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范文1
笔者,在5月份发表的《代工企业,K品牌的发展之路》上,曾对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国家返税政、人民币升值、技术老公短缺以及反倾销国际因素做过了详细的分析。证明中国“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正在发生变化。据相关资料显示,上半年,人力的工资成本增幅达到了16%,按照最近颁布的劳动法,在一个企业工作两年以上,就可以给公司签不订期合同,如果公司违约,就需赔钱,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企业成本在提高。加上外部监管更加严厉,将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空间继续减少。
在如此严峻的形式下,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应付?单纯的依靠价格这以传统的杀手锏的做法,尽管依然有效,但,改进空间却已经非常有限了。可以这么说,单纯依靠某一项可以被简单复制的优势在全球市场竞争的时代很快就要过去了。中国制造企业必须在维持成本优势的同时,兼顾其他的竞争优势,这就需要企业超越过去作坊式的发展模式,培育出成熟的组织能力,从过去的机会导向型的发展彻底转化为能力导向型的发展。只有基于成熟的组织能力的发展,才能提高对于资源获取能力的使用效率,才能够提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危机。
这种承受的组织能力,就要求企业能够真正的建立起规范系统的管理模式,以长期目标为导向,而非仅仅关注眼前利益,平衡和兼顾多个竞争要素,以系统的视角进行决策。
1、 通过产业链内延伸投资,增强产业资源的掌控实力,或形成产业联盟,跳高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2、 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 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进一步的挖掘低成本的潜能
4、 形成以品牌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关注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创新营销手段;
笔者就职与长三角一家规模较大的中国制造K企业,K企业在行业内占据者较高的市场份额,生长规模行业内据全球首位,面临着成本优势的丧失,老板做出了以下调整并获得了一些收益。
一是择机遇,丰富产品结构,保持原有产品的市场份额,之外增加了两个市场空间较大的产品系列。由于K企业面临的客户需求特征非常的明显,除了其主打产品外,都拥有良好的销售渠道和较宽的产品系列。
二是降低成本,针对客户的需求和沟通以及研究整合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如用不锈铁代替不锈钢,生产资源的整合)并在短期内收到了良好的收益。
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优势;前景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也发生了改变。机械设计与制造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正逐渐向自动化方向发展,而这有利于拓宽其的发展前景,对实现工业现代化也很有帮助。同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不仅能够提升机械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对降低机械设计和制造压力也极为有利。基于此,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优势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有利于推动机械产业向更好地方向发展。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优势
信息时代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是对传统机械设计制造的创新,也是对先进科学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相结合的具体展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对互联网思维的考虑,是对多种先进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能够使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也能够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予以支持。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自动化系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机械生产自动化、生产管理智能化的重要依据。与传统机械设计制造相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所具备的优势更加明显,不仅机械生产工艺得到了改良,机械生产水平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这也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传统机械设计制造主要是依靠人工来实现,而随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逐渐变得自动化、智能化,对提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质量和效率极为有利。基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对机械生产制造进行改革,可以使机械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也能够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是为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及其他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提出的多样化需求。基于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和发展应建立在其他各行业的发展之上,即依据社会经济及其他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提出的不同要求,在应用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从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两方面进行考虑,对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创新,利用先进技术完成机械设计与生产工作,以此提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水平,降低机械制造对能源的效率,降低机械制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以便确保机械产品能够满足绿色产品的相关要求,进而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而这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主流发展方向,对拓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极为有利。
2.1智能化的发展前景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中,智能化是机械自动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即通过应用智能化技术,将智能系统与机械设备相结合,以此开发并增强机械设备的思维判断能力,实现对机械设备应用领域的扩展,对机械设备所具备功能的增强,进而为人机互动的实现和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此外,智能化发展也体现在机械设备的生产管理方面,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生产,对机械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有利于提升机械设备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对推动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极为有利。例如注塑机的制造,传统机械生产模式下,注塑机制造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依靠人工来完成,而随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通过应用智能数控技术,注塑机制造所包含的开合、注塑、塑化、脱模、调模、移动注塑台等工作环节都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而这不仅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能够提升注塑机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对降低注塑机制造所消耗的能源量也极为有利。如在注塑机制造过程中,利用交流伺服电机代替传统的电机,可以使注塑机制造消耗的电能得到大幅度降低。同时,基于对智能数控系统的应用,注塑机制造涉及的工艺优化、产品分拣、故障诊断、参数补偿等环节也能实现自动化,能够降低注塑机制造出现问题的几率,对提升注塑机生产质量极为有利。
2.2模块化的发展前景
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模块化设计是指采用不同方式对特定模块进行组合,以便确保设计出的不同类型或具备不同功能的机械设备。从设计方向来看,模块化设计课分为三个方向,即横向设计、纵向设计及全系列设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利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对机械设备进行设计,不仅能够降低机械设备的生产难度和维修难度,也能够提升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对减少机械设备的生产和包装成本也极为有利。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中,基于对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应用,需依据模块化要求对机械设计与制造所需的数控机床进行划分,以使数控机床的各功能部分能够实现独立运行,避免在机械生产中各功能部分的运行相助之间造成干扰,从而达到提升机械设备生产效率的目的。基于此,在对数控机床总功能进行独立划分的时候,应依据用户的
需求对其进行划分,以便确保用户对数控机床提出的要求能够满足,进而为模块化设计的实施予以支持,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保障。例如单柱数控的模块化划分,依据单柱数控所具备的车削功能,从旋转面与沟槽角度进行考虑,对该数控机床实施模块化划分;同时,从监测与执行角度考虑,对该数控机床具备的铣镗功能进行划分,有利于提升单柱数控的运行效率。
结束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也逐渐变得智能化、自动化模块化,而这不仅推动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快速发展,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其他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提出的高要求。在资源短缺问题越发突出的当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能够降低机械制造业发展对能源的消耗,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对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谢乃冰.浅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踊的特点与优势[J].山东工业技术.2016,(12).
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范文3
人工成本日趋上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这三大因素将促使工业机器人迎来“春天”。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支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中的智能制造装备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机器人技术体现着国家科技的综合实力。
近两年,国家相继出台与机器人相关的政策,推动这个并不算太大、但却对未来的技术、产业和经济至关重要的新兴行业。《计算机世界》特别对2012年以来颁布的相关产业政策进行梳理,从政策利好角度厘清机器人产业成长的推手。
2012年4月,科技部出台《智能制 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培育发展工业和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并明确支持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包括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术,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工程化产品,实现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2012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发展重点和方向部分,将工业机器人列为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之一。同时,在重大工程与区域发展重点中提到,将围绕智能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决策、执行3个关键环节,突破新型传感、高精度运动控制、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等关键技术。大力推进智能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关键执行和传动零部件的开发和产业化,开发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成形与加工装备生产线、自动化仓储与分拣系统以及数字化车间等一批典型标志性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推进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测控装备和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在石油化工、煤炭开采、发电、环保、纺织、冶金、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典型制造领域中的示范应用。到2015年,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成,具有知识产权的智能测控装置及关键执行和传动零部件研制能力显著增强。
2012年8月,财政部公布了2012年智能制造装备项目拟支持单位名单,共有64个项目入围。其中,多家上市公司相关领域项目将获国家资金支持,包括:潍柴动力的WP5/7系列发动机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软控股份和赛轮股份的轮胎行业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宝信软件的基于开放式标准总线大型自控系统等。
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范文4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方向
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机械设计制造行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此部分的发展推动了整体工业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此行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机械设计制造行业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对其自动化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确定了其发展方向,其发展方向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机械设计制造行业朝着已经确定的方向发展是势在必行的。
1 对当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所具有的优势进行探究
当前我国科技技术不断发展,整体的科技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这样的科技化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其自动化趋势的形成使其和传统设计制造技术有了明显的区别,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中融入了很多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简化了操作流程,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所以说,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其中应用的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和社会发展相接轨,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对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进行深化研究,促使其与科技发展相适应,以此来推动整体工业行业的进步[1]。
2 对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
2.1 对一体化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在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就应实现一体化发展,一体化发展可以减少很多中间环节,这样就可以缩短产品生产时间,在时间缩短的基础上,其生产效率自然提高。与此同时,一体化的实现还可以减少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这样就可以减少机械设计制造企业运营成本,为企业发展预留出更多的周转资金,从而促使企业竞争力可以大大提高。
2.2 对智能化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科技水平日益提高,而且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阔,越来越多企业中应用了先进的科技,从而使其竞争力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动化的机械设计制造行业也应该与时俱进,因为其自动化发展中已经应用了很多科学技术,简化了人工操作,但不能否认的是在自动化过程中依然离不开人工操作,面对这样的情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推动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智能化是自动化的升级,智能化对人力资源需求逐渐减少,很多环节都可以通过智能控制来实现操作,所以说,智能化是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的下一个目标,实现此目标发展对整体的工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2.3 对模块化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机械设计制造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转变为模块化发展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模块化发展对整体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若是此发展目标,那么机械设计制造的效率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对模块化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并对机械设计制造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规划,实现每一个环节的有效链接,在此基础上通过严谨的处理来确保每一环节的操作都是十分准确的,做到在提高整体生产效率的同时加快其发展步伐[2]。
2.4 对网络化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的下一个方向就是实现其网络化,网络化的基础在于当前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遍布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网络依然无可取代,面对这样的情况,实现机械设计制造的网络化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朝着网络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对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然后将分析结果和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结合起来,找出其中存在的共同点,发现其中落后的技术,之后淘汰落后技术,融入先进的网络技术,以此来实现机械设计制造的网络化发展,推动机械设计制造整体行业的进步。
2.5 对微型化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传统的机械制造设备体积较为庞大,应用起来较为笨重,此种情况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有了改善,机械制造设备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逐渐地缩小,这就是微型化理念的体现,此理念和当前生产出来的手机越来越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来未来一段发展时间中,机械设计制造设备越来越微型化是有理论依据的[3]。同时,体积不断缩小的机械制造设备占地面积越来越小,存放和移动也逐渐地便利,这样机械设计制造工作的开展将会更加灵活。
2.6 对绿色化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觉醒,为了进一步的落实环境保护,人们提出了很多绿色环保措施,对很多工业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机械设计制造行业也应该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从设计阶段到制造阶段,所有阶段都要贯彻落实绿色化环保理念,这样工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效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出现以及应用,是工业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契机,自动化制造生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还为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方便,让人们享受高科技所带来的便利。鉴于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重要性,工作人员应该对此进行深化研究,并通过研究对其不断创新,促使自动化发展可以取得更好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刘振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方向的探究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3):1084-1084.
[2]刘洋,周翠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及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155-3155.
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范文5
TOPIC1
化纤智能织造时代来了
近两年来,“工业4.0”的概念出现在媒体和公众视野中的频率越来越高,“智能工厂”、“智能织造”等概念也随之而来。
据AC自动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Rolf K.L GAENZ介绍,“工业4.0”其主要趋势是把生产信息链每一个环节的信息都进行交互,这其中也就包含了工业链的外部,这种能够直接与客户需求进行交互的生产模式被称为“智能工厂”。智能工厂的目的是实现自我监控与自动控制生产,这两点都需要基于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处理与反馈。通过这种信息的互通与交联,生产过程将会变得越来越灵活。
“我们公司在2009年就已经收购了Autefa公司的长丝自动化设备部门和欧瑞康的前子公司品牌,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长丝自动化设备供应商之一。当然我们也不会止步,而是会一直专注于开发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自动化系统,满足将来全自动化的生产需求。”Rolf K.L GAENZ说道。
世界范围内的“智能织造”已经来了,那么对于中国化纤行业而言还会远吗?
对此,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就表示,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化纤制造大国,随着世界制造业进入新一轮的分工调整,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国内资源、环境与劳动力要素制约加剧,生产成本的上涨及市场同质化和产业转移,使得化纤行业过去主要依靠数量、成本竞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纺织企业的竞争,已经从规模型扩张转入到质量效益型扩张。纺织制造数字化、智能化是发展的大趋势,是纺织业由大转强的核心技术,纺织制造技术创新是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制造技术,通过提高纺织行业智能化、自动化、连续化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纺织强国战略。
“从去年调研江苏纺织全产业链百余家企业来看,行业确实应该要降低纺织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使用门槛。智能化,肯定是有好处的,它是行业实现‘互联网+’的重要切入点,能整体提升纺织化纤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教育部战略研究中心云计算首席科学家史爱武说。
在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艾小缤看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能织造的到来,正在驱动着纺织化纤业出现变革。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随之而来,使得人们也在用数据视角重新认识纺织化纤业。
“纺织化纤业既是数据的生产者、拥有者,也需要逐渐成为数据时代的使用者、受益者,通过科学计算,挖掘行业内的数据金矿和价值。所以金电联行正在与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携手打造大数据驱动的‘互联网+’创新模式,用科技的力量助推行业调整与变革,开启行业的大数据客观信用之路。”艾小缤表示。
三联虹普作为业内的知名企业,提出了化纤行业“智能织造”中的“锦纶纺丝4.0整体解决方案”。“我们确实看好智能织造,并且希望可以早点实现锦纶纺丝全流程智能生产的目标。”三联虹普纺丝工程部经理于佩霖说。
TOPIC2
先进技术擎起行业旗帜
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中国化纤企业一同见证了中国制造举世瞩目的发展。现如今,中国的化纤业也正走在从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进军的路上,化纤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下游产业链融合的需求进一步体现。而化纤行业的领头者们需要有更宽的视野,针对客户需求更需要有细致的理解,来创造新的创业环境。
提到先进纤维技术不得不提的就是日本,作为传统的纤维大国,日本一直以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帝人、东丽等日本企业的纤维技术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世界纤维技术的前进方向。
帝人集团技术战略部分管部长宫坂信义表示,帝人在中国设立的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方面承袭了来自日本的先进纤维技术,另一方面也在满足着中国对技能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佳人利用世界最先进的化学法循环再生技术,以及聚酯的循环型回收再生体系ECO CIRCLE,并通过推广这一技术和体系而培育的商业模式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将中国原本只是进行焚烧处理的废旧衣物进行回收再利用,逐步建立起中国特有的循环型再生体系。
对于东丽而言,这些年来在纳米纤维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也是下了不少功夫。据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前田裕平介绍,共混纺丝技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50个年头,而这项技术的最新成果就是促成了纳米纤维的诞生。“根据目前东丽研究的成果,利用混纺,纳米纤维的纤度可以达到60nm,而利用喷丝头纺丝技术,可以生产均匀的圆形及非圆形切面纳米纤维。”前田裕平说。
“日本的纤维技术确实值得业内去学习,不过也应该看到国内的技术进步也非常快。在过去二十年时间里,我一直在研究纳米纤维的制造及其批量化,探索了多种多样的静电纺丝方法,我们还发明了一种纳米捻线制备解决工艺。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开发出了熔体微分静电纺丝商业化技术及其装备,制备的纳米纤维有望应用于高效空气过滤、海上漏油处理及水处理等领域的设备。”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杨为民这样表示。
“无论化纤行业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都不得抛弃行业发展的根本――技术,以及作为促进行业系统工程进一步深度融合和新型产业的交叉重点――应用。根据目前行业的情况和我们研究的结果,导电纤维现在已经可以应用于功能性发热服装;中空纤维可以应用于医用临床载药;冰霜纤维应用于功能性人造皮革,并且正在等待产业推广;壳聚糖纤维已经可以应用于儿童一些疾病的治疗,目前这项研究得到了山东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香港科技署的赞助,并和台湾泡泡龙病友协会进行了合作。”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介绍了她所了解的一些情况。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表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穿戴电子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为其提供能源的储能设备则体积较大、僵硬,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而石墨烯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柔韧性和导电性,并且可以很方便的编织到织物中,因此由其制备而成的超级电容器可以说是可穿戴电子产品储能设备的最佳选择。但是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会限制其实际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找到了一种有效提高石墨烯纤维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方法,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性能。不得不说,这就是借助了先进纤维技术所尝到的甜头。”朱美芳说。
以学融技,以纤提艺,期待行业可以借助先进纤维技术在新的里程中越走越顺。
TOPIC3
功能性纤维风头不减
事实上,对于化纤行业来说,在“智能织造”来临之时,功能纤维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我看来,功能性纤维比例的不断增长是非常正常的,常规纤维出现下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规模的过度扩张和市场需求的下滑,功能性纤维的发展则是现代纤维科学进步的象征。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的发展为传统纺织工业的技术创新,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这条路肯定是要走的,别人走,你不走,就意味着落后。”恒力集团研发部部长金管范介绍道。
同样在化纤行业内历练多年的吴江新民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建平对此也深有感触。在他看来,目前国内化纤产能的阶段性过剩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再盲目地新上产能、做常规纤维品种已经没有出路。而开发具有一定潜在功能的聚酯材料系列产品,并且在后加工应用中体现其功能特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才是王道。
而具体到功能性纤维的研发与应用方面,不少企业也已经迈出了步伐。赛得利集团高级商务副总裁潘伟业曾在陶氏化学任职21年,对于功能性纤维的发展也看得比较清楚,他认为,再生纤维素纤维目前的市场需求和潜力都有待企业重视和发掘。“再生纤维素具有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染色绚丽并且天然可降解等特性,是符合消费者要求和服装行业发展的纤维,整个行业也应该进一步从终端消费者需求上重塑再生纤维素的纤维价值。”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安全防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生产安全和反恐防恐的需要,使得阻燃纤维这种功能性纤维的发展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近两年来,阻燃抑菌聚酰亚胺纤维、碳纤维、阻燃粘胶纤维、阻燃涤纶、PBI纤维、PBO纤维等阻燃纤维材料发展很快,这些纤维材料及其相关制品在隔热、防火阻燃、耐高温、耐磨、不易变形等安全防护服装和安全防护产品应用方面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但是我也想强调一点,目前,国内生产企业在关注自身技术和产品研发的同时,还应该加大产品应用的技术开发力度,突出产品应用特点和重点,联合下游企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条。”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教授级高工郝新敏建议道。
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范文6
上半年产业发展新篇章
-“互联网+”迈入黄金发展期
2015年上半年,国家政策强力支持“互联网+”,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各部委纷纷部署“互联网+”相关工作。一系列“互联网+”政策文件的制定与实施,驱动传统产业加快互联网化。
-政府和运营商联合推动网络提速降费
针对当前我国宽带发展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在政府层面,要求大幅提高网络速率,加快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和4G网络建设;在企业层面,中国移动推出十二大提速降费举措,中国联通全面启动“全网大提速”,中国电信围绕带宽价格、流量费用、通信费用等提出十大举措提速降费。
-智能制造发展掀开新篇章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提出了制定智能制造规划、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工信部组织开展了《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聚焦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6方面,批准实施了94个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开启了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新篇章。
-多地开展网上行政审批
天津市滨海新区、南京江北新区、宁夏银川等地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全面推行网上审批、流水线式审批、并联审批流程,审批与监管分离,实现一部门一站式审批。
-新技术应用加速政务服务在线化
政务服务在线渠道向移动端转移加速。政务微信成为政府施政的新平台,政府在线服务开始与云服务、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社会平台级应用集成。
上半年产业发展阻力重重
-制造业线下服务亟待完善
相当一部分线下服务缺少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仍然沿用电话接单等传统的服务模式,尚未与企业线上业务实现对接,导致企业在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过程中出现操作困难。同时,线下服务体系法规标准缺失,服务过程中的权益纠纷、责任界定不清等问题突出。
-制度藩篱掣肘新兴业态发展
制度创新滞后于技术创新现象突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壮大。例如跨境电商对邮递物品的定性与原有对贸易和非贸易性,货物和物品使用截然分开的管理方法不相适应,直接影响税费征收。
-公共服务互联网化阻力重重
政府公共服务的互联网化过程缓慢。一方面,因技术和业务标准缺失,网络医疗、在线课堂、网上支付等民生服务类应用普及乏力。另一方面,民生领域的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由各行业部门分别主导建设,部门间条块分割严重,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现象较为普遍,无法有效支撑数据开放共享。
下半年走势智能化为主
-“互联网+”相关政策将密集出台
截至2015年6月,福建、江苏等地已经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福建省在全国首个推出《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10条措施》,明确提出2015年至2017年间,福建省将每年统筹不少于5亿元的省级互联网经济引导资金,到2020年,培育一批知名互联网企业,互联网经济年均增长率25%以上,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
-智慧城市建设成为重要模式
自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来,上海、河北、宁夏等地积极探索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模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其中,银川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投入、专业公司运营,创新PPP商业模式,建立了多元化、多渠道、多层级的投融资体系,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手段,既解决了建设期巨额投资一步到位难的问题,也解决了运营期政府在信息技术升级换代上难以跟进的问题。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承担设计、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以使用者付费和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投资回报,可以有效破解智慧城市发展困境。预计下半年,将有更多智慧城市以购买服务为重点,探索智慧城市建设PPP模式。
智能制造将迎来发展
智能制造成为工业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截至2014年年末,多家企业开始建设智能工厂,其中青岛海尔的沈阳冰箱互联工厂是全球家电行业首个智能互联工厂。未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引导下,智能制造将成为行业发展热点。工业机器人、3D打印、工业传感器、无人飞机等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将日益普及,比如,智能制造单元、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将逐步成为制造企业标配。
-信息经济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各地纷纷出台促进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浙江省出台了《信息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浙江省信息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吉林省出台《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期通过互联网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良性互动、共生发展的新格局。随着智能终端、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深入发展,信息消费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信息经济将快速发展。预计至2015年底,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4万亿元,信息经济占GDP3比重将超过8%。
建议优化政策环境
-建立健全制造业线下服务体系
一是广泛开展试点示范,支持引导原有的工业售前售后服务体系转型发展成为专业化社会化第三方线下服务体系。二是研究制定线下服务体系标准规范,由政府或企业主导,联合工业企业和线下服务企业,制定工业各行业领域的第三方线下服务管理标准和针对互联网融合创新业务的规范。三是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企业加强沟通,解决线上线下融合中的难题。
-优化政策环境支持创新创业
一是适时调整、修改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及时破除阻碍新兴业态创新发展的传统规制。二是放宽“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市场准入管制,根据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创新的特点,调整完善市场准入资质条件。三是探索先鼓励发展、在发展中完善监管的模式,放水养鱼,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使政府成为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公共平台的支持者,及时发现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完善标准和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