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1

关键词:管理会计 内部控制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3-0107-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会计准则、内控规范等相关会计法律体系相对规范,注册会计师队伍逐渐壮大,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但作为现代会计的第二大分支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缓,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以及我国经济的转型,产业的结构的调整,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要日益强烈。在这一形势下,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要求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显著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显著繁荣,使我国管理会计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一、管理会计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管理会计是以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主要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有关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分析、评价其经济活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为:“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的环境需要,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具有强烈竞争与风险意识、熟悉国际会计业务、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财务、管理、绩效、战略及风险等领域为各类企业单位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二、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现状

我国管理会计从国有企业实行的内部成本责任制,到改革开放后,执行性管理会计转变为决策性管理会计,20世纪90年代西方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开始在我国企业采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21世纪逐步形成了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会计理念。同时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广泛应用。我国管理会计在理论及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绩。但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

(一)管理会计的观念相对薄弱,使管理会计应用不够广泛

在实际财务工作中,因管理会计的观念薄弱,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现象依然存在,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1)规模较小的企业只做财务会计工作,不做管理会计工作。这种情况随着管理的加深,逐渐减少。(2)有些工作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但因管理会计理念不清,搞不清楚哪些是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哪些是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如企业采用的本量利分析,内部成本控制、内部预算管理等,以为是财务会计工作。(3)知道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懂得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但是管理当局不重视,没有明确的内部管理会计人员和内部的管理会计机构,管理会计工作简化处理或者不做。(4)有的大型企业,有ERP信息管理系统,重视管理会计工作,也探索各种适合本企业的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技术,走在了管理会计的前沿,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

(二)管理会计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管理会计人才匮乏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再加上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技术方法远比财务会计复杂,又与其他管理学科理论交叉重复。因此,我国管理会计知识缺乏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体系,仅有的一些理论、方法和技术也是照搬西方的经验,不能适应我国当前企业管理的需要。会计人员在接受会计知识教育的本科及高职院校教育时,管理会计课程作为专业课,课时相对较少,主要是理论课时,由于缺乏实践教学课时,如何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具体应用不知道,没有较深的掌握。同时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会计职称考试等会计人员质量考核体系中重视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的考察,对管理会计的考试内容涉及较少,大部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的知识相对薄弱,造成管理会计人才匮乏。另外,管理会计的工作和企业内部的管理考核工作无法严格的区分,出现扯皮推诿,领导如果再不重视,管理会计工作在单位就开展的较少,鉴于管理会计内容复杂,鲜有会计人员愿意主动研究,因此管理会计无法发挥其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职能。

(三)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缺乏,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了ERP企业管理系统,ERP系统将企业的业务数据与资源共享。企业各个步骤的管理工作加强,通过数据及时反映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及时进行分析,采用有效的管理会计技术和方法进行解决。但现实的情况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缺乏,管理会计信息处于低水平,无法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无法及时处理ERP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限制了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加强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措施

在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格局,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日益加强的局势下,加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快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也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

(一)确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发展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构建适合我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为此,一是要整合科研院校、协会、学会和企业等优势资源,成立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协会或产学研联盟,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并结合我国会计发展的实际和企业具体的实践管理活动,将管理活动中的实践成果进行理论的转化,确立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管理会计能力结构框架和管理会计方法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二是各大科研单位、院校应根据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活动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标准,制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设立人才培养的方案及课程体系,研究开发管理会计课程和案例、宣传推广管理会计理论和先进做法等,培养具有我国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三是充分发挥有关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组织、推动作用,及时宣传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提升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将工学结合贯穿管理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1)企业调研和实习活动。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动手和实践课程,重视管理会计岗位的认知学习,在进行入学专业介绍时可以带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去参观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了解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岗位的设置及其岗位职能。(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开展。将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供应过程、存货管理过程、生产过程成本控制,产品销售过程的管理资料结合管理会计课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制作经典的管理会计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学中做”。开展一定的实践教学课时,在实训室,采用ERP或财务软件中的管理会计模块(存货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与控制、获利能力与绩效管理),与具体的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结合,让学生实际上机操作,在案例设置时,把相关的数据导入到管理会计模块,将各模块与财务软件进行对接,让学生在“做中学”。(3)重视校企合作,加强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的管理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可以和对管理会计人员有需求的若干个企业签订联合招生的协议,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学徒制,将管理会计专业的授课和企业工作实践结合,这样既能解决企业人才短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促进学员知行结合,获得更为具体、直观的实践经验,培养出真正具有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适合企业实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管理会计人才。

(三)重视企业内部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改进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管理会计是对岗位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的岗位,既要懂企业管理知识,又要懂管理会计知识,且对计算机和英语要求相对较高。要大力发展管理会计,必须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完善现行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一是企业内部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多岗位轮换,让会计人员熟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活动,对他们进行管理学和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的培训。或是对产品设计、供应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各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的培训,将管理会计的理念融入他们的管理活动。二是各地财政部门将管理会计知识纳入会计人员后续培训和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三是建立管理会计师考评制度,促进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育、资格认证和选拔。可以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中增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比重,也可以设立管理会计师的认证考试办法,考试的内容可以有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管理学、企业战略。

(四)推动加强管理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

美英等发达国家会计人员90%属于管理会计岗位,75%的工作时间用于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支持,而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对企业的渗透,我国要想推进会计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会计的交流和合作,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理论和经验。(1)成立全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学习美国和英国成立属于专门治理和研究管理会计的协会,经常进行国家交流合作,推动和国际管理会计协会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会计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的制定,将我国先进的管理会计案例经验进行推广,提升我国管理会计的国际影响力,扩大我国管理会计的影响。(2)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会计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3)加强与国际接轨,引进先进资格证书认证制度。应我国财政部要求大力发展管理会计的要求,通过中外项目化合作,如直接设立CIMA 特色班或方向班研修CIMA 相关课程,将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AM)或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嵌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学习先进的管理会计知识,引导我国管理会计知识体系的建设,培养适合国际化、信息化环境需要的高级管理会计人才。逐渐形成具有管理会计的内容、规范管理会计行为的法律法规、管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内涵的质量考核体系。

(五)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趋势下,企业集团或大规模企业可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鼓励企业及财务软件公司合作研究在现有财务软件的基础上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一步融合,构筑一个既有核算功能又有管理功能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实施适时控制和开展经济分析等活动;建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在内的全面核算和全过程管理系统,推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同时发挥功能。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S].财会[2014]27号.

[2]曾爱军.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管理观察,2015,04(12).

[3]王国彦.国有企业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企业会计,2015,01(1).

[4]卫志红.新时期我国企业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研究[J].中国经贸,2014,(18).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2

一、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期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传统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有较大区别。传统会计培养的目标多是偏向于对会计基本工作的技能培养,其会计培养偏向于计算和数据处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应用,会计工作依靠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数据更准确、高效、及时的获取和处理,因而新时期企业会计的数据处理需要已经被弱化。企业更多的是要求会计能利用其对数字敏感的特性,发挥会计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监管职能,因而新时期的企业会计,不仅要掌握传统会计数据处理的会计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全面的管理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做好对经济业务的管理和控制。

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对职业岗位定位与传统会计有所不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新的竞争对象和竞争压力,在信息化环境中,企业要求的会计人员不再仅仅是能够为企业提供数据处理服务的计算会计,而是要求会计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会计岗位服务、管理的双重职责参与到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中,提升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企业管理效率,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定位与传统会计也有很大区别。传统会计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定位,是要求会计能够掌握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新时期管理会计则要求会计人员还要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等。在传统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定位中,并没有对会计的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要求。,而新时期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对外经济交流活动的日渐增多,而这些对外经济交流活动普遍需要会计人员参与,因而企业对管理会计在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及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等方面也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的会计人才培养观念

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观念,是以培养具有会计专业技能人才为基础的。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改变,现代会计人才培养需要更新观念,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到会计的综合管理和财务事件处理能力上。然而由于我国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型,想要实现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是很难的,又由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观念突破了人们头脑中对于会计的概念,不仅会受到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抨击,还会被社会大多数人群所不理解。为了实现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能够跳出会计看会计,摒弃国内原有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大局眼光看现代会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人才教育观念,才能够使管理会计人才教育观念能够有效的指导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会计素养的、服务型和管理型共存的、能够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综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2.构建全面系统的会计培养知识体系

会计人才培养观念和培养目标的确立,是为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服务的,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对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素质要求较高,因此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会涉及到更多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内容不再以培养会计数据计算能力为主,而是更多的兼顾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为了使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能够为培养出综合素质型会计服务,我们要建设复合式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体系,使传统会计专业和管理学、经济学等重要学科融合,并加大对会计岗位专业英语水平的培养,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本目的。

3.教学创新与教材改革同行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其培养的目标是提升企业会计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在教学中就不能够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应该实现积极开展教学创新。为了实现管理会计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目的,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并让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形成完整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系统,我们可以在创新教学法的过程中逐步推进教材改革,使教材改革能够跟上教学法的发展,找到最符合当前经济环境和企业需要的教学法和教材,实现为企业培养充足的管理会计人才的目的。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3

关键词:新时期 管理会计 人才 培养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比较晚,其形成和发展的时间不长,在我国应用尚未普及。同时,管理会计研究和人才培养,也尚在起步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全球化和科技发展信息化,管理会计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适应企业管理需要,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一、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主要通过高等院校的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来完成。但我国管理会计教育发展缓慢,作为培养未来管理会计专业人才主要方式的高校职业教育已经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而社会后续教育尚未形成规范化,体系不完整,即我国的目前教育现状无法满足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偏差

高校是财会人才职业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其应试教育、技能教育与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需求之间存在诸多偏差,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理会计教材内容陈旧,未能及时更新,多年教学采用一种教材,而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递进式的日新月异发展状态,企业需要的是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高素质、高质量管理会计人才,由此可见陈旧的教材理论更新的进展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脱节;第二,教师长期在高校执教,无企业实际工作管理经验,同时教学方式传统,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整合能力的培训,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创造以及发展前沿的成果,导致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管理脱节;第三,管理会计在教学中课时少,学生仅仅学到浅显的、单一的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所学管理会计知识得不到拓展和深入,缺乏管理会计工作必备的其他专业知识,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复合型、高端性要求脱节;第四,教学中追求会计基础理论、制度准则和计算能力,忽略了经济发展程度、企业内部文化氛围、企业所处社会环境、国际复杂环境对企业管理影响的揭示,导致管理会计教学与企业经济实际环境的脱节。以上问题虽然通过实施学分制、开设选修课、推行第二学位制、主辅修制、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改革有所转变,但这些改革措施尚未完全到位,学生为应付学分和课程考核而学习,没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社会后续职业教育的“后劲”不足

现代会计学科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会计人员面临知识更新的任务,但与英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管理会计后续教育“后劲”不足,具体表现在:第一,会计服务机构组织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中涉及管理会计相关的知识较少,内容薄弱,课时有限,而会计人员学习目的是为应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认证,从后续教育中不能学到企业管理过程中所需管理会计知识;第二,企业内部组织的培训虽然针对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管理需求及人才需求开展,但缺乏完整的管理会计系统理论辅导材料和专业的教学人力资源,仅仅是针对具体的管理会计课题需求进行的培训,不够系统,同时受人力资源限制,培训次数较少且非连续性;第三,国家会计学院组织的管理会计培训涉及管理会计内容少,参与培训的人员少,仅仅是大型集团公司下各公司总监参与培训,未达到管理人员培训的全覆盖;第四,我国尚未成立管理会计专业机构(我国目前由财政部替代)和推行管理会计职业化;第五,尚未建立完整严谨的学习考核和资质认证体系,缺乏先进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等。以上种种因素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要求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科技迅猛的进步,企业经济主体多元化和内部管理的精细化,对管理会计人员的需要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管理会计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管理会计人才呈现出应用型、复合型、高端性人才需求趋势:第一,管理会计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必须掌握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审计、税务等专业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对传统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更好归集、分析、总结,为企业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支持;第二,管理会计人才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是做好管理会计的关键。管理会计人才不但要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且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备计算机技能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更需要熟悉财经方面法律法规、企业准则、国家宏观调控、国际法规、国际惯例等,来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管理会计人才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是做好管理会计的重要因素。管理会计人才只有熟知企业各部门业务流程、企业内控管理、外部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等等,才能对产品、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层次探索研究,并对企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设性决策建议;第四,管理会计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企业环境和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层解读和高效利用会计系统已生成的信息,为企业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献计献策;第五,具备不断学习创新精神。在实践中管理会计人才着眼于企业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注重企业长期、持续的发展,不断更新管理观念,以动态的科学方法参与企业管理活动。

为满足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以上种种要求,社会各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

三、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及措施

财政部根据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新时期需要,在新出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提出具体到任务和措施――“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完善现行会计人才评价体系”。

(一)高校教育培养管理会计的目标及措施

1.高校教育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校本科是对接受了高中基础教育的人员进行专业化高层次的教育,对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人才,即高校本科培养管理会计目标是管理会计专业人才。

在职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是在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但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其教育、培养的内容着眼于更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复杂的管理会计实践活动,目标是培养出管理会计高级人才。

2.我国高校管理会计培养措施

为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相接轨的管理会计人才,高校应采取一定措施,培养出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甚至是管理会计高级人才。

(1)高校应加强管理会计教学体系

首先,高校应将管理会计列为必修课,因为我国高校的设立大多是针对一定行业而设立,其专业的设置与企业产业结构相对接,因此高校应将管理会计列为必修课,教学内容和科研成果应有行业针对性;第二,高校适当增加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的比重,以达到管理会计教育目的;第三,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方式,营造出师生互动氛围,教师能及时回应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第四,为适应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需要的特定性,加大本硕博连读、明确专业方向的管理会计高级人才培养;最后,硕士、博士学习期间,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务工作,将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应用进行深入结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拓展、深挖、夯实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并将教师教、学生学、企业用结合起来,才能将教学模式和运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更新与社会实际需求严密结合起来。

(2)高校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专业师资力量方面相对于传统财务会计比较薄弱,培养的管理会计学生与企业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存在一定差距,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为此需要打造专业精湛、联系实际的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和研究团队,因此高校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应采取必要可行措施。

首先,高校管理会计教师应充分利用其在研究力量、研究方法、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优势,对管理会计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围绕实务发展需要,切实总结、提炼、升华实务中的有效经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能够有效指导和推动企业实践发展的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其次,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让教师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活动中,提高教师管理会计实践应用能力,以便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最后,高校应走出校门甚至是走出国门,与社会各行业、国际先进组织组成有效联盟,积极组织教师与社会管理会计专家、国际先进管理会计工作者交流、沟通,针对国内、国际实务界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分析、总结提炼、归纳规律,不断增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实用性和成果转化价值,培养出具有实用性、国际性管理会计储备人才。

(二)企业、行业协会、管理会计服务组织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措施

1.企业、行业协会及管理会计服务组织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企业、行业协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管理会计服务机构跟随市场需求,科学及时地培养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人才,积极培育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管理会计应用型领军人才。

2.企业、行业协会及相关服务机构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措施

①企业应重视管理会计岗位职能设定和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企业管理层提高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是企业管理会计岗位和人员发挥作用的前提,领导层的支持对于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非常重要。

②企业与高校、会计服务机构联动,制订管理会计培训计划,并定期组织培训。企业要积极发挥行业培训的基础作用,支持和选派管理会计师参加行业培训;充分利用自身的培训能力,通过业务研讨、案例分析、新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开展管理会计师和从业人员的内部培训工作。

③企业培养方式“因人而异”。企业可根据管理会计人员胜任能力,通过不同的培养方式来提升他们的能力,如通过员工岗位轮换、组织内部培训、专业资格考试、送入高校、国家会计学院、国际管理会计协会进行深造,以提升其胜任能力,升华其全方位的管理能力。

④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留住人才。企业根据各管理会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为员工制定长期职业生涯规划和培养计划,以便留住有潜质、有能力的员工,让他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⑤行业协会培养方式“因企而异”。各管理会计行业协会可通过企业行业性质、业务类型进行针对性管理会计培训,在行业培训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培训。

⑥行业协会要发挥行业培训工作的管理和组织推动作用。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行业协会做好对行业培训的系统规划和工作指导,完善培训制度,推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重点组织和指导行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⑦国家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人才资格认证制度。为与国际管理会计相关制度接轨,我国必须广泛推动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

⑧建立管理会计专业机构,创办管理会计学术刊物,管理会计的公告或指南、制定管理会计准则,开展案例研究,指导我国研究和应用管理会计的具体工作。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4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 100027)

摘 要: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延伸,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推动下,获得迅速发展,特别是其推动于企业战略管理的职能,使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管理会计人才作为企业管理会计构建的重要资源组成,于其的培养和使用对于企业管理会计职能的充分有效发挥,具有显著意义。因此,以企业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能够从人力资源改进完善的视角,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企业整体管理绩效的提升。

关键词 :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使用;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106-02

收稿日期:2015-06-10

作者简介:李彬(1971-),女,汉族,北京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

一、企业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意义

管理会计凭借其在企业战略制定、定价策略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将传统会计从反映经济活动的事后记录层次,提升到了积极参与企业经管的主动层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发多样和激烈,为了获得长远发展,企业必须将管理会计予以充分运用。而管理会计人才作为管理会计系统最为重要的关键元素之一,对于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健全和职能的充分发挥,起着重要作用,而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则是企业予以发挥此项效能的关键途径。

但是,受限于我国缺乏专业、规范的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各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也十分随意和散漫,导致管理会计人才的建设征程崎岖而漫长。虽然,近年来有关政府部门开始会同国外先进的管理会计师组织开展管理会计人才的培训和认证工作,但是总体进程十分缓慢。目前我国持有CMA证书的人才共计1000多人,相较于我国庞大的经济体系和企业数量,实在是“杯水车薪”。

二、当前企业针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使用存在的难点

(一)企业整体层面的观念较为陈旧,难以适应高新技术的应用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高精生产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企业的生产容量逐渐扩大,对于配套的各方面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高度要求,全面质量管控、适量生产以及经济批量下的存货数量控制等管理会计方法逐渐涌现。但是,从企业的管理层,乃至较低层面的会计人员,都未能顺应时代、技术环境的转变,不能依据高新技术的发展,从而进行管理会计观念的调整,导致企业整体的管理会计文化发展迟缓。例如厦门日上集团,其家族经营式的特点,在限制了管理层知识结构丰富性的基础上,导致企业整体层面对管理会计的观念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不能适应技术环境的发展变化,从而从观念层面对管理会计予以重视,并进而进行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其认为管理会计只是学界的一种学术称谓,会计主要的职能仍然集中于经济活动的呈现。

(二)企业缺乏独立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

通过查阅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可以发现,超过半数的样本企业没有进行专门的管理会计人才计划的制定;而接近30%的企业只是设定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大体框架,缺乏细致条款,同时并没有在实践中予以执行;仅有10%的企业表示设置了专门且细化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并进行了实际执行。针对上述调研结果进行评析,可以明确我国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缺乏软文化和硬性执行的支持,从而也导致其使用存在较大缺陷。而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难以形成独立计划的重要阻碍在于,大多数企业对于管理会计职能的定位仍然较为模糊,其不能明晰管理会计有别于财务会计的关键节点,不能针对性的区别性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和财务会计人才,导致企业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缺乏特质性,很多成为了附庸于财务会计人才培养的附属产品,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效应。合兴集团作为包装纸箱生产的领先制造类企业,十分强调财务人员会计做账的准确性,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真实全面的反映,但是企业内部并没有设定专门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也并未设置特定的管理人才职位,只是在传统财务职位的责任分配上,加入了一定的管理职能,例如成本会计职位要求其在成本合算的基础上,适应的加入成本规划和管控作用,但是其对于管理会计附属角色的定位,极大的限制了其功效的发挥,并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

(三)企业忽视对管理会计人才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和跨岗位交流

管理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和跨岗位交流,作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使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些建立了相应培养体系的企业内部却一直是受到忽视的,企业更多关注于管理会计职位的设置、权责的划分以及人员的招聘,而针对招聘之后针对员工的继续交流和轮岗学习,实施力度一直难以跟上,企业并不会组织集体的入职后继续教育,只是设置定期的内部考试,频率低且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考核到管理人才的知识技能,同时企业设置的跨岗位交流学习也难以实质执行,一方面企业并不会强制执行,另一方面多数管理会计的员工出于省麻烦的考虑,将轮岗交流仅仅限制在了规则层面,而未能发挥实效。

(四)企业未能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予以一体化

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经管而进行的前提步骤,但是我国企业就算是能够针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建立相应的体系,但是企业却在促进其实际使用层面仍然存在较大缺陷。具体而言,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并不能整合成为一条连贯的链条,很大程度上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脱节的。企业会投入相应资源对管理会计人才进行适宜性的培养,旨在提高其管理会计的服务技能,但是其受限于自身运用能力较低,并不能将管理会计人才予以充分利用,从而形成人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三、针对企业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使用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升企业上下对管理会计的观念意识,以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指引

行为受制于观念指导,只有从观念层面对企业整体进行管理会计理念的洗礼,才能使之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顺利进行。鉴于我国企业现在对于管理会计的认知水平较低,观念仍然较为陈旧,企业应该以管理层为主要行为主体,在提升自身管理会计理念的同时,也要从企业整体层面的角度对管理会计的观念意识进行更新、改造。针对此项做得较好的当属中能燃气,企业从上市准备期就形成了良好的管理会计理念,公司上下十分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作用,从董事长到一线员工都明晰管理会计人才对于公司所起的贡献,这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管理层团队知识的丰富和先进性,也得益于企业章程以及规则设定和执行的到位,凭借管理团队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和人才的培养、使用,并结合具体的行为操作在公司整体形成对管理会计的推崇重视,使得公司将管理会计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执行,从而逐渐形成了企业特定的管理会计意识,是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也得到了该有的重视和顺利的推广。

(二)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使用体系的建立

针对于我国企业目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使用体系存在的缺位问题,对症的解决办法则是,积极推进建立适合普遍企业并能根据个体企业具体情况予以扩展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从宏观政府部门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予以实施。宏观层面而言,财政部作为统领全国会计工作的重要政府部门,其应该带头并结合有关部门切实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出台了指导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文件,其中明确了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指出要积极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完善现有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并将管理会计的知识纳入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不可否认该文件的重要意义,但是财政部不能仅仅止步于指导文件的颁布,应该配合具体实践性条款类标准、规则,形成一系列的理论规则,有利于企业实际操作的进行。从微观层面而言,企业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文件的指导基础上,积极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推进管理会计人才的构建,主要的构建流程如下:首先,设置管理会计职能部门,设定相应的职位;其次,与人力资源部门通力合作招聘具有足够胜任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并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针对入职后的员工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和学习;最后,结合不定期考试和轮岗制度,对管理会计人才的知识技能进行全面丰富。

(三)企业应该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和轮岗交流,以拓展其视野

就当下而言,我国会计类人才的专业知识后需补充形式主要就是继续教育,因而,企业在培养管理会计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时,也要注意到其属于会计人才的事实,应该积极将继续教育的作用予以充分发挥,并避免流于形式。此外,作为继续教育业务承接组织的中介机构,也应该积极拓展业务面,分别建立不同行业类别的管理会计知识培训,从而以第三方的身份配合企业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企业不仅仅要从硬性层面促进管理会计人才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也要从考核标准、职位晋升等方面激励管理会计人才,使之从自身角度提升学习意识,以更大程度的发挥培养的绩效。而另一层面,由于管理会计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不能只具备单一技能,因而企业必须十分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轮岗交流学习,只有其了解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流程、质量管理、战略管理等各个环节,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绩效的提升。

(四)积极提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使用的一体化水平

为了尽可能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注重其人才资源培养和使用的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最终的使用,任何脱离两者联系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积极提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一体化水平:一方面,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关键机制,疏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应该以人才的具体使用为导向,从而针对性的设置一定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形成充分的对接、契合,以提升彼此的一体化水平;另一方面,从管理人才自身的视角出发,积极渗透自主意识,将自己管理会计的职位权责、能力水平予以权衡,在对自身形成一个综合测评的基础上,自主的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中,带着目标性的学习培养,能够提升人才使用的针对性。

四、结论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跨国资本的频繁流动,对我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获取更为长远的发展,企业积极的进行着各类策略的探讨和施行,管理会计作为辅助于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管理会计人才作为管理会计的关键构成要素,更成为了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和予以提升的突破口。受限于我国管理会计整体发展的迟缓,当下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存在诸多难点,企业为了获得管理会计效能的充分发挥,需要对症下药,以解决问题,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继德,王霞.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20).

[2] 李建红.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J].当代会计.2014(6).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5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评价;工作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一、引言

为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升会计工作的总体水平,2014年1月29日,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作为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的总纲。该意见稿指出了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导意见的吹响了管理会计革命的号角,新思想、大讨论不断涌起。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两大重要分支,其功能与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各有侧重但都极为重要。财务会计侧重于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人员提供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作为与财务会计数据来源、工作方法、报告方式等都不尽相同的会计手段,对于我国建立现代财政、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建设完全市场经济体系都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角度而言,管理会计本身,也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手段,而推进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评价是其重中之重。

二、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现状及原因分析

人才匮乏依然是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数量上,截止2014年年底,我国会计人员总数逾1600万,但全国会计领军人才仅1132人,不足会计人才总量的万分之一。质量上,目前,我国尚未制定权威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认定机制,即使是目前为多数人认可的CMA人才也是凤毛麟角。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拥有CMA资格的不过2000余人。由此可见,当前,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依然集中在基础财务会计人才领域,会记账的财务会计不少,高端会计人才却相对不足,尤其是能为决策服务的管理人才更为匮乏。

(一)基础环境薄弱,阻碍管理会计人才发展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在美国企业中,约有90%左右的财务人员都从事了管理会计或与管理会计直接相关的职位,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约有70%是用于与企业财务相关的规划、决策、控制或者评价方面。而在我国,大多数情况下,会计人员角色却被定位为纯粹的作业者,约85%的财务人员从事着财务会计岗位,80%的时间用于会计基础性的记录、计量与核算。“管钱、记账、做报表”几乎涵盖了当下多数财务人员所有工作职能。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则源于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认知程度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会计缺乏良好的发展和应用环境。

(二)培养模式滞后,阻碍管理会计队伍壮大

学院专业课程培养与后续职业教育培养是我国当前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据统计,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会计专业的约有500所,但是,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方案都是以财务会计为主,涉及管理会计的寥寥无几,即使开设了管理会计的课程,也普遍存在内容少、课时短的问题,导致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的理论知识单一、薄弱、滞后,案例、实践应用教育更无从谈起。后续教育方面,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更是严重缺乏。培养模式的滞后,使管理会计学科在科研与教学方面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与应用,同时也必然导致具有良好知识与应用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巨大。

(三)评价体系缺失,阻碍管理会计人才素质提升

目前,我国已构建了高级、中级、初级、会计从业资格等不同级次的会计人才评价制度,通过考试、考评等不同方式,认定了大批优秀的会计人才。但是,已施行的考试和人才能力框架都是以财务会计为主,在管理会计的资格评价认证和评价方面,国内尚没有科学且明确的标准。管理会计师认证制度的缺失,已成为当前制约管理会计发展的突出瓶颈。

三、完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评价的措施

(一)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人才培养

良好的环境,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基础。发展环境的各要素中,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最为关键。因此,从主体建设的责任出发,各企事业单位应深入领会国家《指导意见》的相关精神,从思想上与行为上给予管理会计建设的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会计人员在经过管理会计培养后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增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决策能力,促进会计人员从决策的执行者向决策的参与者转变。

(二)丰富管理会计教育内容,提升职业能力

基于前述讨论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专业教育与后续教育关于管理会计学科的建设是相对欠缺的,这说明培养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主要方式已经于《指导意见》的精神不相符合,更滞后于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推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首先要从完善教育内容入手。

1.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全面提升会计教学大纲,优化整合会计课程体系,丰富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从传统的注重财务会计人才培养逐步向培养综合性会计人才的目标转变。课程设置上,可以借鉴财务会计的分类,将其分为初级管理会计、中级管理会计、高级管理会计,分级次讲授管理会计的内容。同时,高校可在必要的时候开设管理会计方向的本科班,培养管理会计的专门化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根据当前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下大力气巩固管理会计课程的师资队伍。要摒弃将传统的财务会计师资简单地转化为管理会计师资的作法,要从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大纲等方面,选拔在专业理论方面具有代表性,或者实务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高校进行专业老师或实践指导老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模式,增强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3.发挥后续教育作用。一方面是要在后续教育中增加管理会计相关内容的设置,将管理会计的关键方法、指标、要素分解为相关的后续教育科目或课程供会计人员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另一方面是通过大胆创新,将传统的面授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鼓励会计人员积极学习管理会计知识,促进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三)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考评机制,促进素质提升

科学的管理会计人才评价体系是带动人才结构调整,提升人员素质的关键。在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与实施的同时,也应积极推进管理会计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通过评价,一方面,可探索以评促培的联动机制,将评价的结果中反映出的会计人员培养工作不完善的地方,及时地反馈到新一轮的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实现管理会计人员的长远发展,以此保证管理会计工作能力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提供决策参考。此外,还应积极推动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建设。可以借鉴目前财务会计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管理会计分为初级管理会计、中级管理会计、高级管理会计,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认定评价。

四、结语

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被企业更加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缺乏和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日益旺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评价的重视,让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积极有效作用,促进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昌锐,姜姗.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J].财会通讯,2015(19):5-9.

[2]王国彦.国有企业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129-130.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6

[关键词] 管理型 会计人才 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迫切需要会计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日常管理和战略管理中去。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人们开始思考如何由传统的“操作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向“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一、社会呼唤“管理型”会计人才

当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走向人才市场时,用人单位往往提出需有实践经验的要求,这里所谈的实验经验,即懂经营管理并能协助企业领导进行决策筹划,这听起来好象有点不可思议,学生没有参加社会工作,哪来工作经验?其实这是人才市场给高校发出的一个信号,就是社会目前需要的会计人才是“管理型”会计人才。而目前的现实又是什么样呢,虽然培养会计人才的院校很多,每年毕业生数量众多,但相对于不断增长的庞大需求而言,普遍存在的是结构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不能获取理想的、具有职业前景的职位,另一方面,众多用人单位却又找不到理想的专业人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才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已发生变化:如今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业务处理基本都由电子计算机来完成,“操作型”会计人员已经基本饱和,社会需求量呈下降趋势。但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一般性会计人才供大于求,“管理型”会计人才却供不应求,导致了会计人才的供需矛盾。

二、“管理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培养要求

“管理型”会计人才是掌握系统的会计理论和丰富的管理知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分析判断能力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财会专门人才,具有未来成为企业管理团队中会计专家的潜力。“管理型”会计人才除应具备每一个高级管理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外,还应该具备如下职业能力: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制度设计能力。战略执行能力。价值创造能力。风险规避能力。随时捕捉危机信号,及时采取对策的能力;会计工作组织协调能力等。

三、“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措施

根据“管理型”会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需要,构建大学本科专业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采用顶层设计和系统整合的思路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由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构成的人才培养基本框架,整体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基础理论,淡化传统的核算课程,开设“会计与管理结合”的学科交叉性课程,增设创新学分,强化竞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教育。现针对目前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谈几点改进措施。

1.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增设“会计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科交叉课程。大学生毕业分配时,许多用人单位强调的是“要有实践经历”。虽然,用人单位这种要求并不完全恰当,但他毕竟是一种客观的需求。我们应该改变原来“产品供应型”脱离市场需求的培养模式,调整我们的培养计划,整体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如加强学生对宏观经济形势判断能力的经济学知识;谙熟金融市场的金融学知识;拓展企业疆界的社交知识;提高素质、增强人才魅力的人文知识等。

因此,要在压缩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会计核算类专业课程课时的基础上,加大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课时,逐步增设案例研究、ERP沙盘模拟实验、税务筹划、管理咨询、财务分析、风险管理、资本运作、成本管理等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结合的选修课程或课程讲座,进行学科交叉性课程的知识整合。

2.创造一切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1)会计实训多样化。过去我们让学生做会计实验,仅仅是填填凭证、登登账。在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时,我们不能仅仅让学生会进行会计的基本操作,还要让学生既懂得会计流程,又能进行会计流程再造。因此,我们需要开设会计系列实验,逐步打破完全以课程设置实验的做法,构建“操作型”、“综合型”和“设计型”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特别是要加大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使学生所学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2)专业实习角色化。专业实习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是将“专业实习”移到校内实验室进行。即购置现场全套会计资料,让学生在室内完成指定的实习任务,或设立“虚拟公司”,让学生“进入”公司任职,采用“实岗”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任职”操作。二是建立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的“毕业实习”到企业单位“实战”。同时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促使学生经常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懂得社会的各项需求。

3.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普遍开展案例式教学。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预先进行精心设计与组织,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知识变成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实现非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实行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专家共同订制课程体系,企业高层参与教学过程。聘请大中型企业或跨国公司的财务总监、企业家现身说法。就企业会计、财务与管理热点问题和成功经验进行讲座,激发学生关心企业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极大地丰富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大批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董事长等成功人士与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高校的“兼职教授”,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