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能与环保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能与环保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新时期;土木工程施工;环保措施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应遵循环保原则,预防发生水土、大气环境等污染问题,积极运用清洁型能源,增强项目的节能环保效果,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确保在合理运用环保措施的同时提高整体的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经济、环境、社会效益,达到预期的环保施工工作目标。
1土木工程施工环境污染问题
1.1水体和大气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水体环境、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对工程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首先,施工期间会产生很多废水,尤其是生产废水中可能会存在磷元素、汞元素等,对水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危害地下水质量、湖泊河流水体的质量,威胁周围生长的生物和植物,甚至还会出现蝴蝶效应,导致生态平衡性受到一定的破坏。并且在工程项目中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如果直接将其排放到河流中也会发生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不能确保水体环境的良好保护。其次,土木工程施工期间出现的粉尘会导致大气环境受到污染,并且在工程项目中也可能会释放出有害气体或是有害的物质,导致大气环境受到破坏。
1.2噪声和固体垃圾的污染问题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所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会产生分贝很高的噪声,可能会对周围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尤其是夜晚施工不仅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噪声,还可能会出现光污染的问题,例如:工程施工期间所使用的运输车辆、挖掘车辆、大型机械设备等,都会出现噪声污染的现象,使得人们的休息和正常生活受到威胁,严重影响土木工程项目的节能环保发展水平。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固体垃圾污染的现象,尤其是建筑材料切割下来的边角料、工程项目废弃物或废弃材料等,都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破坏,严重危害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述内容属于土木工程项目中经常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而目前部分企业在施工期间尚未形成正确的环保施工观念意识,不能科学进行此类污染现象和污染问题的有效控制,严重影响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并且在施工期间未能全面结合墙体结构、幕墙结构、门窗结构的特点合理运用节能环保措施,缺乏现代化的技术,难以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增强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不利于项目的现代化建设和管理。因此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在工作中应结合目前存在的节能环保问题,创建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机制,遵循节能环保发展的基本原则,增强项目的绿色化、环保性发展水平[1]。
2土木工程施工的环保措施
2.1大气与水体环境污染的防控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工作中应形成正确的绿色环保观念意识,强化大气环境和水土环境污染的防控力度。(1)为有效进行大气环境污染的防控,应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措施,保证工程项目有序施工的同时高效化完成各项任务,如:经常在现场区域安排洒水的车辆减少粉尘,降低大气污染指数,同时还需编制完善的大气污染指数统计表格,在监管的工作中按照具体的表格参数情况明确大气污染等级情况,如果等级指标超出要求必须要合理使用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另外,如果工程项目中存在粉尘量较高的施工材料就必须要科学管理,预防粉尘在大气中扩散出现污染问题,对于粉尘含量较高的施工工序也必须要经常洒水,保持空气的湿润度,减少粉尘对大气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使绿色环保施工工作高质量完成。(2)完善水体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模式,按照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水体污染现象发生特点和规律等,完善污染防控机制模式,经常开展机械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工作,预防出现设备漏料、漏油的现象,以免引发水资源污染的问题。对于工程项目中所出现的废水也必须集中化处置,采用过滤基础设施进行处理,确保排放之前的废水能够与国家标准要求相符。而工程生活中所出现的污水,也必须要高标准化处置以后才能排放进入自然环境,以免对地下水或是河流湖泊等水资源造成不利影响,确保有效避免出现水污染问题[2]。
2.2噪声和固体垃圾污染的防控
为确保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符合环保标准要求,应重点进行噪声污染和固体垃圾污染问题的预防控制,避免因为污染问题对环境造成危害和影响。(1)强化噪声污染问题的预防力度和控制力度,避免噪声污染问题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危害,例如:在现场区域设计完善的噪声隔离工作计划方案,如果属于夜晚阶段施工就必须要使用现代化的噪声监督体系,创建专门小组有效监督噪声问题,如果发现现场区域存在噪声过高的问题必须合理治理,以免危害生态环境。在具体工作中也需在噪声污染问题严重的设备中设置隔离噪声的防护罩,减少设备噪音问题,增强施工的绿化、环保性能。要求施工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的噪声污染问题预防与控制的计划方案,创建较为良好的绿色化施工环境,增强工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2)有效预防控制固节能与环保IENENGYUHUANBAOJ135体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强化监督管理的力度,创建完善的垃圾处理工作体系,将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中所出现的固体废弃物及时清运处理,集中化进行处理。同时还需安排专业人员在现场区域集中收集具有二次利用价值的废弃物,便于回收利用处理,提升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避免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确保污染问题的严格预防和控制[3]。
2.3不同工程结构的环保措施
在新时期环境为上的背景下,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应重点针对不同的工程结构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性采用先进的环保措施,确保环保性能和水平符合要求。2.3.1门窗结构的环保措施土木工程项目中门窗结构属于重要部分,施工期间的应用数量很多,结构的设计非常简单,对技术所提出的要求很低,因此也是工程中十分容易应用环保措施的部分,企业在施工工作中可以采用门窗环保技术方式提升项目的绿色化、节能化水平。(1)重点增加门窗结构的质量,合理设置密封条,使用断桥铝构件进行处理,在其中设置中空玻璃材料。(2)严格控制门窗结构面积和窗户外加强面积之间的比值参数,为确保环保性能符合要求,应按照各个地区的特点、建筑结构的朝向等合理设定相关比值,例如:北向建筑物比值为0.25,东西向建筑物的比值为0.3,南向方向的比值为0.35,结合不同朝向适当降低开窗的面积,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数量。在此期间还需强化门窗结构的材料改进力度,以中空玻璃为基础、断热类型铝合金为主要材料,合理设置门框结构和窗框结构,改善门窗隔热与气闭性能,最终达到节能环保的门窗施工目的[4]。2.3.2墙体结构的环保措施墙体属于土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合理使用环保措施不仅能够增强节能效果,还能满足环保需求,因此新时期的环境下,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在工作中应重点采用墙体结构的环保施工措施,在其中合理设置保温隔热类型的材料,增强传热导性能,降低室内与室外相互传输热量的通道,使得室内温度处于平稳状态,尽可能降低空调能源的消耗量。由于各类保温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墙体保温环保方面需要合理设置三种形式:(1)外保温部分的环保处理,在墙体的外部区域合理安装保温隔热的层次结构。(2)内部的保温环保措施,在墙体内部区域合理设计保温隔热的层次结构。(3)设置内部与外部相互结合的保温节能的结构,考虑建筑净空影响因素、施工效率影响因素、作业难度影响因素等,明确外部保温节能的措施,改善保温性能、隔热性能。近几年在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开发出很多墙体保温类型的材料,尤其是聚苯乙烯板等各类材料,节能环保效果良好,可通过安装空气隔离层结构在确保保温隔热效果的基础上增强毛细渗透性能,使得保温材料不会出现受潮的现象,墙体内部表面区域也不会有冷凝水,能够被结构材料吸收之后转移到室外的区域,促使节能环保效果的提升[5]。2.3.3幕墙结构的环保措施幕墙属于土木工程项目中重要的装饰物结构,是面板结构、后承重结构所组合而成,合理开展节能处理、环保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重点开展幕墙结构的环保处理工作,设置节能类型的保温材料、绝缘类型的墙缝和施工缝,同时还需合理设置幕墙墙板接头的部分,减少幕墙传热过程中的热流失发生率,严格控制可见光投影的比例,保证铝合金隔热材料的抗剪性能、抗拉强度,增强节能环保的有效性[6]。
2.4现代化技术的合理应用
2.4.1合理使用循环水泵采暖技术目前我国北方区域的土木工程项目中已经普遍使用采暖技术,主要就是集中热水或是小区地暖等形式,但是此类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能源消耗量很高,长时间应用也容易出现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虽然地热采暖技术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量,但是应用的成本较高。因此在新时期的环境下建议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合理使用节能采暖的方式,运用循环水泵采暖技术措施,在现场区域安装专门的循环水池系统,将雨水汇入到地下区域,设置排水沟和集水池,在其中存储废水,然后利用循环水池为采暖供水,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污水的合理排放,还能将水分用在采暖加热方面,通过水循环利用增强采暖的节能环保效果。和集中供暖的技术措施相对比可以发现,循环水泵采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取暖效率可以提升31%左右,供暖的质量会有所提升,供热的效率会不断提高,同时还能通过水资源循环运用,最高程度上减少消耗的数量,预防出现水源浪费的问题,降低采暖的成本,使得土木工程项目真正向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7]。2.4.2合理使用地源热泵技术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在环保施工的过程中,应积极运用地源热泵技术,全面贯彻环保节能的理念,高质量、有序性完成环保施工任务。从实际情况而言,地热能属于可再生资源,采用现代化的地源热泵技术不仅可以减少自然环境中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还能增强能源应用的稳定性,和传统电加热技术相比能够节约71%以上的能源,不会出现废水,能够预防出现环境破坏的问题,使得工程项目更加具有环保性能、节能性能,促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2.4.3积极运用太阳能技术土木工程企业在项目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应重点使用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利用现代化技术措施、技术方式减少工程项目电力能源的应用量,达到良好的节能环保工作目的。一方面,企业在施工期间应按照项目用电量特点、用电分布特点等,集中设置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板基础设施,将其应用在项目施工、工程后续使用的供电方面,减少电力能源的使用量,发挥太阳能可再生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根据土木工程项目特点和情况,积极运用先进的太阳能技术进行处理,促使土木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良好进步[8]。
2.5制定完善的环保施工机制
在新时期环境为上的背景下,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应制定较为完善的环保施工机制,增强环保措施的应用效果、发展水平。2.5.1建设环保施工文化环境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应重点建设环保施工文化环境,为现场所有人员全面宣传工程环保措施、环保信息等,使得每位人员都能充分认识到合理使用环保措施的重要作用。同时还需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现代化技能、环保知识的培训,使得每位人员都能全面掌握现代化的节能环保施工技术,预防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使得各个部门的人员都能利用现代化技能增强工程的节能环保水平,发挥人才的作用价值。另外还需组建专门的环保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要求管理部门的人员在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全面进行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和方式的监管,一旦发现有污染、浪费问题必须立即处理,以免影响工程节能环保发展水平。2.5.2强化现代化设备的应用力度企业在工作中应结合土木工程项目特点积极运用现代化机械设备,确保所使用设备能够与环保要求相符,积极引进能源消耗量低、应用效率高、性能良好的设备和基础设施,经常开展设备损耗统计工作、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及时进行传统类型机械设备的更换处理,确保所有设备的节能环保性能,从而促使项目的绿色化、节能化施工发展[9]。2.5.3强化资源管理的力度土木工程项目现代化施工期间,应重点强化资源管理的力度,针对项目材料资源、水资源、电力资源等集中化管控,预防出现资源浪费或是损耗的问题,增强节能环保的有效性。首先,应制定完善的照明电力管控计划、机械设备电力管控计划,制定电力资源损耗控制的方案,一旦发现有电能浪费或是损耗的问题必须寻找原因,科学开展处理工作,避免影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积极使用水循环技术、污染防控技术等,在各类技术的支持下预防水资源浪费、污染问题。最后,创建完善的资源控制模式,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土木工程的资源有效管理,防止发生浪费、污染现象[10]。2.5.4制定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制度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行为、施工措施会产生直接影响,如果缺乏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将会导致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期间,应遵循环保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每个部门、每位工作人员的绿色环保施工职责,合理进行分工协作,一旦在工程项目中出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就要严格惩罚负责人,以此增强每个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积极运用绿色环保技术开展工作,促使土木工程持续化进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施工经常出现水体、大气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和废弃物污染问题等,严重影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时期企业应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合理采用现代化的节能技术,保证各项环保工作的开展,提升各类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使用清洁型可再生能源,增强资源管理的效果,完善环保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张子建.关于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1,3(6):16-18.
[2]马艳芳.新时期土木工程施工的环保措施研究[J].数码设计(上),2021,10(5):151-152.
[3]郭向波.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环保技术的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1,17(23):163-164.
[4]李天照.新时期土木工程施工的环保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1,17(16):174-175.
[5]王飞.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数码设计(上),2021,10(5):179-199.
[6]谢亚萍.绿色环保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节能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34(8):100-101.
[7]欧阳天乙.论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3):192-193.
[8]张家祎.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3):155-167.
[9]常小飞,高建丽.论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0,2(5):10-17.
节能与环保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绿色建筑;种植曲屋面;施工技术;四节一环保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工程位于南宁市桂花路与凤岭南路交汇处。总建筑面积约20715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最高高度为22.8m。建筑结构形式:规划展览区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办公区采用框架结构。
图1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鸟瞰图
工程是融合山体与绿色生态的设计思想成为该项目的设计核心,整个建筑以流动的形体为主题,规划展示馆建成后将形象地展示南宁悠久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南宁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展示馆内部空间组织,以热带雨林为概念,空间连续变化丰富。
本建筑按国家二星级绿色公共建筑进行设计和施工。以“四节一环保”为准则构建一个绿色生态体系。
南宁规划展示馆二星级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本工程二星级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以满足国家二星级绿色公共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使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节能环保的综合效益。
节地与室外环境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在整体造型设计上,首层创造出热带雨林的空间概念,建筑的外形用现代建筑语汇,从形体到表皮设计重新诠释了绿城的深刻内涵。屋顶的形式如同周边蔓延的山体,雍容大度与环境相得益彰,将热带雨林的形象进行拓扑变形使之成为建筑的表皮,用现代建筑语汇重新演绎传统文化,行走其中,如同漫步在热带雨林,感觉粗旷但细节丰富。整个建筑既体现了与众不同的标志性,又体现了对城市历史人文的尊重。
节能与能源利用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建筑形态,立面采用连续的弧形玻璃幕墙和起伏的屋面。使整个建筑形态富有动感,同时结合节能设计,玻璃采用低辐射,钢化夹胶,安全环保的特种玻璃,在玻璃后方设置大小高度形态变化的金属百叶遮阳,让立面在统一的材料下因应形态产生丰富的变化。
绿化系统采用地面绿化,绿化屋顶花园绿,提高绿地率和绿化率,可起到遮阳、降温、导风的作用,并减少对城市的热岛效应,对节能有利。在结构花筒中设置采光天窗,地下室照明采用光导纤维技术采光,减少人工照明,玻璃幕墙使用双层LOW-e中空玻璃,减少能量的损耗。
图2 幕墙采用LOW—e中空玻璃
建筑南北朝向避免西晒,外墙选用高性能的维护体系,降低外墙的热负荷。设置内庭院及架空花园,改善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在室外广场设置太阳能光电遮阳装置为车辆停放及乘客上下车提供遮蔽,并对产生的电能进行整体规划利用,为电动交通工具充电。在项目周边及道路沿线设置风光互补路灯,综合利用场地有限风能和太阳能。通过风能和太阳能两种方式能源互补,提高路灯的照明时长和使用效果,同时风光互补型路灯造型非常有特点,易于辨别,对于本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有较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
图3 增加光导管改善地下室采光效果
屋面保温隔热层采用喷涂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此材料具有节能环保、低维护耐久性好,材质轻而坚固,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同时也是一种无缝防水保温系统,因此可以消除热桥并提供优异的保温功能。
图4 屋面聚氨酯喷涂泡沫隔热保温层(文章来源环球聚氨酯网)
本工程在施工阶段将节约用电作为主要节能措施,同时也是降低自身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
1)合理选择施工现场临时变压器位置及容量。尽可能缩短低压输电线长度,以降低线路损耗和电压损耗。其次对施工现场用电负荷及同期使用时间进行预先计算,将变压器的平均负载效率控制70%-85%,降低空载损耗,节约电能。
2)合理规划供电线路,杜绝私搭乱接。避免出现供电接线方式不合理,线路过长,导线截面积与此负载不配套等造成的线路损耗增大,功率因数下降,及时淘汰破旧、断芯、断股的橡皮线缆。
3)降低无功功率,逐步淘汰老旧耗的电焊机、切割机等,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约能源。
4)临时办公及后勤区选用节能灯、T5光源、变频空调、节能冰箱、LED电脑显示器等绿色节能办公设备。
图5 采用节能灯具
5)加强对职工的节能教育,树立节约能源人人有责的理念,制定用电管理制度,认真执行用电操作规程和用电技术规范。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雨水回收
屋面采用虹吸雨水回收技术,通过收集管网汇集至雨水回收机房,经处理雨水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冲洗等,
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是:屋面雨水初期径流弃流雨水蓄水池沉淀过滤消毒供绿化用水。回用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再生污水的水质标准外,并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的要求。
本工程在施工阶段节约用水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建筑区、生活区各装设水表,分别计量;生活区洗漱池及卫生间全部采用节水型龙头,提高节水率
图6采用节水管网
2)洗车池采用循环用水,清洗车辆后的污水经过沉淀后反复利用。
图7 三级沉淀池图8场地道路洒水养护
3)采用自行设计的节水型洒水车,控制好洒水量,地面保持潮湿即可。
节材与材料利用
1)本工程所有混凝土均采用预拌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公司向施工现场供应商品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减少现场和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预拌砂浆,本工程找平、砌筑、抹灰等作业砂浆采用搅拌站集中预拌的方式,以提高搅拌效率,节约人力和物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本工程在二层及屋面层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跨度适中,技术上适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使建筑实现大跨度、大柱网的结构形式,增加建筑平面使用的灵活性和使用面积,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3)废弃物再利用。本项目建筑部分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其技术性能满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8-1997国家标准要求
4)材料可回收利用。建筑大量使用可回收的钢结构、铝合金吊顶、钢筋、木材和门窗玻璃。
5)就地取材。优先选用本地的建筑材料和制品,减少材料运输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60%以上。
节能与环保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绿色施工;概念;城市道路;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分析
(一)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在当前社会代表的就是环保节能的理念,所以绿色施工就是建筑工程建设中,将保护环境、能源节约当作一个重要的内容并借助各种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而实现的一个施工管理理念。绿色施工是对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倡导在施工中因地制宜,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生产安全为前提,以各项绿色管理理念和措施为基础,最大化地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这不仅包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减少扬尘、噪声污染,还要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工程建设的进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绿色施工的意义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创新是每个行业想要发展都必须有所突破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一方面行业要突破并向前发展,创新绝对是必由之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建筑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绿色施工创新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破坏逐渐增多,绿色生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很多人的共识,反映在工程中就是绿色的施工和管理,所以在绿色施工上寻求创新无疑是十分符合时展主题的。通过绿色施工和管理,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创造更为洁净的生活环境,倡导并践行绿色施工的企业必将受到大众的欢迎,取得更多的市场优势,同时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也会在政策上获得更多的支持,这对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城市道路绿色施工管理要点分析
(一)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1、临时用地指标
(1)根据本项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项目部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项目部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
2、临时用地保护
(1)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宜设在道路慢车道外1米与红线内,并且生活区与作业区应分开,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2)道路清表的30cm耕种土应堆弃在道路两边的人行道与红线内,作为后期绿化带的种植填土。
(3)道路便道应尽可能采用原有生产路或设在道路红线内,避免占用农田和耕地。
(4)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
(二)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提高用水效率
(1)对于地下水位较浅,管道埋深较大,采用降水井降水法施工时,宜优先考虑使用地下水;对于多余的地下水应尽可能与当地的灌溉渠相连,用于当地的灌溉使用;其次考虑排入河道。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使用地下降水消解生石灰。
(4)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5)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6)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7)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8)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
(9)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10)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分传统水源,精良不适用市政自来水。
(三)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材料措施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四)节能与能源利用
1、机械设备与机具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是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荷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料。
(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2、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型、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南方地区可根据需要在其外墙窗设遮阳设施。
(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3、施工用电及照明
(1)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2)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3)项目办公采用节能灯具,做到人走灯灭,空调关闭。
(五)环境保护
一是从严控制泥浆污染。泥浆污染是建筑施工中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来源于土方工程、基础工程,要对这些泥浆采取强有力的处理措施,如采取固结处理的方式,以防泥浆发生外流等。二是从严控制施工扬尘。在施工过程中,尘土飞扬是最为常见现象,特别是大风干旱时节最为厉害。故此,针对扬尘污染,要对施工现场采取围挡和淋水降尘的方式,从而有效地控制尘土污染。三是从严控制光污染。在施工现场中,电气焊是产生光污染主要源头。在建设施工中,要尽可能地采用微施工,减少或使用电气焊的亮光。四是从严控制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是施工现场主要的污染之一,具有时间集中、位置多变等特点,主要来自于大型施工机械、车辆或施工人员施工作业。噪声污染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在控制噪声污染时,可以采用选用低噪声设备,减少夜间施工等。此外,为了加强对污染的控制,在实际操作中,作为施工企业,必须紧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对各种影响环保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提高施工的环保效果。
结语
绿色施工是时代对建设行业发展提出的要求,实践也证明了绿色施工对于企业形象的塑造是有着很大意义的。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一直是各个企业施工生产的要求,现在要逐渐转向环保节能上,倡导绿色施工,传播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促进建设行业向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李泽民.绿色生态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艺术研究,2014,01:89-92.
[2]武文婷,程洪波.城市道路的绿色包装[J].包装世界,2001,06:63-64+97.
节能与环保管理制度范文4
自8月5日成立以来,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均储备了几十个挂牌项目,完成了上亿元的交易,但大都停留在技术交易和股权转让的层面上。此前热炒的“排污权交易”、“碳交易”远未进行。
与广为人知的股权、债券、实物等交易不同,环境交易的内容为环境权益,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将其业务概括为四个梯次:节能减排与环保技术交易:排污权交易,主要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衡量水受污染的指标);节能量指标交易;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即碳交易。其中,排污权交易和碳交易是国外环境产品交易中最活跃的交易品种。
简单说来,一家企业如果通过环保措施实现了节能减排,那么其减少的排污和排放量便可以吨估价,卖给其他排污和排放不够用的企业。
对两家交易所的发起机构――北京和上海两大产权交易所来说,技术交易和股权转让是比较成熟的业务,将从前的环境项目提炼、集中即可。“北京环交所目前在这方面的业务资源比较丰沛,今后的目标是建成国际性的环境技术转移中心。”只有在这一层面上,熊焰目标明确。但目前为止,环交所的13个成功项目中有12个是股权转让,只有一例是美国环保协会所开发的新疆、四川农业减排项目。
“我们先把平台搭起来,通过实践推动一下。”熊焰对记者说,“从前上面总说,我们配额有什么用啊,又不能交易,现在我们就能交易了,让他们所有可能的托词都不存在。”
排污权交易推进缓慢
排污权可以在政府管理下,像货物一样买卖,这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很新鲜。但早在17年前,美国环保协会(EPA)及其首席经济学家丹尼尔・杜丹德博士就将这个概念引入了中国。
杜丹德是美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政策的主要推动者。其主要思想是,传统环境管理除了政府干预外,并没给企业任何激励措施,但如果建立一个市场,有效减少污染的企业,就能与那些污染排放多的企业进行交易,从而获得资金。
杜丹德1991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美国已经在实施排污权交易,而中国正在开展排污收费制度。他应邀来给中国的环保官员介绍美国正在进行的环保管理制度的革新。
实行排污权交易的前提是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这在中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早在1985年,上海1994年就颁布了《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条例》,确定在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内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浓度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199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环保局提出的规划,要求根据不同时期、地区的情况,指定控制指标,抓紧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体系和管理办法,建立定期公布制度。此后,一系列法规陆续实施,涉及酸雨控制区、大气污染防治、排污费征收使用等,总量控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2001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与美国环保协会一起,在山东、山西、江苏、河南、上海、天津、柳州七省市以及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开展研究项目,拉开了排污权交易在全国推广的序幕,二氧化硫成为交易的核心。
最早的排污权试点在江苏南通、太仓等地,当时新建了很多发电厂,有的发电厂因扩建排污量指标不够用,而另一些企业则有剩余,环保部门就出面为他们牵线。
当年9月,国内第一笔排污权交易成交,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与南京醋酸纤维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卖方有偿转让1800吨二氧化硫排污权,供买方在6年内使用。
北京环境交易所的发起机构――北京产权交易所的宋笙介绍说:“以前的排污权交易基本是分散的,在地方政府的分配下进行,也没有价格体系。”
河南省环保局从2004年开始筹建二氧化硫交易市场管理系统,设立了二氧化硫排放账户,承办二氧化硫富余总量登记、交易划转、跟踪监督交易合同执行情况等。然而,4年多时间里,河南没有进行一起排污权交易。
“没法交易,”宋笙说,“污染物的检测、核定,都是行政干预,法规也不完善。”
熊焰指出,开展环境交易需要一系列条件,而我国现有监控体系、技术支撑体系都不够到位,造成减排违法成本低廉,供求关系得不到理顺。
作为市场化的环境经济政策,排污权交易从诞生起就依赖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基础。美国通过《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等将其纳入统一的法律框架中,而中国目前尚未出台全国性的排污权交易法规。
碳交易不是天上掉馅饼
排污权交易试点缓慢推进的同时,碳交易近两年在中国迅速升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认为,这主要是来自国外的利益驱动。
按照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承担一定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以前不需承担减排义务。由于发达国家减排成本较高,《京都议定书》允许其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经联合国签发的“核证减排量(CERS)”,从而履行减排义务。这就是所谓的“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
这是一个双赢的机制。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购买其减排量,降低了总体减排成本,而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改善本国能源结构和环境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国内大量企业开始通过这一机制与发达国家对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
中国自2005年开始批准CDM项目,当年在联合国执行CDM理事会成功注册了3个项目,2006年这一数字为33,2007年为114。到2008年了月21日,成功注册的项目总数已达244个。
CDM的刺激,加上目前国内节能减排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政策导向,中国已成为国际碳交易的最大供应方。到今年2月,中国获签发的减排量占签发总量的31%,首次超过印度,跃居世界第一位。
但国内没有相关的交易市场。企业单兵作战,信息不畅,造成了谈判中的弱势地位。很多企业简单视之为圈钱,而国外资本也乐得来中国项目。
2008年1月,宝钢与英国瑞碳有限公司和瑞士信贷国际集团联合签署“高炉煤气发电碳减排购买协议”,即为碳排放权交易。根据协议内容,该项目将使宝钢每年降低约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12年,宝钢将可能累计减少6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减排成本将由瑞碳和瑞士信贷买单,二者在该期间内向宝钢投资超过6000万欧元。
以此计算,宝钢出售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价格约为10欧元/吨,而在欧洲市场,这一价格可达20欧元/吨以上。
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京都议定书》的背景之下,采取类似方式开展的节能减排项目,正在我国遍地开花。大量国外资本来到中国寻找项目,低价买入,再到国际市场高价转手。
“原来国内好多企业不懂,觉得天上掉馅饼,人家白给你几百万,其实人家转手就是几倍的价钱。”宋笙告诉记者,成立环境交易所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让国内企业有个交易场所,了解市场情况。
碳交易是典型的国际贸易,部分发达国家建立了自己的碳交易所,并向其他地区拓展,如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已经在中国发展会员。中国如果没有相应机构,将丧失碳交易的定价权,陷于被动。
目前对中国有利的《京都议定书》2012年即将到期,其后各国减排责任的分配尚不明朗。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迟早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如不早做打算,任凭国内企业对外低价出售二氧化碳减排量,将来若要完成减排指标可能付出更大代价。
目前,碳交易并没有进入北京环交所的近期规划,而是将“在条件成熟时开展”,预计时间是“以年为单位,若干年以后”。
“现在政策面条件不具备,技术也还在探索中。”熊焰坦言,市场需求很旺盛,但困难在于体制。开展环境交易需要规则、总量、配额、评估、核准、法律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和中介体系,而这些在国内都还没有。
节能与环保管理制度范文5
(第二轮征求意见稿)
遂昌县化工行业整治领导小组
二Ο二一年三月
目录
1.1 概述
1.2 政策法规
1.3 安全生产管理
1.4 环保治理
1.5 节约资源与清洁生产
1.6 设备设施监管
1.7 应急管理
1.8 负面清单
1.1 概述 为加快推动化工行业向绿色、集聚、高端方向发展,按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要求,以生产智能化、自动化、清洁化、安全化为目标,着力构建“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依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从政策法规、安全生产监管、环境监管、设备设施监管、能源节约与清洁、生产应急管理、负面清单等方面提出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标准(50条),本标准适用范围为我县境内《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2019年修改)所列的第C26-27类行业。
1.2 政策法规 (1)企业项目应符合国家、地方产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土地建设、节约能源、清洁生产等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
1.3 安全生产管理 1.3.1 厂区布置和设计 (2)工厂布置应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集中布置,工艺装置或设施、罐组之间和与相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防火间距符合规范要求。生产、储存区要与办公区隔离,涉及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装置控制室、交接班室原则上不得布置在装置区内,确需布置的,应按照《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GB50779-2012);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粉尘爆炸危险性、中毒危险性的厂房(含装置或车间)和仓库内不得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外操室、巡检室。
(3)化工生产企业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涉及二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应具有相应甲级化工资质单位进行设计,企业不得擅自改变布置和区域使用性质。厂区内要设置限速、限高、禁行和导引等标志,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装置、设备、设施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易燃易爆场所要安装符合规范要求的静电消除装置。
(4)控制室不能与甲乙类生产车间在同一车间,间距符合《石油化工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2018版)表4.2.12条等规范要求,且控制室面向有火灾危险性设备的外墙应为无门窗洞口;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包括值班值守、报警处置、视频巡查、应急调度等在内的自控室管理制度。
1.3.2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评估和中试管理 (5)按《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要求开展反应风险评估。下列情形,应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建立风险控制措施: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涉及金属有机合成反应(包括格氏反应)的;现有危险工艺装置涉及工艺路线、工艺参数或装置能力变更以及因反应工艺问题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涉及其他放热的反应、蒸馏、精馏、稀释、干燥等工序的;需要贮存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半成品、产品及危废;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的精细化工生产装置,有关产品生产工艺全流程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并落实安全管控措施。要根据工艺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安装必要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温度、压力、加料等联锁自控,反应工艺危险度3级及以上的,要首先进行工艺优化和工艺改进,产业化实施必须进行区域隔离,并设计安装应急终止或超压泄爆装置,达不到要求的实施淘汰。
(6)采用间歇或半间歇反应工艺且投用10年以上的生产车间,每三年由企业聘请具备化工石化医药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等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设计诊断和风险评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推倒重建。
(7)新开发的不涉及的国内首次的工艺的化工工艺、技术由企业自行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并提供专家论证意见,生产工艺经逐级放大试验后,方可进行工业化生产。对于国内首次的工艺的化工工艺、技术应按有关要求进行。严禁在工业化生产装置进行试验性生产。中(扩)试装置应单独设置,且采用自动化远程控制,现场原则不能有人,确有需要的控制在2人以下。中试前,须完成完整的安全风险评估,评估结论要符合中试及今后工业化生产安全要求。企业应确保物料安全、设备安全、反应安全、操作安全。
1.3.3 风险管理和重大风险控制 (8)建立安全风险日志管理制度,落实动态安全风险研判和每日公开承诺,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风险研判;建立自下而上的层层风险研判、层层记录归档、层层风险报告、层层签字程度的制度,一天一预警提示、一天一承诺公示。
(9)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每3年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并对其工艺进行开停车条件确认和风险识别(其他的每5年开展一次风险辨析分析)。
(10)“两重点一重大”企业须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应建设具备安全网络条件的APP在线安全管理平台,应按规定确定、配备、运行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视频监控系统,生产现场和危险化学品甲类仓库(罐区)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并能接入安全监管平台。
①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和涉及危险工艺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
②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应实现自动化控制,确定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装备和完善自动控制系统。对于重点监管危险工艺的车间内同时布置的非危险工艺装置要按照危险工艺的自动化要求进行设计;反应工艺危险度2级及以上的,SIS、DCS等控制系统使用年限达到6年的,由企业委托控制系统提供商等进行性能判定,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提升改造。
③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装置。制定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超工艺指标运行。应按规定装备功能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温度、压力、液位等重要参数的实时监测,实现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设置不间断电源(UPS)。高度危险和大型装置应设计符合要求的安全仪表系统(紧急停车或安全联锁)等。
④应设计安装符合要求的安全仪表系统(SIS);在役装置应在全面开展过程危险分析(如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基础上,通过风险分析确定安全仪表功能及其风险降低要求,并评估现有安全仪表功能是否满足风险降低要求;企业应在评估基础上,制定安全仪表系统管理方案和定期检验测试计划。
(11)罐区或仓库应按分区、分类存放标准储存介质,不得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不得将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并在仓库门口(按照每个防火分区)设置风险告知牌和物料定置牌。企业应对进出物料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储罐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储罐高低液位报警,采用超高液位自动联锁关闭储罐进料阀门和超低液位自动联锁停止物料输送措施。构成重大危险源、易燃易爆以及剧毒化学品的储罐应设置紧急切断阀。
(12)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生产设备、储存设施和管线,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以上的,以及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要强制淘汰更新。
1.3.4 人员素质和能力 (13)对申请办理安全许可证及安全许可证延期的企业,对其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相关规定,对考核未通过的,不予办理相关企业的安全许可证。
(14)化工生产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专人负责制,设立安全总监,安全总监应具有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并具有3年及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或该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在企业全面管理生产经营的负责人,下同)须具有3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总监必须具有化工类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15)涉及“两重点一重大”装置的专业管理人员应达到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新招危险工艺操作人员应具有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现有危险工艺操作人员学历达不到要求的于2023年前完成学历提升;新招普通岗位一线操作人员应达到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或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并接受安全培训,经企业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老员工学历达不到要求的于2023年前完成学历提升。特种作业人员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16)化工生产企业应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其中从业人员100人以上的至少配备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的中级及以上注册安全工程师比例至少应达到15%,并逐步提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数不低于企业从业人数的2%,专职安管员应具有化工或安全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达到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或高中以上学历并具有十年以上化工安全管理经历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涉及重大危险源企业和危险工艺化工企业专职安管员还应取得化工类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或化工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
1.3.5 门禁管理 (17)企业外来人员实行登记制度,应经安全教育或安全告知;任何人员进入企业生产、储存区域应接受安检,按规定穿(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对涉及光气、氯气、氟化氢、硫化氢等剧毒、强腐蚀性物质的作业场所按规范配备专用防护用品),严禁携带火种,禁止携带任何非生产性电子设备。
(18)凡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的机动车辆,必须佩戴标准阻火器。企业对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的机动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做好登记。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后,必须按指定路线限速行驶,在指定区域停放。
1.4 环保治理 1.4.1 基础管理 (19)建立专业的环境管理机构,包括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处理设施运行部门及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队伍。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包括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值班巡查制度、环保事故应急预案制度、环保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环保处理设施停运和检修报告制度、污染防治设施和突发环境事故的隐患排查制度。建立完备的环境保护管理台帐,包括自行监测台帐、环保设施运行台帐、药剂使用消耗台帐、危险废物处置台帐。项目审批、验收、整治、核查、排污许可等“一厂一册”档案资料齐全。
(20)按规定开展污染物自行监测,应具备基本污染物指标监测能力,鼓励具备主要特征污染物指标监测能力,满足内部环保管理需求。应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委托具备资质的监测单位定期开展监测,并按规定公开自行监测方案和监测情况。应及时制定、更新、完善污染物收集、处理操作规程及配套环保设施工艺流程图,并按规定上墙公开。应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废水、废气治理方案,复杂项目的需经有关专家评审。应及时签订相关废水纳管、固废处置等三废委托处置合同,并及时更新。
1.4.2 源头管理 (21)宜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收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新建和推倒重建的生产车间宜采用垂直流设计。应使用低毒、低臭、低挥发性的物料代替高毒、恶臭、高挥发性原辅材料,车间废气应采用可靠的尾气集中收集与处理系统。应采取先进装备设施、工艺技术和方法,加强过程控制,鼓励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密闭化、连续化、管道化。在生产工艺适用的情况下,鼓励选用单锥、双锥、闪蒸干燥等先进的干燥设备。应淘汰水喷射泵、蒸汽喷射泵和水冲泵等真空设备,确因特定工艺要求使用的,应做好使用水的冷凝和回收,完善设备密闭和废气收集措施。
(22)挥发性液体物料固定顶储罐须采用呼吸阀、氮封、降温设施、气相平衡管等一种或多种措施,呼吸废气宜应采用冷凝回流或其他方式处理后排放。挥发性液体物料装卸必须采用装有平衡管且封闭的装卸系统。使用桶装液体原料的必须密闭正压输送并设置密闭投料间,不得真空抽取。除物料装卸场所临时使用外,正常生产流程中的物料输送应使用刚性管道,不得使用柔性塑料管,以减少环境风险。反应釜、管道等装备拆除前必须清洗清理干净,原料、产品、使用过的物料桶和废弃反应釜、管道等装备应及时处理,禁止露天长时间堆放。
1.4.3 废水收集处理 (23)须做好清污分流工作,各类废水做到应纳尽纳,应关注特征污染因子的治理对策。重金属、高氨氮、高磷、高盐、高毒害、高热、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应做到分质分流,配套预处理措施和设施。罐区地面应作硬化、防渗处理,四周建围堰并采取防雨措施。各类废水输送采用明管或明管高架方式实行管道化输送,输送管道满足防腐、防渗漏要求,标注统一颜色及流向,不得设置地埋管、临时管。工艺装置废水不得落地且不得进入车间明沟(渠),新建企业及项目车间工艺废水和设备清洗水不得设置地下废水收集池,地面清洗水或现有企业整改确有难度的须采用池中罐的形式收集废水。
(24)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容积满足规范要求,初期雨水切断装置应采用智能控制,雨水沟、收集池应进行防腐防渗处理;规范建设雨水排放口,清理封堵废弃排放口和管道,雨水排放口必须安装智能化监控设施,最终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安装切断设施,并配套建设足够容积的应急池和应急泵。
1.4.4 废气收集处理 (25)废气收集应按照小风量、高浓度原则设计,除安全因素以外,严禁稀释收集、处理。液体投料应采用重力流或正压输送,固体投料采用固体投料器,无法使用固体投料器的应设置密闭隔间等方式隔绝物料与环境空气的接触。在生产中易挥发或异味明显的物料、中间体、产品,宜采用密闭生产体系,投料、转移、出料以及抽滤、离心、干燥、烘干等固液分离工序宜采用密闭设施,无法密闭的应采用密闭隔间等方式隔绝物料与环境空气的接触。挥发性或异味明显的成品包装单元,根据包装形式,应选用效率高、物料转移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包装设备,异味难以收集的应设置密闭隔间等。设置密闭隔间的,须对废气产生点位采取局部集气罩的方式收集,提高效率减少换风次数,减少总风量。
(26)应采用国家和省里推荐的高效处理方式处理废气,非水溶性组分的废气不得仅采用吸收方式处理,禁止将高浓度废气直接与大风量、低浓度废气混合。
(27)企业主要废气末端治理设施应规范安装监测采样阀门及平台,采样电源保持稳定供电。企业应科学管理废气治理设施,鼓励安装光控、声控等报警装置及时预警设施故障,重点废气治理设施鼓励采用传感器方式全方位监管设施运行情况。
1.4.5 固废处理 (28)产生管理及包装要求:①产生管理要求:张贴危险废物警示标识、周知卡,建立产生点位台账,对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包装,在包装容器上初步张贴危险废物标签,已完成包装的危险废物在产生点位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②包装要求:包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贮存量不得超过容器最大贮存的90%,产生异味的危险废物须密封容器口或袋口,易散落的危险废物应进行打包缠绕,防止脱落。
(29)设备建设及贮存要求:①设施建设:贮存设施应防风、防雨、防晒;地面硬化、防腐、防渗、无裂缝;内部四周设置导流沟;外部设置不小于一立方的收集池,收集池应能自动收集泄漏液体,并设置污水管道输送至污水站集中处理;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参照危险废物化学品贮存设施等级要求建设相应设施,焚烧和综合利用类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满足2个月时长以上正常生产活动情况下的产废贮存需求,贮存挥发性危险废物的设施应设立废气收集处理设施;配备与危险废物特性相应的应急设施和物资。②贮存要求:不得贮存与危险废物管理无关的其他物品;互相反应的危险废物不得贮存在同一场所;不同类别危险废物需分区堆放,间隔一米以上,划定分隔线或隔离墙;危险废物包装容器不得与地面接触;在贮存设施内外张贴危险废物标识和周知卡并及时更新;应由专人管理,分类别建立出入库台账并实时记录;配备称重计量设施,对入库的危险废物逐件进行称重,其中危废要求规范存放、及时清零。
(30)建立、健全固体废物档案,分类建档:①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验收报告和批复及固废核查报告;②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分类别);③危险废物委托处置合同、委托单位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证复印件;④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危险废物申报登记;⑤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及转移联单;⑥危险废物内部管理制度、业务人员培训记录;⑦有自行处置的,还需提供处置装置(设施)环评、验收技术文件及批复、处置设施运行记录、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
(31)除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危险特性进行判别外,还需根据生产原料、工艺等对危险废物特性做进一步判别,对可能具备易燃性的危险废物需进行其他特性分析,并根据特性判别结果指导贮存、堆放、处置并采取相关应急措施,同时将危险特性告知利用处置单位。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登录浙江省固体废物管理平台上报年度管理计划、产生处置台账、转移联单。上年危险废物产生量大于300吨/年的产生单位应在下年年初自行组织固废核查和论证,生产工艺调整、新项目投产后,危险废物产生量与法定核定量相比变化幅度超过20%的须组织固废核查并与管理计划一同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自行利用处置本单位危险废物的企业应参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管理要求建立相关制度和台账,利用处置外单位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包括自行利用处置)需按有关要求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所有产生危险废物的化工企业必须在物流的出入口、贮存场所、主要产生(处置)设施安装“三点一线”的视频监控系统,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
1.5 节约资源与清洁生产 1.5.1 节约能源 (32)禁止使用或严格淘汰国家明令禁用或淘汰的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全面淘汰落后及相对落后的产品、技术、工艺和设备,大力推进绿色化工技术,推进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推广能源梯级利用、螺杆膨胀动力驱动、溴化锂制冷等技术,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余热余压,实施热泵辅助精馏、MVR蒸馏、膜分离,凝液回收、聚合母液处理及回用、酸洗废水净化等技术改造。加快老旧电机更新改造,积极使用国家重点推广的高效节能电机。
(33)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组织机构,配备能源管理员,年综合能耗在1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须持证上岗。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约化管理模式,对企业的能源生产、输送、分配、使用各环节进行集中监控管理。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的要求,配备合理的能源计量器具。主要工业产品单耗应低于国家和省限额标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符合《浙江省制造业行业新增项目产出效益规范指南(2020版)》中规定的要求。
1.5.2 节约用水 (34)以“节水优先”为用水原则,采用节水型工艺、节水设备,加强用水管理,建立用水用水三级计量管理制度,用(取)水定额满足《浙江省用(取)水定额(2019年)》(浙水资[2020]8号)相关行业的先进值要求。结合行业清洁生产要求,建立和完善循环用水系统,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现有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20t/万元,新建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10t/万元。
1.5.3 节约用地 (35)企业应加强集约用地管理。除特殊工艺外,企业应建设多层厂房;鼓励企业在附近配套区块建设或租用生活设施用房,厂区内除研发用房、管理用房和值班人员用房外,原则上不得建设员工宿舍用房。亩均增加值和亩均税收应符合《浙江省制造业行业新增项目产出效益规范指南(2020版)》中规定的要求。
行业名称
亩均税收(万元/亩)
亩均增加值(万元/亩)
单位能耗增加值(万元/吨标煤)
行业名称
亩均税收(万元/亩)
亩均增加值(万元/亩)
单位能耗增加值(万元/吨标煤)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8.1
110.5
0.7
医药制造业
44.0
145.6
3.1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36.7
129.5
0.5
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
26.0
97.8
1.6
肥料制造
5.8
44.5
0.1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92.1
289.7
8.6
农药制造
8.8
73.9
1.1
中药饮片加工
13.4
102.4
4.9
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
29.1
100.9
1.5
中成药生产
39.7
117.1
4.0
合成材料制造
25.9
118.8
0.6
兽用药品制造
24.7
80.3
3.3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21.0
82.6
1.2
生物药品制品制造
71.1
217.6
4.5
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
8.5
37.0
6.7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
38.1
124.0
3.8
日用化学产品制造
40.6
156.9
4.2
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
18.2
81.2
1.2
1.5.4 清洁生产 (36)企业应定期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主要清洁生产方案,大宗液体物料须管道化输送,其他液体物料原则淘汰桶装,保持清洁生产水平不得低于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
1.6 设备设施监管 1.6.1 特种设备 (37)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应按规定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申报并接受检验,不得使用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并办理使用登记证注销手续。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具备规定条件,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充装活动。
(38)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按规定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资格。应当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特种设备一机一档,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特种设备应急演练。应当定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巡查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年度检查,建立定期巡查档案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年度检查档案。
1.6.2 防雷及防静电接地安全设施 (39)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等要求,在厂区安装防雷装置;按照《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要求,在输送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安装防静电设施。防雷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次,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
1.7 应急管理 1.7.1 环保应急管理 (40)企业应建立环保事故隐患定期排查机制,完善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应急预案,并按照应急预案配备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和设施,进行日常培训、演练、备案。敏感区域建立特殊污染因子在线监控预警系统。开展环境风险评估,高风险企业强制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
1.7.2 安全应急管理 (41)企业应按要求制定安全生产紧急疏散、应急救援预案;企业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标准》(GB30077)的要求配备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及物资;按规定建立应急队伍、配备专职人员。企业应结合实际,以实战为导向,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每年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不少于1次。
1.7.3 消防应急管理 (42)企业内所有厂房及仓库均应提供消防行政许可证明文件,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烟排烟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保持完好有效;企业内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符合规定,保持畅通;所有企业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有消控室企业安装远程监控系统,不得存在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违章建筑。如不符合要求且不能当场整改的所涉厂房停产整顿,对于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违章建筑,予以拆除。
(43)在危险生产、储存区域外围增设针对性的消防设施和灭火救援装备,储备相应的灭火药剂,放置必要的防护救护器材,有毒有害岗位应配备救援器材专柜。
(44)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配备相应人员和消防车辆,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其它化工企业应当建立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完善联勤联动机制,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当成立灭火救援专家小组,第一时间协同做好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
1.7.4 气象灾害应急防御 (45)按照《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及《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监督检查办法(试行)》,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建立特殊气象情况接受预警机制,做好防雷电、防大风、防暴雨(雪)、防高温及防结冰等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工作。
节能与环保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概念;现实意义;实施方法
1.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概念
绿色施工技术概括起来就是“资源有效利用”,即一是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二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三是设置废物回收系统,利用回收材料;四是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五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推进“绿色施工”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绿色施工”要求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能源和资源(土地、水、材料)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建筑施工”是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筑企业组织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使用一定的机具和物料,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将图纸上的“建筑”进行实现的生产过程。“绿色施工”实质上是以保持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目标,对工程项目施工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并严格实施,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和高效、产品质量严格受控的方式方法。
2.发展绿色施工技术的现实意义
2.1绿色施工有利于当前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是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应用与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施工企业应不断学习和创新绿色施工技术,将其作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而促进建筑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2.2绿色施工有利于实现现代建筑施工模式的转型。绿色施工包括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发展、生态与环境保护等多种内容,真正的绿色施工应当是将绿色模式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运用到施工实践中去,针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的绿色方案设计,实现建筑施工模式的转型。
2.3绿色施工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工程建筑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形态,绿色施工能给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并降低了工程的施工成本,实现了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是现代建筑工程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最佳结合的建筑新理论。
2.4绿色施工有利于创建生态环保型建筑施工环境。传统建筑施工技术往往存在破坏相关土地资源,浪费大量水电资源及建筑材料,造成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绿色施工技术能有效的改善和解决上述问题。
3.实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方法
所谓绿色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能及能源利用、节材及材料资源的利用、节水及水资源的利用以及节地及施工用地的保护。本文主要针对两个方面进行一下细致的探讨。
3.1从管理的角度出发
在绿色施工管理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以及评价管理。下面选取几方面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3.1.1组织管理
(1)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及在施工程的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出相关管理制度及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
(2)项目经理作为工程绿色施工的第一负责人,统筹整个工程绿色施工的组织与实施,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跟踪管理与监督。
3.1.2规划管理
制定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并经有关部门审批。绿色施工方案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1)环境的保护措施。提出明确的环境管理计划,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运用有效的措施减低环境的负荷。
(2)节材措施。在确保工程的安全及质量的情况下,制定相关的节约建材的措施。例如对施工方案进行节材优化,充分利用产业废渣(如粉煤灰),尽量使用可循环的材料等等。
(3)节水措施。科学合理的的运用节水技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比如雨水、中水、地下水等。
(4)节能措施。制定节能计划,采取各种节能措施,比如选用功能优良、能效高的施工机械设备、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等等。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根据施工生产规模、施工人员数量、材料设备需用计划及现场条件合理规划施工用地。
3.1.3实施管理
实施管理是指绿色施工方案确定之后,在项目的实施管理阶段,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进行策划和控制,以达到绿色施工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绿色施工应该对整个工程实施动态的管理,收集各个阶段绿色施工控制的实测数据,定期将实测数据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当发现偏离时,及时分析偏离原因、确定纠正措施、采取纠正行动,实现PDCA 循环控制管理,将控制贯穿到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之中。
(2)结合工程施工项目所具有的特点,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通过有效的宣传来营造一个绿色施工的氛围。
3.2从环保角度出发
3.2.1对施工扬尘的控制
(1)施工现场采用围墙进行全封闭,围墙必须严密、坚固、规范、美观,高度不低于1.8M。
(2)对施工场地及道路地坪进行硬化,工地出入口设置洗车槽、沉淀池,对驶出工地的车辆进行清洗,洗车后的污水经过沉淀后集中排放,使其有组织的汇入市政排水设施。
(3)运输易飞扬、易散落的物料时,一定要对其进行密封处理,防止运输过程中四处飞散。
(3)装饰装修施工阶段,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采用搭建临时封闭性专用通道的方式或者是利用容器进行吊运,严禁凌空抛掷。粉尘材料入库保管,沙石料必须覆盖,禁止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堆放或转运易扬尘的建筑材料。
3.2.2振动与噪声的控制
(1)对施工现场噪声的排放要进行严格的监控,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在距离居民区不足200米的工程,在晚上21点至早上6点时间区段内禁止施工。
(2)对现场的噪声进行实时监测,一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马上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3.2.3水污染的控制
(1)施工过程中污水排放要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针对不同的污水要有相应的排放、处理措施,例如设置化粪池、隔油池以及沉淀池等。
(2)污水的排放应该委托给权威单位进行水质的检测,并且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
(3)保护好地下水环境。采用具有较好隔水性能的边坡支护技术来防止施工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在基坑开挖的抽水量达到50万m?以上的时候,必须进行地下水的回灌,而且在回灌的过程中要确保地下水不被污染。
3.2.4土壤保护
(1)注意对施工地表环境的保护,防止土壤发生侵蚀现象,造成土壤流失。在因施工而造成的裸土区域进行及时的沙石覆盖或者植被的种植,减少土壤的侵蚀;若是因施工而造成了地表的径流土壤流失的现象,要及时的设置地表的排水系统,或者利用植被覆盖、稳定斜坡等措施来减少土壤的流失。
(2)防止化粪池、隔油池以及沉淀池出现堵塞的现象,定时定期的对其进行疏通处理,并委托相关的单位进行清运。
(3)对于施工产生的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品应进行固定的投放回收,然后通知相关的部门进行回收处理,绝不能与建筑垃圾进行混合外运,避免对土壤以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4.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生活理念的转变,绿色施工意识逐渐成为现代建筑施工发展的主流趋势。绿色施工技术,是当今社会环保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实践与应用。新时期,优化技术措施,坚持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开发,是推动现代建筑行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