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

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范文1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及其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第一,档案管理的主要环节。档案主要涉及整理收集、鉴定保管和统计利用等方面。具体环节包括档案的整理收集、价值鉴定、信息保管、信息编目、检索和统计、编辑研究和档案信息的提供利用等八个环节。第二,档案管理的发展。档案管理的发展史一个从非独立到独立系、从简单到复杂、从经验到科学、从手工到电子化管理、从封闭到共享开放的发展过程。第三,档案管理的性质。从主要作用和基本性质的角度来看,档案管理是一项具有管理性、服务性和政治性的管理工作。由于档案管理是专门负责管理各部门运行中形成的历史文件的一种管理工作,具有管理型性;由于其档案管理的目的是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所以具有服务性;由于档案管理会涉及到国家政治和经济利益方面,所以档案管理有一定的保密要性,档案共享具有相对性,因此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第四,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要以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便利性为管理原则。首先,档案数量要统计归纳齐全,防止档案缺失;其次,档案数据之间要有一定的排列逻辑,方便按照检索规则快速检索,最后安全性原则要求档案本身不被损坏,能长期利用,对于设计国家利益的档案还要注意保密性维护。同时由于档案是对历史的客观反映,因此管理人员还要注意维护档案的真实性,保持档案原始性不被破坏,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所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

(二)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现代档案管理系统正朝着电子化管理方向发展。而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管理前提是化要有现代化的管理者。因此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对工作人员要有现代化的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水平,档案管理人员的一般的计算机操作已经不能满足管理需要。从现在看,目前许多档案馆现代高技术人才的缺口较大,其中档案管理的信息处理高素质人才尤其缺乏,档案管理队伍整体的技术水平相对低下,甚至部分管理人员不了解计算机,即使档案馆引进了现代化档案管理设备,和系统也不能有效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严重影响档案信息电子化发展。除此之外,由于档案管理具有服务性、政治性、专业性等特点,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人员也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思想素质、专业能力和素质以及政治觉悟。

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

(一)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思想素质。素质一般指的是在一定的生理素质基础上,人们在后天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习得的能力。素质是一个人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提高管理水平,(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管理员作为要在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人民服务、维护用户和国家利益的价值观。(2)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档案管理事业要有较高的责任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热爱并认真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3)增强档案管理的时代意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意识到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趋势,不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管理技术。

(二)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档案管理知识结构中的初层知识,也是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必须具备的知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掌握与档案学有关的学科知识,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需求。(2)专业知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时会利用到与档案各学科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强化对档案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如档案管理技术、档案管理理论、档案编研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3)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涉及到诸多新技术,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强化对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掌握基础的信息管理方法和技术,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三)拓宽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在信息时代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信息利用和应变能力越来越重要。(1)现代化的管理能力。管理人员要学会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制作档案的网页技术,对馆藏信息实行网络化档案编研管理,网上档案资源有利于用户更便利地实行对档案信息的利用。(2)较强的综合能力。虽然很多档案馆采纳了现代化管理模式,但业务工作内容仍然相对简单,服务管理需要不断向层次化、宽域化、人性化方向发展,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也必须提高,如档案信息处理能力、现代信息通讯能力、管理科研能力和网络语言应用能力。3.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信息时代下的计算机在信息的传播上有重要的作用,信息的获取、编辑、存储和传播都通过计算机实现,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计算机的信息获取、传递、存储技术,有效开发利用网络化的档案信息资源,高效利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效率。

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范文2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建设;提高质量

1 概述

在如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认识到信息手段的作用并学会积极运用信息手段,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建设质量。在具体的图书馆建设中,要想提高图书馆建设质量,就要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来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从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入手,确保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在提高图书馆建设整体质量的同时,还能满足图书馆建设的实际需要。

2 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来对信息时代的图书馆进行建设

基于信息技术的影响和图书馆建设的现实需要,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需要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图书馆的建设质量,满足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2.1 运用网络手段来提高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使相关建设发生了质的改变。图书馆建设应积极运用网络手段,使图书馆与外界网络信息互连。在信息共享的大环境下,提高图书馆的建设质量,拓展图书馆的藏书量,最终提高图书馆的建设效果。由此可见,运用网络手段来解决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问题是新时期的重要方法,这对于提高图书馆的科技含量、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积极运用电子信息手段来提高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如何加强图书信息的管理,是图书馆建设和服务质量中的关键要素。为了加强图信息管理这一目标,就要在建设中运用电子信息手段,建立完善的图书档案信息查询系统。这可以提高图书档案信息的查询效率,为图书馆建设更好的服务。可以看到,积极运用电子信息手段来解决图书馆的建设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如此,其对图书馆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积极运用数据库技术来提高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一般都藏书量很大,在图书馆的建设中,优化藏书管理一直是图书馆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图书馆的建设和藏书管理的现实需求,可以将数据库技术运用在图书馆建设中,将藏书信息统一录入此数据库中进行管理,这样就可以实现随时查看或调用有需要的图书和档案资料,方便、快捷、准确,提高了图书馆的建设质量。由此看来,积极运用数据库技术来满足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需要也是重要的一环。

3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来提高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在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中,完善的信息系统不仅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关键,也是满足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措施。相对于国外图书馆建设的实际经验,国内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足。为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图书馆建设的先进经验来积极完善我国的图书馆信息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3.1 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可提高图书馆的建设质量

为了规范信息管理行为、提高信息处理质量,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于信息管理手段的正确认识。而且由于图书馆建设中所涉及的信息量很多,也要积极结合网络化和电子化信息的管理手段,使图书信息得到快速处理。最终提高图书信息的处理质量,满足图书馆建设的实际需要。可见,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对图书馆建设来说意义重大。

3.2 完善的信息系统可提高图书馆的建设质量

除了要建立数据库系统外,还要注意管理的质量和时效性。所以应根据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要求,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使其成为服务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系统,满足图书馆管理的实际需要。另外,在图书馆建设中,也要分析建立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根据图书馆建设的实际需要,选择适用的信息系统构建方式,合理地设定信息系统功能。

3.3 拓展图书馆服务领域可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

当前,在图书馆建设中,我们应该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提升和完善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这对于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图书馆应在建设过程中,根据职能需要,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以保证图书馆的信息系统应用可以达到预期目标,最终提高图书馆信息系统的整体质量。

4 应在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中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

如今,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使信息管理和稻莨芾硇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因此在图书馆建设中,应该针对时展和读者对于服务质量的需求来构建集网络化与智能化于一体的技术型图书馆,这也是未来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方向,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4.1 积极构建网络系统有利于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互联网的连接在当今社会中非常普遍。因此,在图书馆建设中,我们也要利用互联网来实现图书馆信息的网络共享。在图书馆建设中,运用网络技术来构建网络系统主要分为:在图书馆内部建立网络系统,以实现内部管理的畅通;在图书馆与外部,连接并应用网络技术。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和外部网络,提升了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水平,最终推动了图书馆建设的网络化发展。

4.2 积极构建智能化系统有利于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在网络化的基础上,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建设应对智能化技术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建设中,要积极构建智能化系统,建立完善的智能化管理体系。以保证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智能化水平。因此,积极构建智能化系统并准确运用智能化技术,可以促进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4.3 重视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信息时代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目标

在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将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相结合。根据图书馆建设的现实需求,优先选择网络化和智能化手段,使图书馆建设能够最大程度地达到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目标,以期能为提高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和建设质量提供支持。因此,重视网络化和智能化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十分重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信息手段在信息时代图书馆建设中的影响可见:只有在图书馆建设中认识并了解信息手段的作用并积极运用,才能提高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建设质量。在具体的建设中,关于提高图书馆建设质量的措施包括: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以及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如果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基本可以确保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也能达到提高图书馆建设整体质量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群,吕东.信息时代专业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1).

[2]蒋永福,付军.图书馆服务五原则[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3).

[3]祝春晖.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测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2).

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范文3

刘强东为何要重视人工智能?症结就在劳动力。截止去年第三季度,京东员工人数已经超过11万,其中80%都来自物流配送团队,为保证次日达,京东已在全国运营254个大型仓库,加上千万级SKU的在售商品。但是,由于当前中国劳动力结构问题,那些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将很难持续给城市提供,而仍以这种劳动力粗放型增长方式来维持运营的话,京东不仅面临人员扩张的成本压力,随之而来的管理挑战也相应加大,所以对人工智能技术未雨绸缪的布局,对刘强东而言,已迫在眉睫。

当然,对于劳动力不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鼓励人口繁殖来应对,但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叠加后期新生人口,会进一步加剧总的社会成本;另一方面,新生人口,未来是否依然会维持在低教育及低职别的就业岗位呢?除此,人口繁殖有很长的周期性,最低也需要18年甚至更多。

显然,靠人口繁殖解决劳动力问题,不是一个最佳途径。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提了一个 “新物种”的概念。他从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等12个条目上,颇为详细诠释了整个“新物种”从哪里来、是什么、将去哪里。总结起恚就是说,人类不可回避也终将要进入智能时代。

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范文4

关键词: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对策探求

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创新让许多行业和工作发生了转变,档案管理工作即是如此。档案,顾名思义,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而档案管理工作就是专门工作人员利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而服务的工作。我国在“十五”期间,将档案管理工作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1],明确提出各级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做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档案管理,使之科学化、精确化。

一、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当前的各级部门档案管理机构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大部分是档案管理相关专业,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基础知识,但是对信息时代下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不够到位,缺乏适用于档案管理的计算机技术。另一方面,有部分工作人员是凭经验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有娴熟的业务技能,然而综合素质偏低,不利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二)档案管理软件应用的多样化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发展下,对档案管理软件的研发力度在不断的加大,有效的将档案管理工作引向信息化发展之路。但是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对电子政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一体化要求比较高,目前的档案管理软件难以满足不同档案管理办公需要,这就造成每个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对接极为不便捷,甚至不能有效的进行档案工作的转接,降低了档案信息的共享性,影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三)部分档案生命周期比较短

传统的档案载体一般都是密封的纸质文件,纸质文件具有其本身的弱点,第一:信息周期比较短。纸质文字的保存年限毕竟有限,在档案管理中无法做到及时更新,很多年岁久远的档案出现文字模糊、记录缺失,造成档案信息的不完整;第二:不可抗力影响因素比较多。纸质文件在潮湿、干旱、火灾、水灾等等不可抗影响因素下,都极容易造成破坏,有些档案没有备份及其它相关记载,很容易造成档案遗失损失。

(四)机密档案的安全性有待加强

对已经开始投入使用的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来说,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比较重要。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篡改或者偷盗,造成机密档案的信息泄露和破坏,还有些黑客技术专门恶意攻击档案管理的相关存储系统,造成档案的丢失和损坏,后果都是比较严重的。

二、信息时代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策略

根据以上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知道,信息时代下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要科学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调整,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为长远目标,科学合理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新思路和新策略探讨。

(一)更新档案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意识

在任何一项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工作理念的与时俱进,档案管理工作亦然。根据上述分析,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需要更新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强化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意识。在各级各类的人才服务中心的档案管理人员提高档案管理的意识,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于社会经济、文化工作的基础性作用,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把握档案管理的工作重点,为信息时代下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奠定思想基础,并努力为社会人才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才培养

在信息时代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计算机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普及力度将会越来越大,自然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人才素质也越来越高。在当下对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知识考察,也要加强对管理人员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将档案管理工作中常用的计算机技术、网络管理技术进行逐步的培养,帮助档案管理人员更好的适应社会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三)完善高质量的档案数据库建设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更迭,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形式也要与时俱进,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合理的转变为电子档案数据。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基本形式以数字为主,也就是数据库信息。高质量的数据库不仅能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和完整,而且可以让档案管理工作变得便捷和智能化。在完善数据库建设时,要着重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这类统一一致的档案管理软件可以满足各级各类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有效的在档案对接中进行转换和更新,让档案信息更为安全和完整。

(四)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防护工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让档案管理工作变得信息化和智能化,这就需要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防护工作。对机密性档案的保存要做好重点防护,防治档案信息的丢失和遗漏。第一:建立档案管理工作室的安全防护。安装档案管理办公室的防盗门窗、智能监控系统,并做好加密措施,定期的排查档案管理中的不安全隐患。第二:机密独家档案信息做好备份。严防计算机的黑客侵袭和病毒侵袭,定期检测档案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对电脑系统进行不安全隐患排查。少数电子档案更新和转换时做好备份,防止断点数据丢失。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化手段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三、结语

在信息时代下,更新理念、创新管理是必然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需要顺应时展潮流,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树立其认真负责、踏实细心的工作态度,切实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使其朝向更好的方向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范文5

[关键词]生产方式;演进过程;变革;影响

Abstract: Production pattern 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roduction pattern unceasingly changes in human history,it’s form and feature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times. Production pattern will has some changes , takes on informationizational feature,and ha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n society in information times.

Key Words: production pattern;evolving process; Transformation; influence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在各个时代的不同的生产活动都形成了与该时代相适应的独特的生产方式。上世纪中叶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和设备开始广泛应用,促使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与此相适应,信息社会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更加深刻的影响。

一、

生产方式的演进过程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内的统一不是平静的,而是处于不断的矛盾运动之中,二者的矛盾运动使生产方式不断的新陈代谢,在每一个时代都表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三种形态生产方式的依次更替,正向信息社会迈进。

渔猎社会的生产方式。渔猎社会是人类刚刚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时期,大约一万年以前的所有历史都属于这个时期。当时,科学技术尚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制造和使用工具受到极大的限制,使用的大多是打磨粗糙的石器工具,以利用自然为主,通过采集果实、捕鱼、打猎等生产活动获取维持生存的食物。在这种生产力水平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在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很难存活下去,人们不得不以群居的方式生活,并以群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生产实践。

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农业文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次转折。科学技术开始产生并逐渐形成,定居的村庄渐渐星罗棋布蔓延开来,人们使用畜拉的耕犁、铁锹、金属镰刀、木耙等工具在土地上劳作,开始了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其特有的标志就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在农业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从事这种田间劳作的农民,“他们的生活仅是以糊口、苟延生命和供他们的主人寻欢作乐而已。没有长期储备粮食的设备,没有把产品运往远处市场必不可少的道路。”[1](p36)因此,农业社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和消费融为一体的社会。

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建立起了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度,形成了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体系,煤、石油、天然气等不能再生的化石燃料成为社会的主要能源,动力逐步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时代。在这个时期,人们的生产不再仅仅是为了自己享用,更多的是为了出售,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大规模的销售系统和大规模的商业体系,从而打破了农业社会生产与消费的统一,实现了生产和消费的分裂。

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文明为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换奠定了基础。20多年以前,未来学家们曾预测工业社会将向信息社会转换,现在,这一预测正在成为现实,社会信息化正在以人们预料不到的范围、规模和速度向前推进,引起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其中包括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

不同时代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各构成要素上。要了解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我们就应从现代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和生产关系的各环节入手。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

1、信息化进程中生产力的变革

(1)以脑力劳动为主、从事信息活动的人是社会的主要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劳动者既要支出体力,也要支出智力。在不同时代,因为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人们体力和智力支出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农业社会乃至以前的时间段里,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主要是体力型的,人们的劳动支出以体力为主;工业社会科学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人们先后发明了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等动力机械,进入机械化大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力所要求的劳动者素质是脑体并用型的;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大加强,信息产业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需要有大量的劳动者从事与信息有关的工作,这就使工业社会延续下来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的劳动支出逐渐转向以脑力支出为主。

(2)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化、网络化的智能机器体系成为人们的主要生产工具。人类使用的劳动资料,已经经历了简单工具和机器体系为标志的两个阶段,其中,简单工具在工业革命以后被机器所代替。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人们将会逐步用智能机代替工业时代的机器体系。智能机是具有人的部分智能的工具系统,它的使用不仅扩展了人们的体力,而且也扩展了人们的部分脑力,使劳动者更轻松、更准确地完成工作。

(3)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的信息成为人们的主要劳动对象之一。资源是人类生产的劳动对象,人们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范围是伴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在渔猎社会中,可再生的野生动植物是最重要的资源;到了农业社会,土地成为为人类提供生存资料的第一资源;发展到工业社会,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利用的资源的范围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煤、石油、天然气得到了广泛开发,但这些资源都是非再生性资源,过度开采会造成生态失衡等恶劣后果;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空中到地下,从宇宙到海洋,从无机到有机,无所不及,这些资源中就包括信息资源。在信息时代,它虽然不是唯一的资源,但却是最重要的资源,将会引起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信息事业。

(4)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标志和核心的信息科学技术成为核心技术。在人类历史上,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是空前发达和最为辉煌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科技群体不断涌现。在这些高科技群体中,任何高科技的发展不能不依赖于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特别是以网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因此,信息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它广泛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诸要素中,促进经济增长。

2、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

(1)生产上。使用机械化设备在流水线上进行的大规模集中化生产将逐步转变为使用智能化工具的适度规模的个性化生产。工业社会生产中利用的机器体系是依照决定性原理进行机械动作的装置,它们不会自动控制和调节,缺乏灵活性,这样的特点需要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监控和操作,以弥补机器体系的不足,这就决定了工业社会的生产必须把成千上万的工人集中到工厂里,在生产流水线上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子大规模生产出单一品种的产品。这种生产虽然成本低,但却满足不了人们的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信息时代人们在生产中广泛利用计算机这种智能工具,它“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和调节随时改变机器的行为模式,从而改变产品的款式”[2] (p234),同样一套制造系统可以灵活的生产各种产品。这种生产所生产的产品批量小,品种多,更适合多样化的需求。

(2)分配上。信息将越来越多的介入到未来的产品分配之中,并将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财富分配的依据。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价值骤然上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决定性的先导作用。因此,未来财富的分配方式将趋向于注重信息要素,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所有者将取代资本家成为社会阶层的最富有者。

(3)交换上。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产生之后在商业领域很快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并开始逐渐进入家庭,为改变传统的交换方式奠定了技术基础,使新型的市场交换的方式和手段呈现出信息化的特征。尤其是在信息高速公路建成之后,商店销售系统、银行电子转帐系统和家庭中的计算机终端、电视、电话就可以连成一个互动的网络,人们坐在家里就可以自由选购商品。

(4)消费上。信息时代将开始弥补有史以来生产者和消费者相分裂的状况,出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合二为一的趋势。农业社会里绝大多数人消费的只是他们自己所生产的东西,他们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生产者,也不是一般所认为的消费者。他们可以称之为“产消者”。工业革命把社会一分为二,导致了我们现在所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出现。到了信息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使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消费者与企业、与商场发生了一种互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消费者通过网络把自己喜欢的商品信息输送给厂商。结果就是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消费者实际上是参与了商品的设计和制作。

三、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生产方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相互的,生产方式的变化反过来也会给信息化进程中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一定的影响。

1、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人力物力。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生产方式的各实体要素中,使现代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通信、控制、显示系统等信息技术把自己的要求自动、准确、快速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不仅解放了劳动者的体力,加快了生产产品的速度,而且提高了加工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

(2)人类劳动的彻底解放提供了手段,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只有在现实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3] (p168)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广泛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是给人类实现劳动解放提供了“现实的手段”,机器人已经不再仅仅做险活、脏活,而且开始进入技术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劳动市场,扩大了人的体力,使人类摆脱了又脏又累的体力劳动;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又把一些繁重的脑力工作交给智能机去处理,扩大了人的脑力,使人们从那些繁重又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迈出了劳动解放道路上的第一步。

(3)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新的生产方式使生产从注重物质投入转向注重知识、信息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工业社会对物质和能量的大量消耗,缓解了社会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环境保护。

2、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⑴失业问题较难解决。信息化进程中崛起的信息产业,给劳动者造就了很多就业机会。但是信息化设备的自动处理功能取代了部分人力,这也导致从传统产业部门释放出来的低文化素质的人力资源在一定时期内会相对过剩。

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智能化、网络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虽然使人们的生产活动突破物理时空限制的同时,使以前因为这些限制无法建立的关系得以形成,但它也让人们为之付出了代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当前,在一些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发达的国家,利用互联网在家办公成为兼顾工作和家庭、保持工作柔性和节约办公成本的方法,但是仅仅使用电子联系难以构筑足够的达到默契合作的信任,所以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来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关系。

⑶人性堕落。生产方式的变革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全新的手段,然而,它也为那些物质膨胀者获取暴利,进行违法犯罪提供了科学手段。这些人利用高科技手段制造假币、窃取各种技术资料……,变成庸俗的经济动物。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正负两方面的。其负面影响我们要想完全消除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信息化进程中,我们可以充分树立信息意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以迎接信息化浪潮的冲击,适应未来社会。

参考文献:

[1]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范文6

互联网的产生,是因为技术手段不断更新,程序化购买的实现为互联网广告增长带来强劲的动力,这也是信息时代看到的情况。在工业时代是以生产者为导向,现在是信息时代,是以消费革命为导向的,那么生产者到消费者跨越或转变,我们看到的是传统电视播放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图所示:Analysys易观智库《中国程序化购买广告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程序化广告市场规模为52.3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41.0%,预计到2016年,中国程序化购买市场规模将达到187.6亿元人民币。当前中国程序化广告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2014年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RTB市场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大型品牌广告主对私有程序化购买交易的认可,同时移动端程序化购买的逐渐成熟也带动该市场的快速增长。

传统电视播放存在的弊端

信息时代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化和及时化,但现今许多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达成。电视媒体主要还是单向性传播,如同填鸭式教育,这不仅对电视观众来说是一个时间上的损失,也对有线电视服务提供商来说是一个资源的浪费。但现在的双向互动也好,双相交流也好,就决定了这种技术手段的落后导致了传统电视广告营收的下降。电视资源过于碎片化,导致电视媒体资源分散不可管控。互联网时代如何推动中国的传统广告购买方式的变革?也就是说,传统电视广告的互联网+,是在技术手段的实现与平台化运营,以及达到平台型媒体,使得互联网的一些技术手段能够应用到传统电视媒体当中。

国外程序化电视广告购买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