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的科学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的科学管理范文1
关键词:能源管理与审计;教学改革;能耗监控
作者简介:杨涌文(1981-),男,江苏无锡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讲师;
刘青荣(1978-),女,山东烟台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48-02
“能源管理与审计”课程是上海电力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节能与能源管理方向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由多种技术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比较广泛。从动力、供能设备,到建筑能源,再到经济学的平衡及审计领域,横贯理科、工科、文科三个大类。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保证教学效果是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课程进行了基于校园能耗监控平台的教学改革。本文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内容及初步成果展开了探讨。
一、教学目标及现状分析
“能源管理与审计”是一门结合上海电力学院能源特色,适应当今节能行业需求的课程,主要以培养目前节能行业急需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应是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创新能力。课程内容具体包括能源管理与审计概述,燃料与电力节能基础知识,建筑、企业节能潜力分析,能源审计,能源管理与审计应用分析,节能项目投资分析,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平衡分析,能源账单与低碳营运等相关内容。
在之前两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建设基本完善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知识体系,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首先,热能工程学生的知识培养体系以理工科为主,对经济学理论知识及分析方法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程。因此要求学生在2个学分的综合课程中熟练掌握能源审计及能源经济性分析方法有一定困难。其次,由于本课程内容较多,需要大量的理论介绍课时,因此案例教学课时较少,实践教学缺乏平台,课后计算分析类作业不足,导致学生对课程缺乏主动性,学习效果一般。针对以上不足,根据上海电力学院校园能耗监控平台的建设进展,提出结合校园能耗监控平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二、校园能耗监控平台介绍
上海电力学院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推动的“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示范建设”的第三批试点高校。自2011年至今,已完成杨浦校区及浦东校区总计80栋30多万平方米建筑的水、电、气等能源的楼宇计量工程,建设了上海电力学院校园能耗监控平台,平台界面如图1所示。平台实现了能耗的分项分类计量、能耗数据实时监测、图表显示、自动统计、节能分析、指标对比、数据上传等功能,实现了重点用能区域空调、照明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并针对上海电力学院分布式能源及新能源方向的发展要求实现了逆潮流的发电量监测,使校园电网内的发电用电数据集中在一个平台上。由于该平台实时采集校园内各类建筑及设备的发用电数据,并形成历史数据库,在服务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能耗管理统计的同时,可用于实践教学,对开设能源或节能课程的学校是很好的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建立在学校公共校园网络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可以通过如图2所示的权限用户界面给学生发放非控制权限的二级用户账号,学生可以在校内自由登录平台,读取实时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三、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根据课程及平台建设情况,提出以下教改方案。
1.教学内容的变更
“能源管理与审计”课程可以分为能源管理、能源审计及节能技术三大块。以往的教学完全参照书本,内容相对空乏。现在,将这三块内容与校园实际相结合,例如利用平台数据及图表对校园能源管理模式、综合实验楼的能源审计、图书馆中央空调的节能技术等实际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学生可以就近观察、就近思考。
2.考核机制的改革
课程采用卷面成绩+课题成绩的考核机制。期末成绩由卷面成绩(60%)、课题成绩(30%)、平时成绩(10%)三部分组成。其中课题成绩是根据小组课题发表评分和报告完成情况决定。首先,教师采用点名册顺序或自由组合的方式在班级内划分出多个小组,一个小组4-6个人,小组内自由选出组长,每个组独立完成一个课题。之后,教师给出5-6个课题范围供每个小组选择,提出课题要求并进行背景分析,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作为参考。然后,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进行深入研究,每两周和授课教师做课题进度汇报及交流。最后,在期末进行课题汇报,按照国际会议发表的模式,7分钟PPT报告,3分钟答疑。教师组织各组组长对各小组的课题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平均出课题发表得分。教师根据课题报告完成情况做小幅调整,得到最终的课题成绩。对于个人的课题成绩,课程为了防止“大锅饭”现象的出现,提出了组员贡献度的模式。例如一个5人小组,每个组员初始贡献度为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组长可以根据组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整,贡献大的组员贡献度可调整为1.05~1.2,贡献小的组员相应调整为0.95~0.8,最后所有组员贡献度总和仍保持为5。这样的考核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建立团队意识,提高其协作能力。
3.采用高自由度的探索性课题研究
本课程摒弃了传统的验证性课题研究,采用给出大致范围,学生自由选择方向拟定探索性课题的方式,由于课题结论未知,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索。课程初步设计了贴近课程内容的以下几个范围供学生选择:
(1)校园能耗分析。根据校园能耗监控平台历史采集数据库,对校园的年度总体能耗进行分析,计算能耗指标,如能源消费总量,生均电耗、水耗及标准煤耗、单位面积电耗、水耗及标准煤耗等。通过指标可以明确校园总体用能现状,并对各楼宇作能耗对比分析。
(2)楼宇初步能源审计。学生选择校内一定规模、功能复杂的楼宇,如图书馆、综合实验楼、食堂等。如图3所示,根据平台的实时监测及历史数据,对楼宇的水、电、气进行能源平衡及节能对比分析,明确楼宇能耗现状,找出能量损失的原因、潜力,明确节能途径。
(3)校园节能技术分析。对校园内涉及的节能技术,例如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照明节能、空调节能、电梯节能、供热节能等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具有节能潜力的建筑、设备改造方案或管理方案,并根据“能源管理与审计”课程中的技术经济分析法及全生命周期分析法对方案进行全面评估。
(4)校园能源管理制度研究。能耗监控平台建设完成后,校园的能耗及节能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因此必须研究更全面、更细致的校园能源管理制度。学生作为校园能源的主要使用者之一,通过观察和调研,对校园建筑、设备各方面提出能源管理措施,并结合原有条例,制定新的校园能源管理制度及能源报表。
(5)楼宇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研究。上海电力学院校园应用了微型燃气轮机、微型内燃机、微型燃料电池、光伏发电、风电发电等楼宇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通过校园能耗监控平台,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技术根据课程知识研究技术的可行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并探讨供配电匹配的楼宇能源结构问题。
四、结束语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上课、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及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改善,教学效果有较大提高。学生愿意主动和授课教师进行课间和课外的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发展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本教学改革方案不仅适用于上海电力学院“能源管理与审计”课程,也适用于已经建成或即将建设校园能耗监控平台的百余所高校的相关专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参考文献:
[1]尹洪超.企业能源审计与节能技术[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能源的科学管理范文2
[关键词]品牌管理;教学改革;能源精英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5-0070-02
1 品牌管理课程现状
品牌管理是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旨在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智慧,使之具有成为能源行业精英的潜质,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尽早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高端人才、推动科技进步的学术科研领军人才及实现技术革新的工程技术骨干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矿业类院校的办学思路应该是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基于研究的教学,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实施行业精英教育,培养能源工业精英人才。
“品牌与产品管理”课程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提供扎实的品牌管理理论基础和处理品牌综合管理实践能力的专业课程。通过让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现代品牌管理理论,锻炼学生从事煤炭矿业市场营销及相关工作的岗位技能,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学时,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势在必行。
2 品牌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考核方式不合理
一直以来,闭卷考试是学校对于品牌管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及评定学生成绩中分量最重的砝码。对本科生而言,闭卷考试想得到高分相对容易,无非就是考试前突击一下。但是,这种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取得的高分,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不能彰显学生的真正实力。闭卷考试只会导致学生形成“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的思路格格不入。
22 教学模式单一化
品牌管理课程属管理学的范畴,同时涉足了市场营销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和艺术学,综合性强,趣味十足。但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仍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满堂灌输理论知识,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应用不足,实践环节得不到重视和保证。特别是在能源行业背景下,单纯讲授课本上的内容,学生被动学习,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缺乏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缺乏对品牌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使课程变得枯燥无味。既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3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教师是教学环节中的领军人物,其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备课,课堂讲解生动。但不容忽视的是,教师没有经过实践锻炼,缺少实践经验,教师的讲解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使得教师授课底气不足,缺乏自信,难以使学生信服。部分教师由于科研经验非常少,授课只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导致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品牌管理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31 考核方式多元化
由于这门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单纯依靠死记硬背来考察学生的能力,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考核方式不能单纯依靠考试,要改革以往的试卷成绩占大部分的做法,降低试卷成绩所占的比重,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日常课堂上各种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在讨论下的发言水平、思考问题的深度才是评价一个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最终成绩评定中,考试成绩应占总成绩的比重不能超过40%,课堂参与案例分析及课程论文占60%。即在教学中轻成绩,重能力建设;轻理论,重实践动手。
32 教学模式多样化
(1)调整教学内容,改善理论课堂。随着科技进步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使学生单纯地掌握理论知识,熟记知识要点并不会存在太大问题。甚至教师讲的内容在书上、网上都可以搜集到,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缩短理论课教学时间,在课堂上只对理论精华部分进行串讲,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其余时间结合能源行业特色进行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把科研项目中的关于品牌建设的内容拿出来进行分析讲解。比如当前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品牌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由于受计划经济等历史原因影响,煤炭企业普遍重生产、轻市场、缺乏品牌意识。有些煤炭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品牌管理”,但对企业品牌管理的认识仅存在片面认识。最后,把问题留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讨论,自行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掌握,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高。比如可以煤炭企业集团品牌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进行探讨,由此来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实现学生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教师应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增加学生全面参与度,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把每个知识点的精华讲完后,可以拿出几个煤炭能源企业,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主动分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准备材料,提出该煤炭能源企业的品牌建设方案,最后要求学生小组提交方案报告,并且把方案报告制作成 PPT,由小组代表走上讲台进行讲解。这样既可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又可便于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潞安集团的品牌,体现出潞安集团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战略,体现“绿色潞安”、“环保潞安”、“生态潞安”的理念,可以让学生体会现代煤炭生产业的理念,加深对中国煤炭企业的认识。
33 增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经验
现如今,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是大多数院校非常普遍的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应该增加教师的项目科研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脱离经验主义,进入科学教育的轨道。让教师参与战略品牌类的项目和课题,可以增加教师的实际经验,加深教师对煤炭企业品牌的认识,教师对知识点的把握也会更准确,讲授案例的时候会更生动,自信心会更强。通过项目科研实践,以成功的品牌建设系统为案例,进行实践学习。同时进行品牌建设各环节实际课题的实战模拟,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品牌建设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了解和实践品牌建设系统的各个部分。另外,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参加一些学术研讨会,积累较多的学术经验。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一些课题,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通过进行深入调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品牌建设的实践。
4 结 论
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特别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鲜明行业特色,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肩负着为国家和煤炭能源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的重任。需要坚守能源精英教育这一理念,牢牢占据科学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培养更多行业学术大师和行业精英。品牌管理的教学改革,应该着眼于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科特点,通过精心设计,在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创新培养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联系,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洪光对高职院校品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6):77-78
[2]戴程学生的创造力哪里去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专刊):311-312
[3]陈文沛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8(1):396-397
[4]宋春颖,李志萍品牌学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构想[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6):115-117
[5]向北平,张俊俊,朱建公,等品牌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J].高教研究,2005(3):3-6
能源的科学管理范文3
【关键词】课余时间 管理能力 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16-02
笔者曾对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的全日制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该院部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到了独立学院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的现状,也总结了存在的问题:目标不明确、控制力弱。鉴于时间管理能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影响,就很有必要寻求提高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的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支配好自己的课余时间,使自己的人生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前进。
一、培养独立学院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的理论依据
时间管理理论
如何科学的进行时间管理,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美国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把时间管理分为四论:(1)备忘录理论;(2)计划表理论;(3)目标化理论;(4)罗盘式理论。
约尔格・W・克诺伯劳在总结前四代时间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五代时间管理的理念:“分享一生活一平衡”的原则。
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的时间管理理论的实质是人的自我管理。一个人能否有效的管理时间,不仅取决于是否掌握方法和技巧,还与此人的价值观、自身的素质、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有关。所以时间管理强调的是个人的方向和目标,将时间管理放到人生这个大背景下来看待,并使之与个人的人生发展联系起来。
二、培养独立学院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的具体措施
1.培养独立学院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的途径
(1)注重正确时间价值观的培养
时间不可再生,所以尤为珍贵。对于大学生来说,课上课下的时间利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尤其是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由利用,是享受生活、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课余时间价值观,有助于他们养成对课余时间进而对以后生活和工作的判断、规划和评价的能力。所以高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让他们更加充分的意识到课余时间的价值,使学生明白对课余时间的安排应该既能满足学习生活的需要,又能使其生活丰富,各方面都能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既要突出发展的重点,又要注意生活各方面的整体平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协调好学习与其他活动的关系,以实现最佳效益。
(2)注重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首先,通过课程设置对学生进行教育。
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大一和大四相对课余时间较多。大一刚进校,对自由生活尚不适应,需要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大四面临毕业,容易无所适从,需要提前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所以在这两个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是有立竿见影的作用的。
其次,借助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力。
大学生的交际圈以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为主,因此同辈群体的行为和观念会潜移默化地互相影响。心理学研究认为,群体具有制约个体行为的作用。如果想改变个体的不良行为,借助群体的压力和影响,效果比单独纠正个体行为要好得多。根据这一理论,提高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可以创造一个合理利用时间的小环境,借助同辈群体的影响,以一个良好的氛围带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弥补个人自制力较差的弱点。
2.提高独立学院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的方法
提高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几种策略方法既可以帮助高校进行时间管理能力培养,同时也适用于大学生的自我训练。
(1)掌握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柯维的“四象限”法则是时间管理的原则,方法是把两个维度的变量划分成四个象限,然后按照四个象限的定义将我们的计划任务放进去。这两个维度分别是重要性和紧急性,由此划分成四个象限分别是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件基本可以如图1所示,应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放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上,第三象限尽量收缩,第四象限偶尔为之,这样才是合理的安排。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学生更关注第二象限的事件,因为又紧急又重要,但很多时候本来有充足的时间去计划和完成一件事,却因为没有及时地去做,使原本属于第一象限的事件推移到了第二象限,于是只能临阵磨枪,熬夜应付考试、论文,长此以往不利于学习也不利于健康。为此,必须引导大学生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第二象限的事情必须立刻处理,第一象限的事情也应该当成紧急的事务去做。
不过,对于什么是重要事务、什么是紧急事务,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个答案,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四象限法则不是灌输要找到紧急和重要事务这个结果,而是传递一个理念――面对任何事务,我们都要有能力作出一个快速而准确的判断:这件事情对我而言是重要的还是紧急的。
(2)运用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又称帕雷托分析法,是项目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又称为ABC分类法。维柯认为,将ABC分类法运用到时间管理方面,可以使得工作更加程序化,更有效率。假设一段时间内,不同事务的比例是固定的,将发生频率最少、最重要的、只能依靠自己去做的事情划分为A类,发生频率次之、次重要的、可以和同伴合作的事情划为B类,发生频率最多的、不重要的、谁都能做的事情为C类。那么显然,做A类的事务能够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而C类的事务繁琐低效,可以利用零散时间去处理。现实的课余时间管理过程中,很多大学生是将大量时间花在C类事务上,比如购物、整理寝室、处理社团事务、学生干部工作等,但如果能够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和力量到A类――总数中的少数部分,比如完成既定学习任务、与教师沟通交流、重要的社会活动等,明显将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3)养成良好的用时习惯
坏习惯会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如果不改变这个状况,时间管理将无从谈起。如果我们能够养成在各种细节处尊时、守时的好习惯,时间管理就能做到事半功倍。良好的用时习惯包括:第一,在固定事情上形成惯例、简化程序,比如钥匙钱包放到固定处,避免经常寻找浪费时间。第二,充分利用琐碎时间做零散的事情,如等公车、电梯时可以记英语单词。第三,学会说“不”,适时拒绝突如其来的邀请、委托,排除干扰、量力而行。第四,能一次完成的事情尽量一次完成,不要中断,一旦中断再重新进入做事模式需三分钟左右的时间。第五,避免过分追求完美,不要想着面面俱到,把时间花在重要的少数事情上,能够取得大的成效。第五,遵循生物钟,不同的人生物钟不同,也就意味着最佳学习时间是不同的,有人早上头脑清醒,有人半夜学习效率高。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生物节律,在保证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掌握最佳效率时间,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行为改变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果已经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就要下定决心改正,只要坚持,新习惯的养成也并非太难。不管是坏习惯的克服还是好习惯的养成,都应该当机立断,马上实施。
个人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同时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只有通过多方长期的努力才能够让管理时间的意识贯穿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并能够为以后走上社会所用。对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培养还需不断拓展,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的途径也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来深化和检验。
参考文献:
[1]周大荣.时间运筹学与现代生活[M].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
[2]张惠平.时间管理学[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3]伊恩-梅特兰著,赵世明译.时间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于云江编译,管理能力培养方案[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5]青木仁志著,丁舒晟译,最强的时间管理术[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6]刘宏宇.大学新生时间管理倾向与闲暇活动的关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11).
[7]唐点权.当代大学生业余时间行为倾向分析――对全国25所高校部分大学生的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2(5).
[8]尹志丽.对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技能训练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0(6)155-157.
[9]关培兰.组织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328.
能源的科学管理范文4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raditional advantage majors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blurred, which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logistic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mode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in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is paper extract three major profess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and built the course cluster of the specialty and then in view of the major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provid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core competencies; course cluster
1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背景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作用的日益凸现,为高等学校传统学科专业的学科方向调整、转型和更新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1]。目前许多高校的传统学科专业也注重物流管理方向人才的培养,如“信息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学”等。根据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专业目录,与物流专业相关的专业共有6种,占管理类专业总数的30%以上。由此可见,物流管理类专业无疑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类中最大的学科专业之一。而这一发展趋势,也必然对纯粹的物流专业的特色及培养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纯粹的物流专业通常以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供应链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运筹学为主要工具,面向各行业、各部门的物流管理岗位,其课程设置多而杂,知识体系融合性差,导致学生学得多但不精,学得杂但不具体;另一方面,目前的就业形势表明,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在筛选应聘的大学毕业生时,除了重视个人素质外,反而更重视的是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门技能,这样,纯粹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时就显得优势不足。
目前承担了全国三分之一本科生培养任务的独立学院,其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与母体高校趋同,因此独立学院的物流专业也就不可避免的同样面临着上述问题。与此同时,独立学院自身还有很多的不足,如:学生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不如母体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又不如高职高专学生,因此,相比之下,独立学院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也就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2]。那么,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如何培育专业核心能力?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课程群建设思路是值得探索的一条途径。
2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提炼
2.1 专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核心能力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提出的主要是指居于核心地位并能使企业超越竞争对手并获得较大利润的要素作用力[3]。该定义涵盖了以下几层意思:首先它是一种竞争性的能力,具备有相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其次它是一种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它能力的统领;再次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竞争对手几乎无法模仿;最后它是企业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能力,深深扎根于企业之中。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例如:在求职过程中,招聘方最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在应聘教学工作岗位时,考核方最看重的是求职者是否具备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借用“核心竞争力”和“专业能力”这两个概念,我们认为专业核心能力是专业领域赖以生存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是学生掌握的不易被模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4]。
2.2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提炼
2008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高校物流学科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各高校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专业办学定位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根据“意见”不断调整、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提出了培养立足武汉城市圈、辐射湖北省、中三角及其他地区,培养面向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物流信息技术方法与手段,具备开展物流活动的能力,掌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与规划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商品采购、运输、仓储 配送、供应链及国际物流等与物流管理相关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经过近4年的发展,2012年物流管理专业被批准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为了进一步深化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凝练专业核心能力和突出专业办学特色,课题组和专业教研室开展了为期1年研究,先后调研了武汉东湖学院、武汉商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等高校,考察了上海易迅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络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武汉兴达汽车物流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2014年8月派老师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第13届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研讨会,通过前期的走访调研以及与全国其它兄弟院校和物流企业的学习交流,提炼了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三大核心能力,确定了及与之相支撑的培养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2.3 基于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群构建
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通过对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整体规划,以课程教学单元(知识点)为基础,构成课程教学模块(知识群),进而明确具体课程的知识结构,最终形成课程群[5]。课程群建设中,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整合优化课程为重点,以优化课程群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为主要内容,以建设课程群教学基本条件与评估体系为保障。重点分析课程群内各门课程的性质、相互关系以及课程间内容的衔接,按基础理论类、实际应用类为序,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相互配合、相互渗透、课程间相互连接的课程群体系,具体课程群体系如图2所示。
3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保障措施
3.1 加强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
课程群构建过程中须对各课程群内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对整个课群进行整体规划,突出每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课程的关联性,尽量避免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尤其要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实验内容的安排应尽量考虑到相关课程的前后衔接等问题,从系统角度出发来设计整个课程群的实践环节。在设计各门课程内容时,不应以单独某门课程或具体教材为中心,而是要以该课程群要达到的目标为中心。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类课程群,群内各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和物流系统规划、仿真设计的具体方法,主要以虚拟仿真实验和课程设计实践为主,所以应注重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3.2 加大教学团队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以课程群为单位的跨专业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要有一名学科带头人或兼职教授。每名教师至少担任课群中的两门课程,所有教师都要参加实验课教学。其次,教学团队负责人组织团队成员定期开展教学研究,交流教学体会,以座谈会或教学观摩的形式,针对教学内容、教案准备、教学方法、课堂设计、教学总结、作业答疑诸方面进行交流,共同提高。再次,教学团队要在职称、规模、学历、年龄、教学经历、科研能力等方面自然形成梯队形式,使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使团队充满活力,同时保证了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
3.3 大胆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首先,教师在授课时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授课,从现实中观察、搜集材料,将抽象理论回归到现实,以弥补学生由于生产、生活经验的欠缺而导致的感性认识不足,帮助学生将课程中的理论认识统一到现实生活中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然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通过案例教学、视频播放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注重各门课程的衔接,使群内一门课程对另一门课程的意义和关系清晰可见,这样学生能有目的的去主动学习,这是保证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实施的前提。另外,为了实现课程群的教学团队之间共享课程群的知识,仅仅采用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是不够的,急需建设课程群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为群内课程提供多个教学资源的交流、协作、资源互补及信息的共享。包含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网络课件、例题及其习题解答、实验指导书等,同时设有网上论坛、网上答疑等。
3.4 优化教材建设
课程群建设与优秀教材的选用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教学的主要内容直接体现在教材中,课程群中该如何整合、如何反映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删减、优化组合来实现;另一方面,课程群建设的成果也必须全面反映到教材建设上,建设富有特色的系列教材至关重要。教材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第一,优选优秀教材;第二,结合课程群的建设,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实验教材;第三,建设辅导教材;第四,在条件成熟时可编写课程群各门课程的实用教材。
参考文献:
[1] 王来军,胡大伟. 物流学科建设的思考[J]. 物流技术,2012(3):236-239.
[2] 冯涛. 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J]. 物流科技,2012(12):52-53,56.
[3] 袁竞峰,李启明,杜静. 高校工程管理“一体两翼”专业核心能力结构探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16-120.
能源的科学管理范文5
【关键词】 恩氟烷 小鼠 记忆 跳台实验 避暗实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nflurane on memory in mice. Methods The mice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4 groups (n=10 each): normal saline group (NS group)and enflurane 0.1 ml·kg-1, 0.2 ml·kg-1 and 0.4 ml·kg-1 groups (En0.1, En0.2 and En0.4 groups). The number of error and the length of latency were recorded one day, two days, three days and five days after the drug administration in the step-down and step-through tasks. Results As compared with the NS group, on the first day, the number of error was increased and the latency was decreased in the step-down and step-through tasks (P
Key words: enflurane; mice; memory; step-down task; step-through task
全麻状态意味着患者意识缺失,但患者有可能出现术中知晓(awareness)和术后回忆等情况。全麻术中知晓是指全身麻醉手术期间患者对周围环境或声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感知与记忆,属于全身麻醉并发症[1]。若手术中不当的谈话或疼痛刺激等存留于记忆中,则可能对其以后的精神行为或术后疼痛带来负面影响[2],避免术中知晓是目前全球麻醉学界关注且尚未解决的问题。恩氟烷是常用吸入麻醉药,由于其诱导和苏醒迅速,而在临床广泛使用。国内外研究恩氟烷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鲜有报道。因此我们研究其对记忆的影响对于解决术中知晓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体重20~25 g,雌雄各半,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2天使小鼠熟悉实验室环境,自由摄食饮水,每日9:00~12:00进行实验。
1.2 实验药品 恩氟烷为雅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0099。
1.3 主要仪器 YLS-3T型跳台仪和ZH-500型小鼠避暗仪(安徽淮北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 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将小鼠分组,使各组小鼠雌雄比例、平均体重基本相同。在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中均将小鼠分为4组(n=10):生理盐水(10 ml·kg-1)组(NS组)、恩氟烷(0.1 ml·kg-1、0.2 ml·kg-1、0.4 ml·kg-1)组(En0.1、En0.2、En0.4组)。训练前10 min,各组按照上述剂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恩氟烷。
1.5 跳台实验[3] 先将小鼠放入反应箱内适应3 min,然后底部铜栅通以0.05 mA电流,小鼠受到电击即会跳上平台躲避电击,如此训练5 min。用药后第1、2、3、5天将小鼠再次放在平台上,记录第1次跳下平台的时间(潜伏期)和3 min内跳下平台的次数(错误次数),如果3 min内小鼠未跳下平台,错误次数记为0次,潜伏期记为180 s。
1.6 避暗实验[3] 实验装置分为明暗两室,两室之间有一直径为3 cm的圆洞,暗室底部铜栅通电。训练时先将小鼠放入反应箱中适应3 min,然后暗室底部铜栅通以40 V、50 Hz交流电,将小鼠背对洞口放入明室,小鼠进入暗室即受电击。训练时潜伏期大于180 s者弃去不用。用药后第1、2、3、5天将小鼠再次放入明室,记录第1次进入暗室的时间(潜伏期)和5 min内进入暗室的次数(错误次数)。如果5 min内小鼠未进入暗室,错误次数记为0次,潜伏期记为300 s。
1.7 统计学处理 错误次数及潜伏期均用±s表示,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见表1、2。表1 恩氟烷对小鼠记忆的影响(跳台实验,n=10,±s)表2 恩氟烷对小鼠记忆的影响(避暗实验,n=10,±s)
组别用药后第1天错误次数潜伏期(s)用药后第2天错误次数潜伏期(s)用药后第3天错误次数潜伏期(s)用药后第5天错误次数潜伏期(s)NS组0.2±0.4295±120300±00300±00300±0En0.1组0.2±0.4292±190300±00300±00300±0En0.2组0.9±0.6*179±95**0.1±0.3296±140300±00300±0En0.4组1.3±0.7**47±67**0.2±0.4278±570.1±0.3291±280.1±0.3300±1
与NS组比较:*P
与NS组相比,用药后第1天, En0.2、En0.4组跳台错误次数增多(P
吸入麻醉药通常是经气道吸入给药,这将使动物身上连接一些管道,以致很多实验难以进行。根据吸入麻醉药的体内过程及我们的实验证实,吸入麻醉药经腹腔注射给药后同样能够达到麻醉作用[4-5]。在本实验中为了避免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枢抑制而影响实验结果,选择了亚麻醉剂量腹腔注射。
人和动物的内部心理过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只能根据可观察到的刺激反应来推测脑内发生的过程。因此,对脑内记忆过程的研究只能从人类或动物学习或执行某项任务后间隔一定时间,测量它们的操作成绩或反应时间,其中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是常用的研究动物记忆的实验方法[3]。
在本实验中,与NS组相比,用药后第1天,En0.1组跳台、避暗错误次数和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说明恩氟烷未对小鼠记忆造成损害。En0.2、En0.4组跳台、避暗错误次数增多,潜伏期明显缩短;避暗错误次数增多,潜伏期缩短。说明恩氟烷对小鼠的记忆造成损害,这可以有效避免术中知晓的问题。而用药后第2、3、5天,在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中,错误次数和潜伏期各组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恩氟烷对于小鼠的记忆损害是暂时性的,不会造成持久的记忆障碍,这可能是药物经过4~5个半衰期,已基本消除之故。至于恩氟烷损害小鼠记忆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宛诺,罗曙光.全麻病人的术中知晓问题[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57-1658. [2] King H, Ashley S, Brathwaite D, et al. Adequacy of general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section[J]. Anesth Analg,1993,77(1):84-88.
[3] 刘少林,张均田.学习、记忆实验法[M]∥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6-834.
能源的科学管理范文6
工厂的节约用电从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造两方面采取措施:
加强工厂供电系统的科学管理:实施经济运行方式,全面降低系统能耗;实行计划供用电、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能源管理、建立和健全管理机构和制度;实行“需求则管理”、进行负荷调整;加强运行维护、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搞好工厂供电系统的技术改造:改造现有不合理的供配电系统、降低线路损耗;加快更新淘汰现有低效高能的供用电设备;选用高效节能产品、合理选择设备容量或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的负荷率;采用无功补偿设备、人工提高功率因数;改革落后工艺、改进操作方法䷨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