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工作新思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管理工作新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管理工作新思路

城市管理工作新思路范文1

【关键词】全民参与;民生工程; 数字化;生态;城管

如果把整座城市比作一个大家庭,那么,城市管理就是这个家庭的“大管家”。2012年,东营区城市管理将实施城市管理重点项目突破工程、“大城管”模式推进工程、城乡容貌秩序治理工程、市政管养质量提升工程、城乡环境卫生提升工程、城市管理社会动员工程和城市管理队伍素质形象提升工程等七大工程,精心打造“和谐一家人”的城管服务品牌,为打造幸福富裕秀美的大东营区献力献策,构建一个和谐美满的大家庭。一座秀美宜居、富有幸福感的现代化魅力之城,正在黄河三角洲展露靓丽的英姿。

城市管理要全民参与

2011年,实行“大城管”模式,东营区迅速下移城管执法工作重心,成立了14个城管执法中队,并分别派驻到镇 、街道、商贸园区和胜中社区工作。建立了社区城市管理监督员制度,从各社区工作站聘请了多名社区城管监督员,发动社区群众力量,建立联动联防、联管联治格局,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的监督作用。

2012年,按照实施城管“大东营区”模式的思路,区城管局的工作方式还将有新的转变――“今年城管干什么,敞开大门问百姓”。城市管理工作处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经常处于风口浪尖,矛盾集中、困难较多。今后,城管队员将深入社会各个方方面面,听取意见,问情、问需、问计于民,并对百姓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整改,真正做到服务为民。

“如何管好城市?”成为全体城管人经常思考的问题,让“东营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思想深入人心。搞好城市管理,只靠政府部门和专业队伍是不现实的,要充分发挥社会动员的作用,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新局面。要将市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城市管理工作好坏的标准。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城市管理的职责、内容与最新动态;开展群众性活动,让更多的热心市民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构建互动平台与载体,发挥群众智慧,共同探索城市管理工作新思路

生态工程带来宜居生活

宜居是什么?宜居就城市文化更有特色、城市环境更生态、人民的生活更便捷、更美好、更适合人们居住。

2011年,东营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中心城区投资4200多万元,完成37万平方米的城市绿地建设改造,完善民生公园,改造体育公园,建设沙河路、苏州路等道路绿化工程,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场所;对西城南出入口的西四路与南二路路口进行绿化改造,改善了西城 “南大门”绿化景观;实施庐山路绿化建设,实现东营区和垦利县绿地系统的有效对接,打造了连接黄河的庐山路绿色长廊;以黄河路为轴心,对沿路的天目山路、香山路、庐山路、西一路路口进行景点改造,实施路灯灯杆绿化及桥梁垂直绿化,打造了黄河路绿色观光带,实现了东西城绿化效果的整体提升;实施西一路绿化建设、改造工程。西一路绿化作为西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绿地9.29万平方米,改造绿地13.83万平方米,改善了西一路周边生态环境。坚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并重,加快构筑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家园,充分展示中心城区的自然之美、绿色之美、生态之美。将逐步构筑起森林环抱、湿地相间、水系环绕、绿茵棋布的生态系统,形成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彰显生态城市独特魅力。

2012年,东营区还将重点实施建设一批精品化工程。如东营森林乐园项目、公厕改造提升、小型转运站建设等一系列惠民工程,为市民带来宜居生活。

城市管理精细化让环境更美好

清晨,早起的人们行走在公园的林荫小道,呼吸着沁入心田的小草的清香;午后,公园和广场中,到处是散步的老人及玩耍的孩童;夜晚,灯火点亮五彩斑斓的街道,当人们穿行在中心城区的大街小巷,感受着这座城市一天天的变化,城市更靓了,环境更美了。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夏顶烈日冬裹寒风,只为让城市更美的“城市美容师”们。

“城市美容师”不辞辛劳,全方位做好各项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管养和道路保洁工作。城市绿地做到干净整洁,无垃圾杂物;绿坪、绿篱修剪及时,无地面。中心城区主次干道亮灯率和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8%以上,沿街路灯等夜景亮化设施出现亮化设施出现破损现象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及时修复。路面、街巷做到全天候干净整洁,无污迹,无污水;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无暴露垃圾和积存垃圾;果皮箱、垃圾箱、公厕等设施做到规范管理,设施完好,正常使用。同时,做到依附城市道路建设的各种井盖、雨水箅子等其它市政设施完好、整洁,发现破损及时修复;施工或维修养护单位对于开挖城市道路、维修管道或清淤时产生的淤泥、污物做到及时清理,保持路面整洁。

数字化,让城管工作更便捷。

城市管理工作新思路范文2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照“八检查、八分析”和“三个问题”、“三个如何认识”的大讨论。经过自我剖析和深刻反思,自己深深感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1、围绕加强自身建设,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度还不够,虽然认真学习了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但对科学发展观系统学习不深不透,抓的不紧,不够刻苦。自己总认为干了30多年工作,已经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学到的这些够用了,不求进取的思想时时作怪。总认为自己在党的理论方面有一定基础,对指导本职工作已经够用了。存在懒惰思想,所以对一些新知识、新理论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尤其是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忙于业务型工作,忽略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系统学习,没有做到持之以恒。

2、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结合的还不够紧密。学习光是学习,学完后认真思考不足,工作起来还是老样子,老模式,没有做到学以致用。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形势,指导工作,处理解决问题等方面办法不多,方法还不够灵活。

3、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来推动本部门的大发展、快发展,还跟不上与时俱进的步伐。通过这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学习,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差距。就自身而言,最主要的还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说到底也就是思想解放程度低的问题。一方面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错误思想。另一方面工作缺乏创造性。在工作中,往往是按部就班的时候多,创造性抓工作的时候少;安于现状的时候多,开拓进取的时候少。还不能够完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开创城管工作的新局面。

4、工作方法不够创新。通过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针对城市管理和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一是城市管理立法工作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城市管理的需求;二是加大宣传,提高市民讲卫生、爱环境的素质;三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四是城管工作逐步建立健全长效化管理体制;不要形成抓一阵,松一阵的想象;五是对城管队员加强宗旨教育、责任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树立良好的城管形象,做到文明执法,依法管理。就我分管环卫工作来说,总认为自己管理环卫工作多年,保持了大型会议,节假日和全国全省卫生城市的复查验收,工作还能还能看得过去,平时总要求把工作做的不前不后就行了,在实际工作中方法不多,创新意识不强。

5、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一线方面做的还不到位,开会说的多,到一线检查解决问题少,及时检查去了,总是看几个点,面不广,深入不够,致使有些工作任务落实的不好,效果不够明显。

6、深层次分析思考问题不够。对自己分管工作思考研究比较多,但对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城市管理和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怎么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分析思考比较少,以心交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协调配合不深入,班子整体功能没有得到发挥。

7、业务学习不够。自己认为党领导不必太精通业务,大概的知道就行,搞卫生的没有什么多的业务,自己不必太幸苦,也正因为疏于业务学习,头脑中的新思路、新观念、新理念就少了,思维也就禁锢了虽有进取精神,创新意识,但点子不多,缺乏改革新思路,占位踏踏实实做事。

二、问题原因分析

1、对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不够。由于不能坚持经常性地学习,自身政治素质不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有差距,学习不深刻、不全面、不系统,特别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还有差距。

2、由于自己搞环卫工作时间长,产生厌战情绪,所以在思想上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对政治理论学习内容简单了解就行,关键要干好分内工作,以干代学的思想比较严重,所以对理论学习放得松,对工作抓得紧,在工作中凭老经验、老办法、老眼光看问题和干工作。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自己启发很大,使我深刻认识到,没有用理论武装头脑和做指导,我们的一切行动是盲目的行动。没有依据理论指导,就会迷失方向,脱离实际。

3、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存在一定片面性。超前意识不足,从局部与全局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做的不够,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改革中的新事物。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缺乏思想准备,开拓进取思想意识不同程度低出现淡化,“争、创”意识不够强烈。

4、服务大局意识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深入到基层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少,在平时关心职工工作、贴近群众做得不够,特别对一线环卫工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少,这实质上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不牢固,宗旨观念淡薄的表现。

5、思想解放不够。由于学习不够,对新形势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思想认识不足,因循守旧思想严重,体现在工作中没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质,顺应时展要求,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加局中心学习组定期学习,个人加强自学等有效措施,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2、解放思想,全面提升工作水平。要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在具体工作中要打破常规,开拓创新,善于捕捉城市管理新信息,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指导分管工作,做到不等不靠、不推不拖、积极主动、革旧创新、力抓落实、力抓到底、抓出成效。同时要认真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搞好城市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提升工作新水平。

3、加强党性修养,牢记党的宗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党性锻炼,积极主动参加党内生活,自觉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坚持群众路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一心一意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转变作风,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一线之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更好的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

4、经常性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党性原则,增强宗旨观念,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诚布公正确对待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互相帮助,修正错误,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对业务知识学习,克服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思想,不断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增强创新能力。

城市管理工作新思路范文3

一、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及面临的新要求

民政工作内容广泛,涵盖社会保障、社会管理、政权建设等,有3大方面、6个组成部分、20多大项、100多小项。按照年初召开的十三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及第十七次全省民政会议精神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加快推动传统民政向现代大民政转型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将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及要求概括为“一统四分”,一统即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四分”即支撑骨干的四大支柱:保底作用、基础作用、支持作用、支撑作用,这个构架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事业发展的基本方略。

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即在继续履行好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职能的同时,创新社会管理,加大社会开放度、增强社会透明度、扩大社会参与度,有效聚合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资源,肩负起向社会公众服务的新职能,当好社会建设中的骨干,推动传统民政向现代大民政转型发展。

省委书记将现代“大民政”归纳为四个大,即“大视野、大服务、大格局、大平台”,具体来说就是开放大视野,实现由传统的社会治理向现代文明社会的管理要求转变;拓展“大服务”,实现由保底型保障向发展型保障的转变;建设“大格局”,实现由参与社会建设向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的转变;建立“大平台”,实现由部门动员向社会动员的转变。通过这四个转变,充分发挥民政工作的保底、基础、支持、支撑作用。

一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发挥民政的保底作用,着力完善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安排,努力提高受灾群众、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改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生活状况,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要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发挥民政的基础作用,着力推进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要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持作用,贯彻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加快形成优待原则充分体现、优待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新局面。同时还组织指导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四要围绕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撑作用,通过提升区划地名、边界治理、殡葬管理、儿童收养、婚姻登记、移民安置等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基本社会服务城乡统筹、公平均等、供给均衡。

二、我区民政系统基本情况

民政局内设5个科室:办公室、救灾救助与社会福利科、社会事务科、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科、优抚安置科(双拥办)。

与局合署办公的事业单位4个:移民办、殡葬管理所、残疾人集中就业管理办公室、民政事务中心(内含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婚姻登记处、地名办)。

下属事业单位5家:大同公墓总管理处、干休所、陈寿昌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第二福利院、九龙福利院。

企业性质单位1家:福利关怀院。

三、2013年全区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及进展情况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民政局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创新管理,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大力推进民政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重点抓好并完成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探索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按照“十二五”全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到“十二五”末实增床位1800张的工作任务,大力推进镇(街道)养老机构改扩(迁)建工程;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机构政策性综合保险工作和“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上年半完成情况:城区养老机构一期工程即将完成主体机构建设,澥浦镇敬老院迁建工程列入镇政府实事工程,其他各镇(街道)养老机构改、扩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全区9家养老机构首次实施政策性综合责任保险工作,参保费用50346元,养老机构参保率100%。

2.完成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组建及启动工作,整合资源合理定位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作用与功能,同时指导各镇(街道)组建养老服务中心。

上半年完成情况:全区共有17家居家养老(老年人)服务中心,53家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共配备245名居家养老服务员,为661名(困难\高龄)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健康服务、生活照料、精神慰籍等服务,且为835名高龄、空巢、独居老人提供结对服务,支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53.77万元。为6262位高龄老人发放津贴171.44万元。

3.认真贯彻《市社会福利企业管理办法》,提升福利企业管理服务水平,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确保福利彩票发行安全、健康,力争完成全年福利彩票销售5500万目标。

上半年完成情况:全区现共有福彩销售网点39家,完成销售1904万元,创收各级公益金666万元。福利生产稳定,全区35家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人1100人。

(二)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重点确保救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及有效解困。

1.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完善低保动态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困难对象应保尽保。

上半年完成情况:以“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低保对象摸排工作,并配合国家审计署开展低保资金审计,完成了低保资金审计基础信息与数据的录入。全区有512户家庭(664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月补差金额467.92元,比去年同期提高76.81元;619户家庭(844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月补差金额473.5元,比去年同期提高153.23元,累计支出最低生活保障金371.69万元。此外,还有565名残疾居民和135名70岁以上农村低保老年人享受了生活补助,分别发放生活补助金13.48万元和2.94万元。至5月底城乡低保新增282户378人,退出336户478人,实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2.深化医疗救助工作,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即时结报管理平台,提高医疗救助效率。

上半年完成情况:全区有4418人次获得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39.57万元,平均每人次救助316元,其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三类救助对象(包括低保证、扶助证、重度残疾人救助证)享受即时医疗救助2500人次,救助金额共计20.61万元。

3.实施社区小额临时救助运作模式扩面工作,进一步提升临时救助的及时、有效性;研究修订完善临时救助办法和困难助学办法,力争在帮助特殊群体解决“因病致贫”等问题上有突破;建立完善困难群众物价补贴联动机制;进一步做好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贯彻市慈善促进条例,加强和促进慈善组织管理。

上半年完成情况:完成了《区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办法》的修订起草工作;初步制定了我区困难群众家庭子女助学帮困政策及补助标准方案;制定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特殊人群救助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甄别、救助、救治、返乡、安置等为一体的工作体系。截至5月底,全区共有727户(人)次家庭得到临时救助,救助资金达83.47万元,其中小额临时救助132人次,支出救助资金3.49万元;212户困难家庭(424人)领取《社会扶助证》;926人享受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发放生活保障金为171.69万元;642户、733名困难老人享受了每月100元生活补助,发放困难老人生活补助金累计37.62万元;为2517名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62.67万余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2人次,共支出流浪乞讨救助金121万元(含精神病患者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支出)

另外,上半年还深入开展其他各项解难帮困活动。元旦、春节期间,全区共帮扶、救助各类困难对象5823(户、人),发放困难补助金(慰问金)873.45万元;“365关爱行动”中继续为100名困难学子发放助学红包共计5万元;协同市第六医院开展白内障复明行动,完成了142名困难群众白内障手术初检工作;会同区商务局、TCL集团、国贸家电开展“扶贫工程”,为1400余户低保和社会扶助证家庭发放每户价值1000元的电器购买优惠券;及时调整了精简职工及定期定补救济对象补助标准。

4.不断强化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大力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实现从灾后救助向防灾、减灾并重的综合能力建设转变;开展村(社区)级灾害信息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信息员网络队伍。

上半年完成情况:组织人员对全区的避灾中心(点)进行了专项检查,补充应急救灾物质;进一步完善了全区各村(社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更新了自然灾害统计报表;对全区镇(街道)、村(社区)的灾害信息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在“5·12”防灾减灾日,开展“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主题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万余册;召开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现场观摩会议,白龙社区、曙光村、沿山村被授予“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至此,我区拥有了5个国家级、3个省级和16个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75个避灾中心(点);今年另外推荐了城东社区等9个村(社区)为市级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单位,并在全区排查出17户农村困难群众家庭亟需危旧房修缮,修缮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着力夯实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基础,重点深化“全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社区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

1.深化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破解新建社区管理难、新居民融合难等突出问题的新方法、新举措;探索完善农村社区建设规范化体制机制,以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拓展功能,提升公共服务全程化和“一站式”办理效益;进一步跟踪指导银凤社区“一委、一会、一中心”的农村新社区工作运行模式,探索“一核多元,点片互联,纵横结合,分类引导”的农村社区工作机制;在抓好社区自治、社区服务基础上,抓好“一社一品”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社区品牌;繁荣社区文化,组织展示区社区文化风采。

上半年完成情况:召开了2011年度城乡社区建设考核评定会,并联系我区城乡社区发展实际,修改了2013年镇、街道城乡社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有效促进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提出了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管理理念,并起草了实施方案,拟将镇(街道)、社区、片区依次分为大、中、小网格,组建网格员队伍,使管理服务延伸到每家每户,将社区由服务型向城市管理型转变;创建了涵盖社区各项管理和服务业务的14个社区综合电子政务平台,推动社区服务队伍、服务人员、服务对象信息数字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文化宫达到全覆盖,积极推广居民和好屋、残疾人日托中心等多种服务载体,进一步实现居民自治、自助、自教、自我服务功能;通过走访调研、收集梳理、征求意见,起草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编写完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和光明等四个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经验材料。

2.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大培训”工作,及时开展“回头看”活动,努力形成“对象广泛、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方式多样”的村委会干部培训长效机制;积极研究探索我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完善村干部考核制度、加强竞职承诺监督,努力排查可能影响下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顺利进行的各种不利因素。

上半年完成情况:深化村务信息电视公开工作,顺利实现一季度、二季度电视与传统村务公开“时间及时、内容到位”;认真开展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回头看”活动,同时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展省级民主法制村创建工作,积极开展针对性更强的村级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各项制度的监督指导工作,筹备下半年农村基层干部大培训。

3.强化制度及保障,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城乡社区建设整体水平。在各镇(街道)进一步落实相应工作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提高经费保障标准;加强社工队伍能力素质培养。进一步建立健全区、镇(街道)二级培训网络,着力办好各类社工素质培训班;积极推进村社结对、新老社区结对,继续开展城乡社工相互挂职交流等,加快城乡共融和全域城市化步伐。

上半年完成情况:按照区委办39号文件5%递增机制,会同区财政局发放了2011年增补经费和2013年预发70%的城市社区事业保障经费、农村社区服务管理补助经费,共计2292万元;先后组织举办了城乡社区信息员培训,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称考试培训等;先后分两批派社区干部异地挂职交流学习;落实提高社工工资福利待遇,目前我区城乡社工人均年收入3.4万元,比上一年度平均增加4100元,增幅为13.71%;强化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连续两年在专职社区工作者中考核录用事业干部。

4.创新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指导督促有条件的镇(街道)成立社会组织联合;加强分类指导和典型示范,城市社区重点抓好社区服务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新建社区及农村社区重点抓好社区管理类、融合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做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和年检工作,加快推行网上年检;着力引导、发挥社会组织在协调和解决村、社区各种利益冲突,提供社会公益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半年完成情况:启动了社会组织党建及专用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工作,并在6月底成立了区社会组织促进会。新增注册登记社会团体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家,变更登记社会组织5家,现有社会团体9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41个;完成了全区社会组织2011年年检工作。

(四)着力巩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社会氛围,重点提升优抚安置保障服务水平。

1.进一步提高优抚保障水平,不断完善优抚保障政策,着重做好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工作;完善优抚对象数据库建设,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一站式”即时结算保障体系,全面实现医疗保险、补助、救助、减免“四位一体”。

上半年完成情况:向342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今年第一季度基本生活价格补贴共8.5万余元;向重点优抚对象1750人次发放优抚金共187.5万元;向303人发放春节一次性慰问金共45.45万元;向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2554人次发放老年生活补助金13.19万元;向65名在职伤残军人发放抚恤金共30.9万元;向12名“三属”发放全年一次性补差共5.6万元;向26名在职6级以上残疾军人和烈属发放春节慰问金共1.56万元。全区有195名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医疗费“一站式”结算服务范围,占应纳入人数的100%,医疗补助5587人次,金额为24.73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险、补助、救助、减免实现四位一体;我区部分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的人员信息录入了全国优抚数据库。

2.认真贯彻新修订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完善免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增加承训机构;进一步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无军籍职工和复员干部接收安置工作,及时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积极稳妥地做好军休干部房改工作;扎实做好涉军群体稳定工作。

上半年完成情况:今年我区共接收退役士兵96名,其中退伍义务兵、复员士官95名,转业士官1名。15名退役士兵办理了复工、复职、复学手续;进一步完善了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机制,根据退役士兵切实需求增加了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物流师、数控车床等多个培训项目,目前共有47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今年还同多家用人单位联系,提早在我局张贴了招聘信息,为招聘单位提供面试场地,进一步提高了退役士兵就业机率。

3.制订新一轮双拥工作目标,加强基层双拥工作,创新双拥工作机制,以建军85周年为契机,推动双拥工作新发展。

上半年完成情况:扎实开展了驻镇部队春节走访慰问及相关拥军活动,支出慰问金45万元;在各镇、街道成立双拥工作专职机构,重视解决驻镇部队实际困难,并首次向市双拥办申报“省级双拥模范区”;完成了朱枫烈士生平汉白玉雕塑和烈士陵园的整修,并配合开展整修工程的审计协调工作;圆满完成了市清明祭扫革命烈士活动仪式,祭扫人数大幅增加。

(五)着力发展民政事务管理,重点确保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1.要全面完成钦寸水库第一水平年移民安置任务,按要求适时启动第二水平年移民安置工作;加大移民创业致富工作支持力度,认真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和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项目实施。

上半年完成情况:在全市率先启动了钦寸水库第一批移民建房工作,104人37户移民建房率已达100%;为1182名大中型水库移民发放后期扶持直补资金累计381.84万元,为524名区管水库移民发放生活困难补助金共计26.2万元;妥善处理了滩坑水库移民有关自留地分配、房屋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发放等问题的事件。

2.充分利用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加强地名管理标准化建设;重新修订《区地名管理实施细则》,完成与毗邻乡镇(街道)平安边界协议书的签订。

上半年完成情况:全区第二次地名普查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相关普查成果已上报省普查办,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已着手展开;启用了各镇(街道)地名证明专用章,将出具地名证明的权限下放至各镇(街道);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篇)编纂工作,完成了县、乡两级词条的编纂;逐步开展了毗邻县(市、区)平安边界互访,已完成对北镇线的界线年检及江北区的走访工作,毗邻镇(街道)平安边界协议书起草完毕,目前正在签订中。

3.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做好公共墓地建设和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细化实施我区殡葬惠民政策;加快殡仪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深入开展殡仪服务单位规范化建设和行风建设活动,加强殡葬执法监管,不断提高殡葬服务和管理水平。

上半年完成情况:今年1月1日起实施惠民殡葬政策,遗体接运、遗体停放、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殡仪基本服务项目、入葬生态墓地和有山村社员认购骨灰墓费用均由政府买单,并于4月起实现普通骨灰盒普惠。上半年我区减免上述各项费用78.99万元,政策惠及821人;经营性公墓绿化苗木7500余株,投入绿化资金5万余元,累计种植苗木22.55万余株,墓区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大同公墓投入改造资金10万余元,新建了一批花坛葬,历年累计投入墓园改造资金947.66万元;今年1至5月份,全区共死亡704人,火化遗体701具(其中3具外省户籍人员按规定到原籍地进行火化),火化率及火化覆盖面继续保持100%;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庄丽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在庄市、骆驼片区建造一所关怀院”的重点件办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