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彩的文学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彩的文学艺术范文1
一、民间文学艺术概念辨析
民间文学艺术在英文中被表述为“folklore”,最早是由英国著名的考古学家W.G.Thoms在1846年使用的。②后来民间文学艺术被渐渐用于描述“民族知识”和“民族传统文化”这两种表达方式之下所涵盖的全部内容。时至今日,民间文学艺术主要是指由某一地域内的族群或者个体所创作的,体现了该地域范围内成员的共同的文化传统,并由族群内成员口耳相传,不断发展演变着的各种有创造性的文学艺术成果。③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5000年的文明史造就了我国绚烂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有许多分类,例如民间山歌、民间剪纸艺术、民间诗词、民间舞蹈、民俗庆典仪式等。众多的民间文学艺术承载了民族的特殊记忆,是各地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一般来看,民间文学艺术具有以下特征:
(一)创作主体兼具群体与个体
从民间文学艺术的总量来看,许多文学艺术表达形式都是由历代先贤倾注大量心血创作出来,并由后人根据个体的智力劳动不断加工创作,而发展成为今天所见的样子。在这期间,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由集体劳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之后再由个体进行艺术加工,逐渐流传。例如,流传于四川巴中市辖区内的“巴山背二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是由那些长途背运东西的背二哥在背运途中众人自发哼唱,互相唱和而成的劳动歌曲。此外还有青海甘肃地区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以及一些民俗庆典等,它们最初都属于集体创作。另外一种形式表现为,最初是个体创作,此后在大众中流传开来,经由众人不断加工改造,进而以不断演变。例如剪纸艺术。
(二)创作时间具有持续性
我国作为文明古国,造就了众多的民间文学艺术,而且其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不断发展演变。某些民间文学艺术从创作流传,经历历代补充完善到现在已逾千年。仅以民间故事来看,“孟姜女哭长城”、“孔雀东南飞”等经典民间故事产生自两汉、魏晋,到现在仍然在普通民众中耳熟能详。因此,民间文学艺术具有显著的长期性、持续性的特征。
(三)创作过程呈活态性
民间文学艺术扎根于民间土壤之中,从创作过程来看具有强烈的活态性。“活态”是指民间文学艺术不像物质文化遗产那样已经塑造成单一的、固定式的存在,而是存在于民众的使用和流传中,不是固定化的,而是具有强烈的可塑性。许多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历经千年,有相当多的能人贤士在其间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对其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民间文学艺术离不开人的创作和塑造。活态性也是民间文学艺术的最显著特性。
二、知识产权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互动
近年来,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管在国内还是国际,对怎样保护民间文学艺术都存有相当多的争议。厘清这些争议,有助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问题的缘起
民间文学艺术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全球化议题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市场经济的浪潮开始席卷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来自西方的强势经济和文化的冲击使得本来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逐渐丧失了在经济和文化中维护自身利益的话语权。从文化安全角度来讲,发展中国家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掀起了保护自身文化安全、反抗文化霸权主义的运动。从利益获取角度讲,全球化背景下对信息资源掌控的多少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实力的大小。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使国家和社会承认其价值,也就是维护了这些民间文学艺术背后的潜在利益。从知识产权制度本身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极不平衡。由于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拥有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资源,发达国家凭借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中关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立法空白,利用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无偿获取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而转化为其本国文艺创作、文化创新的智力资源,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巨大利益。而民间文艺源流地的人们却没有获得丝毫回馈。这是严重的不正义。
鉴于此,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首先由非洲发展中国家牵头,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议题,至今成果丰富。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2000年讨论成立了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政府间委员会,为将民间文学艺术的国际保护推向更高水平提供了有效途径。我国在推进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过程中,针对著作权制度是否适用于保护民间文艺也曾产生过巨大的立法争论,但是最终我国《著作权法》(1991)第6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⑥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尽管民间文学艺术的具体保护办法至今仍未出台,但著作权法(2010)修订时仍旧保留了这一条款。
(二)知识产权制度适用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正义性
近代知识产权体系是随着近代人权理论扩张、主体权利意识觉醒和工业化革命的创新推动而建立的。知识产权制度设计的宗旨在于激励创新,通过赋予权利人一定时期的专有权利让权利人获得与其投入的智力劳动相匹配的利益,以达到激励创新的目的。但是就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尤其是著作权制度看,由于民间文学艺术具有较为显著的群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导致用现行著作权制度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时产生了权利主体不确定、权利保护客体不确定、保护时间受期限限制等矛盾,与著作权法相冲突。有学者指出,当代知识产权哲学与民间文学艺术相冲突是十分明显的,具体包括:功利论与民间文学艺术集体性的冲突;劳动论与民间文学艺术共创性的矛盾;洛克先决条件与民间文学艺术属于公有领域的解读;人格论与民间文学艺术的群体人格的矛盾;社会规划论与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的信息封建主义的冲突。⑦从某些方面讲这些质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并不能得出对民间文学艺术只能适用公法保护的结论。理论作用于实践需要时间的考验。从知识产权的发展态势来看,通过知识产权法,尤其是著作权法体系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是具有正义性的。
(三)正正义义理理论论的的原原初初和和演演变变
正义一词从产生之初便与法及法律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崇高的价值理念。从古希腊的柏拉图时代开始,思想家们就不断对正义理念进行阐释。柏拉图认为,法是正义和公正的体现。亚里士多德最先对正义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分配正义”和“平均正义”的正义两分法。分配正义强调每个人各得其所。即正义意味着与某种标准相称的分配比例。平均正义则是指对任何人都同样的对待,平均分配权利。两者的区别在于,分配正义强调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对待,平均正义强调对一切人都同等对待。⑧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正义体现在使每个人承认那是他应该得到的东西。英国的霍布斯奉行权利主义正义观,他认为正义在于者手中,合法的掌权者将一些事情规定为正义的便指挥人们去做;把另外的一些事情作为不正义的从而禁止人们去做。美国法学家庞德认为,正义意味着一种体制,意味着对关系的调整和对每个人行为的安排,在这种体制下每个人都能生活的更美好。于是正义便是满足人类享有某些东西或实现各种主张的手段。美国当代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一书中又提出了“社会正义论”思想。他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不管它有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和修正;同样,某种法律或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益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⑨因此,正义是衡量法律善恶最基本的标准。
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领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诸如计算机软件、数据库信息、植物新品种等已经被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领域。同时,权利的多样化也在逐渐呈现,仅在著作权领域就产生了播放权、出租权、网络传播权等新型权利,这些权利均逐渐被纳入了各国著作权法的范畴。尤其是西方国家常常突破传统知识产权理论,将其扩张化以保护创新投入,这时就更具有特别涵义。可以这么认为,知识产权体系,尤其是著作权法体系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
知识产权制度的演进历程告知我们,现阶段的知识产权制度已不仅仅是在保护创新,同时也在平衡知识产权权利人与社会公共领域之间的利益关系。无论知识产权制度怎样变革,它都会在社会公众与知识产权权利人中间一如既往地充当调和剂,最大限度地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两种利益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仅从著作权法领域看,权利保护期、法定许可、合理使用制度就扮演着抑制著作权人的权利界限、维护社会公众合法使用作品的角色。当然从现今众多的民间文学艺术被无偿使用的情形看,最重要的还是要在民间文学艺术利用过程中找到利益平衡点并合理分配基于各种利用方式产生的收益,防止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歪曲和滥用。
基于此,正是由于私权领域内的法律缺位导致利益关系分配不公,才出现了目前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困境。私法如若不对这些利益关系加以关注是极为不正义的。民间文学艺术由于承载了传统文化在流传过程中多姿多彩的信息,在现代市场经济浪潮中具备巨大的商业价值。许多民间文学艺术项目稍加开发便可创造出巨大的利润。⑩从反面角度讲,如果不对民间文学艺术加以保护,那么其就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失传。一方面,对于这些民间文学艺术所代表的族群来说,失去的是与民间文学艺术产生伊始便具有的精神利益和这些民间文学艺术被商业开发利用后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对于社会公众来说这些民间文学艺术的消失则会让后代人永远丧失欣赏我国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机会。因此只有将民间文学艺术所涵盖之地族群的这种私权利益进行合理的保护,才能为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动力,社会公众也才能够进一步获得分享众多民间文学艺术的机会。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6条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纳入著作权法保护也从立法角度确认了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族群法定权益的必要性。
法律具有局限性。“法律一经制定,便落后于社会”。诚然,知识产权制度适用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不是没有矛盾的地方。就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尤其是著作权制度看,由于民间文学艺术具有显著的群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导致用现行著作权制度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时产生了权利主体不确定、权利保护客体不确定、保护时间受期限限制等矛盾,与现行著作权法相冲突。因此要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法律的与时俱进便是十分必要的。要在已被广泛接受的知识产权框架内充分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就必须重新塑造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框架,打破已有的利益平衡关系。重塑绝不是现有制度而重来,对知识产权现有体系重来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在知识产权法体系内,重塑的本质是根据现有的著作权体系适度修正某些条文或创设新的权利形式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三、分类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必然选择
在讨论选取何种保护方式的时候不应该有片面性,即在讨论的过程中只看到一种方式的优点而摒弃另外的保护方式。从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实际出发,应该对民间文学艺术采取分类保护,即“私法保护为主体,公法保护为先导,非政府组织保护为重点,公民保护为基点”的保护方式。
(一)私法保护为主体
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私法保护是必要的。
法律调整是指国家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以法的形式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对现实社会生活关系施加影响,以期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的活动。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是大陆法系国家对法律进行的基本分类。凡涉及公共权力、公共关系、公共利益,以及上下服从关系、管理关系、强制关系的法即为公法。
公法基本上是调整有关公权力配置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在现代社会政府职能扩大的趋势下,政府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调控社会关系,促使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传统意义上“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时代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政府管控一切已经变得不再现实,必然要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应该由私法调控的领域,公法就应该保持适当的克制,保持距离,不过多干预。民间文学艺术的著作权保护议题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正无孔不入侵蚀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我国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也过多地丢失了自身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采私法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在这一方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一直进行着不懈努力,以协调各国关于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立法。目前持知识产权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立场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分化出了两种保护路径:一是特别版权保护模式。持这种主张的学者认为,应该根据知识产权与时俱进的品质突破传统著作权法的框架,以将改进后的版权法适用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另一种是特别权利保护模式。目前有学者指出,应采用“改进的综合保护模式”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并提出应在立法时创设民间文学艺术权。
我们认为,在私法的范畴提出这种保护模式是积极并可行的。民间文学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属于民族记忆的宝贵财富。对民间文学艺术的开发必然会产生纷繁复杂的利益链条。如果私法不对这些利益关系进行确认,任由随意使用,那么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时间内,民间文学艺术一定会走向无序,走向衰落甚至消亡。
因此,私法的保护是正义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民间文学艺术又不同于传统的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对于不具有作品形态的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怎样保护,在法律层面是没有立法尝试的。如果设立一个民间文学艺术权,实际上是将一些关于民间文学艺术的相关权利先抽象出一个“总权利”。在立法层面先肯定它,以摆脱目前国内关于民间文学艺术相关纠纷案例中权利缺位的困境。然后可以根据这个“总权利”,再进行相应的立法配套措施。因此,私法保护应该是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主体。
(二)公法保护
为先导之所以说公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因为公法的特殊性。公法基本上是调整公权力关系的法律总和。针对我国文化保护的实际,如若缺少公法的公权性、强制保障性,文化保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会更多。要以公法保护为先导,有以下考量:
第一,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抢救性工作直至最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选,无一不是政府在其中起主导推动作用。同时从目前的保护工作进程来看,涉及的关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立法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文物保护法》、《传统工艺美术条例》以及各地方政府颁布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这些立法文件性质上大多以行政法规的条文为主,属于公法范畴。这些法律法规在维护和促进民间文学艺术的存续和发展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将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工作的核心是保护传承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传承人正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与物质文化遗产显著的实体性有着根本的不同,即没有传承人,前辈辛勤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没有延续下去的桥梁。因此“传承”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发展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的基本途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认定是对其进行保护的前提。在我国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框架下,诸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暂行条例》等,均对传承人的认定、传承人的奖惩以及传承人的责任,有较为清晰的规定。这些仍然属于公法范畴。
第三,近年来有相当多的作品是根据民间文学艺术改编而成的,属于民间文学艺术衍生品。西部歌王王洛宾、刀郎等人的歌曲作品就是典型代表。围绕他们的歌曲作品引发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所有权的争议颇大。这些作品如果取得现行著作权的保护,那么在保护期限过后必然进入公有领域,成为公共财产。这一时期必然要由政府主导,规制公有领域作品的保护,由于这些民间文学艺术衍生品与原民间文学艺术的关系,也需要公法介入。同时对于一些通过歪曲使用、恶意诋毁、剽窃等不道德方式利用民间文学艺术的行为,用行政法规进行惩处也是必要的。因此,继续采用公法保护有以下优点:一是我国文化传统上政府影响力较为强大,能够快速对社会公众进行行为引导和政策指引。这是我们传统的特色,更是一种宝贵历史经验。二是政府在抢救性发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时较之非政府组织能够更快地调动优势资源展开保护工作,特别是在战争、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发生时显现得尤其重要。三是政府可以更快地推动国家立法机构开展必要的立法活动,从法律层面保证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工作能够有序推进。四是政府可以适时调整文化保护政策,对文化宣传、文化教育进行制度安排。
(三)非政府组织保护为重点
非政府组织是英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的意译,英文缩写NGO。在中文语境中,非政府组织其实与我们常说的民间组织是等同的概念。一般认为,与追求特定利益且具有强烈排他性的利益集团不同的是,非政府组织从事的是社会公益事业,包括环境保护、社会救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非政府组织相对于政府机构有以下特点:(1)不以盈利为目的。(2)成员来自民间,以维护社会公益为目标。(3)大多数成员具有专业知识背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志愿从事该组织的活动。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9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该法第37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服务。这为非政府组织参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要特别指出,在现今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过程中,由于私权的缺失,导致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处于极为“畸形”的状态。原本私权应该积极介入的地带,缺失私权转而由公权力代替。而由政府机构代替民族群体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又有相当大的弊端:其一,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均有明定的法律职责。省、市(县)、乡政府主要是领导经济建设、推进社会发展。各级文化主管机关的主要职责是落实文化政策、开展文化保护活动等。他们不可能专职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全部工作。其二,政府用于文化保护和建设均有专项资金,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保护资金有明显增加,但从保护工作的需要来看仍然是有限的。其三,因为其中的利益纠葛,政府机构代替族群进行保护容易导致官方与各地族群关系的紧张。而这些保护职能可以由非政府组织去完成。西南大学2009届法学硕士王庆曾撰文建议,应该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监理人,统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监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管育鹰博士建议,对那些传统上或地理上可以明确界定的保有某一民间文艺表现形式的族群,其权利可以由社区自己行使,即通过建立代表性机构管理民间文艺相关权利。同时,管育鹰博士指出,法律上应进行开放性的规定,允许民间自发成立相关机构,管理成员的民间文艺权利。这些观点都为非政府组织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在此呼吁,应该进一步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
(四)公民保护为基点
以公民保护为基点,主要突出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三方面内涵:第一,文化教育内涵。建议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设立“文化遗产日”,是基于全面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需要,更是为了向全社会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公众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因此“文化遗产日”实质也可看作是“公民教育日”。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教育,既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立法宗旨,也是扩大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主体的重要举措。如果在全社会营造起浓厚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那么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必将得到更好的传承。第二,文化自觉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9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第14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第20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第三,正当利用内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5条规定,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艺术保护重在传承。传承就是要求我们继承前辈优秀的文化技艺和知识,领悟期间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我国民族众多,使用这些民间文学艺术时应尊重各民族的传统和信仰,注意各民族的禁忌和生活习惯。
多彩的文学艺术范文2
一 寄予植物的审美情感
花开花落,似水流年。自然界中的植物五彩缤纷,人们的情感世界更是丰富多彩。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树,总是牵动着人们的审美情感,人们往往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的心境情感赋予花草树木。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描写植物或借植物抒感的名篇佳作。如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写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将莲人格化,赋予莲美好高贵的品格,表现出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独步于尘俗之外的美好情操。此外,近现代文学巨匠们也有名篇佳作令人陶醉,赏美无限。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矛盾的《白杨礼赞》、的《松树》等都借植物抒发个人高洁的情怀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可见从古至今,人们对植物的观察多么细微,至情至理,寄予了美好情感,当然还在熏陶现代人们的审美情操。
二 借动物诗以言志的审美情感
在讲八年级上册动物时,讲到蛙,自然想起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作者以闹写静,烘托出主人候客时孤寂清冷的心境;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现作者寄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讲到蚕时,我们自然想到了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现了蚕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些古人们借动物以言志,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更受到心灵的洗礼,体会到古代文学的审美情感。
近现代中外作家也留下了许多借动物以言志的名篇。如苏联伟大文学家高尔基的《海燕》,刻画了海燕在狂风暴雨中勇翔的大无畏精神,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同志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隐喻着人民革命的风起云涌,洋溢着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可见通过对动物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在科学和技术上受到启迪,同时也能领略动物在文学艺术上的奥妙,获益非浅。
三 热爱环境的审美情感
多彩的文学艺术范文3
一、科学预设古典诗词的教学目标
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题材丰富,风格众多,难易不同,内容不同,意境不同,艺术形象千姿百态。教学时,应充分把握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储备,把握不同古典诗词内容的深浅因素,科学预设教学目标。
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的《江南》(“江南可采莲”)时,教学目标可如此确定。
1.认知下列生字:“采”“莲”“何”“戏”“间”“江”“可”“叶”“鱼”“西”等。
2.熟读、背诵、默写这首诗歌。
3.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诗歌美在何处。
但是,教学六年级下册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则应如此确定教学目标。
1.简介作者及其代表性词作。
2.说说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描写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首词改写成记叙文或者写景抒情的散文。
二、将情境引入古典诗词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既要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还要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把握古典诗词教学的难度、广度、深度和节奏,采用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能够快速激发学生诵读、理解、品鉴、背诵、默写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请看我执教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时的几个教学片断。
1.情境导入
课前,将从网络上下载的4-6张以荷花为主题的图片制作成PPT幻灯片,并打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的字幕,再插入贾鹏芳的二胡独奏《睡莲》为背景音乐。上课伊始,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上述幻灯片供学生观赏。如此,学生在欣赏美丽荷花画面、美妙音乐《睡莲》的同时,必定会随着PPT画面的翻转、音乐的旋律等仔细观看甚至低声吟诵这首诗歌。这个情境导入环节大约需时3分钟。
2.情境探究
鉴于课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文的下方配有美丽的荷花图片之缘故,阅读鉴赏时,教师无需另行设置情境,只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诗意弄明白下列几个问题就行:(1)从诗歌的意思看,荷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2)诗歌下面的荷花画面与诗歌中的哪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是一致的?(3)如果我们把诗歌中的第一句改成“毕竟西湖二月中”,是否可以?理由是什么?(4)请问,这首诗歌哪两句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快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诗句。在正常的班级中,完成上述情境探究环节,大约需时20分钟。
三、全方位挖掘古典诗词的审美元素
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古典诗词,可谓篇篇都是流传广远、脍炙人口的,集高品位的文学艺术与丰富美丽的思想内容于一体的文学艺术载体。因此,教学时,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识读与理解诗歌中的生字、生词,还要引导学生按照古典诗词固有的节奏与韵律进行吟咏、诵读,感受古典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理解、品鉴古典诗词,鉴赏其美丽的画面与意境,还要借鉴古典诗词中蕴涵着的丰富的人文元素,熏陶学生美丽的灵魂,以期引导学生自觉提高古典诗词的文化品位,提高道德修养,培养美好情操,做一个“文也彬彬,质也彬彬”的有用人才。
比如,教学《江南》(“江南可采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等山水田园诗时,应引导学生明白:我们的先人在古典诗词中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景,是我国古代美好生态环境的浓缩。但是,近年来,由于有不少的人违背生态发展的自然规律,对我们的地球母亲进行了贪得无厌的过度开发与索取,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这种破坏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制止,那么,我们的后代子孙将来就只能在古典诗词中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山水风光了。如此,则让上述古典诗词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与利用。
多彩的文学艺术范文4
论文摘要: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大飞跃,其美育思想内涵值得人们思索继承和创新运用,给当今美育思想以及音乐教育带来良好的现实启示 。
文艺复兴发生于14至 17世纪上半叶它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大飞跃.人们不仅对世界和自然美有了崭新的认识.人性也得到了复苏.在文学艺术领域中人们尽情地歌颂美、抒发自己的情感,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时自然科学哲学探索、文艺创作等都空前活跃、繁荣。笔者旨在阐释该时期美育思想的内涵及对当今美育和音乐教育的现实启示。
一、文艺复兴时期羹育观的特点
1美育思想核心和美育教育目标
人文主义是当时美育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思想精髓是对现世人生的重视把个性自由人生幸福,甚至感官快乐看成是人性的理想。人们提倡人性人权和个性 自由,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情感科学 为人生谋 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提出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自由” 平等博爱等口号.赞美人、歌颂人和培 养全知全 能的完美的人是当时文学艺术美学和教育的中心内容与主要职责。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并顺应自然本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的境界,一系列的思考带来了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 美育教育途径和方式
(1)注重文学艺术作品的美育功能该时期的作家 、艺术家以及 思想家 、理论家深切感 受到文艺 的强烈美 感教育 作用 并善 于运 用文学艺术 的特 点来宣传和培育人文主义思想 代表作有 《巨人传》《抒情诗集》《十日谈》《愚神颂》《堂吉珂德》等这些作 品有 的鞭挞 了经 院教 育 思想 的 弊端 ,有的热情歌 颂了大 自然以及 人世间真挚美 好 的情感 ,有的塑 造 了 向往 自由世界 ,具有斗争精神 的青年形象 ,很 好地浸染 了人们 的心灵 。西班 牙现 实主义作 家塞万 提斯认为,艺术作品应该既有趣又有益.既可以娱人又可以教人它们应该是人生 的 镜 鉴风俗的范型和真理的假象”。莎士比亚的系列作品则更是创造了人类文 学艺 术史 的高峰.他通过诗歌及悲、喜剧等多种形式尽情抒发对美的感受以及人类高 尚而美好 的情感 。
(2)把文艺的认识、教益作用融合于”和娱乐、消遣之中德智体美结合采用直观生动、适合儿童特点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悲剧有和“净化”作用指出诗是模仿的艺术.是一种指向教益的娱乐,能够娱情悦性 。他们注意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兴趣尽可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思维能力,让儿童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并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培养 ,认为学习音乐、舞蹈等知识和技能尽管看不出直接的使用价值.却可以给人们带来奇特的享乐,并得到丰硕的成果,也即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文艺复兴时期美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1 美育教育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笔者认为,进行美育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学校教育 日益提升美育教育的地位 ,体现 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对推进社 会发展的深刻而又全面的哲学认识 。如果说几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提出人文主义是对人性的复苏和回归,那么现在的以人为本就是这一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如我国的政治教材 中已明确提 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 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艺术教育的效应主要在两个方面,即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建设,可以看出其与文艺复兴思想的渊源关系。艺术教育因其比其他事物的审美含量充盈、集中而成为实施美育的最根本或主要的形式它涉及人生的各个层面和人文社会的各个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中有不少对音乐教育有着较高的评价和认识。维多里诺就非常重视音乐的美育教育作用.认为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对提高感觉和知性的能力都有好处维尔吉利奥则认为音乐这类学问是超脱 于实际的利益而自身成为自由的科学,弗莱佛认为.音乐舞 蹈对发展人的身心健美有重要意义今天的音乐教育越来越多地 强调以审美为核心让生活变得非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的内在目的.它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和教育的愉悦性,随着音乐教育研究的推进和改革的实施日益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三.对音乐教育方式和理念的再思考
1注重学科的交叉 、融合和渗透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育中人文主义倾向十 分明显,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都出现了多元化 、自由化 、分工化发展的新趋势同时音乐教育与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 雷默提出了综合艺术教育的观点。他认为音乐教育只有和其他姐妹 艺术结 盟 ,才能够朝学校的核心课程迈进,更好 地发 挥美育教育的作用。美育教育也离不开艺术之外的其他 学科的养料 ,这一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已给我们启示。例如他们认为音乐与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达 ·芬奇 丢勒等 艺术家们把艺术作为~门科 学来进行研究。历代音乐流派众多很多都得益于 其他 学科 或是 人文哲学思想 的启示.如德 彪西 创立的印象主义音乐风 格来 自于 印象主义 诗歌 和绘画的启示:中国古琴艺术讲究 清、微 .淡远的意境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今天环境音乐医疗音乐等概念的出现也证明了不同学科领域间的融合渗透,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 实用性 。
2 寓教于乐”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是 美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 目标 文艺复兴的教育思想是我们今天“寓教于乐思想的前身,同时,我们今天讲求寓教于乐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审视音乐课程价值时指出音乐课程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作为人类的巨大潜能,当今世界创造潜能的开发被日益得到 重视,人们的教育思想和方式也随之而发 生着改变。创造能力与美育教育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方面美育教育能开发创造潜能,创新能力需在感受和创造性实践中培养,另方面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又有待于人们将时代精神给予创新性的运用不断创造出新的、好的艺术作品,使人们从中汲取营养、升华心灵,并从中获得灵感 ,进一步激发人的创造力。文艺复兴距今已经过去了3o0多年的时间.但它的美育思想精华却至今仍影响着人们值得我们不断去思索继承和创新运用。
参考文献:
[1]涂途 西方美育史话[m]北京 红旗出版社,1988
多彩的文学艺术范文5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我们以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为主题,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忻州第一、跻身全省十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新原平”的发展方向,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市中心工作,精心组织有影响有特色的主题文艺活动,进一步展示我市人民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证明:文联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1、努力做好春节期间的群众文化活动。
1月份,由市文联精心组织书法家协会的老书法家们挥毫泼墨为市民义务书写春联。翰墨飘香,春意融融,一副副风格迥异,内容丰富多彩的春联把美好的新年祝福及和谐之声送进寻常百姓之家。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展示了我市书法家现场作业的高端技艺。
2、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结合文联实际,坚持以深化“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大讨论为载体,加强学习,深入调研,解放思想,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活动中,文联全体人员在学习研讨了关于文学艺术方面的讲话、摘要、讨论以及长远意义,提升了自身素质。
3、落实科学发展观,繁荣文学艺术创作。
文联始终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进行创作,这更是时代立场、生活态度及其创作取向,是“双百”方针和“三贴近”真正得以实施的创作源泉和创新动力。
4、原平市地方特色文化诗歌创作迈上新台阶。
5、以“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为主题,成功举(协)办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书、画、摄影展览赛事。
更多关于2012年市文联工作总结的文章 >>查看更多>> 单位工作总结
6、成功举办文艺创作研讨会,打造本土艺术精品
7、各书法、美术协(学)会积极参与各展览、赛事及创作活动,成绩突出。
二、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增强文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从文联工作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促进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的不断涌现;紧紧围绕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进一步焕发文联组织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1、抓文学刊物
针对近年来我市文学艺术良好的发展状况,市文联主办的机关刊物《梨花》杂志,克服了人手不够、经费不足的困难,今年全新改版,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关爱下,新改版的《梨花》以丰富多彩的栏目版块和文艺形式,展示了原平纯朴的风土人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在第五期特设“纪念国庆六十周年”专栏,记录和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原平又好又快发展的辉煌成就,力图展现魅力原平、和谐原平的崭新面貌。受到广大文艺爱好者及全市人民的好评,为我市文学艺术工作者创建了必须、必要的刊物平台,起到了与全省、全国优秀作家、作者交流的预期效果。另外,市文联与范亭中学合办校报《范亭园》,长期以来受到了教育界的好评,迄今已出版发行了70多期。我们将一如继往地为繁荣校园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2、抓文学创作
今年市文联推出了近10部文学作品集,其中包括: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呈现诗丛》套装,含雷霆《大地歌谣》、韩玉光《一九七零年的月亮》、赵泽汀和麻小燕合著《与一只蝴蝶的相遇》。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马增祥诗词赋》。出版社出版的贾良田游记《旅途雨》。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天涯丛书系列》之《神水扬波》等优秀作品集。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屡屡发表我市文学作品。
二月份:《梨花》杂志影响版“2010中国诗歌档案”出刊。《北京写作》发表丁页的组诗作品。《山西文学》第二期发表刘小雨诗歌作品。《诗刊》上半月二月号发表刘小雨组诗作品。
三月份:《人民文学》“瘦西湖杯”风物扬州全国征文大赛中刘小雨获优秀奖。《黄河》双月刊第二期发表王海英散文《酒事随笔》。《华夏散文》发表王海英散文作品《凤凰》。在《山西文学》发表《一个人和他的城》。《诗刊》上半月三月当代中国女诗人专号发表我市诗人丛林、麻小燕作品。
四月份:《诗刊》上半月四月号“每月诗星”重点推出诗人雷霆诗歌作品及评论。韩玉光获选2012年度中国十佳诗人。赵泽汀、韩玉光主编的《超超主义诗选》由出版社出版。《诗歌月刊》举办的“桃园杯”全国诗歌大赛中刘小雨获二等奖。诗人刘小雨应邀参加宁波四明山红枫诗会。《诗选刊》下半月第四期发表诗人刘小雨诗歌作品。
更多关于2012年市文联工作总结的文章 >>查看更多>> 单位工作总结
五月份:在第二届国际红叶节“巫山红叶”散文诗歌大奖赛中刘小雨获诗歌一等奖。《诗选刊》下半月第五期“第二届中国诗歌节陕西诗歌专号”发表刘小雨诗作。《黄河》双月刊第三期发表王海英诗歌作品。刘小雨应邀参加第二届太行山诗人节暨中国现代诗歌峰会。韩玉光、帅树森赴西安参加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在“屈原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中韩玉光获二等奖。雷霆、刘小雨诗作入选四川文艺出版社《汶川大地震诗歌经典》。
六月份:《读者》第六期发表郑建芳散文作品《温暖的棉被》。《诗选刊》下半月第六期发表诗人雷霆、帅树森诗歌作品。《诗歌月刊》下半月第六期发表韩玉光诗歌作品。《五台山》发表张爱凤散文作品《云中谁寄锦书来》。由山西文学院与《诗选刊》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韩玉光诗歌作品研讨会在太原举行。
七月份:《五台山》第七期诗歌专号收录我市诗人雷霆、赵泽汀、麻小燕、王海英、田长水、尚文才、丛林、刘小雨、帅树森、韩玉光作品。《诗选刊》下半月第七期“五台山诗群”发表我市诗人苏志刚、杨妙川诗歌作品。
八月份:《读者》第8期发表郑建芳散文作品《温暖的棉被》。《华夏散文》第8期发表郑建芳散文作品《醋乡的日子》。《五台山》发表了王海英的散文《夏天记忆》。《星星诗刊》上半月8月号文本内外头条发表诗人雷霆诗作及创作谈。
十一月份:《人民文学》第十一期发表诗人雷霆诗作。诗人麻小燕赴湖南株洲参加《诗刊》社第25届青春诗会。大型诗歌刊物《诗人村》在我市出刊。
十二月份:诗人刘小雨应邀参加第三届国际红叶节暨“巫山红叶”散文诗歌大奖赛颁奖仪式。《五台山》第十二期发表韩玉光小说《苏州往事》。《诗刊》青春诗会专刊发表麻小燕诗歌作品《祖国之书》。
3、抓艺术精品
书法、美术、摄影家协会推出的很多优秀作品,经由市文联选送,分别荣获国家、省、市级大奖。
在“鱼水情”全国第二届双拥书画作品展中,李卯生的书画作品《紫气东来》荣获优秀奖。在山西省双拥书画作品展中,刘开源的国画获一等奖、李海屿的国画获三等奖,李卯生、郭建扬、弓权的国画获优秀奖,李膺昭、杨满才、孙志刚的书法获优秀奖。
影家协会樊乐园的一幅作品,在省级书画摄影展中获得优秀奖。
老年书画研究会的张存堂、张舒文、王喜宽、郑亮分别在省级书画大赛中获奖。
农民书画研究会的郑田红、陈高楼在“国庆60周年山西省农民书画展”中获奖。
石莲印社荣获五月份山西省举办的“首届印社联展”优秀组织奖。
在忻州市第一届电视书画大赛中,张存堂、郭建扬荣获一等奖,兰岩山、杨霁、刘永青荣获二等奖,武九在、张晓凤、王紫殿荣获三等奖,聂存贵、丁页、李文光、郑田红荣获优秀奖。
4、抓文艺队伍
截止目前,市文联发展了摄影、书法、美术、石莲印社、墨友社、民俗研究、青年诗词学、诗词联研究、老年书画、青年书法、农民书画共11个文艺家协(学)会。各文艺协会积极向上级协会推荐会员。今年,王海英、贾良田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金所明、茹建堂、赵泽汀、麻小燕、付春林加入了山西省作家协会。有十余人申报加入省书协,1人申报加入省美协,为文学事业输入了新鲜血液,壮大了文艺创作队伍体系。文艺人才的大量涌现储备,已成为全市文艺发展繁荣的坚实基础和一大亮点。
三、立足实际搞好基层文艺建设,扎实有效拓展文艺工作
一是主观能动性强。全市11个文艺家协(学)会,立足实际,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各协会围绕今年的主题活动,配合开展了各类采风创作、展演活动。二是职能发挥较好。各文艺家协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活动中积极参与,开展文艺展演活动,发挥了突出作用。书法、美术、农民书画协会为进一步活跃全市农民书画艺术创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太平街第五届文化艺术节暨首届书画摄影展”和“农民书画协会大库狄分会”的成立,拉开了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篇章。事实证明,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基本职能,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服务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文联工作的重要任务,有针对性才能有实效性。
四、加强党风廉政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整体工作效绩
一是加强文联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党组学习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在改进作风、提高素质、强化服务上下大力气;坚持团结协作,努力形成推动文联工作的整体合力。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做好监督防范工作。把反腐倡廉纳入全年工作的总体规划、并贯穿于各项工作中,落到实处。三是组织文联全体人员引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组织文学艺术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原平市“两会”精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实际相结合。统一思想认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全力以赴地做好本职工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是加强单位档案、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改善了工作、生活环境。五是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广大作家、文艺工作者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修养,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的特殊作用。六是加强机关建设。借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注重创新文联体制机制,机关建立了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改进了党员干部和职工思想、工作、生活、组织作风,加大了联络协调服务力度,提高了办事效率,着力为文艺家分忧解难,使文联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温馨之家”。
更多关于2012年市文联工作总结的文章 >>查看更多>> 单位工作总结
通过以上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使文联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创了2012年的新局面,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优秀作品、优秀人才不断涌现,为我市的文化传承、发展起到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改进。
多彩的文学艺术范文6
乐曲、舞曲、心曲曲曲激情满怀。
2月4日,恰逢甲申年立春,当日下午兵团文艺界迎春联欢会在徕远宾馆隆重举行。兵团文学艺术界老中青三代艺术家100多人及兵团领导陈德敏、王崇久参加了这一盛会。自治区文联副主席罗迎福和军旅作家周涛也应邀参加了联欢会。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兵团文艺是兵团人精神中的一道绚丽彩虹,是兵团人心灵家园争奇斗艳的百花。
伴随着欢快的乐曲,联欢会在主持人诗一般的语言中开始。
联欢会上,兵团政委陈德敏首先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兵团文艺工作者是屯垦戍边的一支重要力量,兵团的文艺工作者,要努力表达兵团人的精神追求,营造兵团人的心灵家园,为新形势下屯垦戍边事业提供精神动力,这就是兵团党委和250万兵团职工群众对兵团文艺工作者发自内心的深切召唤。
响应这种召唤,是我们兵团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更是我们兵团文艺工作者的正确方向和根本价值。
响应这种召唤,我们兵团的文艺工作者就要矢志不移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兵团的文艺事业和屯垦戍边事业作出贡献。
响应这种召唤,我们兵团的文艺工作者就要坚持不懈地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自觉培植无法割舍的兵团情结。
兵团副政委王崇久在讲话中说,今天,我们比以往更加需要兵团的文艺家,需要反映兵团生活的文艺佳作,需要为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辛勤耕耘,贴近兵团实际,贴近兵团的生活,贴近兵团职工群众,抓住兵团成立50周年的契机,努力为兵团人奉献出反映兵团实践的精晶力作。
陈德敏、王崇久在讲话中,共同祝愿兵团的文艺家们身体健康、才思进发、才华横溢、创作丰收。
兵团领导的讲话激发起艺术家们的满腔豪情。原兵团歌舞剧团团长姚承勋、著名作家丰收、获中国剧协举办的“红梅奖”戏曲金奖的张志娟分别代表兵团老中青三代文艺工作者发了言。
兵团50年在新疆广阔的土地上创造了屯垦戍边的奇迹,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军垦文化,也培育了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学艺术家,如陆天明、鲍国安、李幼荣、叶惠贤、杨牧、安静等以及从绿洲走出来的青年歌唱家王宏伟。
50年来,兵团文艺界推出了一部部多姿多彩脍炙人口的力作,从《重返石库门》到《将军塞上曲》,从《军队的女儿》到《最后的荒原》无一不渗透着兵团文艺家们的心血。2003年是兵团文艺界的一个丰收年,出版专著近20部,诗歌、舞蹈、书法、国画、小品均在国内获奖。
在联欢会进行中,兵团文联主席赵彦良、美协主席于云涛、书协主席王少墨、书法家李鲁豫、著名画家董振堂现场挥豪创作书画作品,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兵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兵团文联党组书记许柏林激情满怀,上台进行了即兴发言,并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清唱了一曲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兵团副政委王崇久也兴致勃勃地演唱了一首前苏联歌曲《灯光》,使联欢会的气氛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