面积最大的是软阔叶混交林,面积为19302.76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72.41%;其次为白桦林面积为4615.78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17.31%;面积最小的为山杨林,面积为5.28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0.02%;。蓄积最大的是软阔叶混交林蓄积1170336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的67.80%;其次为白桦林蓄积为251647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的14.58%;蓄积最小的为山杨林蓄积为330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的0.02%。

7、天然林 :天然林面积为25144.88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94.32%;蓄积为1506887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的87.29%。纯林面积为5583.41公顷,占天然林面积22.2%;纯林蓄积322852立方米,占天然林蓄积21.43%。混交林面积19561.47公顷,占天然林面积77.8%;混交林蓄积1184035立方米,占天然林蓄积78.57%。

8、人工林 :人工林面积1514.5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5.68%;蓄积219340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的12.71%。其中纯林面积1017.43公顷,占人工林面积67.18%;纯林蓄积142226立方米,占人工林蓄积64.84%。混交林面积497.07公顷,占人工林面积32.82%;混交林蓄积77114立方米,占人工林蓄积35.16%。

9、疏林地:该场疏林地面积33.06公顷、蓄积463立方米。都是防护林。经营措施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人工植苗补植。

三、 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是采用调查技术标准一致两期资料,在相同的可比范围内,通过对两次调查期间各土地类型、面积、蓄积、起源、龄组的变化,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变化原因,对经营效果做出综合评价,预测森林资源发展变化趋势,为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提供依据。

1、资源动态变化:其中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减少1053.62公顷,疏林地面积减少81.94公顷,灌木林地面积减少87.21公顷,未成林造林地增加65.84公顷,苗圃地减少0.43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减少55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减少119.22公顷,辅助生产用地之生产设施用地面积增加0.98公顷,林辅沼泽地面积减少531.6公顷,林辅其他面积增加1867.21公顷。有林地面积减少1053.62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减少1261.12公顷,人工林面积增加207.5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减少55公顷,其中采伐迹地面积减少50公顷,火烧迹地面积减少5公倾。

2、各类蓄积变化:前期活立木总蓄积为1504229立方米,本期为1726690立方米,十一年共增加222461立方米,年均增加20223.73立方米。前期森林每公顷蓄积为52.92立方米,本期为64.75立方米,平均每公顷增长1.08立方米。

天然林蓄积:前期为1390877立方米,后期为1506887立方米,十一年共增加116010立方米,年均增加10546.36立方米。

人工林蓄积:前期为75770立方米,本期为219340立方米,十一年共增加143570立方米,年均增加13051.82立方米。

疏林地蓄积:前期为1377立方米,本期为463立方米,十一年共减少914立方米,年均减少83.09立方米。

3、各龄组变化:幼龄林面积减少4711.47公顷,年均减少428.32公顷,中龄林面积减少2220.89公顷,年均增加201.90公顷,近熟林面积增加6038.91公顷,年均增加548.99公顷,成熟林面积增加396.99公顷,年均增加36.09公顷,过熟林面积减少557.16公顷,年均减少50.65公顷。蓄积变化:幼龄林蓄积减少164891立方米,年均减少14990.09立方米,中龄林蓄积减少29548立方米,年均减少2686.18立方米,近熟林蓄积增加460877立方米,年均增加41897.91立方米,成熟林蓄积增加31643立方米,年均增加2876.64立方米,过熟林蓄积减少38501立方米,年均减少3500.09立方米。从以上蓄积变化明显看出:间隔期内幼、中、过熟林蓄积大幅度下降,而近、成熟林蓄积大幅度上升。一是说明本场近些年更新面积较少,后备资源不足;二是说明除龄组自然过渡外,近些年消耗量(主要是计划内采伐)大幅度减少。

五、经营效果评价

通过两期比较分析,对以往的经营效果评价如下:在过去十一年中,该场较好的完成了森林经营方案,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1、由于生态意识的历史淡漠,存在不合理的开垦,湿地资源减少,影响了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

森林资源现状范文3

(1.第二林业监测规划院,乌兰浩特137400;2.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昌330031)

摘 要:文章依据2012年扎兰屯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分析扎兰屯市森林资源现状及分布特点。

关键词 :扎兰屯市;森林资源现状;分布特点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2-05

作者简介:张星(1983 -),男,黑龙江省加格达奇人,林业助理工程师.

1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俗称自然条件,包括大气、水、土地、生物等,这些都是人类生存的必然条件,离开这些条件人类社会就无法延续。自然环境对森林的生长发育和地域分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地理位置和经营范围

扎兰屯市位于呼伦贝尔市南部,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20°28’51”~123°17’30”,北纬47°05’40”~48°36’34”。东以音河为界与阿荣旗相依,东南及南以金长城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龙江两县及兴安盟扎赉特旗为邻,西及西北以哈玛尔山和莫克河为界与阿尔山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北以阿木牛河为界与牙克石市相连。市境东西顶端直线距离210km,南北顶端直线距离160km,土地总面积16784.63km2。地方林业经营面积8679.88.km2,其中,扎兰屯市行政界线内有8581.44km2,兴安盟扎赉特旗境内有98.44km2。

1.2 地形地貌

扎兰屯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东麓、松嫩(辽)平原西侧,属大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貌按照地貌形态和成因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4种地貌,由西北向东南渐次分布,构成了扎兰屯市地势变化的基本骨架。地形特点可概括为:绝大部分山体浑圆,山势较缓,河谷开阔,海拔高为248~1218m,平均海拔在700m左右。

1.3 土壤条件

境内土壤水平性地带为黑土,属松嫩平原黑土带。受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控制,海拔250~500m的东南部分为基带地壤黑土,海拔500~800m的山地多为暗棕色土壤,海拔800m以上的为棕色针叶林土。扎兰屯市主要6种类型土壤,即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黑土、草甸土、沼泽土、水稻土。土层厚度一般为30cm,谷地及局部缓坡地带土层厚度可达60cm左右,土壤肥力较高,物理性状和通透性良好。

1.4 水热条件

扎兰屯市境内的河流属嫩江水系,均发源于大兴安岭东麓,自西北流向东南,最后汇人嫩江。主要河流有雅鲁河、音河、绰尔河、罕达罕河和济沁河等40余条,对调节嫩江水量、水质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较强,日照丰富,年日照时数平均在2434~2876h,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严寒干冷,夏季短而温热,雨量集中,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快,风向呈河谷走向。西部和北部地区属于大兴安岭东部林缘温凉湿润,半湿润林牧业区,东南部地区属于温暖半湿润农业区。年平均气温为2.4℃,平均年降水量为480.3mm,多集中在6~8月份。无霜期123d左右。

1.5 生物资源

扎兰屯市植被的地带性分布与气候热量的空间变异相适应,自西向东依次是大兴安岭中低山针阔混交林、低山丘陵阔叶林。针叶树种主要有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阔叶树种主要有白桦、黑桦、山杨、柞树等,灌木树种主要有榛子、胡枝子、山杏等。

野生经济植物种类有维管束植物96科34属709种。其中,野生药物植物100余种,占全市植物种类总数的14%左右。主要有黄芪、沙参、益母草、桔梗、黄芩、防风、柴胡、手掌参、金莲花等。食用野菜及真菌类植物有榛蘑、白蘑、花脸蘑、猴头蘑、黑木耳、蕨菜、黄花菜、荨麻、东方草莓等。

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约2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主要有貂熊、梅花鹿、金雕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47种,主要有棕熊、马鹿、驼鹿、雪兔、鸳鸯等。还有野猪、狍子、狐狸野鸭、野鸡、沙半鸡、飞龙等。

2 森林资源现状

随着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生态建设和林业经营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扎兰屯市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扎兰屯市林业经营管理范围土地总面积为867988.Ohm2。其中,林地面积580108.Ohm2,非林地面积287880.Ohm2,分别占林业经营管理范围土地总面积的66.83%和33.17%。森林覆盖率为55.38%,林木绿化率为58.40%。

2.1 各类林地面积

林地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或载体,在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和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全市林地面积580108.Ohm2。

其中,有林地面积480722.Ohm2,占林地面积的82.85%:疏林地面积1016.3hm2,占林地面积的0.18%:灌木林地面积25158.Ohm2,占林地面积的4.34%:未成林地面积1119.1hm2,占林地面积的0.19%:苗圃地面积216.6hm2,占林地面积的0.04%;无立木林地面积4286.2hm2,占林地面积的0.74%;宜林地面积32112.4hm2,占林地面积的5.54%;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35477.4hm2,占林地面积的6.12%,详见表1。

2.2 各类林木蓄积

全部林木材积统称为林木蓄积,林木蓄积即指活立木总蓄积。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21796404m3。

其中,有林地蓄积21607916 m3,占活立木蓄积的99.14%;疏林地蓄积5316m3,占活立木蓄积的0.02%;四旁树蓄积95906 m3,占活立木蓄积的0.44%;散生木蓄积87266 m3,占活立木蓄积的0.40%。枯倒木蓄积3228m3,详见表2。

3 森林资源分布特点

扎兰屯市植被受大兴安岭山地和嫩江草原的影响,西部和东北部山区多为大兴安岭山地针叶林带,地带性植被以蒙古栎为建群种的温带夏绿阔叶林;中部绵延起伏的山陵地和林间空地分布着榛子灌丛和胡枝子灌丛;中低山地和南部分布着线叶菊草原。

3.1 森林资源分布

扎兰屯市植物种类既有温湿树种和灌草植物,又有寒温性植被。又因山丘起伏,河谷纵横,地形复杂,地带性植被与隐域性的草甸和沼泽植被呈相间分布。森林资源呈不连续分布,树种主要以柞树、黑桦、白桦、落叶松、山杨为主,其他树种零星分布,林下有胡枝子、榛子等。

3.1.1 林地地类资源分布

有林地面积最多的是庙尔山林场107850.3hm2,占有林地面积的22.44%:其次为哈多河林场面积82318.6hm2,占有林地面积的17.12%;杨树沟林场面积最少,面积为27377.3hm2,占有林地面积的5.70%。

疏林地面积最多的是新立屯林场为500.2hm2.占疏林地面积的49.22%;成吉思汗林场面积最少,面积为12.6hm2,占疏林地面积的1.24%。

灌木林地面积根多河林场最多,面积4412.7hm2,占灌木林地面积的17.54%;庙尔山林场面积最少,面积为1381.6hm2,占灌木林地面积的5.49%。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成吉思汗林场最多,面积818.6hm2,占未成林造林地面积的73.15%;其次为庙尔山林场面积116.3hm2,占未成林造林地面积的10.39%:最少是新立屯林场面积7.0hm2,仅占未成林造林地面积的0.63%。

苗圃地只分布在成吉思汗林场和庙尔山林场。

无立木林地面积成吉思汗林场1049.7hm2,占无立木林地面积的24.49%:其次是杨树沟林场面积906.3hm2,占无立木林地面积的21.14%;济沁河林场最少,面积12.1hm2,仅占无立木林地面积的0.28%。

宜林地面积哈多河林场最多,面积6431.Ohm2,占宜林地面积的20.03%;新立屯林场最少,面积1055.3hm2,占宜林地面积的3.29%。

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根多河林场分布最多,面积为11934.7hm2,占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的33.64%;其次是庙尔山林场面积是9148.1hm2,占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的25.79%;杨树沟林场没有分布。

3.1.2 森林类别资源分布

生态公益林面积352889.Ohm2、蓄积13890283m3;商品林面积1278333.Ohm2、蓄积7717633m3。

生态公益林中,防护林面积346297.5hm2、蓄积13702516 m3;特种用途林面积6591.5 hm2、蓄积187767m3;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124699.1hm2,蓄积7717633 m3;薪炭林面积141.8 hm2;经济林面积2992.1hm2,详见表3。

3.1.3 森林覆盖率资源分布

森林覆盖率资源分布,济沁河林场最高,覆盖率是77.52%;其次是根多河林场,覆盖率是71.54%;伊其罕林场覆盖率是70.35%;哈多河林场覆盖率是61.19%:庙尔山林场覆盖率是64.86%;杨树沟林场覆盖率是39.14%:新立屯林场覆盖率是47.74%:成吉思汗林场覆盖率是23.04%,详见表l。

3.1.4 林地起源资源分布

人工起源的林地面积为22836.5hm2,天然起源的林地面积为485178.9hm2。

人工起源林地中有林地面积占76.20%,疏林地面积占0.01%,灌木林地面积占18.89%,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占4.90%。天然起源林地中有林地面积占95.49%,疏林地面积占0.21%,灌木林地面积占4.30%,详见表4。

3.2 森林资源特点

3.2.1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

扎兰屯市是大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西部和东北部低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东南部丘陵区为农林结合区,森林资源相对较少。

3.2.2 森林资源主要以天然林为主

全市天然林面积485178.9hm2,占全市林地面积的83.63%;蓄积20862688m3,占全市活立木总蓄积的95.72%。

3.2.3 有林地资源龄组结构单一

全市有林地幼、中龄林面积合计453218.4hm2,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94.28%:蓄积合计20117260m3,占全市活立木总蓄积的92.30%。

3.2.4 天然乔木树种以柞树和黑桦为主

黑桦和柞树面积合计353956.9hm2,占全市天然乔木林面积的76.40%;蓄积合计13240876m3,占全市天然乔木林蓄积的63.48%。

3.2.5 有林地人工林面积、蓄积小,并以纯林为主

全市人工有林地资源面积17400.7hm2,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3.62%;蓄积750524m3,占全市活立木总蓄积的3.44%。其中,纯林面积17178.2hm2,占有林地人工林资源面积的98.72%;混交林面积222.5hm2,仅占有林地人工林资源面积的1.28%。因此,森林抗病虫害能力较弱,易发生病虫害。

森林资源现状范文4

【关键词】黑河市;森林资源;林地面积;林木蓄积

1.自然地理概况

建华林场位于北安市北部。地理座标是东经126°28′47″-126°47′28″,北纬48°18′42″-48°26′05″,地处小兴安岭的西南麓,是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的中间地带,属丘陵漫岗冲积平原区。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短温湿多雨。年最高气温37.6℃,最低气温-42.2℃,无霜期115天。

2.森林资源现状

2.1各类土地面积

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3654.0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7.59%;灌木林地15.4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12%;未成林造林地144.6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09%;无立木林地面积39.81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30%;宜林地面积23.5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18%;辅助生产用地面积9362.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70.70%;苗圃地3.1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2%。

2.2森林及林木蓄积

全场活立木总蓄积为193556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193413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9.93%;散生木蓄积143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0.07%。

2.3林种结构

全场有林地面积3390.54公顷,蓄积193413立方米。其中用材林面积468.25公顷,蓄积48519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13.81%和25.09%;防护林面积为2922.29公顷,蓄积144894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86.19%和74.91%。

2.4各龄组结构

有林地面积按龄组分布:面积最大的是近熟林,面积1635.31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48.23%;其次是幼龄林,面积871.88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5.72%;面积最小的是成熟林,面积282.48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8.33%。有林地按龄组分布:蓄积最大的是近熟林,为124965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的64.61%;其次是中龄林,为34693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的17.94%;蓄积最小的是幼龄林,蓄积8061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的4.17%。

2.5各森林类别资源现状

(1)生态公益林,全场生态公益林地总面积为3009.85公顷,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为2127.09公顷,占生态公益林地总面积的70.67%,全部为有林地;一般生态公益林面积为882.76公顷,占生态公益林地总面积的29.33%。一般生态公益林中,有林地面积795.2公顷,占一般生态公益林面积的90.08%;灌木林地面积15.43公顷,占一般生态公益林面积的1.75%;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3.19公顷,占一般生态公益林面积的2.63%;无立木林地面积39.81公顷,占一般生态公益林面积的4.51%;宜林地面积9.13公顷,占一般生态公益林面积的1.03%。(2)商品林,该场商品林地面积3631公顷,其中有林地731.78公顷,占商品林地面积的20.15%;未成林造林地121.46公顷,占商品林地面积的3.35%;苗圃地3.15公顷,占商品林地面积的0.23%;宜林地14.41公顷,占商品林地面积的0.40%;辅助生产用地2755.08公顷,占商品林地面积的75.87%。

3.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是采用调查技术标准一致两期资料,在相同的可比范围内,通过对两次调查期间各土地类型、面积、蓄积、起源、龄组的变化,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变化原因,对经营效果做出综合评价,预测森林资源发展变化趋势,为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提供依据。

3.1资源动态变化

3.1.1各地类面积变化

在可比范围内有林地面积增加,森林覆被率由22.72%提高到27.59%,提高了4.87%。

(1)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增加642.63公顷,灌木林地面积增加15.37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增加112.08公顷,苗圃地减少1.85公顷,无立木林地增加39.65公顷,疏林地面积减少1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减少144.05公顷,辅助生产用地面积减少662.31公顷。

(2)前期地类变迁过程及原因。

有林地增加是与近几年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有关,部分辅助生产用地通过造林等方式变为有林地;实施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以来,适合灌木林生长的地方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保护;当年的未成林造林地达到成了标准,变为人工林;宜林荒山荒地通过造林等方式变为有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的增加主要是造林失败地。

3.1.2各类蓄积变化

合理的森林龄组结构,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是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条件。通过十年的经营,各龄组面积变化如下:

前期活立木总蓄积为128545立方米,后期为192791立方米,十一年共增加64246立方米。前期森林每公顷蓄积为55.84立方米,后期为57.04立方米。 疏林地蓄积:前期17立方米,后期没有。散生木蓄积:前期为760立方米,后期为142立方米,十一年共减少618立方米。

3.2经营效果评价

(1)各地类面积情况:从各地类变化看,随着国家对林业重视,有林地面积增加,无林地面积减少。

(2)林分龄组结构合理性评价:2001年各龄组蓄积结构是:1∶6.8∶0.6∶0∶0,2012年各龄组蓄积结构是:1∶4.3∶15.5∶3.2∶0。通过11年的生产活动,各龄组结构调整虽然不合理,但比前期有很大改变。

(3)从两期林分因子比较情况看:通过近11年的变化,林分因子比上期有所改变。通过对单位面积上的蓄积提高的分析,每公顷蓄积增加1.2立方米,说明林分疏密度、平均高度、平均胸径上升。

(4)从人工林及未成林造林地现状特点看:近几年加大了对人工林抚育管理力度,使人工林的每公顷密度向合理的方向发展,人工林年生长量增加了,蓄积量增大。通过对国有造林的改制,实行股份制造林。造林的质量提高了,管理力度增大了,使未成林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比原来提高了。使森林经营向良性转变。

4.经营利用意见

4.1森林分类

建华林场部分有林地是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是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以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必须加强对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地依法严加管护,禁止一切商业性采伐活动,杜绝人为对重点生态公益林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内的其他无立木林地及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采取以封山育林为主,适地适树进行造林;坚决杜绝在禁伐区内毁林开荒,并对过去已经发生的毁林开垦的要限期退耕还林。另外要继续加强管护点及管护人员的管理工作,制订了一整套管护制度。

4.2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资源保护

(1)加强管理,继续减少非正常消耗量,更新造林及抚育管理。

(2)天然保护,由于天然林比人工林具有生物种类多、生态功能强、木材质量好等特点,因此,该场要加强培育和保护天然林工作。

森林资源现状范文5

关键词:婺源;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045-0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多种效能,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保障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森林和森林经营的好坏直接涉及国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问题,承担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大使命。

一、基本情况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隅,地处赣、皖、浙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为117°22′~118°11′,北纬29°01′~29°35′,东和浙江省开化县交界,南接德兴市,西毗景德镇市、乐平市,北与安徽休宁县接壤,全县土地总面积450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7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4%,地理轮廓大致为:“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县。境内岗峦起伏,群山纵横,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脉以黄山支脉―鄣公山为主,向四周绵延,形成崇山峻岭。属东南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11℃,年平均降水量1 821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52天,年平均日照达1 868小时。境内水网纵横,分布稠密,全县平均径流量32亿立方米。

据2002年婺源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1],婺源县土地面积450万亩,林地面积378万亩,有林地面积334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1 00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110.7万亩,蓄积250.5万立方米;全县用材林面积243万亩,蓄积746.6万立方米;全县天然林面积252.7万亩,蓄积769.5万立方米,其中全县天然用材林面积93.7万亩,蓄积235.2万立方米。全县有低产林面积123.8万亩,蓄积170.5万立方米,其中全县天然低产林面积54.7万亩,蓄积67.7万立方米,全县共区划源头水源涵养林14.3万亩,两岸水源涵养林41.7万亩,水库涵养林2.5万亩,自然保护区林9.6万亩,水土保护林38.7万亩。

二、森林资源评价

(一)林地面积

据1994年、2002年的婺源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1],林业用地从374万亩递增到378万亩,净增4万亩,增比1.07%。有林地从31.9万亩递增至334万亩,净增15万亩,增比4.7%,森林覆盖率从73.7%递增至82%,上升了8.3个百分点。这说明婺源县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山地立地条件,县委各部门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管相结合”发展林业生产,路子正确,方法对头,措施得力,为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林分结构与蓄积量

全县有林地面积334.12万亩,经济林面积29.88万亩,其比值为11.18∶1,而南方林分面积与经济林面积比例为4.2∶1,说明婺源县的经济林面积所占比例明显偏低,而经济林面积比例偏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林区经济的发展。天然林每亩蓄积由1994年2.6立方米上升至2002年的3.0立方米,全县活立木蓄积总量由1994年的726.5万立方米上升至2002年的1 009万立方米,净增279.5万立方米,增比38.3%[1],实现了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长。

(三)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丰富,但被开发利用的经济植物少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目前婺源县广大农村有保存较好的小块天然林,尤其是分布在村庄附近的神山、圣山、水口山,广大村民有着强烈保护意识,结合民情民俗,婺源县率先在全国开展自然保护小区规划、建设工作。现已建立自然保护小区191处,保护面积35.5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8%。并按主要功能划分为自然生态类172处,珍稀动物类6处,珍稀植物类3处,自然景观类8处,水源涵养类两处,正是由于这些自然保护小区的建立,使得婺源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调查到小区内有木本物种700余种,鸟兽300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65种,濒危野生动植物108种。但目前被开发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源种类很少,例如被国外誉为“水果之王”的中华猕猴桃遍布山间,另有香菇、木耳、松脂、香料、箬叶、笋干等林副产品和浙贝、黄连、厚朴、香附、夏天无等多种中草药材均未开发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并没有充分转变为经济优势。

(四)森林旅游资源丰富,但浪费严重

婺源县自然风景秀丽,名胜古迹甚多,例如利用丰富的名木古树,珍稀树种资源开发了虹关江南第一樟,篁村倒插罗汉、金岗岭、红豆杉群植物景点。利用自然保护小区内丰富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开发了鹤溪自然保护小区黄喉噪鹛 、赋春鸳鸯湖等观鸟园……但目前婺源的大部分旅游景点都是由个体户承包经营,由于经营者急功近利,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人造景观和设施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天人和谐。另外,政府部门对森林旅游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林权单位和林业部门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无法确保部分生态旅游的收入用于环境保护,部分景观景点忽视了资源的保护和监督,导致旅游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其实质是保持资源生态系统和林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并把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保持两个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结合点。坚持分类经营,建立生态平衡的经营理念,从传统的单一“木材利用”的思想转变为“生态利用”,逐步实施“生态林业”的经营利用制度,抛弃部门林业的观念,建立全民参与,动员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共同搞“社会林业”。

(一)制定规划

婺源县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必须以分类经营为指导思想,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保护优先,积极发展的原则,逐步扩大生态公益林规模。正确处理生态公益林建设与商品林基地建设的矛盾关系,做到既有效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又能充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对用材和憩息环境的需求,确保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二)进一步保护植被和天然林

该县还有宜林荒山1 610.8 hm2,其中界内966.8 hm2,界外644 hm2,界内荒山主要分布在江湾、秋口二个镇界与德兴市和浙江开化县交界边缘,这些山场立地条件差、土层贫脊、石砾含量大、山场坡度多在40度以上。对于这类山场应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以封代造为宜。通过封山育林,利用山场上散生马尾松飞籽,能够达到成林目的[2]。

该县拥有的以栎栲类为主要树种的天然常阔叶林,已成为全国、全省非常珍贵的生态环境宝地。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首先应以保护天然林为前提。对森林资源实行全额管理,限额采伐,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森林法》,开发利用天然阔叶林,必须按规程规划在成、过熟林小班内小片皆伐或择伐,然后封禁,以利于森林休生养息,恢复林相,达到青山常在、持续利用的目的。

(三)调整现有商品林中的用材林与经济林面积比例,适当加大经济林面积

用材林与经济林面积比例一方面受地形及气候条件影响,另一方面受市场因素影响,合理的比例结构既能发展林区经济,增加林区居民的收入,又可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但在发展经济林时,还需考虑市场因素,不能盲目扩大经济林面积比例并分区布局,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坡度平缓的林地发展经济林[3]。

(四)保障措施

加强管理,严于执法,规范林地征占、林木采伐等各项审批手续,严格执行森林植被恢复费缴纳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严禁毁林开荒、随意取土、采石,鼓励退耕还林,实行依法治林,依法兴林。调整林分结构、林种结构,支持乔、灌、草相结合,培植复层异龄林,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加快后续资源的培育进程,重点是抓好现有中、幼龄林的抚育管理,促进生长,缩短数量成熟期,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综合开发,朝多元化发展[4]森林资源具有独特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因此,森林资源的开发应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指导,围绕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分类经营。例如,生态公益林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为物种资源库、科研教学基地、种源基地、森林种养产业基地等,以活跃林区,搞活林业职工。科学利用林区自然资源,扩大生产空间,在林地种药,林中封沟养蛙,林中空地种食用菌,采集山野菜、山野果加工,形成以开发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业;以增殖木耳、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培植业;以养殖林蛙为主的养殖业;以及加工林蛙、松籽、山野菜为主的加工产业,使山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大力发展名、特、优经济林基地,优质丰产商品流通林基地;构筑防护林生态体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大力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业,实行一产、二产、三产并举,综合发展的格局。

建立和健全森林资源经营监测体系[4] 。森林资源经营监测是指对现有林地从造林到收获的整个经营过程中的经营技术进行监测和预测,真正做到经营科学,管理有效。在建立森林资源经营监测体系之前必须广泛收集多种森林经营类型的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信息及森林土壤肥力因子的动态变化信息,结合应用电子计算机及“3S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建立图、点、数三位一体的森林资源经营技术监测体系。通过建立和使用森林资源经营监测体系,实地为实施森林经营技术提供预测与决策指导。

参考文献:

[1] 1994―2002年婺源县二类森林资源调查资料[Z].2003.

[2] 钟全林,王红英.江西省森林资源现状及新世纪森林经营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01,(5):18-21.

森林资源现状范文6

关键词:森林资源;可持续;生态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 S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8-69-1

1 莆田市森林资源管理保护现状

1.1 建立可持续生态林业管理体系

福建省莆田市林业首先构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了老鹰尖自然保护区以及57个自然生态保护小区,推动珍稀林木造林成林举措,完成了秋芦溪、木兰溪涵养林森林工程,完成了市域内海岸线造林280公里,进行湿地调查等科技普查(表1)。

其次是健全了森林资源生态管理体系。在强调市县两级林业行政部门综合执法管理的同时,还建立了生态公益林承包、委托及专业林业管理保护机制,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分清主体的责权利,良好运行了统一管护,集中执法的管理机制。增强了森林防火的投入及防护力量,提高了森林病虫害防控力度,加强了森林资源科技投入及技术支持,实现了信息化政务业务的应用。

2 制约莆田市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及开发的主要问题

2.1 林业生态链条十分脆弱

莆田市林业资源结构不均衡,其特点是高价值林木资源及特用林材较少,经济林和用材林居多;由于森林林种及树种单一,现有森林品种改良过程时间较长,要形成完整的森林资源生态系统还有待时日;另外,根据莆田市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特别是湄洲湾宜居港口城市造林绿化,绿化地带多位于公路、水库、河流、海岸线及城市附近,林木生长环境较差,维护成本高。另外,由于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对用地的迫切需求,因此占林、毁林、乱砍乱伐等行为屡见不鲜,协调及管理难度极大。同时,由于木材价格上涨,林权拥有者更注重经济林的种植与开发,这都不利于森林资源多物种、生态化系统的构建。

2.2 森林资源管理保护的难度加大

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难题:一是受经济利益驱使,毁林占地、滥伐盗伐林木、偷猎乱挖野生动植物的现象较多;二是外来物种控制及检验检疫能力不足,森林病虫害防范能力较弱;三是森林火警监测及预警系统、防火应急组织体系还不够完善;四是林业执法相对滞后,执法设备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投入;五是林业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不健全,工作体制及责任落实不到位。而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内任意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制约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如政府及社会监督不到位,问责力度不够,会使林业管理与保护出现行政失职,甚至使整套机制的运行出现偏差等问题。

3 莆田市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对策

3.1 森林资源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完善是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改造林地树种,形成森林资源的生态多样性。特别是珍稀树种的树种培育及种植,森林育种及种苗、中草药种植、森林绿色食品种植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林业产业链上游产业抓起,建立示范园及基地;要以现代科技为指导,以详细的树种及森林植被普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建立模型及数据分析,来合理改造森林的林种及乔灌草等植被,形成植物间联系紧密的生态林,并合理规划经济林及用材林、公益林及特种林的面积,完善森林生物链系统。

3.2 壮大森林生态规模

通过建立沿海绿色林带、丘陵地区林地网络带、公路绿化带、河流及水库涵养林等,把断裂的林区生态带连接起来,形成森林生态规模。还要把森林生态规模扩大到城镇及乡村,在工业园、村镇荒地及低效耕地、宅基地等种植经济林及用材林、特材林及观赏林等;建立规模大、具有特色的生态宜居圈,如莆田市港口城市湄洲湾的生态圈建设,将森林生态规模延伸到城镇及乡村;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特别是要加强生态物种完整、珍稀林种较多、生长期较长的特优经济林区的改造与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