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宣传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健康宣传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健康宣传方案

口腔健康宣传方案范文1

关键词 老年;口腔;治疗与心态

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28-01

前言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关于老年人口腔疾病问题越来越收到国内口腔医疗学者的重视。通常老年口腔疾病主要包括:牙周炎、牙髓病、口腔肿瘤等。鉴于多数老年口腔疾病的诱因都是全身其他类慢性疾病,在治疗老年口腔疾病时要同时考虑全身其他生理及心理因素。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对2011年10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口腔疾病治疗的65岁以上老人的病历档案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在之情且自愿的前提下。患者选取男女各150例,综合考虑患者心理状况、治疗效果、病程长短、接受治疗次数、文化程度以及职业习惯等因素对患者心理状态和治疗特定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分析

据分析,老年人心理状态大致可以非为以下五类。

第一,恐癌型。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口腔颌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变化,根据病历分析大约有8%左右的老年患者由于口腔疼痛耐受度降低,当患上口腔疾病后经常臆想到是癌症。在恐癌的精神压力下,导致患者情绪紧张而乱投医,久医不愈更增加心理负担,怡误正规的有效治疗时机。

第二,观点陈旧自然老化型。据病历分析结果,大约有25%的患者认为“人老掉牙是自然的”,对于牙体病和牙周病不认为是疾病,对牙痛不是病的理论根深蒂固,如无疼痛一般不去就医,轻微疼痛通常服用镇痛药或者消炎片。这类患者大多文化程度较低,错失治疗良机最终成为无牙颌或无功能颌而影响生活质量。

第三,过分谨慎型。65%以上老年患者都具备一定的口腔保健知识,但是在结果分析中发现,13%的患者过分重视口腔保健,口腔检查和治疗频度较高,为维持口腔卫生及延缓口腔衰退,平时生活饮食都过分谨慎。这类患者虽然具备保健知识,但由于过于谨慎,生活质量亦不高,疾病治疗周期较长。

第四,条件受限悲观型。在300例患者中有18%属于该类型。因为老年人年龄及代谢的关系,难免会受到内分泌的影响而产生相应类更年期反应:对事物抱悲观情绪,对医生的诊断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部分受到经济情况限制的患者悲观情绪尤为严重,不能积极进行常规检测、配合疾病治疗方案。持这种态度的患者,其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病程较长。

第五,身心疲惫型。经病例分析,有36%患者在患有口腔疾病的同时还同时患有2中以上慢性疾病。这类患者长期经受病痛折磨,并且伴有行动不便等情况,对治疗丧失信心,表现出不配合治疗情绪。

3 治疗及护理讨论

据上述结果,我们对老年口腔疾病治疗特点进行以下讨论:

第一,消除老年人的恐惧。医务人员在面对老年患者时要保持耐心、亲切的服务态度,在综合了解患者各方面因素后,向其详细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消除恐癌疑虑的同时重建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感到医生的诊断可信,消除恐惧心理,减轻症状,提高免疫力,改善病痛,达到治愈目的。

第二,积极宣传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积极向老年患者宣传口腔保健知识能够使其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有利于老年患者自觉进行检查和保健治疗,可以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第三,开展新型科学的理念指导。因老年人的代谢和药物耐受力均衰退,这使得医务人员对于老年人用药需谨慎,用量要恰当。必要时需请内科医师会诊,共同确定整体治疗方案,使老年患者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疗,以防并发症的发生。每次处置时间不宜过长,高龄老人仍需以保守治疗为主。治疗前详细了解患者全身情况,特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及出血性趋向,拟定周密的治疗方案,给予正确、全面的治疗。

第四,耐心解释。耐心解释对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老年人,需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解除多疑和悲观情绪。由于内分泌改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异常感觉,如口腔疼痛、异物感、牙无力、舌麻木、舌痛症、时冷、时热、心悸、失眠、郁抑。所以,排除真正病痛后做诱导性治疗,消除患者疑虑和对症治疗。

第五,床边治疗与护理。对于高龄卧床病人可考虑床边治疗,以解除症状和保守治疗为原则,特别是口腔护理至关重要,每天刷牙2次到3次,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必要时行床边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4 结论

老年人口腔疾病预防和治疗原则要求医生必须掌握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准确无误的治疗方案,以征得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配合。耐心的说服解释、科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宣传、高超的医疗技术使老年患者得以充分的信任,解除真正的病痛,鼓励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积极主动地配合消除致病因素和隐患,解除精神压力、疑虑及病患,调整心态,使口腔疾患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健康的心理可以提高老年人机体的免疫力,健康的口腔可以预防全身疾患并合理地补充营养,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加强口腔卫生知识宣传,理辫老年人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对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治疗除具备老年口腔医学知识和经验,还要具备心理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洪臣.老年口腔医学进展[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3,01:7-9.

[2]陈少芬.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相应对策[J].广东牙病防治,2003,S1:350-351.

[3]张振波,宋宇哲,陈金锐.常见老年口腔疾病及其防治[J].中外医疗,2010,06:136.

口腔健康宣传方案范文2

【关键词】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R179 R780.1 B8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9-1042-04

WHO将龋齿和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三大常见病,牙周疾病更是造成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学生时期是口腔疾病发病的高峰时期,也是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健康教育可促使学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口腔疾病发生,为保持终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为了解大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学生在校期间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准备基础资料,从而制定较为系统、因人而异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全面提高在校学生口腔健康水平。笔者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组织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部分医务人员为安徽医科大学新人学的52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9月新入学的学生2557名,年龄为16~25岁,平均(18.88±2.73)岁。其中男生1370名,女生1187名;农村学生1433名,城镇学生500名,城市学生624名。2008年9月新入学的学生2723名,年龄16~26岁,平均(18.69±1.15)岁。其中男生1333名,女生1390名;农村学生1828名,城镇学生426名,城市学生469名。

1.2方法问卷设计参考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18岁组口腔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整与修改。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态度、口腔卫生行为。参加调查人员4名,均为附属口腔医院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执业医师。调查前经过调查方案学习与培训。口腔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填写、检查、回收。

1.3统计方法采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各项数据由专人负责输入,调查数据输入采取双录入方法。所有数据经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口腔卫生知识

医科大学新生在含糖饮料对牙齿有危害、吃甜食易患龋齿、牙齿健康与保护有关、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有危害、牙龈炎时刷牙出血知识正确回答率均在90%以上,对于刷牙可以预防牙病、氟化物可以防龋、每年应进行口腔检查及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认知正确率在80%~90%之间,而对于漱口并非是保护牙齿清洁最有效的方法、牙菌斑是龋齿的发病原因、牙周疾病会造成牙齿脱落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65.3%,65.1%和70.9%,对于牙齿不好的危害、龋齿发病原因及刷牙出血原因的正确率分别为52.6%,55.6%和49.7%,知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龋齿的学生只有36.0%。

对2004年及2008年医科大学新生的口腔卫生知识正确率进行X2检验,结果显示,在对于含糖饮料对牙齿有危害、刷牙可以预防牙病、氟化物可以防龋、牙周疾病会造成牙齿脱落及龋齿的发病原因的认识上,2008年的正确率有所下降;而在对于漱口并非是保护牙齿清洁最有效的方法、牙齿健康与保护有关、要定期去看牙医及牙齿不好的危害的认识上,2008年则有提高。男生在刷牙可以预防牙病及氟化物可以预防龋齿的正确回答率高于女生,女生在漱口并非是保护牙齿清洁的最有效方法、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牙齿不好的危害、龋齿的发病原因及刷牙出血的原因方面正确率高于男生(P值均

2.2口腔卫生态度对医科大学新生口腔卫生态度进行分析发现,43.3%和51.7%的医科大学新生分别认为药物牙膏和含氟牙膏预防龋齿最好;39.4%和59.6%的学生分别认为早晨和晚上刷牙最好;认为每天应该刷牙2次和3次的学生分别为79.3%和16.2%;60.8%的学生认为发现龋齿应该立即就诊。而1.3%的学生认为可以不予理睬;不去医院检查口腔问题中36.7%是因为认为口腔问题不是严重疾病;而因为经费问题和时间问题的分别是17.8%和45.6%;有25.8%,66.4%和7.8%的学生分别从媒体、书本及专业口腔健康教育中获得口腔保健知识。

2004年与2008年相比,除在选择何种牙刷最好的几种态度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他口腔卫生态度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口腔卫生行为

每天早晚都刷牙及餐后刷牙的学生分别为63.7%和3.4%;8.4%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在3min以上:74.4%的学生横刷和竖刷结合;35.5%的学生选择在2个月以内更换牙刷;92.2%的学生餐后漱口;68.7%的学生睡前进食;42.7%学生使用小头软毛牙刷;使用药物牙膏、含氟牙膏、药物加含氟牙膏的学生分别为9.2%,25.2%和19.8%;选择牙签和牙线的学生分别为17.1%和2.1%;24.2%学生偶尔进行口腔检查且2.5%学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47.0%的学生接受过1~2次口腔健康教育。

2004年与2008年相比,除刷牙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他口腔卫生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更换牙刷频率、睡前进食、牙膏选择、定期口腔检查、牙痛对策及接受过专业口腔健康教育行为方面在不同生源地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1970年WHO提出,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并能终身保持口腔健康,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行为,如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或教育活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健康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目前,我国人口龋齿患病率和牙周疾病患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青少年口腔卫生习惯正确率较低。《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知晓率农村达到70%,城市达到90%;有效刷牙率农村达到60%,城市达到80%。而学校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1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

3.1医科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知识误区和盲区研究发现,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与健康行为存在不均衡现象,对口腔保健知识存在盲区及误区。如何将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的正确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医科大学新生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正确率较高,但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比例较低。姜刚勇等研究发现,虽然医学生健康知识掌握较好,但实践率较低,健康行为与健康知识差距最为显著。本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获得多来自于书本,只有7.8%的学生从专业口腔健康教育获取。有2.5%的学生选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与张颖等研究结果相似。医科大学新生对口腔健康的一般性知识知晓率较高,对专业性知识了解有限。马晓伟等发现,34.0%的大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牙结石,48.0%大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洁牙。刘忠民等调查显示,有69.2%的学生认为吃甜食会危害牙齿。牙线是清除邻面菌斑的工具,但仅20.0%的医学生会偶尔使用牙线,可见牙线使用的普及程度较低。

口腔健康宣传方案范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06~2009级在校本科生600人进行调查,收回问卷580份,有效问卷554份。其中,男生233人,占42.06%,女生321人,占57.94%;城市163人,占29.42%,农村391人,占70.58%;年龄18~24岁。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学生的一般情况;②刷牙次数、时间、方法,牙刷、牙膏类型,是否喜吃甜食等;③龋齿防治知识知晓情况;④口腔卫生保健态度。在调查员的指导下自行填写调查问卷,当场发卷并收回。

1.2.2口腔科检查及诊断标准

对调查的每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按照1997年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进行[3]。诊断标准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中龋齿的诊断标准。

1.2.3指导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宣教

①利用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每年大学新生健康教育课增加了口腔保健的内容;②在校园网上加强口腔健康行为的指导,在校医院网站上开辟口腔病防治专栏,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随时解答,并予以健康指导;③对每位就诊的同学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并要求其向同寝室的同学传授并监督;④通过板报宣传,张贴宣传海报,造出宣传态势,提高宣教效果。

1.2.4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地区及性别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1显示,本次调查大学生龋齿检出率为46.39%;城市学生龋齿检出率为53.99%,高于农村学生的4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61,p<0.05);女大学生龋齿检出率为52.34%,高于男大学生的3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2,p<0.01)。大学生龋齿充填率为35.19%;城市学生龋齿充填率高于农村学生(χ2=9.493,p<0.05)。

2.2各年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2显示,4个年级间龋齿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0,p<0.05);一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低,其次是二年级,三、四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高,各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5,p<0.05)。

2.3对龋病的认识

有54.87%的学生不能较全面的回答龋齿的发生原因,其中86.84%为低年级学生。有8.12%的学生认为龋齿是由缺钙所致;4.87%的学生认为是由口腔炎症所致;47.11%的学生认为是口腔卫生差引起细菌产酸所致;13.00%的学生认为由遗传因素决定。对于龋齿是否引起心脏、肾、关节等主要器官疾病,88.27%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其中低年级学生占88.96%。

2.4对刷牙的认识

被调查者中,99.28%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龋齿作用;70.22%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口臭作用;79.2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保持牙齿洁白作用;51.4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治疗口腔炎症作用;15.16%的学生认为使用牙线与刷牙同等重要,仅有12.09%的学生使用过牙线,71.84%的学生不知什么是牙线。其中高年级学生回答正确率(85.2%)高于低年级的学生(65.4%)。

2.5刷牙的次数和方法

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学生有347人,占62.64%(高年级占41.23%,低年级占21.41%);1.26%的学生偶尔刷牙;36.10%的学生每天刷牙1次,其中有89.00%为早晨刷牙,11.00%为睡前刷牙。48.38%采用竖式刷牙法,48.92%采用横刷法。刷牙每次持续3min以上者仅占11.19%,有24.01%的学生少于1min,用餐后即刷牙仅占7.40%。35.74%的学生非常喜欢吃甜食,其中女生占70.70%。仅有10.46%的学生能够在吃甜食后立即漱口或刷牙。

2.6牙膏、牙刷的选择及牙刷使用时间

本次调查中,有31.23%的学生选择含氟牙膏,48.01%的学生选择保健牙刷。在牙刷使用时间上,40.61%的学生使用3个月左右,26.53%的学生使用半年或半年以上。各年级中,含氟牙膏、保健牙刷的选择率、3个月左右更换牙刷率3项指标均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半年以上更换牙刷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

口腔健康宣传方案范文4

“乐龄好牙口”暨“90年代笑容”大比拼公益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乐龄好牙口”暨“90年代笑容”大比拼

二、活动对象:乐龄人群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社区.....

五、活动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分组织会渐趋老化,器官功能日趋低下,口腔也不例外,所以老年人的口腔常会发生各种口腔疾病。但中国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起步较晚,所以大部分老年群体都缺乏对口腔疾病的防治意识。与年轻时相比,老年时期的容貌和牙齿都产生了变化,从露齿的笑容可以看出这些明显的变化及口腔病变。为增强老年群体的口腔健康保健意识,让他们乐享健康老年生活,在99重阳节之际,成佳牙博士口腔医院深入践行敬老、爱老精神,特开展以“追忆90年代笑容”为主题的口腔疾病防治宣传及口腔疾病公益筛查活动。 

六、活动目的:

1、通过追忆青春时的模样激发老年群体的参与兴致;

2、通过普及口腔疾病知识和口腔疾病筛查,促使老年群体产生口腔健康的危机意识;

3、通过沟通和发放检查表促使老人对医院留下深刻印象,并到院治疗。

七、活动内容及流程:

1、活动签到,登记参赛人信息(签到并参加活动的人员可在活动结束后依次领取签到礼及特惠洁牙卡)

2、根据登记顺序,参赛人需依次手持自己的1张90年代微笑露齿的照片在活动现场指定场景拍照。(与自己的90年代照片合影,选出不变的笑容和变化最大的笑容)

3、分享参与活动心得,配图合影照片及活动现场照片分享到朋友圈

4、完成拍照动作的老人依次到义诊区域参与免费口腔检查,并向他/她们出具检查报告(检查报告背面印制医院信息及联系方式)。

5、根据检查情况,现场统一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指导老人有效预防口腔疾病(控制在15分钟以内)

6、评选出笑容变化最大和最小的参赛人员各一名,发送活动大奖(家庭洁牙套券、免费补牙券等)。

7、一次排队领取活动签到礼品。

八、活动参与方式

1、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报名

2、网上报名,扫描H5二维码提交报名信息

九、活动前准备工作

1、到社区物色3-5名较为活跃,有影响力的老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礼品或现金),在活动现场活跃现场气氛。

2、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张贴、发放活动通知。

3、准备种植牙特惠展架、老年人义齿免费清洗服务等宣传物料。

口腔健康宣传方案范文5

传染病手足口预防措施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发病,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成人和大儿童也会传染上这种病,但是由于大部分以隐性感染为主,所以没有很明显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三、易感人群:幼儿多发,小于三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常拌咽痛。发热一至二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一至二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常见于手掌、足底,也可见与臀部。

五、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送诊、居家休息,及时隔离治疗,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2、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3、流行季节教室和场室等要保持良好通风;

4、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见下图);

5、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7、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手足口病预防消毒方法:1.中心保持教室的良好通风;

2. 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必须进行清洗,餐具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

3. 每天必须对门把手、桌面、座椅、图书、教具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4. 老师要教育指导学生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5. 学生进入中心要检查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6. 毛巾等煮沸或蒸汽消毒,也可用消毒剂溶液浸泡;

7. 全天班学生的睡觉教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8.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9. 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保育员不要学生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学生;

10.保育员、老师处理学员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11.每天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希望各位中心老师提高预防意识,以保证中心孩子的健康。

手足口病预防方案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根据当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切实抓好病情监控和防治工作,召开了“传染病防控专题研讨会”、制订了“手足口传染病预防方案”、举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点问答》专栏,使教师、学生、家长明确此种疾病的病理、发病时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明确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明确校长为学校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班级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学校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理工作。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学生的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补种的宣传工作,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二、强化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防控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手足口病、麻疹等春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

1、开展“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宣传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同时通过班会、健康教育课、家长会、板报、队会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

2、少先队发动春季爱国卫生活动,主题:“动员师生,清洁家园,减少疾病,促进健康”。 各中队要根据活动的要求,研究制定本中队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防控传染病措施,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使之人人知晓,营造出良好的爱国卫生运动防控传染病活动氛围。

3、活动内容

①全面清理环境。各班级要立即开展卫生大扫除,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室内外卫生整治活动,对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搞好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各班级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清扫,少先队大队部进行卫生检查和评比活动,使内外环境整洁有序,无卫生死角。

②清除污水。对部分生活污水要定点集中排放;对低洼处污水坑立即进行填埋。

③开展灭蝇、灭蚊和定期消毒杀菌活动。

④搞好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班级卫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向全体师生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生活垃圾,保持户厕清洁,防治病从口入。学校教室、桌椅要定期清扫擦拭和消毒。

⑤加大饮食、饮水卫生监管力度。

⑥各班级广泛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预防传染病宣传,有针对性地宣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做好手足口病等春季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工作,提高救治防控应急处理能力,做好晨检工作,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完善防控救治应急预案。

⑦示范引路,树立一批爱国卫生的典型,进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树立环境综合治理好、辐射效应强、管理规范的典型班级。

三、严格晨检制度,及时报告疫情。要求各班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加强对本校师生的疫情监测。落实晨检制度,填写晨检日志,记录学生缺课情况和原因。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及时做好隔离和上报工作,切实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理。

四、加强环境整治,提高防控能力。学校经常性地对教学生活环境和基础卫生设施进行自查。动员师生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彻底清除卫生死角,保持教室、图书室、专用教室等室内场所经常通风换气。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五、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责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师生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抓好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整治和疾病防控工作。

2、广泛宣传,全面发动,群防群控。广泛宣传预防疾病的卫生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到群防群控。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等宣传媒体,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宣传春季传染性疾病特别是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教育家长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要将“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宣传到每一个师生和家长,使广大师生和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引发原因、传染途径、预防方法和治疗措施。

3、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意识。预防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班主任、年级组长为具体责任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4、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自评活动,并加强信息的送报工作,确保春季传染性疾病防控目标全面实现。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根据当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学校切实抓好病情监控和防治工作,召开了“传染病防控专题研讨会”、制订了“手足口传染病预防方案”、举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点问答》专栏,使教师、学生、家长明确此种疾病的病理、发病时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口腔健康宣传方案范文6

【关键词】口腔疾病;心理辅导;口腔正畸;治疗模式

口腔正畸治疗,即口腔医师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将患者在牙、颌等处的畸形给予矫正,以达到美观、健康和巩固的过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五官的美观要求越来越高,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多。不过,在经过口腔正畸治疗后,不同人呈现了不同的治疗结果,这与患者的个性特征、人文素养和心理素养等多方面因素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而在口腔治疗中导入心理辅导治疗口腔病的诊疗模式能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1患者一般的心理模式特征

1.1害怕恐惧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的人群主要在青少年比较多见,在这个人生阶段,是人的性格逐渐形成的完成阶段,对周围环境的各种事物的感觉比较敏锐,而且其心理基础尚未形成,导致害怕恐惧的心理。治疗医师首先要安抚患者的恐惧,耐心地解释治疗过程的各个细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讲解各种后果以让患者有所认知和准备,并且应该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以保证医师和患者的配合度,引导患者正确的期望。

1.2希望尽快治疗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的人大多在成年人当中比较多见,因为这类患者背负着家庭、事业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压力,他们希望能够尽快恢复形象和健康,以免影响家庭和事业。对于这类口腔正畸患者,治疗医师应该耐心地解释治疗过程的各个细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讲解各种后果以让患者有所心理准备,帮助患者树立健康之本的观念,戒骄戒躁,以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1]

1.3年龄差异所表现的不同的心理特征

1.3.1成年人在心理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如下:①自主能力比较强,思想意识清晰,能够较好的和医师配合;但是由于其个性特征,在治疗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分歧和纠纷,配合度会更差;②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较高,思维考虑周到,容易和医师交流沟通,能够较好地接收医师的治疗方案所表达的结果,在正畸过程中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③思想模式比较偏执,认知方向错误,过度要求完美,造成治疗结果出现功能性的障碍;④非常纤细敏感,惧怕疼痛,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恐惧,造成精神紧张,优柔寡断而延长治疗时间。

1.3.2儿童在心理方面的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①儿童的自主能力不强,反应能力较差,因而常常出现胆小、敏感、依赖等心理行为,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喜欢和医师“捉迷藏”,延长治疗时间;②部分儿童患者比较消极,承受能力不强,交流沟通有障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比较被动;③此外,还有部分儿童由于家庭环境造成患者调皮、任性的性格特点,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不断哭闹,不配合医师的治疗,使治疗医师不能顺利的执行治疗方案;④有些儿童患者存在抵抗的个性,常常出现反复拒绝治疗的情况,顽强地抵抗医师。

2心理辅导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过程和影响

2.1一般临床资料笔者收集了2009年-2011年之间的口腔正畸患者的病例共有124例,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81例,年龄在20-31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22岁。这些病例中需要排齐牙列的患者有47例,需要建立牙槽模型的患者有58例,需要改善牙部软组织的患者有66例。

2.2正畸治疗方法利用直丝弓行牙齿固定矫正治疗,并且保证牙床的活动和灵活度正常。[2]

2.3心理辅助疗法在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在患者活动的区域贴宣传板报,提高患者在牙齿治疗过程中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经常和患者交流沟通,以获取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时制定改善方案。

2.4治疗结果临床显示,口腔正畸患者通过心理辅导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惧怕、不安和悲观,以及不良心理期待等各种不良心理状况得到了消除,明显地提高了正畸治疗成功率,并且促进了医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和谐,提高了治疗效果。

2.5讨论在口腔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心理辅导的治疗方法是同步进行、逐渐深化的。由于口腔患者的不同阅历、个性特征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而形成不同程度上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感受能力,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心理辅导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5.1为口腔正畸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即具备干净、整齐、舒适、宽敞的治疗环境。

2.5.2根据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心理辅导方案。①部分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好,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等,治疗医师可以明确地表明正畸治疗的方案以及临床问题和预后情况,并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②对于有多疑、焦躁等心理特征的患者,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障碍。治疗医师要耐心地为其讲解细节问题,多和患者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③对于个性比较偏执、孤僻、蛮横的患者,治疗医师在正畸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采用三阶段式的交流模式,即治疗前、治疗时、治疗后;首先治疗前医师要了解患者的治疗目标,积极听取患者的看法和意见,引导患者了解正畸治疗技术的利和弊,以使患者具有正确的认识;其次治疗时医师要密切注意患者的面部表情,积极和患者沟通,以及时解决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最后治疗后医师要详细为其解决出现疼痛的原因,以及疼痛消失得大体时间,并为患者制定康复程序,以使患者获得安全感。[3]

2.5.3口腔医师通过继续教育参加心理学培训,提高专业水准。

2.5.4请专业心理医师介入参与口腔病治疗。

3结束语

笔者认为在口腔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医师应该积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正确地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诱因,制定不同的辅导方案,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医患关系,体现人文关怀,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银峰,白宏治,高桂霞,等.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点及干预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