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范文1

1传统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缺乏综合性、针对性,实用性不强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之间独立设计实训内容,实训教学多在分割状态下进行,没有体现课程之间的联系,这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整个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的脱节。

目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缺乏国家统一专业设置标准和相应医学检验职业资格标准,实训课程内容大多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自行开发,很难契合职业岗位群的技术要求,甚至出现校内实训教学脱离职业岗位基本需求现象,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1.2不利于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传统的专业实训教学为单一课程训练,带教老师主攻某一课程,要全面地从整个专业及岗位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进行教学比较困难,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该专业技能的实质,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利于打造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全面指导学生临床实践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在学生实习前,将以往的单一科目实训课程改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2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2.1课程安排

综合实训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总学时为 84学时,在校内仿真门诊化验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项目集中训练,由双师型专任教师全程指导。

2.2实训项目的选取

笔者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特点,结合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协同行业专家和专任教师反复论证后,选取血液常规检验、输血技术、血糖测定、血脂测定、肝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乙型肝炎病毒5项测定、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尿液常规检验、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粪便常规检验及隐血试验、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等为实训项目。

2.3教学环节设计

2.3.1项目导入

训练前老师告知学生实训项目,并提出相关问题,如标本的种类与要求、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问题,查阅教科书,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3.2任务驱动

学生抽签分组(5~6人一组),以化验单为载体,按照实际工作流程(病人准备与标本采集标本运送与处理标本检测结果报告与分析废物处理),进行分项目训练。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患者、接诊人员、检验人员等)共同完成任务,在训练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大家集体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3.3结果分析

实训结束后,各小组对实训项目的目的与原理进行阐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异常的结果要找出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有明确学习目标,能够更好地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发现问题后要求其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真确认后才能把化验单发放出去。

2.3.4考核方法

行业专家与专任教师共同制订综合实训项目考核评分标准,训练结束后,老师对项目进行编号,让学生抽签进行单独考核,考核以动手操作为主,采取全程评价方式,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判,考核不合格者,可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训练,进行补考。

3讨论

3.1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综合实训课程具有综合性

综合实训课程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进行整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评价各种检验结果的初步能力,使其具备了自主学习及较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其综合素质。

3.2综合实训教学环境具有仿真性

综合实训教学的仿真门诊化验室与职业岗位群实际工作环境高度一致,实训项目在实际工作岗位典型存在,即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培养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解决了知识与技能在检验工作岗位中的应用问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了实训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顺利对接。

3.3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

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明显不足,实训效果自然不好。而在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仅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课前提问让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过程中,学生有疑问,大家集体讨论分析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此教学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因材施教,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符合建构学习的理念,也符合真实的职业活动。

3.4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范文2

关键词:科学实验;培养;教育功能;实现

人才的培养要符合时展的要求,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实践性人才,创新性人才和适应性人才,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实践性。但当今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了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其表现为学生只是注重课本知识,过多的关注解题思路,并不能够从实际问题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解决问题。从我们的检验标准上来看学生是学到了知识,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获得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这样的现状,为扭转局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就是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方法,实行科学实验教育。

一、科学实验的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实验的教育已经有了空前的发展,现今,刘良华在《西南师大学报》中将我国的科学实验教育概括为四大家族,即学导式教学实验家族、目标教学实验家族、情境教学实验家族、创造教学实验家族。我国科学实验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要充分认识科学实验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比如在科学实验教育中因为缺少专业指导老师而不能有效的开展科学实验,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很多,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引导教师队伍转变观念,那就需要我们系统正确的认识到科学实验的诸多教育功能。

二、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我国的科学实验教育推行以来,人们在亲身体会之后对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关于实验教育功能的总结,但是很多总结过于零散,没有进行系统的概括,以下是对现今科学实验教育功能的系统阐述。

(一)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的思维方式才是完整的、全面的,才能够对自然事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统筹兼顾的设计能力。一个科学实验的成功,不一定是使用了最好的实验仪器,而是将实验中的每个步骤都设计的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科学仪器,使科学实验的结果达到空前的精度。并且在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尽量的降低对实验仪器的要求,这样可以节省一大笔实验投入。所以,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要树立一种成本、效益的意识,这也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会做事的标准之一。

(二)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在科学实验中,开放的研究内容需要我们自己动脑思考,利用实验仪器来获得大量的信息,然后再在这些信息中来筛选、分析和利用有效信息,达到学习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训练了我们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传统教学中,重“劳心”而轻“劳力”、重“思辨”而轻“实践”的思想比较严重,所以科学实验可以协调学生手脑的发展这一功能就显得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培养创新性人才是现在教育的一大热点,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学生只有渴望获得知识,才能够不断地接受新的信息,才能够不断攀登科学的巅峰。在科学实验的进行过程中会伴随着五彩缤纷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效果,这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增强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内部动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时,假如能够有效地使用教学策略,让学生自觉地观察、分析、总结和反思实验,达到科学实验的教育目的,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还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需要的产生。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布鲁纳认为,发现的兴奋感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力,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学生通过科学实验,亲自在大自然中“发现”科学规律,这种成就感是其他学习方式难以体验到的,它极有力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热情,从而为发明、创造预备了条件。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看学生是否具有科学态度,就要看他是否能够尊重事实,突破定式思维;是否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否能够客观、全面的对科学实验做出合理的评价。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会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过分依赖于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完全不在乎已经改变了的实验条件,最终把实验结果的不准确归因于误差,而不进一步的进行研究分析。这样不仅削弱了科学实验的价值,而且可能会使学生失去一个重大科学发现的机会。长此以往,所培养出来的人也不具有创新精神,难以从事一些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因此,我们要在科学实验中帮助学生突破定式思维,尊重客观事实规律,勇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2.培养学生因时施宜的科学态度。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会发现大部分学生老是根据书本理论一步一步的往下做实验,不敢对书本内容有一点点的逾越。我们在科学实验中要培养学生因时施宜的科学态度,即就是在科学实验中引导学生在保证实验结果、结论准确的基础之上,发现并应用最便捷、简单的实验方法来达到实验目的,做到高效实验,从而节省一部分时间。3.培养学生积极反思的科学态度。一节成功的理论课程需要反思,一节失败的理论课程也需要进行更加深刻的反思,相同,一个成功的科学实验需要反思,一个失败的科学实验更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科学实验中的反思还与理论课程的反思不同,它不仅需要对实验结果、结论进行反思,还需要对整个实验中的各个步骤进行反思,看看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科学实验现象是否不同,科学实验结果是否出入过大,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解决问题。

(五)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科学实验之美揭示了实验领域的劳动过程及其结果所呈现出美的本质、人对科学的美感、科学艺术的特征等。科学实验之美一面是科学,一面是艺术,二者携手共建人类的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新思维方式。1.领略实验仪器之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科学实验仪器本身就拥有美感,从外形上来说,它们具有直线美、曲线美以及造型美,从质地上来说,大多数都是由玻璃制成的,给人以晶莹剔透的美感。在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科学实验仪器外形的美,再在使用科学实验仪器的过程当中感受它们的性能美,让学生加深对科学实验仪器的认识。2.感受实验变化之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科学实验展示出来的是一种动态的美。在科学实验进行过程当中,会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让我们在享受美感的同时展开想象。在一些科学实验中,可以体会到颜色的骤变、物质的产生与消失、物态的变化,还可以体会到科学实验当中的发光、发热、发电、发声等现象。在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当中,不仅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科学实验是纠正“前概念

”的重要途径简单的说,“前概念”就是“前科学概念”,具体的来讲,“前概念”就是存在于人脑之中的非科学概念。在学生群体中,“前概念”的现象普遍存在,纠正“前概念”,就是要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体系,来引导学生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但这并非易事,然而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最典型地概括呈现一般经验事实,克服学生片面经验的不足,并且由于其鲜明的针对性和直观性,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设计实验,从而使学生建立新的表象,形成新的正确概念。

三、科学实验教育功能的实现

(一)提高科学实验教育地位,实现科学实验教育功能

现在,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科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具有明显的附加特点。我们要将科学实验的教育列为基础教育课程,提高科学实验的教育地位。从小学开始进行科学实验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另外,利用实验室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放开学生的双手,放飞学生的想象,为学生的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小制作中不但培养了动手能力,而且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科学的魅力,学生利用自己设计的小实验解决了困惑。学生动手搞小制作和小发现,把美妙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引领学生在化学世界里放飞梦想,从而为创造文明埋下了种子。[1]在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中,加大对实验课程考试的比重,但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先制定好科学实验考试的考察形式以及评分标准,以免走进误区。

(二)加大对科学实验的教育投入,实现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我们科学实验教育开展不了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学校教育中,能够用于科学实验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在科学实验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药品以及仪器,而有一部分仪器和药品价格比较高昂,学校无法承受。科学实验的教育与普通的理论教育不同,在科学实验教育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观察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步骤及其动作。因此,在科学实验的教育中,我们不仅仅需要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硬件设施,还需要有专业的科学实验教育工作者来引导科学实验教育工作。可以断定,在完善了科学实验的硬件设施之后,一大批实验教育专业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之日,就将是科学实验教育更加兴旺之时。

(三)改革科学实验的教育内容,实现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在我们现在的科学实验教育中,大多实验都是属于验证性实验,并且有些实验过于陈旧。在一定意义上对科学实验教育功能的发挥具有拘束性。所以,我们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课本中改革一部分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或者在验证性实验后面附加一个探究性实验;将过于陈旧的实验内容进行变化,使之更加适应科学实验教育的规律,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教育目的,而且还可以使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随着科学实验教育的推行,教育工作者们在科学实验的具体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未来教育质量的提高将越来越依赖于科学实验的一系列方法以及模式的普遍应用,通过科学实验不仅可以丰富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开阔思维。

四、结论

通过分析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意识到科学实验教育的重要性。在推动科学实验教育发展之前,首先要对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进一步认识我国现在科学实验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就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即就是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实现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只有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我国的科学实验教育再上一个台阶。通过对我国当前科学实验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提出一些对策解决科学实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措施主要有提升科学实验的教育地位、加大对科学实验的教育投入、改革科学实验的教育内容。当然这些都是从国家政策的宏观角度来说的,具体要落实到全国各个学校,还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贾健.浅谈中学化学实验的素质教育功能,教育教学论坛[J]2014.5

[2]蒋景华.科学实验与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科学[J]2006.8

[3]李国俊.科学实验的价值实现[J]2003[4]代雪娇,朱团.论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J]2011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范文3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师对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自2001年至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十余年,但据调查发现,科学实验并未在小学教学中得到落实,绝大多数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科学实验这一课程并不重视,科学实验课一直作为非基础课在小学教育课程中存在,语文,数学等这些主课依旧是教师和学校集中精力的目标。这些主课仍然作为学生成绩质量考核的主要因素,科学实验的地位并未得到重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都投入在语文、数学这些课程上,忽视了科学实验。

2、科学实验基础设施配备不完善

由于学校关于科学实验的基础设施配备不完善,一些学校缺少实验室以及基本的科学实验器材,这使得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可行性极大的降低,同时科学实验器材不能及时更新,也阻碍了学生深入探究科学实验。此外,因为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师大多由科学知识并不丰富的主课老师兼任,教师本身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与新课改的标准就存在较大差距,关于如何进行科学实验课程缺乏经验,导致科学实验课程无法很好的进行。

3、实验教学方法存在局限性

在调查中,正常进行科学实验课程的学校大都存在着实验教学开放性和科学性相矛盾的现象。这些学校的科学实验过程还属于传统的实验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分配给学生统一的实验课题,例如制作电磁铁实验,是由老师把铁钉和大头针准备好,向学生演示操作,用导线缠绕铁钉一段,制成电磁铁,再连接电源,将大头针与电磁铁接触。

4、科学实验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外实验乏力

科学研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许多科学实验活动在一节课内并不能完成,需要更多的课外时间参与到实验当中去探究发现。同时,课外科学实验更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学生的积极性极大的影响了科学实验的过程。在课堂上,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科学实验,但是有些科学研究需要学生自主投入更多时间、精力。以蝴蝶破茧成蝶为例,学生无法在课堂上体验蝴蝶成长过程,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记录。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课外没有参与到实践当中。对于一些需要更长时间观察的科学项目,难度更大了。学生离开了课堂,少了学习任务的约束,自发主动性明显降低,也就很难养成自主展开实验的习惯。

二、改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措施

1、贯彻落实新课标,确立科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内容,落实本校科学实验活动,要积极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科学知识,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课研小组的作用,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当中。在科学实验项目中,教师应当准确的抓住实验训练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以用澄清石灰水比较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实验为例,引导学生自己想法收集所需气体,如用食品保鲜袋收集空气和呼出气体,然后把石灰水倒入袋中,观察石灰水变化,由学生自己做出结论。逐渐把教师的指导者地位转化为辅助者,让学生更大程度上理解科学实验,促进学生养成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浓烈的探究兴趣。

2、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教学环境

科学实验的基础设施确保了探究学习能够正常进行,标准的实验室以及及时更新的实验器材是科学实验正常进行的保障。为此,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教育投入力度,建立专项资金改善教学环境,配备完善的实验基础设施。

另外,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要求也与时俱进,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教教材。校方应积极建立教师培训机制,迅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确实保证科学实验在小学教学当中的有效性。

3、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根据不同学生对科学研究目标的理解,进行不同指导。鼓励学生产生不同意见,借此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在实验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提升学生自主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加强学生之前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以制作和探究降落伞实验为例,老师在实验中起监督作用,由学生小组自主进行设计、制作、观察。组员之间相互合作剪好布料,用线连接。然后进行降落观察,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验中得到结论。

4、让学生感受科学研究在生活当中的意义,意识到科学研究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校方应该积极联系课堂外的科学实验组织,例如植物园,生物园等,确保学生进行课外研究的可行性。

教师应尽可能带领学生到课外科学实验组织观察学习,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科学,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范文4

关键词:实验内容;教学方法;科学实验的方法

一、新课程改革的科学实验与原教材实验的对比

1.新课标教材无论从实验的内容、呈现形式,还是对实验的要求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科学实验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变。

2.新课程中的实验与老教材中的实验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1)比以往更注重从生活中寻找资源进行实验,从身边的事物中理解科学;(2)注重科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利用学习的知识处理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3)改变以往的实验课模式,更加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如何设计实验;(4)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验,从实验的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新的知识,激励他们探究的兴趣。

3.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体会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自己的方案,强化实验方案的设计,注重实验中出现的误差以及对误差的处理分析等等。

二、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首先,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不少中学学校的教师对科学实验重视不够,而且实验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理论。其次,实验教学模式僵化,科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方式呆板。以上实验教学的现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必须予以改革。

三、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1.实验课教师观念的改革

在实验课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应该学会将学习的任务逐步转交给学生,最终在有效地引导下,学生能学会自己进行实验和探究,这个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有耐心,同时要有精心的设计,又要保持自然,不能让学生觉得很“做作”。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自我反思、合作交流、良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等,直到学生展现出他们独立的实验能力为止。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听听学生的问题与想法,适时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过程。必要时教师可以把学生集中起来,通过讨论、示范、演讲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进而逐步达成共识。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验课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实验方案,使之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实验的方案,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善于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新课程需要创造型的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新型教育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资源。我们要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规划设计新的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根据教学目的侧重点的不同,可把普通科学实验按基本型实验、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大模块进行建设。

3.培养学生做课外科学实验的习惯,促进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改革

目前,很多中学的实验室紧张,管理人员紧缺,实验教师也配备不足,导致很多实验不能正常开设。这势必会影响到中学的实验教学,挫伤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导致科学教学效果下降。因此,可通过学生做课外科学实验的方法来弥补其不足。但学生做课外实验的习惯并不是天生固有的,需要培养,才能逐渐养成。要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指导老师的方法,具体是:对学生要做好动员工作,与学生家长也要沟通到位,还要取得社会的信任,而最重要的是提供的实验素材一定要科学合理,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一旦学生养成了做课外实验的兴趣,就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及实验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同时,学习方法也会得到改进。这对培养学生今后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4.科学实验课教学资源的改革

科学实验需要利用教科书以外的资源。除了充分地利用学校内的实验设施、图书馆资料等实验资源以外,还要寻求更多实验资源的帮助。(1)发挥校外科研人员对实验课的指导作用;(2)重视利用校外自然物质资源;(3)通过多种媒体获取丰富的实验资源。值得一提的是,仅仅通过互联网,人们就几乎可以获得大部分想要的信息。当然,因特网只是众多媒体中的一种,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就能得到有用的实验资源。

5.实验教师自身素质和培训体系的改革

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上的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不仅应具备一定的学历、资历,同时还要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具有设计、改进、自制教具的科研实践能力;不但能讲好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善于运用科学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所以,每一位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教学能力。

总之,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就要注重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等,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应该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的质量观。在改革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看做是教师引导、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梁卫玲.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效果,2009.

[2]肖彩鸿.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析.

作者简介: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范文5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248-02

在新课改的实施中,学校教育对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改变教学策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孩子们进行合理的科学实验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就应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让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发他们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而对于小学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而言,是与实验课程的教学分不开的。在进行科学课程的教学时,必须结合实验教学,才能够很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概述

小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塑造阶段,教师在对孩子们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时候,不能忽视了开发孩子智力的教育。小学开设科学这门课程是对孩子们智力开发和科学知识教育的重要课程。在科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一些实验常识的验证等[1]。通过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亲眼见到实验现象的发生,一些自然现象的验证,能够加深他们对科学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同类的问题后用科学的思维来理解和处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科学实验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做到真正的科学实验,而不是像以前纯理论的教学;要让孩子们自己参与到实验当中来,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大胆思维的能力,科学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学时,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需要讲授的知识太过单一,讲起来显得很抽象,孩子们很难理解,不知所云。因此,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科学实验的教学课程改革研究,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开发新的教学方法[2]。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大纲明确地指出,要结合具体的实验教学进行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不能够抽象地让学生理解,要借助实际的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亲眼看到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结合这些,加深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解释,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其次教师要明确知道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涵。在进行讲授时,通过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学到知识。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最好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让学生亲身体会那种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理解科学的发现和完善是科学家们在一次次的实验失败的基础上才获得的,知道作为科学家的不容易[3]。同时,实验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而且还明白了要想取得好的成果,就需要付出自己的艰辛努力。只有发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在教学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多提示学生,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动脑,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探索的乐趣,乐于学习,喜欢科学探究,达到科学教学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课程探究,还需要在进行教学时更注重教学目标达成的效果,不能够浪费时间,要在课堂上要质量。实验教学是为科学教学服务的,实现更好的科学课程的教学必须借助于实验的教学辅助。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权衡好两者的关系,科学课程的教学是需要实验的教学来辅助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4]。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对于科学的课程教学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进行科学课程的讲授时,如果只是单纯地靠浅显的语言进行讲解,就很难让学生理解具体情况。在氧气支持燃烧的科学教学时,氧气支持燃烧,就这个简单的道理,如果和学生只是这样说“氧气支持燃烧”,他们就很难理解。而通过实验进行的话,在氧气瓶中,放上带火星的木柴时,学生就亲眼见到了木柴的复燃,而把一些硫磺铁丝等放到氧气瓶中后,他们就会看到燃烧的剧烈现象,通过对比没有氧气的瓶中的现象,学生们就会发现在没有氧气的瓶子中是不会出现燃烧的,从而加深对氧气支持燃烧的理解,加深记忆,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就更明显。

新课改的要求下,更注重整体的提高。对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探究,不难发现,小学科学的课程与其他的课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在教学的时候,要多思考各个学科的联系,在教学的时候相互穿插,综合提高。另外,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需要提高教师的水平。师资是教育的根本保障,有了良好的师资队伍,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改要求,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够提高孩子们的素质,才能够实现新课改的要求。在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探究过程中,不难发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新课改要求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研究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核心就是探究。其优点有很多。首先,探究是更好地进行科学课程的教学的一个根本动力来源。只有鼓励孩子们多发现问题,多去探索,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使得孩子真正明白科学的含义。科学探究能够鼓励孩子真正地去开发自己的思维和大脑,具有创新思维,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探究积极性。新课程还指出,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够开发学生的潜力,使得科学实验的教学真正的是科学的。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研究过程中,不难发现,其也有一定的不足,现分析研究如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一些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都有了新的变化,在教学的时候,都注意到了学习模式的变化,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在实际的进行过程中,却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大家都过分地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研究表明,在教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很重要的,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的。在现在的教学课堂上,为了做到新课改的要求,许多课堂都出现了教师在一边听,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的现象,这样就有利有弊了。对于学生的探究是增加了很多,学习环境自然就变得放松。这样的话,就失去了教师的激励作用,使得学生自由发展,并不是很利于他们的成长。新课改的要求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要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在教学时,要落实这一点,就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然而,在实际上,就不能只是盲目地进行,而要科学地安排。科学课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还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实验时不能忽视实验的过程教学,更应该注重结果的分析。不能只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而不对实际产生的问题进行教学,失去了探究性教学的真正意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为了适应新课标而不批评学生,一味地鼓励。有些时候,实验是严谨的,也是有危险性的,对不认真对待的学生,就需要提出批评,而不能装聋作哑,放弃了教育的机会。在科学实验课程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忽视,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必不可少,而适当的必要批评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将上述几个问题综合考虑起来,做到度上的合适,才能够真正地把握新课改的精髓之处。

四、结语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课程教学方式,对其新方式的教学值得探究。而实验课程是小学的科学课程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通过实验课程的演示和教学,使得学生学会了知识,还加深了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明显得好于老师一直说,学生一直听的教学模式。通过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科学课程的教学时,要从周围的事物着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模式和做事态度。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研究,是值得深入探索的。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亚敏.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下的探究式小学科学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马欢.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实现条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张德平.略论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J].读写算杂志,2011,(23):149.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范文6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时刻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力求做好“过程与结论”“能力与知识”的辨证关系。而科学实验是科学课的精髓,实验教学的效率决定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实验教学

一、挖掘实验的深度

挖掘实验的深度,并非挖掘实验的难度,而是实验的思维深度。我想指的是,教师可以以实验为载体,运用更佳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向更深一层发展。

1.将一些活动有意设置成探索性实验,体验探究过程

“探究的操作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运用及其他活动。探究部分是一种思维状态,即好奇心驱使的心理倾向。”因此,将一些活动和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并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是实验功能得以发挥的一种策略。

例如,在上《神经调节》时,将这个活动以问题“人的反应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提出,然后进行一系列的猜想,设计实验,再展开探究活动,记录相关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显然,这样更能发挥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

2.巧妙设置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问题能开启思维,问题能激发学习的动力。实验时,如果带着一些问题进行探究,这使学生的实验目的明确,观察时方向性明确,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①“为什么预先要在集气瓶底铺一层沙或少量的水?这个实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仔细观察,你一定知道其中的道理。”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而且,会更加仔细观察,明确观察的方向性。②“铁丝在氧气中究竟能否燃烧?为什么要缠绕一根火柴?火柴的燃烧岂不是会影响铁的实验现象吗?火柴一被点燃后就放进盛氧气的集气瓶中,行吗?”使学生仔细观察后,领悟火柴的作用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所在,从而减少观察的盲目性。

二、挖掘实验的延展度

挖掘实验的延展度,是指增加实验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有限的实验尽可能地延伸,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1.补充课本中的实验

老师可挖掘一些效果更佳的实验,如启发性强的实验,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验,现象更明显的实验,更加安全、简便的实验等。

如《大气压》一课中我添加几个贴近生活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用不同的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有利于思维的发散。

2.利用自制的器材展开实验的探究

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器材进行实验。例如,利用大气压抽水的原理,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小水泵”。这样提高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自制实验器材以其小型、灵活、生动、多样等特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强烈兴趣,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智力。

3.将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验结论延伸到生活中去

实验中的困难往往也是生活中的困惑,实验结论的得出并非实验的终结,实验的意义并非是实验的本身,而是这个实验过程中能力提高以及结果延伸中能力得以升华。

例如,在课堂上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可以让学生针对今年暴风雪的情景,利用所学知识探讨抗暴风雪应采取的哪些措施,解释“穿草鞋、绕铁链、洒盐、撒煤渣……”。

三、挖掘实验的效度

挖掘实验的效度,是指通过将基本实验进行改造,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的热情。

1.挖掘实验的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学生喜欢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喜欢有趣的事物,才会不由自主地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我们老师可以选择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白磷自燃”实验改造成“坏蛋自焚”实验(在白纸上画一个坏蛋,然后,再用蘸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在坏蛋脸上打上“×”,一会儿后,“坏蛋”因白磷的自燃而“自焚”了。)使实验带上情感色彩。

2.挖掘实验的微型化

利用微型实验,具有污染小、现象明显、快速、节约、安全等优点,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实验原理、实验的条件、实验用量等方面,因地制宜地积极开发微型科学实验,能有效地发挥实验的优点,使其向“绿色科学实验”迈进。

我校一位老师在公开课上,利用U弃的小瓶、自制的酒精灯等一套微型实验器材进行“检测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淀粉”的实验,本来需30分钟以上的实验时间缩短成7分钟左右,大大地节约了能源,而且将老师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随堂实验。

3.挖掘实验的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