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要约合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要约合同范文1
[关键词]电子合同 要约 撤销 撤回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合同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打击,电子合同应运而生。电子合同本质上与传统合同无区别,只是在网上完成合同的缔结的,但是仍然存在诸多差异。
一、电子合同中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分
笔者对以下几种在网络交易中可能出现的情形进行分析:
1.网络商店所展示的商品图片、定价及其他介绍等。消费者想要购买某商品,网页上呈现出消费者想要选购的款式,并呈现了商品图片,对其特点作了介绍。网站价目表上的标示由网络商家在网络上通过服务器将这些信息进行,并由消费者浏览网页了解商品标示,并希望消费者将要约对自己发出。只有当消费者点击表示接受该要约邀请,买受人表示其想要购买该商品,此意思表示才能构成要约。
2.可以试听、试用或试玩的数据化电子商品(digitaxproduets)。如果网站呈现的游戏、软件、CD等商品可以让消费者试玩、试用、或者是试听,此时相对人则可以检验商品,如果检验的程度与检验那些在橱窗或者货架上陈列的明码标价的实物相比较而言为相当或者更严格,则是要约。
3.双方当事人发出意思表示的方式是电子邮件(E一mail)方式或其他类似的方式。如果当事人受到的E-mail的意思表示是针对该当事人个人,而且意思表示的内容为确定的、具体的,则符合要约的构成要件,该电子邮件则应当以要约来对待。如果该意思表示是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故只能视为要约邀请。
二、电子合同中要约生效的时间
对于电子合同中要约的生效时间,一般采“到达主义”,但是以非对话的方式作出要约,比如以通过EDI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则存在如何认定“到达”的的问题。有学者认为该意思表示传送之后,进入受要约人可以占有的范围是,就为已到达;有学者意思表示处于受要约人可以了解的情况时,或者受要约人可以控制该意思表示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该意思表示已经到达。
1.在数据接收人提供了某一系统以接收数据电文,而数据发到的系统给了不是指定的系统而是接收人的另一个系统时,数据电文的到达时间如何确定。我国《合同法》应补充规定,在此种情况,仍应以数据电文进入接收人的任一信息系统的时间为到达时间。
2.在网络上传送、接受或者储存电子资料时,很可能会遇到网络或者电脑故障致使电子资料欲表达的意思表示灭失或者迟延到达,那么此中情况下风险应该如何划分?
各方当事人可以通过“要约的送达确认”的方式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数据电文的确认,是指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接收方收到发送给他的数据电文后,对收到电文这一事实为一定的行动进行确认。虽然信息确认可能是拒绝或承诺的前奏,但不是拒绝要约或承诺本身。
针对依法要求签订确认书的情况,当事人点击成交之后仅是完成了初步协议,最终应当以当事人确认书的签订而成立合同。
三、电子合同中要约的撤回和撤销
1.电子要约的撤回。关于电子合同中要约的撤回问题,虽然从法理上看是可以设定撤回期限的的,但是交易时间是是不允许的。因为要约人一旦发出电子要约,信息几乎同时到达接收人,基本上没有撤回的机会。法律上即使规定了撤回的期限,也没有实现的机会。所以,认为应该采取 “发信主义”,要约一经发出,马上生效。
笔者认为,电子要约的生效仍然应当采到达主义,要约人应该享有撤回其要约的权利。因为,契约自由原则的要求,同时维护法律一致性的约束,要约人应当享有撤回要约的权利,以使电子合同的成立要件既不优于也不劣于普通合同或者以其他方式订立的合同。同时,撤回要约是要约人的一项合法权利,不应该随意剥夺,权利的暂时无法行使或者行使的困难并不能影响权利的存在。同时,客观条件影响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的传输的可能性较大,承诺和要约的撤回并不是不可能。受到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时,可能使要约、承诺无法及时到达,比如线路故障、网络病毒等因素。而在这短时间内,如果要约方欲撤回要约,撤回通知依然可以先于或者同时于要约到达相对人。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比电子数据的传输速度更快的信息传输方式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电子要约的撤销。对于电子要约是否具有可撤销性的讨论,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电子资料的传输速度特别快,受要约人经常作出自动发出承诺的设置,所以当受要约人一接收到要约,承诺就已发出,要约人不存在撤销要约的时间。第二中观点主张,从法律规定的严谨性及一致性的角度考虑,电子要约里应具有可撤销性,不应由于电子自动化的速度快,从而否认要约人撤销电子要约的权利。
笔者认为,确定电子要约是否可以撤销,应当区分两种情况:
(1)当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方式订立合同时,一般不能撤销,但是依然有例外情况的存在。因为在有的情况下,由于网络或者计算机的故障,可能导致承诺在要约撤销的通知之后发出, 这种情况下,要约理所当然具有可撤销性。因此,当电子合同的要约是以电子数据的方式予以交换时,以“一般否定+例外”的方法来认定电子合同要约的可撤销性是较为妥当的。
(2)当订立合同的方式是电子邮件时,要约一般是可以撤销的。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订立合同,受要约人在接受要约到发出承诺的过程中,受要约人一般会有阅读、考虑、论证要约的时间,要约人完全可以在这段时间里面发出撤销要约的通知。可以看出,此种情况下的要约是可以撤销的。
参考文献:
[1]陈欣,胡鹏.电子商务中关于合同订立问题的探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8期
[2]万以娴.《论电子商务之法律问题—以网络交易为中心》.法律出版社,2001版
[3]郑昆白.论电子合同成立中的要约邀请和要约.皖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4].《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孙渂,刘亮清.电子商务合同订立过程中几个环节的确定.南方经济,2002年第5期
要约合同范文2
仓储合同中一方违约,要承担违约责任,包括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来源:文章屋网 )
要约合同范文3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2、意思表示要件不同
a.要约内容具体明确;承诺内容应当与要约内容一致:
b.承诺对要约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更的,承诺有效;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内容作出任何变更的除外。
3、生效不同
要约采到达主义: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承诺应当以通知方式作出,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除外。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
4、撤回、撤销不同
要约可以撤回和撤销:承诺可以撤回,但不可撤销。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十四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要约合同范文4
原文:
《和济夭岸法师约李五峰同游韵 其三》朝代:元 作者:岑安卿
丑妇怯青镜,当春强欢媚。
佳人饰红芳,祗恐老日至。
清修岁可延,婵娟色难恃。
松乔悟兹理,倏遂高举志。
要约合同范文5
关键词:商品房广告;认购书;定金
中图分类号:DF4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关于房地产前期交易的法律性质在理论界说法不一,加之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这给实践中案件的判决带来一定难度。一般说来,商品房前期交易包括商品房广告、认购书及定金等法律问题。
一、商品房销售广告的法律性质
王小姐某日看到一则商品房广告所写:“城市静谧花园,百米间距,挑高空间,一梯两户、南北通风,纯板楼设计”。这则广告让追求居住品质的王小姐非常心动,虽然价格较高,但王小姐仍然与开发商签订了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然而当王小姐准备入住时,却发现该楼盘旁边紧邻五环路,夜晚货车通行;楼间距仅为20米;广告中的纯板楼设计变成了方正的塔楼,就更见不到南北通风的影子了,王小姐非常气氛,准备将开发商告上法庭。
在以上的案例中,王小姐认为该楼盘实情与广告不符,开发商违约。那么商品房广告的内容对开发商是否有约束力呢?这则较为典型的案例给人们以启示。
(一)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商品房销售广告根据内容界定可分为要约与要约邀请,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是订立合同的第一步,是必经程序,一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内容即视为合同条款,对当事人双方均有拘束力。而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不是订立合同的必经阶段,对当事人也无法律约束力。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商业广告一般为要约邀请,内容符合要约的视为要约。这则规定可以解释的空间很大,而商品房广告伴随着商品房市场的泡沫经济更是乱象丛生。开发商通过各种广告媒介吸引购房者,做出各式各样的承诺,而当购房人入住时才发现承诺无法兑现,开发商往往利用自己的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而不顾购房者的权益,夸大宣传、虚假广告比比皆是,为保护购房者权益,在商品房销售广告的立法领域需要更详尽的规定。
(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2003年3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7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三条就商品房销售广告的法律性质做出了规定:“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该说明和允诺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解释》针对商品房的销售广告的法律性质仍然与合同法一脉相承,也就是在通常情况下,商品房销售广告为要约邀请,《解释》同时就商品房销售广告构成要约的必要条件做出规定,为实践审判提供了可具操作性的依据,根据《解释》的规定,商品房销售广告构成要约的必要条件为:
第一,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的说明和允诺。这一规定将开发商的允诺限定在“开发规划范围内”,缩小了可能产生争议的范围,而何为开发规划范围内,一般应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定的用地范围。这也就意味着开发商若对开发规划范围外如周边自然环境或教育设施等做出的允诺,预购人即应当判断该广告内容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这种限定在减少争议的同时存在着无从约束开发商就规划范围外的允诺的问题,目前,很多购房人正是被“周边幽静的环境,实力雄厚的教育机构”这样的允诺所吸引,因此,开发商就开发规划范围外的允诺是《解释》的空白,有待于立法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立法中一一列举可能存在的若干情形并不现实,但在全社会高呼诚信的今天,房地产立法体系中引入诚信做为基本原则应属必然,基本原则是一种克服法律局限性的立法技术。
诚信原则的引入无疑为司法实践提供了依据,同时限制了开发商在商品房销售广告中的允诺行为,也能更好的保护预购人的权益。
第二,该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何谓具体确定呢?《解释》没有规定统一的标准,这便增加了司法实践中的不确定因素,笔者认为具体确定是指广告用语是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而不是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如对房屋结构的允诺:一梯两户,南北通风;层高达2.8米;楼间距为100米等。总之,购房人通过具体确定的广告内容可以判断与开发商之间的基本权利义务,同时为避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争议,《解释》应进一步明确“房屋及相关设施”的具体类别。
第三,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重大影响”由于其主观性较强,在客观上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不同类型的人对于“重大影响”的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具体事例的判断只能依据法官的经验及个案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提供客观上可以量化的标准更具有可行性,如预购人基于信赖开发商具体确定的允诺,造成了损失,包括实际损失及可预见的损失等。
二、商品房认购书及定金的法律性质
(一)商品房认购书的法律性质
商品房认购书通常是指商品房买卖双方在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或商品房现房买卖合同之前,就交易房屋有关事宜的初步确认所签订的文书。它是对双方商品房交易的初步确认。认购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房屋基本情况(含位置、面积等);价款计算;签署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时限约定。在现实交易中,开发商占据着主动地位,认购书的具体格式及内容往往由开发商一方制定,而开发商往往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条款,约定定金条款就是一例,买受人交付定金后,无论什么原因,只要不与开发商签订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就有定金被没收的风险。目前,学界对认购书及定金的性质众说纷纭,这给司法实务带来了一定的困惑,而购房人的利益同样无法得到维护。
关于认购书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意向说。认为认购书只是买卖双方的合作意向,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2.担保说。认为认购书是担保签订正式合同的定金合同;3.正式合同说。认为只要双方意思表示自愿真实,签订的认购书即可认定为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而日后签订的正式合同应做为认购书的补充。4.预约合同。认为认购书是约定将来签订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契约。
笔者认为,意向说完全否认了认购书的法律效力,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开发商无法将不平等的条件强加于购房者身上,但同时它也带来了很大的交易风
险,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完全为卖方市场的情形下,容易导致开发商恶意拒绝交易,进行不正当竞争。
担保说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应当是可以规避一房二卖的风险,而这种观点对购房者是不利的,目前,购房人买房大多数是在购房广告的夸大宣传、售楼小姐威逼利诱式地劝说下诚惶诚恐的将几万元的预付款交给开发商的,而开发商往往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强加不合理的条件给购房人,在这种情形下,若采用担保说,结果必然致购房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境地,购房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也是目前开发商大力推崇此种观点的原因。
将认购书完全等同于正式合同同样有其不妥之处,往往签订认购书的时机、条件并不成熟,交易双方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不明晰,将其完全等同于正式合同无异断了购房者的后路,也更容易产生纠纷。当然,我们并不排除认购书在特定情形下可以成为正式合同的可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商品房的认购、订购、预订等协议具备《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并且出卖人已经按照约定收受购房款的,该协议应当认定为商品房买卖合同。”依据《解释》,将认购书认定为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具备商品房销售合同的主要内容;第二,出卖人已经按照约定收取了房款。而《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共有十三项,若缺失一项或几项能否构成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呢,《解释》并没有进行说明,这同样给司法实务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应将这十三项内容划分为必要条款及可补充的条款,而必要条款很显然是正式的商品房合同所必须具备的,而可补充的条款可以经过日后的补充协议予以完善。
在通常情况下,应将认购书认定为预约合同。传统民法将契约分为预约与本约,预约是约定将来在一定的时期内订立本约的契约,本约即是将来要订立的契约。预约与本约均为独立合同,预约的订立经过交易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并且内容也就是双方为订立本约而进行商谈的义务也是具体确定的。当开发商与购房者签订认购书,双方均有固定交易机会的真实目的,同时约定了一定时限订立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由于房屋买卖不同于普通商品买卖,认购书作为预约合同的独立性意味着对交易双方的约束作用,这更有利于维护做为弱者的购房人的利益的维护,有利于公平的房地产市场前期交易秩序的确立。总之,通常情况下商品房认购书为预约合同,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认定为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
(二)商品房认购书的法律效力
认购书的性质确定后需要明确的是认购书作为预约合同具有怎样的法律效力。预约虽然不如本约内容详备,但仍然具备着确定性的要素,即为合法的行为,未来必须订立本约和主要内容所确认的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应予以遵守。作为预约合同的认购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双方自愿真实的意思表示,标的的确定性及约束条款。具备预约合同基本条件的认购书的法律效力为买卖双方应履行尽最大努力进行谈判磋商的义务。谈判磋商以诚实信用、公序良俗为基本原则,一方不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强加不合理条件给对方当事人。对于开发商而言,应为购房人保留标的房,与购房人善意磋商谈判。而对于购房人而言,也应在规定时限内与开发商进行磋商谈判。如果双方当事人已尽最大诚信义务进行磋商谈判,但仍然对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主要条款存有异议致交易终止的,双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三)认购书中有关定金的法律问题
当开发商与购房人签订认购书后,往往向购房人收取一定的费用,称呼五花八门,如“预付款”、“订金”、“保证金”等。那么,收取费用的性质是什么?开发商有没有权利没收?购房人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呢?要解答以上问题,我们不得不对开发商收取的费用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
要约合同范文6
【关键词】出租车;拒载;合同法
一、引言
2012年12月25日,连续几日的寒冷天气给乌鲁木齐市民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为确保市民能搭上车、坐上车、不受冻,乌鲁木齐市客运统管办上路对全市出租车展开调查,对存在无故停运、拒载行为的车辆将给予严惩。从这篇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问题,比如现在出租车无故停运、拒载行为普遍,严重影响了乘客出行;还有就是出租车拒载没有相关法律约束,只有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予以遏制等等。
关于出租车拒载问题在我国个大城市已经相当普遍,相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整顿,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出租车拒载的原因分析
出租车拒载问题虽然已经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拒载确实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出租车的定位不够准确。出租车应该是为那些有特殊需求的乘客提供的应急交通工具,采取计程收费方式。出租车搭载的主要对象是那些有紧急情况的人,比如白领上班时间太紧、家属生病需紧急救治、老年人出门等等。但是在我国出租车是可以为任何乘客服务的,加之人口众多就会导致乘车人数激增,为出租车拒载提供了空间。
(2)出租车单车营运、流动性大。行业监管和拒载违章查处存在较大的盲区和难点,力度虽大,但收效甚微。不少驾驶员对拒载违章可能承担的严重后果产生侥幸心理,盲目地认为“被查到的不一定是我”“听到风声我能躲”,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依然我行我素拒载选客,也使得行业主管部门严管重罚的手段不能从根本上铲除拒载现象滋生的土壤。
(3)出租车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驾驶员素质较低、服务意识不强会导致出现挑选乘客的现象。出租车司机靠营运谋生、企业靠营运收益,若收入不能保障司机谋生和企业收益,也会导致出租车拒载行为屡屡发生。
(4)企业监管处罚未落实。在出租行业拒载乱象频出的过程中,企业作为最直接的管理层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部分企业管理松懈,甚至对拒载行为视而不见,助长了拒载现象的蔓延。
(5)出租车拒载投诉取证难。遭遇拒载,为啥那么多人放弃投诉呢?不少市民表示,放弃投诉的原因只因“投诉难”,其中“投诉程序繁琐”和“投诉之后没人反馈结果”是主要的原因。
二、出租车拒载是否违法分析
1、要约有关理论
要约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接收要约的一方称受要约人。
要约成立的条件:(1)要约人应是具有缔约能力的特定人;(2)要约的内容须具体、确定;(3)要约具有缔结合同的目的,并表示要约人受其约束;(4)要约必须发给要约人希望与其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5)要约应以明示方式发出;(6)要约必须送达于受要约人。
要约有效的特点:(1)是由具有订约能力的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要约的提出旨在与他人订立合同,并且唤起相对人的承诺,所以要约人必须是订立合同一方的当事人。由于要约人欲以订立某种合同为目的而发出某项要约,因此他应当具有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我国《合同法》第9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能力人或依法不能独立实施某种行为的限制行为能力人发出欲订立合同的要约,不应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效果;(2)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目的。要约人发出要约的目的在于订立合同,而这种订约的意图一定要由要约人通过其发出的要约充分表达出来,才能在受要约人承诺的情况下产生合同。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中必须表明要约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拘束;(3)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约合同的受约人发出。要约人向谁发出要约也就是希望与谁订立合同,要约原则上是对向特定的相对人来说的,但也有向不特定人发出,此时应具有以下两个条件:a、必须明确表示其做出的建议是一向要约而不是要约邀请;b、必须明确承担向多人发送要约的责任,尤其是要约人发出要约后,必须具有向不特定的相对人做出承诺以后履行合同的能力;(4)内容必须具体确定。根据《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要约内容必须具体。所谓具体是指要约内容必须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合同的主要条款,应当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内容来加以判断。合同的性质不同,它所要求的主要条款是不同的。所谓确定,是指要约内容必须明确,而不能含糊不清。要约应当使受要约人理解要约人的真实意思,否则无法承诺。
2、出租车拒载问题分析
出租车拒载屡禁不止也有法律原因,我国对出租车拒载是否违法没有统一说法,下面我仅从合同法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搭载出租车也是一种订立合同的行为。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的订立方式是要约人发出邀请,受要约人在接受要约之后做出承诺合同就订立完成。
乘客拦车行为是否属于邀约发出行为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乘客拦车就是邀约邀请,因为出租车就是为乘客服务的,没有理由讨价还价,所以也不存在双方协商邀约内容,只要是乘客要求,出租车司机就要接受,当然这种观点就是认为拒载是违约行为,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我的观点是:乘客拦车之后,车租车停下来,乘客说明地点、人数、特殊乘客情况等这些之后才算发出邀约,出租车司机在接受邀约之后可以承诺,也可以不承诺,所以拒载不存在相关违约责任,当然如果是出于紧急状况,人命关天,出租车不允许拒绝,如果拒绝,造成的后果,出租车司机要承担相关责任。
出租车拒载是否违法需要相关部门做出详细规定,虽然处罚不一定能彻底解决问题,至少能缓解乘客出行难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