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等职业教育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概念

高等职业教育概念范文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研究 综述

从1980 年建立全国第一个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金陵职业大学算起,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经历了二十九年,在这二十九年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历经创立时期,地位明确时期和大发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伟大历史性发展,使大量研究者有了在此方面耕耘的土壤,也向相关学者发出理论支持的呼声。

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理解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可以从学理上进行逻辑阐释,也可以从现实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验进行归纳式总结。

从学理上方面,可以以梁志副研究员和赵祥刚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解析及其内涵的厘定》一文为代表。“高等职业教育”概念是一个由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复合而成的概念体系。从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理解阐释,并从“职业与职业教育”,“职业与专业”,“职业与技术”三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学理上的辨析。从现代职业教育起源上看,职业教育是建立在一定职业特征的基础之上;专业的数量既与职业分工的专门化程度相关,又受科学技术的合理性与教育效益的最大化的制约,所以专业划分应尽可能多地覆盖社会职业或工作岗位;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职业的创立。

从办学实践中进行概念的理解可以以徐国庆的《职业教育精义》,该文认为:职业学校的教育不应当全是职业教育, 其功能是多元化的, 职业教育只是其功能之一, 除了职业教育外, 它还要承担一定的普通教育。但其主要功能应当是职业教育, 而在职业教育范围内, 各种意志的体现应当以职业性为基础, 其体现也就应当立足于职业教育。同时,该文还从现代职业教育是从“古代学徒制产生”这一事实和在学徒制中表现出的职业性和养成性出发,论证了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具有突出职业性,彰显人文性[1]。

二、国内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介绍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介绍类的研究比较多见。冯旭芳, 李海宗在《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从企业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德国高等职业办得好的原因。续润华,张玲在《三个重大法令对美国职业教育发展进程的影响》从一个独特的线索回顾了法令在推进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莫雷尔法案》及其其他孵化法案的颁布,开创了联邦政府运用立法和拨款相结合的方式干预各州教育的先河,奠定了发展美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法律基础,促使美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功能的不断完善。美国历史学家拉尔夫·德·贝茨认为:“联邦政府在这项计划中总共支出了145亿美元。尽管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复员军人的生活费,还是有相当多的金钱流入了学院和大学,这就使得该项计划成了在政府资助教育的历史上一项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措施。”[2]美国教育家埃德加·L·莫费特认为:“各种退役军人职业教育法案,使数百万未受教育的人享受了这种机会。调查表明,退伍军人依据职业教育法而就业的人因收入增加而多缴纳的所得税,远远超过了联邦政府的教育投资。”[3]

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主要以介绍集团化办学的经验为主。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我国出现了一些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等机构以契约合作关系或资产为联结方式的办学联合体———教育集团, 如浙江万里教育集团、北京南洋教育集团、宁波大红鹰教育集团和北京新东方教育集团等等。这些教育集团吸收国内外集团化办学的成功经验, 通过并入、联合、协作、参资、参股、转让、托管、租赁等方式, 吸收社会各种力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的集团关系。

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有关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的文章是比较多的,但主要是批评了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呈现的“三段论”,即把课程分为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践课三大块进行教学,指出这种课程设置和实施的结果就是缺乏整合,是沿袭了或者说是压缩了的本科教育课程,其结果就是高职院校出来的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都较差,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张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一文,就具体论述了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程二元分裂的危害。张文认为目前高等职业学校沿袭“三段式”的学科式课程模式,并从课程内容,结构,组织,实施和评价五个方面来论述“三段式”的学科课程模式的具体表现;在时间比例上实践课程所占时间大大少于理论学习的时间,基本上为1:4,甚至是1:5的现象和格局;在理论和实践课程缺乏整合,表现为时间不科学,顺序不科学,方法不科学。而这种二元分裂的危害就表现在:一是课程观念失去准绳;二是办学特色湮灭趋同;三是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这些文章的作者是以不同的身份出现的,有的是以批判家的身份出现,有的是以官方身份出现,还有的是以专业学者的身份出现的;二是总的来说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尚未出现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且大力推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和代表人物;三是客观地说,尽管有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从幼稚到成熟,从宏观到微观都取得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成绩是主要的,问题处于次要方面,这种认识必须清晰。

参考文献:

[1]赵祥麟. 外国教育家评传(3) [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高等职业教育概念范文2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创新 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这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的同时,也给我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不少挑战。《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大力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要勇于创新,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活动跨越式的发展,争取到2010年左右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达到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本文在此,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创新作了若干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招生规模上,都占到我国高等教育一半以上。一方面,这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发展机遇和空间,另一方面,它也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挑战。例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数量获得大规模发展的同时,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了,在何种程度上能够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还有城乡和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层次、结构问题以及不同院校间的统筹发展问题,这一切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用发展创新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发展、创新是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前进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的关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切问题都需要通过用发展、创新的途径去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多层级的,特别需要我们用创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支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在内涵和外延上,其概念都极其丰富,它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灵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展可以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而创新则可以进一步地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目标上的支持,因此,我们要特别需要注意要用创新的意识和眼光来对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更快地向前发展。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策略

(一)用创新的意识来对待高职教育管理体制

《国务院关于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新的重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提到在高职教育管理体制要求以发展创新的眼光去积极对待,以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选拔、录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首先,在人事制度和劳务制度方面,要用于创新,建立新型的人事制度和劳务制度,打破传统的那种人才市场与劳务市场分裂的格局,在人事招聘方面,适当提高职业技术人才的福利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以保障他们的社会价值能够真正地得到认可。其次,在教育资源分配管理体制方面,需要启用创新型的资源分配管理方案。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很多是由中等学校合并或者独立升格而来,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因此,国家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应该适当地作出倾斜,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资金投入,给以经费、招生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去分担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本。最后,还需要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在招生方面的体制和政策。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很多时候人为地造成了社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价值的贬低,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低等的教育,只有差生才会去接受的教育,这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大的不利,因此,必须在高职教育体制和政策方面进行创新,提高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理解水平和认可度,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用创新的意识对待高等职业人才培养

我国高等职业的创新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对于人才培养上的创新发展,只有人才培养质量上上去了,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才能广泛地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也才能够更进一步地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高等职业招生人数和规模普遍提高和扩大的情况下,特别需要我们围绕提高办学质量和提高办学效率方面进行全方面的创新。首先,要以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市场需要为导向,创新高等职业专业设置。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勇于突破传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缩短专业建设周期,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其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创新地建立“以能力为本”和“以人才为本”的高等职业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效率。

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在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全方面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更进一步地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在此主要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这两个方面,其他方面暂不累述,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和我一起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谭艳芳,张新.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创新[J].成人教育,2012(4).

[2] 李红.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在于应用性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

[3] 周建松.以制度创新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2(4).

高等职业教育概念范文3

【关键词】 文科高等职业教育 “北青社工”模式 实训课程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 袁光亮,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法律、社会工作职业研究、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等。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基地项目“北京社区工作模式与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PXM2011014208,主持人:袁光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市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面向首都社区的社会工作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编号:PXM201001420,主持人:袁光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社会工作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编号:PHR201007238,主持人:袁光亮)的研究成果。

一、文科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这个概念,国际上很少使用,即使有人使用也与我们所理解的内涵不尽一致,很多国家将“职业教育”狭义地理解为培养技术工人的特定教育类型,即培养那些不需太多理论知识而主要依靠技能、经验、技艺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的教育(包括培训),并没将其纳入高等教育范畴,所以也就不存在“高等职业教育”。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上述理解有一定区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高职教育根据条件和需要由高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因此,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与“职业教育”两个概念的复合,是“职业教育”范畴中较高层次的那部分,与“高等教育”(主要是高等专业教育)是两个并列的、互不重叠的范畴,既可以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也可以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

在2004年颁布的《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中,我国的高职教育按职业种类分设农林牧渔、交通、电子信息、财经、公共事业、文化教育等类,这些专业大类又下设77个二级类556个专业。这些专业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职业教育门类,例如农林类高等职业教育、财贸类高等职业教育、公共事业类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内部长期存在文科教育、理科教育、工科教育、农科教育、医科教育等一样,高等职业教育也可以进行类似的划分。所谓文科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文科知识和文科类专业为基础,以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就业岗位,以培养实用技能型文科专业人才为目标,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是文科职业教育范畴中较高层次的那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4年颁布的《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中,近1/3的专业属于文科类专业,由这些文科类专业构成的高等职业教育,属于文科高等职业教育。

文科高等职业教育是和理科高等职业教育、工科高等职业教育、农科高等职业教育、医科高等职业教育等相对而言的,它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与其他类型的高职有很大区别,这就决定了文科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有属性:①培养目标。文科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从事服务和基层管理等第三产业的各类技能型人才,是将决策付诸实施的“执行型”管理人才和“服务型”人才。②人才培养规格。文科高等职业教育不但注重与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专业能力的培养,更注重业务之外的社会能力的发展,强调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③服务领域。文科高等职业教育所面向的职业主要涉及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即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④教学内容。文科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拥有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综合素质,讲究知识的全面性,因此要求学生学习的范围广,设置的课程种类较多。⑤实践教学方式。由于文科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领域主要由人构成,难以在学校模拟再现,因此其实践教学主要以社会为课堂,专业实训强调社会性实训。⑥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途径。文科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教育方式强调养成教育,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促成学生素质、品德和人格的形成。⑦考核和评价标准。文科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比较多元、易变、模糊,即使是同一个题目对同一个服务对象,由于时间、地点、场合、情绪的差异都可能导致不一样的评价结果。

二、文科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在2004年颁布的《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中,社会工作专业属于公共事业大类下设的公共事业类中的专业。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在实践探索中,除了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共同的特点以外,积极践行“北青社工”模式,即“北青社工”文科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具体是指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立足首都街道社区,通过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贯彻开放办学理念,实现内涵式发展这种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北青社工”文科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①培养目标。初步建成符合首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遵守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伦理,基本掌握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社会工作方法,能在街道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等领域从事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实用型专门人才,主要包括:街道、社区工作者;社会福利机构工作者;社会服务组织工作人员。②人才培养规格。确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基础能力与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为: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个案、小组、社区等)的综合应用能力;社会工作政策和法规的理解、运用及倡导能力;在街道社区、社会福利机构与社会服务组织等开展综合服务的能力。职业能力为:职业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督导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基础能力为:写作能力、电脑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能力为: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办事能力、活动能力。③服务领域。确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面向的服务领域主要是首都街道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等领域,从事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④教学内容。社会工作专业以职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主线,以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为辅线,按照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要求,与相关街道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的专家一起,对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实训课进行了系统设计与改革,确定了符合职业、行业和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⑤实践教学方式。确定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方式为“双督导”(学校专业教师和校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共同督导)、“双证书”(专业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基地”(专业人士职业化、职业人士专业化培养基地)、面向基层、订单培养、顶岗实训等多种工学结合的形式以及不同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的实训实习模式。第一学期,目标为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将一线工作者请进课堂,进行系列讲座。第二学期让学生走出去,进入专业服务机构或社区做志愿者,培养其爱心和奉献精神。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进行“4+1”(每周四天学校教学一天单位实训)实践教学和小学期(将每学期中的三个教学周改为实训周)实训活动,使学生到社会机构和社区开展服务工作。第五学期进行8周以上的集中综合专业实习,用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方法进行实习,通过真题真做形成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报告。第六学期毕业实习报告答辩,并让学生集中精力针对就业进行毕业实习。目前各年级已进行的实训实习模式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和实习单位的肯定与好评。⑥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途径。社会工作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教育方式强调养成,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促成学生素质、品德和人格的形成。⑦考核和评价标准。考虑到文科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能力考查,社会工作专业一直积极推进考核方式改革,通过案例分析、实务模拟等形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一般课程的考核方式由任务考核和师生共同评价组成,其中,单项技能个人成绩占总成绩的30%,评价由任课教师完成,综合技能个人成绩占总成绩的40%,评价由学生小组完成,综合技能小组成绩占总成绩的30%,评价由学生小组和任课教师完成。与职业资格鉴定相对应的课程,都已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模式接轨。另外,社会工作专业部分课程还尝试引入多方评价标准,由实习单位工作人员及服务对象评价,由机构督导根据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文科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服务领域、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途径、考核和评价标准等内容的改革,也必须通过积极开发和建设文科高职实训课程、实训基地和实训师资队伍来实现。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建成了一批北京市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成了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办事处和武警天安门警卫支队等5家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成了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以及一批北京市教学名师和优秀骨干教师。

三、推进文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与之相适应,文科高等职业教育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北青社工”模式的推出充分证明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样性,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了更好地推进文科高等职业教育,须借鉴“北青社工”模式的经验,做好实训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三方面的具体工作。

1. 文科高职实训课程建设应更重视通识教育。第三产业的服务对象是人,而文科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服务,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交往,乃至参与社会决策、履行公民职责、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与自我教育等,都需要拥有合理而底蕴丰厚的知识结构与素质结构,因此,文科高等职业教育实训课程即文科高职实训课程建设应该更重视通识教育,即文科高职实训课程除了能够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须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外,更能使他们掌握较全面的文化素质和基本技能。开发文科高职实训课程可以由院校的基层单位,例如系级单位和实训部门来承担,如社会工作专业实训课程可以立足社区,集中体现职业能力训练特点;设置工作情境,在模拟实际工作状态下或社区工作实践中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显示完整的职业知识运用技能训练体系,充分体现训练的综合性。

2. 加强文科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所在。在教育部批准的12个国家高职高专学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文科高职实训基地仅占总数的16%。与此相对应,文科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毕业生在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也明显薄弱。因此,必须大力建设文科高职实训基地。似前所述,由于文科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领域很难在学校模拟再现,其实践教学主要以社会为课堂,因此文科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不但是对校内实训基地的一个补充,更是学生在校期间直接接触社会工作岗位、实现其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良好途径。

3. 建设高素质的实训“双师型”师资队伍。高素质的教师是搞好教学的重要保证。为建设一支起点高、发展趋势好的文科高职实训师资队伍,应该注意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必须注意选派校内教师到工作现场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直接参与工作和服务过程,逐步胜任教师、专业工作人员等多重角色;从行业单位或用人单位选聘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组织他们参加学校及校外组织的继续教育,完善他们的理论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指导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并引导教师主动从事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工作。换言之,文科高职实训教师必须既当课程主讲人,又是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既当知识的传授人,又做专业前沿的探索人;既能教授理论知识,又可督导实习实训;既当教学理论的实践者,又做教研工作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 梁绿琦.文科高等职业教育: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

高等职业教育概念范文4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原则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实现规模性扩张的过程中①,“就业导向”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尚未得到根本性的确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实践证明:“就业导向”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要义,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定位的基本原则,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赢得社会认可的必要策略。

一、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基础要义

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认识上,应该把握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隶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而非“专业教育”。对职业性的追求理应成为确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原则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关于“职业”概念,我们一般理解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②相应地,“职业教育’’应被理解为一种强调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能力发展,目的在于为个人获得胜任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或职业能力。因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让个人拥有胜任某一项具体职业岗位的技能而实现谋生目的的教育类型,是一种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接受者的顺利就业为基础的谋生型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性。而“专业”则是依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而把学业分成的门类,“专业教育”强调学习者对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理论知识的掌握,目的在于实现接受专业教育的人拥有进一步探索某一学科知识的方法,对应于某一大的行业领域。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属于技术教育范畴,受教育者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应当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在于其鲜明的“就业导向”特征。如果说普通高等教育所注重的是通过较为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现受教育者具备较为宽广的职业适应能力的话,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则侧重于通过受教育者实际生产技能和操作能力的训练而具备尽快适应具体职业岗位的技能。依据劳动市场的实际需要,分析企业岗位所需技能,制订实现对应于这一职业岗位技能的教学计划,进而最终确定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计划,追求并体现“就业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所在,同时也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高等就业型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培训”式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等职业教育既不能等同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的“专科教育”,也不等同于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如中专、技校以及职业中学层次的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应该适应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所导致的职业和岗位不断变化的现实,要拓宽专业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能力,

以一种动态的观念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性。

总之,就其基本内涵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在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专门的职业技术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注重成熟技术的应用和转移,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教育类型。所以,就其基本内涵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一种面向职业岗位的职业性高等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就业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基本要义之一。高等职业教育是否具有鲜明的就业导向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应该成为判断高等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

二、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定位的基本原则

我国相对独立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一批地方职业大学的建立,此后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期职业大学依照高等专科学校规范办学,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再就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批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立,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的过程中,其性质与层次的定位问题成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定位的两项基础性问题。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定位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曾作出明确界定: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是相对于初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而言的,是以培养技术型职业人才为目的的。在培养目标上,高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 (包括技校、中等专业学校以及职业中学)的基础上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够将科学、工程、设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行业性和地方性,一句话,在性质定位上,高等职业教育只有确立稳定的职业导向.其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性质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张扬和凸现。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定位问题,目前尚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简单地分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与普通高等学校二级学院的专科、本科,这种简单的定位与分层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化发展。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专升本考试”以其应试特征正在淡化甚至侵蚀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就业性特征。由此引发的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定位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层次的高等教育,还是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层次的高等教育而存在,其层次相当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还是作为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存在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各层次。我国在学位(硕士研究生层次)体系中对“学术型”和“专业(技术)型”学位作了区分,但并未把专业(技术)型学位归人职业教育体系。

考察欧洲国家较为成熟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可以发现,欧洲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绝大部分是由独立于大学教育之外的专门学院来完成的,如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法国的大学技术学院等。这些院校形成独特的有别于大学的教育模式,在生源、就业、师资、教学与管理等方面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有学者将其概括为“分立竞争型模式”。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情况不同于欧洲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来完成的,提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院校包括初级学院、四年制文理学院、大学附设的职业学院。不仅如此,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表现出多层次的特征,既有两年制的可以向学习合格者授予“副学士学位”的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大致相当于我国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又存在本科、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是连通的,学生在一个具体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可以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

此外,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相关规定也可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1997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整个教育体系划分为7大层次。该分类体系中的第5层次又分为“A、B”两个亚层次:“5A与5B”,其中“5A”向学习者提供“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或进入需要高技术的专业课程”.“5B”向学习者提供“实际的、技术的或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定向于某种特定的职业课程计划,定向于实际工作岗位,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能和专门技术,表现出明确的职业特殊性,而且不直接通向高等研究阶段。这种与就业市场的对接以向学习合格者授予进入劳动市场所需的表明其技能或技术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教育训练阶段性完成的标志。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并考虑到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情况,高等职业教育在层次定位上相当于“5B层次”,包括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

值得注意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科和专科决不能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和专科。就对基础理论的学习要求来看,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放在学生实际职业技能与技术的训练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本科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理论应该厚实一些,但这种厚实不是以降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为代价。恰恰相反,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建设、服务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必须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结构设计的全部教育与训练过程中。为实现这一层上的定位,高等职业院校应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作为设计课程体系、学生知识技能结构的出发点,提高毕业生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推动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稳定、有序、灵活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和网络,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市场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综上,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定位的认识上,应破除把“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层次的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或曰理论性高等教育)的类型,但并不是一个区别于本科的专科层次。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一个独立于理论性本科院校之外的独立的高等教育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社会生产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的.需要,作为不同于学术性、理论性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准确地说是“职业高等教育”)有必要扩展至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各层次。而无论是分布于各地市的专科层次职业院校,部分附设于普通大学的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类二级学院,抑或是未来可能发展起来的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其不同于学术性高等教育类型的根本特征在于其鲜明的“就业导向”。在办学方向的确立上,只有在充分把握社会各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具体技术与技能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技术训练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特色才能凸显出来,“就业导向”的基本原则才能得到彻底的贯彻。

三、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赢得社会认可的必要策略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与劳动力市场之间严重脱节,课程设置没有形成体系和特色。其中更值得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与普通本科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相比,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声誉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作为一种具有鲜明职业导向性特征的高等教育类型,评价高等职业教育成效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及变化生动及时地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被社会接纳的程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已经实现了较大的数量发展,但还远远未能达到十分完善的程度。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学轻术”观念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还远远未能得到普遍的社会认可。近期内能够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地位,改善高等职业院校社会形象的一项重大举措便是在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特色建设的同时,切实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教育而言,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是否确立“就业导向”的办学机制有着重大的意义。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来说,“就业率才是硬道理”。如果高等职业院校不能彻底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导向”模式,醉心于追求学术性或盲目攀高升格,而不是踏踏实实地加强职业性建设,寻找与社会职业岗位的结合点,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程度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提高。反过来,只要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生产、管理、服务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就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按照《中国就业白皮书》所提供的数据,2004年失业人口中70%是青年人。高等职业教育每年培养数百77学生,如果不以“就业”为导向,而是以“学科”为导向,每年就可能把超过150万到200万的青年失业人口推向社会,高等职业教育的效能和质量就会受到社会质疑。

作为一种在理论归属上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性质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原则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职能的发挥,在于通过培养直接进入社会就业领域、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职业岗位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由于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是高等职业院校发挥社会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就业导向”也就自然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基本原则,并从根本上促使高等职业教育赢得社会的普遍认可。

为落实“就业导向”这一基本原则,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开放办学”的发展方向,并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充分体现“开放办学”。

首先,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岗位的确立建立在对企业、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改变过去“学校本位”培养人才的旧模式,代之以“社会职业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社会有什么职业岗位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就创造条件培养相应的职业人才。

其次,把职业岗位技能规格的确定权交由企业等用人单位掌握。职业院校的责任在于:为企业等用人单位确定的岗位技能编制出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二元并重的课程教学体系。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其内部体系的衔接上,在专业知识、技能等级的具体要求上,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和初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技能训练体系、课程教学体系之间的内部关联,服从并服务于职业人才成长的有序性和连贯性。高等职业教育在面向就业市场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职业变更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并最终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原则建设成为一种动态的弹性原则。

注释:

①从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开始,国家就在本科扩招的同时,通过“三改一补”的方式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快速的外延型发展。根据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所提供的数字,2004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专科)招生237.43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总招生447.34万人的53.07%;高职(专科)在校生595.65万人,占高等学校在校生1333.50万人的44.67%;高职(专科)院校达1047所,占普通高校总数(1731所)的60%;高职 (专科)在校生数达595.65万人, 占普通高校学生总数 (1333.5万人)的45%.

②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1483.

参考文献:

[1]谈松华.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建设:高职教育发展的新选择闭.教育研究,2005,(5).

[2]潘懋元.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刍议[J].教育研究,2005,(5).

[3]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ISCED)1997,151EX/8,AnnexⅡ,Original:English, March l997.

[4]刘春生,张宇,马振华.从社会学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田.职教通讯,2005,(1).

[5]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104,(19).

高等职业教育概念范文5

[关键词] 教育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 市场需求 产学结合

所谓“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可作如下界定:它是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持的教育思想,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境界。基于这一界定,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就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作一解析。

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其实是对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定位的认识,即理清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等教育体系的关系的问题。只有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才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实然”“应然”状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才能在办学实践中真正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现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然”状态

(1)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一起构成了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是,两者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

(2)现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定位单一,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的普通教育系统,包括普通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斗博士研究生教育;而职业教育系统却只有职业高中、职业技校或中专高职(大专)。

(3)招生体制不合理,造成人们思想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

2.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应然”状态

“高”和“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高”,决定了它必须以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和管理知识及其学科为基础,着重进行高智力含量的职业技术教育,要求毕业生能够掌握熟练的、高智力含量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对未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适应性,这是它区别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特征。“职”,则决定了它主要强调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知识及其学科基础注重综合性,围绕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这是它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

二、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和就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高职办学实践越来越表明,要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就必须实现“六个转向”:

1.由单一的智商教育转向注重情商教育

智商决定成绩,情商决定成功。技能教育要求突显情商教育,情商教育更能突显高职教育的特色。因为对高职学生重点是技能教育,技能和情商关联度最高。美国著名教育家、企业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学得的知识和技术,85%是靠他做人做事的方法和能力”。这“85%”就是情商能力,但却是我们大学教育的盲区,所以,高职教育要把情商和智商教育并重,增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的本领。

2.由单一的灌输教育转向互动式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体,两个主体只有互动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为此,高职教学要在五种新课型(案例型、辩论型、研讨型、参与型、体验型)的基础上,做到五要五不要:要启发式、互动式,不要填鸭式、灌输式;讲课内容要高于课本、活于课本,不要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讲课要有实战内容,多讲案例,不要空对空、就理论讲理论;讲课要旁征博引,富有趣味性,不要枯燥乏味;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乐学,不要虐学而使学生厌学。只有建立乐学体系,把灌输教育变成互动式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由精英教育转向岗位技能教育

过去,高等教育是全国教育的宝塔尖,是最高层次,“物以稀为贵”,高等教育就成了一种精英教育,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精英教育不体现大众性,不体现岗位技能教育和情商教育,这种精英教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学生都认为“我上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成为了天之骄子,毕业后注定要当人上人”,这种择业思想和理念沉淀在几代大学生身上,到现在还挥之不去。高职教育是岗位技能教育,一定要走出精英教育的宝塔尖,放下架子,认认真真给学生打造技能,实实在在搞“蓝领”教育。

4.由应试教育转向创新型教育

我国的应试教育是最不成功的教育,致使我国670万知识分子一百年都没有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我国教育和文化的悲哀。党的总书记提出到2020年把中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省委省政府也提出“建设成创新型龙江”,这座大厦若想要建立,必须要靠“两块基石”来支撑,一块是创新型教育,另一块是创新型科研。创新型教育出创新型人才,创新型科研出创新型成果,有了人才和成果,创新型国家才能真正实现。

5.由整齐划一的共性化教育转向个性化的特长教育

这个问题是中国的一个老问题,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大学,都强调共性化教育。共性化教育淹没了学生特长,泯灭了学生的爱好和天赋,很难培养出更多的专家和科学家。因材施教,兴趣是最好的选择,爱好是最大的特长,特长是最好的专业,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岗位千差万别,那么,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也应该千差万别,只有大力开展个性化的特长教育,才能培养各有所长的技能型人才。

6.德育重点由空泛化的传统说教转向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但由于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空泛化和说教化,教学方法上也都是正面灌输,使得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触及人性中最根本的心灵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在搞好正面传统教育的同时,要侧重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更好更快,能“一对一”的解决问题,避免马加爵现象重演。

综上所述,随着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各国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还会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思潮,我们只有认识并理解了这些教育思想对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才能做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发展各地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才能真正达到我们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红学.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人才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

[2]姒建英.构建21世纪高职教育新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0,(2).

高等职业教育概念范文6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社交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别利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社交网络技术应用于“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平台”的发展。基于重庆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技术和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应用与发展,而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各系中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不同类型的新型网络结构的扰动,它将深刻地优化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平台。

【关键词】

机电学院虚拟仿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

1 相关工作

1.1 问题描述

(1)基于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虚拟软件网络,虚拟集成硬件网络组网扰动。针对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需要一定的虚拟软件网络和虚拟集成硬件网络支持,虚拟软件网络是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虚拟软件网络开发,虚拟集成硬件网络是指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硬件部件、各类设备硬件的综合。

(2)基于教育主体缺乏相应的网络知识和积极主动利用网络的自觉性。针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落后新型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部含有机电学院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各系辅导员和教导员。

(3)基于职业教育主体对虚拟网络各种载体传递的不良信息缺乏辨别能力。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不同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可以在虚拟社交网络传播,作为职业教育主体中的创新高职学生正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逐渐成熟转变阶段,同时预测非线性系统复杂的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融合等导致职业学生的道德感的削弱甚至丧失。

(4)基于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运行的制度有待完善。针对已颁布实国家教育部颁布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同时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也制定了虚拟仿真网络共享信息管理制度。

1.2 系统描述

(1)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虚拟集成硬件网络和虚拟软件网络建设

针对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空间来购买虚拟集成硬件网络设备,基于重庆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虚拟集成硬件网络设备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利用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可以不必频繁淘汰虚拟集成硬件网络设备,利用多层结构网络虚拟计算各种大数据处理功能的“”模式,有利于降低购买虚拟集成硬件网络所需要的成本,基础设施升级等费用。

(2)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

基于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布欠缺、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低、重复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投入、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数据更新慢、缺乏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融合等多种问题。利用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共同构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空间,并分享各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新型教学方式,形成统一的教学资源群结构模式。

(3)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针对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的利用和发展,将给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新的途径。利用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优化搭建虚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虚拟政治教育教学场景等仿真教学3D视角,将静态的政治教育方式与文本等抽象地转化为网络感知结构化平台教育,同时给机电学院每个年级的学生提供一种高素质的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平台。

(4)基于高职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

针对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实验多层教学仿真视角(学院物流3D教学视角,群体机械工艺仿真学习视角,学生个人自主学习视角)和实验多层教学系统{即教学信息动态感知识别系统、教师指导智能多媒体网络化控制系统、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系统}的构建。针对社交网络的WEB服务器,各系学生、老师融合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平台,通过各系学生自主学习选择内容,随意构建出个性化的学习视角与老师或其他学者进行交流。

(5)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岗位教师开展科研和交流

针对各省市职业院校都相对独立,教师间的资源流动性不强,优质教师集中在少数名牌学院。通过利用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提供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平台,可以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云数据库,从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

2 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创新探索

2.1 培养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思想意识

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是新生网络化事物,人们接受新事物总是需要一个过程。而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接触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时,由于对于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的发展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工作。基于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将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使用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的意识,这即是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时代进行新世纪当代高职学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也是学院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针对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必然会带来教学视角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只有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对教学平台进行创新,才能更有效地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在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平台会发生一些变化,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构建和追求知识,教师则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做好学习过程的组织指导者、资源配置的管理者和咨询协调者的工作,这一变化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沟通。基于优化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时代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教育部应加快相关职业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的进程,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建立完善的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视角下网络文化安全法律体系。

3 结束语

针对本论文研究能够很好的优化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飞速发展优化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岗位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建立机电学院高素质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服务意识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概念和影响力解析[J].电信网技术,2009,(1):15-18.

[2]英毅.机电学院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2011,(1):40.

[3]郑良仁,邵开丽,赵文安.浅析虚拟仿真网络共享教育教学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福建电脑,20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