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原理的小实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原理的小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原理的小实验

科学原理的小实验范文1

[关键词]高等工科院校 大学生 作弊 心理动机

[中图分类号] G6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27-02

科举制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光绪二十七年(1901),武科考试正式废止,历经1300余年。古往今来,科举制度是合理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合理评价和选拔人才的一种有效方法。素有“象牙塔”美誉的大学校园已经逐步演变成为一个“微型社会”,学生不诚信事件时有发生,较为突出的是考试作弊现象。[1] [2]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全面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促进高等院校学风、考风考纪建设,值得高校教师和管理者深思。目前,积极营造优良学风是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其关键在于考风考纪的建设。考风考纪的好坏是教风与学风的综合体现。良好的考风考纪能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风、考风考纪的良好发展。[3] [4] [5]深入了解高等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机,建立预防体系,改变教学教法,是营造优良学风的基础。[6]本研究针对普通高等工科院校的特点,从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教学质量与日常的教学管理、校园人文氛围、学生自身状况、考试题型与监考质量和作弊处理方式等方面,深入分析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与原因。

一、调查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在大学校园里进行问卷调查,在校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食堂共发放问卷调查报告600份,收回问卷调查报告590份,经过后期数据分析与整理,其中有效问卷调查报告580份,有效回收率为96.7%。访谈调查采用面谈的方式,在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与学生进行随机访谈。本次调查对象为工科高等院校本科在校学生(不包括成教和自考学生),学生年龄、性别分布较为合理,符合调查与统计学原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考试出题现状

对“你喜欢任课教师在考前指定考试范围或者划出考题重点吗?”这一问题,87%的学生选择“喜欢”,5%的学生选择“不喜欢”,剩下的8%则表示“无所谓”。由此可见,目前大多数学生喜欢教师考试前给出考试范围和重点。从教师出题的调查情况来看,76%的学生表示教师会在考前给出考题范围或者重点。从这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会在考前给重点,特别是像记忆知识点较多的学科,这给考试作弊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平时教研会上不少教师表示学生都期盼教师在考前给出重点,如果给出重点,少部分学生会有情绪,甚至极个别学生会在教师教学考评中给予差评。50%的学生选择了教师给出的是记忆性的考试范围或者重点。大多数学生认为像记忆性的知识点考前背一下,考试就可以过关;一小部分学生认为,采用考试作弊的方式同样也可以通过考试。由此可见,如果试卷内容大部分是考察知识点的记忆,这就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82%的学生选择了开卷考试比较难。目前大部分高等学校规定开卷考试不得在书上找到原题答案,这种考试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由此可见,采用上述开卷考试的机制能够较好的避免考试作弊的发生。

(二)作弊动机的调查

通过前期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高等学校考试作弊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通过在校园、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与学生进行随机访谈,我们将考试作弊动机归纳为以下几点。

1.社会因素的影响。最近几年来,受到招聘条件要求的影响,大学生中出现了一股考证热。大学生普遍认为证书已成为衡量大学期间学习成效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要想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就必须通过各种资格认定,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一方面,大学英语四、六级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等通用型证书成为大学生必考证书;另一方面,托福、雅思、公务员和注册会计师等各类职业型证书也成为许多大学生追逐的热点。现阶段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学生成绩、证书等硬件条件,这使得大学生的“拜分主义”思想越来越严重。此外,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奖学金制度也十分强调学习成绩,奖学金的金额较高,部分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不惜在考试中采用作弊的手段。

2.考试体制不完善。目前高等学校普遍强调期末考试的权重,弱化平时成绩的考核,这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效率很低,部分高等院校学生迟到、早退、逃课现象十分严重,学风不好,学生考试靠短期强化记忆和作弊蒙混过关。考试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监考方面,少数监考教师不认真履行监考职责,监考时聊天、看杂志、打电话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作弊行为视而不见。有时一个专业几个班级考试,有的教师监考严格,有的监考松懈,这容易造成认真学习的学生反而没有作弊的学生考试成绩好的情况。这种情况容易让学生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3.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考试作弊受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但其自身方面的因素始终是主要的根源。中国高等教育普遍采取的是严进宽出的政策。大学生们高中期间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和升学压力,进入大学后,学生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反而不能适应自主学习的氛围,从而产生了放松学习的心理,把学习放在次要位置。有些学生平时不注重课堂知识点的积累和消化,考试时靠短期记忆和作弊蒙混过关。少数学生想通过作弊获得高分,从而获得奖学金。金钱的诱惑,让部分学生走向了作弊这条路。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高考分数或者其他原因,选择了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从心理上对专业产生了抵触情绪,对专业学习没有兴趣,平时很少上课,期末靠作弊通过考试。

4.学籍管理制度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高等院校对学生实行综合测评,但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所占比重较大。高等院校学籍管理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明确规定,如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不及格,几科不及格应退学,几科不及格应留(降)级或者无法授予学士学位。少部分学生为了拿到学位,不惜采取作弊的手段通过考试。

三、防止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人无信不立。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这具体体现在考试中就是不弄虚作假、不舞弊。目前,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深刻理解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认为在大学校园里抄袭作弊不是可耻的行为,他们认为这最多是违纪行为。考试抄袭作弊危害极大,它影响校风学风,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高校应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要把诚信教育放在重要的位子,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风考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

(二)健全考试制度,从严治考

教务处在考前应该组织监考人员认真学习监考条例,履行监考职责,对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对学生作弊的处罚要坚持原则,不应该姑息迁就,应该常抓不懈,健全考试制度,从严治考;应根据其情节轻重和认错态度好坏,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及时公布处分结果;要加强处罚力度,决不抓大放小,使学生在以后的考试中彻底打消作弊的念头。

(三)提高教学质量,改革考试模式

教师在学期末应组织学生进行答疑,命题时不能向学生透露考试范围或者考题。教师要严格执行学校有关考试的规定,在“命题”、“评分”、“补考”等方面严格要求,评分时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应采用多种考试形式,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平时随堂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命题过程中要减少客观题的数量,增加主观题的数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能力,使“考试夹带”达不到作弊的目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打破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以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增加学科前沿知识的讲授。在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与学生积极互动。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次强调考试制度,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

[ 参 考 文 献 ]

[1] 沙莉.当代大学生对考试认知的变化及管理对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10-212.

[2] 孙世民,李世峰.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博弈分析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4(8):26-29.

[3] 漆勇政,魏友伯,石国兵.大学生考试舞弊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5):83-86.

[4] 陈敏.改进高校考试管理制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2(S2):121-123.

科学原理的小实验范文2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汽车市场营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3-0107-01

近年来,各大汽车经销商对营销人员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汽车营销市场迎来了各种营销业并存的时代。《汽车市场营销》是交通运输(汽车营销方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如何突出独立学院的教育特色,培养满足企业需求,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现代化汽车营销技能型人才是各独立院校努力的方向。

一、汽车市场营销传统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所教授的内容多是把市场营销理论转移到汽车市场,即汽车+营销,辅以一定形式的案例分析。也有部分院校开设了汽车销售实习等实践教学,但多有名无实,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往往忽视,并且实训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因此,很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专业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不高,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二、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方面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的改革

理论教学主要讲述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汽车产品的寿命周期、定价方法等,实践教学则应侧重如何根据不同营销环境采取不同的定价方法和促销手段,如何通过分析产品的寿命周期掌握汽车产品策略等。特别是根据学生就业需要选择教学重点,如讲到汽车市场营销环境时应补充同一汽车厂家在面对不同营销环境时的应对措施,讲到促销策略,应带领学生分析最新汽车厂商的促销手段。

建议教师每隔1-2年就鼓励教师与汽车企业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合编教材。并且,教师应在以教材为理论基础框架下,实现突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时性。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即由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的模式。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打下厚实的理论基础,并在一汽车企业生产制造过程、分销过程,消费者行为分析、汽车销售标准化操作程序、汽车售后服务及维修技术等实训氛围中获取有价值的实践经验,使得学生的就业更加对口。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教育现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学院尝试了“2+1+1”、“2+2”、“3+1”等模式,在两到三年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构建汽车营销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大框架、分模块的改革,在一到两年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外出企业实习,实习单位出具实习证明,学生完成实习报告,目前这方面的工作仍处在探索阶段。

2.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独立学院来说,拥有一支理论水平高、专业技能强,较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对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水平开展有着重要作用。建议每年将专任教师派到基层锻炼,向企业营销员工学习,达到企业提高业绩、教师提高技能的双赢目的。同时,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精英来院兼课或开展汽车营销培训,与之签订1-2年的聘用协议,巩固培养我们的“双师型”教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询问导入式教学。面对琳琅满目的汽车和光彩照人的汽车宝贝,相信每位同学从小就有买车的欲望。因此在课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假如你是顾客,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车?”、“你希望得到怎样地服务呢?”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会进行热烈的讨论和补充。

2.将讲座搬进课堂,邀请毕业生回校与在校生座谈交流。用精英们的切身体会告诉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对他们将来顺利就业、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3.使用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教学中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主动参与分析决策的人。但要真正达到良好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在开课之前,教师合理分配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时间比例,使得案例教学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符合教学进度要求,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2)教师不仅要挑选经典案例,而且要与时俱进,从新闻媒体、企业中搜集信息,并加以归纳成最新的汽车营销案例。这样学生既能了解汽车营销的历史,又能掌握汽车营销的发展情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教师和学生都应预先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案例,如当时的市场环境、企业背景等。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在期末成绩中占一定的比重。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指导,拓宽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抓住关键,最后进行总结陈词。(4)教师根据学生基础以及案例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的时间。

4.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对营销环境、角色、业务活动的模拟使得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营销的操作技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让他们扮演不同角色,如外形较好、声音甜美的学生可充当前台接待,性格开朗、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可扮演销售员,而性格内敛、专业扎实的侧重售后服务,其他同学扮演顾客。通过教师在旁边的适时指导和点评,学生的谈判技巧、社交礼仪、营销心理、应变能力等方面都得到锻炼,为将来的就业提前“练兵”。

5.课前演讲法。每次上课的前5分钟,教师随机点名1-2名同学让他们进行演讲,内容由学生自己准备,但必须是与本课程相关的课本上没有的。一方面提高了其口头沟通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其他同学的知识面。

6.采用项目教学法,鼓励学生申报参与大学生立项课题。鼓励学生参与项目课题,比如,为某一新上市的新车型写上市促销活动策划书等。由学生自主形成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企业、教师共同评定项目完成的质量。促销策划方案如被企业采纳,将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7.积极创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意识。学院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设功能较为完备,具有职业仿真氛围的汽车营销校内实训基地,使得学生有专业基地进行训练。同时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密切的联系,努力开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带领学生来到企业现场,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包括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实践训练,实现与就业无缝对接。

(四)课程评价手段的改革

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方式,笔试、演讲口试、实践考核各占一定的比重,如各占30%、30%、40%。其中实践考核又可以根据学生的着装礼仪、表达水平、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四方面进行综合打分。

三、结束语

我们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师,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适应市场需求,在课程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安明华,谭滔.独立学院《汽车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0(12).

[2] 刘敏兴.销售人员专业技能训练整体解决方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宋润生.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4] 王琪.汽车市场营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 倪红.高职汽车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0).

科学原理的小实验范文3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绩效管理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这门课程的本科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教学中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传统的讲课方法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已有的观点与理论,而很难学会如何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更不用说去尝试着使用方法上的创新,所以很难看到学习效果。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如何进行绩效管理课程的讲授,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是一个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本科教学的特点

《绩效管理》这门课程从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出发,展示了包括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和反馈绩效在内的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绩效管理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和理解,让学生全面掌握绩效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锻炼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最终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高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最具有挑战性的课程之一,因为学生不但要掌握专业的知识,还要通过学习绩效管理理论,达到设计企业绩效管理方案或绩效考核指标的目的。

二、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与优点

体验式教学法是由大卫·库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通过实践进行反思,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也就是说,体验式教学是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创造实际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从亲历中体验者获得经验总结,并可能指导今后的学习与实践,这也正是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授课方式的区别和特点所在。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导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本位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教师在对学生实践性培养上显得比较薄弱。而体验式教学一改传统讲授式教学的特点,避免了由于“一言堂”而带来的压抑的课堂风格,通过各种情景体验,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参与性,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

增强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职业情感。《绩效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绩效管理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更要求明确学生作为绩效管理专员应具有的一颗正直之心,要公平,公正,要有耐心、细心,善于观察。这样比空洞的讲解要重视绩效沟通、精通考核技术,善于沟通说服,以身作则、熟悉各部门工作流程的效果要好得多。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强调概念的阐述和理论的灌输,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实践能力往往很欠缺。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情境体验进入到理论的实际应用领域,并通过亲身参与、感悟、进行知识的内化和构建,并发展出职业所需的各种能力,使学生能够实现零距离上岗。

因此,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绩效管理》课程本科教学中应用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所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对体验式学习相关特征的分析,结合库博的体验循环学习模型,围绕如何达到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笔者认为绩效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教学的内容设置适当。首先教学内容的量不能太多,如绩效计划这部分内容,可以安排学生为企业设计相应的绩效计划。在进行企业选择的时候,最好应该选择一些知名企业,让学生体验置身于名企的的感觉,通过这样的选择一来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可以做到巩固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论水平的提升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紧密结合,无效的案例只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其获得有益经验。

教学手段要合理。现代的教学手段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根据所体验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例如我们在进行绩效沟通时,就可以模仿真实企业的绩效沟通场景,让学生体验人力资源绩效经理与被考评者角色的特点,从各种不同角度出发,完善绩效沟通工作。教师要充分了解每种教学手段的优缺点,进行有效的互补利用,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以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系。

授课教师也可以从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一些案例和视频资料,或者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教师角色的转变。虽然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但是作为此模式的协助者,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可以说教师的角色发挥是教学目的能否达到的关键。

在学员自觉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但不应有过多的干涉,应该让学员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还要注重对教学重点进行总结和提炼,这样才能让学生从理性的角度掌握知识。

科学原理的小实验范文4

摘 要 当前幼师院校体育教学几乎都以体育选项课的形式存在,选项课既存在许多优势,又存在着不利于整体教学目标实现的消极因素。研究体育选项课教学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更加科学化的开展,成为适合幼师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促进体育选项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幼师院校 学生 体育选项课 教学 优势

体育选项教学是指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全国很多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都在原来旧模式上进行了改革,我校也是如此,即在一年级开设体育基础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开展体育选项课教学存在着利与弊两方面的因素,如何充分利用和挖掘选项课教学的有利因素,解决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呢,值得体育工作者研究,这对于我们的体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幼师院校开展体育选项课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体育选项课的开设迎合了学生的个性需求,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开设选项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进行锻炼和学习,有利于保证学生体育个性的良好发展,学生的体育天赋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会表现得非常积极和踊跃,能够主动地去掌握体育技能、学习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体育锻炼中能享受快乐,通过体育课的改革,课堂中活动的人多了,站着的人少了,爱好体育的人多了,缺勤的人少了,养成了体育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有利于学生自主组合。

自主组合是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兴趣、爱好等组成练习小组,大家在一起探究、练习。在体育游戏选项课中,教师提供多种器材,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并现场创编游戏,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展示。又比如排球和篮球选项课中的学习和比赛,就更需要学生互相配合和共同努力。此时学生的关系会变得融洽,更具有凝聚力,这种自主组合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能立的培养

通过选项课,培养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编选项课的各种练习方法和游戏,例如游戏选项课中,教师通过示范课后,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创编游戏并在班级中组织游戏,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胆量都得到了锻炼。

(四)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提高教学质量

选项教学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为选项课学生有的是冲兴趣而来,而有的是技术水平较高,她们可能是以前(中学)的校队或兴趣班,想通过选项课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如果教师本身没有较好的技术水平,就很难驾驭选项课程,可能不受学生的欢迎和尊重。因此,教师就得精通选项课专业技术,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努力钻研业务和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相关专业技能

根据幼师院校学生相关专业需要,选项课能提高学生相关专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更好的为将来的专业服务。比如在游戏选项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轮流组织体育游戏,学生提高了胆量、也提高的独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体育游戏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配合和团结合作精神。在啦啦操选项课的教学中,学习了基本动作和成套动作的基础上,教师注重传授幼儿健身操、啦啦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啦啦操技术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同时介绍相关的编操方法,提高学生的编操能力。

(六)有利于推动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

体育选项教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满足了学生需求,彰显学生个性与特色,对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社会的各种体育活动,促进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身体得到了锻炼,素质得到了提高。

二、开展选项课的不利因素

(一)场地器材的缺乏,整体开设的项目偏少

未选项前因为按照大纲要求去教,什么项目都要教,项目开设往往多而全。实施选项教学后,由于每一所学校都受到项目和场地的限制,因此开设的项目偏少且较集中,场地器材的需求也出现了变化,在固定的教学区域内开设与学校相适应的几个项目,这样就导致配置需要量方面发生变化,往往出现场地器材的缺乏,给上课带来不便。

(二)选项课学生体育基础有差异,较差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选项课学生大部分是自己选择的,体育基础和专项技术相对较好,而且上课认真积极练习。一小部分学生由于选项人数受限,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不是自己的特长,加上有些学生本来对体育不重视,表现出积极性不高。

(三)各项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刚开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由于经验不足,一些考核体系不够完善,没有统一的要求,有些项目的考核标准不合理,不同项目的学生会进行比较,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有关教学管理工作不够到位

学生上体育选项课靠自己自觉,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积极去上课。大部分老师也能认真上好自己的每一次课。但如果学校对教师是否上岗和学生是否出勤的管理和跟踪不到位,就可能会出现个别教师不按时上课,学生缺勤等现象,如果老师能把好出勤关,还能维持学生上课出勤率,但如果老师自己懒散,课堂教学秩序和纪律就乱了。

(五)由于不是自然班,选项课堂教学组织受到一定的影响

自然班级的学生上课时纪律会比较好,特别是组织游戏或教学比赛时他们会主动参与,调动队伍会很顺利,而选项课中的学生是各个班级选项进来的,常出现不合群的现象,学习氛围会比较差一些,练习时会出现一小群或一小组的人在一起,比如游戏需要调整人数时,有些学生不愿意到别的组去,在拿器材合作方面可能不会那么支持等等一些问题。

三、体育选项课的教学发展策略

(一)加大选项课教学的宣传力度,做好引导工作

在开学第一节课时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求她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告诉学生体育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技术技能,还能增进友谊。在选项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发现每一个班级里有这么几个学生不是很积极参与,通常这些学生技术技能也比较差,通过了解,得知这些学生没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而心情不好,表现沮丧,对目前的选项项目不感兴趣,此时教师先做思想工作,并要求同班较好的学生一起帮助她们,以解决她们学习动作技术的问题和心理问题。

(二)合理配合师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学校体育选项课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引进新教师时,必须考虑到本校教学的需要,使本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处于合理化,这有利于体育选项课的项目开展。体育选项课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原有的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培训,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成为一专多能的教育者。

(三)加大体育场馆的建设,保证选项课项目的开展

实施选项前必须事先考虑到位添加与学生数相适应的场地和器材,以满足选项课的需求。在开学初器材配备计划里面要首先考虑到那些高损耗器材的补充。开设选项课前可进行发放调查表进行调查,根据学校的实行情况,开设的项目尽量人性化,学校尽可能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样的选项项目来满足学生各种兴趣爱好。

(四)以人为本,提高选项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分层教学,以适应学生存在着的差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和发展。另外,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根据调查,学生希望学校在第二学期重选项目,这样可以让学生第一学期没选上自己喜欢的项目,而在第二学期有机会选上,让学生真正喜欢并积极主动上课,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五)完善体育选项课的考核机制

一学期的教学和考核结束后,选项课的体育教师应集中研讨教学和考核成绩等情况,学校要有一套属于选项课的考核机制,每位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考核的成绩要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侧重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参与程度,体现评定成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更好地为选项课的实施服务。

(六)学校教务处应重视体育选项课的教学管理

体育选项课的开展离不开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要有监管,对学生的出勤、考核、期末成绩评价以及登记分数情况要有管理机制和方法。幼师院校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维护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使体育选项课的实施更顺利的开展,从而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玉丽.探析提高我校三专学生体育选项课相关专业技能[J].儿童发展研究.2014.3.49.

[2] 秦婕.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发展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科学原理的小实验范文5

摘要: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及其人力资源管理对于高校办学质量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实际分别从当前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对于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配置作了思考,以期有助于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高校教学与科研 多元智能理论 人力资源评价

一、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核心。研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将各类人力资源整合开发,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推动高校内部的深层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效益,从而实现高校发展目标。高等教育承担包括文化的传授、专业的教学及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职能。因此,高校在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管理很大程度地影响着高校的办学质量与发展。

1.高校教学人力资源现状及分析

当前,在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中,将教学、科研、辅导学生和获得奖励等统统纳入进来,且扩大科研指标所占的权重,甚至使之凌驾于教学之上的做法,致使相当一部分教师被迫或甘愿围着科研的指挥棒转,教学的中心地位越来越边缘化。许多高校在评价教师时,将教学、课题、论文、社会兼职等许多内容统合起来,实行一元化的综合评价,加上教学的权重较低,定性模糊,且分值存在上限,促使教师日益偏离教学中心,教师离学生越来越远,使得教学人力资源定位更加模糊与疲软。

2.高校科研人力资源现状及分析

19世纪初,柏林大学的建立,标志着高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开始。随着时代的变迁,科研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当前,高校人力资源激励政策明显向科研倾斜,无论是职称评定、学术带头人的选拔,还是经费的投入,科研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科学研究上,这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3.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现状的矛盾

分析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教学与科研存在不同点:一是从指向性来看,科研侧重于指向面向规律创造知识,教学则侧重于面向学生传承知识;二是从工作方式来看,科研以探寻知识为己任,重复性劳动相对较少,而教学以传承知识为己任,重复性劳动较多;三是从技能和素质要求来看,教学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如何教”,有着与科研不同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四是从时空安排来看,科研往往需要自由与独立的时空安排,而教学则需要程序化、开放性的时空安排。

总的来说,教学与科研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可以分轨评价。正如纽曼所言,“发现和教学是两种迥异的职能,也是迥异的才能,并且同一个人兼备这两种才能的情形并不多见……探寻真理需要离群索居,心无二用,这是人类的常识。”事实上,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在传承知识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大量材料进行收集、加工和处理,其实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只不过不一定要体现在显性的论文上,只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与反思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治理行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构成,多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功能系统并且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这7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聪明,而在于怎样使学生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

2.对于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管理的评价与反思

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现状的矛盾,如果透过多元智力理论来重新审视,我们也会得到很多评价及管理上的反思与启示。洪堡在柏林大学的改革中,鲜明地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重要原则。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来看,每个教师的智能都是多元而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老师的天赋、能力和特长是有差异的。因此,在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评价及管理中,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科研成果(数量)等硬性指标去衡量和评价教师,死板、僵硬、一概量化的管理方式是不科学的。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于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笔者认为,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应该采取分轨、分类的灵活化的配置和评价管理方式。

1.高校教学评价轨

高校管理者充分重视教师教学活动的再创造性,将其列入学术研究活动,设立教学评价轨,教师教学评价以课堂评价和学生评价为主体,充分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教师工作的主战场,着重考核教学态度、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相较于领导评价、同事或专家评价、教师自评等评价方式来说,学生评价教学能够达到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设立教学评价轨,并不意味着高校教师可以不进行任何形式的研究活动。事实上,高校教学,需要教师跟踪学科发展动态,需要教师梳理学科研究现状,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再发现、再创造与再研究,本身就属于学术研究活动。

2.高校科研评价轨

研究,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源泉,是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的重要渠道,是教学工作直接或者间接的养料。高校管理者根据教职工职责任务设立科研轨,不仅适用于科研人员,亦适用于以科研为主的教学人员。科研评价周期区别于教学评价周期,一般应以一至三年为一个周期,着重侧重于教职工的科研成果,采取量化标准。

总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所构建的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双轨制管理评价模式,同时也是基于高校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的冲突与共存,基于教师个体智能的差异与分工,基于学科专业与教学专业各自的特殊性。按照双轨制管理评价模式,可以在高校设立教学奖与学术奖,引导教师在履行基本职责的基础上,发掘潜能,发挥专长、突出特色和打造品牌,有利于为高校培养和塑造一批教学名师、科研人才或两者双馨的真正大师。

参考文献

[1]史保东编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2](西)奥尔特加·加塞特(Ortega Y.Gasset)著,徐小洲,陈军译.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熊华军.论洪堡的大学教学思想[J].高等理科教育,2012(1)

[ 4 ] 赵更生.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误区及应对[ J ] .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5](英)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著,徐辉等译.大学的理想(节本)[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市:新华出版社,2004

[7]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著.普通心理学[M].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付八军,冯晓玲.大学教师评价的双轨制[J].辽宁教育研究,2008(6)

科学原理的小实验范文6

论文摘要:在分析通信工程专业特点、近年来通信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和我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网络实现建构主义教学和多课程融合加强实践教学方法,以提高其教学质量,适应近年来通信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通信信息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伴随着通信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新通信服务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必然引发新通信人才整体和多样性需求的持续增加。而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通信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如何改革通信原理教学,使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拟从确定通信原理课程定位、开展网络教学和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我校如何立足学校定位和现有资源开展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加以分析。 

 

一、近年来通信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今年来我国的通信事业迅猛发展,固定、移动电话用户数和宽带用户数位居世界第一。在国家政策导向下,电信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基础电信领域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强竞争的格局,以通信运营商为主导的 通信产业链不断扩大,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战略产业[1] 。 

面对技术、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各运营商不断探索新的赢利模式,推进企业的战略转型,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电信企业人才需求由此引起新的变化: 

(1)在通信网络 由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络向基于全ip化的网络演进过程中, 需要更多的既熟悉通信技术 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电信boss系统、综合营帐系统和其他一系列信息支撑系统的建设,急需切合电信业务管理需要的专业计算机应用人才。 

(2)固定、移动网络与业务的融合对熟悉移动和固定通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将更加旺盛。 

(3)运营商的通信网络的维护体制将由单一分散的模式转向集中监控和集中维护的模式,网络维护人员从量上来讲会大大减少,且要求具有更加丰富的全网知识和技能,专业分工的界限进一步淡化;而随着主体运营商对行业价值链整合力度的加强和业务外包政策的实施,在主体运营商周围将出现一大批电信服务商和虚拟运营商,以专业分工为特征的传统通信人才将主要服务于主体运营商以外的通信服务商。 

(4)以数据业务为代表 的增值业务将成为运营商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 因此需要更多的增值业务开发和管理人才。 

 

二、我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是定位于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教学研究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校在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开设了通信原理课程,都为必修课,共有76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采用实验箱做八个实验,基本都是验证性项目。经过几年教学发现了几点不理想的地方,主要体现有: 

(1)部分基本理论仅是记忆而没有真正理解,我认为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学生还没有建立系统的概念,知识点支离破碎,其次是部分繁琐的数学推导和深奥理论不易于理解。 

(2)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强,创新性训练不够,首先是教师大都没有工程背景,其次是实验设备较落后,与实际系统有很大的差距,最后由于科研实力和教学资源有限,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创新性训练。 

三、确定通信原理课程定位,统筹协调与前期和后续课程关系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为学生以后分析通信问题提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支持,是学生建立通信全程全网概念的重要基石,是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2]。但单单靠通信原理课程分配的学识是很难让学生完全地掌握,这就需要通信原理课程的前期和后续课程为其提供一定通信原理问题的训练,例如在单片机、dsp、matlab、eda等课程或课程设计中加入一些通信原理的应用,在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课程中加强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实际系统的训练。我校教学资源相对紧张,无力大范围培养研究型和复合型人才,只有确立通信原理课程的定位,明确目标,多门课程为之服务,集中资源有效利用,才能在有限师资条件下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多课程融合加强实践性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3]。认真做好学生平时实践和模拟实习管理,建立平时实验、实践、实训的量化考核标准。对有条件的专业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受学校办学条件影响,我校通信原理实验设备资源相对较少,现有实验箱可开项目较少,而且多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自主创新试验极少。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非常不利。因此不能局限于通信原理实验箱开展实践性教学,应充分利用其他相关课程的软硬件资源[4]。例如可以利用单片机、fpga、dsp等实验室进行通信系统某个模块的设计实验;利用matlab实验室进行仿真试验,让学生有直观认识,加深理论理解,避免繁琐的算法,让学生掌握结论的应用;利用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网络原理实验室和课程设计进行综合性的实验,加强学生对原理的应用能力。 

 

五、充分利用网络实现建构主义教学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安排很难与学生不同的情况完全匹配,这就需要某种途径延伸课堂教学,而互联网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的平台[5]。 

首先建设通信原理教学网站,让学生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网站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利用习题资源进行自我训练,利用教学文件确定个人学习目标; 

其次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利用论坛或qq群等方式让师生互动,构建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交流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更好匹配学生个性需求,增加学生学习热情; 

最后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了解通信专业的最新动态,了解通信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六、总结 

要较好地开展通信原理教学应该注重两方面:一是要尊重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规律,对于工科专业来说通信原理不仅仅是讲出来的还要使做出来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定要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二是一定要切合学校校情,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相匹配的教学大纲,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构建主义学习思想的通信工程网络教学研究》(09yb472)。 

 

参考文献: 

[1]宋燕辉,蒋青泉.新通信技术的应用人才需求探析.现代电子技术,2010,9(320): 194-196. 

[2]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通信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9,2(69):11-24. 

[3]陈文,刘绍清,王琳燕.管理信息系统的多课程融合教学探讨.计算机教育, 2010,41(7):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