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文1

关键词:小儿; 呼吸系统;护理; 咽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53-02

1对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

小儿在不同年龄段其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也各不相同,这些特点都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预后及防治密切相关。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指的是鼻、鼻窦、鼻腔、咽、咽鼓管、喉等部位;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1.1上呼吸道

1.1.1鼻和鼻窦:在婴幼儿时期,鼻腔相对短小,后鼻道狭窄,鼻粘膜柔嫩,富于血管组织,感染时黏膜肿胀,易造成堵塞,从而会引起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另外,小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侵犯眼结膜,引起结膜炎症。由于新生儿的上颌窦和筛窦极小,2岁后才开始发育,至12岁才充分发育。额窦在1岁以前尚未发育,2岁时开始出现。蝶窦3岁时才与鼻腔相通,6岁时很快增大。由于鼻窦口相对较大,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筛窦及上颌窦最易感染,所以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易发生鼻窦炎。

1.1.2咽部:小儿咽部较狭窄且垂直,鼻咽部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其中包括鼻咽扁桃体和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在4个月即发育,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如增殖过大,称为增殖体肥大。腭扁桃体在1岁末逐渐增大,14-15岁时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

1.1.3喉:以环状软骨下缘为标志,小儿喉部相对较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带及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由于喉腔及声门都狭小,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

1.2下呼吸道

1.2.1气管、支气管: 小儿气管和支气管管腔较成人短且较狭窄,软骨柔软,血管丰富,缺乏弹力组织导致了支撑作用较差。因黏液腺发育不良、分泌不足而气道较干燥,因纤毛运动较差而清除吸入的微生物等的能力差。所以,婴幼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引起呼吸道狭窄与阻塞。左支气管细长,由气管向侧方伸出,而右侧支气管短而粗,较直,异物就比较易进入,随之会引起右侧肺段不张或肺气肿。

1.2.2肺: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肺泡数量较少且面积小、弹力纤维发育较差,但是间接的发育较旺盛,也造成了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易于感染。感染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及坠积性肺炎等。

1.3胸廓:小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圆桶状。肋骨处于水平位置,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狭小,但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充满胸廓。在呼吸时,肺的扩张受到限制,能充分地进行换气,因此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2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2.1肺炎患儿的护理:肺炎是由不同的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也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冬季、春季以及气温骤变时比较多见。另外,支气管肺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治疗时应该先控制好感染范围,对症治疗。

2.1.1护理评估

(1)致病因素

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呼吸道免疫功能差、在气候骤变及护理不当的诱因下,病原体容易侵入到呼吸道,从而引起感染;还有的是营养缺乏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时易发生,且较重。

(2)身心状况

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出现鼻翼扇动、唇周发绀,更为严重的还会出现三凹征、点头样呼吸或抽泣样呼吸;全身中毒症状;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和心力衰竭;神经系统常表现烦躁或嗜睡,重者出现脑水肿;胃肠道功能紊乱;患儿可有焦虑和恐惧;家长可能产生忧虑、抱怨等心理反应。

2.1.2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护理诊断有:活动无耐力;清理呼吸道无效;体温过高。

(2)常见的合作性问题:心力衰竭,也就是潜在的并发症。

2.1.3护理的要点

(1)保证有足够的营养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呼吸困难较重者,喂哺同时应给氧;

(2)保持生活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清新,和适宜的温度,避免病人哭闹,以减少氧的消耗;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积极处理腹胀缓解呼吸困难;

(5)减少刺激,处理好心力衰竭,避免小儿患者用力;

(6)听从医生建议,介绍疾病防治知识及护理配合。

2.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侵犯鼻和咽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季最多,病毒感染后常继发细菌感染。婴幼儿的症状较重,以全身症状为主。一般病程3-5日,如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加重,应考虑发生并发症,如:中耳炎、结膜炎、咽后壁脓肿肺炎等;年长儿有可急性肾炎、风湿热、病毒性心肌炎、脑炎等。治疗时可以以抗病毒和对症处理为主,如有细菌感染发生,应选用抗菌药物。

2.2.1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各种病毒和细菌引起的,病毒为主。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的有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营养障碍性疾病,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都将引发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使病情加重。

2.2.2临床表现

(1)一般类型上感

首先,症状方面。局部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干咳、咽部不适等;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烦躁不安、全身不适、乏力等,一部分患儿还伴有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状。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较轻。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

其次,体征方面。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是正常的。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首先,咽结合膜热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同时还伴有消化道症状。体检时易发现咽部充血,白色点块状分泌物;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合膜出血,病程1-2周。

其次,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易发生于夏秋季。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厌食、呕吐,体检可以发现咽部充血,病程为1周左右。

3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体温过高。常见合作性问题是潜在并发症:惊厥。

护理要点:室内要安静、空气新鲜;保证休息和营养,多喂温开水,食物宜清淡,少食多餐;发热时酌情给予物理降温,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严密观察有无传染病征兆及严重的并发症;教家长做好家庭护理,加强儿童的抵抗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与多个方面因素都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研究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方面也会做到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文2

 

关键词:  高原 ; 抗震救灾 ; 护理

1临床资料

728人次中,成都民兵416人次,当地地震灾民312人次;男性607名,女性121名。平均年龄12~59岁。外伤41人次;内科病人687人次,其中呼吸系统疾病531人次,消化系统疾病104人次,其他疾病52人次。门诊728人次中卧床休息620人次,吸氧130人次,饮食护理376人次,留观输液76人次,降温106人次,健康教育704人次。728人次中,有6名民兵因过度疲惫及缺氧,只能一直保持休息状态,接命令提前返回成都休整。722人次经过卧床休息、吸氧、饮食护理、留观输液、降温、健康教育等措施,经过4小时~6天痊愈。没有发生一例高原肺水肿与脑水肿病人。

2护理要点

2.1卧床休息由于民兵连日参加抗震救灾活动,过度疲劳,加之高原环境的特点:缺氧、寒冷、湿度低,极易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玉树地区海拔高、气压低缺氧,患病后耗氧量增加,机体更加缺氧,卧床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可减少耗氧量,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2吸氧护理患病后耗氧量增加,通过吸氧可提高血氧饱和度,增强抗病能力,故留观患者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4升/分)。

2.3饮食护理高原缺氧,胃液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功能,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减退、腹泻,有的发生应激性溃疡,故应给予高糖、多种维生素、易消化之饮食。

2.4严格控制液体量及输液速度输入大量液体或输液速度过快,极易导致肺水肿或诱发心衰,输液速度一般以20~30滴/分为宜,24小时液体量不超过1500ml。对于呕吐、腹泻、脱水、不能进食患者,根据尿量,液体丢失量补液,补液时,速度不宜过快,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5对高热患者积极降温因发热使机体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极易诱发高原脑水肿,因此,要积极采取退热措施,给予酒精擦浴物理降温,口服解热镇痛药,通过口服补液盐或者静脉补液。

2.6心理护理民兵在玉树高原地区由于环境特殊,与当地灾民语言不通,离家远隔千里,缺乏亲情支持,加之缺氧诸多原因影响,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担心疾病预后,感到孤独、恐惧、甚至生命受到威胁,这些不良情绪增加耗氧量,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应通过娴熟的技术操作与果断处理,使患者有安全感;主动接近患者,通过亲切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用爱心、耐心关爱他们,取得患者的信任,以诚恳、亲切的语言给患者以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多方面给患者以体贴、关心和照顾,在护患间建立一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2],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7防御消杀每日两次用稀释后的“84”消毒液对民兵驻地的地面进行消杀,对抗震救灾返回驻地的汽车车轮及民兵的鞋、裤进行“84”消毒液喷洒消毒,对民兵的手依次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清水清洗、碘伏浸泡消毒。对有伤口者,用碘伏消毒后加戴手套保护。

2.8加强感冒预防工作到达高原地区后,体力活动要循序渐进,注意保暧,尽量避免寒冷刺激及上呼吸道感染。每天分早晚两次,按每人1包抗病毒冲剂的量熬制抗感冒大锅汤,保证每个民兵在外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时及时饮用。

2.9保证水源安全及食品卫生在不能确认玉树水源无污染的情况下,所有民兵的生活用水或饮用水都来自一百多公里外的石渠,饮用水必须煮沸消毒;加强对炊事班所用食品原材料的检查,对变质的原材料进行销毁或掩埋;监督炊事班的餐具消毒,监督炊事班民兵个人卫生,保持指甲短及衣服清洁,对腹泻的炊事班民兵,及时报请调离。

3小结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掌握高原患者缺氧的特点,通过卧床休息、吸氧、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使患者减少耗氧量,提高血氧饱和度,可有效防止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文3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81-01

健康评估课程是培养护生护理评估能力的一门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护理人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我院健康评估课程组成员在教学中引入了适应高职高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编写了适应一体化教学的教材、建设了一体化教室,在2009级高职高专护生部分班级教学中试用了一体化教学,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 健康评估是一门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理论课使用以教师讲授法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法、病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单纯的教师讲授法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多数学生不能接受用文字对症状和体征的描述。即使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只能让学生对症状和体征有一些直观印象,下了课就会忘记。等理论知识集中学完后,再安排下一次课去实验室上实践课,这时,上一次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已经忘记了,老师必须再示教一次,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在示教过程中,一次性将所有内容全部示教完毕才让学生分组操作训练,等教师把所有内容示教完毕,学生可能只记得刚刚看见的内容,把前面所演示内容忘记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技能考核难以通过,临床实习时实践能力差。

2 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一种方法,是将相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操作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重新配置、整合,师生同在一体化教室内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这种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正适合实践性很强的健康评估,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3 具体实施过程

3.1 制定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授课计划,重整授课内容 根据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要点,重新制定了健康评估的授课计划,编写了适用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材,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授课顺序,按典型工作任务来进行编写,便于按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

健康评估授课计划

3.2 规划、建设健康评估一体化教室

3.2.1 一体化教室功能分区 在建设前做好规划,划分出5个功能区:理论区、健康史采集区、身体评估技能训练区、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区、辅助检查操作训练区。

3.2.2 教学设施配备 理论区:配备多媒体设配一套,主要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可以在此功能区记录健康资料;健康史采集区:配备电脑5台,电脑内存有各系统典型病例,学生可以随机抽取病例一份,根据病例来训练健康史采集,也可使用标准化病人来训练健康史采集;身体评估技能训练区:病床5张,配身体评估常用器材及多功能心肺腹部评估模型,既可让学生在同学身上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又可使用模型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区:配胸腔穿刺、腹腔穿刺模型2套;辅助检查操作训练区:配单道心电图机4台,多道心电图机1台。

3.3 授课环节 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都分为多个子任务,以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评估为例,来介绍授课环节。

3.3.1 理论区导入新课 首先应用一个肺炎的案例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请学生自己提出该病例患者需要进行哪些项目的护理评估,明确此学习项目的具体任务。

3.3.2 症状评估与采集健康史训练 健康评估的第一个环节是健康史采集。教师使用标准化病人,先讲解肺炎病人常见症状的特点,并示教对这些常见症状如何采集健康史,学生两人一组边学、边做,教、学、做训练完成一轮后,在电脑上随机抽取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病例一份,进行健康史采集的综合训练,根据掌握的情况,可以反复抽取不同的病例来训练。

3.3.3 身体评估技能训练 健康评估的第二个环节是身体评估。根据上一个环节所获取的主观健康资料,对患者进行胸壁、胸廓、肺部评估,以获取客观健康资料。教师以标准化病人来示教,边讲解操作要领边实际操作,学生两人一组,边听边做,每个小项目老师示范一次,学生学做一次。每次课教、学、做一体训练45分钟,综合训练30分钟,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进行巡视,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

3.3.4 标本采集训练 根据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咳嗽与咳痰的护理评估,学生意识到:要想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必须留取痰液标本做实验室检查,由此引出第三个环节:痰液标本采集与送检。教师讲解并演示痰液标本常见采集方法,学生边看边学边做。

3.3.5 考核与总结 每次课结束前留15分钟对学生进行单项技能考核,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总结点评,对发生率较高地操作错误进行纠正。整个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评估学习结束后,让学生随机抽取呼吸系统病例一份,进行呼吸系统综合技能考核。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文4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肺炎护理;临床疗效;咳嗽;肺啰音;康复进程

儿童是肺炎的高发群体,其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极易受到致病菌、病毒、支/衣原体侵袭、感染,而导致肺炎形成,发病率较高[1]。小儿肺炎的病程进展快,主要表现为发热、憋喘、气促、咳嗽、咳痰、精神不佳、食少纳差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呼吸衰竭、肝肾衰竭等其他脏器功能损伤,危害性较大,重症者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因而需做好护理支持,以保证患儿治疗效果[2]。优质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个体需求为中心的高水平护理干预模式,在儿科应用较多,护理效果较好,但是其应用于小儿肺炎的护理实践效果尚不明确[3]。为此,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20年7月小儿肺炎患儿98例,对比分析了优质护理对疗效和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7月收治小儿肺炎患儿98例,随机分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51例;两组患儿均行X线胸片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确诊为小儿肺炎。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1~10岁,平均(6.78±3.36)岁;病程1~6d,平均(3.99±1.91)d;其中支/衣原体肺炎25例,细菌性肺炎13例,病毒性肺炎9例。试验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1~10岁,平均(6.89±3.41)岁;病程1~6d,平均(3.96±1.89)d;其中支/衣原体肺炎26例,细菌性肺炎15例,病毒性肺炎10例。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住院患儿;②生长发育基本正常;③无呼吸系统畸形或发育不良;④患儿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衰竭或功能异常;②严重营养不良;③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④合并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⑤无法耐受临床治疗等。护理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实施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症状监测、健康指导等。⑵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①制定个体优质护理方案: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变化,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病情,制定优质护理措施;与医生沟通交流,明确患儿治疗方案、要点、并发症风险,根据相关文献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与患儿家属沟通,分析患儿精神状态等信息,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干预方案。②营造童趣病房环境:病房内保持干净整洁,做好消毒处理,每日定时通风换气,并保证温湿度适宜。病房内装饰儿童喜欢的各种卡通形象和海报,使病房内色彩丰富,改变单调清冷的氛围,使之更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促进患儿尽快适应病房环境。同时,准备卡通玩偶、小玩具、书籍等供患儿玩耍、阅读。③个体化宣教干预:患儿入院后,与家属积极沟通,了解其对疾病认识情况与保健知识需求,实施针对性的宣教干预,指导家属正确认识小儿肺炎发病机制、病程进展、护理注意事项、预防知识等,指导家属学会正确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卫生清洁知识。指导家属和年龄较大的患儿学习正确洗手、佩戴口罩等防护技能。④营养干预与指导:向患儿家属说明,发病后患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营养物质需求增多,应根据患儿口味喜好选择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应对机体能量高消耗状态。严格禁止刺激食物,避免加重患儿呼吸道症状;增加蔬果摄入量,保证维生素供应充足;增加饮水量,少量多次饮水,以满足机体代谢需求。⑤心理干预:亲切地与患儿沟通,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逐渐消除患儿的警惕性和陌生感,引导患儿倾诉内心的情感,针对性疏导;同时可播放儿歌,故事或视频等,转移患儿注意力,缓解其负面情绪。指导家属充分理解患儿,耐心引导,不可采取暴力方式呵斥患儿,应多给予其情感支持,促进其情绪改善。观察指标:⑴症状、体征监测:观察两组患儿憋喘、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消退时间及肺啰音消退时间;复查X线胸片,观察肺部阴影消退情况;持续追踪统计两组患儿住院时间。⑵疗效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变化,评估临床疗效[4]:①治愈:憋喘、气促、咳嗽、肺啰音等症状/体征完全消退,体温恢复正常,X线胸片显示肺部阴影完全消退,实验室指标水平恢复正常;②显效:X线胸片、实验室检查等均显示显著好转,上述症状与体征均好转;③有效:上述指标均改善;④无效:各指标无改善、恶化或引发呼吸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比较:试验组憋喘气促消退时间、咳嗽咳痰消退时间、肺啰音消退时间、肺部阴影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小儿肺炎进展快且并发症风险较高,对于患儿生长发育、健康安全威胁较大,需尽早干预治疗[5]。同时,肺炎患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肺炎症状使得患儿烦躁不安,依从性较差,护理要求差异大且复杂,常规护理模式无法满足其需求,因而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护理模式[6-7]。优质护理模式是现代临床护理的新型护理服务,其对于患者的个体需求较为重视,致力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体验,临床应用以来,获得了患者和家属一致好评[8]。近年来,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其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较多,相关文献报道显示,经优质护理干预后,患儿憋喘、气促、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消退时间可缩短1~5d,而肺啰音和肺部阴影消退也较常规护理缩短2~7d,住院时间约9~13d,护理效果较为可靠[9-10]。本次研究也发现,试验组憋喘气促消退时间、咳嗽咳痰消退时间、肺啰音消退时间、肺部阴影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知优质护理干预有效加快了患儿康复进程,提升了治疗效果。此外,本次研究发现,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知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其应用价值较高。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护理中结合患儿个体情况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提升整体疗效,应用效果可靠。

参考文献

[1]刘晶珂.综合护理方案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635-3636.

[2]王宜玲.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2):54.

[3]汪培芬.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安全性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8):163-164.

[4]胡亚萍.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6):179-181.

[5]马茜.个性化干预对小儿肺炎康复效果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5):167-169.

[6]侍月娥.优质护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0):154-155.

[7]薛加园.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9):107.

[8]周霞.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9):129-130.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文5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163-02

危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是以研究危重症患者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发病机制、诊断、监测和治疗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临床学科[1]。危重患者的救治护理水平是评估医学进步和衡量医院实力的核心标志。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危重症医学发展于50年代后期,吸纳了很多呼吸病学的理论与方法,如呼吸衰竭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诊治手段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先进的危重症医学意识,借助科学的监测治疗手段,进而建立现代化的ICU。由于呼吸内科的特殊性,如病人类型多样,病情复杂危重,病程相对较长,病势发展迅速等特点,为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救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案例,如呼吸衰竭的诊治及呼吸支持技术便是危重症医学中的常见问题[3]。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既取决于先进的医疗诊治水平的作用,也不可缺少科学护理团队的参与贡献。因此对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的常见护理难题进行分析,形成有效的解决思路和处理对策十分关键,同时对其他科室重症患者的护理救治,危重症护理学科的发展都有推动作用,现结合该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并进行论述分析,对临床常见护理难题探讨,以供护理工作者参考。

1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流程

1.1 病情监测与评估

呼吸系统重症疾病主要包括:肺炎、肺梗死、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漫性间质性纤维化等[4],对常见的重症疾病的症状表现、特点及紧急护理措施进行了解,有助于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以便遇到相应的疑难问题能够顺利解决。首先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评估,有利于对相应的疾病采取措施,如看患者以往所患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是否有咽痛、咳痰、咯血及发热等表现,对血常规、尿常规和肌酐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也要了然于胸。另外,对于重症患者的病情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加强对患者的意识、呼吸、皮肤黏膜、输液、生命体征和尿量等进行细心地观察。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如哮喘,经常在午夜发作或加重,因此应重视午夜的巡视和护理工作,以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

1.2 环境卫生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消毒是一项必要措施。罹患不同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采取分开管理,对病房内的床单被罩经常换洗,被褥定期晾晒。经常通风透气,防止感染等,为患者提供清洁卫生,安静有序的环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加快身体恢复。

1.3 饮食起居护理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饮食习惯要格外注意,很多患者通常有消化系统的疾病,多胃肠功能不好,如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等。因此应指导患者多摄入蛋白质和高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以改善消化功能状态,提高免疫力。帮助患者进行适宜的锻炼,多晒太阳等。有些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翻身按摩,以防相应的并发症如压疮及静脉血栓的发生。患者的个人卫生也要相应重视,如抗生素的应用,会引起口腔的菌群失调,因此要定期给予患者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1.4 心理护理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反复,因此治疗时间较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情绪暴躁等现象。面对这一情形,护理人员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缓解患者的消极悲观心理。首先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和蔼的态度同患者交流,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及救治措施,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鼓励患者,为患者重拾信心,有助于患者疾病状态的改善。

1.5 机械通气护理

机械通气目前在呼吸内科广泛应用,具有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异物及分泌物的作用。但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要注意记录详细参数,如频率,供氧压力等,另外撤机要循序渐进,避免部分患者呼吸肌疲劳,对产生呼吸机依赖,进而造成撤机失败的发生[5]。

1.6 药物治疗护理

按照医生的指示,及时正确的给药,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快速恢复健康。但在药物使用和输液过程中,要对相应的注意措施和不良反应进行掌握。如糖皮质激素药物主要用于哮喘患者,其中甲基强的松龙必须是在感染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使用。β2受体兴奋剂类药物,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促进患者排痰,但使用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吸入氧浓度等措施。在静脉滴注时,注意速度不可过快,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等,以便调节剂量,一旦出现恶心、呕吐、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等现象,要调整滴速。

2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解决

2.1 老年重症患者

呼吸内科的老年重症患者多以慢性疾病常见,如慢性支气管炎,易于天冷时发作,且具有持续反复的特点。另外跌倒是造成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因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跌倒后常会有胸闷气短等状况,稍有差池可能会危及生命,后果难以想象。因此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采取预防措施,如保持路面干燥,在相应位置增设扶手栏杆等。老年人生理及免疫功能较差,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劝说患者,要进行适当的锻炼,改变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以提高老年患者的呼吸功能。

2.2 危重症哮喘患者

危重症哮喘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气气流流速下降等,急性发作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护理人员在接诊时,应依据哮喘的症状体征,进行判断治疗。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病室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治患者与过敏原接触,并保持情绪平和,不能过分激动。机械通气能够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全身衰竭神志不清,提高抢救成功率,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β受体兴奋剂和茶碱类药物。

2.3 COPD重症患者

COPD即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以气道阻塞为主要特征。对这类病人通常会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但通气时间长,会出现撤机困难和进食方式改变, 进而引起呼吸机依赖和腹泻的发生。COPD病人常因腹泻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引发感染。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多进食米汤等的早期肠道营养护理方式,能够缓解症状,减少腹泻。面对呼吸机依赖的患者,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内心恐惧,呼吸肌收缩无力和呼吸道受阻等,针对不同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对内心恐惧的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呼吸机原理,以配合护士脱机。对呼吸及收缩无力的患者,可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呼吸锻炼,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以达到自主呼吸的目的。对呼吸道受阻患者主要采取呼吸机进行治疗护理。

2.4 重症感染患者

感染对呼吸科的护理人员来讲并不陌生,不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真菌感染在呼吸内科都十分常见。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如长期卧床,广谱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静脉插管等。对病室环境经常消毒,感染严重患者进行隔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感染蔓延。同时要对患者的体征进行观察,如使用广谱抗生素超过3 d的患者,口内出现鹅口疮,那么可能提示已有真菌感染,要进行相应的抗真菌治疗。

3 讨论

不断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应急措施等进行归纳总结,对护理流程和护理要点进行掌握,有助于护理人员高效及时的应对紧急情况。在该院的具体实践中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院内其他科室重症患者的护理也提供了经验,推动了重症护理服务的发展。在面对不同的重症难题时,采用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得护理工作更加明确细化,并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帮助患者摆脱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王辰. 现代呼吸病学应与危重症医学实行捆绑式发展战略―访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王辰教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4,27(5):291.

[2] Roussoss C, Rossi A. Pulmonologists and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J]. Eur Respir J, 1996(9):183.

[3] 夏书月,王实. 呼吸内科医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危重医学和呼吸病学的发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2,4(3):125.

[4] 万晓莉,刘福波.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85.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文6

关键词:风湿免疫疾病;肺;并发症;预防治疗;护理干预

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中,出现肺部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常见,其中主要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1]。若不采取积极的治疗,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还会导致肺部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除了积极治疗意外,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选取2008年8月~2013年8月的87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分析预防治疗与护理干预的作用与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08年8月~2013年8月的87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为对象,男38例,女49例,年龄26~75岁,平均 (43.17±6.78)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明确诊断,87例患者有中系统性红斑狼疮41例,干燥综合征46例,并且入院时患者无明显的肺部疾病症状。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8~75岁,平均 (42.29±8.62)岁,其中男19例,女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2例,干燥综合征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6~73岁,平均 (44.18±6.91)岁,男19例,女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9例,干燥综合征患者2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行针对性肺部并发症预防治疗与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病房管理,超声雾化吸入,口腔护理,咳痰护理及心理干预。

2.1病房管理 很大程度上,患者肺部并发症为医院获得性感染而致,因此加起病房管理十分重要。首先保持病房基本清洁卫生,控制病房室内温度与湿度。其次要定时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要求患者注意个人生理卫生,定期换衣服及床单。

2.2超声雾化吸入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抗生素和肺部化痰等药物进行超声雾化治疗,使用超声雾化治疗可以使药物充分缓慢的接触肺泡,更好的进行抗炎、抗菌治疗,肺部化痰治疗可以稀释痰液作用[2]。

2.3口腔护理 合理的口腔护理能使常寄菌减少到最低限度, 提高黏膜吞噬、排除、消灭细菌的能力,特别是意识障碍的患者的口腔护理是预防、控制感染的基础操作之一[3]。

2.4咳痰护理 在进行叩击或者震动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状况以及呼吸情况,并嘱咐患者要进行深呼吸, 必要时故意咳嗽,将咽喉里的痰咳出。所谓叩击法,是指用杯形手掌对患者的背部进行叩击,由下而上、由外而内的反复叩击。所谓震动法,是指利用手力在患者的胸背部作来回滚动、按摩或者震颤,叩击与震动的时间一般各控制在5min之内,具体时间视患者病情而定[4]。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47例患者接受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共计2例,发生率仅为4.26%,而对照组40例患者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共计8例,发生率为20.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6,P=0.024

3 讨论

风湿免疫性疾病大多是多系统的损伤,其中肺部损伤尤为严重,加之患者入院治疗时存在院内感染的风险,因此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几率相当大。其中肺部损伤的机制主要是由于肺泡上皮和下皮损伤,肺泡以及周围组织的自身免疫能力明显下降,出现肺纤维化,导致肺泡残气量显著增多,出现末梢阻力的增大以及小气道的通气功能障碍。

因此,对风湿免疫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程度。在本组观察分析中,结果显示,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和进行病房管理,超声雾化吸入,口腔护理,咳痰护理及心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4.26%,而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20.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6,P=0.024

综上,对风湿免疫患者咋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措施和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肺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群慧,倪丽.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74-4875.

[2]张波.免疫力功能低下患者肺部并发症的诊断思路[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10):72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