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能源管理方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范文1
领导重视是节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企业应建立节能减排组织机构,明确管理层的职责,提高节能主管人员的素质能力,加大节能主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增强节能培训宣传力度,提高员工节能意识。1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取得领导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各种节能活动争取让领导参加并了解;>为领导层提供高端的节能减排讲座;>定期汇报节能工作的开展情况;>各种节能工作数据、报告或程序手册让领导了解或签字;>领导对于节能精细化管理不是事必躬亲,而是明察秋毫。2明确职责,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是实施节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细化节能减排管理网络:建立三级能源管理网络(纵向要从企业最高层到班组,一直到个人,横向要包括计划、设计、工艺、技术、计量、统计、供应、财务、调度等所有部门,节能减排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各部门要有明确的节能减排职责,杜绝推诿、扯皮现象。3能源管理岗位的工作要求精细化。根据工作职能和流程,明确界定岗位职责,形成具体的岗位工作规范,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全面了解岗位职责,熟悉本职业务。4节能减排管理人员素质:热心节能减排工作、具有节能减排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熟悉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相关标准。5同时在工作中加强对执行力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并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工作,是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关键。企业能源管理制度的精细化管理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1一个系统、完整、全面、细致的管理制度体系是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企业可按照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用能管理制度》、《企业节能奖罚制度》、《企业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制度》等节能减排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典型能源管理制度及内容要求如表1所示。2能源管理制度应以公司正式文件下发,并组织全员培训学习。3企业应定期对能源管理制度的内容及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核,保证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4企业可依照GB/T23331-2009模式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工作。能源管理体系包含管理者承诺、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管理手册、管理制度、操作手册、能源因素、图表记录等一系列多层级的内容。能源管理体系模式遵循的是系统的管理原理和“P-D-C-A”过程模式,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为兑现管理承诺、实现能源方针和目标而进行策划、实施、检查与纠正、管理评审等对能源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能源管理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企业能源计量的精细化管理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1用能单位应合理设置能源计量的组织机构,并建立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形成能源计量网络,实现计量数据化管理。2用能单位应制定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计量管理机构职责及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计量器具的选型、采购、入库、流转、报废等管理制度,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能源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校准制度,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使用、保管及监督制度等规章制度。3用能单位需加强企业能源计量人才队伍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能源计量人才队伍。4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应满足GB17167-2006要求。尤其作为对外结算的用能单位这一要求是基本的、必须的。5主要次级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的仪表配备应满足GB17167-2006要求。用能单位对其下属的次级用能单位的耗能指标管理是用能单位能源管理的核心,如果对主要次级用能单位没有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的强制要求,就无法做到有效管理,势必就会使“耗能定额指标管理”成为空谈。6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应满足GB17167-2006的要求。主要用能设备的耗能指标管理是用能单位能源技术管理的关键,它关乎用能单位的设备先进性考核、设备运行考核、主要产品单耗指标考核等技术核心指标,因此,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是强制性的,但其所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未作强制性要求。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准确度等级应满足GB17167-2006的要求。8用能单位应重视对能源计量器具清单、网络图的建立。能源统计是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能源在企业内部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能源统计可划分为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和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1企业能源统计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如下:>企业内部统计数据不够细化。企业重视进出企业的能源消耗总量的计量统计工作,忽略对企业内部能源流向的计量统计分析;>能源统计出现偏差或遗漏情况;>对能源在输入、储存、运输方面造成的损耗缺少统计分析;>企业的基层统计人员使用的原始记录表格以及各种能源的巡检记录表格还需进一步完善,企业应建立规范的原始记录、巡检记录等表格。2为实现精细化能源统计,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明确、细化能源统计流程。典型能源统计分析流程如图3所示;>明确、细化能源统计岗位职责。具体应包括建立分类统计报表、实现原始记录妥善保存、掌握能源的来龙去脉、跟踪能源的消耗升降情况、统计分析、制定能耗定额等;>加强基础用能单元的各种能源消耗的统计工作,加强对能耗数据变化的分析,便于进行用能单元单独考核;>明确各种能源数据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等;>能源损耗率是一项重要的统计指标,对用能过程中油损、气损、电损等进行测试、统计分析。能源定额管控是节能减排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用能单位应从能源输入、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等环节入手,建立详细的能源定额指标,全面、深入控制各个用能环节的能源消耗。企业能源定额的精细化管理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1企业的指标分解应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全面、细致的单耗指标对基层单位进行考核,避免采用可操作性不强、不适于基层单位的产值能耗指标进行考核。例如,企业可结合实际建立工艺能耗定额或发电机组发电单耗等单项能源消耗定额指标。2企业应重视对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对节能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并予以考核。企业的指标都是从公司分解到车间,从车间再分解到班组。班组是企业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因此,班组要把定额、标准、计量、原始记录、设备保养、规章制度的执行等量化到组员,才能保证公司的节能指标实现。3进行能效对标分析,将本企业的能耗定额指标与历史最好水平、同类型企业国内外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十一五”期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在挑战中开拓进取,面对严峻形势,经受住了考验,取得显著成效。在“十二五”期间,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完成国家制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8%,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分别下降10%的总体指标,建议各耗能企业全面认识、理解、实施节能精细化管理,进而促使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更好更快的开展。
本文作者:孙卫明工作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节能减排监测中心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范文2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082-01
1 进一步明确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有利于推进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同时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现有的能源管理制度与能源有关的法律法规、能源节约和鼓励政策、能源标准,如能效标准、能耗限额标准、计量和监测标准等,以及其他的能源管理要求有机结合,形成规范合理的一体化推进体系,使组织能够科学的强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组织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在提高职工节能意识、规范能源管理、节能技术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等方面,用系统的思想来指导和开展工作,而且,高度重视能源的源头控制,超前谋划。
2 烟草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能源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先进的节能管理模式,早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关注和重视,国家标准已颁布实施。因此,我省烟草系统要加快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国家标准,有利于推动节能技改项目的实施。
2.1企业内、外部环境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需求目前,我国烟草企业能耗问题严重,国家、行业、公司对能耗的要求也越来越上升到工作日程中,全面推行能源管理体系,是烟草工业企业节能工作走向科学、系统、全面、持续的重要途径。目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还面临着相当大的难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烟草行业能源体系粗放管理模式导致实际生产中企业各生产单位为完成生产计划而忽视产品单耗这一现象现象的长期存在。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烟草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有些企业虽然建立能源管理制度,但只在职能和机构上规定“谁”、“做什么”,而对于“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没有进一步完善。新的形势下,企业内外部环境越来越依赖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因此,谁抓住了这一环节,谁就会受到更多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把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就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开展企业能源消费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对于促节能、降成本、增效益意义重大。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强协作,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顺利推进。要以“烟草行业十三五节能减排纲要”的要求作为指导,按照“统一策划、明确主体、分步实施”为原则,有步骤、分阶段推进各单位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为此,各企业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健全机构,保障运行。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自上而下有序有效开展工作。同时要强化培训,营造氛围。要广泛宣传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强化员工对节能减排工作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重要性认识。
2.3努力提升能源体系管理水平能源管理是卷烟工业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开展能源管理工作,是企业争先创优、打造标杆企业及争创优秀卷烟工厂的必要保障。应围绕企业的工作方针目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能源管理,需要更加注重提高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水平及体系架构的完整性、能源管理方法的系统性及科学性、能源信息系统建设的全面覆盖率及数据分析的即时性及准确性、设备经济运行的合理性、节能降耗关键节点的准确把握及严格监控、能源计量考核监督,以充分发挥好管理、技术、人才的关键作用,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3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企业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加强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信息收集和工作,强化督促检查,落实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实效,为促进全省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3.1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通过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持续改进的节能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企业节能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全省节能工作深入开展。坚持企业主体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起切合企业实际的能源管理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原则,通过政策激励、创造氛围、搭建平台等措施,营造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外环境;坚持持续创新原则,在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采用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的办法,扎实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有明确的总体目标,要细化阶段性任务,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使企业节能管理水平有较大改善,节能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能源消耗水平有较大降低。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范文3
一、绿色发展视阈下节能管理的内涵与机制
1.内涵。中国的工业企业绿色化发展的重点是要以创新驱动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企业层面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架构下界定的,以企业环境管理为前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系列原则方针。但该界定必须首先考虑企业成长、发展层面的实际需求及社会需求,这是由企业利益驱动的性质决定的。从经济方式讲,资源型企业基于绿色视阈的节能发展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实施基于能源管理的集约化配置,促使其生产经营行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最小化。在明确的节能目标和绿色发展的原则下,培养和普及绿色发展的理念,关键在于强化制度建设。推进节能技术项目的实施,重在有着科学完善节能评价体系的支持。同时加强资源型企业节能管理根本上要建立高效的能耗管理组织体系,同时又要依赖于资源型企业的绿色工业技术的支撑。也就是说资源型企业的节能管理要与企业绿色发展协同共进,以谋求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持续提高,这是一个多要素协同耦合、互动共生的系统工程。
2.原则。有利于创设和形成企业自主绿色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形成节约资源。降低消费,增加效益。改善环境,改善运营机制,形成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共享机制和绿色文化生成机制。有利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时获取科学、有效的依据。并能够借此随时调整和校正企业政策、规章制度及战略目标与规划,从而进行科学指导和决策。遵守法规、落实责任;过程管控、创新技术;节能节水、提高能效;有利于企业绿色性的表征、集约经营方式的形成和企业生存发展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利于企业对内部、外部有关规则、标准的遵从与接轨,坚决贯彻国家节能工作方针 “资源节约与资源开发并举,把资源节约放在首位”。资源开发生产任务为核心,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节水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加强节能节水管理,推进节能节水技术进步,建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3.目标。通过开展能源管理与中长期节能发展规划,建立覆盖全岗位、全过程、全系统的能源管理体系,以质量效益和提质增效为关注核心,实现能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管理,节能减排,降污增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成本管控水平,促进循环经济良性发展。通过审计,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遵循国家能源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能源管理规定,并符合长期节能发展规划。
4.管理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绿色发展背景下企业尤其是大型资源型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做好绿色发展下的节能管理要创新管理机制,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机制转变为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新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从“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转变为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科技、清洁生产、零排放、循环经济新模式,从单一的技术层面的污染防治转变为战略层面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从被动的、抵抗型、反应型企业环境管理机制转变为积极型、主动型、生态型、创新型企业环境管理机制。 科学而先进的企业节能管理机制不是资源型企业单一主体、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机制,而是一种由多元主体、多种因素有机组合创造出来的管理机制。因此,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资源型企业节能管理机制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生态环保法律为依据、以生态伦理、环境责任为支撑的构架。需要从节能技改项目、节能技术系统、节能制度与考核、节能管理系统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解决资源型企业存在的问题。创建企业节能减排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实施相应的激励制度。
二、绿色发展视阈下节能管理的评价
1.企业绿色节能评价指标的构成。企业绿色可持续的运营实力与经济成长性指标系统,这是由企业本身盈利性决定的、必须考虑的指标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技术进步指标系统,这是企业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依赖模式―集约化和绿色化的支撑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社会贡献与社会协调性指标系统,这是由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多要素协同耦合的共生性所决定,是社会需求满足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利用指标系统,这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化资源整台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环境管理指标系统,这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过程子系统。
2.指标说明。人员素质: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员工平均学龄、工程技术人员与经济管理人员的平均等级、经理的知名度、职工违纪率、病假率、管理人员综台应变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决策能力、预见能力、领导能力、管理人员的平均学龄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财务实力,即企业奖金充裕程度,包括总资产额、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资金借贷能力。物质技术基础能力,包括同行业中设备的先进程度、地理位置、储运设施数量与质量、经营规模、资源的集中度、企业与产品协作系数、主导产品占企业产值比重。风险承担能力,包括风险分散程度和企业退出某行业障碍的大小。企业战略前瞻性、有效性和一致性。企业组织机构设计的有效性与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企业经济成长性指标:技术水平、学术水平的进步指标,包括年开发新技术项数、年发表学术论文篇数、技术服务档次提高程度、科技成果转化率、年通过技术级别考核人数、新技术贡献率的提高程度。产品与设备的技术指标,包括绿色产品导人频率、产品创新度、先进设备装备率、设备更新率、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比重、人均动力装备增加量。绿色技术创新与二次创新能力指标,包括技术R&D费用占销售收入比、新产品试制投入占销售收人比、二次创新投入占销售收人比、技术创新人员积极性。知识积累与共享指标,包括年合理化建议被采纳数、科技管理知识文档化案宗数、年经验交流会次数、老员工人均以老带新人数、引进新技术数目。企业核心技术的保密指标,包括有关保密工作的费用开支占销售收入比、掌握核心技术员工的人数及其离职率。企业“绿色化”程度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重、绿色技术估量、绿色厂区、办公室率、绿色市场的铺货率、年绿色活动开展频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标,包括人均年培训次数或受培训员工比率、岗位交流次数、人均合理化建议数、企业员工的离散率、劳动力的投入弹性系数(长期生产要素增长率/本期产值增长率)、劳动力利用率(员工全年有效工时/实际工时)、新聘员工中高级别员工比重及企业各类人才储备与未来需求的匹配程度。自然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指标,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的比重、能源利用率、材料利用率、材料复用率、废弃物利用率、材料综合利用率、能源耗费率、原材料耗费率、能源、原材料的消费弹性系数、固定资产的投人弹性系统数、固定资产利用率、交通工具设施的利用率。环境管理绩效指标,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如环境系数(环保费用比),环保投资偿还期;环境法规遵从性指标,如年环境审核次数,处罚次数与金额;还有环境培训人次,社会抱怨人次等。污染物产生量指标,包括产污系数、物能有毒有害系数、产污增长系数、产品清洁系数等。循环利用能力指标,包括设备系统再利用率、设备系统拆装难易程度、组件的循环利用能力。灾害预防指标(环境风险指标),包括每年安全检查次数、安全培训人员次数、制造运输环节安全预警信号装置有效性、各类危险事故在各环节发生的概率等。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范文4
关键词:能效提升;实施计划;节能增效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25
1 现状分析
在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伴随而来的必然是能源的大量消耗。然而,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较低,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引发环境污染的双重问题。且能源利用低下还会增加被利用资源的需求量,对能源利用的浪费加之今后能源需求量大增的情况导致可利用能源的紧张。根据目前国家颁布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推进企业建立能源效能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开展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以创建具有企业特色的能源管理运行体系,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依据山东省,鲁经信资字〔2013〕367号文件通知的指导内容为方针,结合邹城市,邹经信字〔2013〕60号《邹城市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计划》通知要求组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结合企业实际,努力开展实施能效提升全过程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一套完整、标准、规范的能效提升计划,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可形成文件的实施方案,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设备运维、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考勤督查与安全管理、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绩效考聘等措施,不断提高持续优化改进,运用成熟技术,科学先进的节能管理方法,采用新型环保节能材料,使节能电机设备在运行中体现节能效果。
2 执行标准与计划实施
依据电机能效等级IE1 IE2 IE3及EFF1 EFF2的标准,目前我国仅对低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提出了电动机的能效标准要求,如按照2012年版新标准,高效电机能效标准仅指达到能效二级(相对于IE3能效标准)及以上的电机,2015年1月1日开始,额定输出功率为7.5-375千瓦的电动机以能效水平不得少于IE3(超高能效)或至少满足IE2(高能效)。而从2008年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制定了全球统一的电机能效分级标准,并统一了测试方法,到2011年又强制推行超高效电机,欧洲从2011年强制推行高效电机。我国在2006年电机能效标准(GB18613-2006)是参照IEC标准组织修订新标准GB18613-2012)于2012年9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依据我省要求参照鲁经信资字〔2013〕367号文件指导内容,坚持存量调整与增量提升相结合,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以逐步淘汰低效电机使用环节与改造利用成熟技术相结合,系统节能与改造提升相结合,确保新增电机产品符合高效电机能效标准全部达到使用要求。
但是,已目前了解的国内电机制造企业相关信息,若参照新标准执行,某些基础材料技术,工艺装备设备,生产制造还不完善,整体技术水平还处在提升阶段。为达到国际电工委及美、欧能效标准还存在差距。现阶段可采用多种技术管理方案,针对电机、电气设备应用先进技术,成熟产品,实行强制的机电设备技术文件指导管理制度。依据《低压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对标评估表》及时把握最新电机成熟应用技术信息,综合评估投入与改造,不断充实更新节能措施,实现整体节能增效目标。
以功率划定界限,仅对7.5KW4极电动机效率性价比对参考。IE3超高能效,价格较高,效率比不明显。YX3高效,价格适中合理技术指标很接近GB18613-2012的2级效率值,与已知的国际标准效率值不对应。
曾在1999年,欧盟与欧洲电机与电力电子制造商协会(CEMEP)制定的电动机能效标准(EU-CEMEPf议)。EU-CEMEP协议覆盖的三相交流笼型异步电动机,功率范围是从1.1~90kw,极数为2极和4极,电压为400V、50Hz、S1工作制(即连续定额)标准设计,该协议对每一规格电机规定了高、低两档效率指标,产品效率值低于低指标的称为EFF3电机,介于低指标与高指标之间的称EFF2电机,高于高指标的称EFF1电机。到2010年6月16日开始执行电机能耗标准以等级IE1、IE2、IE3进行生产与销售。电机的新能效等级必须通过新的测量方法进行确定。旧的欧洲代号EFF2,EFF1将不再有效,并逐渐的退出市场。新标准执行EN 60034-30:2009定义了功率在0.75-375 kW之间的低压三相异步电机的能效等级,具体规定如下:IE1=标准能效(类似于EFF2)、IE2=高能效 (类似于EFF1)、IE3=优质高效。
3 计划实施的意义
结合企业扩能搬迁改造工程的机遇,完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为避免企业在能耗管理工作方面出现重视不够,防止出现管理不规范、方法不科学、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节能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等问题。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借鉴成熟管理模式,将过程分析方法、系统工程原理和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管理理念引入企业能源管理,建立覆盖企业能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对强化结构节能与技术节能,促进企业构建长效节能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范文5
关键词:EMS;工业水平;经济运行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企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企业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能源的消耗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为此,各类大型钢铁企业纷纷建设和投入使用能源管控中心系统。经多年努力建设,2015年6月本钢能源管控中心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本钢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本钢能源管理技术发展的重大措施,对提高本钢能源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本钢能源管控中心建成后工业给排水系统的功能改进
本钢能源管控中心系统(下称EMS系统)未上线前,本钢工业给排水系统调度基本为“盲调”,其调度台主要依托电话掌握整个系统的运行数据,调度员利用经验指挥和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该调度系统存在严重的数据粗略性和反馈滞后性等诸多缺陷,其不仅远远达不到经济运行的要求,并且还会给系统的平稳性和安全性造成较大隐患。EMS系统建成后,实现了对能源系统实行集中监控和有效管理。EMS系统对本钢电力系统、动力系统和给排水系统数据实行集中监控和管理。通过对能源系统实行集中监测和控制,实现从能源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能源介质消耗分析──能耗管理等全过程自动化、高效化、科学化管理。现今EMS系统可为工业给排水专业调度员提供全中文、友好的人机界面。画面设计布局和线条协调,颜色清晰,并符合传统习惯以及有关的行业要求。每个子画面能够保证监控对象的完整性、独立性与相互关联性,并提供潮流监控画面、操作画面、实时曲线、参数设定等功能,供调度人员使用。充分展示如下作用:(1)通过对能源系统集中监控,大幅度提高企业能源系统劳动生产率。(2)运用EMS系统强大的功能和手段对各能源介质实现有效在线调控,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能源,确保系统经济合理运行,节能和环保效益贡献突出。(3)在能源系统异常和事故时,EMS系统通过集中监控做出及时、快速和准确地处置,把能源系统故障所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确保能源系统稳定运行。(4)基础能源管理从管理的角度,实现对能源的质量、工序能耗和运行管理的前端控制和评估,从而为本钢能源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方向。
2. EMS平台下水系统平衡改善
依托EMS系统的强大功能,结合本钢水系统工艺技术特点,从整体角度监测和分析各工序供水方式以及水的综合利用进而找出优化的水系统平衡和供水方案。EMS系统能够监视各级用水设备及运转状态,通过对用水总量、各系统单元以及外排水之间的定量关系,帮助决策者及能源管理者制定出用水定额标准以及各厂矿的用水计划,改变了传统的按需供水方针,而是利用经济杠杆和管理政策调动各厂矿的节水节能积极性。EMS系统在这一过程中提供了强大的功能保障,包括了提供准确及时的计量,确保科学反映各工序的水消耗。EMS系统的实时监视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大量能源浪费或异常事故状态,还能够切实起到了监督作用,使得瞒报、造假等现象大大降低。此外其强大的历史趋势曲线能够帮助相关技术人员挖掘节水潜力进而进行实施验证。
3. EMS平台下水系统运行过程改善
EMS系统上线运行前,对于水系统运行的过程管理大多停留在了事后管理,即重点为发现问题后进行原因分析并重视对结果的追求,其显然满足不了企业对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的要求。EMS平台上线后,使得企业在追求事中控制或事前准备上有了功能保障。在EMS系统当中建立了各级水系统布置和平衡图,并能够根据各类信息的汇总建立起在线运行供需动态平衡,使得各用户能够得到了合理的水质和水量要求。一旦发生供需矛盾及运行调整,调度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控动态并与用水单位及时沟通,以最快的速度实时调整供水方式进而有效控制事中的工业水消耗。
4. EMS平台下水系统用水效率改善
通过串联整合分析并帮助整个系统推行串级供水,其能够有效地将水质和水量指标有机结合起来。一年来,本钢利用EMS系统分析和改善多项串级供水方式,为降低工业水消耗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利用EMS平台的监视功能,规范用户的用能纪律,减少供用不平衡导致管网的压力波动。利用EMS平台的监视和记录功能,为公司上级部门提供重点用户节能,管网运行,用户外排水等相关基础性数据,帮助上级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
结论
本钢EMS系y的建设和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本钢能源介质调度运行方式。一年多来,本钢利用EMS强大的信息化、自动化等功能在工业给排水系统的经济运行中取得了诸多节能降耗的实践。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范文6
执行机构
能源审计机构主要分为政府、企业以及受委托的第三方民间审计机构。目前,中国进行能源审计的审计机构主要包括地方节能中心、地方节能监察中心、电力需求侧管理中心、地方清洁生产中心、行业协会、能源服务公司、工程公司、工程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商、节能认证机构、大学等,其中以地方节能中心和地方节能监察中心的政府审计为主。国内的审计机构由审计署领导,主要是对取得节能资金的企业要求必须进行能源审计,以提高节能效益和节能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外是政府强制性审计与企业自愿性审计兼有并且逐渐以企业自愿性审计为主的状况,并且国外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成立专门基金以吸引和鼓励各类企业自愿进行能源审计。美国进行能源审计的政府机构主要有能源部(DOE)、总审计局(GAO)和环境保护局(EPA)。泰国在1992年立法建立了能源节约促进基金(EnergyConservationPromotionFound),制定相关节能政策,并由国家能源政策办公室(NEPO)及能源发展促进部(DEDP)负责执行政策。
从业人员资格
中国能源审计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层次,目前国内没有统一选拔考试,仅有多家能源审计师培训机构,比如中国能源管理培训网、中国节能产业网等。凡是符合要求并且有意愿从事能源审计工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可以报名参加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职业培训证书。此外,不定时举办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培训活动,节能服务机构会在个别城市举办中、高级的能源审计师培训。美国能源部拨出资金为想成为能源部指定专家之个人及企业能源管理人员提供全系统及专门的培训,这种培训全年及全国各地均有。主要培训类型为:能源管理培训研讨会、相关专题的在线培训班(1h~2h)、提高认识讲习班(1h~2h)、企业最佳实践的培训(1d)和高级或者合格专家培训班(3d)。充足的培训使得美国拥有强大的能源审计专业人员队伍,为能源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1]。日本政府规定能源管理单位必须配备专业的能源审计师来进行该单位的节能减排工作,并且每年进行能源审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而每次合格率只有25%。通过考试将获得经济产业大臣颁发的资格证书,并且在经产省备案。全日本目前共有6000名能源审计师,充足的人才资源进一步保证了企业节能工作的专业高效推行[2]。
相关政策
1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1997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T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能源审计专项标准,是开展能源审计工作的技术依据。2006年9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各企业要按照国家标准GB/T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的要求,开展能源审计,完成审计报告;通过能源审计,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企业节能规划,并认真加以实施。”随后,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审核指南》,对能源审计所必须涵盖的主要内容和审核流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从而规范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国外对法律法规的要求就比较高。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就着重于制定具体的指导准则和方针,还呼吁各州各公司都要自愿地进行环境审计,将能源审计作为公司管理工具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所有的能源评估都是遵循制定好的一系列标准化准则:评估准则、客户指南、教职员指南、网站指南、报告准则、数据库手册、节能建议的编码系统(ARC)、拒绝实施建议代码等。英国的地方审计委员会承担了能源审计的各项工作,使得审计工作能够按法律程序一步步地完成;德国的各级审计委员会更是从政府、议会中独立出来,可以平等地行使权力,各级明确的能源审计标准也规范了各自的行动,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完善的能源审计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和资料使得审计成本大大降低,管理有序和高效。
2激励宣传政策
为了鼓励企业节能减排而资源进行能源审计,中国政府在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税收方面主要是涉及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排污费;财政方面主要是政府对节能减排产品实施绿色补贴、绿色采购等方式来鼓励企业生产绿色产品或者增加产出;金融方面主要是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在2007年7月30日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其规定了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各商业银行要将企业环保手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国外许多国家很注重激励企业自行进行能源审计,如美国推出“现在就节能领跑者计划”、“工业能源之星”和“卓越能源绩效”等项目。在“现在就节能领跑者计划”中,鼓励企业成为降低能源强度领跑者的自愿性计划,如果能在10a内降低单位能源25%的企业将获得表彰及优先取得政府技术援助。“工业能源之星”是一项使企业能够在环境或者能源方面取得最佳表现的自愿性计划。政府采取相关政策来持续推动提高企业能源使用效率,并鼓励企业对所有设施的能源使用进行计量、追踪和对标,进而制定并实施改进能效的计划。“卓越能源绩效”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认证工厂的计划,主要是用以估计持续改善能源效率,引导企业使用ISO50001标准为基础的能源管理体系,最终开发1个对能效提高和加强管理进行验证的系统[3]。澳大利亚企业能源审计方案(EEAP)从1991到1997年间启动,主要是适用于工业和服务业(商业)设施,国家的主要工业部门对方案进行了资助,资助额高达审计费用的50%,资助政策大大促进了企业进行能源审计的自主性,他们会给出建议,并根据建议合理更改,以提高节能效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