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信息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管理信息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管理信息化

能源管理信息化范文1

关键词: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控制层次;特点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6.02.0810

引言

钢铁制造企业是冶金行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钢铁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十年黄金时期之后,已经成为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国内的钢铁产量逐年攀高,2014年我国的粗钢生产居世界首位。随着钢铁市场扩张带来的产能过剩逐渐显现,整个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钢铁行业自身库存的增加使得钢铁企业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处于下滑通道的钢铁行业要想渡过难关,必然需要进一步控制企业生存成本,因此,企业精细化管理和集中式管控势在必行。当前国内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普遍较低且管理粗放,在面临骤然下滑的行业经济时无法抵御市场风险,这就要求钢铁企业的管理必须与国际接轨,实现自身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层面的创新。而信息化建设就是钢铁企业实现自动化生产控制和精细化经营管理的必经之路,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经营管理中引入电子商务和在线办公技术,实现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压缩,为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提供更高的成本优势。

1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控制钢铁冶炼的生产流程、销售、人员管理、产品设计等各种环节,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拓宽营销渠道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产品利润空间,从成本、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营销等角度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在于推动企业生产工艺和管理制度的创新,促进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充分吸纳先进的工艺和管理手段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尽快使企业摆脱当前生产高成本、产品低质量的困境。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构建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管理体系,推动产销联动的管理机制建立;建立全环节质量监督机制,产品从生产到售后整个流程进行质量监控;执行全过程成本控制,杜绝任何成本监督死角,严格执行预算制度;网络化产品营销与在线招标采购,最大限度拓宽营销渠道和压缩成本;构建能源管理系统,压缩能源消耗成本;构建企业统一的办公平台,压缩办公成本,关键办公事件透明化。

2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

钢铁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既是连续进行的,各个环节之间又是相对离散的,整个生产流程工序多、生产周期长,粗放的对各个环节进行人工控制无法有效保障最终的产品质量保持在稳定的水平。钢铁企业的控制层从上到下可以分为决策层、管理层、现场控制层、技术工人等,各个环节的逐级控制是实现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而人工决策和控制不如信息系统控制精确,因此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就在于生产工艺各环节的精准控制。企业信息化系统的5个层次分别为:L1/L2层,主要包括钢铁生产设备层的基础控制,在炼钢、浇铸、轧钢生产过程中的过程监控以及逻辑控制器、作业模型等;L3层,关注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源优化,目前在中国,能够提供完整钢铁行业MES系统的权威组织包括UEC和POSDATA;L4层,包括企业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L5层(决策层),包括业务分析、商业智能、绩效考评、企业战略管理等。

3钢铁企业能源计量管理

能源计量管理简单的说就是把生产企业能源消耗使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监测、记录、分析、指导。实时监控企业各种能源的详细使用情况,为节能降耗提供直观科学的依据。能源计量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成本消耗,从而实现企业盈利空间的提升,因此能源计量管理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之间可以同时进行,同时计量管理也是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语

信息化建设是工业企业从传统粗放经营转向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推动企业生产工艺的改进,也可以带动企业走向更高效率的管理机制。而能源计量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能源消耗量,压缩企业生产成本,强化企业经营控制。企业可以在信息化建设和能源计量管理过程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完善、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能源计量管理能够推动钢铁企业迈向发展的新阶段,也是钢铁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构建新型工业强企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文波,方丽莉.强化计量管理的对策探索[J].科研,2015(36):25.

[2]刘航.企业信息化建设集成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67.

能源管理信息化范文2

[关键词]煤矿能源行业 信息化管理 OA办公系统

能源行业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利用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生产的能源与管理体系进行一体化管控的节能新技术,通过动态监控和管理企业能源生产、输配和消耗各个环节,从而改进生产技术、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

一、煤矿能源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煤矿能源行业的各种各样的业务需求,OA系统办公系统包括如下功能模块:

(1)企业门户

通过OA协同办公系统的门户设置,可以根据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自行搭建不同的信息门户,实现门户的个性化、阶段化应用,如个人门户、集团门户、关联门户、新闻门户等等,从而实现将有用的信息自动推送给有用的人;有权限要求的信息自动推送给有权限的人。使用户一目了然的在一个界面上看到想要看到的信息,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2)工作流程

通过OA协同办公系统中的工作流软件的实施和应用,可以帮助企业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有效落地。通过工作流程的制度、表单和流程的集成,可以使员工轻松掌握和运用企业的制度和流程,尽快融入企业中来尽快给企业带来价值和效益;另外,员工根据需要调用工作流程引擎,实现各种表单的审批,从而提高了日常办公的效率。

(3)公文管理

公文管理是以OA协同办公系统的工作流为基础定义的特殊模块,由电子行文代替手工行文。公文管理模块专业实现对组织公共文书的电子收发管理,并且公文的正文支持修改留痕、手写签名、套红头、签章、等可灵活设定公文流程,自动进行流程跟踪、催办、查办,并可归类存档和检索等各种应用。解决公文传递速度慢,信息不及时、不同步、不易于查询等问题。

(4)知识管理

通过OA协同办公系统平台电子化的手段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沉淀、授权、分享、学习和持续创新,为团队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OA协同办公系统还提供了完整的文件档案管理地图,实现从个人文档、项目文档、单位档案等文件档案链的采集、分类、授权、分享和管理,方便有权限的人在第一时间申请、查询和使用。

(5)融合通讯

OA协同办公系统配备了即时通讯、短信插件、外部邮件、协同工作、第三方即时通讯工具、视频会议插件、论坛等各种沟通工具,并且可以按照沟通的特点选择使用,如几秒钟的信息对称或者提醒,可用即时通讯和短信;几分钟的沟通可以用外部邮件和协同工作,也可以对上述沟通工具进行组合使用,从而达到沟通的低成本和高效性。

二、煤矿能源行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思路:

(1)安全生产信息化是应用之重

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则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是建设重点之一,除被人们广泛关注和了解的瓦斯监控之外,还包括矿山顶板压力监测、井下煤炭运输系统监控、井下温度监控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监控等;其次,生产作业系统的监测监控和管理;最后,就是各个企业对于安全生产信息的联网,使企业、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能够随时查看这些安全数据。

(2)应急救援系统需求旺盛

应急救援系统是煤炭企业较为紧迫的需求。目前很少有厂商能够提供煤炭行业应急救援系统解决方案。虽然,不少煤炭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煤炭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应急管理上也实现了应急计划管理、应急通信等局部的应用,但是并不能完全满足煤炭应急救援指挥的需求。

(3)整合能源信息资源

煤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整合需求高,难度大

首先,由于行业企业本身管理部门层次多,条块分割严重,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管理,因此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其次,由于煤炭生产是集采煤、掘进、运输、供电、通风、安全等多环节协同配合的负责系统。同时,煤炭企业生产环节较多,其物流过程又不连续,所需原材料品种较多,且原材料与产成品之间没有严格的数量对应关系,难以像制造业等行业那样,可以通过物料需求计划对物料的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

井下移动设备多,开采、掘进、运输、监测监控等环节的设备随着生产的进行处于移动状态,要求相应的控制设备及网络设备也随之移动,对自动化系统和网络系统的设计、系统的可靠性和开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煤矿管理信息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矿井生产过程产生的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并提供给相关决策部门。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生产自动化系统集成形成的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超前性和系统性应有足够的考虑。

参考文献:

[1]张敏,赵伟.铁煤集团企业信息化回顾与展望[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16)

能源管理信息化范文3

关键词 格力 新能源汽车 管理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和规模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推进。2016年3月7日,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正式发行股份,宣布正式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进军。与此同时,在2016年1月,时任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董明珠和珠海银隆的董事长魏银仓达成了协议,两家公司正式开展了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合作,加速了格力集团的多元化,为公司找到了一个新的产业突破点,打通了创能、储能到家电能源管理的整个系统。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二维分析架构的建立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方面,主要对公共政策进行研究,在对政策进行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政策进行科学的构建,从而形成政策方面的合力,实现功能方面的互补形式,发挥出政策自身具有的巨大作用。

首先在X维度方面,也就是基本政策的工具维度。需要根据其政策工具的不同来对其进行分析,其中可以将新能源汽车工具分为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这三种类型。在供给型的政策工具当中,主要指的是政府部门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起到一个推动产业的作用。在供给型的政策工具当中包含科技信息的支持、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支持以及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等。在需求型的政策工具方面,政府主要利用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的方式来推动产业的不断发展,其中可以利用贸易管制、海外机构、政府采购以及服务外包等形式。就环境型政策方面来说,主要是通过间接的影响作用来影响其产业大环境的发展,如税收优惠、财务金融支持以及法制管制等。

在Y维度方面,也就是产业价值链本身的维度,需要在对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政策的特征进行了解的同时,还要对其存在的价值链进行分析。根据其产业的发展生命周期和价值链的活动规律,新能源汽车的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研发、投资、生产和消费等四个阶段。

将两个维度相结合,最后就会形成在政府政策形势之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的创新现状具有复杂性,其中具有无标度特征和随机统计的特点,也就是复杂性的网络理论特点。现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复杂的网络理论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大量的节点和节点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是各不相同的,并且分布的状况也是处于不平均的状态当中。

其中,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网络密度和平均的集聚系数等都是需要经过实际的测量来得出。在网络密度方面,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网络创新整体水平处于偏低的状态当中,充分证明了在网络创新的主体当中存在的合作关系是相对较少的,该领域当中的原始性数据就属于创新技术的一部分。在集聚系数方面,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网络系数属于较高的水平,充分说明了在技术创新的过程当中具有轴式的网络特点,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深度不够。

在网络的中心性特点方面,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网络中心性相对不高,充分表明了和其他的创新产业存在的联系是相对较少的,需要和其他处于中心位置的创新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获取到更多的创新资源,提升整个产业的创新水平。

三、相关的建议意见

上文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存在着一些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利的因素,因此需要在有效的制度安排之下,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作出明确的指导,利用制度创新的优势来带动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对格力集团来说,本身已经具备了相当庞大的产业市场,在此种情况下,需要以市场为基本的导向,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在现阶段市场需求的技术条件还不充足的情况下,就需要从低端出发进行发展,以研发低端的小型高效率的电动车为突破口,从而快速打开我国的市场。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低端小型电动车的规模化和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来带动其小型电动车的零部件、电池以及相关的电机设备的生产行业的发展,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另外,还要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强度和发展顺序作出科学的规划,要将科研工作放在首位,并且对其中的关键技术保持高度的重视。并且还要对传统汽车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对其中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契机和专项的组织模式之下,积极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产业的良好发展,其中包括汽车电子、总线控制以及底盘技术等产业,全方位提升我国的整个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另外,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过程当中,还要有效地降低电动汽车的生产准入门槛,从而在市场当中形成对小型电动车企业发展有利的局面,从而解决现阶段市场中存在的小型低速电动车发展困难的问题。对于市场来说,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从而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局面。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当中,(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降低资源成本,避免出现由于门槛过高而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现象。

其次,在政府方面,还需要珠海当地的政府建立起完善的机制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利用完善的税收财政政策和健全的政府制度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制约了其发展,比如研发成本、购置成本等,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部门发挥自身的优势,出台相关的财政税收政策来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持续不断地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动力。如果在当地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方针,那就进行不断的完善,建立起科学的规范准则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此外,政府部门的补贴政策也要到位,利用有效的监督方式和惩罚体系对不符合新能源汽车标准的部分勒令禁止,以此来避免市场出现紊乱的现象。并且,作为政府来说,还可以在政府部门当中建立起专项的采购基金,并且在合适的范围和情况下加大采购量,比如公交车、公务车等,格力集团和珠海银隆的新能源汽车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为自身原有的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避免市场机制所造成的短期失灵的现象,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量,从而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

最后,还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专利保护标准体系,高度重视对专利保护制度的建设,关键技术的专利申请也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对核心的专利提供保障。在我国提出专利申请,可以对关键技术进行针对性的保护,减少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当中存在的潜在威胁。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

四、结语

通过格力集团和珠海银隆集团关于新能源技术产业方面的创新,可以看出在当今世界范围新能源汽车都还是一个新型产业,它可以有效地减少能耗,为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新能源的产业标准化体系,完善电力动力系统,保证电动汽车的性能符合市场的需求,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徐国虎,许芳.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1):91-95.

[2] 陈军,张韵君.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8):77-83.

能源管理信息化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图书馆员工;素质

步入21世纪以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生活的日新月异,很多上世纪我们无法想象的图景已经真真切切地成为当代生活的常态。数字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娱乐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当数字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当信息化时代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科技体验时,很多传统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休闲模式却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以往,很多人将读书当作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或者消磨业余时间的途径,办理一张图书借阅证,就可以在业余时间徜徉于文字海洋,为大脑充电,汲取各方面的知识。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逐渐普及,传统纸质图书的弊端日渐显现,与网络阅读相比,书籍略显不方便携带,不容易查找,阅读成本高等劣势,因此,更多的读书爱好者逐渐把“跑”传统图书馆的习惯改变为“泡”电子图书馆的爱好,这使传统图书馆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也对图书馆员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一、信息化时代图书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具有信息时代特色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

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是每个人必备素质的重要方面,除了普遍意义上所说的职业道德与思想品质以外,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信息时代还应顺应时代潮流,加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职业道德毋庸赘言,是任何员工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员工对服务读者工作认知与践行的基础,通过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态度能够得以体现。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得以体现,在图书馆工作中,二者共同构成了员工的思想素质。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使各类信息快速广泛传播,诚然,正面信息的传播能够给人们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但不可否认的是,承载负能量的信息也在大量横行于网络,充斥在读者和网民的视觉与听觉中。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必须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具有较强的信息辨别能力,能够及时有效地剔除掉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不具有传播价值和不利于主流价值观建立的负面信息,把好电子图书馆的资源关卡,为电子图书馆的健康与洁净做出努力。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及时引进科学健康的信息资源也是其信息辨别力及职业道德的重要表现,只有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电子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和质量,读者才能够自由遨游于电子图书资源的空间,从中获取知识,得到充实与提升。

(二)具备信息处理应用的能力

之所以我们说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图书馆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是因为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已经远非人们根深蒂固的“借书——登记——看书——还书”流程,彼时的图书管理员只要能够将图书分门别类置于合适的类目下,在读者借书时做好登记工作,及时催还,以及在读者还书时做好消记工作即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基本没有关联。而此时,图书管理工作已然今非昔比,信息时代,信息的发现、收集和提供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把目光定格于纸质图书是非常落后的观念,一名出色的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网络信息处理应用能力。首先,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输入到数据库并存储起来;同时还要掌握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基本的网络操作技术。其次,图书馆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外语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专业素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范围广,广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只是转瞬间的事情,因此很多外语信息有可能被我们的网民和读者接触到,这时,甄别信息良莠以及做好知识导航和分门别类工作则成为图书管理员的分内之事。

(三)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虽然这不能算是信息时代图书馆人员需要具备的特殊技能,但在信息时代,图书馆人员必然拥有更高的人际交往能力。网络缩小了世界的范围,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也把图书馆与出版商、各种公司以及读者紧密连接在一起,使信息在国际间迅速传播,人与人、人与信息的交流愈加频繁。现在的图书馆已经不再是独立的个体,只为特定区域内的读者服务,而是成为了一个推进世界联系的有机整体,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不断与外界的知识和信息相联系,以获得更为充实的知识资源,满足更大范围读者的需求,因此当代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求具备更高的沟通交际能力,他们需要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给读者与图书馆、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政府部门等均创造一个和谐共生的发展空间,为图书馆开展工作打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二、信息化时代图书馆人员提升工作能力的必要性

(一)内部完善的需要

图书馆肩负着存储文献、传播知识的重要使命,在很多人心中,图书馆是庄严、肃穆、传统而古朴的,似乎提起图书馆,首先脑海中浮现的便是一位位伏案阅读的读者在一片鸦雀无声的寂静中翻书的场景。然而,数字技术的发展把我们带入了信息时代,外部环境的改变促使图书馆内部结构的变化,馆舍的改建、扩容让图书馆“旧貌换新颜”,逐渐与时代契合,与国际接轨。如今,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集成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被广泛运用,图书馆已由过去的全实体形式向虚拟化转型,呈现网络化、电子化的特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是信息时代图书馆工作的必然要求,如果学不会使用现代化的工作方法,就很难胜任现代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二)外部环境的要求

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和影响促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在转型,人们的工作方式在转型,乃至整个社会都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向更为先进和现代化的方向实现转型。信息量在变大,信息传播速度在加快,信息传播方式在丰富,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在改变,图书馆的外部服务环境发生了巨变,必须与时俱进,以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力量,提高员工服务水准和工作能力,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更新升级员工培训体系,围绕外部环境变化的新要求,以信息知识存储与传播技术为中心,有效开展员工继续教育工作,以提高员工业务素质,适应多元化、个性化的读者需求。

(三)员工发展的需要

诚然,员工工作能力的提高对于其所供职的图书馆是有利的,能够促进图书馆工作效率的提升,但是,归根到底,个人工作能力还是与个人的发展联系最为紧密。如今,图书馆的功能越来越多,服务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墨守成规必然落后淘汰,勇于进取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优胜劣汰。以往,读者经常抱怨图书管理员态度傲慢,对读者不耐烦,借书还书都要看管理员的脸色;现如今,读者很容易将身份转变为网民,如果在图书馆的借阅纸质图书或者登录电子图书馆过程中产生不愉快的情绪,感到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则读者完全可以转变获取信息的途径,甚至通过一些开放的投诉建议窗口投诉给其带来不好体验的图书馆员工,让这些员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见,只有具备高超的工作技能,同时又能用心服务读者的员工才能够受到读者的褒扬,对其个人发展产生有利的促进作用。

三、信息化时代图书馆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教育,培养图书馆员工的信息意识

与任何工作一样,图书馆工作也是一个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以适应时展要求的职业。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信息开发和利用的直接实施者,他们与读者联系最为紧密,是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最活跃而重要的一环,因此,在信息时代下对图书管理员加强信息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图书馆是传播信息,尤其是健康积极信息的主要场所,图书(包含电子图书馆的阅读材料)是信息的直接载体,而图书管理员是这一信息载体的管理者,他们的信息意识十分重要。对于信息意识的教育,主要包括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保密意识,信息更新意识,信息收发意识和信息传播意识等,要敦促图书管理员基于信息的“深度”、“新度”、“准确度”等指标来甄别信息的良莠,要培养图书管理员对信息持有敏感的态度,时时刻刻关注信息的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层面,树立一定的信息意识,对信息做出合理的鉴别工作。

(二)注重培训,提高图书馆员工的信息素质

员工培训是当今社会企业寻求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才的成长推动企业的发展,图书馆员工工作能力的提升促进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转型,因此要重视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在信息时代注重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首先要加强图书馆员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目前,图书馆信息化进程加快,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转移到对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是否合理,对高层次的电子文献服务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方面,因此图书馆员应提高合理配置电子信息资源,快速、准确、全面传递文献服务,为读者提供高效咨询服务的能力。其次,要在有效利用互联网为员工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要训练员工合理引导用户有效利用互联网的能力。例如,图书馆可以定期安排培训课程,让员工参与培训,学习互联网和计算机的运用技术,提高信息收集存储及辨别能力。另外举办一些讲座,为读者介绍各学科资源状况和最新出版信息,引导读者正确利用互联网信息。

(三)强化考核,建立图书馆员工的工作责任

教育和培训工作是否对员工起到实质性的提升作用,要通过合理的考核机制来衡量和判断,否则便是一纸空谈。当信息化时代对图书馆工作提出越来越高要求的时候,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是否同步提高,需要通过对他们的管理和考核来实现。例如,可以以图书馆员工的数量和期刊质量作为衡量其学术水平的标准;可以以员工设置的学科导航更新数量及读者点击率来衡量其信息收集的能力,可以通过考核员工承担科研项目的完成水平来衡量员工的科研能力;可以通过对读者进行的教育讲座效果来衡量其沟通、判断及服务能力等等。对考核成果较好的员工予以奖励,同时对考核成绩较低的员工做出适当处罚,以此来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调动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陈凤琴.图书馆职业精神解读[J].科技情报与开发,2007,(15).

[2]王翠.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及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7).

[3]陈扣英,吴凤仙.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绩效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7(5).

能源管理信息化范文5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能源管理软件应用

引言

我国是工业能耗大国,工业用能占我国终端能耗总量的70%左右。为缓解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与能源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企业纷纷使用能源管理软件,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管理能源,降低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希冀以更低的成本投入获取同样有效的能源管理措施,而云计算的出现使其变成现实。

1、什么是云计算

1.1云计算的定义

目前国内对云计算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只是在大体上做了一些概念性的表述。简单地说,云计算就是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我们可从三方面进行描述。第一方面,软件作为服务(SaaS),提供使用服务商运行在云基础设施之上的应用;第二方面,平台作为服务(PaaS),提供在云基础设施之上部署用户创建或采购的应用,这些应用使用服务商支持的编程语言或工具开发;第三方面,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提供云供应了处理、存储、网络以及其它基础性的计算资源,以供用户部署或运行自己任意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或应用。另外,云计算技术具备广阔的接纳入口,随时准备丰富自身。

1.2云计算的体系结构

云计算的体系结构,包含云服务、云平台和硬件平台。云服务就是指可以在互联网上使用一种标准接口来访问的一个或多个软件功能;云平台是云服务的运行平台,它提供服务开发工具和基础软件(如数据库、分布式操作系统等),从而帮助云服务的开发者开发服务;硬件平台是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在内的所有硬件设施,它是云计算的数据中心。

2、什么是能源管理软件

2.1 能源管理软件的定义

能源管理软件是一种为多层次体系提供能源产、供、销决策的软件系统,集自动化、信息化及标准化的软件、服务、管理体系于一身。技术方面,采用最新的WEB2.0、Hibernate 技术,选用大型数据库平台和工作流引擎,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思路,并采用B/S三层结构模式应用;应用方面,通过企业提供的基础能源数据资料,经过软件的计算和模型分析,得出准确的能耗数据和优化分析结果。

2.2 能源管理软件的发展

从1997年开始,我国企业逐步重视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管理能源,从最初的简易统计分析工具发展到能源管理系统(EMS),再发展到能源管理平台(EMIS),逐渐形成“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的能源管理软件,并结合全过程的节能服务,为企业翻开能源管理的新篇章。如今,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出现,能源管理软件的发展也将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3、云计算在能源管理软件中的应用

云计算是如何走进能源管理软件的?随着能源管理软件在企业的全面推进,数据规模和业务量快速增长,应用需求呈现多样化,对业务功能、信息利用、数据质量、信息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单靠先前模式运行下的能源管理软件已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在能源管理软件中引进云计算技术,利用此技术的优越资源,为企业增强数据安全性,加快信息共享速度,并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能耗成本,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下面我们从实施、效益、难点三个方面简单阐述云计算在能源管理软件中的应用。

3.1 三层体系结构实现平稳实施

云计算作为一种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以其特有的三层体系结构为使用者提供服务。能源管理软件结合自身特点,首先优化模块的耦合性,设计预留扩展接口,可无缝享有云服务,其次从系统稳定性、数据安全性、网络畅通性等方面充分考虑,保证能源管理软件在接入云平台后正常运行,再者有选择性地应用硬件平台中提供的各类设施,保证整体稳定性。

3.2 大大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

每一个企业都在盘算着这样一笔账目,如果使用云计算技术下的能源管理软件,能为其节省多少成本,又能为其带来多大效益。

架构一个能源管理软件一般需要应用到的成本项主要包括设备购置成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管理维护成本、机房空间成本等,其中单就设备购置成本这一项就耗资上百万。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成本耗费仍呈上升趋势。

采用云计算技术,企业单位就不必再购买此类昂贵的设备,进行无休止的维护工作等,而完全将其转移到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信息化成本投入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能源管理效益。

3.3 亟待完善的问题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伴随着一个不断修葺完善的过程。云计算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但仍旧存在着许多亟待完善的方面,这里主要提出以下两方面问题。

(1)数据安全性

在安全方面,云计算提出云安全的概念,认为可以通过新型分散处理编程技术在集群中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框架,可分配到多个节点上,然后再收集、整理从各个节点上返回的信息,并最终做出解答。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安全概念下潜伏的危机。首先,云计算的服务提供商安全吗?其中包括他们的网络是否安全,提供的存储是否安全,会不会盗用账号,泄露数据等。其次,整个云计算的应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议标准,假冒、仿冒、盗用该项技术等行为风行,必将使得整个云计算的数据安全受到威胁。再者,针对各种间谍软件、木马、病毒、蠕虫,是否已经做好了精细化管理的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服务等。

(2)云计算标准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云计算也需要一套行之有效又不至于成为桎梏的标准。统一的云计算标准有助于确保云计算的开放和有序竞争,防止技术锁定,随着云计算技术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应用,业界对其标准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4、结束语

目前云计算在能演管理软件中的应用依旧处于探索阶段,将会出现诸多不可预测的难题与挑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这种技术的日趋成熟,必将给能源管理软件行业带来深刻的变化,为全球化能源管理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正洪,郑齐心,吴寒.企业云计算架构与实施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王鹏.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实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能源管理信息化范文6

然而当你走入唐钢,却是另一片景象——绿草茵茵,花木成林,飞鸟翔集,与矗立的高炉形成一幅和谐而又美妙的画面。没有浓烟,没有二氧化硫的侵扰,取而代之的是空气中那淡淡的泥土和芳草的气息。这就是“世界最清洁的工厂”——唐钢。

绿色转型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特大型钢铁企业,河北钢铁集团的骨干企业,具有1800万吨/年的配套生产能力,钢材产品主要为板、棒、线、型等4大类,包括热轧薄板、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中厚板、不锈钢板等140多个品种,近1000种规格,其中,精品板材占产品总量的40%。2012年末,公司资产总额1052亿元,全年营业收入710.29元,实现利税18亿元。

谁曾想到,“世界最清洁工厂”曾经因排放和污染问题而面临迁出唐山市区的命运。也正是这个巨大压力使得唐钢深刻意识到:在钢铁企业不断谋求转型发展的时代,当资源和环境成为钢铁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唐钢的必由之路。唐钢本部年消耗能源总量约为485万吨标准煤,主要消耗能源种类有洗精煤、无烟煤、动力煤、焦炭(含自产)、电力(含自发电)及主要自产二次能源介质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氧气、氮气等,能源费用占生产总成本30%左右。唐山钢铁集团副总经理刘键因此指出:“要想提升唐钢的竞争实力,必须在能源管理上做文章。”

“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容纳、节能减排压力巨大,企业转型已刻不容缓”。认识和理念上的升华让唐钢开始从集团层面全面谋划绿色制造模式,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谋划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实现企业与社会、生产与环境良性互动,走出了一条都市型钢铁企业转型发展的创新之路。强力推进以流程再造为核心的厂区环境规划治理,大力度实施节能减排,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高效利用能源,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企业典范。

从2008年9月开始,唐钢开始了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主动淘汰了3座400立方米级高炉,价值上亿元。几年下来,河北钢铁集团累计拆建拆迁161万平方米,厂区绿化面积达到664万平方米,钢铁主业核心企业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跻身行业领先水平,厂区环境空气质量高于国家二级标准。

但是,拆高炉的“硬做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要想标本兼治,还得靠“软手段”,在管理上下功夫。于是,唐钢实施了“企业能源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在国内钢铁行业首推“能源成本管理”,而战略依托便是给唐钢带来巨大声誉的能源管控中心。作为能源信息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管控中心具有对能源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分析,处理以实现对能源实绩、能源计划、能源平衡、能源预测等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功能。对能源的统一调度、优化煤气平衡、减少煤气放散、提高环保质量、降低吨钢能耗等起到重要作用,对事故预案的制定和执行、事故原因的分析、判断、处理达到快速、准确,对正常和异常情况下能源供需的合理调整和平衡达到高效都是十分有效,因而,能源管理中心的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IT的价值

唐钢能源管控中心定位为公司的三级能源管理系统,立足于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能源管控中心(EMS)、ERP系统、PI系统的无缝连接。以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的实时数据为基础,同时提取 ERP、MES/DSS系统的生产实绩、生产计划、财务数据等信息,经过系统的分析和处理,提供给能源管理专业人员全面、真实的数据,改善目前的能源管理方式,实现能源管理到班组(考核到岗,责任到人)、能源管理到工序(精细管理,整体优化)、能源管理到产品批次(成本透明,科学决策),使唐钢信息化水平和能源管理水平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唐钢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4万点的数据采集(包括流量、温度、压力、累计流量、电流、电量等参数),可以管理唐钢五个分厂(炼铁厂(含炼焦及南区炼铁),一钢轧厂,二钢轧厂,冷轧薄板厂,动力厂)范围内各从原料到最终产品过程中产品的工序能耗、各批次能源消耗。监视系统中所有数据均来源现场仪表计量的数据,应用信息技术将分散在全公司的动力单位统一到一体化的监视平台上, 实现了对能源介质消耗的监视,为能源调度、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提升了能源调度管理水平,实现公司从调度管理中要效率,从能源管理中要效益。

信息化成就了能源管理的可视化和精细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唐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比如在能源介质的管理上,唐钢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耗用进行分散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实现集中的信息管理调度、设备运行状态监视、数据查询分析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能源介质作用。能源介质从生产到使用,实现闭环管理,产用差值小于3% ,实现网上自动能源结算。按综合节能率0.5%测算,年节约标准煤3万吨,年新增利润4500万元,自发电比例达到70%,居行业领先水平;系统上线后,吨钢能源成本累计下降150余元。能源系统的建设紧密结合公司综合治理和绿化美化,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