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文化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礼仪与文化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文化;“魂”与“体”;多彩贵州;形象

引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大决定。《决定》认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文化的多视角解读

1、文化的内涵解释

“文化”一词,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文化的基本功能

文化因人类而存在,人类出于共同生活需要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化由于涵盖范围和层面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功能。首先,文化具有整合功能。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能够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文化是沟通的中介,如果个体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文化共享,那么他们也就能够进行有效地沟通。其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再次,文化具有维持秩序的功能。某种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就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认可和被遵从,这也意味着某种秩序的形成。只要这种文化在起作用,那么由这种文化所确立的社会秩序就会被维持下去,这就是文化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最后,文化具有传续功能。从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传,即下一代也认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么,文化就有了传续功能。

3、文化“魂”与“体”的关系

当代中国文化之“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包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层次的内容。在当代中国,一切文化产品只有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魂”,才有主心骨,才有精气神。当代中国文化之“体”有多种形态,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些“体”作为文化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都是承载、传播文化精神价值的重要载体和形式,都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魂”的重要功能。

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培育、大力提升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确保文化建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增强文化传播力,使当代中华文化之“魂”广为传扬、影响深远。要深刻领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更加广泛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多彩贵州”文化概括及其表现

“多彩贵州”是贵州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歌唱大赛、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舞蹈大赛、国际摄影展等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目的是挖掘和展示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如今,“多彩贵州”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的关注,正成为越来越亮的文化品牌,涉及贵州的方方面面,所以才多彩。近年来比较出名的《多彩贵州风》集多民族风情于一体,通过原生态民间艺术瑰宝的集中呈现,原汁原味地展示了贵州这样一个多民族大省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多彩贵州风》不仅让观众在有限的时空里感受到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独具韵味的山水气质,同时也揭示了人与自然相和谐、文明与文化相映衬的艺术主题。

1、“多彩贵州”对贵州美丽富饶的旅游景点展示

“多彩贵州”在各地开展了国际摄影展、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等活动,对贵州的旅游资源给予最为充分的展示。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闻名世界的黄果树瀑布、龙宫、赤水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梵净山、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以遵义会址和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通过对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的展示,达到游客了解贵州全面自然美景的目的。

2、“多彩贵州”对贵州少数名族服装、风俗、节日等的介绍

在《多彩贵州风》演出时,表演者穿上代表贵州民族的服饰,表演独特的文化习俗和节日场景,给观者新奇的感觉。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居住着48个民族,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贵州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热情质朴、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贵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八音坐唱,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

3、“多彩贵州”展示少数名族专有的特色技能比赛

“多彩贵州”还展示少数民族专有的特色技能比赛,比如:斗牛大赛、蜡染大赛、刺绣大赛、还有山歌对唱比赛等等各具特色的民族节目。给旅游者实地观看的吸引,也是表现少数民族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有着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蜡染作为最古老的手工艺,为中华民族古文明的一部分。贵州刺绣的美,在于其原始、纯真、秀雅和拙朴。苗族的刺绣,是依托于苗族的服饰。苗族刺绣的很多图案透析出一种生命的意识。营造了惬意的精神家园,让人有回望和眷恋之感。

三、“多彩贵州”文化影响的多重体现

1、“多彩贵州”对“贵州精神”的展现

“精神”是“灵魂”,没有精神的发展将是盲目的前进,精神也是支撑文化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精神高地”,就解决不了“发展洼地”的问题。贵州要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既要遵循经济规律,更要高扬精气神,只有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全省上下的热情和干劲,才能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多彩贵州”通过舞蹈、歌曲等形式对贵州的旅游景点、风俗、节日等进行了展示。而其中的旅游景点中的“红色旅游景点”是核心元素之一,它们正是贵州精神的集中体现。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勤劳勇敢智慧的贵州人,孕育并践行了:精神、精神、三线建设精神、大关精神;迎战新世纪特大旱灾中挺立起的“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新世纪奋发赶超的“时代精神”。这些精神充分体现了贵州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质。它既是贵州建省600年来悠久历史的积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贵州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多彩贵州”对“贵州精神”的弘扬,使人民进一步树立自觉自信自强的贵州意识,进一步把发展速度提起来、再提起来。

2、“多彩贵州”对贵州新面貌的展示

“贫穷落后”一直以来是外界对贵州的第一印象,对于贵州的了解只停留在“黄果树瀑布”、“”、“少数民族聚居地”和“交通不发达”等几个单调的词上。而旅游者也只是来贵州看那几个典型的景点。而对于贵州的整体形象并没有深刻的理解,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经济发展的确滞后的原因。近年来,在中央的支持下,贵州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怎么让外界了解贵州的大变化呢?怎么样去改变人们对贵州固有的看法呢?“多彩贵州”给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2005年,《多彩贵州风》以人们始料未及的轰动效应彰显了贵州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一时间,外来旅游者看《多彩贵州风》,参会者看《多彩贵州风》,家人团聚看《多彩贵州风》,亲友来访看《多彩贵州风》,《多彩贵州风》成了贵阳一道亮丽的风景……2006年,《多彩贵州风》走出贵州,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开展演出。2007年至今,《多彩贵州风》又走出国门,在俄罗斯、英国、美国等地开展巡演,这些活动为介绍新贵州、展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做了很好的宣传。观众在观看具有贵州地方特色的文娱节目的同时,也对贵州的现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希望进行实地考察。“多彩贵州”不仅给贵州的旅游带来了热烈的效应,还给投资者提供一个了解贵州的平台。多数观者认为,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给人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贵州的面貌正在慢慢改观,贵州的发展已迎来新的机遇期。

3、“多彩贵州”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

第一,走文化产业的新路。通过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旧有模式的反思,贵州不再片面地把文化作为搭台工具,而是着重强调文化自身的“唱戏”功能,走出了一条“为文化搭台”的新路。具体地说,就是“多功能互动、多效益并重”的发展思路和“党政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媒体搭台、文化唱戏”的运作模式。

第二,发挥精神与经济的双向互动。“多彩贵州”品牌一方面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吸取有用的资源,另一方面又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和经济动力,其经济效益将逐渐显现,使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文化互动中得到解放和发展。

第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同步前进。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功能上的同步到位,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并驾齐驱,使文化生产力得到充分的解放和发展。

四、把握“魂”与“体”的关系,发掘文化的贡献潜力

“多彩贵州”在把握“魂”与“体”上面体现得淋漓尽致,“贵州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诠释,贵州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和民俗文化也奠定了“体”的基础。“多彩贵州”通过7年的发展,逐步挖掘出贵州特有文化的贡献潜力。放眼中国文化,其“魂”必须由之“体”来承载和传播,才能有效地发挥其独特的导向和传播功能。

1、繁荣文化产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有五处提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借助文化产业的力量,繁荣文化产品是弘扬宣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加强文化产品在媒体传播中的宣传力度。对于媒体传播者而言,要慎选进行广泛传播的文化产品,对于符合时展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文化产品,要提高其宣传和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文化建设助力经济发展

对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沉淀在群体灵魂深处的文化认同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文化竞争力才是一个企业或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或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寻找文化支撑,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按照的唯物史观,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经济与政治和文化,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员工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的提高,制度体系的规范和科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今世界经济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文化产业的大量涌现,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知识经济其实就是文化经济,抓文化就是抓经济。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建议

1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1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不足

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来逐步完成,而且投资较高。因此部分企业选择继续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而将资金更多的用于例如设备改造、产品销售等直接投资上,疏于对档案的管理,忽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导致管理人员缺乏经验、缺乏服务意识,使得档案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落后的地位。然而,事实上虽然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但是通过对档案的合理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对档案管理模式的忽视必然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1.2档案管理信息载体的破损

在企业信息化的背景下,磁性载体的电子档案成为继纸质载体的图文档案之后的又一重要管理对象。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许多企业实现了工程设计、施工和产品研发中的二维绘图、三维仿真模拟设计的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中常见的载体有胶片、磁带以及光盘等,这些载体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破损,例如自然老化、害虫的侵害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损伤等。这些都有可能严重影响文档等信息的使用.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运行出现问题。

1.3标准化建设不够完善

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化指的是在档案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过程中,必须有相关的规范与标准对其进行指导。信息化是一个非常严密的信息系统,各个业务环节的相关信息为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提供了保证。但是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数据计算的标准却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以及工作程序标准、数据交换等标准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否则这些原本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因素将给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或资源共享造成诸多不便,甚至会严重制约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改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2.1设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安全、合理、充分地使用电子档案

想落实档案信息化,就一定应设立实用的文件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对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规范和改进在运用计算机情况下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让其适应档案信息管理的要求;第二,按照文件处理程序来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最后,在信息系统中设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档案的安全。

2.2增加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落实档案管理的科学化

现代化的设备必须由人来操作,同样档案工作信息化由人来落实。档案管理者应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方可适应要求,现代化知识会成为每一位档案工作者知识中的要素,此外,也深刻地影响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档案工作队伍的结构,故设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业务知识和技术知识的专业队伍是尤为关键的:第一,档案管理者应该具有多元化的知识背景。现代科学成果在档案管理中的大量使用,促使档案工作者应不断掌握和学习管理、理论和文化等相关知识,其中极为重要的是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它们对档案管理执行信息化、现代化具有直接作用。第二,全面了解档案专业知识,例如:具备档案自动化管理、目录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学以及档案修裱、复制、编研、检索、标引、著录等相关档案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第三,从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情况来看,档案工作者应该具备熟悉进行档案信息分析与研究、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提供高层次档案信息咨询与服务等三方面的能力。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上级档案管理部门应倾力创造条件,有计划的选派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离岗培训,进行深造,还能够运用以强带弱、以老带新的办法,互学互帮等确立梯队型人才结构和复合型人才群体。

2.3增加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安全素质,落实档案管理的安全化

对于信息社会环境中的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管理电子文件的信息安全的能力和意识。档案信息安全是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生命线,研究档案管理者的素质,非常有利于发展档案管理学的理论研究、拓宽档案管理保护领域;健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事业的可持续、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范文3

从21世纪开始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为人们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所以计算机在国内各个行业的普及速度十分迅猛。如今我国卫生信息化得到发展,在各大医院中都开始实行电子病历,这也可以看出我国医院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病历更为先进、快速和便捷,给医务工作者工作减少了很多负担。但是电子病历应用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对电子病历应用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

电子病历;信息化管理;医院

1引言

近些年,我国一直在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应用重要的表现之一。只有开展信息化管理才能推动医院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医院医疗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而电子病历就是医院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标志。虽然使用了新的病历管理技术,但是管理方法还是用以前传统的管理方法,很难保障电子病历的真实性和准确有效性。所以,医院必须要重视电子病历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体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以便提高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管理的规范性。

2电子病历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2.1电子病历内容相同

电子病历中具有复制粘贴功能,复制粘贴虽然可以给医生录入病历提供很大的便利,但是也有很大问题,医生过多依赖复制粘贴,导致忽视了病历的的差异性,所以电子病历的内容相同是电子病历管理中十分常见的问题。在设计中为了给医生提供便利,电子病历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模板,但是在实际中因为对模板过于依赖,经常套用模板内容,不去考虑每个病患的差异性。相同电子病历很难体现每个病患的具体身体情况,也影响了医生自身水平的提高。如果电子病历太过模式化,就会降低电子病历应用的价值,也对医院后期治疗过程造成不利的影响。

2.2患者隐私保密度不够

电子病历就是计算机的一个软件,通过网络进行存储和传递,只要拥有账号与密码都可以登录软件查看每一个病患的身体情况,一旦账号与密码被他人得知,很容易就可以获得病患的资料,还可以修改病历。在使用纸质病历时修改病历必须要经过上级医生的同意,但是电子病历只有有修改权限或者账号与密码任何人都可以修改,导致病历真实性和权威性不足。

2.3电子病历书写不够规范

对于电子病历的书写规范和内容都是有要求的,但是在工作中因为医生的懒散导致病历记录不够及时、客观和准确。相关数据显示电子病历复制粘贴缺陷率占据16.5%,过度依赖电子模板缺陷率占据28%。经常出现没有对病患进行检查就直接复制粘贴别人相同的病情内容,病患之间没有差异性,这在大大降低了医疗质量的同时增加了医疗风险。

3解决电子病历存在问题的措施

3.1完善模板和限制使用复制粘贴功能

为了提高电子病历准确性和有效性必须限制复制粘贴功能,在保证记录效率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使用复制粘贴功能,而且要保证电子病历系统里的内容不能够截图也不能复制到系统以外。为了保证电子病历的质量还需要增加许多功能模块,包括首次病人情况记录模块、入院记录模块、阶段小结模块、医生查房模块、出院记录模块等。各个科室可以为了突出自身专业特点建立符合自身病种的模块,在进行手术前还要让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详细,并记录在案。在手术中可以根据病情建立手术记录模块,包含手术要点、手术设备、手术人员、手术步骤和手术过程等的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记录规范、权威和完整,这也保护了患者和医生的权益。

3.2加强部门管理

电子病历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电子病历作为中心,管理工作的每一步都是以电子病历为前提开展,依靠精益生产信息系统、放射科各项信息查询统计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等构建的质量管理平台,不仅智能性很强,而且还可以对电子病历的所有环节和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所以就保证了电子病历质量,医院的管理层必须加以重视和不断学习,尤其要对卫生部门实行的病历规范进行分析、学习和宣传。为了做到与时俱进,医院管理层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只有充分了解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系统的思路,才能制定其标准。

3.3建立信息安全体系

电子病历以计算机互联网为载体,因为互联网的特性,所以电子病历很容易出现安全性和保密性的问题,因为电子病历上记录的病患身体情况属于个人隐私,所以电子病历信息化管理必须做好电子病历保密工作,所以必须做好内外结合,即建立信息的保密制度与信息的安全体系。为了保护病患个人隐私,必须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从各个环节做好保密工作。对电子个人病历的建立、录入、存储、传递、归档、使用等环节加以控制。为了保证电子病历不会被随便更改,必须做好分级授权工作,明确医务工作人员的权利。医院记录电子病历的内容时必须要经过授权,没有授权单位、个人不能随意查阅、复制电子病历,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相关人员的责任。为了进一步保障电子病历安全可以进行实时监控,监控也可以进行分级,包括医院领导层、科室负责人、个人。为了防止电子病历被中途修改,在建立好电子病历后,一旦归档就不可进行修改,还要对电子病历定期做恢复实验,确保电子病历信息不被修改。为了预防外部攻击,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中心确保信息能够实时备份上传,还要建立电子病历信息安全体系,具备隐私保护、授权认证、数据存储等功能,避免网络黑客和病毒攻击,增强电子病历安全性、可靠性。

3.4加强电子病历标准化建设

为了提高医生的病案风险意识,必须要重视对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其责任心。避免粗心大意、为了偷懒复制粘贴等不负责的工作态度导致电子病历质量下降,医生必须要明白自己在病历中记录每一句话都具有法律效力,所以书写病历必须要全面、真实和准确。为了保证医护记录一致,需要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做好病情跟踪核实工作,确保病历信息记录真实有效。每一个科室应配备专门人员详细核查病历,发现漏签及时补签,但是拒绝代签,提高对电子病历信息的重视程度。

4结语

如今电子病历已不是什么新鲜物,正在逐渐被广大的医务工作人员和病患认可和接受,但是电子病历的出现对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综合要求。医院必须要了解电子病历信息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电子病历成为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翔,李颖,唐勇.电子病历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35):10-12.

[2]崔黎.电子病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6895-6896.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范文4

论文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全球越来越无国界化。“地球村”这个词的出现,就能很好的反应这事实。在“地球村”这一口号下,全球的经济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我国,跨国企业、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这些企业里面,文化差异、教育背景差异、人文差异体现得十分突出。正是由于跨国企业里面这些差异性,为企业的管理带来了难度,带来了新的问题。找出跨国企业在文化差异下管理中的问题,寻求跨国企业管理的策略,在我国跨国企业大量出现的今天刻不容缓。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gdp逐年飞速增长,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众多跨国企业的出现,跨文化管理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它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所决定的趋势。在跨国企业最先兴起的欧美等地,没有认识到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导致在跨国企业的管理中走了不少的弯路,甚至是为跨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前车之鉴,防范于未然,这是我国跨国企业应该觉醒的思想。不同文化、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民俗风情的个体或团体来到同一个空间工作、生活,在管理中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文化差异性,多组织旅游考察、民俗风情体验活动,尽量感受不同的文化,尽量体验不同的民俗风情。多进行出国或者到分公司学习考察,多学习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行为习惯,不同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绩效,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阻碍跨国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我国跨国企业管理现状 

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wto的加入,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更加迅速。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到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目光瞄准了中国庞大的市场。在中国,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兴起,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选择在中国落户,越来越多的中国跨国企业选择在海外投资。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480多家企业落户中国,其中更有30多家企业区域总部设在中国。可以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极具影响力,在国际供应链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跨国企业的数量还会逐步上升。 

二、我国跨国企业管理的问题 

虽然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480多家进入中国,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些企业中很多都是由于跨文化管理不善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在跨国企业中,当不同的文化之间出现相互对立,甚至是相互排斥的时候,文化差异在跨国企业管理中的冲突就会凸显。文化差异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教育背景不一样,有的接受的是西方式的教育,有的接受的是东方的素质教育;比如语言不通,在跨国企业中,语言不通是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导致沟通存在问题,交流困难,意见不能及时传达;比如民俗风情不一样,西方人的人情奔放,东方人的内敛含蓄。这些差异性,都会为跨国企业的管理带来问题:(1)文化差异导致管理者和当地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的不稳定。

在文化差异下,管理者会出现不信任手下员工的心理,而手下的员工也会出现不完全接纳上司的情绪。这就导致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出现裂痕,不能达到高效的沟通,工作效率上大打折扣;(2)文化差异会导致企业内部对市场的把握、看法不一致,从而丧失很多市场机遇,企业内部衔接不够,沟通不畅,反应迟钝,导致工作效率低下;(3)文化差异使企业内部划分地盘,各自为阵,形成多个小势力团体,甚至拉帮结伙,搞内部团队。这会大大的阻碍企业整体发展,特别是全球性的发展。 

三、我国跨国企业管理的策略 

基于文化差异,跨国企业在管理中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好不同的文化个体。在跨国企业的管理中,首先应该识别文化差异。有专家指出,文化分为“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以及“技术规范”。正式规范指的是个体之间价值观,人生观的差异性,这是个体长期形成的,不可能轻易的发生改变。非正式规范是指个体之间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等的不同,这在一定的时间相处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可以得到改变。技术规范则是指个体之间技术、知识水平等的不同,这可以通过个体的不断学习轻易的得到改变。不同的文化,其差异性不同,跨国企业管理者应该首先识别不同的文化范畴,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达到管理的目的。其次,管理者应该充分尊重文化差异,在跨国企业中,容许多种文化的同时存在,并且尽量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内部氛围。不同个体的文化差异已经形成,特别是正式规范的文化,不可能轻易改变的存在,要尊重它的存在。管理者在尊重每一种文化的同时,也需要让个体明白,接受别人的文化很重要。当每个个体都接受了别人的文化时,文化差异也就不是一个问题了。再次,塑立企业自己的文化。在跨国企业的管理中,塑立企业自己的文化,认同个体文化同时,要求个体学习企业文化,大家都向企业文化靠拢,达到整体协调,和谐统一、高效的跨国企业管理目的。 

总之,我国文化差异下跨国企业的管理,应该积极思考,主动找出文化差异为跨国企业管理带来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使文化差异下我国跨国企业管理规范化,使我国跨国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博伦.基于文化差异对我国跨国企业管理的策略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0(16):14. 

[2]黄伟东,蔡建生.中外企业文化差异有几多?[j].大经贸.2006(8):91.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建设;运行管理;探析

中图分类号:P415.1+3文献标识码: A

1.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研究

1.1忽视系统核心功能和系统应用价值的实现

自动化系统过于理想化忽视了配网管理的现实需要,配网自动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细致、科学的规划才能保证配网自动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但是现在各供电部门在配网自动化建设和运行当中多数是跟风而上、盲目上马,在缺乏统一、细致规划的情况,配网自动化建设缺乏明确的需求和建设目标。导致配网自动化建设与实际需求之间脱节。此外,在功能上过分的追求所谓的故障处理和恢复,导致系统具备示范性,而不具备实用性和广泛推广型。并且现在各地所使用的配网自动化管理系统实际上只解决了少数馈线的自动化,而作为实际使用方的用户却没有真正的受益,从这一角度来讲现在的配网自动化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没有实现对整个配网的自动化科学管理,导致投入和产出严重失衡。实际上配网自动化应该以方便用户为核心,作为个负荷高度集中、运行环境比较复杂的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更强调的是运行的可靠性,其功能要求主要是能够通过该系统实现对整个配网供电数据的实时监控、管理,及时发现供电问题并处理,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2配网自动化当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没有解决

在自动化系统当中要想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必须解决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这些技术问题主要有设备及系统的可靠性、通讯方式及网络平台、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的提取等。配网自动化对于这些技术的要求很高,这主要是因为配网自动化的建设是运行环境比较复杂,

很多站端设备是安装在户外使用的,受到天气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一些电子设备需要特殊的使用环境,在户外使用的时候很容易损坏。10kV~网本身就比较复杂,在实际建设中开关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提取比一般的自动化系统更难。而从现在来看,国内专业的配网自动化系统开发商还极少,很多开发单位对供电企业配网管理流程不熟悉,也不了解供电企业配网自动化的建设目的和需求,导致开发的配网自动化偏离了供电企业的实际需求。此外,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很多供电企业使用了多种通讯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虽然能够达到灵活性的需求,但是也容易导致通信的可信度不强,一些区域的通信达不到建设标准。

1.3配网设计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配网自动化设计需要专业的设计单位进行,这就要求供电企业要选择技术实力雄厚、设计经验丰富的单位,以保证主站、通信、设备、土建、实现方式、管理模式等能够达到建设目的和要求,但是目前来看很多供电企业过分的强调建设成本,忽视了设计上质量,导致设计方案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此外,由于配网自动化设计和建设比较复杂,而当前供电企业在这一方面的项目管理中却存在职责不明确,建成以后运行管理工作根本上自动化管理要求,根本不能对系统应用和数据进行有效的维护,也就是说供电企业本身的技术达不到配网自动化运营管理要求。同时,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一些供电企业简单的将DMS与EMs相等同,也存在简单集成等不良设计及建设取向。在配电网网架规划方面,供电部门没有考虑到配网自动化的潜在功能,在此基础上确定合适的设计方案,但是多数公司采用的模板式设计及建设策略,没有考虑到不同公司在地理环境、网架结构和规模、管理模式、负荷性质等方面的差异。

2.配网自动化建设及管理对策建议

供电企业要想提高配网自动化建设及管理水平,必须解决当前配网建设及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供电企业必须从配网自动化建设规划入手,做好自动化建设的长期规划,着重解决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做好方案设计及管理人员的配备工作。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强化配网自动化规划实现核心功能和应用价值

供电企业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上应该更多的考虑到企业的现实发展需要,考虑到其建设的复杂性、系统性,在决策方面要慎之又慎,这是因为配网自动化建设的投资规模较大,一旦达不到建设的目的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为此,企业应该制定详细的、长期的、科学的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规划,在规划当中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及自身配网建设上的特点明确自动化建设的需求及建设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配网自动化建设符合企业配网建设现实需要。

2.2要着重解决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配网自动化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建设工程,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综合运用的体现,如何解决建设中的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是保证系统功能与运行安全的基础。这些关键的技术主要有设备及系统的可靠性、通讯方式及网络平台、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的提取等。对于设备及系统的可靠性,可以从采购环节控制其质量,在设备和系统上要选择比较成熟、经过时间验证的产品,在远程定位系统应该选择比较成熟、应用广泛的GPS卫星定位系统,在计算机设备上要尽量选择质量比较可靠的产品。在通信方式上,所选择的通信工具必须经过实际检验,确保通信的可靠性,为了弥补通信的不足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保证通信质量。网络平台实际上是整个系统的操控平台,供电企业要建立专门的配网自动化管理中心,在该中心负责整个系统的建设及系统维护功能。值得注意的是10kV配网本身就比较复杂,在实际建设中开关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提取比一般的自动化系统更难,在这一方面上要与系统设计单位进行技术攻关,要求设计单位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2.3要提高配网设计与建设水平

配网设计及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配网的运行及管理,也关系到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供电企业要不断提高配网设计与建设水平。在配网自动化设计方面,供电企业应该将目光转向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设计单位,在注重技术先进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与企业的配网建设情况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主站、通信、设备、土建、实现方式、管理模式等能够达到建设目的和要求。在选择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成本,也要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技术的成熟性和系统的升级与未来系统的兼容,也就是说要更加看重设计方案的质量。为此,供电企业应该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自动化管理部门,具体负责配网自动化设计及建设工作,明确其职责范围及责任要求,并负责成立自动化技术部,具体负责配网自动化系统应用及数据的维护工作。此外,在配网自动化设计及建设的过程中,不应将DMS与EMS相等同,尽量减少系统中的简单集成。在设计方案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公司的在地理环境、网架结构和规模、管理模式、负荷性质等方面的差异,使方案能够充分体现企业在自动化管理上的现实需要。

3.结束语

总之,配网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质量,提高供电管理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供电企业要想提高配网自动化建设及管理水平,必须解决当前配网建设及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供电企业必须从配网自动化建设规划着手,做好自动化建设的长期规划,着重解决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并配备专门的运行管理及维护技术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断提高配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 关联翻译理论 《西游记》 文化翻译

一、引言

关联理论于1986年由法国语言学家兼哲学家Dan 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 Wilson提出来,是从认知角度作出的关于语言交际的解释性理论。作为认知语用学的支撑理论,关联理论在提出后短短几年内的影响就远远超出了语用学领域,特别是Gutt在1991年发表了“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的博士论文后,翻译成为了受其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Gutt运用关联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关联翻译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活动。

英国汉学研究学者W.J.F.詹纳尔(W.J.F.Jenner)翻译《西游记》的译本Journey to West就可以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很好地加以分析解释。他的译本是第一部由母语为英语的译者全译本。2000年《大中华文库》出版,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向国内外发行,其中《西游记》就选择了詹纳尔的译本。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它无论思想性或是艺术性都堪称一流,是我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西游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道、儒三家思想,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

不言而喻,《西游记》的翻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书中富含文化的内容俯拾皆是,如何处理是译者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通过此译本中部分翻译,管中窥豹,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归纳出詹纳尔对书中文化内涵所采用的主要翻译手段。

二、关联翻译理论简介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的本质可以理解为一种跨文化的“示意―推理”过程。翻译的全过程包含两个“示意―推理”过程,涉及三个交际者,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第一个“示意―推理”过程中,原文作者向译者示意其交际意图,而译者则根据原文的语境信息及关联原则对其交际意图进行推理理解。此时,译者是听话人。而后,译者进入第二个“示意―推理”交际过程。这时译者的身份是发话人/交际者,他根据自己对作者交际意图的理解和对译文读者期待的估计,向译文读者示意信息,而译文读者则据此进行推理解释。因此,翻译活动涉及两个交际者和两个接受者,其中译者既是交际者又是接受者。总之,翻译活动是一种三元关系,是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个交际者之间通过原作和译作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

在关联理论视域下,翻译时译者应充分考虑到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与文化背景的不同,依据最佳关联原则,认真分析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差异,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灵活变通的手法,或直译、或意译、或直意译相结合、或加注、或借用译入语形象,也可通过适当增添或省略对译文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既传递了原文的内涵,又能满足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

三、关联理论下詹纳尔译本的翻译方法

1.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

在合乎译文语言规范的情况下,译文刻意求真,通过保留原作形貌来保持其内容与风格,这种翻译方法叫直译。这种方法通过直接翻译字面信息,就将源语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一并传达到位,既保存了信息意图,又直接融合传递了作者的交际意图。

直译是此译本用得最多的一种译法。在《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中,有众多神仙妖怪,除主人公唐僧师徒外,还有佛教中、道教中的各色人物。所有这些在西方文化中并无对应之物,对此,詹纳尔大多采用直译,此译法可以保留原文浓厚鲜明的民族色彩,再现原文的形象。除了这些特殊名词外,对于含有丰富的本土文化典故和具备特有内涵的翻译对象,也只有采取直译,才能更好地传达出原文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尽量尊重原著。

特殊名词直译的例子如:

玉帝 The Jade Emperor

镇元大仙 the Great Immortal Zhen Yuan

牛魔王 Bull Demon King

金蝉脱壳计 “Golden cicada shedding its skin”trick

例如:

(1)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撵走时,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叫我回去:这才叫‘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第二十七回)“That’s a terrible thing to hear,master,”he said.“When you left Chang’an Liu Boqin helped you on your way,and when you reached the Double Boundary Mountain you saved me and I took you as my master.I’ve gone into ancient caves and deep forests capturing monsters and demons.I won Pig and Friar Sand over,and I’ve had a very hard time of it.But today you’ve turned stupid and you’re sending me back.‘When the birds have all been shot the bow is put away,and when the rabbits are all killed the hounds are stewed.’ Oh well! If only you hadn’t got that Band-tightening Spell.”

译文中保留了典故的翻译,将其直译出来,在保证目的语读者顺利读懂的基础上,保留了原文的形象生动,实现最大程度的关联。

(2)那呆子走得辛苦,内心沉吟道:“当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子方晓父娘恩。’公道没去化处。”(第二十八回)He muttered to himself,“When Monkey was with us the old priest could have anything he wanted,but now I have to do it all.How true it is that’you have to keep house to realize how expensive rice and firewood are,and raise sons to understand parental love’.There is nowhere at all to beg on this road.”

同样,此处直译了源语中的谚语,在作者与译文读者间实现最佳关联性。

2.意译法(free translation)

使用译文语言中功能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表达方式,以代替原作中因两种语言不同而无法保留的内容与形式。做到虽失原作形貌,但从不同范围的上下文看,仍不失原作的内容与风格。这种翻译方法叫意译。

并不是所有蕴含文化内涵的语句都适合用直译,译文的语言与原文的语言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拥有同样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所以当原文的表达形式在译语中难以再现时,詹纳尔采取了意译。意译法是从意义出发,将原文大意用译入语表达出来,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包括句法结构、用词、比喻及其它修辞手段等。此译法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保证译文内容正确、顺畅、易懂,并传达原作品中的交际意图,从而实现最佳关联。

(1)处世须得心上刃,修身切记寸逢而。(第二十六回)When living in the world you must be forbearing;patience is essential when training oneself.

显然,詹纳尔采取的是意译,作者的小字谜,“忍”乃心上刃的意义省掉了,这样更能通俗易懂地传达出原文传达的含义,这种字谜式的文字游戏的味道已经被完全过滤掉了。

(2)福星道:“你倒是个夯货,反敢骂人是奴才!”八戒又笑道:“既不是人家奴才,好道叫做‘添福’?”( 第二十六回)“You’re certainly a moron,”the star of Blessing replied,“So how dare you call us slaves?”“If you are not slave then,”Pig retorted,Why do people always ask you to bring us blessings?”

采取意译直接传达出作者的交际意图。

(3)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第二十三回) Sanzang does not forget the basic;the four Holy Ones have their piety tested

(4)禅师惊问道:“你……怎么有此大缘,得与圣僧同行?”(第十九回)其中“大缘”译作“the great good fortune”。

3.替代法(substitution)

替代是译文为适应和照顾目地语的文化习惯,使用目的语文化中功能与源语相似的表达方式,以代替原作中因两种文化不同而无法译出的内容。使他们尽可能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认知效果,理解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

《西游记》讲的是一个取经故事,书中与佛教相关的词语比比皆是,这给翻译造成了很大困难。很多佛教词汇在英语里并无对等词汇,对此,詹纳尔用了一些基督教词汇来翻译,将原文中佛教的概念转化为基督教概念。这样做无非是为迎合读者的宗教背景,便于读者理解以达到“交际翻译”的目的。从翻译效果来看,此种译法合乎译入语表达习惯,但它容易给译文读者造成中国古代人也信奉基督教的假象。例如:

(1)“阎王” “King of Hell”

“阎王”是佛教用语,指掌管冥界(underworld)的人,而地狱(hell)属基督教用语。

(2)第十六回观音院里的“师祖”被译作 “Patriarch”(基督教会的主教)。

(3)“袈裟”被译作“cassock”(牧师穿的黑色或红色袍子)。

(4)第十八回捉妖的“法师”被译作“priest”(牧师)。

显而易见,这些词语都采用了替代的翻译方法,虽方便了目的语读者阅读,但词义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当然,将一种语言译成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语言绝非易事,而将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不同的文化渊源的名词恰到好处地翻译出来更是难上加难,译者不可避免地会有顾此失彼的时候。虽说在此不能对译者责备求全,这一翻译的困难是英语和汉语不同的文化底蕴所造成的,但是“cassock”的译法的确有待商榷,整个第十六回都是围绕这件宝袈裟展开的,先是观音禅院的老僧起了贪心,想谋财害命,未果自尽,后袈裟又被黑熊怪偷了去。之所以引起这些,皆因这件袈裟“彩气盈庭,霞光满室”,的确是个宝贝,但“cassock”一词实难让译入语读者产生此类联想,故认为可换用梵语中“袈裟”一词来翻译。

4.注释法(annotation)

翻译亦即文化翻译,汉英两种文化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遭遇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注释是十分必要的。注释(annotation)就是增词补义或增词达意,即文内不透明,文后或文外补充交代的译法。它包括附注(正文内补偿)、脚注与尾注(文内“空白”,文外补偿)等,是移植文化信息的有效补偿手段。虽然加注会分散或打断读者的思路,但有助于读者理解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可在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使他们在某一层面上进行思想交流,保证交际成功。例如:

(1)孙悟空的启蒙师傅菩提祖师给孙悟空取名字。

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第一回)“There are twelve words within my sect...If we work out the generations of disciples,then you should have a name with Wu(’Awakened’)in it.So we can give you the Dharma name Sun Wukong,which means‘Monkey Awakened to Emptiness’.”

上文的“悟”,指佛教徒了悟佛理,具有强烈的佛教意味。同样,“空”是梵语的意译,意为万物从因缘生,没有固定,虚幻不实。因此,“悟空”就是修行者达到了悟空得道的境界。这里对于孙悟空的名字如果直接用音译,西方读者显然无法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佛教意味。因此,詹纳尔的英译本采取了音译加注释的方法,用“Sun Wukong”这一名字保持了与汉语称谓的一致,又用“Monkey Awakened to Emptiness”传递了其中所蕴含的佛理,达到了音译与意译的统一。

(2)八戒的名字音译也是如此处理。

三藏道:“你既是不吃五荤三厌,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 Sanzang replied,“You are not to eat the five stinking foods and the three forbidden meats,and I’m giving you another name:Eight Prohibitions,or Bajie.”

此例中,“八戒”一词如果仅按照音译,无疑会失去这个名字所传递的佛教内涵,即戒除“五荤三厌”。而詹纳尔用“Eight Prohibitions Pig”这一注解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3)《西游记》中介绍有关地支的来源。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第一回)In the arithmetic of the universe,129,600 years make one cycle.Each cycle can be divided into twelve phases:I,II,III,IV,V,VI,VII,VIII,IX,X,XI and XII,the twelve branches.(Original note:they are represented also by twelve animals:mouse,bull,tiger,hare,dragon,serpent,horse,goat,monkey,cock,dog,and pig.)

在处理地支名称时,考虑到英语读者的接受心理,詹纳尔采用罗马数字来代替12个地支名,并附加尾注来进行补充说明。由于英语文化中没有相应的表达,为了便于理解,将地支名转化为英语读者所熟悉的罗马数字,这样更容易被译入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四、结语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翻译的本质是一个对源语进行阐释的动态的“明示―推理”过程,这给译者留下较大的自由处理空间。因此,詹纳尔的 《西游记》英译本在具体翻译策略上,能动地采取一些调整、补偿和变通等手段,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替代等)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理解译文的最佳关联。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文化术语的翻译,既要尽可能再现原文的民族色彩,又要考虑到易于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将源语与目的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减少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充分发挥译者的能动性,采用最佳方式进行翻译。不能一成不变地用一种手法去解决问题,而应该具体地从不同情景的上下文出发,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读者的手法传达原文信息,同时又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文的民族特色,从而在忠于原文作者和忠于译语读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翻译的过程就是推理和寻找关联的过程,译者的中心任务是在分析译文和原文的动态语境过程中,寻求存在于原文作者、译者及读者三者的最佳关联,并力求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吻合读者预期,使译文与原文取得等效的最大关联性。

参考文献:

[1]Jenner,W.J.F.Journey to the West[M].Foreign Languages Press,Beijing,1993.

[2]Gutt,Ers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 [M].Brookland:St.Jerome Publishing,2000.

[3]马祖毅.中国翻译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高巍,武晓娜,张松.《西游记》文化内容的翻译[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79-81.

[5]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