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森林资源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森林资源特点

森林资源特点范文1

关键词 森林资源特点;建议;辽宁丹东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03-01

Characteristics and Suggestions of Forest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Dandong City

YAN Shu-ming

(Dandong Forestry Bureau in Liaoning Province,Dandong Liaoning 118000)

Abstract The forest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water conservation,building harmonious ho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andong City were discussed,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offer help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andong City.

Key words forest resources;characteristics;suggestions;Dandong Liaoning

丹东市素有“辽东绿色屏障”之称,是辽宁省的重点林区之一。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占全省林地面积的14.54%;其中有林地面积96.1万hm2(列全省第1位),森林蓄积量4 529.4万m3(列全省第2位),森林覆盖率65.9%(列全省第3位)。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17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处、省级森林公园5处),保护面积达31.12万hm2,丰富的资源给丹东市林业发展带来了物质基础。

1 丹东市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

1.1 天然林比重大,人工林比重小

全市有天然林面积66.79万hm2(其中柞蚕场为12.67万hm2,低质低效林分约13.33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66.7%;人工林33.4万hm2,只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3.3%。这说明丹东市自然条件好,有着良好的天然更新环境,尤其是乡土树种更新能力较强,很容易自然更新成林。

1.2 中、幼龄林比重大,林木蓄积量少,林分质量低

丹东市虽然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林龄结构不合理。通过20多年的采伐生产,目前全市幼中林面积大、蓄积小,而成熟林则面积小、蓄积大。据统计,全市有近成熟林分仅有17.33万hm2,占有林地面积18.04%,林地平均蓄积40.5 m3/hm2,低于东部山区47.55 m3/hm2的平均水平。

1.3 公益林比重大,商品林比重小

全市划为国家公益林面积35.8万hm2,划为省级天然保护工程(地方公益林)31.13万hm2,共计66.93万hm2,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6.8%。商品林用地只有33.27万hm2,占林业用地33.2%。根据国家分类经营区划原则,公益林比例一般不超过35%,但由于丹东市天然林多,属省“天保”工程重点范围,所以区划的商品林比例只占1/3。

2 加强森林资源建设的建议

丹东市的森林资源有限,区位特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着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森林资源的短期经济利益与持续发展等诸多矛盾[1]。为使丹东市森林结构合理,森林生态功能稳定、高效,根据丹东市森林资源现状,就今后林业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2.1 加强森林旅游资源的培育和利用

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17处,总面积31.13万hm2,其中森林面积13.73万hm2。这部分森林都是特殊管护的公益林,是封禁对象,在林木经营方面是高压线。但它是打造丹东市旅游名城的自然基础,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由于该资源属于条块松散管理,缺少宏观规划、统一整合,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差、管理方式落后,导致景区知名度低、收入少、资源浪费。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旅游业的宏观管理,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旅游资源整合工作[2]。

2.2 调整指导思想,以适应丹东市森林资源发展要求

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工作[3],当前要紧紧围绕林权制度改革、分类经营改革和实施分区突破战略,调整指导思想,建立新机制,以适应丹东市森林资源发展的要求。一是明确树立符合分类经营要求的发展森林资源的指导方针,根据主导利用目的,确立合适的林种树种、营造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二是建立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切实调整不利于发展森林资源经营的一些规定,做好山林延包定权发证工作,建立起能够真正体现“谁造林、谁所有、谁受益”的机制,鼓励全社会参与发展森林资源。

2.3 加强生态资源管理,控制板栗经济林发展面积

板栗作为丹东市重要的经济林资源,面积已达10万hm2,是人工林面积1/3,但是产量仅3万t。目前板栗的发展方式并非扩大面积,而是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几年有些县(市)一直把蚕场改板栗林作为一项重大产业调整和生态建设内容,此种缺乏科学论证的做法应引起关注。因此,建议中南部山区蚕场改造板栗林要经过科学论证,进行合理规划,采用封育和改造等综合措施对蚕场进行治理,尤其是沙化蚕场改种板栗要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

2.4 坚持山区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适度发展林地经济

林地经济是森林禁伐后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经济补充[4-5]。林地经济如中草药的发展必须遵循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对坡度25°以上及植被条件差、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特殊保护地区和重点保护地区,要禁止破坏植被的经营活动,限制开发利用[6];一般保护地区和天然商品林林地要合理开发利用。协调、监督林业、供销、工商、科技、金融等部门行使好各自的服务职能,做好组织科技下乡、农民技能培训、组建行业协会和市场信息等服务工作。使林地经济这一新兴产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地发展,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3 参考文献

[1] 于荣,沈夫钧,张黎华,等.建立集体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体系初探[J].林业经济,2010(5):37-40.

[2] 张黎华,滕云龙,陈静,等.丹东市林业资源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59.

[3] 陈静,滕云龙,张黎华.丹东市退耕还林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211.

[4] 郭保香.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发展历程、问题及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2010(8):88-91.

森林资源特点范文2

20世纪90年代,在探讨政企分开的背景下,提出了政资分离问题,即把政府的所有者代表职能与公共管理者职能分开,由新组建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行便后一种职能,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经营管理国有资产,这被认为是政企分开的前提。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针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这些措施推动了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而包括国有森林资源在内的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则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而明显滞后,体制依旧,问题依旧。因此,必须针对森林资源管理的特点,建立国有森林资源管理的新体制。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管理的特点

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管理从其演化过程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森林资源管理始终是各国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之一。森林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对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及控制权;维持林地的森林覆盖和可持续生产能力,保护国家生态安全;以一种平衡的方式满足国民经济对森林产品与服务持续增长的需要,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益。

2.森林资源整体性特点越来越得到承认和尊重,各国越来越依靠行政、经济、法律、社会、技术以及科技等手段对森林资源进行综合协调管理,从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管理向多用途和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向转变。

3.尽管各国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各异,不同所有制的管理模式也不相同,但一个共同点是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产权管理、公共控制管理和森林经营管理相结合。

二、建立新体制框架的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特点及传统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弊端,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坚持林业主管部门对国有森林资源的整体管理与综合管理。中国现行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采用的是部门管理及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这一模式直接导致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分离。这种分权管理导致地方保护主义泛滥,乱砍滥伐屡禁不止,造成国有森林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森林资源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是必须传承的自然遗产。国有森林资源的垄断性, 决定了对其管理应当实行统一的所有权管理。应在继续坚持由林业部门代表国务院统一行使森林资源公共管理职能和所有者代表职能的同时,实行管资产、管人与管事相结合,摒弃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条块分割的模式,建立统一的、实施垂直管理的国有森林资产管理新体制。以林业主管部门为轴心,责无旁贷地落实和负责国有森林资产的经营、监管和处置。

不仅分级行使出资人的改革思路不符合国家利益,在林业部门之外建立新的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管理机构也不切实际,因为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与林业部门的职责并无二致。

2.产权明晰,责、权、利对称。在具体确立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时,通过实现国家层次上行政管理者职能和所有权职能的分离、国家和企业层次上资源所有权(最终所有权)和经济上的所有权(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确立国有森林资源的所有者主体和权责,使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关系明晰,责、权、利对称。在森林经营单位中,林业主管部门内的相关机构作为出资者依法按照明晰的产权关系取得资产收益权、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经营者的权利等,按照市场经济下的市场运行规律来运营其资产,促进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三、模式设计

目前,国家对资源性资产的监管及改革,并无明确的思路和规则。可借鉴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三层次模式。这也是我国正在实践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该模式第一层次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该机构不是政府部门,而是一特殊的法定机构,政府委托其专司管理国有资产。第二层次是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包括国有控股公司、投资公司、资产经营公司等,也可以是直接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但不能是行政性的翻牌公司。第三层次是国有资本投资的企业,包括国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分别隶属于各国有资产营运主体,与政府部门完全脱钩,按市场原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是,因其专业特殊性及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大意义,一直归属部门管理。如果在系统外再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这样不仅会使机构更臃肿,且更不便于集中管理。因此,该模式不适于作为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架构。

2.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的两层次模式。国外许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一般并不需要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多采用两层次的管理模式,即政府将国有资产直接授权给国有企业,政府按不同方式直接管理国有企业,不设中间层进行产权经营。这种模式委托层次少,国有企业享有的自更大一些,在面对市场时能更为及时有效地做出决策。

显然,不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国家建立国有森林资源主要不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而更多的是生态上的考虑,对国有森林资源进行更直接的控制,更能体现国家目标。因此,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管理模式。

3.林业发达国家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模式。国外林业发达国家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多采用两层次模式,依管理机构的性质和任务大致分为两类。

A.政企合一模式。即政府林业行政管理机构既是职能机构,又直接经营国有林。美国、日本、英国等国皆属此种模式。

B.政企分离模式。即政府林业行政管理机构纯属职能机构,不直接经营国有林,而是由相应的企业性机构经营,接受职能机构的监督。瑞典、法国、奥地利、加拿大、新西兰、印度等国均采用此模式。其特点有二: 一是职能机构只管林业方针政策,不直接经营国有林;二是企业具有法人资格,按企业会计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走企业化的道路。

森林资源特点范文3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森林资源管理;应用

前言

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的资源,该资源是由多种多样的植物组成,一般情况下森林资源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久,地形较为复杂并且具有比较特殊的变化规律。目前,森林资源的管理与决策几乎都与其空间位置有关,而传统的森林资源管理方法缺乏直观性,为林业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可以将区域内的森林资源信息,包括林种、树种、土壤、坡度、海拔等信息与空间位置一一对应,并以地图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出来。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将林业部门实际业务与空间分析相结合,为林业管理者在决策上提供科学可靠、及时有效的信息,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由此可知,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能够更好、更合理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和利用,促进林业的经营管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模拟、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有效且准确地分析,该系统包含地理、环境、计算机、空间以及管理等技术,属于新兴的边缘学,它的优势在于对空间信息的管理与分析。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土调查、森林资源、水利建设、城市规划等多个行业。

2 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1 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属于森林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基本的内容。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模式,一方面能够将森林资源中复杂且数量庞大的信息进行分类且有效地管理,另一方面能够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及规划,大幅度提升森林资源的利用率。

就目前而言,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采用地表模型与森林资源矢量数据相叠加,以地图的方式直观地进行展示。通过对森林资源数据的不断更新,可以做到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管理和监测,从而可以做到更真实、更直观地把握森林资源的状况及变化。

2.1.1 实现数据一体化查询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将森林资源信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类型、林种分布、树种结构、林龄结构及变动情况等信息以地图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出来,同时实现森林资源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双向查询。例如可以通过地理位置来查询该位置下森林资源的属性数据,包括林班号、小班号、林种、树种、土壤等情况,也可以通过森林资源的属性数据来查询该类森林资源的地理位置以及同类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

2.1.2 实现空间图形与空间属性同时更新

地理信息系统优势在于对空间信息的管理与分析,且空间图形与空间属性是联动的,如果空间图形数据发生变化,那么空间属性数据也会随着空间图形数据的变化而变化,实现空间图形和空间属性同时更新。例如在修编森林资源图斑的同时,图斑的面积也会随之进行变化。

2.1.3 实现资源统计的数据表格和图形一同输出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对空间数据库进行管理的强大功能,利用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做出许多森林资源数据相对应的统计报表,如林相图、森林资源分布图等,与此同时,能够将原先繁杂的林业专题图简单化,快速将多种林业方面专业的专题图形进行编制,方便查询、保存以及更新相关的数据,从而提高林业部门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2.2 地理信息系统在结构调整方面的应用

2.2.1 在林种和树种的结构方面的调整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将自然环境保护区域、防护林、防火隔离带等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并以图形方式进行展示。根据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分布情况以及社会对其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根据森林资源不同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合理布局,例如对水源的涵养植物、具有经济效益的树木以及生态防护树木等进行合理布局。

2.2.2 年龄结构调整

根据森林资源的树木生长时间或者阶段的经济效益、森林生态效益、地形、地貌以及土质等自然条件的空间分布特点,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应的管理技术来将树木的年龄等方面进行合理调整。在将森林资源树木年龄进行合理调整后,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绿化造林,减少土地荒废的现象,加快森林中树木的成长,保证每个区域的树木年龄合理化,从而使森林资源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效益。

2.3 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政策管理方面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让地理信息系统将森林资源作业报批、树木生产计划以及资源计划审核工作等做好合理规划。保证森林资源的作业项目能够得到审批,顺利开展该方面的工作。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综合性较强的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在对森林资源的政策管理方面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能够作为森林资源政策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准确地计算、有效地分析以及形象地模拟展示,可以为森林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困难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及关乎政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4 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方面的应用

2.4.1 限制树木的开采和砍伐

可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地域特点、林种优势等信息对森林资源采伐方面制定合理且有针对性的采伐计划,确定采伐树木的面积、范围、树种、方式、采伐地点以及采伐目的。

2.4.2 造林规划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制作相应的森林树木分布图表,对森林地形特点进行有效分析,并且结合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以及树种适合生长的区域。

2.5 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预防灾害方面的应用

众所周知,森林火灾以及病虫灾害会对其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必须对这些方面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对森林资源进行网格化管理。首先将森林资源分为多个管护责任区,为每一管护责任区设置一名或多名森林管护人员,森林管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以编缉短信、电话报告等方式,对管护责任区内发生火情、火警、森林病虫害,以及破坏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的事件进行报告。在接收报告的同时,地理信息系统中立即显示发生灾害管护责任区的位置以及灾害情况,方便林业部门领导能够及时做出决策,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3 结束语

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地理信息系统不断完善、规范和改进,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王祥.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4(8):169-170.

森林资源特点范文4

【关键词】: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引言】:森林资源经营业具有用地广阔、生长周期率长,生态系统结构错综复杂,森林资源在于地表层等特点。我国大部分的森林管理都与空间位置有关,采取传统的方式制定管理决策,欠缺直观性和决策过程的可视化,给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很多困扰。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很好的解决了森林资源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处理、显示表达和各类林业用图的制作等方面问题。

1.现代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1地理信息系统

在现代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信息系统中,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组织、应用其他空间信息技术的一个载体,包括基础的空间数据输入、储存、管理及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

1.1.1建设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信息系统运用所需要的数据,按照所建立的数据类型分为: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同时还涉及到文档数据、信息共享数据与无数据管理而需要的元数据。按照数据的用途分为: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

1.1.2空间数据的处理分析功能具有一些基本操作功能,包括地理信息查询和分析功能,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地图制图与输出的功能,包括地图符号设置、地图注记配置、统计专题图制作、地图投影变换、三围地图显示和绘制等。

1.2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1.2.1模型库决策支持系统中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信息系统占有重要的位置。管理者不仅仅是直接依靠库中的数据进行决策,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靠模型库中模型进行决策。森林资源有着明显的时序特点,现实中所拥有的各种数据其实都是过去发生过的事实,所以现在所使用的数据其实也是过去已经记录的数据,利用这样的数据去面对现在或未来的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不科学的做法。现代的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具备着应用模型的分析能力,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和数据,针对某一类森林经营管理的模拟,为管理者提供评价、预测、管理和决策所带来的信息。

1.2.2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专家知识库建设

对于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信息系统这样大型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来做决策,并且在决策过程中需要依赖森林资源现状和以往的经营,以便管理者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优化方案,帮助管理者做出最科学合理的决策方针。而这些系统经验都是来自专家知识库,因此专家知识库是现代森林资源与管理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森林生长的特点,生长周期长;对人类的环境影响也是长期有效,导致专家知识库是靠着大量长时间记录获得证实和体现。

2.系统主要功能

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些数据编辑、地理信息查询与分析和地图制图与输出等基本操作功能外,还具有以下3个主要功能:分为专家咨询、辅助决策和预测预报。专家咨询是运用专家知识库展现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客户们提供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的专家知识性咨询;辅助决策是利用专家知识库,建立森林资源领域模式和知识规划,确定综合因素展开优化配置,并且生成相对于的分析图纸,采用砍伐设计、造林规划等方案制定评价,提供辅的决策;而预测预报是根据系统模型库中的模型,分析综合影响因素,为森林各类自然灾害,林业规划做出针对性的预测预报。

结语:

综合上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在林业产业中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目前大部分的森林资源依旧停留在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显示和制图的水平,而空间分析能力就比较差,缺乏对于复杂空间问题决策的支持能力,很难满足现在社会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帮助决策者明确所规定的目标,本文为了能够完善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此整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类说明了信息系统的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建设,榱四芄桓好的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丽华.区域森林主要灾害与空间结构关系的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2]白降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关规范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

[3]王佳.基于领域工程和构件技术的林业GIS系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4]唐代生.基于螺旋模型的区域森林资源数字规划研究[D].武汉大学,2010.

森林资源特点范文5

1 研究背景

我国包括全球面临着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显著,例如:由于森林遭破坏,使得碳、水失衡,气候失调,自然灾害不断增加;过度砍伐,使水土不能有效保持和水域有效营养流失,旱涝成灾;过度森林资源砍伐,使生物生长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环境遭破坏,农作物生产受严重影响,而且森林木材产品来源减少,这些都增加了我国山区,特别是林区居民的生活、经济上的巨大压力,甚至最终会使人类生存和繁衍受严重损坏。由此可以看出,森林资源的锐减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阻碍,为解决相关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国家都对保护森林资源采取相关措施。

1980年起,一些国际组织,如:国际野生动植物濒危和贸易会议、热带林业行动计划、巴西热带雨林保护行动计划等,就开始致力于协调和调整林业方面的政策。在1992 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着重强调了保护和发展森林的重要性。

而我国在1998年出现了长江、嫩江特大洪灾后,中央政府提出了:实施禁伐和逐步禁伐天然林的重大战略,使森林资源保护真正成为中心上。我国NFPP在1998年开始在部分省区试点运行,在2000年启动了于黄河上中游、长江上游、东北等地区启动重点国有林区NFPP。由此我国的顺利资源保护工程正式逐渐展开。

2 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简述

在人们一般概念中是:森林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是大家共有的。人们对森林的认识,是伴随着人们利用和开发森林而出现发展的,很少有人把森林看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对其应用。而森林资源一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林地以及林区内野生的动物和植物”。笔者认为:森林资源是森林及其林地等有机物的总称。而翟中齐提出森林资源是以乔、灌为主体,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综合体,能为社会提供木材和其他各种林产品、副特产品,并具有保护环境功能的地域或者空间。[1]

协调发展:区域PRED系统(即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系统)中诸要素和谐的、合理的、使总效益最优的发展。[2]它的核心是自然环境与人类使用的一种平衡,又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其内容丰富多彩,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解释,但其核心只有一个:协调发展是人类的使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是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而在核心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找到协调发展所包含的内涵:共同的、可持续的发展;相互之间促进着发展。而从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协调发展并不是绝对的,它是相对而言的,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是有一参考系统存在的。而且满足人类需求的发展是可以在环境接收的极限内进行的,环境和发展以达到持续发展为目标。

3 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可行性

在讨论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性时,我们必须首先对我国森林资源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的优势与劣势有全面的认识。因此,笔者现在采用SWOT方法对我国林区做简要分析。

在我国林区内部优势(S)是:我国林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环境优势(尤其是非木制资源);而且我国公民具有强烈的保护森林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的愿望;我国具有相对充足的劳动力;我国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传统知识、技术。

林区内部劣势(W):在林区生活居民经济收入太低,产业结构有单一,致使居民对森林资源依赖性太强;在林区生活居民上学困难,致使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传统落后观念较重;林区居民还在使用传统管理体制,致使当地经济发展滞缓、开拓性较弱。

林区外部机会(O):我国在很早以前就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许多国际组织不断关注和支持森林资源保护;国家在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政策支持;通过国家对森林资源保护教育推广,人们保护森林资源意识不断加强;国家在加强通过社会资金和技术含量高的技术来保护森林资源。

林区外部威胁(T):通过森林禁伐和限伐,使得当地传统生产方式受影响,人们经济收入急剧减少,劳动力出现富余现象;社会市场经济影响传统的林业管理系统。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内部优势与劣势并存、外部机会与威胁明显,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克服弱点、回避威胁”。[3]

从SWOT的简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追求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现正发展经济的主要目标,而且则以目标是可行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4 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建构

在历史上我们看到过许多文明的的兴起,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古文明因为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失衡而消亡。诸如:曾经辉煌无比的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它是世界上最早文明发祥地之一。但由于当时人们大量破坏河流上游森林,引起下游灾害频发而失去控制,主要农耕经济严重受损,最后国家消亡。还有玛雅文明的衰败、古印度文明的消亡、我国黄河流域古文明衰亡等等。在一个个中外古今实例下,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努力不重蹈覆辙。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建构就是在努力协调还经济与森林环境之间关系,这是必然要做的,也是必须做的。

机制的建构是在总的系统之内,机制与其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机制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总体状态,而系统决定机制的特点、内容、结构。系统是复杂的、多样的、层次性强的,因此机制也具有了以上特点。机制的建构必须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坚持系统性;以市场为导向;相互开放互助合作;兼顾全局和未来。

在原则之上我们就可以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建构,而当下将关键的机构分为以下几个:市场机制、多方参与机制、伙伴合作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这些机制的总目标是协调发展。这些机制之间相互联系与合作,共同构建了总的机制系统。

森林资源特点范文6

1.1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资源数量减少

大兴安岭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森林的覆被率由开发初期的75.7%,增加到81.37%,但是森林资源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大兴安岭林区现有的天然林资源情况与开发初期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整个林区活立木总蓄积下降,已由开发初期的7.2亿m3减少到5.5亿m3,减少了23.6%。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下降了21.3%,疏林地单位面积蓄积下降了27.5%,而近成熟林的面积比重由解放初期的65.7%,下降到现在的12.1%,蓄积比重由79.4%下降到现在的15%。

1.2森林质量下降,生态系统趋向脆弱化

大兴安岭开发建设50年,长期超负荷利用森林资源,加上过量采伐致使林相破损、火灾频发,天然林逐步减少,林缘回缩,逆向演替加剧。一是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处于低水平,全区商品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77.26m3;二是林分低龄化,中幼龄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83.1%;三是树种单一化,针叶树比重下降,阔叶树比重增加,优势树种兴安落叶松与白桦蓄积比值发生了重大变化,由7∶1变为1.29∶1;四是一些地方林地流失严重,形成越来越多的低质低产林,大兴安岭林区特有的生态功能弱化,已经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

2森林经营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2.1掌握实据,科学规划是森林经营首要安排和解决的问题

摸清底数,科学经营。目前我们的森林资源数据,是在每十年一次对林业局的资源二类清查基础上调查累计的结果,同时也因资源管理和木材生产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情况,使统计数据与现实森林资源状况存在差距,有些还有较大出入,所以当务之急,应对大兴安岭整个森林资源情况进行一次彻底清查,真正地摸清家底。家底清了,才能做到措施得当,实现“永续利用”;才能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此基础上,才能对目前的森林资源科学安排、规划各项森林经营(如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造林、人促、低质林改造、母树林经营)目标和措施。原则是要彻底改变目前各项木材生产计划安排体制,不以产量为依据,给森林“松绑”,一切按照森林资源现实状况进行规划与生产,即要经营好、培育好、利用好,又要切实保护好森林,走在保护中经营,在经营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之路,让森林自身不受“过劳”之害,从而才能真正使林区经济和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2明确培育方向,实施分类经营,保证森林经营目标和效果

因地制宜、因林规划、分区施策。一是对生态脆弱、森林植被稀少、恢复难度大的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保护、合理补偿,科学经营,对宜林地和林中空地,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森林植被,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促进森林群落的正向演替。二是对生态功能低下的疏林地,要进行合理补植和封育,改善林分结构,逐步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三是对一般生态公益林要按照可持续经营的目标和“近自然林”的经营模式,实行可许经营管理,严格执行森林经营管理的规程、规范,加强对现有林的抚育和残次林的改造,合理调整树种、林龄结构。四是对立地条件好的商品林区域,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的培育。五是对可采资源濒临枯竭、森林质量急剧下降、迫切需要休养生息的区域,全面停止木材采伐。

2.3推进林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全面综合经营转变,保障森林健康发展

森林经营要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经营、全面综合经营过渡。全面综合经营核心就是实现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模拟森林的原有生态系统,恢复森林的顶极群落。因此,在森林经营的全过程中,我们必须拼弃原有的经营模式,在森林资源恢复上从单纯营造纯林向针、阔、草相结合方向转变,宜阔则阔、宜针则针、宜草则草,使广袤的林地得以充分利用;在调查规划中从单纯看现状转向看现状和历史相结合,要认真研究原有森林的生境,了解原有森林群落的特点、立地条件、树种组成及与周围环境和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恢复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模拟原有森林群落,以其达到恢复原有生态位的目的。在营造林上从单纯重视造林质量(成活率、保存率)向重视营造林的全过程上转变,首先要从种子抓起,在育苗方面必须加大力度。其次,要注重林地质量,在今后营造上在贯彻适地适树原则基础上,更要注重后期林地的经营,促进林地增温、培育林地肥力、调节林地旱涝等。

2.4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统筹兼顾的开展森林经营工作

推广和使用先进的科研成果及生产技术,是提高林分综合质量的关键,在衡量营造林质量上不能只靠成活率、保存率等数量指标,而必须考虑该林地的整体功能,对现有森林经营规程及技术规范要做到及时修改和完善,保证其时效性。对森林经营的技术人员定期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及时更新知识,要加强森林资源的动态信息管理,逐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次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共享信息网络体系。

2.5探索多种森林经营模式是脆弱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途径

探索适合林区特点的森林经营模式,其一,划小经营单位,以家庭或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使家庭成为森林经营的最小主体;其二,划小经营单元,根据森林资源分布特点,按林班、沟系区划经营单元,在一个经营单元内,采取立体经营、综合经营等具体措施;其三,在荒山荒地造林上,则可鼓励个人投资或引资造林,在保证国有林地不流失的前提下,和承包人签订中长期造林合同,成林后,国家按其林分质量进行回收;其四,在森林抚育上,在严格核定原有林分立木蓄积和质量的前提下和承包人签订15~30年的长期经营合同,经营期满,国家按其经营成果,按立木蓄积进行回收。

2.6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是林业发展重要举措

林业管理体制和机制直接影响着林业生产力发展,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是林业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深化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改革试点,实现森林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责权利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办事高效、运转协调、执法严明、监管有力的森林资源管理新体制;进一步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的完善,逐步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完善责任追究制。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