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餐桌文化与礼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餐桌文化与礼仪范文1
关键词 地域 文化 餐桌礼仪 文明发展
餐饮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始至终都是重要的部分之一。当然也成为了文化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拥有不同的餐饮文化。当你在和使用不同方式进餐的人一直吃饭时,如果你不了解他的饮食文化那你就会陷入尴尬。我们不可能将全世界的饮食文化全都列举出来。那么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与美国的饮食文化中的不同。如果你被邀请参加一个重要的正式晚宴,那么你的餐饮知识会引领你走向成功。
一、中美餐桌礼仪对照
说到餐桌文化,它包括了很多关于文化与进食习惯的东西。就像饮食习惯是了解一个人或一个文化的最好的方法,让我们来通过中美不同的餐桌礼仪来更好的解读中美两国人吧。
(一)餐桌摆设
如我们所知,美国人的餐具是刀叉而中国人的是筷子。用具的不同导致了彼此的文化礼仪各不相同。让我们先来了解美国不同的餐桌摆设。
在美国,面包或沙拉的盘子要放在主盘的左边,而酒杯要放在右边。如果有面包刀,将它们刀柄朝右放在面包盘上。如果沙拉先上,吃沙拉的叉子就要放在离主叉稍远的左侧。如果有汤,汤匙要放在比刀稍远的盘子的右边。甜点的餐具,如小叉子和茶匙应平行的放在主盘上面,但经常也会与甜点一起上。为了方便,一些餐厅与宴会女主人不会依附这些规矩,而是在每个座位都放一个统一的用具。
如果有酒杯和水杯,酒杯要放在右侧刀子正上方的地方,而水杯要在酒杯的左侧偏向45度更接近用餐者的地方。咖啡或茶杯要放在餐具的右边,如果空间不够就放在餐具的上方。杯子的柄要指向右侧。
主人经常会为宾客提供餐巾布。而提供餐巾纸的时候,宾客要将其和餐巾布一样对待而不是团成团或撕成片。餐巾应放在盘子上或叉子的左侧。
如果你被一个美国家庭邀请用餐或与你的美国客人一起用餐,你需要谨记这些知识。否则他们会认为你很粗鲁,至少在餐桌上表现很不礼貌。
当然与此同时,当外国人来到中国经商或被中国的家庭邀请用餐的时候,他们也需要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这样会更快的在中国取得成功或交到中国朋友。而作为中国人,应该更了解这些礼仪。否则就会被外国人取笑不了解自己的文化。
一般来说,中国现代的饮食与美国的相比更不拘礼节,尤其是与中国古代相比。中国的餐桌礼仪在封建王朝时期尤为复杂,他们可以为了一次晚宴而使用很多碗盘和餐具并且要尊重长辈,不失体面。而现在,一些礼仪仍广为人传。
尽管主人热情好客,我们也要记得将筷子水平的放在餐者面前,并将尖的一头指向左侧。要注意,中国的筷子是有钝的锥底,而日本的筷子则是尖的。如果有蘸酱,酱匙则会放在汤碗的上方。饭碗要放在汤匙手柄左侧的上方。将主菜碗放在汤匙的右上方。所有主菜都放在桌子的中心,而用餐者自己吃自己的,或者给宾客夹菜。我们可以说中国的餐桌文化就是筷子文化,任何小事都会影响你的方式甚至会给你带来麻烦。因此,了解一些关于筷子的规矩是没有坏处的。
筷子要用右手的拇指和其他两个前面的指头正确的握着。在不用的时候,要把筷子两端对齐的放置在桌子上。一般情况下筷子都是用右手使用,但有时也会出现左手使用的现象。尽管现在用哪一个手使用筷子都可以,但仍有少数人认为用左手使用筷子是不合礼数的,其中一种说法就是在圆桌上用餐时会给旁边的人造成麻烦。
在决定夹什么菜之后再下筷,而不能在盘子里翻来翻去。在夹菜的时候,决不能像使用叉子一样用筷子的尖部去叉,也不能撕开像蔬菜那样的大的菜品。而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下,一些小的菜品或像樱桃番茄和鱼丸那样难夹起的菜品是可以用叉的,但即使这样也会使一些传统主义者皱眉头。
(二)座位排序
美国的传统桌子是方形的,由于大部分人都是使用右手的,因此荣耀的位置是主人的右手边。男士要先帮助自己右侧的女士入座后才可入座。男主人要让女贵宾坐在自己的右手边,而女主人要由她左边的男贵宾邀请入座。为了移动方便,女士应从椅子的右侧入座。除非有特定的要求,其他的宾客都是没有主次之分随便坐的。
座次尽量要男女穿插着坐,当所有女士都入座后男士才可入座,主人应在开餐前最后入座。在私人住宅,主人应提供放置钱包的地方,宾客不能将钱包带到饭桌上,而在饭馆或公众场合则要将钱包放在膝盖上或手边。
中国的传统桌子是圆形的。体现出了中国人向往和谐的一面。当主人招呼入座的时候,宾客要按照主人安排的顺序入座。作为主人安排座位的规矩是有点复杂并严格的。第一个规矩就是在家庭聚会中,贵宾一定是这个家庭里最年长的人。而贵宾都要坐在面向大门的位置,如果没有面向大门的位置,那面向南方的座位就是贵宾的位子。
第二个规矩是按照“社会地位”安排座位顺序。甚至于普通的家庭聚会,这种“社会地位”则是由于宾客与主人的亲密程度来体现的。相反,在那些正式宴会中对社会地位的体现却不是那么明显。
离贵宾最近的就是那些地位高的宾客的位置。没有左右之分,只要是离贵宾近的位置就是地位高的象征。但即使有规定的社会地位之分,主人也会尽量为了给宾客们提供良好的谈话氛围而将位置混合安排。
餐桌文化与礼仪范文2
法国美食:传承历史与文化
提及法国美食,大家肯定会想到法式牛排、红酒、鹅肝、蜗牛以及甜品马卡龙等等,这些法国名吃可谓家喻户晓。2010年法国美食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大餐被专家描述为“一种社会习俗,用于庆祝个人或团体生活中最重要的时刻”。法国美食其实包含了从人们用餐的各个步骤到各种食品的搭配、烹饪以及展示的一个整体发展过程,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礼仪与传统的一脉相承
法国美食从中世纪就开始形成,当时法国王室与贵族讲究吃喝,但吃法还不够精细,主要是用大长条桌来摆放各种食物,肉类多用烤制、炖制而成,使用香料浓郁的调味汁。
随后,到了君主专制时期,法国厨艺开始向精致路线发展,瓦洛瓦王朝的卡特里娜王后甚至办过一个有66种不同烹饪法的火鸡宴,一时成为美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法国美食列入文化遗产名录时,理由除了称赞法国的烹饪艺术之外,还强调了其礼仪之美。从路易十四时期开始,法国美食就规定了一系列餐桌礼仪:诸如刀叉的摆放、使用的顺序,刀叉与菜式的搭配,酒与菜式的搭配,前道、主菜与奶酪、甜点等的上菜顺序等等,这些均是法国美食文化的组成部分。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礼仪随后逐步影响到整个欧洲的餐桌文化,成为一种普遍的西方文化现象。现如今,法国人在正式场合就餐仍然非常讲究礼仪,譬如一般用长条形餐桌,男女主人各坐餐桌两头,家中其他成员或客人在餐桌两旁按从女主人一侧向男主人一侧重要程度递减方式排列,餐具使用各种不同形状的餐刀、叉子和勺子,用餐盘就餐,桌面上只能存在一道菜,撤去前一道才能上第二道,但餐具根据本次用餐情况全部摆放到就餐人餐盘两侧,从外到里使用。一般第一道菜是开胃浓汤,然后是冷盘,接着才是主菜,最后是甜点,面包随时取用。
不同菜式纵贯东西南北
地区菜式多样性构成了法国美食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例如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布列塔尼地区靠大西洋海岸,美食就以海鲜尤其是生蚝、龙虾、扇贝等贝壳类食物为主要代表,烹饪以奶油汁等相配,再搭配苹果汽酒、苹果烈酒等。
而法国东部地区有阿尔卑斯山脉、白葡萄酒产区及勃艮第名酒产区,既有奶酪火锅加各式火腿、香肠、熏肉,也有勃艮第炖牛肉、烤蜗牛等著名菜式,还有酸菜猪肉、猪脚等阿尔萨斯特色菜。
法国中部地区家禽饲养业发达,因此有各种鸡鸭鹅的烹饪法,包括鹅肝酱、各种牛羊猪肉的烹饪均有特色。比利牛斯山脉周边地区还有鸭腿、香肠炖豆子的特色菜,有巴荣纳著名的火腿、图鲁兹的香肠等。
法国东南部有普罗旺斯、朗格多克等地区,其烹饪更独具特色,如普罗旺斯地区大量使用西红柿、小瓜、大蒜、茄子等搭配的烹饪法,加上粉红葡萄酒,可以搭配海鲜与各种肉类。该地区水果也非常著名,如卡瓦永的甜瓜甚至可以入菜。
正是这些不同地区、不同特色、不同搭配的菜式,极大丰富了法国美食的整体系统。
当局大力推动美食申遗
法国是欧洲第一大农业国,农业、畜牧业以及粮农食品业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每年在巴黎举办人山人海的农业沙龙,法国总统都会出席捧场,法国美食业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自2006年起,法国当局便有意让法国美食进入人类文化遗产之列,当时欧洲文化与食物研究所提出了这一创意。2008年法国时任总统萨科齐在农业沙龙上正式宣布法国期盼其美食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接着就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来具体策划与提出方案。在法国官方、法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等的一系列提议下,法国美食终于在2010年11月列入人类文化遗产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首次将人类的烹饪艺术列入文化遗产名录,人们注意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其列入文化遗产名录的同时,强调指出这一美食不仅仅是美食本身,还包括了其餐饮的程序、仪式以及步骤,同时还有一系列食品与酒的搭配与发展进程等。法国当地媒体报道称,“法国美食由此在世界上进一步提高了其广泛知名度与吸引力。
墨西哥美食:欧美大陆擦出的火花
有着古老印第安文明的传承,又受到西班牙殖民统治历史的影响,墨西哥传统美食经过千百年的考验,兼具两家之长:美洲土地原产的玉米、菜豆、辣椒等食材邂逅欧洲人带来的肉制品、奶制品和一些香料,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也孕育出别具一格的墨西哥菜肴。
墨西哥传统美食成功申遗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评价道,墨西哥传统美食是集农业生产、仪式活动、传统技能、烹饪技术以及传统社会习俗与礼仪为一体的文化表现形式。代表墨西哥美食成功申遗的是墨西哥米却肯州的美食文化。米却肯人认为,传统美食不仅是帮助千千万万个家庭为其家庭成员提供所需营养,维系身体健康的重要法宝,还是促进家庭关系和睦,增进家庭成员情感交流的催化剂。
墨西哥西靠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接美国,南连中美洲,而东西南北各地美食不胜枚举:烤山羊肉、碎肉玉米卷饼、莫雷酱炖肉、凉拌仙人掌、鹰嘴豆汤,等等,这些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墨西哥菜式。
当然,要说闻名遐迩、享誉全球的还是塔可(墨西哥玉米饼),在墨西哥随处可见卖塔可的小餐厅,密集程度超过书报亭。肉塔可、菜塔可、荤素搭配塔可……再简陋的小摊都有七八种塔可供顾客挑选。别看一些卖塔可的小摊简陋,在高档写字楼下也经常能见到穿西装打领带的成功人士在街边点上几个塔可,站着就把一顿正餐解决了。
相比于需要使用刀叉才能用餐的方式,豪爽的墨西哥人更热衷于直接上手的塔可。玉米饼半成品被加热后,在上面放上或烤或煮或炖好的碎肉然后递到顾客手中,顾客再凭自己喜好加上洋葱、辣椒、香菜或是各式酱料,最后用手轻轻一卷送入口中。美食入腹,手留余香。就算在餐厅吃墨餐也无须拘泥于西式的餐桌礼仪,用手用叉随心所欲,所以经常可以看到相对而坐的两人,一人拿着刀叉对着牛排大快朵颐,一人不断往盘中的塔可上放着各种配菜,然后用手一卷塞入口中。
酸与辣是墨餐的特色之一。酸味,多以柠檬汁、番茄和酸奶酪等天然食材调配而成。辣味,则来自墨西哥本土的各式辣椒。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墨西哥人连吃水果、爆米花或是薯片也喜欢加上辣椒粉或是辣椒酱调味,堪称一绝。
所以说,墨餐绝对离不开酱料的使用。其中最有特色的非鳄梨酱莫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牛油果制成的酱。用鳄梨、西红柿、洋葱、辣椒、柠檬汁制成的浅绿色的鳄梨酱配上墨西哥传统美食,墨西哥风味呼之欲出。
墨西哥美食没有法式大餐的精致高贵,没有日本料理的清新淡雅,没有中华美食的色香味俱全,不过了解了这个民族碰撞融合的文化,习惯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后,可能会渐渐喜欢上这片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传统美食。因为这不仅是墨西哥人用以果腹的食物,更是大自然的馈赠,是这个民族传承了千年的历史文化。
地中海饮食:留住鲜美与营养
谈起地中海饮食,首先要从地中海说起,地中海主要连接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摩洛哥等国,由于地中海的海水咸味独特造就了这片海洋资源的生物独特性,地中海沿岸的南欧各国形成以鱼类、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清淡饮食风格。研究发现地中海饮食可以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还可以保护大脑免受血管损伤,降低记忆力减退的风险,近些年来备受推崇。
由于地中海的海水咸味比其他海水要浓,因此也成了消毒工具,咸味杀死了一般的有毒生物,这就对海产类动物、微生物、植物的生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此外,地中海各国对海洋环境的保护都予以立法,地中海沿岸各国任何城市和乡村都禁止进行养殖业操作,沿海区域只能游泳。几百年来人们已经养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这个保护意识也造就了水产类健康基因的遗传。
地中海的鱼类、虾类和贝壳类不仅具备独特的鲜味还有比同类产品更高的营养成分。海洋生物教授约瑟夫说,几千年来西班牙人对地中海水产如何进行烹饪料理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创新和改良,不同鱼类不同做法,都有讲究,煎炸的、干烤的、煮汤的,前人都经过反复试验后得出经验,烹饪后既能保持鲜味不变,也不让营养价值损耗。
餐桌文化与礼仪范文3
1. 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异国文化知识,必须先提高自身的文化教学意识。高中英语教师提高自身文化教学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点出发:
第一,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养。一个高中英语教师只有具有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基础,才能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此外,高中英语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与时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此,高中英语教师可以收集具有深厚文化涵养的英文材料,并将其作为教学材料,将英语知识与英语文化知识有机融合,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例如:“dog”这个单词在中国文化知识中,通常用来比喻坏人,用作走狗、狐朋狗友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dog”是忠诚的象征,通常是指忠诚的朋友,也指家人,如:“a lucky dog”指“幸运儿”;“a clever dog”指“聪明的人”。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文化差异性,引导学生从词汇上了解异国文化。
第二,丰富自身专业文化知识。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拥有深厚的文化知识涵养,并将异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影响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学习方法和选择,使文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往往按照自身的思维习惯去“翻译句子”,进而出现“中国式”英语。为此,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料及异国文化在语法结构和思维逻辑上与中国的不同,如:表达“他是我爸爸的朋友”,高中生往往翻译为:“He is my father’s friend.”;但是,异国人往往将其表达为:“He is a friend of my father’s.”二者表达逻辑的不通,展示了表达习惯的差异性,而高中教师通过展示语言表达的差异性,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英文表达方式,减少中国式英语出现。
2.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
之前提过,英语是一种异国语言,与母语学习相比,有一定难度,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进而提高其积极性,开拓其思维,促进其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异国文化,从而对异国文化产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产生阅读和学习的动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主动学习异国文化和英语知识。在高中英语教学内容中,不论是课外还是课内,都有一部分是涉及异国文化的。例如在阅读“Britain and Ireland”时,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辨Ireland与England的区别,并在阅读中了解英国的历史人文特征和地理位置。另外,在阅读材料中,有一部分小细节会吸引某些学生的注意,因此,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文化知识,高中英语教师为学生进行拓展教学,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文化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深入学习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第二,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介绍与课堂英语知识相关的异国传统文化知识,以便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论文质量。高中英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异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引入英语知识。如高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狂欢节”的由来,及其节日的历史发展,引导学生从节日历史中了解巴西的文化历史,并从中学习到英语内容,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3. 创建利于学习文化的教学情境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仿真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文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文化环境中,感受异国文化,学习异国文化,同时,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全面发展自身潜能,促进自己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此,高中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为学生营造文化气息浓厚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文化环境中,加深对异国文化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体会异国风情,并学习英语理论知识以及表达技巧,提高学生英语水平。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与异国文化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电影等,以便活跃课堂氛围,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餐桌礼仪”时,高中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餐桌礼仪的视频,由于异国餐桌礼仪比较繁杂,且存在文化差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视频的方式能更直观的表达教学内容,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同时,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参加异国文化讲座;创办异国文化英语周刊;开展异国文化节日活动等,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异国文化并深入了解其特征,从而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异国文化的电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此过程中了解异国文化知识。
第二,从平常积累入手,在积累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从其中牢固掌握英语知识。教师可以在教授英文重点知识的课堂中,穿插教授一些名言警句或者具有异国文化涵养的故事情节,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并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例如在讲述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饮食的习语:Duck a piece of cake指“小菜一碟”,表示很容易的意思;hot potato字面意思很难理解,其实是指“棘手的事情”;have a finger in every pie字面意思看上去是指把手指放入每一个派中,其实是比喻“多管闲事”。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授课中就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积累学生的英语知识。除此以外,高中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接受一系列与异国文化相关的电影、书籍、网站等,例如电影:《辛德勒名单》、《阿甘正传》等,引导学生在观看影片后,将英语知识、异国历史文化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习异国历史文化,提高英语综合水平,同时,也从影片中感受人生,进而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
餐桌文化与礼仪范文4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 文化; 素养; 节日; 音乐; 电影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69-02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主要表现形式,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1 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英语文化是指所学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真正掌握语言的人,应该能在具体的话题、语境和文化背景中灵活运用语言。如果缺乏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一个语法再好、词汇量再大的人,也很难达到与他人真正的沟通和理解。因此,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可脱离文化背景。
2 发掘高中英语教材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设计了大量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背景,为培养高中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高中英语教材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2.1 英语国家地理历史方面 涉及英语国家地理历史方面的以Book1B Unit18 New Zealand《新西兰》为例,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新西兰,具体涉及新西兰的地理概况、气候特点、风俗民情、历史等方面的知识等。教师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利用下面的单元目标词汇和句型导入课文:(New Zealand , lie off/on…, eastern coast of Australia, be made up of..., be surrounded by, to the north/south/west/east, the capital city, have a mild sea climate, subtropical, a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harbour, be famous for..., hot springs, heat near the earth’s surface, make electricity, national bird,Kiwi, the earliest people, Maori)。由此将语言技能训练和语言知识的讲授自然地融入介绍新西兰这一中心话题,使学生在话题中掌握并运用这些单元目标词汇和句型,描述新西兰的地理方位和地貌(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外,主要由南 北两大岛组成、北岛多温泉,靠近地面的热量用来发电)、首都(惠灵顿位于北岛)、气候特点(其海洋气候温和多雨、环境优美洁净,季节与中国正好相反)、文化历史(新西兰的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毛利人,现在的新西兰人既说英语也说毛利语)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新西兰最著名的动物是一种不能飞的小鸟Kiwi,它是新西兰国鸟(national bird),也可以用它指代新西兰人(New Zealander)。学生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增 加了语言知识,扩大了词汇量,同时也丰富了有关新西兰地理、历史、气候等文化知识。
2.2 英语国家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习俗 学习英语就是要了解英语国家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习俗,避免因为文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例如:下面的几个单元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材料。Book1A Unit6 Good Manners的中心话题是礼仪,比较全面介绍介绍了西方餐桌上的礼仪和生活中的道歉致谢。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必须掌握以下有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型等语言技能和英语知识,其中包括:西餐食品用语(toast/ roll/ dessert/ starter/ tender white flesh);西餐餐具用语 (knives and forks/ napkin/platess);餐前礼仪用语(knowing how to use knives and forks/ when to drink a toast,how to behave/ two pairs of forks and knives/ forks on the left /knives on the right/two spoons);餐中礼仪用语(never touch beef or meat on bones/finish eating everything/don’t take more food than you need); 饮酒礼仪用语(drink wine or soft drinks,/drink to someone’s health).
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学生熟练运用这些语言知识,了解西方饮食文化与中国饮食文化的差异(如中国人认为饮酒碰杯、一饮而尽是礼貌,而西方人祝酒时不碰杯只喝一小口,以此表示礼貌)。
2.3 英语国家节日 了解英语国家节日方面的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浓缩,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信仰选择、风俗习惯、民间文学、神话传说等等;中国和英语国家在节日方面也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中国人有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端午节, Mid―Autumn Day中秋节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通过学习英语国家的传统节日的诞生背景、庆祝活动的形式,以及节日所反映出的一个民族习俗和文化,学生对英语国家主要节日、宗教传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多元文化的意识。此外,相同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中也具有不同的意义。Book1B,Unit21 Body Language,《身势语》涉及什么是“身势语”,“如何理解身势语”“身势语的跨文化性”等,具体介绍各种文化背景下身势语的异同。在日本是指金钱,在法国人看来是零的意思,但在巴西和德国这个手势表示不礼貌。
通过以上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会了如何与说英语国家的人交往,提高了自己的礼仪修养,了解不同国家人的生活方式,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误解,增强跨文化理解及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餐桌文化与礼仪范文5
关键词:推手 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交通工具、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得以频繁的地交往,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家庭,而这些跨国家庭的成员都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在进行交流时难免会出现跨文化冲突与交流障碍。电影《推手》就是一部经典的反映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的影片,它围绕着一个由移民美国的家庭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讲述了一个初到美国想与儿子安度晚年的老人在美国的辛酸历程。它以一个太极拳老人为主线,层层揭示出儿媳与公公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美国的价值观念之间的难以调和的冲突和矛盾。电影一开始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副这样的画面:在同一间屋子里,老人很悠闲且很享受的打着太极拳活动着筋骨,而儿媳则在另外一间房间里绞尽脑汁地忙着自己的小说。自始至终两人没有任何交流,语言的障碍加上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两人不断地产生误会与抱怨。下面,本文就该影片中出现的文化冲突进行深入的分析。[1]
二、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饮食习惯和文化是密切联系的,不同的民族,由于地域、环境气候、当地风俗习惯不同,造就了不同国家、民族间的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的文化源于农耕和陆地文化,而传统的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与放牧文化,明显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两地人的生活方式泾渭分明,进而从根本上影响两者的饮食文化。
1.用餐态度的不同
在《推手》中,由于语言障碍而带来的沟通问题,朱父与玛莎吃饭时是各吃各的。玛莎拉开冰箱的门,里面放了一个只剩一半的蛋糕,他用手指在蛋糕表面划了一下,放到嘴里,就算是吃完早餐了。从蛋糕上无数相似的食指印来看,这种简单的早餐行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了。接下来影片表现的是朱父的早餐。朱父也从冰箱里拿出了米饭和一些剩菜。朱父很仔细地将菜盛到米饭里,用微波炉进行加热,然后正儿八经地坐在餐桌旁慢慢地享受他的早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待“吃饭”十分认真,不管是吃山珍海味还是残羹冷炙都要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吃。在先秦的时候就有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饮食礼制,并上升到了“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高度。后来孔子又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发展与规范,在饮食礼制中添加了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等因素,使饮食文化具有了更重要的作用。而在西方国家,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相对很快,通常没有充裕的时间享受每顿用餐,所以“随便吃点”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这也可能是为什么汉堡能在工薪阶层间大肆流行的原因。[2]
2.饮食内容的差异
据西方统计,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是西方的六倍还多。在中国的日常饮食结构中,一般人吃素菜较多,而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者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饮食结构中,所以在中国自古就有“菜食”的说法,并且这种吃法被普遍认为健康。这种饮食传统,主要与佛教徒遵从的饮食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认为植物为“无灵”,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素食主义。
3.餐具使用的不同
电影中朱父和他的儿子喜欢使用中国传统的餐具筷子和碗,而玛莎和他的儿子杰米则使用是刀叉。西方国家通常喜欢把食物盛在盘子里用刀叉进餐,在中国人们喜欢把食物盛在碗里,盘子中用筷子进餐。[3]
4.用餐礼仪的不同
电影中朱父在吃饭时会给他的儿子还有儿媳夹菜,而他的儿媳玛莎却拒绝了。这是因为,在中国在餐桌上大家喜欢相互夹菜,劝酒,举杯共饮非常相亲相爱,在吃饭的同时大家相互交谈,说笑气氛热烈,而在西方国家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各吃各的互不干涉,在用餐时他们不会大声交谈,说笑,这在他们看来是及其不礼貌的。
三、子女教育的差异
电影中朱父与他的儿子晓生有这样的一段对话发人深省:
朱父:“你们在美国,对孩子挺客气,是吗?不把孩子当孩子,有学问。”
晓生:“这里面学问大得很,这就是民主,民主就是没大没小。”
由此可见,在美国很重视人权,它提倡人人平等。在西方家庭里,每个成员,包括男性和女性无论年龄,是平等且每个成员有权获得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所以玛莎对杰米是充分的尊重,不会将个人意愿强加给孩子。但是在中国,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管教孩子甚至打骂孩子都是天经地义的。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的,按照父母安排好的去做。[4]
四、跨文化启迪
通过电影我们知道了跨文化冲突是真真切切的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家地位的提升,增加了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交流合作的机会。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了解目的国文化背景;当你前往某一国家应提前了解目的国的文化背景,风俗禁忌,这样才能更好进行交流。其次,不管是是那个国家的文化我们都应该尊重,不能对发达国家的文化就全盘吸收,而对不发达国家的文化就全盘否定。每一个地区,国家的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不管会不会发生文化冲突,我们都应当加强交流与合作,不能“关起门来”谈交流。只有不断地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人进行交流才能吸取经验,促进交流,加强合作。在当今的世界中,我们都是“地球村”的成员,不是孤立存在的,谁都不能避免跨文化引起的冲突,但是只要我们抱有积极的和充分尊重别国文化的态度,我们的交流也就会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2]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09月
餐桌文化与礼仪范文6
一、高中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本质差异就是文化的差异。英语教学从语音、词汇到表达都渗透着异国文化的色彩,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也是了解其国家文化知识的过程,很难想像一个缺乏对异国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的人能在这一国度里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往。正如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Robert Lado)所言:“我们不努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一些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好一种语言。”众所周知,我们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向来以语言形式的准确见长,做语法题十拿九稳,可在交际时他们的运用能力参差不齐,且往往会出现错误。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高中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文化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将之全盘托出教给学生,这必然涉及到一个取舍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日常交际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文化内容加以导入。由于高中英语教学依然是以掌握语言知识和训练基本语言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因而文化的导入不宜过多、过深,不应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2.阶段性原则。文化教学要有一定的阶段性。由于高中生年龄尚小,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认识能力都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更应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选择性的确定文化导入的内容。教师对文化教学应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阶段性原则,最终使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化较为广博的认识。
3.灵活性原则。文化知识的理解相对容易,但要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自如却并非易事。教师应按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组织小组讨论、进行角色扮演、创设英语角、学习英文歌曲、观看原声电影等。从而使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知识,使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文化洞察力、语言技能与文化能力同步增长。
三、高中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方法
1.文化旁白。文化旁白即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就有关内容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有关文化因素及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差异作简单的介绍可使学生自然了解有关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其理解课文内涵的能力。例如,针对高中英语第一册(上)第二单元英语的发展以及英式英语、美式英语差异的教学上,就不可或缺的需要运用此种文化导入方式。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介绍使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形成更深的理解。
2.文化对比。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语言,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又差异颇大。文化的对比学习是语言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如高中英语第一册(上)第六单元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教学上,教师就可以完全采用文化对比的方式比较中西方在餐桌礼仪上的文化差异,包括餐具的摆放及使用、食物的类别、进餐的次序、饮酒的方式、付费的习惯等等。语言及非语言的交际是文化对比的两个重要方面。
3.巧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文化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绘画图片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文化信息量,创设强烈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教师应结合高中英语教材,精选一些有关英美文化的真实材料,供学生欣赏学习。教学输入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进行角色扮演,巩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不但学会说英语,而且学会说地道的英语。
4.巧用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任务量大、时间紧,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毕竟有限。教师除了可以通过有目的地组织英语演讲赛、英语文化知识竞赛、英语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来充实英语教学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第二课堂的文化教学作为文化导入的补充,为那些有强烈学习欲望的学生开设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校本课程,向学生们介绍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地理环境、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层次和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