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健康宣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道健康宣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道健康宣教

呼吸道健康宣教范文1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心衰;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93-01

急性左心心功能不全简称急性左心衰,是由于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引发严重突发的心率失常、心脏排血障碍、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负荷增加而致使心排血量急剧下降,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患者病情危急,可迅速发生心源性休克、昏迷而导致死亡,若不及时抢救将危急患者生命。过度输液、感染、高血压等都是诱发急性左心衰的因素,其中,呼吸道感染在诸多诱因中排在前列。2010年1月~2011年10月对我院呼吸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于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40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制定的急性左心衰诊断治疗指南。其中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2±7.5)岁。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应用强心、利尿及扩血管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地高辛、速尿等。

1.2.2护理干预: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完成,干预内容主要有:①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②注意患者,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端坐位,保持双腿下垂;③迅速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患者呼吸畅通;④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反复核对医嘱,准确给药;⑤持续密切监测、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刻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⑥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加患者对于急性左心衰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2.0数据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结果

2.1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40例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3例,慢性支气管炎10例,肺炎8例,肺癌并感染4例,其它5例。见表1。

2.2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护理结果显示,通过护理干预治疗好转37例,占92.5%,死亡3例,占7.5%,见表2。

3结论

3.1护理方法:第一,掌握急性左心衰症状和体征,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急性左心衰发病急骤,可迅速发生心源性休克、昏迷而导致死亡,因而护理人员要准确把握急性左心衰症状和体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本组40例患者均为护士巡房时发现的,经抢救好转37例,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3例,因而,加强巡视,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是赢得抢救时机的关键。第二,协助患者调整 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发现异常首先调整患者,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休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除外)。第三,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畅通。急性左心衰患者多出现咳嗽、咳粉色泡沫痰症状,需要及时清理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在应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的同时使用抗泡沫剂消除肺泡内的泡沫,以增加气体交换面积。通常放置20%~30%乙醇在氧气湿化瓶中,让患者随氧气吸入。第四,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反复核对医嘱,准确给药,抢救过程应保持冷静、沉着以免忙中出错。第五,经抢救患者情况暂时稳定后,应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和SpO2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第六,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知识宣教,如饮食清淡、戒烟戒酒、注意保暖、稳定情绪、定期复诊等等,健康教育是维持患者健康的关键。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急性左心衰报以恐惧心理,易使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机体缺氧状况更加严重。心理护理就是要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缓解心理压力,减轻心脏负担。护理人员应时刻保持冷静果断,赢取患者的信任,并给予患者人文关怀,让患者感受到爱和关心,从而减轻心理负担,保持心情愉悦,配合治疗。

3.2护理干预对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护理人员应明确急性左心衰的诱因,熟悉急性左心衰抢救对策、治疗药物和不良反应,时刻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适时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对于增加患者对于急性心衰的认知水平,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成功防治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芳芳.高原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对策[J].西南军医,2007,9(5):147-148

[2]陈岩.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急救[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0)

[3]宁毅军,柴若楠,贾卫.老年人心力衰竭诱因及护理对策[J].沈阳部队医药,2007,20(3):189-190

呼吸道健康宣教范文2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造成严重突发的心脏排血障碍、心律失常、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而导致的左心排血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丧失排血功能的一组综合征[1]。患者起病急骤,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感染在急性左心衰竭诸多诱因中排在首位[2,3]。而呼吸科收住院的病人主要以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为主。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1临床资料

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30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8±16)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包括肺心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肺炎5例,肺癌并感染3例,其它4例。治疗好转28例,占93.33%,死亡2例,占6.67%。

2护理

2.1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急性左心衰竭常发病急骤,患者表现为突然气喘,被迫坐起,大汗淋漓,唇指紫绀,烦躁不安,恐惧和濒死感觉。可咯出或自鼻、口腔涌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甚至咯血,早期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罗音,晚期双肺对称性地布满干、湿罗音或哮鸣音,心率≥120次/min。护士应掌握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的症状及体征,要注意与一般肺部感染的症状及体征鉴别。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本组30例患者为护士巡房时发现发生急性左心衰竭,28例患者经抢救而未发生意外,2例患者因病情严重,经各种抢救无效死亡。因此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急性左心衰竭的早期征象,对赢得抢救时机具有重要作用。

2.2注意病人

护士一旦发现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首先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急性心肌梗塞、休克患者除外)以减少回心血量,增加肺活量以利于呼吸,使痰液易于咳出。

2.3吸氧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大多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不及时清理易引起呼吸道梗阻,应迅速清理呼吸道,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立即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吸氧的同时使用抗泡沫剂使肺泡内的泡沫消失,增加气体交换面积,一般可用20%~30%乙醇于氧气的湿化瓶中,随氧气吸入。如患者不能耐受可降低乙醇浓度或间断给予。对病情特别严重者应采用面罩呼吸机持续加压给氧,使肺泡内压增加,一方面可以使气体交换加强,另一方面可以对抗组织液向肺泡内渗透,使SpO2达95%以上。

2.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按医嘱反复核对,准确给药,保留安瓿,抢救过程中应迅速、沉着、冷静,切忌忙中出错。快速利尿,静脉推注洋地黄类药物及氨茶碱时速度宜慢,且推注速度要恒定。输注血管活性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根据血压调整用量及输液速度,控制总液量,准确记录出入量。

2.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面色、神志、生命体征及SpO2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2.6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左心衰竭起病急,大多数患者有恐惧心理及濒死感,而窒息感和胸部压迫感加重患者恐惧,使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进一步限制心室充盈,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机体缺氧状况加重。心理护理的重点首先是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及濒危感,以减轻心脏负荷。要求护士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处理问题镇静果断、有条不紊,取得患者的信任。因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更加需要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随时沟通和交流病情,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另外,老年患者易产生孤独感,具有自尊心强的特点,在向患者介绍急性左心衰竭的知识时,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为主,设法消除患者因疾病造成的心理压力,切忌在患者面前窃窃私语,以避免给其造成思想压力。另外,根据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老人,采取不同的说服引导,从老人的兴趣点入手,是解开其心理负担的突破口。

2.7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在病情好转并稳定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如积极控制高血压、合理膳食。饮食要清淡,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降低基础代谢率,减轻心脏负担,有冠心病者应低盐、低脂饮食,严格限制钠盐摄入,用利尿剂者应注意多食用一些富含钾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畅通。戒烟、戒酒,注意营养搭配,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引起急性左心衰竭。注意保暖,积极控制各种感染,预防感冒。注意休息和合理活动,适运动以有氧运动为标准。增强自身抵抗能力,保持乐观,稳定情绪,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避免精神上的刺激。教会患者出院后病情的自我观察,知道什么情况可能是心衰发生或加重,让患者知道所用药物是什么、副作用的表现和自我观察的方法,学会数脉搏和掌握脉搏节律的特点。定期复诊,监测各项心肺功能指标。同时,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定期电话随访,给予各种指导。

2.8注意输液速度及输液量

老年人常常合并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心血管疾患,常合并显性和潜在的心功能受损。体液输入以葡萄糖为主,避免输入大量盐水,糖尿病患者可在葡萄糖中配入胰岛素,除特殊原因需大量补液的患者,一般每天液体量在250~1500ml,除特殊用药外,滴速一般控制在15~30gtt/min。输液过多过快易诱发和加重心衰,值得临床护士高度重视。

3讨论

感染在急性左心衰竭诸多诱因中居首位[2,3],且急性左心衰竭症状、体征易与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体征相混淆。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要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向医生汇报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新晨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的特点,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抢救中,护士及时配合医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确保了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及时输注,对病情做到严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提高医疗工作质量起到了重大作用。

和高度呼吸困难,患者烦躁不安,极度恐惧,所以应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在镇静治疗及吗啡应用的同时安慰患者,以分散其注意力,解除其紧张恐惧情绪,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急救教育及告知注意事项。总之,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护理工作极为重要,尤其是熟练的业务技能与合理的心理调适及卫生宣教在抢救工作中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1-132.

呼吸道健康宣教范文3

【关键词】传染病 流行特征 疫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341-02

我国传染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以往传染病疫情的控制主要以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为主,近年针对医疗机构常常是传染病患者就诊的第一关口,医院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上把好第一道关,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现对2007-2009年报告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某基层医院传染病报告卡和医院网络系统。

1.2疾病分类疾病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传染病防治法》,按照传播途径分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血源及传播疾病。

1.3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基层医院2007-2009年来的疫情状况进行分析。

2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7-2009年共报告传染病1061例,报告传染病病种均为乙类、丙类和其它类,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死亡病例报告。其中风疹爆发疫情2起,均发生在学校。辖区内人口52123人。年平均发病率6.78‰。2007-2009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见表1-2。

表1 2007-2009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例)

2.2传染病发病情况

2.2.1呼吸道传染病3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例465例 ,居各类传染病第一位,主要以肺结核、风疹水痘为主。肺结核发病数为168,占呼吸道传染病的36.13%, 2009年发病率最低,仅为23例。

2.2.2肠道传染病3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399例,主要以痢疾和感染性腹泻为主, 占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90.97%。

2.2.3虫媒及自然疫原性传染病3年仅报告1例,为1例血吸虫病例。

2.2.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196例。以病毒性肝炎的报告居首位,2008年淋病报告29例,2009年仅为2例。

2.3爆发疫情2008年爆发两起风疹疫情,均在辖区中学内发生。

3讨论

基层医院作为患者就诊的第一站,起第一道关卡作用,基层医院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基层医院2007-2009年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显示,基层医院传染病患者仍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1.80%,呼吸道传染病中以肺结核的发病率占首位,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等季节性传染病高发,以人群聚集较多的单位容易造成疫情暴发。血源及性传播疾病,3年共报告196例,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仍是基层医院传染病防控的重点,性病和艾滋病也比较常见,基层医院今后应加强性病和艾滋病的监测,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针对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应进一步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肺结核发病率较高存在原因可能是因为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全面启动,调动了患者就医的积极性,再加上各级疾控部门主动监测力度加大,使得肺结核病报告病例数增加。肠道传染病还是以季节性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为主,其他烈性传染病如霍乱等均少见,三年仅发生1例,但仍应该重视卫生宣教,增强辖区内居民卫生意识,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机会,形成良好的饮食和行为习惯,切断传播途径,尽量降低季节性肠道传染病发病的发病率。

学校是人群较密集的场所,因此疫情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免造成播散[1]。针对辖区内中学发生的两起风疹暴发疫情,建议发生暴发疫情的班级及时采取停课处理,避免扩大疫情传播范围,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对发生疫情单位的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对疫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倡饭前便后洗手等。学校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减少该类疫情的发生。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单独依靠任何一个部门都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各部门、社会各界人群的共同合作。医务人员对患者治疗的同时,也应该联合相关部门及早加强预防接种与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对易感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开窗通风等[2-4],是避免常见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疫情暴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沈纪川,刘,蔡衍珊等. 广州市2003-2007年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1018-1019.

[2] 余焱,张一丹,林根芳.综合性医院传染病房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20-521.

呼吸道健康宣教范文4

【关键词】 肺尘埃沉着病;呼吸衰竭;护理

肺尘埃沉着病是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 患者长期缺氧, 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本科室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肺尘埃沉着病患者258例, 其中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18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8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52~75岁, 平均年龄63.4岁, 其中矽肺10例, 煤工肺尘埃沉着病6例, 水泥肺尘埃沉着病2例。合并Ⅰ型呼吸衰竭6例, Ⅱ型呼吸衰竭12例。

2 护理措施

治疗抢救的原则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 消除呼吸衰竭的诱因, 控制感染, 改善低氧血症、缓解并纠正二氧化碳潴留。

2. 1 做好基础护理 尽量为患者安排单人房间, 防止交叉感染。病室内的环境要干净、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保持病房内没有刺激性气味, 不能摆放鲜花, 要采用湿式清扫的方式, 禁止出现尘土飞扬的情况。对病房内的物品要定期消毒, 要选择刺激性小, 气味小的消毒液。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采取舒适的, 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 以利于痰液的排除,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2. 2 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富有营养的易消化清淡饮食, 可根据病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进食困难者可给予鼻饲, 尽量提高患者的食欲, 保证营养的供给。

2. 3 观察病情变化 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常在感染、受凉、劳累等多诱因下急性加重, 危及生命。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气情况。

2. 3. 1 神经精神的观察 轻度缺氧时患者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 定向力障碍等;中毒缺氧可出现表情冷漠、嗜睡或兴奋、躁动、瞻望等;如果患者出现昏迷, 则提示二氧化碳潴留, 应立即通知医生,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 采取急救措施并加强巡视。

2. 3. 2 生命体征的观察 合并感染时患者体温可升高, 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可使心搏出量增多,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衰竭、缺氧到一定程度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心律紊乱甚至心跳骤停。当患者出现呼吸加快、变浅、不规律、鼻翼煽动、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是早期呼吸衰竭的表现, 出现呼吸慢而浅时是碱中毒的症状, 呼吸深而长时是酸中毒的症状, 二氧化碳潴留时呼吸中枢紊乱, 可出现潮式呼吸。

2. 3. 3 皮肤的观察 患者可出现皮肤潮红、多汗、浅表静脉充盈, 末梢循环衰竭是可出现紫绀, 四肢末梢湿冷、肤色苍白提示低血压、休克、代谢性酸中毒。

2. 3. 4 尿量的观察 患者的尿量反映体液平衡及心肾功能, 应每日观察患者的出入量并记录, 心肾功能改善, 患者的尿量会增加, 水肿消退, 反之则病情加重。

2. 4 心理护理 肺尘埃沉着病是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 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 情绪很不稳定, 这时护士要用温和而亲切的语言、热情而诚恳的态度对待患者, 与患者加强沟通, 与其交朋友, 鼓励患者诉说内心的痛苦, 发泄心中的苦闷, 使患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 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 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同时积极做好健康宣教, 耐心详细的介绍本病有关的知识、治疗方法和防护措施, 使他们对疾病有真正的认识, 面对现实,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早日康复。

2. 5 呼吸道的护理 当发现患者呼吸道或口腔内有异物时, 要及时清除, 保证患者的呼吸道清洁和通畅, 患者痰液较多不易咳出时, 可进行有效的拍背咳痰:操作者五指并拢呈杯状, 用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 沿支气管走行方向, 自下而上, 由边缘到中央, 有节律的扣拍患者背部, 同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 叩击时应放松手腕, 均匀叩击, 经以上护理效果不好时可给予吸痰。

2. 6 康复期的护理 病情稳定好转后, 患者可根据情况适当的做一些功能锻炼, 如:肺部康复操, 可改善呼吸困难;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减少呼吸道感染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胸廓活动度, 提高肺活量;减少肺气肿患者残气量, 锻炼呼吸肌;增加患者四肢肌肉力量, 改善因慢性呼吸疾病而引起的骨骼肌肉功能障, 并能从心理上改善患者对体力活动的恐惧和焦虑感, 增强锻炼的信心。

3 结果

本组18例患者, 死亡3例, 好转出院11例, 有4例患者住院治疗中。

4 讨论

肺尘埃沉着病是因长期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发生的肺部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的全身性疾病。引起肺尘埃沉着病的生产性粉尘种类繁多, 但主要是矿物性无机粉尘。不同性质的粉尘在肺内沉积, 达到一定量时即可引起不同的肺尘埃沉着病病变[1]。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使机体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针对肺尘埃沉着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身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工作。对于患者因为病情反复产生的各种情况, 医护人员应该主动关心、了解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治疗的依从性。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下, 要做好健康宣教, 嘱患者应食用清淡、高蛋白、高营养的饮食, 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的食用, 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饮食, 保证水的摄入量, 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提醒患者保暖, 戒烟, 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 提高肺活量[2]。

综上所述, 肺尘埃沉着病是一种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 患者长期缺氧, 肺功能损坏严重, 易导致呼吸衰竭。对此类患者的护理要有针对性,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基础护理, 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等, 不仅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810-832.

呼吸道健康宣教范文5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把本科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气短、喘息、慢性咳嗽、咯痰、胸闷,经肺功能检查和胸部X片检查确诊,符合第8版《内科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对照组,男女比例33:27;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5.24±8.79)岁;病程3~20年,平均病程(6.57±4.38)年。观察组,男女比例31:29;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53.45±9.29)岁;病程4~19年,平均病程(7.76±3.6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基础护理:让患者使用半卧位姿势,保证病房空气流通,保持病房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排痰、必要时使用呼吸机或切开气管机械呼吸),对于已经出现肺源性心脏病且引起心力衰竭的,进行心电图监护,按时给药,给以营养易消化的饮食。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①建立慢阻肺完善规范的管理流程,对于刚入院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教慢阻肺相关知识,日常生活该如何护理,叮嘱患者戒烟戒酒,纠正其不良习惯。②根据患者病情,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并借此进行心理疏导,减少患者抑郁。③护士查房常态化,早晚2次,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道畅通情况,患者呼吸道阻塞及时联系医生。④合理饮食、保证病房舒适的居住环境和通风。⑤当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立即联络医生进行紧急抢救,并准备好相关器械。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0.7,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80%,呼吸困难明显缓解;有效:FEV1/FVC≤0.7,FEV1在50%~80%,呼吸困难有所缓解;无效:FEV1/FVC≤0.7,FEV1<50%,呼吸困难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都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临床上对慢阻肺进行治疗控制、改善预后的过程中,护理起着不可提替代的作用。慢阻肺是慢性进行性加重疾病,且不完全可逆,可继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简单的药物治疗不足以显著改善临床疗效,而优质的护理模式可以一定程度的弥补这一弱势。其理论依据是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管理流程,可以规范护士的职业行为,提高职业水平;健康宣教,可消除患者顾虑,提高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习惯和减少患者心理焦虑。本文数据表明,优质管理模式的显效率和有效率都高于常规护理模式。

4结语

呼吸道健康宣教范文6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0-09—2014-01我院神经外科收治入住ICU患者80例。纳入标准:发病危重,急诊ICU收治;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呼吸机使用诊断标准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呼吸机使用诊治规范;BMI<20kg/m2;年龄20~80岁;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应用机械通气<48h的神经外科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前已有明确的细菌性疾病,应用机械通气后细菌培养并未出现新的病原菌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通气时间与ICU入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干预方法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知识宣教,同时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使用神经外科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流程进行针对性一对一护理干预,重点是进行消化道护理干预。首先对护理人员与患者采取一对一等形式,强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理生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等相关方面知识,深化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也让患者积极配合。积极规范消化道护理的操作流程,强化对消化道护理操作的监督,做好相关数据收集工作。同时也收集实行消化道护理后意外拔管、不良反应等现象的发生情况,严格执行床头抬高的护理措施,完善相关护理措施的数据收集和记录工作,并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做好监督,记录每个患者的床头抬高起始时间、抬高角度等相关资料。在护理管理中加强对吸痰、雾化吸入和胸部物理治疗等操作的监督,强化无菌概念。加强对护理人员专科技术培训,强化无菌概念,做好监督工作。同时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及家属在营养支持前后正确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方法。采用示教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咳痰训练、腹式呼吸锻炼及有效咳嗽等,直到患者掌握,并及时评估患者锻炼情况。

1.3观察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应用机械通气48h以上,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或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临床出现发热,血白细胞总数较前增高(WBC>10.0×109/L);排除肺水肿、肺出血、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BMI的测定与皮褶厚度(TSF)的测定,此2个指标能够很好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护理后对相关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主要为知识宣教、口腔护理、床头抬高护理与消化道管理等执行情况。

1.4统计方法应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时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ICU住院期间,治疗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为12.5%(5/40),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2.2体质状况变化干预后2组BMI与TSF值均明显增加,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但均未达到肥胖的标准,干预后BMI与TSF值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认知情况干预后,治疗组健康宣教、口腔护理、床头抬高护理与消化道管理的认知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外科患者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会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患者的康复,增加患者医疗费用[9]。而抗生素联合应用导致大量出现重耐药情况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影响患者康复。近年来我国的神经外科正朝着低龄化、复杂畸形矫治方向深入,手术、体外、监护技术的进步,使过去不能治疗的重症神经外科疾病得到救治,但同时呼吸衰竭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为此需要积极进行护理干预,最终达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在具体护理中,做好呼吸道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与胃肠功能的保护,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呼吸机环路的管理等措施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我们积极加强护患双方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知识教育、强化患者消化道清洁消毒、实施规范口腔护理、严格执行床头抬高措施、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呼吸机环路管理等多方面的护理措施,并将上述措施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