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西方民间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西方民间艺术范文1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防渗漏技术;外墙;屋面;墙体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外墙防渗漏技术
大规模、长时间的强降雨是导致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当降雨量超过了10cm/h时,墙面会形成大片的水雾,这样墙面受到来自水雾的压力大致能够高达70kg/㎡,在这种情况下墙面渗漏现象极易发生。而上述这些渗漏现象主要发生在建筑中比较薄弱的部位与环节,这些部位主要有:混凝土墙体与砖墙的交界处、脚手架打孔固定处、穿墙的钢管插孔以及配电箱的安装固定处。鉴于以上的情况所以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外墙防渗漏工作的处理,使建筑物没有薄弱环节与部位,尽量做到全面设防。在工民建筑施工中,必须完全遵照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操作施工,充分认识和重视砌筑质量问题的重要性,砖块要事先加水使其保持湿润,处于的墙体砌筑要确保做到“满刀灰”。严厉禁止用石粉和泥砂完成砌墙工作,而要用相当洁净的中砂并要严格的遵照科学合理的配比来制作砂浆。同时为了避免因为脚手架的使用造成的渗漏问题,必须在脚手架拉杆和悬挑处事先预留下孔洞,并做到工程完成后将置于其中的管件取出同时做好添堵孔洞的工作。
2门窗防渗漏措施
门窗在建筑物中属于可活动部分,其占有一定的面积并且具有相当频繁的使用次数,鉴于以上特点使得门窗的防渗漏工作具有严峻性和复杂性。这要求进行门窗防渗漏工作的建筑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技术经验并且具备比较完善的建筑理论知识。在门窗防渗漏工作中要特别重视门窗所占面积的大小、安装位置以及可能使用频率,以为以上因素关系到建筑物的美观以及门窗功能的实现,据此设计门窗的防渗漏工作时,建筑物整体的美观也要被列入考虑范畴。
现代绝大多数建筑使用铝合金门窗,这要求我们对外墙门窗进行安装和施工时首先要保证铝合金的质量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其所有的配件和辅助材料也同样要保障质量和性能,安装过程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划的要求。由于铝合金门窗主要是半成品组装安装完成,所以在运输、搬运、安装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压挤、冲撞,以免引起其变形而影响其密闭性。在安装完成以后要全面检查是否有风吹入,如果有存在不密实的现象要及时修补,直到丝毫不漏风为止。再者窗框安装完成必须对其边缘缝隙进行紧密的填补工作,一般都采用干硬物和集合物防水砂浆,按照1:2的比例进行分层的填实工作,在外侧涂刷改性防水砂浆两面道,确保塞缝不会空鼓,要派专业人员逐一的对塞缝进行检查。保证外窗台与内窗台的高度差值不高于20mm,并要做出物向外配水坡度,上面的窗眉要做成鹰嘴的形状,坡度要保持高于20%,并要把板底涂刷的普通乳胶漆改为防水性能较好的外墙涂料。
3厨房和卫生间的防渗漏措施
厨房和卫生间是建筑物中用水最多的两个地方,不论哪处的防水工作不好,都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危害,因此在工民建工程中,厨房和卫生间的防渗漏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厨房的地面度要低于客厅和卧室地面50mm,在结构施工过程中,要做出高度差,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起坡,地漏口要比相邻的地面低10mm以上,厨房和卫生间的墙体在0-1.8m的范围内要进行内抹灰,并要加入防水粉,烟道和穿楼板管道的封堵材料要使用细石混凝土和微膨胀剂,在周边要进行凿毛,并将其清洗干净,支撑上模板,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封堵,在管道四周的200mm的范围内,要从管边开始向外进行找坡,厨房和卫生间在进行地面防水施工之前,先要对结构进行试水工作,一旦发现有渗漏的情况,一定要找出渗漏的源头,并对其进行彻底的处理,然后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防水涂膜工作。
4屋面的防渗漏技术
无论何种形式或性质的建筑,屋面质量是重要环节,屋面板的质量及施工必须得到充分的保证,并且屋面的防水工程有必要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检查监督,因为屋面板的质量不仅与防渗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房屋保温性和承重能力关系紧密。而屋面的渗漏现象的出现主要集中在房屋的出气孔处,天沟以及檐缝处。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要关注以下几个环节:首先要对施工环境做详细客观的勘测与分析,建筑施工地点所处的地理环境、温度、气候特点都要列入考察研究范围。随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建筑的整体客观情况选择适宜的防渗漏材料与温度卷材,这些材料板材必须按照相应的规范采用和施工。同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浇筑进程的连贯性,防止温差等原因造成的裂缝现象,以免留下渗漏隐患。再者同时要注意浇筑混凝土工作中的均匀搅拌与振捣密室工作,避免出现漏筋、漏浆现象。最后要排除积水渗漏隐患,这要求保证建筑材料的结构和刚度相对较强,并且使结构和强度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同时坡度也要适宜。
5墙体的防渗漏技术
墙体渗漏是现代工民建筑中渗漏现象的最典型体现,也是引起建筑渗漏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专业技术及施工工艺上进行的理论分析显示:墙体渗漏可能是由于建筑物所处的地方土质强度相对较差,也可能是由于建筑物的形状太不规则,同时地基发生地质性的沉降以及建筑材料受温湿度等原因引起的变形也会使建筑物产生裂缝,出现渗漏现象。基于上述种种叙述,提高工民建筑的强度和刚度的必要性显而易见。要做到这一点,混凝土要使用水化热较低的混凝土,同时必须将科学恰当的添加剂加入混凝土的浇筑中去,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使其能够承受地质变化的压力。在防渗漏施工的材料采用上对于混凝土的选择也要严格按照抗渗等级来区分抉择。
对于施工环境的选择方面,绝大多数工民建工程施工选择在适宜的温度下开始动工,级少在酷热或者严寒天气条件下进行。而温度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建筑物微小的形态变化,所以一般施工中一定要设置伸缩缝、防震缝和沉降缝等变形缝。工程的地基是建筑物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支撑,地基土质不够好的话,我们要根据地质变化的特点以及建筑物的对称情况,做出适当科学的调整。同时要考虑温度及气体走向等因素引起的应力集中问题,设置必要的伸缩变形缝。
总之,工民建筑中渗漏问题的普遍存在亟待建筑企业做出相应的防范和补救措施。这要求建筑企业首先必须保证建筑材料与施工的质量,并且充分了解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存在的渗漏弊病,并对这种弊病的表现、原因、危害充分了解和分析。其次,当前渗漏破坏工民建的完整性和管道设备的完好性已经备受业内人士的关心与关注,毕竟工民建筑如若渗漏,麻烦则会遍及物业管理、维修部门甚至居民身边。因此,在进行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时,一定要及时发展渗漏问题,对出现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不断的将新技术新工艺运用到防治渗漏的施工中去,实现对渗漏问题的真正解决。.
参考文献
[1] 高立军,张宏媛.工民建中防渗漏技术浅谈[J]. 民营科技. 2011(07)
[2] 王广柱,宋福来.工民建中防渗漏技术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9)
[3] 叶长伟.高层住宅楼渗、漏水质量通病的防治[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15)
[4] 杜祥成,周志明.高层住宅外墙防渗漏原因分析及对策[A].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 2008
西方民间艺术范文2
关键词 艾滋病 宣传教育 新模式
目前宣传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宜州市曾经是广西乃至全国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较好的县市之一,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大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对如何利用城乡社会民间草根组织防艾艺术团体联动演出,扩大防艾知识宣传教育新模式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背 景
宜州市自2000年9月报告第1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疫情不断增长,截至2011年底,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456例,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为主(81.02%),职业以农民为主(52.89%)。农村是宜州市防艾宣传教育工作的主战场,为了扩大宣传教育面,提高农村居民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宜州市选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作为防艾宣传的突破口,探索了扩大宣传教育的新模式。
目的和意义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扩大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面的要求,探索有效的宣传教育模式,营造基层防艾宣传教育声势,推动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新举措,提高广大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自我防护意识,自觉采取防范措施,降低艾滋病新发感染。
具体措施和活动
组织保障:⑴组织机构保障:2012年初宜州市防治艾滋病委员会办室下发了《宜州市城乡社会民间草根组织防艾艺术团体联动开展防艾宣传教育文艺演出活动方案》、《宜州市2012年利用社会力量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案》,成立了宜州城乡社会民间草根组织防艾艺术团体群乐艺术团和城乡社会民间草根组织防艾艺术团体联动文艺演出下基层活动指导小组。城乡社会民间草根组织防艾艺术团体群乐艺术团由市防艾办主任担任名誉团长,选择一名退休的文艺爱好者担任团长,包括3个副团长、1个总监、4个编导、3个主持人、2个化妆师、2个音响师和40多个团员。群乐艺术团在组建过程中,通过团长联系文艺爱好者知情人,采取滚雪球的方法招收来自卫生、公安、教育、工商、共青团、文体旅游、妇联、工会、宣传、老干、工厂等30多个部门单位的退休及在职的文艺活跃和爱好者。艺术团主要任务是编写防艾剧本、节目排练、演出活动。城乡社会民间草根组织防艾艺术团体联动文艺演出下基层活动指导小组组长由市防艾办主任担任,市防艾办副主任、各乡镇领导任副组长,组员有市疾控中心、各卫生院的领导和防艾工作人员。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制定活动方案,给群乐艺术团提供艾滋病防治知识等参考资料,审查和修改剧本内容,现场督促排练,确定出演节目,联系和布置演出场地,评估出演效果等。⑵后勤保障措施:市乡村联合举行演出活动,各级负责相关工作:市级职责任务:①联系协调应去演出的乡、村;②现场观察去演出的乡、村提供的演出场地是否适合;③布置演出舞台电具灯光照明、装饰背景;④负责群乐艺术团人员往返交通、餐饮、演出具材和用品等费用;⑤准备音响设备;⑥准备防艾宣传资料、安全套、防艾知识问卷、有奖抢答题、奖品等。各乡镇、村职责任务:①通知、发动和组织群众来观看演出;②免费提供演出场地;③维护演出现场安全和公共秩序;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⑤用电维护,供电保障;⑥配合解决与演出有关事宜。各乡镇村屯自行举办或互邀的演出活动,由乡镇村屯协商各自职责任务。⑶经费保障措施:市乡村三级把城乡社会民间草根组织防艾艺术团体联动文艺演出活动的必要资金,列入各级防艾经费使用计划中,各自承担活动相应的开支,市防艾办给予乡、村级适当补助经费。乡镇村屯自行举办或互邀的演出活动,材料齐全者市防艾办给予适当补助经费。
具体活动:⑴策划和准备工作:①制定活动策划方案:宜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查阅相关资料、构思设计,协调相关人员研讨“城乡社会民间草根组织防艾艺术团体联动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及其设计的可行性。拟草《宜州市民间团体防艾宣传教育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方案》,由市防艾办、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共同讨论、修改、审查、确定。②编写防艾节目剧本:剧本编写的步聚:由市疾控中心查找艾滋病防治知识参考资料,提供给群乐艺术团作为编写剧本的素材,要求剧本内容健康、贴近生活、具有现实意义、群众易懂、艺术感染力强。民间组织群乐艺术团编写好防艾剧本后交由市防艾办、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共同讨论、修改、审查、确定、通过。③节目排练:由于群乐艺术团由不同的部门单位、不同行业的文艺爱好者组成,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地,因此,排练采取分组分片的形式。市防艾办、卫生局、疾控中心派人到现场组织、监督、督促,及时发现问题,随时修改、指导和纠正。各乡镇村参照上述办法,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准备工作。⑵演出活动:实地演出主要在艾滋病疫情较严重或有需求的乡镇村举行,要求演出当地的乡镇村屯均有节目参加,当地领导作讲活以体现党政对防艾工作的重视,演出期间同时开展相关的防艾宣传活动,主要包括:①发放宣传资料、安全套:在举行晚会演出期间,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要给观众发放防艾宣传资料和安全套,以提高观众防范意识。②防艾知识有奖抢答:由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议出问答题,并经3名以上业务人员讨论或修改后确定。要求题目简单易懂并涵盖大众需知防艾知识。每场晚会安排3~4次抢答,每次4~5题,共15题以下。有奖问答以物质奖励为主,现场发奖。③演出现场周围悬挂防艾横幅、标语、设置防艾知识咨询台、防艾图片展等。④现场开展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分别在演出前和演出后,对观众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⑤宣传报道:市广播电视局选派记者跟踪摄像,在宜州市电视台、今日宜州、宜州党政网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扩大防艾宣传活动的影响力。
结 果
创新了宣传教育活动的模式,有效扩大了宣传教育覆盖面:民间艺术团体联动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模式打破了过去举办防艾文艺晚会仅由某个艺术团体包场,或单一的山歌演唱会仅由几个山歌歌王独占舞台的局面,建立了由政府组织领导,市乡村屯四级社会民间草根艺术团体共同参与的农村文艺宣传防艾知识新模式,有效扩大了宣传教育活动的覆盖面,今年4月以来举办演出5场,各乡镇、村、屯自演或互邀演出100场次,覆盖观众近8万多。
提高了群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声情并茂的舞台艺术表演令观众陶醉其中、记忆深刻,更容易了解、学习和接受相关防艾知识。通过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观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观看演出前4983份的75.2%提高至观看演出后4982份的91.6%,提高了16.4%。
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形成良好防艾氛围:市乡村成立社会民间草根组织防艾艺术团体时吸引大批群众踊跃报名,市级群乐艺术团的60多名成员来自30多个部门单位,各乡村屯城乡社会民间草根组织防艾艺术团体文艺宣传队200多个,成员约2000人。他们在反复的排练和观看演出节目中,防艾知识无形中早已潜入默化,在日常生活中也充当了防艾宣传员的角色,将防艾工作由舞台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出良好的防艾氛围。
讨 论
党政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推动社会民间草根组织防艾艺术团体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党委政府公信力高,有能力动员全社会和全民参与,在党委政府的组织、动员和号召下,艺术团演出的观众数量不断增加,促进了艺术团体的蓬勃发展,目前仅城区类似团体就有17个。
多样形式的艺术表演,贴近现实的表演内容,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文艺活动的喜爱,是社会民间草根组织防艾艺术团体生存的基础和土壤。艺术团体自编自导自演的防艾文艺节目有山歌、小品、三句半、诗歌、渔鼓、表演唱等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多彩,素材来自最基层,贴近现实生活,简单易懂,最容易引起观众共鸣、印象深刻。而宜州市人民群众对各种文艺演出的喜爱和热情,也为活动的持续开展创造了条件。
抓住闲暇时间开展活动,是扩大防艾宣传教育面获得最佳效果的时机。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上班族还是耕作村民,从天亮到天黑,人们都在劳作中,此间作防艾宣传大多无暇顾及,效果欠佳。社会民间草根组织防艾艺术团体选择晚饭后、节假日等群众闲暇时间举行公益性文艺演出,有效促进了群众的参与。
利用社会民间草根组织防艾艺术团体开展宣传活动,是投入少,扩大防艾宣传教育面社会效益高的好途径。参加社会民间草根组织防艾艺术团体的人员都是具有社会责任心、没有附加条件、自发组织、自愿参加的。他们都是利用晚间或双休节假日进行编、导、排练节目,仅获取象征性的活动报酬。但这项活动能够吸引大量群众参与,且活动效果较好,是投入少、社会效益高的好途径。
社会民间草根组织防艾艺术团体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有待党政基层组织持续的重视和支持,并予以引导,同时仍需建立对艺术团的长效激励机制。
西方民间艺术范文3
西域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的宝库,为我们进行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丰富的艺术资源,而现代设计中如何将西域民间艺术与其融合,是现代设计中对传统、民族艺术宝库如何利用的棘手问题,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决不能拘泥于完全的“拿来主义”,必须融入一定的创新手法,进行新层次的解构主义,才不会导致西域民间艺术发展的停滞,不会使在我们的时代留下大批的古董拷贝而无设计可言。然而设计本身就是一门需要综合艺术修养的一门学科,它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等相关领域因素,因此,要想发展民间艺术,要求设计师本身具有能够驾驭多个艺术领域的能力。西域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艺术难点就在于如何将西域民间艺术的艺术精髓、艺术灵魂、艺术底蕴恰到好处的融合在现在设计中,那么只有正确的传承与发展西域民间艺术,将西域民间艺术随着历史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与外来文化的不断碰撞,从而形成新的艺术生命,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西域民间艺术。
二、西域民间艺术传承与现代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西域民间艺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西域民间艺术展示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只有真正了解包括西域民间艺术在内的少数民族区域文化艺术才能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全部。我们对西域民间艺术的发展不能是单纯的重复性传承,而是将其继续创新、冲破陈规、摆脱约束,从而形成崭新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在西域文化中,飞天艺术以及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文化图案是我们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元素,传统的西域民间艺术其传播者大多数为佛教、伊斯兰教信徒以及生活在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而如何做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及需求,就必须由现代设计师通过现代手法重新发展和传播西域特色,才能将西域民间艺术进一步弘扬与发展,让更多人去接受西域的伟大艺术。本世纪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工业生产革命的推动、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然而世界文化艺术的突飞猛进,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随着生存方式上新观念的介入,思维的引导和情感的表达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及寻求合理化的视觉空间要求不断提高,对中国设计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中国的平面设计艺术领域在观念上、功能上、语意和形式表现上,都备受东西方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的影响,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现代设计师吸取西方艺术精华,并学习、模仿西方现代设计师的特点,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内不断学习和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理念的新道路。同时在国际化的浪潮下,东西方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对相对比较保守的中国传统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性的影响,中国本土艺术设计的发展不只需要走出吸收外来文化艺术,同样需要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传统艺术中深刻发掘。此时,相对较为独立、较为保守的西域艺术来到我们的视野中。此外,西域民间艺术在被现代设计所借鉴和使用中,由于艺术传播所具有的活态流变的性质,是继承与变异、一致与差异的辩证结合,是再一次艺术理念上的革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要面对“变异”与“发展”的问题,“发展”中是完全保留原状,还是在“变异”中寻找突破,实际上,在西域民间艺术的传播中,始终保持与历史时代的文化、民族特色相互融合,从而呈现出传承与发展并存的状态,故而在现代设计中的西域民间艺术虽然有变异,但仍然存在基础的一致性,保持着应有的特质。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想对包括西域民间艺术在内的民族传统艺术进行传承和发展,必须以全面的文化、知识为起点,全面地审视民族传统艺术,通过多方面、多层面的交流与碰撞完成对民族传统的认识和理解,并不断运用最新的方法论,全局性的反复审视,确保保存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同时,要把握艺术本身是人类感情的创造性表达方式,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本质特征和不竭动力,因此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是创新的积累和结晶,不断创新是民族传统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创新与继承是统一的,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环节,民族传统艺术保存与发展需要融合创新因素,才能随社会发展共同前行。
三、结论
西方民间艺术范文4
任何交流都像是对话,必然是双向的,我们既要承认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理论的优势,也要确保民族文化根脉的活力。让我们高校师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情境的重要性及对学习的影响,从社会和个体角度来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本文试图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更好地进行教学与实践。
【作者单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关键词】: 传统民间艺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正文】:我们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造就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来说包括三大类别:1.工艺设计类(如苏州灯彩、无锡惠山泥人、扬州漆器南通风筝、蓝印花布、织毯等);2、建筑园林类(江南民居、苏州园林等);3、民间绘画类(如木刻版画、邳州农民画等)。
传统民间艺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江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然而,在西方强势文化传入的背景下,这些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曾经一度被人淡忘、甚至抛弃。如蜚声海内外的苏州桃花坞年画、无锡纸马、南通扎染、常州挑花、南京白局、扬州清曲等都已经消亡或即将消亡。幸而在盲目崇洋的喧嚣之后,许多人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失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大力提倡“本土文化”的回归。但是,江苏的现代设计教育并没能及时适应这种可喜的转变,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设计教育理念中仍旧是一个断层。不仅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理论没有形成,甚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以西方三大构成为设汁基础的教育体系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我们既要承认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理论的优势,也要确保传统民族文化根脉的活力,让我们高校师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情境的重要性及对学习的影响,从社会和个体角度来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
一、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实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为基础组建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可以看作是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开端。上个世纪80年代后,当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尤其是三大构成理论引人之后,我国的“工艺美术设计”开始转变为以西方现代设计理论为基础的“美术设计”。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在改革开放后短暂的二十年间迅速地与国际“接轨”,呈现出跳跃性发展的特征,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无论从设计形式到艺术语言都受到西方现代设计的强烈影响.传统的图案式样与审美趣味快速地被抽象的、几何的视觉符号所取代。这样的过程和经历在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留下了清晰的轨迹,直到今天问题仍然显得非常突出。在专业院校的设计基础课程中“三大构成”取代了传统图案与相关传统课程的主导地位,大部分学生对于江苏传统艺术元素的了解和认识,仅仅限于美术史或艺术鉴赏中笼统的印象,以及逢年过节时张贴或悬挂的中国结、福字年画、窗花等等,对其所蕴涵的传统意义,承载的传统观念认识偏颇,即使在设计中运用了传统图形,也只是简单的挪用,机械地复制,设计语言苍白乏力,既缺少时代精神,也没有传统意趣。这些无疑导致了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二、将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带入高校课程的实践性尝试
目前江苏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主要是西方模式的“三大构成”,缺少民族性、地方性和民间性特点。把江苏省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带入高校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是一种新的尝试,并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理论价值。
我们以江苏省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研究为切入点,在反思、批判与思辩的过程中提高认识与理解,突破仅从认知角度的知识传授,重视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将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导入课程教学,以教育的方式去传授,理解传统民间文化,进而达到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宣传、保护与弘扬,是对传统民间文化的“活态保护”。这一尝试既可有效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又可拓展原有的课程教学空间,让我们高校师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情境的重要性及对学习的影响,从社会和个体角度来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并收到保护与传承民间文化的实际效果。
我们在课程设计中通过相关专业师生集体讨论,对江苏省传统民间艺术资源进行认真筛选,以调研方式对部分典型进行专题研究。如扬州漆工艺; 无锡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邳州的农民画、剪纸;南通风筝、蓝印花布、织毯;南京秦淮花灯的专题研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组织师生按照各民间艺术资源分布地进行调研活动。并采用文献研究法、影像记录法、图稿绘制法等,尽可能以图文形式留存有关传统民间美术工艺流程与作品特征;组织师生以采访方式,尽可能对民间艺人进行访谈,了解其身世背景、制作工艺发展演革等。最后对采集的资料做分类梳理,对传统艺术资源的形态依据现代精神进行重新分解组合,以期达到古今融合,革古鼎新的效果。
这种运用新方法、新角度将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引入课程的研究,可以通过学生展览、报告会或其他自由形式介绍给家长、管理者及其他社会成员。突破了以往对此类资源的单纯鉴赏与评价,着力于探究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的课程价值,整合传统课程形式与民间美术资源特色课程。针对目前大专院校艺术设计课程研究现状不足的情况,提倡实践性研究,有效利用传统艺术资源的课程开发与研究,体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特点,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对本土艺术的学习不需要靠前人抽象的解释和复杂的分解,而主要是通过传统文化环境的耳濡目染和不断地尝试来理解、掌握的。这种艺术学习没有什么抽象的艺术概念,更多的是依赖学习者与学习环境、材料的一种互动体验,而这恰恰是一种生态学的艺术教育方式,是一种更人性、更符合艺术教育本质、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方式。”[1]将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引入课程开发,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建立民间艺术教育体系,将会促进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产生、流变、种类、造型、色彩及其审美特点,培养对民间美术的感情,使他们成为民间艺术的欣赏者和传播者,可持续的保护与传承传统民间艺术。
三、结束语
我们通过研究不难发现,社会需要传统民间艺术创新,而传统民间艺术自身更需要创新,民间艺术的保护不能是密封式的,而是积极地、开放的,只有创新才能找到在新时代生存下去的根本。现今社会,设计艺术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巨大产业,现代设计的成就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公认,而传统民间艺术与设计艺术无论造型手法还是创作思维都有相似之处,两者的沟通几乎没有障碍,这也为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最直接的路径。民间美术的传承其实就是元素的传承。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理论化、系统化地研究,建立起传统民间艺术的理论体系,使民间艺术得以良好地保护和传承。注重原创精神与文脉传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构建出既有自己独到之处又不落后于国际潮流的设计理念与教育体系,才能找到为世界认同的“中国设计”。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杭间:《艺术向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出版
2.张道一:《美术长短录》,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1992年出版
3.赵农:l:《设计艺术概论》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4.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
6.潘鲁生:《民艺学论纲》,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
7.李群:《传统美术》,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年出版
西方民间艺术范文5
随着人们对民间艺术在民族文化精神构建传承中重要意义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作为本土文化载体的民间艺术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如何使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得以延续并永葆活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作为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延续的最佳途径,自然成为这一话题的核心。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基本采用民间师徒或家族传承的方式,传承受到很多限制,无法得到大范围的传播拓展;另外,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正规的学校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近代以来,我国正规艺术教育是以西方艺术教育模式为主导,对自身艺术资源的漠视使得我国众多民间艺术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纳入正规教育体系的程度远远不够。从社会实践角度看,近年来,我国很多区域的学前、小学阶段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已经将民间艺术作为特色课程纳入到了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范畴,但由于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所占的分量和影响力较小,对学生更多的是知识拓展而非兴趣培养和深入训练,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持续性系统教育很难实现;中学阶段在高考指挥棒引导下,艺术教育完全倾向于应试性专业教育;而高校教育在技术理性的社会需求以及西方艺术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更是对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漠然视之。因此,在我国整体的正规教育体系中,民间艺术登上正规教育的“大雅之堂”的教育开展情况依然不容乐观。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顶层位置,是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实现强国梦想的重要途径场所,但专业和课程的同质化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质化导致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求的人才不相适应。针对艺术教育而言,众多高校艺术类专业或课程缺乏特色,专业间缺乏差异,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就业出路雷同等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一方面是民族民间艺术教育传承的危机,另一方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民族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将民间艺术纳入到正规的高校艺术教育体系,通过高校专家学者的归纳、整理和完善,形成科学有效的民间艺术教育教学体系,推进民间艺术的普及教育、改进创新,进而培养民间艺术的高级传承和研究人才,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成为高校特色艺术创新教育的最佳途径。
二、民族民间艺术本土化高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1.推进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本土民间文化在现代工业潮流冲击以及西方艺术理论体系影响下,我国民间艺术一度曾被迷信于倡导现代文明的国人当作落后的象征而丢弃,年轻一代对本土民间艺术极其陌生,更不用说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作为“母性”艺术的文化根源性正在遭受威胁,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更多“本土化、高层次”社会成员的关注和参与。高校教育是我国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将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到高校艺术教育范畴,有利于从更高层面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强化社会认同和文化弘扬。2.完善高校现有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强化特色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我国高校民间艺术教育教学开展情况的初步调查,发现很多高校现有的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艺术教育缺乏个性。而我国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将数百种民间艺术形式融入整体艺术教育中,既不现实、也没必要。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特色性,根据高校自身环境特点,有侧重地选择不同民间艺术形式,进行民间艺术的“本土化”高校教育,在降低高校艺术教育趋同的同时,丰富教育教学领域和内容,增强高校特色竞争力,突出人才培养特色。3.利用高校人才优势,促进民间艺术品味升华,焕发民间艺术新活力由于绝大多数民间艺术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训练及深厚的文化熏陶,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民间艺术作品题材范围狭窄、表现方式单一、艺术水平不高等问题的出现。高校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高层次位置,作为艺术教育的传受双方都具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和综合素质,民间艺术通过高校教育平台,会接触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创作群体,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教育的良性互动,为民间艺术的改革创新、品味升华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有助于焕发民间艺术的新活力。4.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中国民间艺术的全球化发展民间艺术的魅力在于它能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特色,其民族化特征体现的是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我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民间艺术的本土化高校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是保护、复兴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措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通过高校教育,逐步培养起民族文化艺术的欣赏群体和传播者、创造者,为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全球化传播做好人才培养和文化准备,促进中国民族艺术的全球化发展。
三、民族民间艺术本土化高校教育的研究现状
对于民族民间艺术高校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理性思考和对具体实践的整理工作。2006年出版的《抢救民艺——潘鲁生民艺访谈录》在对我国民间艺术生存现状考察的基础上,对于民间艺术高级传承人才培养的紧迫性提出了要求,认为高校在民艺拯救和传承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2010年前后马腾、王莲等人发表的《将民间艺术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思考》、《民间艺术在高校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等多篇文章就高校民间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教育是我国民间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性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同时对我国高校民间艺术的本土化高校教育实践情况作了初步统计,关注到部分高校在对本土民间艺术进行研究的同时,设立了相关专业及课程,对民间艺术本土化高校教育进行实践探索《。广西民族民间艺术教育途径探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则更为具体地结合具体地域和专业进行了民间艺术改革创新具体实施办法的研究。将民间艺术资源纳入到高校艺术教育范畴的观点日益受到学术界、教育界的重视,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民间艺术品类的实际发展状况,对民间艺术进行“本土化”教育,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民间艺术本土化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对实现高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化办学、促进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形成了民间艺术高等教育问题的共识。但纵观过往研究和实践,以实际的本土民间艺术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材体系等具体问题为依托,讨论民间艺术本土化高校教育的原则和具体方案,为推动该项教育向更深远方向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参考,这类研究和实践成果尚不多见。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艺术本土化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建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结语
西方民间艺术范文6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
十以来,同志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认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等等。同志的讲话深刻揭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它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各类新兴艺术的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在时代的浪潮中被人渐渐地遗忘,没有大众关注、没有观众去欣赏而无法传承,民间艺术正遭受着严峻的考验。[1-2]因此,要真正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高校育人是一个重要途径,从高等教育做起,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体系中,用教育串起中国传统文化的珍珠,如何将传统民间艺术与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是目前亟需研究的课题。
1构建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1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发展,艺术类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此背景下,一般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弊端,已经无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比如:人才培养体系门类比较单一、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失衡等。[3]艺术类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的过程中表现为思维活跃、个性独特、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而在此人才培养体系下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生的学习欲望与需求,逐渐表现为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培养的毕业生素质和能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毕业生就业难或者就业适应期较长,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适应才能顺利进入工作状态。
1.2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体系中忽视传统文化教育
在中西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艺术类硕士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偏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不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吸收,没有清理和发掘传统文化的积极内涵。因此,要真正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这要求我们从高等教育做起,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体系中,在教学、科学研究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1.3民间艺术的传承逐渐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民间艺术作品的完成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耐不住寂寞,熬不过艰辛,等不及作品产生收益;许多人不了解艺术作品,认为手工艺品很简单的手工,民间艺术作品能带来的价值还未能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现有手工艺人受客观条件所限,再创作力不强,不懂得打造自己的品牌,使得民间艺术很难出精品,严重制约其长远发展。因此,民间艺术被渐渐地淹没,民间艺术的传承问题普遍存在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大量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正逐渐走向衰亡,急需要青年学子担负其这一重任。近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不少学生往往对我们传统民间艺术不屑一顾,认为民间艺术是“土”的东西,不如西方“洋”的东西,使得研究生在专业学习中注重对西方文化技能知识的学习,而不愿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带有本民族设计的源头。
2基于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建立一批真正双师型教师,将传统民间艺术整合到艺术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民间艺术活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民间艺术创业实践等培养环节中,构建新型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类硕士人才。同时,利用高等教育提升并创作民间艺术作品,使民间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
2.1建立一批真正双师型教师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人物,直接影响到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艺术类教师和其他教师相比,学历水平比较低、外语能力普遍较差,这些严重制约了艺术类人才的培养。高校要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求教师在思想素质上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而且在技能上掌握现代的艺术类教育方法,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充足。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类硕士人才。
2.2优化课程设置体系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基础知识方面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在课外知识和交叉领域也需要广泛的涉猎和储备。所以,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改革课程设置,朝着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优化课程设计体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是关键,充分认识和理解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探索课程体系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新途径。然后,通过汲取传统民间艺术精髓,增加传统民间艺术课程到学生专业基础教育中,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2.3丰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成形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需要丰富教学方法,由于艺术类专业的个性化、独立性特点,上课方式多样,不拘于课堂,在专业学习、参加科研项目、外出调研、研究创作等培养过程中较为独立,宜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即:出外民艺考察;出外民艺实践;出外民艺调研。
2.4开展民间艺术活动
文化育人真正进入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领域,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民间艺术教育,既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又能充分挖掘民间艺术遗产,使中国的民间艺术遗产在中国的大地上得到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活动主要包括民艺讲坛、民艺讲座、民艺实践、民艺创作等形式。学生受益面比较广的一种方式是在校内定期举办一系列民艺讲坛、民艺讲座,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民艺实践是指把最基层的民间艺人请进教室,让学生参与民间艺术创作,建立学生和民间艺术直面接触的体验平台。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设计创作,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元素的专业应用能力,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间艺术设计比赛,增强对承载着民族情愫、民族灵魂和民族根基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鼓励学生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用专业所长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使同学们在民间艺术创作中受到艺术熏陶,在对传统民间艺术弘扬和传承中得到思想道德的启迪。
2.5民间艺术融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受外部环境的熏陶而潜移默化的改变,民间艺术恰好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是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其形式具有美感,且饱含情感,同时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在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将民间艺术有效地融入到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5]有利于唤起他们对民间艺术的记忆、了解和认同,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热爱和继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成为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力军。
2.6创建民间艺术创业实践基地
民间艺术作品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了更好的保护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长久地存活下去,最好的办法是让更多学生去了解他们,喜欢他们,并把民间艺术作为创业就业的载体长期发展下去。作为高等院校,创建民间艺术创业实践基地,[6]帮助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见习岗位机会,多鼓励艺术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文化传承为主旨,发扬民间艺术创业实践精神,服务地区经济建设,在各自岗位上施展才华。总之,无论是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还是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的培养,都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因此,将传统民间艺术纳入高校艺术类人才教育中,不仅能形成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同时更能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这对培养艺术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如同志所言:“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刘莉莉.设计艺术教育与民间美术的传承[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6-29.
[2]杨远.濒危民间艺术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基于豫北剪纸的调查[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5-88.
[3]曹宏,刁艳飞.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中我国艺术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6.3:166-170.
[4]陈梅.民间艺术的传承机制与保护措施研究[J].大众文艺,2015.21:33-34.
[5]孙维.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神州,2012.28: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