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传承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间艺术传承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间艺术传承的意义

民间艺术传承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城市空间设计;分析

自从先进的西方艺术进入中国后,现代化建筑越来越多,到处都融入了西方的设计理念,在早期人们由于新鲜事物的冲击对传统的民间艺术产生了忽视,造成如今传统民间艺术的大量流失。由于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提升,人们对设计也有了不少自己的看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大胆的将尚存的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到城市空间设计中去,打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城市,由于我国各城市中的文化差异,造就了各种不同风味的设计的出现,令人叹为观止。

1传统民间艺术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1.1书法宣传栏中传统民间艺术的运用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的文化底蕴深厚,尤以书法出众。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传世佳作,给国人甚至世界展示各地的风貌,让人敬佩。如今,我们民间依然有很多名家喜欢舞文弄墨,我们的设计师抓住这一特点,将带有中国特色的书法放进了宣传栏里,这样在城市的设计中形成了一种不一样的风味。在人们候车的闲暇时候,人们不再只做“低头族”,更多的人会慢慢的沉浸在欣赏书法、书画中,品味它们在繁忙中带来一丝宁静。既缓解了疲劳,也让人们能够不忘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当地文化。这种书法的宣传既可以鼓励人们加强书写的锻炼,又能缓解人们在候车时的枯燥,更甚有引起内心共鸣者,这样的宣传恰到好处的将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到城市空间设计中去,没有一点违和感。

1.2公益广告中传统民间艺术的运用

近几年来,我们在城市里可以看见很多公益广告,它们大多以山水画、国画等形式出现在城市的白墙上,有的公益广告以宣传环保为主,有的公益广告以宣传文明为主,还有的公益广告则是以宣传仁孝为主。这些公益广告还结合了古诗词,让人印象深刻,加强人们这些观念树立的同时,也将传统民间艺术巧妙的结合进去。以仁孝的公益宣传为例,公益广告中大引用黄香温席的古诗,采取动漫的画法,将其画面展现出来,同时还题上标题,这样既能够让大家做到仁孝,又能对加深古典文化在生活中的渗透,同时对于美化城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1.3雕像中传统民间艺术的运用

随着广场和公园的增多,人们的公共娱乐场所得到了扩展,但广场和公园的设计让很多设计师头疼,随着人们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看重,设计师们在设计时本着传承文化特色的理念,将传统文化巧妙的融合在雕像上。就比如说浙江湖州的项王公园,它虽然是个公园,但它在保留历史文化遗迹的同时,利用雕像突出了项王这个传奇人物,同时增加了其他的休闲设施,让人们可以在进行散步、下棋、跳舞等活动,既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又将传统民间艺术体现的每个角落,独具一番风味,这样及解决了历史遗迹占地问题,又让城市给外来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2传统民间艺术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2.1传承历史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现代人大都被网络和其他利益所迷惑着,很少有人会对城市历史感兴趣,但我们不能让历史在人们心中淡忘下去,只有清楚地了解历史才知道这座城市的特色,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创造,才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空间设计结合传统民间艺术既能在艺术性上得以提升,同时也加强了文化的延续,让文化不再藏于书本,而是将它搬出书本,融入城市中去,让文化活起来,陶冶人们情操的同时让文化中的内涵能够影响人们生活中的行为。

2.2增强群众的互动性

城市空间是大家共有的,只有将传统民间文化融入到城市环境中去,人们才能注意到传统民间艺术的存在,既然要传承和发展历史,那必定不能是单方面的传承,一定要增强与群众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让人们主动的去接受历史文化,这样才能在了解历史文化的时候有所感悟和突破,我国才能更为迅速的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才能如日中天。因此,加强传统民间艺术的城市空间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可以激发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欲望并对其产生思考,文化才能有新的产物,才能给人们的活动挺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能突破城市的历史局限,在世界上留下更深的印象。

2.3支持公益活动的进行

目前,公益活动越来越多,公益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传统民间艺术既可以成为公益广告上的创意,提醒人们环保、文明,又可以化身为精彩的表演。用传统民间艺术义演可以提高公益活动中的文化性,同时让老一辈的人重新回到年轻时代,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此外还可以让一些无业人员对传统艺术进行学习,既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又能将活的传统民间艺术延续下去。传统民间艺术目前更多的体现形式还是停留在工艺品上,用文字书画的形式来美化我们的城市环境,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样既减轻了美化城市的经济成本,还让让美化的方式更有意义,更能让人身心愉悦,这就是传统民间艺术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魅力。

2.4解决历史遗迹占地问题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在现代生活中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很丰厚,在如今的城市中心也能见到不少历史遗址,对于这些历史遗址国家和政府大多采取维修保护的措施,使得城市用地被大量侵占,造成城市用地紧张。而传统民间艺术则可以帮助我们处理这些历史遗址,在上文提到的项王公园就是在对历史遗迹进行加固的同时,将其休闲化、娱乐化,让湖州人民能够舒心的畅玩。同时又用雕像来突出公园的主题,让人们一眼就能知晓,同时激发人们对项王的了解欲,这样就在无形之中将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同时城市空间不仅没有得到浪费,而且增加了城市的实用性和美观度。

3结语

大多人都认为传统民间艺术离我们太遥远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通过学校的学习,我们对生活中的传统艺术了解少之又少,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的规划者对于传统民间艺术越来越看重,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既创建了一种独特的城市空间设计方式,又让人们对传统民间艺术有一个零距离的感受,能够鼓动大家去积极参与到传承历史文化中去。目前传统民间艺术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论是在建筑上还是其他方面,或多或少的都融入了一些传统元素,形成独特的中国风味。现在应用最多的还是在宣传栏和城市围墙上,采用了书法字画的形式,将文明、环保、仁孝等现念传递出来,让人们能够自觉的去执行相关的规定。此外,还有雕像上运用了传统民间艺术的雕刻手法,既增强城市的观赏性,又让人们对雕刻有个初步的认识。传统民间艺术的伟大在于它永远不会过时,在繁闹的城市中依旧能够在传统民间艺术中找到灵魂的归属感,同时在于现代文化中不相冲突,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也能有很好的融入,提高了观赏性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等的破坏,因此,我们要合理的将它们结合起来,共创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民间艺术传承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民间艺术视觉语言;现代服饰;媒介;传承民间艺术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美学思想与智慧,乡土气息浓厚,艺术种类丰富,其所呈现出来的独特视觉语言想象力奇特、表现夸张,无论造型寓意、图案装饰甚至材料构成、工艺技法、传统哲学观念,都在服饰媒介中有所继承,不仅拓展了服饰设计的空间及内涵,创造了别样风情的服饰文化,而且也是对民间艺术的一种生动有效的传承。在保护、发展非遗文化的今天,当我们四处张望、各方寻求民间艺术的传承良方时,服饰媒介却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将民间艺术视觉语言运用其中,创造了风生水起的流行时尚[1]。它所蕴含的识别性、个性以及美学特征,为民间艺术文化的再现提供了易于借鉴的承载方式,也是使民间艺术成为真正“开放的、鲜活的、流动的当代文化资源”的一种具体实践。

一、民间艺术视觉语言的形式

传统元素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设计元素,典型的民间艺术视觉语言有寓意吉祥的装饰纹样,为服装增添了吉祥、古朴之美;有风筝、剪纸、年画等不同风格和题材的艺术形式,使姿态多样的艺术元素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创作之源;更有诞生于不同时期的传统工艺技巧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新亮点,如刺绣、扎染、蜡染等。而争奇斗艳、大红大绿的民族色彩,也在崇尚民族化的今天创造着新的流行元素。1.民间艺术的纹样装点。民间传统艺术纹样是民间艺术的精华,从人类之初的图腾、原始社会的陶器图案,到明清精美繁复的装饰纹样,各式各样、名目繁多。按类型可大致分为几何纹样、动植物花卉纹样、器物纹样、人物纹样、组合纹样等。不同类型的装饰纹样表现了不同时期和地域人们不断变化的欣赏品位、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其艺术价值一直在设计应用中长盛不衰。2.民间艺术的风格再现。民间艺术门类丰富,常见者如剪纸、年画、脸谱、风筝、木雕、皮影、折纸、泥塑,等等,表达了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民俗生活。这些源于本土的艺术,就地取材,工具和材料简单、朴素,创作者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艺术训练,从形态、用料到色彩搭配和制作风格,乡土味浓厚,造型夸张,气质粗犷、洒脱,因各自门类不同具有各自的特色。再者,民间艺术制作多结合节日,赋予了求吉呈祥之意,使得艺术作品在手工作业的古朴中透着喜气。3.民间艺术的工艺运用。民间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民众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在科技不发达时期,手工技艺不仅是美化生活的必备手段,还被理解为是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并逐渐演变为特定习俗而被传承。如印染、编织、刺绣、布艺、毛绒、兽皮等工艺,材料各具特色,质感、造型也多姿多彩,这些民间手工艺遍布生活当中,成为现代服饰设计信手拈来的创意之源。4.民间艺术的色彩表达。民间艺术是观念艺术,承载着迎祥纳福、驱邪禳灾等世俗的目的,从而造就了民间色彩的对比强烈、热烈红火及其吉庆寓意。在这种民间信仰习俗的影响下,其艺术色彩显现出较强的民族情感和审美特征,直接导致了艺术形象的直觉、主观、意念化,这一赋色体系在年画、剪纸、民居、玩具、服饰等民间艺术中都有所体现,呈现出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景象,情感表达浓郁,体现出一种质朴、真挚的情怀。

二、民间艺术视觉语言在服饰媒介中的传承

民间艺术视觉语言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情民俗给现代服饰创意带来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这些民族经典特色越来越多地被设计师们看好,运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成为展示中国风情,表现民族风格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民族文化、艺术、习俗、价值观等的一种有效延续方式和时尚载体。继承传统不是形制的模仿,而是文化的领悟、共鸣与升华。服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与人形影相伴的艺术形式,是时尚的外在表现,也是时尚元素的载体。民间艺术视觉语言在服饰中运用和传达,使其成为时尚流行符号的彰显,不仅创造了内涵深厚的服饰文化,也为民间艺术的延续指引了富有生命力的方向和极具社会效应的发展渠道,使民间艺术在服装与时尚的融汇中产生强大的召唤力和诱惑力,引导潮流,赢得新生。

(一)民间图案的视觉构成美

民间装饰纹样种类各异,样式繁多。纹样多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丰富,表现质朴,如梅兰竹菊、鸟兽虫鱼、盘长、如意、云纹等,既表现了民间艺人的想法,又有良好的装饰效果。这些艺术形象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各具特色的审美文化,含有追求圆满、和谐的生命寓意和生活祈愿。动植物花卉形象,或灵动可爱或美丽典雅,一直是服饰设计常用的创作素材。牡丹形态富丽饱满,色泽艳丽夺目,是人们心中的“花王”,也是民间最喜爱的传统图案之一。图1-1是融合了旗袍和吊带特色的一款长裙,原本时尚简洁的休闲风却因牡丹的饱满花型、繁荣寓意,添加了些许雍容和典雅。鱼纹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从原始半坡村的人面鱼纹陶盆到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砖、宋元瓷瓶陶罐、明清年画花灯玩具等,无论单体形态、动作,以及组合构图,应用都非常普遍[2]。传统鱼纹写神重于写意,写意重于写形,手法浪漫、质朴;而现代运用却不拘一格,常根据服饰特点设计构成洒脱变化,图1-2中两个鱼纹形象上下叠加,鱼嘴与模特项链重合,互为一体,形意和谐,飘逸灵动。“万灵之长”的龙、“百鸟之王”的凤都是民间传说中的神物,也是民间艺术的典型形象;在今天则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尤其在国际类大型赛事及影视活动中最为常见,体现了中国服饰设计的民族特色(图1-3)。此外民间装饰纹样也常以组合形式出现,并有各自的象征寓意和艺术形式。如比较典型的团花图案,外形呈团状,内部装饰有植物花卉、人物形象、吉祥文字等纹样[3]。造型多以放射状、旋转式或对称形形成结构,是流行于唐朝,盛行于明清的极为常见的服饰图案。团花图案有时无底纹,非常清秀;有时却与底纹相结合,形成混合形团花。图案形象饱满圆润、精美细致,结合现代服饰的面料特征,显现出一种有别于传统丝绸、玉锦的华丽、富贵气息(图1-4)。图1-1图1-2图1-3图1-4这些民间艺术视觉语言是古人认识观念的产物,也是民间长久积淀的一种精神象征,不仅具有图案的独特美感,也把民间吉祥喜庆的内容和寓意赋予现代服饰,将传统的人文精神一并传承下来,使服饰媒介的表现更为温暖、生动,内涵丰厚。

(二)民间工艺的视觉结构美

民间工艺种类和技法的多样化,使服饰艺术的表现空间更为丰富,从平面剪纸到立体编织,造型简洁、别致,风格质朴、清新,为服饰这种穿在身上的艺术添加了新的视觉形式。广为流行的民间剪纸艺术,因应用于特定的生活环境,需要满足“透光”功能的实用性,所以非常强调镂空意识,常见的喜花、窗花等作品,玲珑剔透、形象突出、结构概括,不仅满足了功能需求,而且视觉效果富有节奏感,表达生动传神。尤其是剪纸的工具特点,剪和刀的独特性为作品赋予平面化的“刀味纸感”,线条明快,画面单纯、优美,运用于各种面料的服装上,使穿者行走间虚实相生、阴阳相伴,优雅丛生(如图2-1)。此外,由于纸张可塑性高,可通过剪、刻、拼、叠、编、印、糊等工艺手段制成平面或者立体艺术[4],纸艺中也因此衍生出多种类型的艺术,如折纸、纸藤,纸蕾丝等,层次感和立体感强烈,表现手法简化、夸张,使服饰面料演示另类的空间,造型新颖、意象独特,视觉效果丰富且具有错落的韵律感(如图2-2)。纸艺与服装面料的结合,不仅为传统纸艺自身赢得新生的机会,也为现代服饰拓展了创意表现的领域。起源于劳动用具和生活用品的民间编织艺术,自人类结绳记事时期就已诞生,并逐步从生产的实用性发展到生活的装饰性。品种繁多、造型各异的编织用品,成为农业时代人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也是美化生活、粗料巧做的艺术品。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编结材料和方法更为多样化,加之风格淳厚、稚拙,也使其成为点缀衣装、点亮时尚的重要手段之一。编织类服饰自然朴素,技法自由,色彩及款式丰富,结合现代服饰分割的多变风格,拓展了编织造型、创意的无限性(如图2-3)。而源于传统民间木刻版画制作的年画,以木刻板然后进行拓印和套色印刷,通常用红、绿、黄、粉、黑、紫等配色,纯度较高,对比强烈,色彩明快艳丽,且画面饱满、主题形象突出,线条粗放、稚拙,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从墙上艺术到身上艺术,年画也正在从传统迈向时尚。汇集民间图案、色彩的年画层层叠叠于一身,仿若叮叮咚咚音乐作响,喜庆随身,时尚与民艺和谐一体(如图2-4),使活色生香的民间艺术就这样真实可见,触手可及。

(三)民间技法的视觉肌理美

民间艺术就地取材,地域特征明显,乡土气息浓厚,因材料的多样性而使其艺术气韵大不同。被称为传统“女红”之一的刺绣,民间俗称“绣花”,以绣针穿引不同线料,在织物上形成图案或文字绣迹,是我国古老手工艺术之一。刺绣以各种多彩、亮丽的丝线擅长,为面料塑造了一种浮雕般的立体效果,极具手工触感,视觉上又有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格调,堪称完美结合。针法的不同风格,材料的不同选用,最终而各具特色,既有细密精巧、淡雅生动,也有明快豪放、富丽堂皇。这些奇异巧工的民间技艺在服装设计师的创意布局下,走出自己的固有领域,从独立的艺术绣品变为实用,营造了现代服饰设计的特殊肌理表现,焕发出另一种风采。如图3-1中粗犷奔放的皮质长筒靴,改用了刺绣丝绸面料之后表现出灵巧、飘逸之感,女性味十足。近年来由刺绣变化而来的十字绣,造型抽象,结构严谨,具有浓郁的民间装饰风格。由于针法简单、效果突出而便于人们学习,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的家居装饰和服饰设计中,创造了一个新的刺绣热点,如图3-2,简约的十字绣风,概括的几何图案,精工细作,在繁复之中透着质朴。民间印染工艺是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要构成之一,利用自然原料,以手工操作为主,染色印花和绘制因技法差异而有不同的肌理效果,如蜡染线条单纯、舒展,绘画感较强;独特的“冰裂”纹类似瓷釉“开片”,层次丰富,古朴别致。俗称“药斑布”的蓝印花,色调单纯朴素,色彩明朗似蓝天白云。而扎染工艺的“大理石”纹理色彩交错、变化微妙,如图3-3中长围巾和超短裙的组合,风格现代、节奏明快,若隐若现的印花图案却风情另类,使服饰在闪烁多姿的时尚中增加了田园般的浪漫情怀……图3-1图3-2图3-3图3-4焕发民间活力,引领服饰时尚的工艺少不了风筝,早期它曾做过战时通讯工具,甚至带上火药做过武器,造纸术出现之后,工艺发生了变化,改用纸糊制作,成为民间手工艺人的一项农闲技艺,从而发展为老少皆宜、延续至今的休闲娱乐活动。图3-4中向我们展示了栖息于现代服饰的一款风筝,生动、随意地伏于胸前,成为简与繁、冷与暖的合作范本,彰显了民艺与时尚、人与自然的经典融合。

(四)民间色彩的视觉冲突美

民间艺术的材质与工艺特点决定了艺术的色彩特点:单纯简洁,效果却对比强烈。在一些民间画诀中也有表述:“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等,体现了民间艺术配色风格和创作原则,色彩语言观念表达非常鲜明,这种赋色体系下的作品常常情感真挚、色彩奔放[5]。尤以红色最为典型,因起源于先民对太阳、对火的崇拜,成为民族群体具有图腾意味的崇拜物,因此演化为追求喜庆的首选色(典型如民间剪纸,常常在单色红纸上一写千秋),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色彩(如“中国红”概念的诞生)。色彩作为形态在内的物质表象之一,不仅给人们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影响,也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加上各种不同的色彩具有的不同象征意义,决定了色彩是所有时尚元素中最能反映人们消费心理的元素之一,是服装感观的第一印象。近年民间传统色彩与时尚之风的巧妙结合,使高高在上、风花雪月的时装生发出浓烈的生活情趣,精巧中见古朴,丰富了现代服饰的视觉语言。比如深受中国古典哲学“五行”学说影响之下的民间色彩,不仅由此形成特有的“五色”观,还延伸出其他几种常用色,红绿蓝紫,一片缤纷,这些乡土配色正日益受到现代服饰设计者的青睐(图4)。民间艺术用色单纯、浓郁互补,简洁的款式依赖这些对比和冲突,营造了不同凡响的视觉艺术氛围和效果,应对了如“色要少,还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的民间配色技法,创造了现代服饰结构、裁剪之外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和节奏感,彰显出鲜明的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它所承载的内涵和寓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色彩审美功能,成为中国服饰在国际时尚界独有的精神符号。

民间艺术视觉语言在许多方面对现代服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有视觉美感和精神内涵的装饰纹样有助于服饰设计的主题表达,多姿多彩的艺术门类风格为服饰设计提供了别样的设计思路和视觉特征,工艺技法为服饰表现带来了独特的穿着体验和艺术感受,而民间吉祥喜庆的色彩观念则传达了民族情感和审美文化,是人们生活理想的深刻寓意和美好寄托。这些视觉符号所附着的传统民族文化特征,是现代设计的精神支柱,也是设计创意的源泉,是传承民族文化,使设计走向国际舞台的必备食粮[6]。服装在日常生活中与人形影相伴,是具有广泛传播度的媒介,也是时尚元素的载体。民间艺术与时尚服饰的结合,为民间艺术的延续指引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方向,以及提升社会效应的发展渠道。

作者:刘烈辉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要彬,曹寒娟.服饰与时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38.

[2]王瑛.中国吉祥图案实用大全[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4:153.

[3]沈利华,钱玉莲.中国吉祥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62.

[4]杨迎琪.平阳历史文化丛书:平阳民间美术[M].临汾:三晋文化研究会,2006:86.

民间艺术传承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美术教育;现状;发展

几张彩纸,一把剪刀,再加上一双巧手,便可剪出心中追求美好和寄寓向往的图案,这就是剪纸艺术流传到千家万户的魅力所在。由于剪纸与生活民俗已经紧密相连,所以剪纸艺术是集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于一身的艺术。

一、剪纸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美术的教育中,民间剪纸艺术是非常必要的教学内容。

首先,从古到今,无论什么用途的剪纸都有着装饰的审美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民间剪纸对美化人们的生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剪纸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它可以以一种艺术品的身份来装点现代人的生活中。其次,剪纸艺术作为民族手工艺中的一种,它是以人们动手直接参与创作这种形式存在的,若在美术教育中融入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人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对当代艺术的体验方面的培养得以加强。再次,造型独特的民间剪纸,以其变化万千的造型除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以外,还使民间艺术家显示出其独特的造型观念和思维方式。若对这种独特的思维进行学习和借鉴,可以让我们在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同时获取艺术的创作灵感,还可以对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继承和发扬。最后,开展青少年审美教育时若对民间剪纸加以利用,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的审美感受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还对青少年的智力开发有帮助,最终促成青少年良好品性的形成。

二、民间剪纸文化的现状

(一)民间的剪纸文化的发展。在抗日救国时期,剪纸开始受美术家注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工艺美化了革命环境,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同时,使人民的斗志受到鼓舞。但是当时的战争环境不仅忽略了剪纸艺术,也使得其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护。中国的民俗学是直到民国初期才开始,随后在“普罗”文艺在革命文艺界得到提倡。

(二)民间剪纸文化存在后继无人的问题。民间剪纸,在中国是风格独特、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主要在民间手艺人手中流传。但是在现代快生活节奏的影响下,民俗文化的发展却面临着危险处境,比如由传承机制转型现代化引起后继无人的问题。要想解决民间剪纸艺术的问题,就需要以培养专业人才为途径,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对剪纸艺术的重视度,并为民间剪纸艺术生存和发展提供条件。

三、民间剪纸与美术教育的结合及发展

在对古老文化进行传授和延续的过程中,学校担负着大部分的使命与责任。对于系统化整理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这一浩大的工程,必须立足于地方文化教学的优势,这不仅在文献意义方面为传承和保护民间剪纸艺术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也是剪纸成为一门学科所具有的理论支撑。

随着新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应该以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为依据,发挥出课堂教学对青少年学生民间剪纸普及教育这一有效的优势,在校内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展览和艺术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民间美术积淀深厚的文化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艺术经验,所以学校应该以当地艺术文化特点为依据,使民间剪纸与美术课堂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把剪纸当做美术教育的课程补充内容来看待。在美术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开始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去剪一些简单的图案,通过简单的操作来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剪纸产生兴趣。然后鼓励学生带着想象的翅膀剪出各种不同的造型,让学生感受到剪纸的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学习时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与学生们一起制作剪纸、带学生参观剪纸艺术展览等。

第一,想要在课堂中引入民间剪纸艺术,在校内就可以以组建兴趣小组的方式来组织学生欣赏剪纸文化的课件,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剪纸文化进行选择,有重点地开展欣赏课程,在学生对剪纸艺术更深入地了解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第二,激发兴趣,并通过发挥想象力来培养创造力。首先,把剪纸的成因及历史发展过程教授给学生;然后通过对美丽剪纸艺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兴趣激发;之后把学生的创作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以生活中熟悉的内容为题材来进行创作。想要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就需要鼓励学生在接触各种基本图案花纹的基础上自由发挥想象力,并将想法通过自己积极的动手实际操作展示出来。第三,想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光靠学生在教学中的欣赏引导和简单的剪纸操作是不行的,还需要采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方法来开展有系统的指导练习。比如:低年级侧重于学生对剪纸的兴趣,以观看教师剪纸的形式为主,激发出学生大胆尝试的愿望,并从最基本的剪纸折叠方法着手,对对边折剪、左右对称剪等基本方法进行掌握;中年级的剪纸学习就可以教授阳刻和阴刻的方法;而高年级的学习就可以安排复杂的套色剪纸的内容。这样逐渐加深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第四,增加对剪纸美术教育的开放性的重视,也就是通过对有利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使教学空间得以拓展。比如,相关讲座的定期开展、兴趣开发小组的组织成立,观摩学习和制作活动等等。而且,还可以更多地整理和收集剪纸艺术品,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使更多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的情感激发出来。

总之,由于学校美术教育上的空缺可以由民间剪纸美术来填补,就更应该在学校的美术教育中引入民间剪纸美术。首先,这可以使学校美术教育更加规范、系统和科学,也更加具有创新的内涵。其次,这也可以为传承和弘扬剪纸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出一份力。所以,剪纸艺术进校园将会为传承民间剪纸及其代表的地方特色文化的起作用,也会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推动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红明.浅谈剪纸在美术课堂中的教育作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

[2] 李桂菊.剪纸艺术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小学教学研究,2012(23).

民间艺术传承的意义范文4

摘 要:现在,人们对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越来越重视,虽然很多部门或学校愿意承担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发扬,各大院校也愿意加入到保护传承民间工艺的队列中,但是在资源整合、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仍存在很多难题。目前,急需研究出系统完善的方法,让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更好的传承。

关键词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 中职学校 传承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经过多年的历史沿革,体现了中国民众代代流传的审美思想和生活习惯。随着经济发展及文明的进步,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保护传承的重要性,许多学校也都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加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队列中。但是在资源整合、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仍存在很多难题。

一、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传承的现实意义

1.满足人才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据相关部门统计,温岭市草编帽工艺企业等一些民间工艺企业已发展到585家,规模企业46家,全市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30000余人,但仍存在大量人才缺口。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技术人员的短缺更为严重。近年来,相关企业都在不断创新,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急需对口的专业毕业生来缓解其人才紧缺的现状。这都需要尽快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民间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和制作人员。而中职学生就是地方企业发展建设的未来主力军,所以有必要促进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的传承,满足人才需求和温岭的经济发展,以此来保障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行业的持续发展。

2.拓宽传承渠道,发扬民间工艺美术

温岭有许多民间工艺美术(如:蓝印花布、海洋剪纸、纸扎、龙灯、木雕、贝壳画、草编等)都是民众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温岭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温岭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文化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许多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空间遭到破坏,于是各种工艺美术正面临着消失、遗忘的困境。同时,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不愿传承民间工艺美术,而老一辈的传承者都已年逾花甲或离开人世。在这些众多的民间艺术中,只有海洋剪纸等少数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保护,其他很多项目都因无人传承而濒临消失。温岭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状况堪忧,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言:“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所以,将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引入中职学校,向学生展现温岭本土艺术,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温岭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还能让学生在学习创作中不断创新,让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传承的现状

1.没有合理的定位

在民间工艺美术进校园热潮的推动下,各个中职学校都展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等因素,没有对课程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定位等进行充分的研究,更没有结合专业特色及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去实施传承。在传承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定位,导致传承目标不明确,效率低下,因而也就不能有计划地实施传承,达不到有效传承发扬民间工艺美术和为相关企业输送人才的最终目标。

2.缺乏资源整合,课程体系不完善

据了解,许多中职学校传承民间工艺美术项目的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或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课程体系极不完善,或者只是开发了极个别项目的校本课程,而且质量不高。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全面性。

3.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备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要在中职学校进行有效传承,就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然而,受到民间艺人逐渐消失、师资紧缺等现实的制约,师资不能得到及时培训,导致师资队伍薄弱。没有好的师资,自然也就无法使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有效的传承。

4.课堂模式陈旧,传承方式单一

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各学校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要传承方式,形式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这与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传承效果不高。

三、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传承的建议

1.明确课堂教学定位,有目标有计划地传承

课堂教学是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阵地。为了有效开展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让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就要做到明确传承定位。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传承教学指明方向;明确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制定传承目标和传承计划,并能以此为核心,逐步展开传承工作;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学生学习提供指路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明确课堂教学的定位,要做到根据社会需求和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寻找合适的课程目标定位、强调教学的重点,合理搭配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教师才能带领学生向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前进。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习得知识能力和技能以及社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传承效率。

2.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温岭的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基本都零散地分布在民间各个角落,没有一个系统的归纳整合。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的传承必须要依托一定的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开展,所以教师要积极搜集资料,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美术传承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丰富多元,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本校的特点灵活运用,对其进行筛选、编写。筛选课程资源要遵循适应传承目标定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差异、适合本校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的实际的原则,通过删减或添加,合理编排。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满足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在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3.“请进来走出去”,增强师资力量

为了改变师资薄弱的现象,“请进来,走出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通过引进、外聘、培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一支有内涵、有干劲、有钻研精神的民间工艺美术教师团队。

“请进来”,是指通过将民间艺人请到学校来,对教师进行民间工艺美术的培训和现场指导。“走出去”,是指根据民间工艺美术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开拓校外学习的途径,努力探索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教师学习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民间工艺美术的理论水平和工艺制作技能。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去寻找隐藏在身边的老艺人,如笔者学校的蓝印花布项目,就是通过网络搜索,找到各地的专家、艺人和企业,而后拜师学艺,为蓝印花布的师资培养拓宽了道路。

4.丰富传承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基于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下足工夫,更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生活中获取知识。这样既可以体现艺术源于生活的规律,又避免了学生知识面局限的现象,帮助学生摆脱课堂的束缚,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和技能操作的能力,以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教学做合一,理实结合。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因为地方民间工艺美术教学培养的是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同时完成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知识的建构。而且,传承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要采用一贯运用的‘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更要想方设法灵活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来。

(2)巧用师徒制,传统现代相融合。在古代,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一般采取师徒制形式,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师徒制运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到企业聘请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成立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或技师工作室,将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融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校陈根土帽饰工作室就在草编工艺传承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3)追踪寻源,将课堂搬到教室以外。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民俗节日庆典、博物馆、展览,以拓宽学生视野。也可以不定期带领学生到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的发源地去参观考察,追踪寻源,深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感受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熏陶,欣赏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激发创造灵感。

(4)举办民俗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在民间工艺美术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今天,通过民俗节等活动,在学校里营造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氛围,能够强烈激发中职学生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的热爱之情。例如:端午节的荷包制作比赛,小人节(温岭石塘镇的本土儿童节,家长常以面泥纸扎等为材料,制作彩亭彩轿,为儿童祈祷。)面塑纸扎展示,或蓝印花布服饰展等等。所以在校内举办一些民俗活动,不失为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传承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改善,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欧新黔.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海霞.民间工艺美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刘畅.刍议职业教育与传承民间手工艺[J].职教通讯. 2013(17).

[4]李朝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河南民间工艺美术为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4).

民间艺术传承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民间艺术 现代设计 传承 创新

从汉代起,中国的艺术开始沿着四条不同的渠道向前发展,它们分别是:以帝王、贵族、达官为对象的宫廷艺术;以文人自娱、互相应酬为目的的文人艺术;以宗教宣传、表现信仰为内容的宗教艺术;以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城镇市民为服务对象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集材料、功能、形式于一体,集时空观念于一体。广义的民间艺术包括民间习俗、民间美术、民间工艺和民间戏曲、舞蹈、音乐、民居建筑等各种艺术形式;狭义的民间艺术特指民间美术与工艺,也可简称为“民艺”。它含有某种文化传承的意味,除了产生于民间、服务于民间的特征,民间艺术还特指有一定程度的历史传承基础的艺术形式。民间艺术给予我们的是艺术本原精神,是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艺术,是民众智慧的创造,充分体现着他们对生命的真诚颂扬,对幸福、信念和希望的热情追求,对吉祥、正义、真、善、美的热诚歌颂,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民间艺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劳动人民的情感在民间艺术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其题材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表现群众所熟悉的事物,也反映他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在经济全球化、国家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民间艺术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其生存环境发生了急剧、深刻的变化。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重新寻找民间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定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民间艺术来说,最好的保护应该是充分强化和利用其在当代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功能,而不仅限于收集、研究和展示。民间艺术要保持其生活、使用功能,就应该参与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参与到设计领域、创作领域、教育领域,而不仅限于收集、研究和展示。也就是说,有些民间艺术不能将其文物化,而更应该生活化。民间艺术的源泉和生命活力本来就来自于人民生活,同时在使用中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和人本身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越是生活功能强的民间艺术,越具有生命力。

中国现代设计在这20多年的发展中具有跳跃性的特征。我们应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目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品位的设计作品还较少,无法与整个中国现代设计的“西化风”抗衡。但是,正是有了这些先驱者的努力,才使中国现代设计的一潭死水中泛起了微澜,中国香港设计师靳棣强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有着一流的设计水平,而且有着一流的设计意识和头脑。其设计中加入了许多中国化的元素,如中国古钱币、水墨文化、儒家文化等,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通过现代设计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一步步地跨向了世界设计大师的行列。

忽略传播对象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简单地模仿与盲目地移植西方的视觉设计语言,这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设计的普遍现象。中国传统的图形与审美趣味被抽象的、几何的视觉符号所代替。中国现代设计评价的标准也大多欧美化,这似乎成为许多专业人士判断和评价设计作品的标准和准则。以上诸多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对现代设计的发展来说,当下的中国潜在着更多、更新、更具文化包容性的创造机遇。跳出西方现代设计的思维模式,回到自己民族真实的生活状态,多看看为了民众生存而创造的“根性艺术”――民间艺术,体验其本原的生命活力,是中国设计师的文化自觉性的表现,也是创造“中国设计”风格的方式之一。

中国现代设计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脉,体现中国式的智慧、意境和精神,即要有民族性。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试图去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根性,又对整个设计语言具有意义的东西,将潜在于我们意识深处的本土记忆翻腾出来,寻找表现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解读我们传统艺术的中国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圆满、完整、对称、偶数、硕大等审美因素,表现在中国设计风格上,以形式上的完整性、对称性和平稳性、寓意性为特点。例如,中国传统图形“盘长”,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在民间它常结合“方胜”图案来使用,并以此表达人们四环贯彻、一切通明的美好意愿。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盘长”的造型,无论从对称讲还是从偶数说,整个标志都洋溢着古老东方流传的吉祥之气。

现代设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一个民族在漫长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文化分别会表现出不同的时代性特征。设计文化首先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是该民族各个时代的设计文化的叠合及承接,是以该时代的现实物质社会为基础。设计文化的时代性特征,很自然地使设计活动和产品不能用一个绝对的标准去衡量。

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的标准,不能把今天或昨天的标准当作唯一的标准。每个时代的设计文化都有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也都相应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没有这些认识,我们就不能对设计文化的时代性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例如,汉代的荷花图形常常画在建筑物的梁上,是适应当时“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荷花为水物,所以用它代表水克火的观念。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并兴盛,荷花图案的形式与内容都有别于汉代的荷花,它是作为佛的庄严象征而广为传播的。宋代文人雅士则崇拜莲荷的“出淤泥而不染”,用其象征君子,故文人画里莲、荷甚多。明清时莲荷取其谐音“连”而形成“连生贵子”“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是当时世俗文化盛行的表现,与最初“莲族艺术”象征生殖崇拜的寓意相去甚远。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莲荷图形从内容到形式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鲁迅在《论“旧形式的采用”》一文中认为:“旧形式的采用,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因此,联系到现代设计对民间元素的应用手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旧形式的采用”可将民间艺术中的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之中。应该先学会从民间艺术中提取其“形”的元素,然后再结合构成课程中所学到的一些构成手段,如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将这些提取的“形”元素再进行新的设计重组,最后立足在民间艺术原形上,将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形揉合到设计之中。这样的设计既能够保留民间艺术的神韵,又能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次,关于“旧形式的采用”,设计师应从民间艺术蕴涵的文化精神中去思考消化,运用现代设计的技法,才能衍生新的创意。中国香港、台湾设计界在20世纪90年代大量活用民间题材的创作形式,或活用艳俗、或简化繁琐、或铺陈质朴、或升华率真,或综合运用上述手段,以达到创建新的视觉设计的目的。如凤凰卫视的标志设计,明显借用了民间传统图案格式“喜相逢”的造型。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在东西文明相互影响和渗透的背景下,民间艺术蕴涵着创造力的潜能。我们如何将这种能量释放出来,为在世界设计舞台造就中国设计大师提供可能?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智慧觉醒、智慧发现的时代,在农耕历史积淀下的文明和工业化文明、信息化文明的互补、冲突、混沌、交融中,我们需要寻找一个代表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模式。中国设计归根到底还是要从自己的根系出发,按照自己的生态条件创造适合自己的现代设计模式。一个有着自省精神的设计师,应该时时保持着清醒的文化自觉性,使设计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影响人类思想和生存的行动力。在当下的社会,设计所体现的不止是外在的物质形式,还是体现一个国家的整体文化形象和创造性的行为。每一位设计师都肩负着传承和创新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应该身体力行,在设计作品中保持着文化自觉性。我们在设计一件作品或表达某种信息之前,要对自身的文化构成有一个理解,在掌握其本质以后,才能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开发并运用这些元素,创造新的价值。如果更多的中国设计师尤其是年轻的设计师,人人保持着一份自觉的“设计文化归属感”,那么“中国设计”就有可能在世界设计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2]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民间艺术传承的意义范文6

1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对于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而言,艺术教育主要是在创建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学习有关民间艺术的众多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具有的艺术能力、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喜爱,帮助学会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多种文化自然综合的环境是艺术学习最佳优良的环境,利用不同形式的综合使得对于艺术的学习变得更加的附有生命力。要学生更多的参与民间的一些节日活动和庆典,民间艺术活动中含有很多艺术教育的素材。民间艺术可以说是文化的载体,民间艺术承载着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历史进程。现代艺术教育是帮助民间艺术进行传承的有效途径,以往民间艺术传承主要通过师徒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子承父业的形式进行传承。很多民间艺术的创作人员都是没有经过很长时间文化教育的农民群众,他们本身具有的经验不能够应用文字表述进行传达,对于民间艺术技能传授的方式就是应用“口头”讲述,将自身丰富的经验授予艺术传承者。现代学校的艺术教学系统是非常完善,并且具有科学化、现代化特点的,将学校对于学生的艺术教学与民间文化进行良好的融合,教师可以依据自身对于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知,选择对于学生民间艺术培养的切入点,当然需要尽可能的选择本区域存在的民间艺术,要取其民间艺术中的精华部分,并且将其写入学校艺术教学的课本中去,学会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这样不仅仅使得学生可以对本区域的文化有着更多的了解,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的家乡有着更多的热爱,同时对于传承民间艺术,弘扬区域文化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还能够丰富学校艺术教学内容[1]。

2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于经典的民间艺术尽心深入研究,可以了解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过程。继承和弘扬民间意识,是人类在如今时展民族文化,使得民族精神受到强烈的鼓舞,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并且使得区域文化快速形成的关键。很多的民间文化正在被划为非物质遗产中,遗产两个字同样也表明了民间艺术传承面临的危机。在新时期很多的青年人员对于民间艺术文化并没有太多的重视,一些人认为民间艺术文化太过于低俗登不上大雅之堂,也有一些人认为学习和传承民间艺术文化并不与自身的发展有太大的联系,这些错误的思想误区最终导致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很多的民间艺术文化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无人问津,不仅消失了很多民间艺术文化,同时也有着一些民间艺术文化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对于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得民间艺术文化可以传承发展下去,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学校艺术教学需要承担起的责任。将民间艺术教育与学校艺术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要学生能够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同区域、不同时代具有的民间艺术作品,能够表达人类在不同区域、不同时代具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要学生能够对生活区域的文化进行保护,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学校艺术教育是培养民间艺术传承人员和热爱人员的主要路径,也是对于民间艺术进行传承的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艺术教育必须要明确自身需要肩负的重大义务和责任[2]。

3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是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发展途径

在上文中也提到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民间艺术中蕴含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的保护不是侧重于对于文化进行变革,而是需要最大限度的保存民间文化的原始性。但是也需要了解到,时代是不断发展的,艺术形式如果想要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一直的生存下去,那么就必须要不断地突破自我,使得自身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的去满足现代人们对于艺术文化的需求。学校需要在艺术教育中对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将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与现代艺术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形成最佳的艺术文化传播环境,为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民间艺术的传承者走入教学课堂,使得学校的艺术教育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特点,使得民间艺术人可以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民间艺术文化的精髓。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增强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的关注度,对生活区域存在的民间艺术文化进行调查,不断的找寻具有价值的民间艺术资源。以学生的实际调查为基础,找寻一些经典的民间艺术文化作品,并且与相关人员讨论其具有的内涵,将民间艺术文化与区域文化相联系,加深学生对于区域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