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普教育基地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普教育基地报告范文1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部最高地段,地处武夷山市、建阳区和光泽县三县市境内,与邵武市和江西省铅山县毗邻。保护区主峰黄岗山海拔2160.8米,是我国东南大陆最高峰,素称“华东屋脊”。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全区总面积56527公顷,其中核心区29272公顷。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992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为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与武夷山风景区联合申报世界双遗产名录获得成功,成为我国仅有的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保留地的保护区。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评价为世界生物圈可持续发展学习地。在国家14部委联合编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被列为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11个关键地区之一,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表现为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享有“世界生物之窗”、“鸟的天堂”、“蛇的王国”和“昆虫世界”等美誉。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33年的建设发展,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绿色明珠、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南平航天体验馆
南平航天体验馆位于武夷市山兴田镇(宁上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收费站出口处500米),是福建省唯一一家以航天实物展出、航天科技体验,集知识和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型体验馆。展馆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是华东地区目前最大的中国航天主题展馆。
展区主要由“漫步太空”“辉煌历程”“美好生活”“太空互动体验”四个主展区构成。漫步太空展区主要展示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以及火星探测工程及部分航天实物;辉煌历程展区主要展示了航天历程、航天任务、航天员风采等珍贵的图片资料;美好生活展区,主要展示我国几大不同功能的卫星,包括导航、通信、遥感等领域的卫星;太空互动体验展区,可以体验沉浸式项目、玉兔竞速,还可观看到震撼的环幕球幕电影等。上述项目都是虚拟现实技术与航天知识结合的互动产品,可以让参观者了解航天科技知识的同时更近距离的感受航天文化产业带来的激情与快乐。
武夷山极地海洋公园
武夷山极地海洋公园坐落于武夷山市大王峰北路198号,位于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核心位置。作为目前国内单体建筑规模最大的内陆极地海洋公园,武夷山极地海洋公园由极地动物馆、海洋生物馆、精品水族馆、科普互动馆等“四大展馆”,以及“鲸豚剧场”“欢乐剧场”“人鱼皇宫”等三大表演剧场组成,展出白鲸、海豚、北极熊、企鹅、北极狼、北极狐、海象鱼、十二生肖鱼等数百种极地动物和海洋生物。公园以极地海洋动物保育、保护为方向,开设科普教育课程和延伸体验为发展,打造融合海豚、白鲸、海狮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互动体验、潜水互动、夜宿海洋馆、科普讲堂、海洋科普夏令营、小小驯养员等多种互动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普旅游项目,提升游览感受,打造更具科普性和互动性的极地海洋欢乐体验。
邵武市南武夷药博园
南武夷药博园坐落于邵武市城郊镇朱山村,占地1600亩,2016年被授予南平市科普教育基地,2017年1月入选福建省第一批15家养生旅游休闲基地示范创建单位。园内设置了中药材栽培示范、标本制作、膳品鉴、保健理疗、养生讲堂等培训与体验功能区域,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精髓。基地致力于建成集“药用植物基因贮存、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养生体验、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养生产品开发、中医药文化合作交流、传承与传播中医药文化”为一体的中医药科普综合示范园,助力中医药文化和技术传播。
邵武市卫闽镇“迷宫生态小镇”
“迷宫生态小镇”位于邵武市卫闽镇,是以植物迷宫为载体,打造“迷宫探索+户外拓展+水果采摘”的乡村旅游综合体验项目。目前已建成寻福文化植物迷宫、树叶型蔬菜迷宫、竹林中药材迷宫、古樟树林间慢道迷宫等4个文化主题生态迷宫,及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药材迷宫、古樟树林间慢道迷宫等4个文化主题生态迷宫,及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竹林休闲木屋、竹林文化餐厅、水上乐园等旅游设施,以及真人CS、高空拓展训练等体验旅游项目。“迷宫生态小镇”交通便捷,成为集休闲养生、运动健身、会议培训、科普教育、创意文化、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旅游集镇,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
光泽县鸿建农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鸿建农庄占地面积300亩,地处光泽城郊,距县城仅1.5公里,农庄以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科普农业为特色,科学、合理的将蔬菜作物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建立多处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园,向市民、游客宣传生态种养科技知识,是全国、福建省和南平市三级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
基地设有多种游客农事体验活动中心,如菜地认领,农产品采摘,传统农耕竞技等,开设了传统农事DIY。根据不同年龄人群,开展如亲子游、夏令营等不同的农业科普活动。2016年鸿建农庄通过国家3A级景区命名,提升了基地知名度,现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
近三年鸿建农庄还致力于保护古民宅,大力挖掘、传承传统文化,抢救、搬迁、修复当地明清古宅,并在农庄内建成明清古街景观。
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
科普教育基地报告范文2
满洲里市科学技术协会自2008年成立后,紧紧抓住六项基本职能、两部法律、一个条例和一个纲要,坚持“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充分利用中俄两国科技资源,搭建“中俄蒙科技展”平台,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开展具有口岸特色的科普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利用科技会展资源发挥口岸城市优势
俄罗斯作为世界科技强国,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雄厚。满洲里市科协借助口岸城市及与俄罗斯科技部门积累的人文优势,积极促进中俄两国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从2004~2009年间,连续六年举办了满洲里中俄蒙科技展暨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实现了市级、省级、国家级的跨越,成为规模、层次、影响力较高、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科技成果及高新技术产品展示会;举办了以“深化中俄两国科技区域合作、促进毗邻地区协调发展”为主题的中俄区域科技合作论坛;先后邀请来自中俄两国的院士、科技专家、学者10余位就中俄双方的经济和科技合作发展举行专题报告会;从2005年起举办了五次中俄科技项目推介会,涉及生物、化学、自动化、环保、能源、农业、医疗保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前沿技术和产品;为加强国际间青少年创新教育的经验交流,探索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机制和途径,协助自治区科协成功举办了首届中俄蒙青少年科技教育论坛。
如今,满洲里市科协以科技展为平台,促进中俄科技合作,普及科学知识;以科普讲座为重点,提高公务员和公众的科学素质;以中俄科技项目推介会为抓手,促进科技项目合作;以科技合作论坛为载体,升华科学思想,增强创新意识,逐步探索出了以“会展服务于科技合作,开展科技成果,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新举措。
开展特色科教活动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满洲里市科协充分发挥科普画廊、科普展板、科普大篷车宣传载体功能,借助“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科普活动平台,面向公众广泛开展社会性科普宣传;组织开展了创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活动,充分发挥科技教育示范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以及科技辅导员的作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青少年科技传播、科技创新大赛、手工作品大赛、校园科技节等科学实践活动;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技咨询、科技入户,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开展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评选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农村科普工作;开展在职人员技能提升、失业人员再就业、外来农民工转移就业等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及城镇居民科普知识讲座等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国内专家教授学者举办讲座和培训班、创业创新论坛、科技报告会、科技培训等,开展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党校、进教材等活动,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以“科教进社区”为载体,以创建“示范社区”为抓手,通过组织专家进社区、展览进社区、讲座进社区,以知识问答、文艺演出、专家咨询、科普大篷车、健康流动课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形式,对市民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播,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普活动。
强化科普服务网络创新科普宣传方式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满洲里市科协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科协和科普服务组织的新渠道、新方法,不断完善科协的工作职能,在全市各区成立了科协组织;联合科研院所建立以科技专家为依托、农村科技能手参加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组建了农民专业技术协会联盟;在各社区成立了多名科技专家参加的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扩大科普服务有生力量;强化各级科普硬件更新全市科普橱窗,保证科普活动正常开展;与满洲里市电视台共同完成满洲里市全国科普示范城建设创新发展实录《科普阳光尽洒北疆边城》光盘的制作,展示了满洲里市科普特色工作。
科普教育基地报告范文3
关键词:趋势;区域科普能力;科普事业
1 区域科普能力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1.1 概念
所谓科普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当时的科普资源状况和经济技术条件所决定的、各种科普生产要素综合投人所形成的,可以相对稳定实现的科普产品或服务产出能力,即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方面的产品或服务的产出能力。区域科普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区域提供科普产品或服务的全部组织和基础设施的综合平衡能力。即在一定的时期内,区域提供科普产品或服务的全部组织和基础设施在科普资源供应充分、科普人员配置合理、科普组织功能正常、科普基础设施有效运转和科普制度环境不断优化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年科普产出与绩效。
1.2 研究意义
区域科普能力研究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科普能力研究的理论意义;二是区域科普能力研究的实践意义。
区域科普能力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包括:一是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需求因素认知。从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组织形成来看,中央政府的全力推动是其中一个核心的因素。因此,相对而言,地方政府对科普事业发展的推动力就显得不对称。这形成了我国大多数地方政府在区域科普事业发展上的主动性、创造性严重不足的现象。这表明,长期以来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基本忽略了区域科普事业发展的需求推动力量。而区域科普能力则特别强调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区域需求因素,第一次强调地方政府在区域科普事业发展的核心与主导力量假设,企图全面厘清区域科普事业促进发展的需求因素。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二是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供给因素。三是建立科普学科的目标,有利于科普理论深入研究和科普学的完善。四是解决科普市场失灵,优化和改善地方政府科普公共行政管理环境,提高地方政府科普公共行政管理职能和绩效。五是创新科普管理体系。其一,要摸索走出政府科普角色的“缺位”与“越位”并存的被动局面的路径与政策手段;其二,要建立地方政府――社会――公民互动型科普能力建设机制的创新机制与目标;其三,区域科普能力建设与区域自主创新高度统一的内在机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第八部分“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的第9节提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区域科普能力研究的政策意义主要包括:一是合理配置区域稀缺科普资源;二是有利于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有利于科普组织的自我调节和良性成长;四是有利于地方科普管理水平提高;五是有利于科普事业发展质量提升;六是有利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七是区域科普能力是区域科普政策和区域科技政策创新的重要目标。科普政策是科技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制定并实施的促进科普发展的方针及实现这一方针的行为准则、规范、行动体系等,它一般包括确立科普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变革和调整科普的建制(组织、机构、制度等)及其布局、配置和分配科普资源、培养科普人才、规范科普活动和科普研究、促进科普研究成果的应用以及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它是一系列法令、法规、条例、路线、方针、战略、规划、计划、谋略、措施、办法、方法等带有规范性的文件的总称。区域科普政策既是区域科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科技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多数沿海发达城市而言,经济政策的权重远高于科普政策和科技政策。科普政策的地位亟待提高。因此,沿海发达城市要借助区域科普政策和区域科技政策创新,率先建立起区域科普能力提升的新优势。当然,由于当前区域科普政策单独设计和操作的条件还不成熟,可以借助其它相关政策体系进行科普政策设计与操作。
2 我国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趋势
2.1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科普能力必须以载体为依托,如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专用设施。统计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左右时,国家或地区进入科普基础设施如科技馆、博物馆建设的发展阶段。根据科技部对30514个县及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科普工作的统计,科普活动场所和设施在不断健全。近年来,我国科普场所建设速度加快,2005年全国共有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科普场馆704个,其中科学技术博物馆(包括科技类博物馆、天文馆、水族馆、标本馆,设有自然科学部的综合博物馆)185个,专业科技馆265个,青少年科技馆站254个。全国共有省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1282个,共建有长度在10米以上的科普画廊6万多个,城市社区科普活动室超过3万个,农村科普活动场所近12万个,科普宣传专用车640余辆。但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科普能力提升的需要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张明生(1999)提出,我国科技馆设施存在着建设规模缺乏依据,展厅面积严重不足,场馆建设与科普展品建设不配套,性质不明确,展教功能不突出等问题。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和建设部《关于加强科技馆等科普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2003年4月22日)提出,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设施之一,要大力加强各级科技馆的建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要力争在“十五”期间建设一个综合性、现代化和有地方特色的科技馆;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地市和县在地方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可自愿建设以举办展览等科普活动为主要功能的、规模适度并体现当地特色的科技馆。这要求避免内容和功能趋同的重复建设。这还包括了广泛意义上的科普基础设施。科普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一直是影响区域科普事业发展和区域科普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这要求区域科普能力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区域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点。当然考虑到科普基础设施在区域科普能力建设中的独特地位与功能。不同地区区域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在条件许可情况下,有必要采取“错位经营”的差别化战略,奠定不同地区区域科普基础设施的比较优势特别是竞争优势;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整合和集成不同地区区域科普基础设施资源,提高不同地区区域科普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和经营水平,提高区域科普基础设施的投入产出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科普能力。作为我国区域科普能力建设先行的地区,截至2005年,上海市已建成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50家,场馆面
积达120万平方米,年均参观人数达500多万人次。“十一五”期间,上海还将建设和提升改造30家专题性科技场馆。2010年前,全市建成40家专题性科技场馆和200个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计划全面“更新”磁浮科技馆。添加诸多高科技互动展项,借助视频、音频技术及大量实物模型,让市民零距离感受磁浮列车飞驰的运行原理,技术特点等。广东科学中心等科普教育场馆实施建设取得了进展,自2002年底起广东省就积极推进科学中心建设。中心总投资达19亿元,计划在5年之内要建成开放,成为一流的科技教育基地。
2.2 各级政府对科普事业的政策设计和政策操作力度加大
逐步完善科普政策法规体系。是各级政府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广东省大力开展《广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的科普专题战略研究工作,并在方案中专门设立了“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研究”专题。2004年10月,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为与国家出台的《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办法》配套,上海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上海海关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共同制订了《上海市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该细则规定,上海的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台、地震台等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的门票收入可以免征营业税。上海市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科协、工会、妇联、共青团、中国福利会组织开展的科普活动,其门票收入也免征营业税。上海对综合类科技报纸和科技音像制品在出版环节的发行收入,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办法。科普基地以购买自用科普影视作品播映权的形式进口拷贝、工作带,免征关税,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以其它形式进口的自用影视作品,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而科普基地向境外单位转让播映权,免征营业税。为了形成科普资源社会化集聚的新机制,《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一五”规划》规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科普教育基地的捐赠,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2.3 科普宣传能力成为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公众理解科学阶段是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发达国家科普经历了传统科普阶段、公众理解科学阶段和科学传播阶段三个重要阶段。我国目前科普事业进入到了公众理解科学的发展阶段,科学技术政策问题、科学伦理问题和科技发展环境问题等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相比传统科普阶段,公众理解科学阶段更强调科普的对象“公众性或全民性,科普内容和方式不再是单向和被动模式,理解科学价值目标高于知识获得价值目标,科学的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受到更多的重视,科普受众思考的独立性、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和科学思想的内化等成为这个阶段科普的本质功能。雷绮虹(2005)提出。对于公众来说,理解科学可以促进自身适应由于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更有能力参与科技问题的讨论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对科技事业更理性地支持。这说明了科普宣传能力在科普能力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从国家层面分析,科普宣传能力建设一直是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科普教育(SCIENCE EDUCATION)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各界的共识。1994年克林顿政府的《为了国家利益的科学》,就明确提出“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美国应成为科学知识普及的社会”。英国政府20世纪80年布的《英国:公众理解科学》报告,强调“公众对科学技术更好的了解是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因素”,倡导全社会关心科普教育。
从地方层面分析,科普宣传能力建设也是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广东省开展了以“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科技强省”为主题的第十三个“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从2003年开始,广东省科技厅编印了《广东科普通讯》内部刊物,及时通报广东省科普工作的重要情况与信息。加强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加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宣传力度,介绍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建设和发展情况,广东省科技厅还组织了《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宣传画册的编辑出版工作。苏州市出版了《科普动态》,强化区域科普宣传能力建设。自2003年浙江省绍兴市实施科普工作“三普三味”以来,加强科普宣传能力建设,注重多管齐下,营造强大声势,通过讲座、咨询、宣传等多种形式,借助科普画廊、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活动日以及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电台等多种载体,立体化、广覆盖提高科普宣传能力,区域科普事业的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区域科普事业开放性机制初步建立。2003年,绍兴市成立了城市科普讲师团。2004年,成立了绍兴市科普文艺宣传队。同时,绍兴市科协把科普网站建设列入对各地科协的工作目标考核之中,召开全市科普网站建设现场会等来促进全市科普网站建设。目前全市6个县(市、区)已建好科普网站2个,科协网站1个,科普网页2个。还有1个县科普网站也准备在2006年科普日期间开通。绍兴市科协获得了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浙江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4 科普投入社会化的制度性规定及的建立与完善
这是指区域科普能力的形成机制、提升机制和维护机制的社会化路径和社会化政策体系。这在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投入机制、社会需求与供给的均衡机制等方面都有很多体现。根据科技部对30514个县及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科普工作的统计,我国科普经费投入社会化机制正在形成。2005年全国科普经费筹集总额为24亿多元。其中,政府各级财政拨款占总投入金额的65%左右;自筹资金占比为25%;社会捐赠占比1.9%,其它占比近8.33%。一方面,区域科普能力建设与区域科普事业一样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另一方面,区域科普能力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因此,社会性(化)就成为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内在性质。上海科技馆尝试用市场化的手段来经营这种公共产品获得成功。上海科技馆通过实践“让公众理解科学”理念来推动科普受体的成人化和社会化。这是上海科技馆经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上海科技馆的观众60%以上是成年人。该馆潘政馆长认为,要推动科技馆的科普受众群体的成人化和社会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市民的精神需求。因此,上海科技馆的“目标顾客”不应当局限于某一群体,而是面向所有公众,让所有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的人们在这里都能找到他们感兴趣和想得到的东西。上海市科普基金会的成立,开辟了科普资源集聚社会化的有效通道。该基金会通过向国内外社会各界募集款物,吸引民间力量投入科普事业。它属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400万元,由上海市科协等6家单位出资。广东省社会投资建设科普设施及支持科普事业发展的局面也正在逐步形成,由企事业投资建成的具有科普功能的大型场所,共计投入资金超过25亿元。此外,广
州市还引入外资,在南沙建立了科普馆。借助科普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推动科普资源配置社会化的重要条件。《上海市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规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通过国内的非营利社会团体或国家机关向对公众开放的科普基地提供的捐赠,可以根据国家税法规定,用于抵扣所得税。《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一五”规划》强调通过创新思路来解决由于体制分割导致的社会科普资源分散的突出问题,以期形成促进教育、科技、旅游等部门科普资源开发的同时,借助“交流、合作、共建”等机制提高社会科普资源的共享能力,形成社会科普资源集成的“大科普”体系。《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中小学校可以结合二期课改,建立科技场馆和学校教学课程衔接的有效机制。另外,借助科普基地为研究型课程提供实践平台。提高学校和科技馆两者的互动水平。上海建立10个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社,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免费公开自己的“头脑风暴”成果,如科学商店、医疗健康咨询、法律问题解答、环境质量检测等。“十五”期间。上海已初步形成10多万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这种形式也大大提高了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社会化水平。北京“索尼探梦”成为我国科普事业国际化和企业化的成功探索。世界第一家“光与声音”的科学馆――“索尼探梦”,自2000年开馆6年来,应用了索尼在数码、IT、音视频等领域的顶尖技术,让参观者尽情体验世界尖端数码科技所展现出的无穷乐趣。“索尼探梦”相继被评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普活动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作为以“神奇・感受”为特色的体验型科普场所,“索尼探梦”已成功接待了超过50万名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观众。这标志着探索中国科普教育事业企业化水平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将推动索尼在中国公益事业的全面发展。
3 研究结论与启示
研究表明,先进地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区域科普能力具有可行性。沿海发达城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对区域科普能力提升进行了如下成功的探索;一是要将区域科普能力提升工作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中来;二是地方科协在迅速提高区域科普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作为空间;三是要针对科普事业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异,及时制定出地方科普事业发展和区域科普能力提升的制度安排、优惠政策及其具体实施意见。四是要及时制定区域科普的中长期规划,并将其纳入区域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高区域科普事业发展的连续性。五是建立科普项目社会化、企业化和产业化的扶持政策体系,形成面向科普研究、科普创作、科普宣传人员的专项激励政策。六是加强科普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政策与法规建设。
参考文献
[1]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全国科普工作统计培训教材[M].2005.
[2]亢宽盈.2005年中国的科普政策[EB/OL]..
[3]张明生.我国科技馆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通报.1999(5).
[4]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加强科技馆等科普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Z].2003―04―22.
[5]王卉.紧迫需求下的科普事业[EB/OL].?id=59708.
[6]刘霁堂.旅游科普――现阶段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科技论坛,2003(2).
[7]赵立新.企业科普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定位[J].决策咨询通讯,2003(2).
[8]唐勇.美国大公司为何热衷科普事业.oil.省略/zgsyb/system/2006/12/19/001039580.
科普教育基地报告范文4
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至10月,完成国家级、市级、区级各类项目197项(包括农医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完成262家科技企业换发证工作。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项目25项。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19项;申报国家级新产品1项;申报国家级火炬计划2项;申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3项。
申报市级各类项目93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32项(9项获资助),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9项(其中4项获资助),上海新市火炬计划7项,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1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再创新计划项目2项;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获二等奖1个,3等奖1个);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首批获批7家);上海市科技创新人1人(神力)。
立项并实施区级各类项目79项。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计划8项;认定15家企业为奉贤区高新技术企业;区高转项目5项;创建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区级科技发展基金立项46项(农医方面)。
完成其它各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创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1个;配合市科委完成上海市种子资金项目验收6项;配合市高新办完成现有5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其中:48家企业通过复审,3家企业自动放弃);完成国家863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调查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跟踪调查2项;完成项目鉴定5项,成果登记3项。
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统计。完成262家科技企业的网上年检工作,换发科技企业联系服务证267份。完成完成2005年奉贤区春季网点土利用动态监测简析。
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至9月底,专利申请量640件,完成年指标任务的128%;办理专利申请专项资助22项,资助经费14600元;确定区第二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2所;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6项,技术交易额3072万元;组团参加《2005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有4项新技术成果及产品获.
2006年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教兴市主战略,继续推进《奉贤区科教兴区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和《奉贤区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努力营造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科普“六进”工程,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科技工作目标任务:
申报、落实国家级、市级各类科技项目130项以上(不包括区级项目),同比2005年118项递增10%左右。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20项。其中国家级创新项目12项,国家级新产品1项,国家级火炬项目2项,其它5项;
——申报市级各级科技项目不少于80项。其中市级创新项目12项,市级新产品6项,市级火炬项目6项,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项,市级农业攻关项目6项,其它30项;
——落实区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32项。其中:区级科技领军企业1-2家,区级创新项目15项,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项,其它10项;
——农医类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不少于45项。其中农业类30项,医疗等其它行业15项,继续支持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基地若干。
——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家、区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2家,通过重点扶持,争取在2006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30亿,比2005年100亿左右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由2004年13%增长至15%。
——实施科技“小巨人”扶持计划。每年挖掘并着力扶持10家销售额800—1000万左右、科技含量和利润率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争取在3年之内形成一批5000万元销售以上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不少于600项,申报市级专利培育试点企业5家,争创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申报并争取批准上海市著名商标1个以上(原我区全国驰名商标1个,市著名商标9个,今年申报5个还没结果)。争取上海市名牌产品1—2个(原我区有市名牌19个,今年申报4个,还没结果)。
——申报市级专业科普博物馆2家。(其中:化妆品行业1家,食用菌行业1家),争创市级科普基地2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工程12个;
——进行各类科技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拟在2006年年初,由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科技大会,表彰科技“五大奖“,按照科教兴区纲要,总结2005年科教兴区工作,布置2006年工作任务;二是出台《奉贤区科教兴区战略配套政策》(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科技发展基金、专利基金等六个管理办法),使全区科技型企业申请各类区级项目或资质认定,有明确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三是利用科普“六进”工程、“科普宣传周”、“三下乡”、“科普教育基地”等载体和阵地进行全民科普教育;四是发挥媒体作用,利用现有的科技网站、科技刊物、科技天地、电子大屏幕和科普画廊等有效的宣传阵地,积极宣传科技政策、法律、法规,培育企业科技创业文化,优化科技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化进程
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依靠现有的各类科技资金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加快推进科技企业产业化进程,提升科技产品水平。
一是实施科技兴区推进计划。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科技兴区规划纲要。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形成并实施2006年科教兴区各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进一步构建社会所需,政府所能的全区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是认真组织科技项目。坚持突出重点(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市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四个层面)培育特色项目,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部和市科委各类政策,了解掌握全区科技型企业发展态势和主要行业发展势趋,为区政府提供建议;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基金(资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三是打造科技领军企业。按照我区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年内培育1-2家科技领军企业,鼓励支持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带动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科技进步向纵深推进。四是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每年政策聚焦10家目前1000万左右销售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3年内可成长至4000—5000万销售企业。五是支持社会事业类科技项目。关注农业科技特色基地建设,发挥农业、医药等传统基础业科技方面的软课题研究,重点帮助农业种、养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
三、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提升专利申请的量和质
围绕实施科教兴区的主战略,以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为抓手,积极鼓励发明创造及自主创新,加快知识产权传播、服务中心建设,为推动科技、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一是实施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我区2005年至2010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对创新体系建设功献率。要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学普及和技术转移服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产学研结合,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量和质。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抵制非法专利产品流入市场,积极主动介入纠纷调解工作,保护专利产权,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发挥服务中心功能。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开展持证上岗培训,确保专业人员的工作水准。举办大型知识产权论坛报告会。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推动科普事业发展
科普教育基地报告范文5
一、数字化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机制创新
(一)博物馆专业人员与学校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博物馆主导开展教育、学校主导开展教育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主导开展的教育形式。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形式的不断变化,国家对于博物馆的教育逐渐的重视起来,博物馆由校外教育的形式,转变成为馆校合作,博物馆教育俨然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这已经是必然的发展形式。这一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转变,使得博物馆教育活动不再由学校完全主导。博物馆专业人员直接参与博物馆教育过程的发展趋势,推进了博物馆人工制品所蕴含的背景文化知识的传播,由此也为博物馆专业工作者与学校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保障。在结合教育的过程中,博物馆可以组建专门的教育队伍,与学校进行相关工作的接洽,博物馆可开展教育讲座,以推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1]。鼓励博物馆向学校输出博物馆教育的相关资源,推动博物馆教育的质量得以持续提升。通过博物馆与学校的项目合作、馆校之间的经验交流,也可以提升博物馆专业人员所需的教育教学能力,完善博物馆人员的专业发展途径,为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同时学校的一些教师,可以多与博物馆的人员进行沟通,熟知各种藏品的知识,作为自己的教学资源。
(二)博物馆教育与学生科普教育相结合
在学校中开展科普教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目前,博物馆(或科技馆)教育与学生科普教育结合形式多样,包括组织学生去博物馆或科技馆参观、科普活动进校园、馆校合作的科普活动等。通过这些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心理素质以及审美能力得以提升。博物馆教育与中小学科普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一定程度的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此外将博物馆教育与大学科普教育相结合,可以为大学教育提供一个科研基地,学校可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实践探究。博物馆自身所具有的教学资源,对于科普教育有非常大的意义,可以满足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需求。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既将博物馆教育带进学校,也将学校教育渗入博物馆。教师也可以在线预约的形式,联系博物馆工作者进入校园进行专题报告,形成立体化展览进校园的文化传播模式。博物馆教育与学生科普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加形象化地理解?W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和创新能力,它符合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指导方针。
二、博物馆资源与学校课程结合的主要策略
(一)重视学校特色在线博物馆的建设与利用
现今,很多发展较好的学校,已经开始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专题博物馆,既具有博物馆特有的特征,又能展现出学校本身的教育特色,这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一大跨越。与普通的博物馆相比,学校博物馆功能更加偏向于其教学研究属性,为学校学科建设服务的同时传递学校特色文化,加之其教育对象的相对稳定,学校博物馆的展品收藏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其博物馆学习的教学内容也相应较有针对性,通过发挥其人才储备的优势,为在校学生更加快捷高效地学习理解专业知识提供了便利[2]。
为了发挥学校特色博物馆的建设与利用,可以通过结合本校的学科优势举办陈列展览、专题讲座、提供在线展览、在线课程或和大众传媒合作的形式向公众普及科学历史知识,推进科技创新、社会进步,充分发挥学校人才资源,尽到提升全民素质的职责。然而,与社会上的博物馆相比,校园里实体博物馆的利用率不太理想,加之不少学校博物馆尚未建立起与之相应的、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博物馆,使得学校博物馆没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所以,结合已有的学校特色博物馆,建设相应的网上虚拟博物馆,构成虚实融合的学校特色博物馆体系便成了当务之急。
(二)依托博物馆建设青少年教育网络课堂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教育应该成为各级各类博物馆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可以结合博物馆展品内容的特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博物馆学习的课程、教材教具等已有成果进行数字化,转化为可通过因特网调用的有效资源。建设和完善适应信息时代学习需求的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科学文化教学内容。
具体到博物馆网络课程或在线资源的建设方面,需要根据博物馆的展品内容,结合基础教育阶段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设置,设计、开发相应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我国基础教育目前的学制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等学段,作为基于博物馆的非正式教育课程应当涵盖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并按各个学段和层次精心设计,构建每个学段的学习目标、教学重点、体验内容及评价标准。
科普教育基地报告范文6
刚才,三个单位作了很好的经验交流,县委、县政府表彰了一批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傅常委对我县近年来科普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以创建新一轮全国科普示范县为重点的科普工作进行了扎实细致的安排和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围绕目标,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科普工作的新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更是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总书记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科技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创建新一轮国家科普示范县这个目标,牢固树立抓发展首先要抓科技的理念,切实增强做好科普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实现突破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目标。
一要寻找差距,增强紧迫感。在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科技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如果我们不迎头赶上,必将影响我县率先突破发展。总书记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讲话中指出:“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综合国力竞争的主动权。”这就要求我们应主动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把科普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风向标”作用,不断增强做好科普工作的紧迫感。要整合一切科普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一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建新一轮全国科普示范县的热潮,掀起一场依靠科技加快发展、应用科技加快发展的热潮。
二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随着西康两路的开通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县已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并成为关天经济区的重要辐射区,如何抢抓机遇,做好率先突破发展这篇大文章,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机遇,紧跟关天经济区发展步伐,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努力把建设成为西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全省现代材料基地和绿色产业基地、秦岭生态旅游最佳休闲度假区,打造陕南特色经济强县。因此,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科普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创建国家科普示范县工作的责任感,充分发挥科普工作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动员和团结广大科普工作者和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的主战场。
三要正视现实,增强使命感。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县,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由于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新知识新技术应用的覆盖面小、普及率低,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化发展水平慢。特别是一些传统产业,由于缺乏科学管理,产量徘徊不前,有些产业甚至出现了滑坡的现象。我县板栗面积与安徽金寨差不多,但产量却不及人家的一半,纠其主要原因就是科管水平太低。对此,必须引起各乡镇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坚持走科技兴产业、科技富民强县的路子,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普工作的使命感。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农函大、农广校、职教中心、就业培训中心、党校等各种科普阵地作用,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获取、吸收、交流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和转移劳动力的专业技能,提高预防疾病和科学生活的知识水平。通过一系列的科普宣传和培训,使广大群众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学到更多科学技术,增强发展经济本领,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为农业发展、农村和谐、农民富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把握重点,创新方法,提高全县科普工作的新水平
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普工作,要牢牢把握科技知识普及、科技创新和科技运用三个重点,注重把握三个问题。
1.夯实基础,在进一步壮大科普队伍上下功夫。科普队伍建设是科普工作基础的基础。要繁荣和发展科普事业,关键是要有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科普人才队伍。要注意组织和引导科技、教育、文化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加强科普人才的培训,培养一批农村先进实用技术能手、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工巧匠、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优秀教师、乡镇科普宣传员,不断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逐步建立起由科普专家、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专群结合、专兼结合的科普工作队伍。要合理配置科普资源,加强科普设施建设,根据需要在农村、企业、学校建立不同层次的科技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不断搭建科普服务的新平台,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2.突出重点,在抓好重点群体科普工作上下功夫。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特点,认真做好重点群体的科普工作。一是农村科普工作。要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紧扣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广泛传授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大力实施“农函大”教育、“绿色证书工程”等活动,教育帮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摒弃愚昧陋习。二是城镇科普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服务居民的理念,以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主题来开展,结合和谐村(社区)建设、科普文明村(社区)建设,通过科普宣传,着力增强城镇居民在精神文化消费中的科技意识和辨别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三是青少年科普工作。把培养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加强学校教师的科普知识培训,大力开展校内外科技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积极开展科技竞赛、科学探究、科学知识进校园等多样性的活动,为提高中小学生科技素质寻求更多的载体和平台。四是企业科普工作。要与职工岗位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普及高新技术知识,提高广大职工适应现代生产的能力,了解掌握应用新材料、开发新产品和采用新工艺的生产技能,把蕴藏在职工中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出来。五是领导干部科普工作。要把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和贯彻科技政策能力作为重点,县委党校要把科技知识普及列入重要的教学培训内容,组织人事部门要围绕我县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领导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计划地组织科技专题讲座,积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促进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3.突出特色,在创新科普工作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目前,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获取信息的手段不断更新,科普工作必须重视创新。一要创新内容。科普活动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成效如何,关键看内容好不好。要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及时传授给广大人民群众,教给他们最先进的适用技术,包括与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常识、卫生常识等,使广大干部群众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类自身,把握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科普项目的引进、研发、建设作为全县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引进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科技大项目。二要创新形式。要坚持和完善过去工作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科普活动形式,同时根据新的形势探索新途径新方法,采取群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活动,动员更多的科普工作者到学校、企业、农村、机关、社区一线宣讲科技知识。要继续抓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继续办好科普讲座、科普报告、科普咨询、科普画廊、科普展览等主题活动,不断提高科普工作质量。三要创新手段。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各种传播手段推广科技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平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发挥网络等现代传媒的作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不断扩大科普教育的覆盖面。要积极组织科普创新,不断增强科普宣传的有效性,合理配置科普资源,加大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普服务的新水平。
三、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开创全县科普工作新局面
科普工作点多、面广、线长,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广泛参与、积极配合,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科普工作新局面。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乡镇各部门要把科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科普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开展科普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要加强科普组织建设,完善科协组织体系,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组织适应的体制和机制。要建立科协、科技、教体、财政、文广、卫生、计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参加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扎实有效的组织和推进全县科普工作。县科协要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和牵头抓总的作用,做好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活动;县委宣传部要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传媒在科学技术普及中的主导作用,运用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在全社会形成宣传科学、崇尚科学、运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县科技局要发挥协调、组织、规划、监督等职能,引导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科普工作;县教育体育局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科技制作、竞赛、发明等科普活动,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县农业局要继续开展农民培训、绿证工程、科技下乡等活动,对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的科技教育;县总工会要继续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技术发明、技术成果竞赛活动,引导企业走技术创新道路;共青团要大力开展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县妇联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妇女思想文化阵地,组织妇女开展读科技书籍、健康咨询、科普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广大妇女科学文化素质;其他各部门也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共同做好各项科普工作,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事业的良好格局。
二要加大投入,强化宣传。科普工作是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强力支持。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科普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而逐步增加。要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及个人、团体对科普事业的捐助资金,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社会共同支持的科普投资体系。同时,要找准科普宣传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充分利用各种宣传窗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科普知识宣传,要大力宣传在科学技术创新和普及科学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加大对拥有实用技术以及“土专家”人才的奖励力度,要利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向农民群众宣传生活科学、信息网络等新知识。形成人人关注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参与创新的浓厚创新氛围。特别要针对当前科技工作者分布和流动的变化情况,不断创新组织体制,拓宽联系渠道,转变活动方式,激发自身活力,使科普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要夯实责任,抓好创建。我县于2007年11月被中国科协授予2008-2009年全国科普示范县。今年,我县再次申报创建2011-2015年全国科普示范县,这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光荣的工作任务,能不能继续保住这一全国荣誉称号,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一次检阅和考验。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希望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对照创建标准,夯实责任,快速掀起创建工作热潮,争取一次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