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普类文本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普类文本的特点范文1
【考点定位】
实用类文本是一种实际工作所需要用到的文本。它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具有简洁、易懂、时代鲜明、实用性强等特点。2012年语文科《考试说明》(新课标)对该考点的要求是: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具体规定和要求如下:
由于实用类文本强调实用性,涉及的材料大多以纪实为主,其文本阅读比文学类文本更重视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突出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而这三大考点均以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手法”为突破口,抓住这点就等于抓住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牛鼻子”。
【考情一览】
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选考题首次露脸高考语文试卷是2007年。2007年,山东卷、广东卷、海南宁夏卷首次使用新课标试题,选考了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访谈、传记,三类文本的考查频率均是33%。2008年广东卷首考科普文,2009年山东卷考访谈。此后四大文体轮番上“考”。五年来共有23套卷选考了实用类文本阅读,其中传记15套,新闻3套,访谈2套,科普文3套,传记考查的频率高达69.6%。详情如下:
【规律揭秘】
通览五年考题,得出以下规律:
1.五大考区:从使用考区来看,坚持选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省区集中在五大考区:山东、广东、福建、辽宁和一直使用全国新课标卷的海南宁夏等地。江苏2008年、2009年也有选考,且是论述类和实用类选考,但只是昙花一现。
2.四种文体:从已考文体来看,传记、新闻、访谈、科普文考查比率为15∶3∶2∶3。传记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特别是海南宁夏卷连续五年考查传记,辽宁卷连续三年考查传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它文体则是各省轮流考查。报告类文章至今还未考过。
3.三大题型:选择题(1道),主要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先是四选一,后改五选二,分值3到5分;简答题(2至3道),主要是评价文本的观点倾向和价值影响,分值4到6分;探究题(1道),主要是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分值6到8分。
4.两种模式:①“海宁模式”――选择+简答:海南宁夏卷(后称“新课标卷”)和辽宁卷一直是1道选择+4道简答=25分;福建卷和江苏卷则是1道选择+2道简答=15分(2008年江苏卷是 2道选择+2道简答=18分)。②“两东模式” ――全部简答:山东卷是4个简答18分,广东卷是3个简答15分。
科普类文本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网络科普传播信息内容质量
一、网络科普平台的新类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科普发展成为我国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水平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用户创造内容的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科普逐渐开始在论坛、社区、互动式问答等网络平社交台中发展起来。从最初单一的科技报刊网络版,发展到现在多元化模式的专业科普门户网站、科普论坛、SNS型社交问答网站、科普手机客户端应用等多种模式。网民通过社交网络转载,分享,评论等方式从中了解科技资讯,学习科技知识,探讨科学理论,使得网络科普工作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内涵。具体表现为:网络科普不再局限于由专业人士,或网站人员编辑制作,而转变成大众开始成为网络科学传播的参与者。于是,网友既是网络科普的浏览者,也是内容的提供者和者。
通过对现有多元模式的网络科普平台的观察,可以概括出目前网络科普平台的两大类型: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和不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本文从这两种类型出发,以2015年4月25日发生的尼泊尔地震报道为例,评估时间以一星期为周期,通过考察两种不同类型的传播平台对该话题的内容、编排等方面,来对网络科普信息质量进行评估。
二、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估
科学普及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原动力,也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面对现今各种新型的科普资源传播方式,传统的科普资源评价指标和方法已不再适用于目前的网络科普环境,如果再运用以往的指标和方法已难以确定网络科普资源的质量和价值。因此,针对目前网络科普资源的情况和特点,本文从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和不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两大类型,来对其科普资源质量进行评估。
1、6家代表性科普网络平台
由于目前与网络科普相关的平台较多,笔者从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和不注重社交关系科普网络平台中分别选取了3个在网络上人气较高,浏览量大,访问人数多的平台,它们分别是,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知乎、百度知道、新浪博客;不注重社交关系的网络科普平台:果壳网、腾讯科技、科学网。
2、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价体系
在综合考量网络科普资源构成各个要素的基础上,笔者针对“地震”这个话题,以知乎、科学网等为评估对象,选择2015年4月20日-27日为一周期,进行数据评估。
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价标准的构成:内容自身质量评价标准30%、内容编排质量评价标准15%、内容呈现质量评价标准20%、内容互动质量评价标准10%、用户使用质量评价标准20%、资源利用质量评价标准5%,总值为100%。①
为保证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性和操作性,笔者邀请12名不同学科的研究生(6名理工类、6名人文类)进行打分。打分标准,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分标准的构成为李斯特5分制量表:1分(差)、2分(一般)、3分(良)、4分(好)、5分(优秀)。
3、两类平台信息质量评估得分状况及分析
通过本文所设定的评分体系,通过百分比计算,获得各样本网络科普资源质量整体得分,如下表。
知乎(2.661):在“知乎”站内输入关键字“地震”,从中选取了15篇以地震为话题的帖子,作为评估样本。首先,六项评价标准中得分最高的一项是内容自身质量评价,为0.879,帖子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包括地震的伤亡情况(《尼泊尔8.1级地震,预计将造成多大伤亡?》)、地震的实时追踪报道(《40个小时过去,尼泊尔地震震中有哪些消息?》)、地震发生后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5.9出发的尼泊尔旅行应该取消吗?》)以及地震发生的原因(《佛教如何看待尼泊尔地震?它的产生原因是什么?》)等相关的解读;在“尼泊尔8.1级地震,预计将造成多大伤亡?”的贴子中,除了文字表述之外,还大量运用谷歌高清卫星地图对尼泊尔城市地理概况进行截图,运用文字与地理图片相交错的方式帮助网友了解灾区情况,保证了内容的通俗性。其次,知乎在内容互动质量评价这一项中得分0.221,由于“知乎”的网络影响力有限,造成互动时间差较大,留言互动的人数较少,反馈信息不丰富,且以大量的纯文本形式为主,缺乏采用动态多媒体展现的方式,所以分值较低。
百度知道(2.584):在六个网络平台中,百度知道的总得分最低为2.584。但其在用户使用质量方面得分较高为0.588,在收集数据的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生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等情况,文本信息都能正确呈现,能正常在目前主流配置的PC机上稳定运行。在内容自身质量方面,主要以关于地震的起因方面的解释性知识为主,例如:《地震怎么形成》、《为什么会有地震》、《地震前兆有哪些》。帖子主题时间范围广,有唐朝时期的记载(《武则天时期有那些地震?》),建国以来的记载(《中国建国以来最强的地震》)和现阶段尼泊尔地震的记载(《尼泊尔地震为何损失惨重?》),保证了内容的完备性。不足的是虽然网友通过文字的形式对各种问题进行了解释,但信息不够丰富,且以大量的纯文本形式为主,缺乏趣味性,所以内容编排质量得分较低为0.347。
新浪博客(2.747):在所涉网络平台中新浪博客的内容互动质量分数最低为0.107。虽然博文有一定的点击率,但是大多数博客都没有网友的文字留言或者任何实质性互动回复,所以分数低。在资源利用质量评价方面,博客的普遍适用性强。博客中作品的原创性较高,内容全部为博主自己见解,无任何转载、转帖。在内容编排方面,博文内容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动画或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展现科学原理,而是大量引用纯文字来解释说明科学原理,所以,内容编排质量得分较低,为0.393。
果壳网(3.217):果壳网的总得分在所有六个网络平台中得分排名第二。其中在内容自身质量方面得分1.124位于单项排名中第二,内容自身质量的评判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的科学性,完备性和通俗性,其中科普资源作品的内容科学性是其内容自身质量评价标准中最重要的一项,果壳网在内容的科学性和完备性方面表现突出,比如有专业人士的原帖,增加了内容的权威性。例如:《尼泊尔地震――意料之中》和《尼泊尔地震导致珠峰下降2.5cm》作者都为地质学硕士生,作品围绕“地震”这个主题的各个方面。还有很突出的一点是果壳网的内容互动质量得分为0.333,在大部分的帖子下都有网友的文字性回复,也有贴主对网友的回复,回复内容中无说教痕迹,信息反馈价值高,回复内容都与“地震”这个主题相关,回复及时,时间差小。
科学网(3.097):内容自身质量、内容编排质量和内容呈现质量较高的得分是科学网的特点。其中内容自身质量和内容编排质量在所有六个网络平台中得分最高,分别为:1.125和0.487,同时内容呈现质量排名第二为0.587。科学网中有专业人士编写的专业性很高的科研笔记,如:《关于嵇少丞的重大消息,强赞!》、《芦山地震两周年:把教训转化为文明进步的动力》、《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10年前的预测正在得到证实》。保证了科学性的情况下,语言准确,用语严谨精炼。在内容编排质量方面,文中多处运用图文、图形结合的方式、部分文章运用短视频、动图等来表现科学原理,数据和文章交错分布井井有条,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内容呈现质量方面,知识点解释说明时,均有简单小标题作为标识,与知识点对应的小视频都有说明,界面文字与背景的对比和谐,字体、字号、颜色配置合理。
腾讯科技(3.317):腾讯科技在总得分中排名第一,单项分数中内容呈现质量、内容互动质量、用户使用质量三方面均分也都排名第一。首先,内容呈现质量为0.644,腾讯科技平台的文章中大多数科学知识点后都有相应的图片、数据、视频进行补充说明,知识点数量、图片媒体数量、音频、视频和动画媒体数量都与知识点相对应,在指标规定范围内。由于腾讯的用户众多,且各个年龄段都有分布,所以在腾讯科技频道的文章中,网友的留言、回复较多,在抽样的15个样本中,几乎每篇文章下都有上百条回复。回复内容也和文章题材相符,并且从网友的留言中大致能反映出大众对社会热点,对“地震”这个事件的关注程度,所以在腾讯科技中内容互动质量得分最高为0.411。用户使用方面,站内长时间浏览后没有发生计算机病毒、木马等不良程序的入侵,也没有不能正确呈现信息,文章链接正常,还有读图模式辅助阅读的功能、方便窗口浏览、控制图片文件数据量,保证读者阅读质量,所以较其他五个网络平台来说得分最高为0.689。
通过对果壳网、知乎等网络平台的对比分析发现,科普网站的网页级别较高,说明具有较大的社会应用价值,但无论是在内容、规模,还是在投入、运营上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专业科普网站的内容开发和反应速度缓慢,缺乏用户反馈机制和考评激励机制,与其他网络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
虽然我国网络科普平台种类多样,但大多数科普网站影响力有限,仍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在以上的研究对象中,2013年ALEXA国内排名基本保持在1000名以内的科普网站只有果壳网,在两万名以内的仅有科学网等20家左右。而腾讯网(综合门户)、新华网(时政资讯)等网站的ALEXA国内排名均长期保持在前10名以内,日均点击量往往是科普网站的几十倍,在公众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②在全国大多数科普网站中,多数都是非专业网站科普频道,科普内容陈旧,缺乏原创,更新速度慢,有些甚至已处于半瘫痪状态,而专业性的科普网站仅占27%,比例较低。这些数据反映出了网络科普的效果不佳,服务能力有限,缺乏适应未来网络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参考文献
①冯雅蕾,《基于网络平台的科普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12
②中国网站排名,http://alexa.chinaz. com,2008-5-1
科普类文本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品味特点;探究写法;迁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6-0056-03
[作者简介]陆正浩(1974―),男,江苏太仓人,本科,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九曲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中最难处理的是科学知识、说明方法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而这部分也常常为教师所忽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固然很重要,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始终是它的主要目标。针对科普类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生动
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淡化了文本色彩的教学。例如在教学《麋鹿》一文时,有不少教师在教学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时,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讲述麋鹿的上述特点。他们先自己练讲,后在小组内合作讲述,各小组再在全班展示。这样讲故事虽然热闹有趣,却淡化了说明文的文本色彩。其实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看这两段话,思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
[原文: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至今全世界麋鹿总数估计已经超过2000头。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指尖都指向后方。
改文:从此,麋鹿在国内绝迹。至今全世界麋鹿总数已经超过2000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麋鹿角的各指尖都指向后方。]
生:与原文相比,少了几个词语,“左右”“一般”“几乎”。
师:这三个词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学生仔细分析了“左右”“一般”“几乎”的意思,初步体会到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师:说明文的语言是准确、周密、生动的。在写作时,我们要学会用这样的表达。
说明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准确、周密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两段话为例,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思考,让他们切实感受说明文语言精准表达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认识说明文。
二、在知识要点的掌握中探究说明方法的丰富多样
科普说明文的使命是普及科学知识,但知识的普及只有通过说明方法的运用才能有效地实现。而当前的科普说明文教学中,教师们也都能重视说明方法的介绍。可是他们往往习惯于先梳理科学知识,后介绍说明方法,再联系生活讲知识的运用。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僵化的固定模式:梳理知识―研究写法―联系生活。在这种模式中,知识的描述与说明方法的介绍基本被割裂开来。这样的教学,知识是落实了,说明方法也讲明白了,但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其效果可想而知。为改变这样的现状,笔者试着把知识的传授与说明方法的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恐龙》一文,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
师:雷龙给你的感觉怎样?作者怎样说明它?
生1:它是庞然大物。作者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师:(出示原文与改文)我们来具体体会雷龙、梁龙、翼龙的特点。
[原文:1.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轰响,好似雷鸣一般;2.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3. 翼龙身体两侧长着翅膀,展翅高飞时,如同一架在天空中翱翔的轻型飞机。改文:1.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重;2.梁龙的身体很长;3.翼龙身体两侧长着翅膀。]
师:原文与该文哪个好?为什么?
生2:当然原文好。因为原文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让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恐龙走路、飞翔的样子。
生3: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的写法,课文比较有趣,让我们想进一步了解恐龙。
师:如果我们换用别的说明方法,比如下定义、分类别,可以说明上述几种恐龙的科学知识吗?
生4:(小组讨论后)不可以,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的写法描述上述几种恐龙的特点最适当。
这样,教师在梳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说明方法的运用做了点拨。
三、引导学生“用教材学语文”,并在迁移运用写法中训练语文能力
在当前的科普类说明文教学中,不少教师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语言理解的指导。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往往异化为科学课,充其量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外阅读课,学生在学习说明文时始终游离在语言文字训练之外,他们的语文能力与语感的训练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笔者建议在教学中应重点突出以下两方面:
(一)加强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学会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比如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时,笔者设计让地球写“寻人启事”,先由学生自己写,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展示。有的同学这样写:“我的孪生弟弟火星与我的相似之处如下:与我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四季分明,一天的时间很接近。”有的同学这样写:“我的孪生弟弟火星与我差异很明显:火星比我个头小很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火星在太阳的照射下,表面的大部分水蒸发成气体,逃离火星。”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每个学生都明白了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以及差异之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的是课文的语言,讲述的是课文的语言,在生动活泼的讲故事活动中,学生轻松地将概括、整合内容的方法学会了。
(二)加强学生的模仿表达能力
如学习了《大自然的文字》一文,为了引导学生模仿表达说明大自然的文字,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是不是一个有心人,是否发现了大自然的文字呢?大自然的动植物是文字,天上的云也是文字。请你们先读现代诗歌《大自然的语言》,找找其中的大自然文字。
生:白云、蚂蚁、大树等。
师:你们能模仿诗歌,描述一种大自然的文字吗?
生:当然能!
生1:(交流)花草树木萌芽,大自然在地面写着春姑娘已经来到人间。
生2:你看早晨天上有棉絮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它告诉人们,午后必有雨淋淋。
生3:鱼儿浮出水面在冒泡,大自然在水面写着出门要带雨伞。
师:从大自然的文字,不仅可以读出科学知识,还可以读出人物的品质。例如从“蚂蚁运骨头”,读出做事要合作互助;“雪松遇到大雪,先弯曲,作出让步,后反弹”启发人们在逆境和巨大的压力面前,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这样的练习不仅拓宽了课程资源,还让学生对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了训练。
总之,科普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始终是它的主要目标,因为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又是语感。因此,科普说明文教学应将获取知识、领悟方法、灵活运用等要求有机地整合到语感训练这条主线上来。
只有我们在教学科普说明文时,心中牢记一个中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始终把三个基本点――获取知识、领悟方法、运用方法整合在语感训练这条主线上,科普说明文才会成为语文学习的金矿。
参考文献:
[1]姜梅红.如何把说明文教出语文味[J].小学语文教师,2012(2).
[2]滕衍平.感知科普味,感悟语文味――科普类课文的特色解读与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2011(7).
科普类文本的特点范文4
阅读是人们了解事物的最佳途径,科学课除了实验课、操作课外,进行科普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科普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充足的营养。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在科学课堂内外进行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深化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结合科学学科特点,谈一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普阅读。
一、以阅读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知和了解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有些科学术语和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知识才能认知与了解,且能深化学生对科学概念认识的深度。如:细胞、受精卵、胚胎等科学词汇,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的一生》中仅仅作为概念出现。而细胞分裂,生命的来源对学生而言颇有难度,尤其是克隆技术,仅靠阅读课本“资料卡”的介绍是无法让学生对这种生物繁殖新技术理解到位的。针对这种情况,我除了播放本册教学资源中“生命起源电子书”外,还提供给学生需要进行阅读的资料――《地球生命溯源》《破解身体密码》《人体的奥秘》《我们的身体》等学校图书室配发的图书,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与“生命科学”有关的书籍。使学生从科普阅读中掌握最权威、最丰富、最全面的信息,深化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掌握。
二、以阅读拓宽学生科学视野
科普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和与科学有关的科学家、科学发明、科学故事及其它相关的科学史,结合科学实验、科学制作、科学发明的动手操作项目,能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使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的熏陶,达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与地表的变化》时,虽然岩石、矿物和我们人类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是我们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岩石和矿物将更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但五年级的学生对岩石、矿物和我们的关系知道的并不多,对矿物的用途可能知道和关注的就更少。而实验室中配备的岩石、矿物标本则不配套,像一些很有名的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古生物化石根本就没有,仅通过看课本和一些不配套的标本,是难以展开地质科学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播放了维苏威火山爆发、汶川地震的视频,学生从这些科普资料中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对人类的危害;恐龙化石视频资料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化石是人类研究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阅读班级书柜中《我们到底知道多少---科学之谜纵横谈》《地震的奥秘》《地震的自救与互救》《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火山》《火山监测与减灾》《奇异的岩石》等科普书籍以及学生自己收集到的与之相关的科普图书,边查找边记录整理。查找结束后,全班交流汇报,汇报时可以语言描述;可以利用图片介绍;也可以通过手抄报的形式汇报。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知道了岩石和矿物的更多用处,知道它们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知道目前地球资源的紧缺和保护岩石矿产的紧迫性。从而理解了保护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资源的意义,对学生树立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有很大帮助。
三、以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普类文本的特点范文5
一、教学内容的多重设计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激发了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
1.抓故事,品文字,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科普文姓“语”,棉花姑娘最重要的角色自然就是“语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主要抓手就是感觉阅读,即素读。在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的梳理上,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棉花姑娘先邀请了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最后是谁自告奋勇地治好了她的病?其他的医生是给谁治病的?”无须引导,学生在素读课文的过程中,就能自然而然地说出答案,完成对课文理解的任务。笔者把这几位“医生”的图片随机贴在黑板上,并且在这些“医生”旁边简要地写下了它们不能或能够给棉花姑娘治病的理由。这样,课文的内容、层次就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些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来的。因此,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清清楚楚的,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文中的语言非常精练优美,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语言材料,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让学生主动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可以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让学生练习说一说形容词ABAB的形式;在梳理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出示关键词“先……接着……然后……最后……”让学生练习用一段话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句话可以让学生进行句式变换,复习“把”字句和“被”字句这两个学过的重点句式。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可以学习的语言点,丰富表达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让棉花姑娘淋漓尽致地演绎好“语文”这个重要角色。
2.延拓展,深文本,实现科普读物的课内外结合
由于篇幅的限制,科普文所介绍的知识往往是有限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适度的拓展是需要的。这样,棉花姑娘的角色也就跟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课前,笔者布置学生阅读有关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的资料,从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摘抄、剪贴文字和图画,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益鸟和益虫的知识。教学时,笔者在原有课文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呈现另外一些益鸟和益虫的活动图片和视频。学完这课后,笔者又组织学生阅读其他动物文章,如《动物百科》《昆虫记》等,去了解其他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并通过故事会、知识问答等形式来检测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样的适度拓展,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亲身经历是最直观有效的教学。笔者还领着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的草丛中去捕捉昆虫。学生很快找到了蜗牛、蝴蝶、蚯蚓和一些不知名的小生物,并马上对这些昆虫的样子评头论足起来。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准备,学生们已在校内外展开了大量的阅读,广泛地收集了其他益鸟和益虫的资料。那一份份精心准备的小报纷纷诞生,有打印的电脑小报,有亲笔手绘和复印的图画资料,有工整誊抄的小报等。笔者让学生对自己的资料进行再一次整理,此时既可以分享别人的资料,也可以把自己收集到的与研究问题无关的资料提供给别人。看着自己的材料在别的小组发挥作用,许多同学都非常得意。他们还在大人的辅导下,开展亲子阅读,精心制作了PPT。在汇报课上,学生们解说得头头是道,俨然一个个小老师的模样。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合作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了科学知识,提高了综合能力,有机地进行了学科的整合共融。棉花姑娘从校内到校外走了几个来回,拥有了多重的角色身份。
二、教学方法的多重选择
在科普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设计须恰当合理之外,还要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弄懂文章中涉及的科学知识,轻松领悟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
1.重视读,读出浓浓的语文味
在朗读方面,低年级的训练重点是读正确、流利,能够读出一定的语气。《棉花姑娘》一课是以童话体裁呈现的,特别适合朗读训练。“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棉花姑娘高兴地说……”这些句子,都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重点词语,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自己的练读感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有不少语句感彩较浓,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指导读好对话的语气上,尽量不作纯技术性的指导。
结尾一段的语言十分生动:“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多么鲜活有趣的语言!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配乐的想象性朗读,还可以把文中的“棉花姑娘”改成“我”进行移情朗读,引导学生借此感受棉花姑娘大病痊愈的样子。入情入境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课文,才可以读得更加有声有色。学生们手舞足蹈,完全沉浸在角色里,陶醉在文字里,把自己当成棉花姑娘了。
2.巧妙说,说出香香的杂烩味
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把课文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便可以直接获得知识,就会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巧妙地把“说写”融进课堂,使学生在二度感知文本的同时,进行个性化学习再创造,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中轻松穿行来回。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更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使科普文的阅读教学别具一番风味。
仿说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说话,而且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说话写话的兴趣。笔者让学生比较第2、3、4自然段的写法,引导学生仿照棉花姑娘邀请燕子、啄木鸟、青蛙的写法,来写写她还会请其他哪些益鸟和益虫来帮忙。学生纷纷以螳螂、蜻蜓、猫头鹰等为例来仿说,学以致用,使科学知识与语文学习有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改变文中角色的人称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的《新型玻璃的自述》,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起了桥梁。鉴于此,笔者让学生把《棉花姑娘》改成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述,说出自己由痛苦患病、到处求助、失望无助、得到帮助、重生微笑的变化过程。学生以第一人称――主人公的身份绘声绘色地复述了课文,融理性的科学知识于绵柔的文字之中,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和故事性。
课本剧的演出是学生能力的转换延伸,能够起到寓教于戏、以演促学、以美育情的作用。《棉花姑娘》非常适合编排成课本剧。笔者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自编自演,他们分工合作,分配角色,制作道具,设计动作,精心排练,华丽登场……这个语文活动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愉快的玩乐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同时还增强了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科普类文本的特点范文6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具有丰厚中华文化底蕴,是我国历代自然科学、哲学、文化的具体体现。通过中医药的科普,可以提高民众对中医药的认识与了解,促进民众运用中医药进行自我保健和疾病预防,增强民众对伪中医的辨别能力。特别是对青少年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不但可以加深青少年对中医药的认识,提高对中医药的接受度,更可以培养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中医药学也是一门基于实践的学科,只有不断地应用才能使其得以不断发展,对青少年开展中医药科普,培养青少年对中医药的兴趣,是中医药得到继承和发展的基础。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普及尤其要从青少年抓起,这是振兴我国科技事业的基础性措施。”为了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中医药科普当从青少年抓起。
2如何开展青少年中医药科普
2.1甄选科普内容,注重内容的科学性中医药科普必须姓“中”,首先要让青少年了解什么是中医、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防病治病的特点,使青少年对中医有正确、清晰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笔者遇到过许多中小学学生将小说、影视作品中由作者臆想出来的事物与中医药混为一谈,例如大还丹、点穴等。其次要让青少年了解掌握正确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现在许多如“刘太医“”林光常”“张悟本”之类的“专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不实的中医药知识,将中医药科普变成自己赚钱的工具。最后要注意宣传内容的科学性,中医药学中有许多至今还未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的和一些现在还存在争议的则不适合进行科普教育。
2.2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开展中医药科普活动,中医药博物馆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青少年参观博物馆。开展参观前教育,使青少年对博物馆有大概的认识与了解,布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参观博物馆,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讲解时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提高青少年参观时的兴趣。还可以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由青少年来担任讲解员,给他们更多时间来接触中医药,同时也可以锻炼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除了开展馆内活动外,中医药博物馆也可以和学校互动,在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科普教育活动。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校本课程,将与中医药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中医药科普融入学校日常教育中。组织对中医药有兴趣的同学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夏令营、考察等活动,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去药用植物园采药;去药房了解中药配方、包药;去药厂参观药物生产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医药的兴趣。随着网络技术的改善和多媒体技术的提高,可以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科普方式逐步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原本只限于用文字表述的中医药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变成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影像于一体的数字科普作品,使青少年能更直观形象地学习了解中医药知识。通过网络,青少年也能随时随地利用这些数字科普作品来学习中医药知识,打破了时间与地域上的限制。
3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开展科普活动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