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日常生活中的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日常生活中的管理

日常生活中的管理范文1

关键词:中职生;自主管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52-02

科学发展到了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什么跨世纪人才,创新性人才等等,凡此种种,世界各国对人才的观念有一个共性:要有高度的自主意识。只有如此,才能发挥人才的最佳潜能。

但是一方面现行的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应试教育仍占主流;封闭的教育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中学时代,什么事情都不需要他们自己操心,家务事,父母大包大揽;学习上,老师精心辅导;课余时间,老师全权安排。进入中职学校后,班级是学生们主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宿舍是生活区,日常生活全靠自己。教室、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构成每天的活动轨迹。这种生活环境的突变会使他们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据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学生普遍都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沉迷网络的封闭心理、不满现状的逆反心理。而中职生没有升学压力,空闲时间相对较多,行为更易接近社会,以上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在加上社会各种行为的诱惑性、金钱消费的误导性、某些家庭关系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难以适应当前环境,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低下的状况不容乐观。

一、调查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与教育从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率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为了落实好对中职生日常生活自主管理能力的教育,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个案调查,这又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对当前中职生日常生活自主管理能力的调查,旨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病因”,探求中职生日常生活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提供参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被试概述

调查随机抽查了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的2009级、2010级、2011级的部分在校生近400人为样本,有效问卷398份,涉及的专业包括初等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中文教育专业等,有效问卷分布如下:

(二)调查结果

1.内因方面

(1)消费水平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

调查结果表明:首先,学生消费水平偏低。近一半学生一个月生活费在350到550元,还有19%的学生一个月生活费在250-350元,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是来自于农村的不富裕家庭。其次,学生的伙食开支是主要部分,占50%。用于学习和娱乐只占13%.用于吃零食和打扮占30%.这说明学生的娱乐活动较简单,学习基本限在课堂,校外实践活动不多,平时用于学习的投入太少,学习方法单调。

(2)用钱方面缺乏合理规划

调查结果表明:总的来说,学生的消费行为令人欣慰,没有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做到先计划后消费,消费较理智,27%的学生能兼顾实惠和高标准消费。但是,也有值得担心的一面,近30%的学生在消费时缺乏规划,近27%的学生限制消费,能省就省,有24%的学生在消费时“看心情”,心情好就消费,或者多消费,心情不好就不消费,或者少消费,表现出消费的盲目性。

(3)缺乏自信

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普遍缺乏自信,对自我生活管理能力产生怀疑。很多学生自认为正是因为成绩差,考不上高中,才不得不上职校,好像“低人一等”。在相对保守、封闭、落后的农村环境中成长的中职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等因素,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他们对学习缺乏自信心,生活消极被动,自我生活管理能力差,在困难和挫折面前退缩。

2.外因方面

(1)缺乏教师有益的引导

调查结果表明:班主任对学生关心,是作为一个班主任的职责所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课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多多关心学生,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40%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他们在学校渴望得到父母般的爱,这对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提出又一严峻的任务。

(2) 老师缺乏和家长的合理沟通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缺乏和家长的合理沟通,不能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有3名班主任一学期一次家访也没有,这样就不能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要搞好学生管理工作,和家长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互相尊重、理性和智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调查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提高学生日常生活自我管理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校,“艰苦奋斗,从严治校”是该校的校训,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价机制主要通过寝室、卫生区检评的各项检评进行评估,评估是以班为单位,反映的是整个班的情况,缺乏对个体的评估,教师对提高学生日常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还在一个尝试的阶段,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日常生活中的管理范文2

关键词:日常生活;公民;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75-0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内涵,包括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目前,学术界已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但是大多数议题涉及的都是国家和社会层面,对公民层面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依然较少。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在密切而私人性的公民日常生活里养成和受到检验的。公民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借鉴日常生活理论的经验做法,从公民的角度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公民内在的精神追求和外在的自觉行动。

一、日常生活的一般界定

20世纪,日常生活理论成为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赫勒、列斐伏尔、许茨等人曾进行了深入研究。较早在国内引入、研究日常生活理论的是黑龙江大学的衣俊卿,他认为:日常生活是同个体的生命延续即个体生存直接相关的各种活动,如衣食住行、饮食男女等。与此类似,阿瑟?阿萨?伯格也认为日常生活“指的是我们在典型的一天中的各种活动,包括进餐、工作和自我娱乐。”[1]这是通过日常生活的内容即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主要活动来界定的,但在主要活动上又有所延伸和拓展。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衣食住行等活动外,日常生活还包括日常意识或日常观念,日常实践总是在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

在的社会理论中,一般没有关于日常生活确切的研究,只有同日常生活比较接近的范畴。日常生活通常是通过经验、习惯、传统和血缘以及天然情感等来维系。而非日常活动如哲学、科学和艺术等往往表现为对过去日常生活的超越,代表着人的创造性和自由的领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中,之所以可以凭借固定的模式成功地和理所当然地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传统风俗习惯和直接自发的经验在这里占统治地位。它们通过社会教育、模仿、示范等方式渗透到一代又一代的日常生活主体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的日常活动主要以经验为导向,在传统社会中,富有经验的年长者具有至高的权威,他们往往就是真理的化身。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道德和宗教也有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而宗教意识强烈的民族那里,日常生活常常面向过去,成为传统与习惯的寓所。在宗教意识薄弱的民族那里,调节人们日常生活的往往是代表着传统习俗的、自发的和非理性化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世界中,人们不必思索“为什么”,而只要知道“是什么”就能够成功地生存下去。比如说一个家庭主妇只需了解哪些食物富有哪些营养,而根本不必懂得具体的化学结构和特性,不必懂得人的生理机制。因此,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现象与本质尚未得到区分的未分化的自在的领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本能的、下意识的、无意识的和不假思索的进行活动。

二、日常生活的特点

(一)日常生活的重复性思维

日常生活是人的生活的一个基础性领域。“日常”就是每天如此,所以日常生活具有重复性。重复性是日常生活典型的特点,即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干着同一件事情,寒来暑往,周而复始。“在生活的给定时期,这种每一天都发生的无条件的持续性,是一组日常生活的特征”,赫勒如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重复性思维和行为的习惯定式是人格和个性生成的重要性因素。具有重复性的日常生活思维是一种“惰性”的思维方式,是从日日重复的活动模式或解决问题的方式中沉淀而来的。与重复性思维相对应的是行为方式的习惯性,即我们的行为是具有相对的常规性。重复性思维通过接受暗示和非反思性选择这样的机制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日常知识,同时也形成了定式的心理和行为,这样人格和个性的基础性平台已经搭建起来。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形成了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行为的定式。这些稳定的、很少激烈冲突的习惯和倾向是我们面对许多复杂问题和激烈冲突的前提和背景,是人格和人性的基础性平台。

(二)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

自然态度就是日常生活所呈现出来的给定性和“如是性”,沉浸在日常生活中的人普遍持“自然态度”,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自以为是”,而不去深究“为什么”,以习惯、习俗等形式的伦理与道德规范来调节自发的日常生活,对日常生活个体来说,日常生活图式往往具有先验性。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世界只有“实践兴趣”,生活对于其中的人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给定的传统规则无批判地继承着,并“理所当然”地接受和实行。在这一接受和实行过程中,我们被影响和塑造着,以至于我们从来不反思这样的生活。赫勒说:“习惯意味着某种类型的活动、决策、行为态度和思维‘对我们而言成为自然的’,它们的实践不再成问题,因为他们已成为我们性格的有机部分。”[2]

(三)日常生活的多变性

人们日常生活中实践的对象、行为习惯不是自发的,不会随着人的年长而终结,日常生活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日常生活是一个静态和动态的结合。在静态的社会中,获得日常生活中最低限度能力的阶段在走向成年时即告完成。对于已获得这种能力的人来说,余下的事情是积累直接的和间接的生活经验,但是,即使在静态的社会中,如果个人脱离了他降生于其中的环境,情况就会不同,就必须学会许多新东西。社会也处于动态之中,对现代的我们来说,日常生活面临的每一新处境,职业的每一改变,都会为我们的适应带来新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接受新的知识,养成新的习惯。不仅如此,由于生活于持续变化的社会需求中,我们必须发展处变不惊的能力,以适应一系列社会框框中的任何一种变化。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日常生活的内在关联

(一)日常生活领域的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实践需要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血液

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我们的日常活动很少能表现出创新,总是理所当然地把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用固定的思维解决,就像春夏秋冬、寒暑冷暖一样在同一水平上循环往复。对于日常生活个体而言,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内化和积淀形成一定的固定模式,它们往往具有给定性和先验性,人们总是习以为常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们,却很少质疑它们。比如,古往今来的日常交往大多数是在亲子、夫妻、兄弟姐妹、亲属和朋友之间展开,而主要是以天气、趣闻、服饰等为媒介。古往今来这种交往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现代人的生存世界和交往世界不断拓宽,但是,这主要是非日常交往的世界,而日常交往的领域则在某些时候变得更为狭窄,从直接生活共同体退缩到家庭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西文化不断交流碰撞、冲突日益明显,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日益滋长,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不断显现,尤其是网络曝光度日益增强,使得人们对他们自身的日常行为和社会认知产生一定程度的价值困惑,如出现了跌倒老人不敢扶、食品安全、诚信的缺失等,这些变化严重影响着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接受,公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作为一种指导人们行为的观念,必须深入贯彻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对这些恶俗的社会风气不加以制止,当它渗入到人们日常的观念和人们日常的重复性的活动中时,对于公民个人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要从现实生活的点滴入手,要从具体行为入手,使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上通俗化、实践上生活化,更贴近民众的生活和内心情感,通过简洁性和通俗化的方式,使公民更容易感知、认同并自觉践行,逐渐注入公民日常生活领域。

(二)日常生活领域的商品经济和信息化的冲击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本精神的渗透

日常生活的重复性决定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稳定性,但是日常生活环境的变化性决定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多变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变化速度逐渐加快,日常生活的多变性首先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常生活的私家性范围完全被打破了,日常生活在短时间里完成了从私人性领域跨越到公共性领域。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更加透明公开,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脱离原有的思维轨道,事实上已经无意识地、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一个新的生活状况,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已经从很多方面改变了人们的日常行为,比如现阶段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网络依赖和手机依赖等。然而,相对于个人而言,每个公民的日常行为确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公民广泛、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有的公民则态度十分消极、冷漠。但影响公民最终决定是否会介入到公共行为中去的最核心因素就是“常识”,即每个公民总是根据他或周围的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公民的一种常识至关重要。

同时,处于社会转型之中的中国社会,人们的信念、信仰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这些或多或少会给人们造成思想错位、价值迷失,当这种错位的思想和价值观进入人们的头脑,人们对待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就会使这种错误的思维变成人们习以为常的想法和行为习惯,因此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根基,使任何腐朽思想都无法对之动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准则,成为人们思想上的引路人、价值取向的坐标以及衡量我们这个时代精神高度的标尺,从而激发全体社会成员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三)日常经验和习俗中一些非理性色彩和超自然特征需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剔除

由家庭、自发的道德规范和自在的宗教习俗构成的自发的日常生活调控系统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补充。一般来说,家庭是社会组织中的基本单位。中国作家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中,深刻地揭示了建立在传统封建礼教和专制父权基础之上的家庭对于青年一代爱情和个性的扼杀。这种爱情悲剧和家庭悲剧不仅成为个性发展的桎梏,而且直接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尤其在文明转型,特别是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即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过分强化的家庭结构和功能会直接成为人自身现代化的束缚力量,成为个体由日常生存状态向非日常生存状态跃升、由自在自发的存在方式向自由自觉的存在方式跃升时所必须超越和扬弃的保守因素。这正是我们所进行的日常生活批评的要旨所在。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非日常的常识在现代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一人不但在非日常的社会活动中离不开各种非日常的知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这些基本的知识。随着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非日常的社会活动领域和自觉的精神生产领域不断拓宽、膨胀、深化,与此同时,有关这些领域的基本知识,则在不断地走向普及化和通俗化,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常识和规则。几乎一个非日常生活领域就会形成一类非日常的常识,其中最主要的有:政治常识、经济常识、文学艺术常识、哲学常识等等。非日常的常识在现代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这些常识,不但无法成功地进行日常生活,也很难走出日常生活的世界,进入非日常生活的领域。因此,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起源于非日常生活的政治常识、经济常识、科学常识等非日常的普通知识,不但是日常生活图式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由日常生活进入非日常生活领域的通道,同时也是日常生活的现代重建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四、日常生活维度下构建公民核心价值观策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结底是一个实践问题,必须落实到现实行动上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之落细、落小、落实是一种有效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入人心、见行动、引风气,必须下硬功夫、慢功夫、苦功夫。我们要努力将培育践行工作落细落小落实,长期不懈推进。 首先,家庭是日常生活的基本寓所和主要调控者。这是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的活动场所,家庭是每个公民的生活场所和精神归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引入社会普通家庭中,并且将其实践于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构建公民核心价值观有直接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从习惯养成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校正。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教会人们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与此同时,运用教育手段,使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从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其次,要注重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重视网络传播阵地建设。网络媒体虽然已经深入到我们大多数公民的生活中,并且核心价值观通过网上传播也取得良好效果。但不可避免的是,一些严重违反核心价值观的丑恶现象也被广为传播,负面信息已经乘虚而入,很大程度上影响公民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加强网络管理,完善网络交流平台,进行网络文化建设,运用网络空间褒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集聚正能量的行动迫在眉睫。

再次,以文化感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公民日常文化生活。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有文化人的悠久传统,在进入公民文化体验时代,公民既充分享有文化权利,同时又焕发出创造文化的活力,借此,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中,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文化活动和文化体验中,公民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也能感悟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当公民有意识地去践行这种文化的时候,说明文化价值观并没有深入到公民的日常生活行为和理念,只有这种文化价值观成为公民的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习惯时,它才真正深入到公民日常生活中,公民才不会被外界的歪曲的价值观所误导。

最后,要用制度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公民核心价值观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公民自我内化和监督,还必须通过外界来实现,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为重点的制度基石和价值导向系统,保障核心价值观在公民日常行为中的有效推行。同时,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育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现代社会管理机制,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

五、小结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具有强大感召力。公民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其着眼点就是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精神信仰和共同理想,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社会实践需要的行动指南。社会发展始终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物质利益与精神需求,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知与行为选择就会得到不断增强,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接受并转化为行动的指南,还需要激励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阿瑟?阿萨?伯格.通俗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姚源,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M].衣俊卿,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3]张书林.近两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兼解读十报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J].理论建设,2013(1):20-25.

[4]衣俊卿.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视野[J].求是学刊,2005(6):8-14.

[5]吴宁.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探析[J].哲学研究,2007(2):42-47.

[6]武夷樵.以日常生活批判培育“平民化”现代人格[J].南平师专学报,2007(1):9-12.

[7]吴翠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困境与消解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4(1):37-40.

[8]付克新.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2013.

[9]吴双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公民核心价值观建设[J].学习月刊,2011(20):6-8.

日常生活中的管理范文3

关键词 自动化;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 TP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21-0176-01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自动化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并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自动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自动化。

那么何为自动化,它到底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有所应用,进而影响着我们的科技,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所谓自动化就是: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其目标是“稳,准,快”。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自动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促进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例如:变频节能、软起动系统、PLC、人机界面控制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智能仪器仪表等等。其中PLC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样也在自动化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下面我们来介绍下何为

PLC呢?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实PLC在自动化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思,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介绍下PLC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工业与我们息息相关,当然PLC在工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我们就介绍下PLC主要在工业中的应用实例: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污水排放问题,污水排放就要有指定的地点和规则,否则不正当的排放污水会污染环境并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就要设置污水处理厂来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PLC则在这里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生产生活需要的是简单而且大众化的自动污水处理技术,为了接近预算和操作极限,污水处理厂期望有基于简单而大众化的自动污水处理控制方案,该技术适用于逐流装置,以保证长期使用,并且节省装备的花费,这样才能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了解PLC污水处理系统后,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平日的日常饮水是如何被净化,我们也知道了如何才能选择到更好的饮用水,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好处,当然了解到这些后,我们还可以进行经济投资,争取利益最大化,可见自动化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并且带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发展,那么自动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那些应用呢。

我们知道交通红绿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日常交通秩序以及人身交通安全在有了交通红绿灯之后,不但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更是方便了人们出行,交通管理,以及保证了人们的交通安全。那么让我们来详细介绍并了解下,到底红绿灯时如何工作,如何管理交通,方便人们生活的。

阶段一:电子眼采用感应线来感应路面上的汽车传来的压力,通过传感器将信号采集到中央处理器,送寄存器暂存(该数据在一个红灯周期内有效)。

阶段二:在同一个时间间隔内(红灯周期内),如果同时产生两个脉冲信号,即视为“有效”。简单的说,就是如果当时红灯,你的前轮过线了,而后轮子没出线,则只产生了一个脉冲,在没有连续的两个脉冲时,不拍照。

阶段三:在同一个时间间隔内(红灯周期内),如果同时产生两个脉冲信号,即视为“有效”。简单的说,就是如果当时红灯,你的前轮过线了,而后轮子没出线,则只产生了一个脉冲,在没有连续的两个脉冲时,不拍照。

阶段四:有些情况是有的人开车前轮越过线了,怕被拍到,于是又倒一下车,回到线内,结果还是被照了。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你这一前一后产生了“一对”脉冲信号。

阶段五:黄灯亮时,照系统延时2s后启动;红灯亮时,系统已经启动;绿灯将要亮时,提前2s关闭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误拍。

阶段六:抓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地下埋设感应线圈,横杆上架设数码相机,用于对闯红灯的抓拍;另一种是架设摄像机,用于对超速、闯红灯、违章停车等进行实时录相。无论哪种方式,都会对于违章车辆拍摄至少三张图片,一张是瞬间违章图片,一张是号牌识别图片,一张是全景图片。不论哪种方式,都是24小时开机拍摄,图片保留时间一般是一周。

阶段七:中心收到图片,会将车牌号信息与车管所信息相比对,从而调出车辆的综合信息,如车主、车型、颜色等,然后由信息处理人员录入市公安交通管理网站,以使违章车主能够进行查询。

阶段八:违章的车辆都能够被拍下来,只有车牌图片清晰的情况下,信息录入人员才能将违章车辆输入数据库进行处理。

以上的一些简单简介就是介绍了红绿灯的工作原理,便于我们更加的深层了解红绿灯,以便丰富我们的知识,遵守交通规则,这就是是自动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可见自动化对于我们是很重要,很普及的,那么对于国家技术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贡献如此之大的自动化它的前景如何呢,如何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呢?

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动化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为自动化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必要条件。70年代以后,自动化开始向复杂的系统控制和高级的智能控制发展,并广泛地应用到国防、科学研究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实现更大规模的自动化,例如大型企业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全国铁路自动调度系统、国家电力网自动调度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城市交通控制系统、自动化指挥系统、国民经济管理系统化的应用正从工程领域向非工程领域扩展,如医疗自动化、人口控制、经济管理自动化等。自动化将在更大程度上模仿人的智能,机器人已在工业生产、海洋开发和宇宙探测等领域得到应用,专家系统在医疗诊断、地质勘探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和农业自动化将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并得到迅速发展。

以上就是自动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和未来的的可能发展路线与发展前景,只是浅谈,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琳,井.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的CompoBus/D网络系统[J].电工技术杂志,2004,12.

[2]岳大为,李奎.罗克韦尔E3 Plus智能固态过载继电器[J].低压电器,2005,05.

[3]吴宝江,耿恒山,李志红,张华.基于PC的工业控制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08.

[4]陈培植.基于CAN总线的监控系统[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5,S1.

[5]张楠,袁志明.天津滨海轻轨ATS系统[J].铁道通信信号,2005,03.

日常生活中的管理范文4

1.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成人几乎包办和承担了幼儿的安全问题,忽视了从根本上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及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所谓“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幼儿的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地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幼儿主动获得安全自护意识。只有对幼儿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地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2.安全教育具有现实性。缺乏安全知识、缺少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的一个弱点。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必要的安全机制,会让幼儿受益终身。

3.安全教育具有紧迫性。幼儿在活动中会经常表现出好奇、爱探索、好冲动、身体动作不协调等特点,控制能力差,且缺少生活经验,判断力差。因此,有许多幼儿安全意识薄弱,缺少防范知识,易发生安全事故。这些现状时刻提示着我们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的紧迫性,这是幼儿园建设与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二、幼儿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安全教育管理中,不论是安全管理还是幼儿安全教育主要集中于班级教师的主题教育活动及日常行为规范中。这种模式使得幼儿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先见性及安全教育体系。

2.幼儿园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总是趋向于经验教育或当下教育,没有形成以幼儿园为特殊教育主体的幼儿园安全管理实施模式与方案。

3.家园共育工作缺乏沟通,导致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不同步,没有形成安全教育合力。同时,幼儿园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缺乏系统的科学评价体系,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教育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存在何种问题,并没有在幼儿园工作中具体体现出来。

三、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实行垂直管理办法

1.每月由主管园长主持召开院安全工作会;2.每月底各部门上报安全自查表及相关小结;3.每月月底上报班级安全自查表;4.每周进行班级设施安全维修。

(二)设立各项安全工作预案

1.幼儿园防范暴力事件应急预案;2.幼儿园防震减灾演练应急预案;3.幼儿园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4.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加强幼儿一日生活安全管理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日生活常规的习惯养成也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为确保幼儿安全,应该在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管理上狠下功夫,先后制定多项规定与制度:针对3~6岁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接触到的相关安全内容进行筛选,形成幼儿安全教育发展目标体系,通过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及日常教育等多种形式,逐步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1.全体教职工通过集中培训、个人学习、网络学习、读书学习以及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活动,丰富自身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时刻关注幼儿安全。

2.通过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专题活动、宣传讲座等形式为幼儿及家长介绍“安全”、“自救”等知识,提高家长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共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日常生活中的管理范文5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未来展望

随着当下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产品所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其逐渐成为了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开始逐渐认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子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便利,而在企业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能够让企业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而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必定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现状

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促使企业核心设备的智能化、小型化逐渐得以实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如数控、电子商务等,可以说在我国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和普及。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技术类型,其系统也在不断扩大。随着当下我国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所蕴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就目前而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工程机械和医疗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也带来了非常显著的效果。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传统商业模式得到了实质性改变,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从更深的层次上来看,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依旧还存在很大缺陷,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相应的企业技术改革和创新的支持政策,企业在发展中的创新意识不足,从而促使专业化的商业管理模式难以得到实现,进而也就促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未来展望

2.1在生活领域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

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效率,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泛,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将逐渐实现智能化。在生活领域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能够让人们的思维得到改变,从而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不过想要实现这种技术,就必须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将专业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给培育出来,促使电子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普及得以实现。同时,企业还应该对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促使其能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融合。现代社会中,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以及微博和淘宝等都已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由此可见,电子信息技术已经逐渐开始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认可人群也越来越广泛。因此,企业应该对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使其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让人们的时尚化、科学化以及速度化的生活得以实现。总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生活效率,降低生活成本,而且还能够让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未来电子信息技术应该力求研发出更多的智能产品,从而让人们的生活乐趣得到进一步提升。

2.2航天领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军事发展中,航天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该领域中电子信息技术主要体现在研发高精尖技术上。我国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科目设置在了航空重点研究领域上,如软件设计、微波遥感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此外,还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对完善的空间电子技术和高空探测技术做到有效掌握。在航空领域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电子系统的研发、管理以及设计上。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研发出来了歼16和试射东风14洲际弹道导弹等诸多先进航天产品,而这些产品都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可以说它是这些产品得以研发出来的关键所在。不过就当下我国的发展现状而言,高精尖技术发展依旧还存在很大缺陷,相关研究人员必须对其技术进行不断的提升,从而才能让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有效增强。

2.3企业产业化调整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企业产业化调整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部署。电子信息产业能够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创新和改革,带动经济的增长,促使企业发展能够逐渐向智能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转变。电子信息技术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指导方向,让企业发展逐渐和市场需求相符合。在企业产业化调整中,电子信息技术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数字模拟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上,促使了很多新器件、技术、材料以及工艺的诞生。电子信息技术在未来发展中,必将让企业逐渐形成全新的技术、设备和工艺,从而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3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其设计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当下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依旧还不是很完善,不但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而且还需要相关研发人员对其进行不断创新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让电子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越来越快,促使我国企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得以实现,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04.

[2]尹志慧.中国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3]李树涛.浅谈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J].电子世界,2014,14.

[4]刘仕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J].硅谷,2013,09:3-4.

日常生活中的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血压; 健康教育; 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40-01

心血管慢性疾病是二十一世纪全世界威胁最大的疾病,是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高血压则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很容易并发脑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以及脏器功能衰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管理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52例,其中男性患者83例,女性患者69例,患者年龄在42~82岁,其平均年龄为57.3岁。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7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管理,治疗组患者则进行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管理。首先对患者建立专门的健康档案,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生活饮食习惯以及家族史、疾病史和用药习惯都做相应的记录[2];采取健康讲座的方式对高血压知识进行宣传,其主要内容为高血压相关基础知识、概念、流行病学数据以及发病因素和形成机制,同时将其危害详细介绍给患者,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疾病的用药禁忌,对每位患者持续讲解10次,然后每个月组织一个健康教育交流活动[3]。对患者每个月做相应的病情随访,同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供相应的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体质、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并进行t检验,组别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体格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健康教育能够减少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盲区,进而从根本上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研究中,经过一年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体格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李厚隽,黄军安.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8,34(46):132-133.

[2] 孙丽霞. 急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作用效果分析[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9(10):421.

[3] 唐红英. 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和态度与信念量表的编制及重庆市常模的建立[D].第三军医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