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量经济与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量经济与技术范文1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empirically test the impacts of the number of patents on the VC-backed firms' performance.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listed firms in share market. We use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variable regression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data, and we find that different kinds of patents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performance, the number of invention patents and utility model patents hav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bu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design patents and the performance is uncertain.
关键词:创业投资;专利数量;经营绩效;面板数据
Key words: venture capital;number of patents;performance;panel data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001-02
0引言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将在2009年5月1日正式实行,创业板即将创立。对于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发行条件进行审核时,除了考察企业成立期限、盈利能力、净资产规模外,还可以借鉴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净资产的一些潜在因素,比如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以及潜在的市场价值,本研究将提供专利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统计以及理论依据。
1相关研究与问题的提出
技术创新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而技术创新在企业层面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专利申请与专利获得数量。然而以往的研究多数是从产业的角度来研究,本研究从企业微观这一新角度出发为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打开了另一个思路,从企业微观层面出发,本研究探索专利数量对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基础。
资源基础观(RBV)认为企业的资源是其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Wernerfelt,1984)。根据Wernerfelt的定义,企业的资源是一种非永续性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包含了企业的专属资产、能力、组织程序、属性与特质、知识和信息等,而这些资源可使企业发展出效能与效率兼具的策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市场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国企业逐步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安同良(2004)提出,作为生产投入要素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具有资本和劳动无法代替的作用。尤其在生物制药行业,能够掌握几种热销药品的生产方法,是一个企业保持市场份额、创造利润、维持行业地位的重要途径。专利, 作为企业研发的成果,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对研发的注重程度,也是衡量医药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成熟的国外市场上,专利对于企业业绩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证实。Nicholas Bloom & John Van Reenen(2002)认为专利对于公司的生产力和股价都有正面影响,该正面效应能立即反映在股价上。国内学者对专利的研究更侧重行业层面。朱平芳(2003)等运用面板数据对上海市大中型企业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经费投入的长期专利产出量最低,但专利产出对产业工业增加值的长期作用度最强。周煊、程立茹(2006)从生物制药公司层面证实了这一结论。他们认为,中国制药企业专利申请整体水平较低,中药企业盈利性水平与发明专利显著相关,化学药企业的盈利性、规模与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显著相关。但是高雯雯等(2006)却发现我国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证实专利对于公司发展和业绩的促进作用,但国内学者的实证分析结论却存在差异。即使针对某个具体行业――制药业,国内国外的观点也有分歧。胡珊珊(2007)从微观的公司行为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各家制药业上市公司的综合业绩得分,按照专利的类别――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分别研究它们与中药、西药制造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关系,发现中药制造企业在专利授权数目和企业综合业绩方面优于西药制造企业,但两类企业的专利数目多少与公司业绩均缺乏明显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说明中国制药企业专利成果的转化成效仍显不足。
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证实专利对于公司发展和业绩的促进作用,但国内学者的实证分析结论却存在差异。
2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从1999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在国内上市(包括上证A股,深圳主板A股以及深圳中小板)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根据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告和招股说明书中的详细资料,以上市公司每年披露的股东资料中前十大股东是否包含风险投资公司来判定有无风险投资支持,(判断公司是否为风险投资公司的标准是,依据《中国风险投资年鉴2007》风险投资公司名录、以及各公司的网站查询到的信息来判别公司是否为风险投资公司)。根据统计与判断标准,剔除数据缺失或者资料不全者(已下市的公司),得到有风险投资参与投资的上市公司数目为84家。本研究将探讨具有创业投资背景企业专利数量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目前能得到的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2008年,绩效部分研究样本是通过分析截止时间为2008年国内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得到。
本文的所有专利数据均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网页,通过高级查询获得相关数据(/sipo2008/zljs/);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均来自上海万德金融资讯数据库、国泰安金融资讯数据库以及各公司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公司报告等详细资料。
本研究通过建立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利用企业经营绩效的因子分析,抽取五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水平。数据摘选于wind数据库中创业企业每年披露的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结果,并建立企业经营绩效、专利数据、控制变量的面板数据集,采取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专利与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
控制变量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CALEit)、创业企业年龄 (AGEit)、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BIGGESTit)、公司债务水平(DEBTit)、行业因素(INDUSTRYit)。根据Yermack(1999)以及Bhagat和Black(2000)的研究,企业规模为一个控制变量,他们发现公司规模越小,越容易取得超额经营收益。我们也控制了创业企业年龄,即计算期年份减去创业企业成立年份,蒋义宏和魏刚(2001)发现公司成立时间越早,经营业绩越差。根据Kaplan和Reishus(1990)的研究,公司债务水平(DEBT)对其经营业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DEBT等于公司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
借鉴张蕾、陈超、赵艳艳(2009)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农业专利申请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经过比较标准化后的指标值计算混合估计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残差平方和,通过计算面板数据模型F检验,最终选定固定效应模型。本文采用类似的办法,选取了面板数据混合估计模型,建立以下面板数据混合估计模型:Performanceit=β0+β1P1it+β2P2it+β3P3it+ControlVariablesit+μit
2.1 专利数目(P1it、P2it、P3it) 由表1的结果分析中观察到企业三种专利数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各不相同。三种专利类型分别为发明(P1)、实用新型(P2)、外观设计(P3),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发明专利对企业经营绩效五个指标,其中三个在10%的程度上显著,说明发明专利跟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而实用新型专利对企业经营绩效指标中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有显著正面影响,而且对总资产周转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比较而言,而外观设计对企业经营绩效没有确定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而且不显著。
2.2 企业规模(SCALEit) 表1的结果表明,企业规模(SCALE)对企业经营业绩指标中的每股息税前利润、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有正面影响但是不在10%水平上显著,且跟速动比率负相关,但也不显著。说明企业规模越大,绩效水平可能越高,但统计上不显著。
2.3 创业企业年龄(AGEit) 本研究用计算期年份减去创业企业成立年份表示其企业年龄,由表1的结果分析中观察到创业企业的年龄与每股息税前利润、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承显著正相关,但其他三项指标不确定正负影响。说明企业的年龄越长,息税前利润越大、净资产收益率将越高。企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业务、技术、市场等内外部环境因素更加熟悉,能更加高效灵活的处理之间的关系,故能取得更好的利润收益,经验统计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
2.4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BIGGESTit) 由表1的结果分析中观察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绩效水平将越低,但是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股权结构越集中,对企业经营绩效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但是得不到统计上的显著支持。
2.5 公司债务水平(DEBTit) 本研究以资产负债率表示公司债务水平。由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创业企业债务水平与企业经营绩效没有确定的正或者负面影响,每股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周转率与债务水平的回归系数为正;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与债务水平的回归系数为负,且与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的负相关关系在统计上显著。与Kaplan和Reishus(1990)Vafeas(1999)的研究得出公司债务水平对其经营业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不一致。
2.6 行业因素(INDUSTRYit) 本研究取该创业企业所在证监会规定所属行业的相关绩效指标(每股息税前利润、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速动比率)作为行业变量。表1的结果分析中。行业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影响正负都有,统计上显著情况也不统一。
根据表1回归分析的结果,发明专利数量(P1)与创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呈正比例关系,且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发明专利数量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刘洋、瞿卫军等(2004)在研究专利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对质量类指标进行分析时,选取了发明专利授权情况作为质量考察因素。在三种专利中,发明专利是经过实质审查程序确权的,符合条件的必然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要求,它最能反映专利的质量状况。故发明专利是三种专利类型中含金量最高的一种专利,其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统计结果亦证明了这一点。而实用新型(P2)对营运能力有正面影响,且总资产周转率跟实用新型专利数量的正相关关系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实用新型跟总资产周转率有强正向相关关系,虽然实用新型在含金量上比不上发明专利,但是其地位仍然举足轻重,其对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指标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数,对平均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而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对外观设计(P3)的回归系数则有正有负,外观设计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则不显著。
胡珊珊、安同良(2008)从微观层面利用横截面数据、相关分析法来考察中西药企业专利数目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发现两类企业专利数目的多少与公司业绩缺乏明显的相关关系。而本文在研发方法上采用了面板数据,建立了混合估计模型,并分类对专利数目进行统计,将绩效衡量标准分为三个因子并降维处理,得出了更进一步的结论,发现因专利类型不同而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经过分析,创业企业拥有的三种专利类型对应的数量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存在差异。发明专利对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正面影响,且与每股息税前利润、存货周转率正相关在统计在10%上显著,与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与资产周转率、速动比率的相关性均为正,但是统计上不显著。说明发明专利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发明专利数量越多,企业经营绩效水平将更高。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与企业经营绩效指标回归系数均为正,说明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且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与实用新型专利数回归系数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总资产周转率的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实用新型专利对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外观设计专利数目与经营绩效的回归系数存在或正或负的情况,且统计上不显著,外观设计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还有待考察。
不同的专利类型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影响不一,胡珊珊等(2008)分析中国制药业上市公司专利与绩效关系时提出建议:培养企业的专利观念,及时申请专利,合理保护专利,鼓励企业基于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专利策略;必须找到有商业价值的创新技术申请专利,避免申请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泛滥性。本实证研究的结果为企业的专利战略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创业企业在资本规模有限的情况下,专利研发的选择在注重数量的基础上,同时需要考虑专利的类型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安同良.企业技术能力发展论―――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企业技术能力实证研究[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高雯雯,孙成江,刘玉奎.中国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情报杂志,2006.
[3]胡珊珊,安同良.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制药业上市公司专利绩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2).
[4]张蕾,陈超,赵艳艳.我国农业专利申请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87-190.
[5]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 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
[6]周煊,程立茹.我国制药业专利技术开发与行业发展[J].商业时代, 2006.
[7]Bhagat,sanjai, Bernard S.Black. "Board Independence and Long Term Firm Performance"[C],2000,Working paper,Columbia Law School.
[8]Kaplan,Seven N.,and David Reishus. "Outside Directorship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0,27.
[9]Nicholas John Van Reenen. Patents, real op tions and firm performance[J]. The Economic Journal, 2002, 112:97-116.
数量经济与技术范文2
关键词:工程施工;钢绞线;穿束方法;技术经济分析
Pick to: to wear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m method to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le scope of various wear beam method and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wear beam method, from place to place, because sometimes can achieve better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ffect.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eel strand; Binding method;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448.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以桥代路情况增多,预应力梁增多。钢绞线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绞线穿束技术,涉及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以及工程成本的高低,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国内使用的主要方法有:人力穿束、卷扬机牵引、穿束机穿束,这些穿束方法有不同的特点,施工人员应当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求的最佳技术经济效果。
1、钢绞线各种穿束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预应力梁在操作工艺中,首先在钢筋骨架内埋设波纹管或抽拔橡胶棒定位预应力钢绞线位置,浇筑完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端模进行钢绞线安装。钢绞线的下料长度等于理论长度加两端千斤顶的工作长度,千斤顶的工作长度为千斤顶长度加工作锚长度,一般一端为70~75厘米,应用砂轮锯切割成成品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规范》(GBT5224-2003)规定。
1.1人力穿束
人力穿束方法,一种纯体力施工,不需要能源和机械设备,其缺点是耗费体力大,需多人完成,且钢绞线损耗量大,安装顺直质量不好。钢绞线下料事先找块平坦的地方,通过人力拽动钢绞线来完成每一种定尺钢绞线放线长度,人行走路线不顺直使钢绞线不能够完全展开,造成下料不准确普遍偏长,最后钢绞线的切割通过固定在地面上的砂轮切割锯完成。将下好同一尺寸的钢绞线放在一起,按照管道长短、穿束根数的不同编组,然后通过多人搬运送入预应力管道内,由于每根钢绞线在管道内受力不均衡,相邻钢绞线易在管道内交错,造成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钢绞线缠绕相互挤压,影响预应力张拉质量。
1.2机械拖线
机械拖线方法,其放线方法与前者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是穿束方法不同,通过一台卷扬机牵引钢绞线进入管道内完成,先将准备穿入的成束钢绞线头扎在一起,再通过特制的子弹头卡具将钢绞线头锁紧,最后用处于梁另一端的卷扬机通过事先在管道内穿好的一根导线牵引子弹头来完成穿束。与人力穿束方法一样钢绞线在管道外两端的外露部分尺寸长短不易控制,仍需要人力拽拉或顶推使两端长短一致。
1.3穿束机穿束
穿束机穿束是一种通过机械穿束、下料的方法,先将整捆钢绞线放置于梁端的钢绞线放线的支架内,抽出钢绞线头送入穿束机内,穿束机电机带动机内的两个高强的橡胶轮夹住钢绞线传动,将钢绞线顶推快速送入梁体管道内,钢绞线外露部分长短通过遥控器遥感穿束机顶推或后拉,复原到需要的设计位置,然后穿束机上自带的砂轮切割锯在钢绞线末端切割;一机两用完成整个钢绞线的安装。优点:①钢绞线外露部分定位准确;②送入管道内每一根钢绞线根据先后顺序,由下而上依次叠加,保证了每一根钢绞线在管道内不易发生缠绕。
使用穿束机穿束操作技术简便、容易掌控、质量也能保证、又极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是以上两种方法所不及的,钢绞线不会在施工中遭到损坏或污染,成捆的钢绞线不需要预先放好线,而是通过穿束机的滚动轮直接将一根根钢绞线送入管道内;钢绞线易于保管,不用预先下料,将成捆的钢绞线吊入放线支架内覆盖保管即可。
2、各种钢绞线安装方法的技术经济比对分析
各种钢绞线安装方法的经济分析,综合对比如下表1
表1单跨梁的钢绞线安装费用对比分析表 单位:元
安装方法 计量 人工费 机使费 其它材料费合计
单位
人力穿束 单跨 1500 480/482=1.0 40 1542
1.8*1*0.69=1.2
机械拖线 单跨 1000 480/482=1.0 40+20=60 1084
8000/482=16.6
2*1*0.69=1.4
4*2*0.69=5.5
穿束机穿束 单跨 30030000/482=62.240+20=60430
3*4*0.69=8.2
注:机械设备单价:1.8kw砂轮锯480元/台、4kw两吨卷扬机8000元/台、3kw穿束机30000元/台,人力穿束砂轮锯工时1h,机械拖线砂轮锯工时1h、两吨卷扬机工时2h,穿束机穿束穿束机工时4h。按照目前市场用工情况人工费100元/工日,机使费是采用每种方法所使用的设备摊销费(按青岛莱西南梁场482跨箱梁生产任务计算)和各类设备使用的电费(属工业用电0.69元/ 度)、其它材料费主要指砂轮锯片更换材料费、特制子弹头材料费、遥控装置内接触器更换材料费等。
2.1从能源供应方面分析
对于电能无法供应或经常发生停电条件,生产梁数较少时的施工现场宜优先选用人力穿束;钢绞线穿束运输不便,现场地理位置狭小、不便操作的、存在危险源的地区,应优先考虑机械拖线方法。
2.2从钢绞线安装质量方面分析
对于穿入钢绞线质量,应避免钢绞线在管道内的缠绕,宜选穿束机穿束方法。
2.3从工程结构方面考虑
对于高质量、高要求且工期紧的施工项目,应优先选用穿束机穿束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质量可靠、施工进度也快,人工穿束方法穿一跨梁钢绞线需要6小时,而穿束机穿一跨梁钢绞线只需4小时,大大节省施工时间。
2.4从材料节省方面分析
人工穿束方法在下料方面,工人未必按照设计8种尺寸去放线,一是下料尺寸繁多,二是容易搞混淆,归其为4种长度放线,每一组都按照这一组内最长的一根管道去下料,将有60%的料超长,每根多损耗达100mm,再加之工人在钢绞线放线行走中的松紧,每根钢绞线无形中又增加了平均在50mm的偏差值,每一跨梁多损耗:(310×60%)根×[(100+50)/1000]米×1.1公斤/米=30.6公斤。机械拖线方法也存在同样问题,而穿束机下料是直接在梁上等长下料,通过机械遥控定位,下料偏差控制在±10mm,单跨梁可节省钢绞线大约0.028吨,482跨梁可节省钢绞线13吨。
2.5从经济因素分析
从前面各种钢绞线安装方法的经济分析表中可以看出,人力穿束成本最高,其次是机械拖线,再次是穿束机穿束。随着生产梁数的增多,穿束机穿束成本随之递减。482跨梁可节约成本(1542-430)×482=53.6万元,钢绞线材料节约13吨×6058元/吨=7.9万元,综合经济效益可观,所以生产数百跨的桥梁场选用穿束机穿束很适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中钢绞线安装方法的选用应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和生产数量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条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施工方案,以最终达到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
〔2〕《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50430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4〕《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4]120号
数量经济与技术范文3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数量实证分析;宁波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0-0083-02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基础及现状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以年均9.6%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以年均约16%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为l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突破 4000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4383.7亿美元,增长34.6%;进口4128.4亿美元,增长39.9%,全年实现贸易顺差255.3亿美元。如此大幅度快速发展,使得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论界的热点。对于这两者之间的讨论大致可分为几种,一种是讨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是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的增长带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一种是认可进出口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而讨论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本文的研究属于后者。
(二)相关文献回顾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中就涉及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他认为,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大的标志,市场范围制约着分工程度,而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因此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同样,剩余产品出口,是完全利用国内所闲置的生产资源生产出国外需要的产品,在无机会成本的情况下,在国内经济活动不受到影响的同时又因出口而换回更多国内需要的产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卢卡斯和斯文森等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把技术变动作为推动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因素。新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和海尔勃曼则认为,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一方面是由于贸易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来源于国际贸易可以通过促进国内资源在物质生产部门和知识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
那么,有人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研究结果对沿海一带的港口城市是否适合呢?港口城市的外贸行业势必比内陆要发达得多?当地政府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呢?
(三)宁波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的现实意义
带着上面提到问题,本文以港口城市宁波为研究的窗口,并对宁波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先来了解宁波经济的情况。
宁波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毗邻上海、杭州。宁波港目前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200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5亿吨.名列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达 185.5万标准箱。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紧逼5000美元。高于国内平均水平80%。目前,宁波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另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进一步提高。在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都快速发展的宁波,如今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其中外贸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宁波作为一个较发达的港口城市,对外开放作为对经济腾飞的强大推动器,究竟对宁波经济增长发挥多大作用,下面就对外贸易对宁波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一些定量分析。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样本选择的基本考虑以及各项变量的确定
目前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从出口的角度评价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二是从净出口的角度来评价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宁波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模型框架
本文将采用增长量为研究角度,经过计算各年度指标的增长率计算得到(文中数据的选取均来自《宁波统计年鉴2006》)。
通过Eviews计量经济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线形分析,具体:以GDP增长率为因变量,出口增长率EX和进口增长率IM、进出口总额增长率TA为自变量构造三元线形回归模型,软件分析结果如下:
计算得到F=4.484745,给定的显著性水平a=0.05,查F分布表,得到临界值F(3,8)=4.07,其中解释变量数目为3,样本容量为12。则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t检验的临界值t(8)=2.306,不通过检验。
值得引起注意的有,首先可以看到表中1997年那一栏全部出现负增长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中国整个地区的进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宁波地区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进出口额的下降。1998年也是受到其中的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2000年净出口增长率历年来最大的,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亚洲各国的经济此时都得到了全面复苏的结果。
下面我们对1994~2005年的进口增长率、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统计数据分别回归分析,以求发现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三)进口增长率、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统计数据分别回归分析
1.首先对宁波1994~2005年度的进出口总额与GDP增长率进行回归分析。用N1表示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并为解释变量;用GDP1表示GDP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当置信水平在95%的情况下,P值小于0.025,回归系数通过检验。F计算得到F=14.22111>F(1,10)=4.96。则通过检验。其中解释变量数目为1,样本容量为12。则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T的临界值是在样本容量为12下,则有t>t(10)=2.228,通过检验,这表明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回归系数为0.356503,这也就说明了N1每增加1%,GDP1就会相应的增加0.356503%,从而表明对外贸易增长对GDP1增长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由于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将进出口增长率再分解为出口和进口增长率两种因素。
2.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对1994~2005年度的出口总额增长率与GDP增长率进行回归分析。用EX1表示出口总额增长率,并为解释变量;用GDP1表示GDP增长率,并为被解释变量。在95%置信水平的情况下,P值F(1,10)=4.96。则通过检验。其中解释变量数目为1,样本容量为12。则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T的临界值是在样本容量为12下,则有t>t(10)=2.228,通过检验,这表明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回归系数为0.347224,这也就说明了EX1每增加1%,GDP1就会相应的增加0.347224%。
3.下面我们对1994~2005年度的进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进行回归分析。用IM1表示进口增长率,为解释变量;用GDP1表示GDP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置信水平在95%的情况下,P值F(1,10)=4.96。通过检验。其中解释变量数目为1,样本容量为12。则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T的临界值是在样本容量为12下,则有t>t(10)=2.228,通过检验,这表明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回归系数为0.350800,这也就说明了IM1每增加l%,GDP1就会相应的增加0.35080%.
4.基本结论和回归分析评价。从以上的回归结果,得出:从增长率角度来看,在对外贸易各个方面的因素中,进口增长和出口增长都对宁波的经济发展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相比之下,出口的作用更加明显。而且宁波自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强调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待GDP的构成时,可以看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口持续扩张,带动相关产业的增产,生产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应持续的调整。同时,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正是从增加供给的角度表现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扩大进口也能促进经济增长。结合宁波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1)进口产品能够填补国内供给空缺,从而可以增加民间投资和消费,提升其结构,通过进口国内稀缺的自然资源,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想结合,使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2)通过进口,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减少资源的浪费,所以这种技术的引进带来明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3)进口可以加剧国内的竞争,能够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尽管增加进口的政策会限制国内产品的市场,但却带来了相应的高技术,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率。
三、结论
通过本文的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宁波的对外贸易对宁波的经济增长有很大带动作用。因此,作为宁波来说,应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注意适度的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增长率,充分发挥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大力推动先进技术的进出口,加速经济增长的转型,引进和分享国外先进技术和创新结果,加快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同时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实现经济集约化增长。实施科教兴贸,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制成品的技术和资本含量。全面推动出口产品的创新,促使制成品出口产业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制成品的出口就将实现由低效型到高效型产业结构的升级,宁波出口的商品也将实现向高科技、高资本含量产品为主的方向跨越。这样,宁波的出口贸易增长才能真正通过刺激技术进步的机制,发挥对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数量经济与技术范文4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 地方经济;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technical supervis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new features, innovation mechanism and improves the supervision level of effectiveness, enhance service economy construction aspects,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mainly deal with three relations and several aspects. Below at this point make the following analysis!
Key words: 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53.3
1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新特点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及与其相适应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主要特点有:
1.1经济关系市场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切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就要积极做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监督体系和服务体系。
1.2企业行为自主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企业都具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应拥有的全部权力,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从而能够自觉地面向市场,自主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行为自主化的前提是转变政府职能。在机构改革后,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职能交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事项有两项:一是工业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二是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和检定方式。
1.3宏观调控间接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通过指导性计划和制定产业政策、财政货币政策,运用经济杠杆,以市场为基础进行间接宏观调控,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宏观调控间接化要求,质量技术监督要培育和发展相关的服务市场。要加快发展质量验货市场、计量校准市场、认证市场和咨询服务市场。《产品质量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从事产品质量检验、认证的社会中介机构必须依法设立,不得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要走向市场,主动为企业服务,加强委托检验工作。对于不具备检测能力的企业,在双方自愿互利的原则下签定委托检验合同,为企业解决出厂检验问题,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1.4经营管理法制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经营活动都按照科学而严谨的法规体系来进行,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面对假冒伪劣商品数量大、品种多、范围广、来势猛、危害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铁腕打假”,采取了堵源截流、跟踪监控、扶优防伪、打防结合等对策。
2创新机制提高监管水平的有效性根据质量安全监管职能的分工,质监部门主要负责生产领域这一源头环节的监督管理。认真总结“三聚氰胺”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必须把监管的着力点前移,建立新的以全过程监管为特征的监管方式。通过这一创新的机制,把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所有要素和环节全部纳入监管的视野和范围,形成应对严峻的质量安全形势,提高监管有效性的新机制、新方式、新举措。违法违规生产导致的质量安全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通过新的监管机制早发现、早预警、早打击、早处置,有效地防止危害健康安全的质量安全事件大范围发生和大面积扩散。要在食品小作坊、小企业整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对小作坊、小企业明确质量责任、承诺质量安全、巡查制作过程、限定区域销售的监管新机制,努力提高这部分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安全程度。要严格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手段,严把市场准入关。对高风险产品,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格资格审查。要建立生产许可后续监管制度,实现与发证审查制度的对接和互动,形成完整的生产许可监管链条。要加大对关系健康安全、公共安全、国计民生、农民利益产品的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建立质监部门与相关执法部门联席机制,定期通报情况,加强沟通协调,形成执法合力。
3 增强服务经济建设的几个方面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进程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有不可替代的职责。质监工作应当融入当地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之中,从三个方面准确切入,紧密结合,强力推进。
3.1 分层次地实施标准化战略,全面提升当地标准化水平。为要提升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必须根据当地经济结构,分层次提升标准水平。①是以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具有深度发展潜力、体现经济技术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品为重点。②是在寻找差距,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现行的技术标准进行有力度的修订和改造,使标准水平得到明显的和大幅度的提升。③是以大宗和特色农产品为重点,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目标,以农业示范区为运作方式,抓紧制定包括产品品质、安全、生产技术、环境条件等标准在内的完整的系列化的农业标准体系,带动农业在优质、高效、安全基础上的产业化、集约化进程,整体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④是鼓励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积极按照国际标准或出口指向国的技术标准组织生产,以消除贸易技术壁垒,扩大对外贸易。
3.2 坚持以质取胜的基本方针,着力培育和创造名牌产品。实行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就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以名牌效应体现和发挥经济优势和经济强势,带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要调整好名牌产品的结构,坚持以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特色产品以及市场占有率高,发展空间大的产品作为创立名牌的主要对象,把提高科技含量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创立名牌的基本条件,激励创牌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创立名牌产品,关键在于培育。要制定不同层次的名牌产品培育和创立规划、计划,围绕创立名牌,从产品的研发、创新、标准的制定、工艺和设备的改造、质量管理、市场开拓、产品宣传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和整体运作,落实责任和效果,对难点重点应组织攻关突破,实现由地方名牌、省名牌、中国名牌到国际名牌的滚动发展。
3.3 增强服务功能,夯实企业技术基础。计量和检验检测是企业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应当根据我省企业的规模和特点,在增强企业技术基础建设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提供积极有效的技术服务。对大型规模企业,主要是指导其根据产品开发、升级的需要,进一步提高量值溯源的精度和检验检测水平;对中小型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工艺、技术特点,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的配备方案,培训计量检定和检验检测人员,制定计量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和管理水平。
4促进经济发展着重处理好三个关系
4.1 正确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依法规范企业行为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对企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企业一旦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生产,其发展速度必将是空前的,发展前景必将广阔无限。
4.2 正确处理打假与扶优的关系。假冒伪劣不仅影响广大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健康发展。因此要对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必须出重拳严厉打击。打假的同时还要扶优,扶持名优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使其做大做强。打假的目的是遏制违法行为,确保经济健康发展;扶优的目的是规范生产活动,促使经济快速发展,二者可谓异曲同工。
4.3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质监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注重监管效果,实现监管目的。要寓监督检查于服务之中,在监督的过程中搞好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实施监督,通过有效服务达到规范企业行为的目的。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办企业所需,解企业所忧,排企业之难,要把企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去经营,齐心合力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数量经济与技术范文5
一、观念在境界提升中嬗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发展的基础。该局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正面临着质监系统垂直管理后的新形势,许多机关干部感觉垂管后,又多了把“保险锁”,捧上了“金饭碗”,不是积极地走出去找市场、寻出路,而是坐在家里等、靠、要。面对这种情况,该局领导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解放陈旧的思想桎梏,形成一致共识:评价质监工作好坏,关键是看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看政府是否满意,企业是否满意,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看能否自觉地把质监工作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中。围绕这个目标,他们坚持把质监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的大格局中去思考,找到了明确方向、调整思路,解决难题的“金钥匙”。
二、“双赢”在准确定位中实现
垂直管理部门能否紧扣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直接体现部门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作用,直接关系部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直接决定部门的生存和发展。为此,该局从明确质监工作定位问题入手,努力实现部门和地方发展的“双赢”。一是当好党委政府的“护航员”。垂直管理部门服务地方发展从哪里入手?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回答是:找准“三点”,保持“三不变”。所谓“三点”,就是找准质监工作与政府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找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找准推动质监事业发展的突破点,确保质监工作始终贴近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三不变”,即坚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请示工作的态度不变;全心全意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不变;与兄弟部门搞好配合联动的工作方式不变。上划垂管后,该局不以直管自居,主动接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以热忱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市里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当好企业的“领航者”。该局领导在走访企业中,发现**公司无论是生产流程、生产规模还是销售业绩,均处在全国同行业前列,但由于产品却名不经传,产品价格远低于同质量的其它名牌产品。对此,该局领导多次与企业负责人座谈,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比较,使企业认到品牌的市场价值,并立即着手申报省及国家级名牌产品和商标。做通企业工作后,该局又协助企业改进装备,完善制度,积极向上申报认证,经过不懈努力,当年企业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品牌效应也随之显现,产品供不应求。三是当好群众的“清道夫”。近几年来,该局将工作重心贴近公众需要,监管重点贴紧群众呼声,在全省首创食品和特种设备区域监管“2+1”模式,构建起有效监管网络和动态长效机制,有效地减少了不安全隐患,为老百姓生产生活营造了放心环境。
三、服务在工作创新中升华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灵魂。过去,面对数量庞大的各式企业,基层质监部门绝大多数的工作精力是用在执法检查和执法监督上。近年来,该局正确处理服务与监管的关系,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监督是前提,服务是目的,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的指导思想,变以往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并重为强化管理、侧重服务,通过有效的监督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真心实意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具体工作中,该局推行与企业“零距离”服务机制,派技术人员到企业蹲点,与企业签订帮扶协议,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标准、质量保证体系,夯实企业技术基础。同时,组织“心连心”服务队进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免费为企业培训技术检验人员,制定管理制度,检修检测设备,做到了只要企业有所求,不分上下班和节假日。
四、成效在苦干实干中取得
质量技术监督局创造出的成绩,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以苦为乐、以干为本”是该局抓监管、搞服务、促发展的精神动力。这种苦干、实干的作风,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现在迎难而上的精神上。该局得知国家准备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进行考核时,国家标准化示范区 “大盘子”已满,几乎没有回旋余地的情况,毫不气馁,迎难而上,局主要领导多次上省进京,跑部进厅,积极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经过多方努力,最终争取国家级示范区增补立项。二是体现在狠抓细节的落实上。“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们认为,很多事情的输赢往往决定于细节,特别是质监部门,每天都与群众接触,交往中的一句话、文件中的一个字、执法中的一个举动,都关联到整体工作的大局和得失。因此,在工作十分重视细节,关注细节,把每项具体工作做深、做透、做精,寓大于小,小中见大。在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的创建工作中,该局从每一个细节入手,逐个环节抓落实,形成3大本625页的创建材料,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当这套材料上报至国家局时,国家局的专家对创建工作的实、细给予了高度评价。三是体现在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上。因名牌产品实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推荐、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确定评价目录、企业公开申报竞争的评选程序,该局坚持主动出击,一方面,跑部进厅,向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汇报争取政策扶持,宣传推介我市优势产品,争取纳入名牌产品评价目录,优化了名牌培育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成立专业服务队,深入名牌重点培育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
数量经济与技术范文6
关键词:温湿度 含水率 化验周期
一、化验检验程序
按规定要求存放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
接受油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化验检验成功后,集中处理化验残余油,将油样瓶按照顺序依次放好。
检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化学检验操作规程》及相应仪器使用说明,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度、时间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与稳定性。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检测过程中,要按规定尽量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
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从记录、计算、操作、试剂、方法、样品等环节中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
要认真准确填写好质量记录。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化学检验原始记录本记录,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对未发生的少量空白项画斜杠,整项未发生时,应在此项栏内写上“作废”字样。
化验室的记录包括原始记录和报告单两种。原始记录要保存完整,报告单要留存电子档。
分析数据应即时填入原始记录,需计算的分析结果应在确认无误后填写,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由化验员本人填写,确认无误后,再填写检验报告单,送交负责人进行审核。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有关规定,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分析检验报告单、原始记录保存3年。
二、油井产量测量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油田管理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相继出现了许多可以对油井油、气、水产量进行综合测量的计量装置。
1.三相分离计量
三相分离计量是把油、气、水分离后分别计量,分离后原油含水较低(一般在30%以下),原油测量误差降低,不受油井含水率的影响。但是,要想把特高含水原油分离成低含水原油并进行计量,工艺技术十分复杂,而且数量很大的游离水经常携带一部分原油,造成很大误差,且所需的设备仪表多、投资大、管理操作难度大、维修费用高。
2.两相分离计量
两相分离计量是将油井采出液分离成液体和气体,然后对其分别进行计量。两相分离计量设备主要由两相分离器、气体流量计、液体流量计、含水分析仪等组成,气体流量计和液体流量计计量油井的产气量和产液量,含水分析仪测量分离出液体的含水率,由此计算出油井的油、气、水产量。
另一种形式的计量设备由两相分离器、质量流量计和气体流量计组成。质量流量计测量分离出的液量,并计算出其中的含水率,从而测量出油井的油、气、水产量。这种计算装置投资较少、操作简便,在我国油田中获得了较多的应用。
3.不分离计量
不分离计量是不分离油井采出液,将文丘里管、密度计或不同的流量传感器结合起来计量气体和液体的流量,液体部分用双γ射线密度计、电容、微波水含量监控仪来确定油和水的含量,从而计算出油、气、水各自的产量。
油气水不分离计量技术在占地面积等方面有 很大的优越性。但是油井采出液中的油、气、水等组分一般不是均匀混合的,他们以不同的速度流动,还可能相互作用形成蜡和氢氧化物,并且引起难以预料的复杂流态。因此,开发具有广泛适用范围的流量计具有很大的难度,虽然国内外已经有多种实现油气水不分离计量的方案,但是成功投入使用的还很少。
三、加强油井计量工作
通过油井计量管理管理实践,要认真总结,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的计量技术、方法和制度。
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的油井计量技术和手段。目前,公司油井计量主要采取容积法即人工检尺为主要手段。国内有不少类型的油井计量技术设备,但各有优缺点,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范围,特别是对计量介质如原油粘度、使用地气候条件等比较敏感。要积极研究,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适于本单位的油井计量技术工艺和设备。
认真思考本单位油井计量工作制度。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如单井产液量、含水率、采油工照井数及生产组织方式等,结合公司油井计量管理办法,认真思考适合本单位的油井计量工作制度如检尺频次、取样时间和化验周期等。
规范基层生产组织方式。有些采油厂目前没有班组,区队直接管理油井,有些区队管辖油井数量过多,难以实施精细管理。对此,相关采油厂要加快组建班组,同时要加强区队的生产统计、信息化及化验室等建设,真正把计量工作落到实处。
大胆改革用工制度,不断充实生产一线人员。东部油田采油工照井数过多,这是多方因素造成的结果。为此,一方面要积极改革用工制度,充实生产一线。另一方面在条件许可时适当招聘一些中专、大专学生,作为业务骨干充实到生产一线。
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值班房。东部采油厂井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差,井场值班房少。在目前情况下,一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二是要合理布局,以现有的值班房为圆心,存放计量化验器具和报表,合理划定管理辐射半径,最终将生产井都覆盖在有效的管理范围,充分利用现有值班房。
全面推行有序泵油,科学安排油井计量和油井运行方式。有些采油厂采用间歇抽油,有些油井抽油时间与采油工检尺时间相矛盾。各采油厂要积极探索,按照油井计量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生产实际,合理规范抽油时间和计量检尺时间。同时,大力推行有序泵油,科学组织好油井计量和泵油工作,建立采油工和泵油工相互制衡机制,明确采油工和泵油工计量职责。
参考文献
[1] 贺永军. 量油分离器常数校验方法的改进[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