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绿色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绿色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绿色发展

经济绿色发展范文1

关键词: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指的是从最大限度上降低石油、煤炭等消耗碳类资源的经济,其本质特征为低污染、低排放和低能耗,核心是通过对技术的创新,尽量减少碳类气体的排放,以绿色经济为根本,缓解气候变暖,并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与清洁发展。因此,国家经济部门应积极提倡企业采用绿色能源技术,形成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一、提高低碳经济认识,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在绿色经济环境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将低碳经济发展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有机整合起来,促使健康经济得以健康发展。首先,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应提高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制定一套完整的规划,通过大力宣传,树立低碳发展与低碳经济的新概念,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低碳生活的紧迫性、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观念深入人心,产生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自觉参与行动。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将低碳经济发展与推进低碳生活放在日程议事上来,制定一套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一些硬性指标来约束公民,促使他们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并将其纳入低碳经济的发展措施与发展目标。通过对绿色经济的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发展在广大公民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让他们支持政府提出的绿色经济理念,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形成低碳经济技术体系

近年来,气候经常出现异常现象,全球气温逐渐升高,为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我国大力提倡加强对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全力发展绿色经济,形成一个低碳和无碳的经济发展体系。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无碳技术、低碳技术、绿色生产技术与绿色能源技术的扶持,提升重视程度,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以绿色经济为主导,全力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进和高度重视先进低碳技术与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研发、运用和推广,从而形成一套绿色经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以此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另外,在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科研工作十分重要,所以,国家经济部门应与科研部门和环保部门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绿色能源技术,保证低碳经济技术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三、加强绿色制度创新,形成低碳发展体制机制

在绿色经济条件下,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绿色经济制度的创新,形成一个低碳和无碳发展体制机制,通过对绿色经济制度的创新,促使低碳经济能够快速而平稳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制度,使其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主要包括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体制、绿色管理体制、绿色能源技术和绿色科技体制、绿色心态体制、节能减排体制、节能环境产生发展体制以及绿色产业结构体制等,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绿色能源技术、清洁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另外,当这一套体制机制制定完毕之后,在执行过程中应加大力度,其中各级政府部门需起到较好的调控、监督、管理和执行等作用,保证各项绿色制度的有效实施与落实。

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政府主导公民广泛参与

现阶段,绿色经济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与无碳经济是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要想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与公民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应以政府为主导,促使公民广泛参与,积极主动培养国家绿色经济制度的实施与执行。从本质上讲,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变革,还是人类消费方式与社会生活方式的科学转变。所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需公民广泛参与,人人有责,使其成为大众化的经济发展形式。其中,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公民转变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全民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意识,使低碳生活成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德,营造一个良好的低碳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氛围;同时,政府部门与各种社会组织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导公民广泛参与低碳生活,转变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

五、结语

在绿色经济背景下,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我国应全力推进经济转型,提倡绿色能源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王卫防.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刘亚平.从绿色经济视域探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01:86-87.

经济绿色发展范文2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措施

一、绿色经济的提出

绿色经济的概念,最早是在1989年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提出,在书中指出,绿色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他在书中提倡从当前的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应该满足自然经济和人类自身可承受的条件。

2008年以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相关国家赋予绿色经济全新的意义。在其《绿色经济发展》报告中,将绿色经济定义为在改进人类福社与社会平等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破坏及生态多样性的损害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具备低碳、资源高效率利用和社会包容三种特征;世界资源协会认为绿色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形式,其特点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与社会福利;DECD将绿色经济定义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增长能力,从而为经济发展与人类福社持续提供资源与环境生态服务。

综合来看,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形式。在绿色经济模式下,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需要。

二、绿色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一)绿色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曾经在书中表示,资本主义社在自己存在的一百年中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以前的所有社会创造的都要多得多。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力方面曾一度表现出之前各种社会形态无法比拟的先进性。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一种义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人的剥削对自然的征服来完成财富创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根本错位,导致了不正确的发展观,带来当前不能回避的全球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炸、粮食短缺,这些都使得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面临经济发展的转型。而绿色经济发展,以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完成社会财富的积累,使人类社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因此,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必然向着一种更加完善、更加道德的绿色经济发展转变,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绿色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十六大以来,我国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予以了高度的重视,提出要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报告,将生态文明放到了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同等的地位,形成了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因此,绿色经济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重要途径。

(三)绿色经济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处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向新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在我国增长仍属于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相对粗放。部分产业还在维持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阶段,盲目投资和低水平建设问题较突出,虽然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却付出了消耗大量资源能源的代价。这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也不易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产业结构现状仍不尽合理,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在三产结构方面,存在着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发展绿色经济,通过优化产业调整,发展以新兴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设保障绿色经济发展

制度通过对各个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保障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在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硬性的约束条件,高效、合理地解决现实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制度建设从法律、行政、经济等方面来实现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比如通过对资源使用、环境保护角度进行立法、司法、执法制度建设;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资源利用与许可证保护等制度对环境保护等绿色产业实施政策性引导;建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对环境资源保护科研和教育的专项投入,收取环境资源税费等经济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二)加大科技应用支撑绿色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绿色经济发展必然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从发展绿色经济对科学技术提出的要求来看,发展绿色经济就是在发展绿色的科学技术,因此,加大清洁生产技术、环境治理技术、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的投入对支撑绿色科技发展意义重大。应用绿色科技的核心首先要在应用科学技术发展绿色经济的过程中坚持辩证法和整体性的观点,既要考虑成果的正效应,也应得出预防和解决负效应的办法和措施。其次,加大对废物利用的科技开发,保证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加强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提高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有效性,是支撑绿色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物质保障。

(三)营造文化氛围引导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经济发展必须辅以绿色文明,而推行绿色文明的关键首先是普及绿色文化。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们在绿色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地树立一种绿色文明观,从而建立与绿色文明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如利用再生物质,可更新能源和可循环使用的消费品与用具,减少一次性生活用品;适应绿色文明的要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单位做起,减少随地吐痰、乱倒垃圾、乱排废物等不文明的行为和习惯,逐步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绿色文明风尚。(作者单位:盘锦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金南,李晓亮,葛察忠.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J].环境保护,2009,05:53-56.

[2]剧宇宏.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经济绿色发展范文3

关键词: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困境;策略

如何深化发展,是党的十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点,也是步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平稳发展的关键。在三十余年的改革发展中,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充分表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效,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肯定。但是,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正日益凸显,深化发展的思考题持续发酵,构建绿色经济发展理念,推进绿色经济的战略性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存在诸多的发展困境,困境背后的症结所在,强调深化绿色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本文立足于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困境,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如何深化绿色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困境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下,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依靠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型,显然无法实现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达沃斯的“环境可持续指数”报告中,中国在全球排位133位(全球144个国家(地区)),所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就是,资源开发、环境污染都处于超负荷状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日益突显。我国地域辽、资源丰富,但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基数、有着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的窘境。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PM2.5值爆表”,“北京被雾霾笼罩”……,这些环境问题成为热搜词。转移、停产、限行等措施相继出台,“人心惶惶”的环境问题被点燃。

因此,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绿色经济发展的症结,绿色经济发展的推进显得尤为重要。“经济增速的高,带来的不应是污染的高排放、也不能是能源的高消耗,而是高效、洁净的经济体系,这才符合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在党的十报告中,“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共识,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虽然我国在绿色经济发展的道路之上,做了诸多的努力,但发展的困境依据存在。首先,我国资源丰富,但能源资源的空间布局呈现出“双重性”不平衡,绿色经济的发展成本过高。绿色经济发展还是过于依赖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供应格局,仍在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尚未完全体现,转变能源供应格局,走清洁、新型能源之路的困境仍然存在;其次,绿色经济单靠政府一方参与,显然无法形成有效的发展。而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恰恰就是政府“一肩挑”,而企业、个人鲜有参与,企业的环保社会责任未能充分体现。于是乎出现,国家大力倡导并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而企业、个人无动于衷,基于利益的考虑,高烟囱、暗流排放等问题依据十分严重。这就说,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面临参与面狭窄、政府单打独斗的困境;再次,经济要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但要实现传统粗放型经济向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如何实现平稳状态下的过渡,依旧是绿色经济无法回避,也需要有待进一步克服的重要问题。

二、深化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策略

当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在发达的美国、英国等国家,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所出现。但相比于国外,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困境构成,有着中国的国情因素,有着改革发展大背景下的因素影响。因此,实现绿色经济的稳步推进,是新时期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必然举措。绿色经济的发展,应走友好节约型的经济发展道路;打造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建立绿色经济长效发展机制,形成发展合力,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

首先,立足基本国情,把握经济发展方向。绿色经济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战略发展选择。因此,发展的基础点在于牢牢立足基本国情,把绿色经济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实际出发,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为绿色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在条件。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其功劳,很大原因在于我国充分立足基本国情,强化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通过减轻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在绿色产业上的投入力度空前。国家用于节能减排、绿色经济建设的4万亿元投资,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打造了发展的道路,让绿色经济发展的方向更加明朗、灿烂。

其次,借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绿色经济转型。步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关键还是在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激活产业经济活力。为此,绿色经济的转型发展,应借力于此次的产业结构升级,在资源节约、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1)逐步解决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能源资源问题,提高清洁、高效能源在产业发展中的供给比重,进而转变当前以煤炭消耗为主体的能源供应格局;(2)注重节能环保技术的创新、新能源的发展,着力打造“绿色产业”,进而形成绿色经济产业带;(3)倡导绿色经济发展,在行政管理、政策导向上,部署更加全面发展的绿色经济。不仅是政府,还有企业、个人,社会各方都应积极参与,将绿色经济的“蛋糕”做大,让绿色经济发展的惠及每一个人,将绿色经济发展成为一种共识,更是一种责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是一个过程,现有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不可能让绿色发展一蹴而就。因此,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在所难免,需要我们正确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发展措施,深化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经济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何新安.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4(07).

[2]陈汉金.中国绿色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

经济绿色发展范文4

生态为先,探索绿道

生态化建设模式

仙居县坚持把绿道建设规划与县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水平建设,实现绿道建设的理念生态化、结构系统化、功能多样化、效益最大化。

尊重自然美。坚持“三不”原则(即不破坏地质地貌、不占用农田耕地、不搞大拆大建),根据原有地形现状因形就势,利用村道、河滨、山脊线和果园,沿山边、溪边、林边、路边委婉穿行,遇树绕路、遇水搭桥、遇村绕道,使绿道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协调,与健身、休闲、观光的功能相一致。以低成本、低投入的方式起到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优化宜居环境的功效。

凸显特色美。在绿道的建筑材料选择上,坚持“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原则,多用节能、环保的新材料、多用木材,多用本色。绿道中照明设施是节能型的,连木标牌等许多的细节,都充分体现了低碳、绿色、环保,突出了浓厚的仙居地域特色和生态自然特色。在驿站及沿线村庄的建筑设计上,以“粉墙黛瓦”为主基调,兼取仙居传统民居特色和徽派建筑风格,体现传统与现代、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高度融合。

构建整体美。强化全局战略思维,决策编制全境绿道。规划全县绿道网由1条112公里的主绿道、6条321公里的辅绿道组成,构成“叶脉型”的绿道网结构,总长度433公里,途经全县20个乡镇(街道),521个村庄,串起神仙居景区等23个自然与人文景观。根据每条绿道的特点,赋予了各自鲜明的主题。其中的主脉绿道主题为“神仙情缘”,辅绿道主题分别为“深度探游”、“探古寻幽”,通过绿道串联整合多年形成的绿色资源,形成了一道连接城乡的线型“翡翠项链”。

惠民为本,构建绿道

人性化服务模式

仙居县坚持把绿道网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在绿道网建设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惠民优先”的原则,使绿道成为市民健身休闲之道、文化体验之道。

景观化改造环境。对绿道主动脉——全长141?郾30公里的永安溪进行重点保护和建设,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开展河道采砂整治,关停采砂场45多家、采砂船10只,使其恢复“水清、流畅、岸绿、鱼欢、景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对沿线村庄、农家乐进行“穿衣戴帽”改造,使其体现仙居“江南特色民居”的建筑风格。

便民化完善配套。从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出发,从市民及游客的角度考虑,科学设置休闲驿站、停车场、卫生间、便利店、指示标志牌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包括应急安全救助系统、公交转换和自行车租赁系统等服务设施建设,优化绿道使用功能,满足市民多种服务需求。目前,一期绿道已建成驿站11个,提供自行车租赁点30个,配套农家乐15家。

人文化丰富内涵。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绿道建设全过程,推进绿道文化建设,注重与仙居人文特色有机串联,彰显仙居山水文化、杨梅文化、儒释道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文化,充分发挥绿道的文化服务、体育服务、旅游休闲、科普教育等综合功能和效益,体现绿道精神价值。

富民为重,打造绿道

产业化发展模式

坚持把绿道建设与发展绿色经济相结合,打造产业新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绿道变为“财道”。

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和观光农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将绿道建设与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和观光农业结合起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以绿道为纽带,串起沿线南峰山、漂流码头、木口湖森林公园、大神仙居景区、高迁古民居等多处风景名胜,带动杨梅基地、薰衣草基地、蓝莓基地、草莓基地、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园区等观光和农耕体验旅游发展。今年“油菜花节”期间,全县各景区点接待游客72?郾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郾13亿元;“杨梅节”期间,全县各景区点接待游客135?郾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郾67亿元。

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鼓励沿线农村集体参与绿道网经营和生态旅游开发,通过整合农村果园、田塘、林木、村道等,为生态休闲旅游做好配套服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沿线农民围绕绿道、服务游客,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农特产品市场等,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据评估,绿道为沿线村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00个,间接就业岗位1000个,带动了当地土鸡、水鸭、土蜂蜜、土鸡蛋、竹笋等农产品的销售,拉动了沿线农村土地租金的上涨,实现农民人均增收500元。其中,村集体经济增长速度比非沿线村快53?郾6%。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项目。积极培育旅游产业新业态,重点发展以体育运动、度假疗养与会议休闲为主的旅游产品。自绿道开通以来,吸引了许多人骑自行车或步行健身,这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模式、生活模式和消费模式。据不完全统计,仅自行车租赁点就已开设30多个。实践证明,自行车绿道不仅是休闲、观光、健身的便道,更是对接城乡居民需求、吸引生态旅游产业要素集聚的通道。

创新为魂,探索绿道

市场化经营模式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工作机制,保障绿道建设的有序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由政府统一制订绿道规划和建设标准,将绿道建设与农田标准化、林网和水利建设相结合,充分整合农、林、水、城建资金,发挥资金的综合效益。目前,绿道一期已完成总投资近1亿元,二期工程计划投资3900万元,有效拉动了内需,创新了城市开放空间建设,将基础设施供给首次拓展到与生态相关的网络建设,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运营机制。绿道建成后维护管理和租赁经营等,统一由县旅游集团负责,采用市场化运作,以竞争方式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积极引导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管理运营,引导企业参与停车场、游乐设施、卫生保洁、餐饮住宿等服务项目经营管理,积极探索养护、标识系统更新、咨询、援救、保安服务等市场化的运作管理模式,真正发挥绿道服务为民的作用。

经济绿色发展范文5

关键词:煤业集团 绿色经济 发展

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为我们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的得到提高,与此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其所消耗的能源是相当过去几百年的总和,在如此庞大的能源消耗数字面前,是随着而来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而且人类发展的近几十年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大多数都是难以修复的,近几年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关注度的提高,发展绿色经济成了当下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势,在有关能源企业方面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吸引了公众的视野,当下煤炭产业作为现今能源的主要形势,其发展方式更是袭人眼球,要想推动煤业集团的长期发展,就必须顺应这一潮流,发展绿色经济。

1、绿色经济的概念阐述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之所以可以称之为绿色经济,是因为它有明显区别去传统经济的特点,在传统的经济发展中,往往更强调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注重的是效益的最大化,而在其实现其经济目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附带问题则给予较弱的关注度,在进行经济发展时,往往不惜消耗大量的资源,通过资源的大规模消耗来换取经济利益,同时在生产的过程中弱化环境因素,对环境的破坏极少给予关注,以至于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往往是伴随着巨大的环境破坏的,这是一种较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利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三者有机统一的。而绿色经济在这一方面则是很不一样的,绿色经济更强调的是一种绿色循环的理念,坚持落实与发展可持续发展观,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不牺牲任何一个来换取经济的畸形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科学的调配方式,是资源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起作用,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与此同时,还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建立循环使用机制,加强对可再利用资源的开发程度,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资源处理的每一个角度都实现其的最优配置,从而达到绿色无污染的最佳状态,这便是绿色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不同,也是其经济发展上的一个核心理念。

2、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

2.1、环境保护的需要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个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温室气体的进一步排放,大气中含有的温室气体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自身可以净化的能力范围,日益增加的温室气体使得地球的气候更加不稳定,近几年的极端气候频发的现象便是全球变暖的一个后果,在全球变暖的同时,冰川也不断地加快其融化的速度,海平面上升已经是一个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是当下最紧急的问题,除此之外,环境污染也没用减轻,而是在不断地加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等一系列的污染还在不断的发生且有愈演愈恶劣的趋势,在这样的结果面前,我们更应该进行反思,这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的确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经济高速增长的神话已经成为一个无人能够超越的记录,繁重的经济发展趋势下,往往是伴随着野蛮的发展方式,经济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弱化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从而使得环境危机不断恶化,在此,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呼之欲出,更是一个不得不实行的发展计划,它不仅事关未来经济的发展走向,更与人类的生存与否息息相关。

2.2、促进产业升级的需要

经济发展是一个相对的过程,有自身的一个发展历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呈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不一样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主要是第一产业,往往是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在进行生产活动的时候主要是依靠自然力来发展,其获取经济效益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同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而且其经济效益最终还是相对较低的那种,在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第二产业,工业的发展对经济做出最大的贡献,此时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能够发展较为完善的重工业体系,在经济上的效益也大幅度的提升,依靠自然的程度降低,但是这一阶段明显的环境破坏更为严重,资源消耗也是空前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以消耗自然资源来取得经济发展的。最后一个便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主要以旅游也等服务也为发展对象,追求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在发展上追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是经济发展最为理想的一种模式,在煤炭业的发展中,便更需要改变以往的那种粗放式的发展,追求更加理性科学的发展,推动煤炭业绿色经济的实行,实则就是推动其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步骤,减少其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并且杜绝以无限制的消耗资源来获取经济发展的模式,推动其向绿色发展,不仅是对环境的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在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我国经济转型上也是至关重要的作用。

3、促进煤业集团绿色经济发展的措施

3.1、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发展

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推动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合理消费等在内各领域的发展。把低碳经济的概念落在节能减排、环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重点就是在与产业的升级与调整,现有煤炭业的发展更需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在依靠现代科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变以往的那种行业结构,加快煤炭开采,运输,等一系列过程的升级步伐,通过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3.2、政府要通过加强对煤炭企业的监管来规范煤炭企业的行为

政府监督是促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外部手段,健全的法制建设则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力保障。政府应加强对煤炭行业的资源管理和安全监察,严格制定并切实执行煤炭资源在开采、生产、废弃物排放和回收利用等环节的相关标准,在对一些具体的环节进行审核时,也要加大力度与精度。运用行政处罚、财政补贴、提高准入门槛等手段促使煤炭企业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和废弃物循环再使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煤炭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所产生的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消耗。另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刻不容缓,法案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制定法规、执法营造一个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适当给予一些奖励措施,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3.3、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

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废弃物的回收循环再利用。煤炭产业在这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再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废弃资源产生,要充分利用煤炭企业的资源优势,以煤系共伴生资源为主要原料开发出一批档次高、质量优、销路好的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大力发展废弃物的回收与循环再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或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废弃物,对这些进行相对的改组,充分利用其剩余价值,变废为宝,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提高经济效益。

4、结语

现代煤炭产业要想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实行产业升级,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力量,在生产发展的每一个过程都提高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更加注重多种效益的有机结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不仅是对现当代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也是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一个历史转折。

参考文献:

经济绿色发展范文6

首先,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导向,从社会生态条件出发,所建立的一种“可承受的经济”。绿色农业经济作为绿色经济形态之一,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对防止单纯追求生产增长或强调生态保护,使农业生产从经济数量增长向社会效益增长转型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次,绿色农业经济生产过程是先按照农业生态规律,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所以,绿色农业经济生产与一般农业物质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通过采用具有节约、清洁、无污染等优点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将经济发展同农业生态环境附加值的增长联系起来,实现了二者协调统一的发展。

最后,由于绿色农产品减少了生产、消费过程中及消费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因而降低了未来社会治理污染所需投入的资金、技术与人力的强度,也就是降低了未来清洁环境的成本,使得绿色农产品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条件

1、地域环境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支撑条件

绿色农业地域环境体系有助于我们掌握绿色农业生产区的区位特点,使绿色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能扬长避短,根据各种生物所适应的特定繁殖生态位来发展相应的种植与养殖业,以逐步达到绿色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目标;有助于我们看清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条件与不利环境条件,使绿色农业生产者及时掌握区域环境容量,确定绿色农业生产区所必须遵循的环境约束条件的临界点与阀值,进而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控制在可承载的环境容量之内。通过提高一个绿色农业生产发展的环境预警屏障,促使绿色农业生产者保持这个生态环境体系的良性循环,以使其足以支撑绿色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下去。所以,地域环境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是最为基础的支撑条件。

2、农业资源承载力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条件

农业资源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范围内,人均占有的农业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当代及后代人口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支撑能力。从农业生存的角度来看,某一地区所拥有的农业自然资源数量越多、种类越丰富、质量越高,那么该地区的农业资源承载力就越强,其支撑作用也随之增强,农业的生命力也就越旺盛。绿色农业作为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虽然依靠绿色技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欲望,但并没有改变农业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原始承载力,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农业自然资源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的弹性。

三、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1、财政政策

国家结合现有的财政扶持政策,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同时,出台一系列支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财政政策,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绿色农业领域的转移。

国家在完善现有税收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专门针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制定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信贷扶持政策,对积极从事绿色农业生产,推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农业银行和信合以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优先贷款等方式予以资金上的支持,并拓宽他们的融资渠道,以逐步完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融资模式。

通过探索绿色农产品的资源价格体系构造,理顺不同地区的价格体系间的关系,出台绿色农产品的价格调节政策,以确保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2、技术研发

减量技术:大力普及高效喷灌设施,推广高效栽培技术和集约化养殖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用绿色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动农业资源高效产出技术和无害化生产。

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应用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在某些相对产出效率较低的农业生产部门,积极推广投入产出转化系统的优化技术,以促使绿色农业生产者更新现有生产设备、再造生产工艺流程、调整绿色农产品结构和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替代技术:重点研发再生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积极推进绿色农业能源的应用技术,大力鼓励低物耗、低能耗和高转化率的生物质能转换技术。

系统化技术:加快建设以绿色农业生产试验区为载体的绿色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平台,在整个绿色农业产业系统中建立起"生产资料供应商-绿农-绿色产品分销商-绿色产品最终消费者"的持续性物质流和资金流途径,以实现绿色农业经济链上各节点的共生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