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基本常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交礼仪基本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交礼仪基本常识

社交礼仪基本常识范文1

项目教学方法是行动导向教学中的一种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将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五项基本模式:(1)确定项目内容;(2)谈论项目方案;(3)制订项目计划;(4)实施项目;(5)项目结束。

社交礼仪》课程的目标,不仅是进一步普及基本常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模拟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之符合未来职业人的礼仪规范。而这一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最终独立完成任务,同时实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就是在具体项目中,学生完成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等任务,并从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学习和完成,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因而,在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强化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成果。

二、“项目教学法”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1.确定项目内容。根据学生的礼仪现状及未来工作对社交礼仪的具体要求,在遵循“最需要、最有效、一切以培养表达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程对所用教材进行了精心挑选、整合、优化,共设计了五大模块、项目、若干任务的课程内容体系。

“五大模块”指个人进阶(礼仪概述)、个人礼仪、交际礼仪、职场礼仪、礼仪展示(考核评价)。“项目”是仪表礼仪、仪态礼仪、交往礼仪、通联礼仪、馈赠礼仪、商务礼仪、餐饮礼仪、求职礼仪八个方面的内容。每个项目由若干个工作任务,即礼仪活动训练组成,每项任务就是一次礼仪活动训练,由“知识讲坛”、“案例展示”和“模拟训练”三部分构成。

2.实施项目途径。(1)告知项目范畴,明确项目要求。(2)划分团队。邀请八位同学成为本课程的团队队长,再由各队长自行招募本团队队员,确定团队口号。面对每个项目,各小组制订实施计划,包括信息收集、人员分工、训练地点、完成时间、成果标准等。(3)教师监督指导,客观评价。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指正、监督、评价等方面。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就是指导者,指导及组织安排教学工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实践空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主体。教师主“导”,学生主“学”,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3.评价项目方法。课程考核的目的是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考核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实施实例。

项目实例:求职礼仪

1.项目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求职面试时应该具备的礼仪行为。能力目标:运用礼仪技巧,在求职面试中沉着应对。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的人生态度。

2.项目的实施过程。教师和各组预先准备面试真题数道,首先教师提问,八组同学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观察。其次,由学生组织一场模拟招聘会,各组分别派代表担任面试官对其他组的求职者进行提问,其他学生进行记录、互相评价。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面试官、咨询员等角色出现在学生中,学生成为这一实施过程的行为主体。通过这种真实有趣的学习,学生对求职时个人仪容、仪表、仪态及与他人交流、握手等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训练项目相结合,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项目检查。教师根据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学习态度、记录完整等方面的情况综合打分。

4.项目展示。各小组通过成果展示,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优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主动性。

社交礼仪基本常识范文2

1、使学生学习礼仪知识,了解和掌握社会对我们在礼仪方面的基本要求,身体力行地使用礼仪,明辨是非,非礼莫行。增强学生践行文明礼仪的决心和信心。

2、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培养起相应的礼仪情感和礼仪信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增强大家将文明礼仪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本次活动意义:

1、本次社交礼仪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2、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和素养。

3、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 位的青睐。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礼仪加以普及与规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就业素质。

三、本次活动具体内容:

(一)普及宣传大学生文明礼仪基本知识:辅导员进行大学生文明礼仪知识讲座

1、大学生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及意义

2、大学生文明礼仪的基本常识

3、大学生校园文明礼仪(重点)

(1)尊师礼仪 (结合工商系林某同学在期末考试中无礼辱骂老师事件)

(2)课堂礼仪(结合工商系康某同学在课堂上无礼辱骂厮打老师事件)

(3)仪表礼仪 (结合求职择业中,言谈举止、服饰仪表是否得体的正反两方面案例)

4、面试礼仪

(二)理论联系实际,召开校园文明礼仪主题班会(以论语中的经典论句为主题),同时利用各班宣传栏以校园文明为主题广泛宣传。

1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育学生在校园中发扬这句格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2 、 言必信,行必果 近年来,大学生在贷款、就业等多方面出现的信用问题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有必要在此结合实际案例对学生“诚信”教育。

3、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鼓励学生虚心求学,不盲目攀比,随波逐流 ,以他人所长补己所短。

(三)以活动促文明:举办“校园文明之我见”书画、征文、摄影作品展,让学生在正反对比中感受文明礼仪的气息,自觉修正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此外,结合五年来的辅导员工作实际和学生的现实情况,有必要针对以下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 现身说法,对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进行天生我材必有用,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今迈步从头越,树立信心,坚定信念为主题的入学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目的及意义:

1.在我所带的学生中,新生报到期间就陆续有学生提出退学,究其原因,避而不谈。经过耐心细致的谈心教育,使其逐渐打开心扉,吐露实情:来校后对校园环境感到失望,严重自卑失落,高考失意,感到前途无望,破罐子破摔。最后这名学生还是退了学。而且,在随后的工作中发现,抱有这种怀才不遇,失去信心心理的同学还不在少数,甚至有些同学即使勉强留下来也无心学习。有些同学旷课严重,无所事事,多次说服教育无果,乃至于跟我说,导员,你就别操心了,你就给我处分吧,得不得毕业证我都无所谓,我也不指这个找工作,凡此种种。由此直接影响他们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由此,有必要在学生入学伊始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给大家吃颗定心丸,既来之,则安之,不同的起点可以到达同样的终点。

社交礼仪基本常识范文3

1.当面接待扎仪

上级来访,接待要周到。对领导交待的工作要认真听、记;领导了解情况,要如实回答;如领导是来慰问,要表示诚挚的谢意。领导告辞时,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见。

下级来访,接待要亲切热情。除遵照一般来客礼节接待外,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听取,一时解答不了的要客气地回复。来访结束时,要起身相送。

2.接听电话礼仪

语气平和,礼貌问候;认真倾听,真诚交流;

明晰内容,准确记录;灵活应答,干脆利落。

【电话接待的基本要求】 (1)电话铃一响,拿起电话机首先自报家门,然后再询问对方来电的意图等。

(2)电话交流要认真理解对方意图,并对对方的谈话作必要的重复和附和,以示对对方的积极反馈。

(3)应备有电话记录本,重要的电话应做记录。

(4)电话内容讲完,应等对方结束谈话再以再见为结束语。对方放下话筒之后,自己再轻轻放下,以示对对方的尊敬。

3.引见时的礼仪

到办公室来的客人与领导见面,通常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引见、介绍。在引导客人去领导办公室的路途中,工作人员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远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给客人。在陪同客人去见领导的这段时间内,不要只顾闷头走路,可以随机讲一些得体的话或介绍一下本单位的大概情况。

在进领导办公室之前,要先轻轻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切不可冒然闯入,叩门时应用手指关节轻叩,不可用力拍打。进入房间后,应先向领导点头致意,再把客人介绍给领导,介绍时要注意措词,应用手示意,但不可用手指指着对方。介绍的顺序一般是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同志介绍给女同志;如果有好几位客人同时来访,就要按照职务的高低,按顺序介绍。介绍完毕走出房间时应自然、大方,保持较好的行姿,出门后应回身轻轻把门带上。

4.介绍礼仪

属于社交场合的介绍有两种:即为他人做介绍和自我介绍。

为他人做介绍时五指并拢,手心向上,指向被介绍人。掌握介绍的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先将职位低的人介绍给职位高的人;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先将晚辈介绍给长辈;先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先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先将非官方人事介绍给官方人士;先将个人介绍给团体,如个人身份和地位明显高于团体,应将团体先介绍给个人。

自我介绍要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再说明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可以同时递上名片。自我介绍时要把握分寸,既不过分自谦,也不夸大其词。

5.握手礼仪

握手顺序按照尊者为先的原则。在正式场合,以上级先伸手为礼;在日常生活中,以长辈、女士、已婚者先伸手为礼;在社交场合,以先到者先伸手为礼;在接待来客时,以主人先伸手为礼;客人告辞时,以客人先伸手为礼。

6.接送名片礼仪

名片的递送。交换名片的顺序一般是:先客后主,先低后高。当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依照职位高低的顺序,或是由近及远,依次进行,切勿跳跃式地进行,以免对方误认为有厚此薄彼之感。递送时应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手奉上。眼睛应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名片的递送应在介绍之后,在尚未弄清对方身份时不应急于递送名片。

名片的接受。接受名片时应起身,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接过名片时应说:谢谢,随后有一个微笑阅读名片的过程,阅读时可将对方的姓名职衔念出声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

7.称呼礼仪

【姓名有别】 记住对方:是否重视的表现。

不出差错:不读错姓名,不写错姓名,不张冠李戴。

不宜滥用:不戏言接待对象的名字;不要借用接待对象的姓名。

【称呼有别】 称呼正规:称呼行政职务最正规

称呼技术职称:称呼具有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以示敬意。

称呼学术学位:增加被称呼者的权威

称呼职业名称:不清楚以上信息时,如称呼老师、大夫等。

8.上下楼礼仪

上楼途中,宾客走在前面,这一来可以表示对宾客的尊重,二来可以起到保护宾客的作用。

下楼时,为宾客的安全着想,应走在宾客的前面。

遇到特殊情况,亦可有所变通。如,让穿短裙的女士或不认识路者上楼时行进在前,即为不妥。

9.乘电梯礼仪

进入无人驾驶的电梯时,接待人员应首先进入,并负责开启电梯;

进入有人驾驶的电梯时,接待人员则应当最后进入。

离开电梯时,接待人员一般最后一个离开。(不过若是自己堵在门口,首先出去亦不为失礼。)

10.行进位次

并排行进,它讲究以右为上或居中为上。接待人员应当主动在并排走时走在外侧或两侧,而由外方来宾走在内侧或中央。

单行行进,它讲究居前为上,即应请外方来宾行进在前。但若外方来宾不认识道路,或路况状态不佳,则应当由接待人员在左前方引导。引导者在引路时应侧身面向被引导者,并在必要时提醒对方脚下留神。

11.乘坐车辆的位次

小车的座位,如有司机驾驶时,后排为上,前排为下,右尊左卑。

(以后排右侧为首尊,左侧次之,前座驾驶座右侧为末席)。

如果主人亲自驾驶,前排为上,后排为下,右尊左卑。

(以驾驶座右侧为首尊,后排右侧次之,左侧再次之,而后排之间座为末席)。

接待团体客人时,以司机座后第一排为尊,后排次之。每排座位的尊卑,从右侧往左侧递减。

12.饮茶礼仪

【1】.公务接待时,一般由秘书或专职人员为客人上茶,接待重要客人时,最好由本单位在场的最高职务者为客人上茶。

【2】.上茶顺序:先客人,后主人;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先长辈,后晚辈;先上级,后下级。

如果来宾较多,且差别不大,宜采用以下四种顺序上茶:

(1)以上茶者为起点,由近及远上茶;

(2)以进入客厅之门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

(3)依照客人到来的先后顺序上茶;

(4)由饮用者自己取茶。

【3】.上茶时,正确的做法是双手端着茶盘进入客厅,先把茶盘放到茶几上,然后右手拿着茶杯的杯耳,左手扶在杯托附近,从客人的左后侧双手将茶杯递上去,放置于桌上,杯耳朝外。若有点心,应在上茶之前先上点心,也主要从客人左后侧递上。

【4】.第一杯茶不宜过满,以杯的三分之二处为宜,当客人喝过几口茶后,奉茶之人就应上前续水,绝不可以让其杯中见底,在大型会议和活动中为来宾续水,宜在活动进行3040分钟后进行。

13.合影礼仪

正式的合影,既可以排列位次,也可以不排列位次。

在合影时,宾主一般均应站立,必要时,可安排前排人员就座,后排人员梯级站立。若安排参加者就座,应先期在座位上贴上便于辨认的名签。

国内合影的排位,一般讲究居前为上、居中为上和居左为上。具体来看,又有单数与双数的分别。

通常,合影时主方人员居右,客方人员居左。

涉外场合合影,讲究以右为上,令主人居中,主宾居右,令双方人员分主左宾右依次排开。

14.宴请礼仪

一般安排中餐的用餐位次,涉及桌次与席次两个方面。

【桌次的排列】 举行正式的中餐宴会往往不止一张桌子。主要遵循如下三项规则:

(1)以右为上。

社交礼仪基本常识范文4

文明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的产物。大学生只有对礼仪形成正确的认识,深刻理解礼仪内涵,才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养成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都能反映出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体现德育的基本要素。文明礼仪教育不仅能规范大学生的自身行为,还有利于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能有效弥补道德教育之不足,使道德教育更加坚实可靠,丰富厚实。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通过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大学生能自觉地在社交等公共活动中使用文明用语,主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这有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氛围,从而使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身心发展。大学生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文明程度,会从其社会交往时的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中反映出来,因此,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的文明礼仪知识规范,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平等友爱、诚信真挚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内化并践行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灵活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大学生就能很快与他人产生共鸣,更好地被别人所接受。因此,接受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友谊,树立自信,从而使其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走向成功。文明礼仪教育能提升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文明礼仪教育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更能引领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高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前提是让大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大学生能自觉践行文明礼仪规范,争当学礼仪、重礼仪、行礼仪的模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提高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

二、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缺失现状

当前,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与时俱进的形势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致使部分大学生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问题具体到文明礼仪层面,则是大学校园中存在着的大学生不知礼、不懂礼、不守礼等不文明行为。这与大学校园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笔者在某高校开展过针对大学生礼仪行为的相关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文明礼仪缺失令人担忧。调查问卷中有一项为“你认为大学生(包括你自己)的礼仪表现状况如何”,结果显示,有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一般,37%的大学生回答“因人而异”,仅有3%的大学生对此表示乐观。此外,笔者还针对大学一年级30名新生展开了随机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22名大学生认为室友间相互态度冷漠,有7名大学生表示室友间彼此态度一般,仅有3名大学生认为室友“极其热情”。由此可见,大学生知行脱节,人际关系相对冷漠,文明礼仪教育缺失现象严重。虽历经多年的学习教育,但大学生有关礼仪的基本常识、主观愿望与礼仪动机、外化行为相脱节,知礼而不会行礼。大学生基本礼仪的缺失,不仅影响到大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形象的树立,在一定程度上,更反映出现有教育对于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的内容形式急需拓宽。身为高知分子的代表,大学生理应体现出优雅的谈吐,文明的素养,但由于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的偏颇,社会文明礼仪教育的错位,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弱化,大学生主观文明礼仪意识淡薄,加之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失礼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大学生言谈不文明,脏话连篇,部分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所举止过度亲密,部分大学生不懂尊老爱幼,不懂谦虚,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盲目追求所谓的潮流,凡此等等,均凸显出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造成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高校文明礼仪教育层面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三。首先,高校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文明礼仪教育只是家庭、社会的事情,由此导致对其的关注重视程度不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加上受学校主导教育意识的影响,大学生主观上对于文明礼仪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不足,因而难以聚焦文明礼仪教育的合力。其次,文明礼仪教育宣传不够。高校对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宣传的力度不大,对先进典型的挖掘和宣传相对缺乏。文明礼仪教育宣传不足乃至校园文明礼仪文化的缺失,导致大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礼仪观,文明礼仪素养缺失。再次,缺乏相对完整的文明礼仪规范,对学生不良礼仪行为的教育不及时。教育部于2011年出台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而高校层面却缺乏相对统一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当大学生发生不良礼仪行为时,高校不能及时地对其加以批评和引导。此外,高校挫折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自信心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其失礼行为。部分自信心不足的大学生大多来自于贫困家庭,他们身上背负着家庭的期望。面对未来的社会生活,他们常常因不能选择理想的职业,或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情绪低落沮丧。家庭的重压,使他们对自我失望,甚至对未来绝望。当此之时,陷入不断的自我否定以及对未来绝望中的他们,生存尚且艰难,自然无暇顾及自己的礼仪行为,致使其失礼行为泛滥。

三、推进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路径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更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推进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形势紧迫。高校应将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传承礼仪文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以行为养成为目标,多渠道、多途径、多角度构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成为一个文明的高尚的人铺平道路。文明礼仪教育应系统全面,致力于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要达到这一目标,仅靠一门文明礼仪教育课程,一次文明礼仪教育讲座,一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构建一个由课程教育、礼仪文化主题教育、校园文化熏陶及社会礼仪践行所组成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以此完成和实现文明礼仪教育目标。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列入德育教育的重要范畴之中,把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纳入《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之中,或开设专门的《大学生礼仪修养》课,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规范入手,在教会大学生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的同时,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以达到文明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机结合。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保障。要消除外部环境对大学生心理、身体和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高校就必须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以全方位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指出的是,高校文明礼仪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层上,要及时制定大学生校园文明礼仪修养条例等规章制度,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礼仪修养,使其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文明礼仪教育应因地制宜,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良好的道德品质,体现在思想与行为的高度统一上,为此,高校文明礼仪教育需要搭建一座联通学生的桥梁,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层面,道德品质、诚信观、礼仪行为、价值观、创新能力等等,都是人们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大学生只有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渴求文明礼仪的现状,才能更好地养成文明礼仪行为,提升自我的礼仪修养。对此,学校应不断拓宽文明礼仪教育的形式,让大学生在亲身领会文明礼仪重要性的同时,亲自参与文明社会的构建,将个人的人生目标与日常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个人文明礼仪行为做起。文明礼仪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在客观上更好地认识自我,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四、结语

社交礼仪基本常识范文5

摘 要: 当下,各高校纷纷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但在教学内容、师资配备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就实际效果而言并不十分理想,只有构建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原则,重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增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发展 就业指导

随着全国高校招生大规模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剧增,毕业生就业面临竞争与挑战。高校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求职择业指导,提高他们的核心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顺利解决就业,走好职场之路,逐渐成为各高校就业工作的核心内容。

一、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开展就业指导课教学是“旨在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以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一是有助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挖掘自我潜能,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计划性,“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情况和社会环境,早日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早做规划”[1]。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二是有助于高校的发展,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力与就业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建设现状

2007年教育部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要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使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有很大的改善。然而,在某些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课程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当前部分高校对课程仍未足够重视,在经费、师资和设备等方面缺少支持,就业工作的人员配置不足,尤其是经费方面,用于就业课的经费较少,使得配套的基础教学条件不足,制约就业指导课程的顺利有效开展。

(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师资问题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当前高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师数量不足,明显低于其他公共课的师生比例;二是课程师资结构不太合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师资以o导员、行政人员兼职授课为主,无专职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师,兼职教师忙于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难以深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三是高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兼职教师流动性较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加上各高校不重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师资培训,缺少专业交流,影响就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程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是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实效性。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课时安排的随意性较强,学校的课程未能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体验与实践、求职技巧等自身实际能力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课程的理论性较强,缺乏实践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实际教学效果不佳。二是缺少各专业特色的教材。某些院校不具有各专业特色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材,授课时缺少各专业相关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内容,如专业的行业背景、各专业的就业案例分析等,缺乏专业的针对性。

(四)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当前高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普遍以传统的大班课堂教学为主,缺少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无法全面开展模拟教学、个别教学、素质拓展训练,使得课程指导效果受到限制。在教学方法方面,某些授课教师不够专业,教学方法欠佳,学生对课程的热情度降低。此外,缺乏就业指导辅助技术及手段,影响教学效果。“大多数高校给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导方法也仅仅局限在网络及相关的招聘会等,这样的教育方式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对大学生的就业起到指导作用”[2]。

三、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实效

(一)构建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的原则

1.教师讲授和学生展示相结合的原则。传统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学习或记忆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教师要在课堂上结合讲授的内容,让学生围绕所学的相关命题,设计、规划和完成某项指定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等。学生完成作业或任务后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和作品,老师进行总结点评,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际动手能力和自信心。

2.集中教育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进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集中教育辅导外,还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知识储备、能力锻炼、素养积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学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求职就业方面的能力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全盘考虑,顾及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又要注重个体差别,进行个别指导,从而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学生期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大学被人们称为象牙塔,喻为充满梦想与希望之意。曾经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只要进入大学校门就等于捧到铁饭碗,不用为将来就业发愁。现在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来临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将学生就业问题推向市场,实行大学生和招聘单位进行双向选择,这既给大学生就业带来选择的灵活性,又给招聘单位更广阔的选择空间。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环境、认识自我,将期望值的设定与现实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4.能力培养与技巧提升相结合的原则。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有能力的人才。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比如简历制作、自荐信的设计等,又要注重求职面试技巧的教育和引导。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出生率不断下降,使得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多。许多独生子女被家里人惯着、宠着,致使某些学生缺乏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尤其是社交礼仪方面的常识。教师在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礼仪常识,比如着装礼仪、握手礼仪、电话礼仪、座次礼仪等,将这些在求职面试过程中有可能需要用到的技巧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在求职面试中的成功率。

5.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原则。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的高科技产品已经走入课堂,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平台和渠道。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黑板、粉笔和教鞭,教师讲,学生听,这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适应的,而在当代仅靠这些传统的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要。尤其是实践性很强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教学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技术,比如运用多媒体、网络、电视等高科技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时效性。

(二)加强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建设的措施

1.重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的重要作用,对毕业生就I指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对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为课程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全面推动课程顺利开展。如加大购置学生心理测试平台、购买网络教学课程、师资培训、教学调研等方面的支出,还有加大教学的硬件配置等资金的投入力度等,同时要增加课程教师的奖励经费,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只有保障充足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课程教学的经费,才能全面推动课程顺利开展。

2.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课程教学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只有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强化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一要加强引进专业人才。引进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业背景的教师,充实课程师资队伍。二要设立专职教师岗位。改变就业指导课仅由辅导员、行政人员兼职授课的现状,设立就业指导课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对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证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职称待遇,稳定教师队伍。除了专职教师外,还应施行兼职外聘制度,兼职教师包含校内有经验的就业工作人员、辅导员,也包含企业老总、成功人士、校友等。三要加强教师培训。支持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师积极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举办校内外教学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就业指导师交流研讨会,有效地促进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同时应鼓励教师加强业务学习,“那些从未体验过企业生活的老师,也应该到企业中实习,把自己锻炼成‘双师型’教师”[3]。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的相关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科研水平。

3.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了增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对职业规划的内容,采取课堂教学和个性化规划辅导相结合的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模式等。二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专业的教学实际需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保证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顺利实施。三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从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重点应是对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社会兼职和社团活动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4],也可以辅以校友讲座和求职模拟等实践技巧有关的活动。为了保证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科学性,“不同的教师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5],如课堂提问互动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同时,高校要善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系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网络服务平台,创新网络教学内容,加强新媒体技术运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得到很好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杨振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讨[J].当代青年研究,2009(7):59-62.

[2]徐晓影,冷岩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6).

[3]廖任文.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高校教学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0).

社交礼仪基本常识范文6

关键词:报关与国际货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

报关与国际货运业作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事国际贸易过程中报关报检与国际货运等活动。自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货运业的发展,但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的相关措施,仍使国际货运业在不断发展,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

不减。

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以辽宁为例,随着“五点一线”的战略发展,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省需要国际商务单证员的企业不下两千家,商务单证员的缺口达1千人。而作为东北进出口报关或货运产业发展重点的丹东,市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精力来发展报关与国际货物运输事业。丹东现有自主报关和报关企业100多家,但通过考试持有报关员岗位证书者不到300人,报关专业的人才需求有着广阔的

前景。

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从招聘需求分析来看,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务覆盖了国际贸易、国际运输、现代信息技术、国际商务、法律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对从业人员要求具备基本素质、知识水平、经验积累等,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较高实践工作能力。从招聘岗位来分析,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最多的是外贸业务实际操作岗位,目前我国对于这些岗位大部分采取从业资格准入制,即参加全国统一的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证书后,方可从业。

根据其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及国家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及外贸联合会等职业资格鉴定指导中心等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调查和分析相关企业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职业岗位群素质要求,初步形成了职业岗位、职业技能及工作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见图1)

根据上图所示,同时对辽宁沿海地区等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报关与国际货运相关企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了解后发现,企业对于高职层次该专业学生行业能力的要求主要以操作执行的应用能力为主,企业对学生能力的需要具体统计见下表。

企业认为学生最应加强的能力统计

参照外贸行业的相关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了结构分析。(见图2)

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所谓职业能力就是一个人在学习活动、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体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职业能力分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两类。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的一般职业能力和相应的专业职业能力,才能顺利地完成职业活动和履行好岗位职责。因此,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作。

1.一般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不同职业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共同能力,它广泛地运用于各种不同的职业活动中,并保证人们顺利地、有效地掌握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人们顺利地完成职业活动的基础能力,也是发展提高专业职业能力的基础条件。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所需的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指:有较强的政治素质;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细致认真;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及自学能力等。

高职专业教育具体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的人才,而这些能力是现代人才基本的共同的规范,在教育学生职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首先使学生“学会做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有较重的人文色彩,所从事的工作,涉及机构部门较多,主要是与人打交道,语言运用能力必不可少。同时外贸工作业务量大,工作繁琐,则需要从业人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本专业人才应是具有良好修养和抗压能力的优秀人才。因而,在培养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诸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过程中,人才基础素质的培养是前提。

2.专业职业能力

专业职业能力主要是指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即从事某种具体的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相关技能三部分的内容。

(1)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外语运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计算能力。

①外语运用能力

外语运用能力主要指:具备基本熟练的商务英语交流能力;具有报关货代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具备基础韩语的交流能力,能达到进行基本日常对话的水平。

本专业作为国际贸易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技能尤为重要,外语不仅是与外商沟通的桥梁,更是因为在贸易中几乎大部分的外贸证单均是用英文缮制的。同时由于针对丹东所处的地理位置,朝、韩客商较多,因此懂得基本的韩语也是一项有益的技能。

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指:具备计算机应用知识,熟练地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熟练使用报关与国际货运系统操作软件。国际贸易随着科技的发展,已迈入一个全新领域,电子化业务操作和计算机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作为一个合格的报关、货代专业人员,必须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外贸活动中的应用状况,能够综合使用这一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并且能够在使用过程提出一定的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③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主要包括:熟练掌握经济数学的相关知识,能较灵活地解决专业中的计算问题;能较好地把数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并能举一反三。在报关与货运中,常会涉及税费、保险、运费等的计算,需要从业人员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2)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主要是指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员本身的职业特长,是完成本职工作必需的能力,而不同的工作对能力的要求也

不同。

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主要包括:掌握国际货物贸易业务的一般流程,能进行基本的单证缮制和报价核算工作。

国际货运业务处理能力主要是指掌握独立揽货,报关、报检,组织多式联运经营管理与通关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技巧。

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主要包括:客户资源、信息资源和能力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报关、货代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整合客户资源的前提下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理念,充分利用设备、技术和人力等企业内部资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时时与客户沟通协商、配合相关环节行政部门,需要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因此,报关货代从业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面,而且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

技巧。

以上为本专业的主要职业技能。针对职业技能的鉴定,国家目前均有一定的资格准入制度,如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及货代员资格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些技能的培养。除此以外,学生还应具备其他相关技能。

(3)相关技能

相关技能包括公共关系处理和贸易法规知识等。

公共关系处理指能有效运用信息撰写比较规范的常用应用文,如计划、报关报检业务委托书等且书写工整。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团结协作,掌握商务谈判中的应对方法与技巧,掌握现代社交商业礼仪,有异常事故的处理能力。

而贸易法规知识则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相关知识和其他有关法律、

法规及国际惯例、条约的基本常识,这些不仅有助于规范贸易中的工作行为,还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由此可见,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职业能力是在综合多素质、多能力不同层次上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而形成的。不同岗位的报关、货运工作有不同的任务,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不同,因此专业开发与建设需要在产业和行业研究基础上,认真研究该专业职业专门技术和职业关键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确定专业课程开发、建设、整合,完善课程结构,使课程设置和建设科学合理,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职业针对性。

参考文献:

[1]苏定东,夏永娟,潘沈年.论国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

素质的培养[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2).

[2]索德拉图.高职物流专业设置的职业能力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

[3]杨静.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