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

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范文1

关键词:服务模式 创新 中介

1 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现状及背景

所谓科技中介机构通常情况下是指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服务,进一步支撑,并促进创新的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产生了科技中介机构,对于这些机构,从功能上可以分为:

一是直接参与服务对象技术创新过程的机构,这类机构主要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是利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创新主体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这类机构主要包括:科技评估中心、科技招投标机构、情报信息中心等;

三是为科技资源有效流动、合理配置提供服务的机构,这类机构主要包括:

常设技术市场、人才中介市场、科技条件市场等。对于科技中介机构来说,通常情况下,主要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对政策、各类创新主体与市场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发挥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它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原材料、劳动力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价格优势,虽然中小企业的单位产品的利润率非常低,但是凭借国际市场庞大的需求规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中小企业的不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恶化了中小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主要表现为出口规模下降和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国内经营环境出现了逆转,那就是过去以牺牲环境(不计环境成本、人为压低原材料和能源成本)和国民福利(人为压低工资、欠缴社保),获得低成本投资和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中小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不断恶化情况下,难以保障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

2 福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服务模式上的探索

在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福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作用,积极参与到中小企业的创新中去。作为公益性科技中介机构,“中心”在服务企业过程中主要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通过调研及组织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座谈等多种方式,深入企业了解福州中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共性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小微企业,由“中心”提供引导资金,企业适当配套,为其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坚持“服务一家、成功一家、带动一片”的理念,将成功经验做法推广到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实现产业集群的整体转型升级。

2.1 线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服务模式

“中心”通过线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为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较为全面的专业综合服务;线上利用“云端服务”模式,“云中心”统一受理用户服务需求,将个性化的任务科学分解,以项目形式统一分配到“云终端”协同技术服务,实施一站式技术服务;线下利用“中心”联盟及平台优势,组织专家深入企业,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诊断与辅导。

2.2 横向协同与纵向互动相结合服务模式

“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有关专业机构的横向合作,组建专业化科技创新服务队伍,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和科技创新服务;同时“中心”根据“无偿提供、共享利用、共同服务”原则,构建“中心-服务站-工作站”的纵向多层互动的覆盖全市的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平台网络,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技术支撑。

2.3 典型与示范推广相结合服务模式

“中心”以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为目标,根据福州产业特点,通过选取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由“中心”提供引导资金,企业适当配套,通过平台线上及线下一站式、专业性技术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问题,帮助企业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然后将成功做法进行示范推广至整个制造业产业中,真正实现龙头带动作用。

在服务过程中,“中心”坚持“客户至上”的宗旨,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开展技术服务,坚持“人员到位,服务到位,责任到位”的“三位一体”式服务,建立服务平台对内规范运行,对外专业化服务的品牌。

3 结语

作为国家级科技中介机构,“中心”充分抓住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利用自身在资源、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服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有益探索,对于提升和推动海西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德权,李坚.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及其价值再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7(04).

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范文2

关键词:唐山市 科技服务业 SWOT分析 发展策略

基金:本论文是唐山市科技局2015年立项课题-唐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140211a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三产业的范畴。其依托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向社会各行业提供高智力、高附加值的服务,以此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社会产业科技进步。其服务形式包括:技术评估、产权交易、科研信息、咨询培训、科技金融及政策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唐山市科技服务业SWOT分析

(一)唐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优势

1、创建科技中心,提升研究能力

近年来,唐山市依托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资源共享、服务集成”的思路,积极搭建了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中心,大大提升了研究开发能力。从2015年7月科技中心投入运营,该中心已具备研究开发、科技咨询、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企业孵化、科技金融、资产评估及检验检测认证等九方面的服务功能,使该中心可以为新创业者提供全链条、保姆式的服务。目前,我市共建设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0个。此外与中科院等研究机构合作,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5项,储备中科院项目300项,获批河北省院士工作站,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科技成果在线登记服务点,促进中科院等“大院名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转移转化,有效提升了唐山市相关行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稳步推进科技服务业平台建设

近几年唐山市政府坚持把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科技型企业的重要平台,积极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及企事业单位,建设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唐山市政府已经制定出台了《唐山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与管理办法》,并组织认定了2家首批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5年我市新增唐山融通清科技企业孵化器、建华石墨烯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新增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唐山金发科技企业孵化器、唐山博玉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6家、市级3家,孵化总面积超过33.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298家。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唐山市各类企业的产业升级,技术结构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二)唐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劣势

1、科技服务业发展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

唐山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科技服务业机构数量少、业务覆盖范围小,服务能力有限,没有行成系统、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由于受传统产业结构的影响,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还不够重视,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市虽然拥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7个,但数量低于保定、秦皇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空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仅占河北省总量的9.4%,这与唐山是河北省的经济强市地位明显不符。此外,从我市科技服务业的布局来看,发展也极为不平衡。唐山市有7区、16县和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汉沽管理区,但我市的科技服务业企业则主要集中在路北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研发机构之间的研发能力也相差悬殊。

2、政府及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够

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扶持,目前唐山市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资金给予的财政贴息或贷款担保补助不足50万元,而石家庄则是200万元;市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合作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以注入资本金形式,给予不超过出资比例 30% 的资金扶持,这与唐山市是河北省经济发展领头羊的情况严重不符,此外,我市的科技服务业管理体制也不规范,科研院所统计不全,导致无法准确掌握科技服务情况,从而影响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对其的管理。

3、科技服务人才匮乏

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既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产业链整合,技术提升,科技创新、服务升级清晰明了,又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但是,目前唐山市科技服务业机构规模小、业务覆盖范围少,缺乏对高级科技服务人才的吸引,导致科技服务业专业人才匮乏、从业者素质低,从而也阻碍了其自身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三)唐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机会

1、政府重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2015年9月10日唐山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文包括总体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四个部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到2017年,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0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机构达到20家的具体目标,基本形成优势特色产业突出、新兴业态壮大成长、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格局。这表明,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科技服务工作,这将为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机会。

2、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给唐山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2016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唐山市加大对科技服务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提出了“精准服务企业”的工作理念,先后邀请了河北省科学院及天津、北京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为企业把脉问诊,筛选确立研究课题,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唐山作为北京、天津的能源、原材料、建筑材料和农副产品的基地,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人才和智力成果外溢,与京津地区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唐山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也为唐山市技术商品及知识产权向京津冀其他地区扩散辐射,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奠定基础。

(四)唐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威胁

周围城市对优质资源的竞争。唐山市毗邻京津、廊坊、秦皇岛等城市,与这些城市相比,唐山市经济实力虽强,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科技服务业投资小,政府重视力度不够。唐山市产业结构中资源消耗型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大,现代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与京津等地区相比,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科技资源凝聚缺乏竞争力,导致外来优势资源流入其他城市。京津及其他地区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唐山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二、唐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策略

(一)政府支持

建立政府直接干A与重点扶持,致力于创新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以政府干预为主导,“官、产、学、研”紧密结合,有效推进重点项目,实施重积极引导和重点扶持的发展模式。注重政府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引导,制定科技服务业法律体系,发挥政府协调职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过程,建构“政府-企业”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对企业提供大量中介服务,聚集多方面力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良好的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

(二)资金支持

国家直接投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贷款优惠、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等方式给予支持,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依托大学、研究机构、咨询公司、风险投资公司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及技术。

(三)重视教育及行业人才培养

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人才战略。一方面,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高层次的科技服务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与唐山地区高校联合积极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的科技服务业人才,从而提升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自身发展

建立技术转让中心,专门从事咨询、开发、专项负责科研成果的转化。培育科技服务业的龙头企业,带动科技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建立科技服务业行业协会,形成统一的、联动的信息平台,提高信息的披露和交易成果的转化,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范文3

论文摘要: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其发展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从科技服务业的定义、分类及特征入手,探讨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必要性。结合江苏省科技统计资料,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加快江苏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

1科技服务业概述

1.1科技服务业的定义

科技服务业在我国刚刚起步,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尚没有形成共识。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技统计中心,对科技服务业作了如下界定:“科技服务业是以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产业,其服务手段是技术和知识,服务对象是社会各行业。它同时指出,科技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是第三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所有第一、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一。

1.2科技服务业的分类

科技服务业涵盖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参照《江苏省科技服务业调查细则》的行业分类方法,笔者认为它应该包括以下组织及其活动:①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②科技推广服务;③科技中介服务;④其它科技服务。

按照科技服务业涵盖范围,可以划人科技服务业子行业的有:研发设计业、科技咨询业、科技信息服务业、技术贸易服务业、科技孵化业、技术推广业、科技风险投资业、技术监督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及其它技术服务业。

1.3科技服务业的特征.

(1)服务主体的广泛性。科技服务业不同于一般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服务于特定的行业,也不同于市场中介机构主要服务于市场主体(企业)。在前面的界定中就己经明确了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服务于社会各行业),包括政府机关、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等,力图在它们之间架设起一道桥梁。

(2)服务的系统性。科技服务业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过程中起到纽带作用,这决定了其提供的服务是全程性的。从技术的开发、传播到应用,科技服务业提供的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以知识和科技为基础的系统化服务。

(3)服务的专业性。科技服务业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它们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水平高,对科技服务的专业性要求高。不同类型和方式的创新、不同技术的创新、不同的创新主体、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所需的服务均不同,对科技服务机构所提供专业的具体要求也不相同。

(4)知识的密集性。科技服务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型服务业,它主要通过从业人员的智力劳动获取收益。科技服务机构所服务的主体和它所具有的专业化特点,决定了其提供服务的高知识含量。同时,科技服务机构已成为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已贯穿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整个过程。因此,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第一资本是人力资本,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第一要素是知识要素。

2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必要性

(1)集聚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集聚是产业价值链集合的有效空间载体和生产组织方式,具有资源共享机制和企业互动机制。从这一意义上说,它也可以成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有效组织方式,有利于提升其产业整体竞争力。

(2)集聚有利于促进科技服务业的有效供给和需求。由于集聚区域内相关服务产品众多,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激烈,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服务产品的供给,更保证了服务产品的质量.也提高了服务企业的信誉.从而使集聚区内的服务产品对顾客更具有吸引力。而当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形成“品牌效应”,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同,进一步促进市场对其服务产品的需求。同时,集聚区内部合作和诚信的文化氛围也有利于提高企业交易效率。这一切无疑都会增加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和需求,从而诱导科技服务业加速发展。

(3)集聚有利于科技服务机构的快速成长和发展。在集聚区这样的产业生态环境内,紧密的产业关联、共享的资源要素、丰富的社会资本、有效的竞争机制,会形成强烈的外部集聚优势,能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创新网络,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科技服务机构进人集群。同时,集聚的发展也有利于形成产业共同进化机制。例如,单个大企业有可能会受制于资产专用性难题、产业退出的沉淀成本大,而不能快速进行产业转型。但集聚则可通过协同效应,形成类似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共同进化机制。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战略联盟、业务整合等,可实现价值链活动的空间分工,使产业不断得到升级换代,从而可及时进行产业转型以维持产业持续发展。

(4)集聚有利于增强区域内科技服务机构的创新能力。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有利于技术、管理知识的交流和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利用。在产业集聚区内,创新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一旦被使用,就很容易被其它企业就近学习、模仿,从而迅速得到推广。同时,它也促进了人才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区域内科技服务机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3江苏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3.1基本情况

经初步统计,到2006年,江苏科技服务业拥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约1 093家,总收人近150亿元,从业人数达55 000多人,已形成门类齐全、公共机构与民间机构互补发展的格局。科技服务产业化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一批骨干单位,科技产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最活跃的基地。

(1)科技服务产业化已初具规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全省2006年科技服务业总收人149.73亿元,占该省GDP的比重为0.68%。最高的南京有2.57%,其它地区除了连云港达到1.17%外,都没有超过1%。科技服务业虽已初具规模,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科技服务机构类型较为齐全。该省现有的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可分为研究与试验发展类、技术推广服务类、科技中介服务类、其它科技服务类四大类18小类。其中,科研院所218家,技术推广机构319家,生产力促进中心64家,科技咨询机构173家,科技信息服务机构52家,科技创新创业机构75家,专利服务机构30多家,行业协会18家,技术监督机构29家。

(3)科技服务机构发展迅速,功能体系日趋多样化。该省科技服务机构迅速发展,科技服务骨干单位的整体素质逐步增强。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中,省、市、县三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拥有从业人员近千名,资产3.3亿元,2006年实现收入1.4亿元;在科技创业服务体系中,除综合性孵化器外,还有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及集成电路等专业孵化器;在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中,各类科技信息机构、工程咨询机构依托信息资源丰富和技术先进的优势,在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在资源整合、技术推广和转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存在的问题

尽管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从总体上看,该省科技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在本次调查的1 093家单位中,有437家企业单位和656家事业单位,不少科技服务机构官办、部门办色彩较浓,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公平性,服务效率不高。占单位总数60%的656家事业单位的收人只有486 765万元,只占总收人的32.45%;而占单位总数40%的企业单位的收人达到了1 013 502亿元,占总收人的67.55%。企业单位平均收人是事业单位平均收人的3.13倍。事业服务机制,很难适应科技服务机构面向市场开展高智力服务业务的要求,事业单位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2)缺乏一批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从目前来看,大多数科技服务机构规模较小,服务内容单一。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骨干性科技服务机构,是该省科技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一项既紧迫又艰巨的任务。

(3)政策环境不完善。我国科技服务机构发展水平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相比,尚处于初级阶段。从全国范围来看,尚没有出台针对科技服务业的扶持政策,法律法规体系也不完善。从江苏省情况来看,该省科技服务业也仅初具雏形,政府应予以大力扶持。各级政府对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应加强总体规划,加快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从资金、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为科技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4)专业人才匾乏。首先,从科技服务机构人才队伍状况来看,不论是事业型还是企业型服务机构,其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截止到2006年末的统计数据,我省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中拥有硕士学历的仅有4 727人,博士1 188人,高端人才占期末从业人数的比重仅为10.56%。一方面,服务机构难以从市场上寻觅到满意的从业人才;另一方面,许多科技服务机构规模小,经营能力差,对高素质服务人才缺乏吸引力。

4加快江苏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集聚、空间集约、高效连通的特点,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约化、节约型发展,有利于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促进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江苏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为促进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重视规划引导。各省辖市要根据本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特点,结合支柱产业需求,选择一批政府重视、产业基础强、条件较好的科技服务业务,进一步明确方向,,突出重点,统筹组织,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以发展楼宇经济为载体,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一批有专业特占的工程咨询楼、中介服务楼、咨询大厦等,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2)加强政策扶持。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科技服务业集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业专项资金及科技服务业有关项目计划要优先考虑集聚区内企业。凡是人驻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符合其主体功能定位的企业应享受一般工业企业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享受的水、电、气价格,其在集聚区内的项目可优先纳人土地利用计划,并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

(3)加快网络与数据库建设。网络和数据库建设是科技服务体系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应牵头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尽快建设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和共享的开放型数据库。在集聚区内,有效降低科技服务服务机构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网络与数据库可在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之间、科技机构与政府之间、科技供需方之间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更好地推进科技服务业的集聚。

(4)以载体引进为重要手段。各地要加快科技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促进集聚区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整合现有资源,以积极的态度吸引国外投资。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加快培育行业内名牌企业,以点带面,以合资、合作方式引进国外科技服务机构,带动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是要吸引国外知名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在当地建立分支机构,以此为平台,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进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范文4

目前发达国家对现代科技服务业的重视程度比较比较多,且企业普遍比较追求经济利益,所以在市场经

高,为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许多国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必然要将自身的利益做到最大化,

家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科技服务发展体系。下这会导致科技服务业发展遭到分割。分析制度可发现,

文将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科技服务行业自律机制并不完善,当前现行监督管理机

1 科技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制与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理念相违背,所以发展举步维权力制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可能会导致现代科技服艰。发展环境不完善是比较显著的一点影响科技服务业

务业发展受阻,因为现代科技服务业涉及到的机构部门正常发展的因素,科技服务业发展不完善主要是因为目

册基本版。在此基础上不断对设计实践手册进行修订和更新,把不同飞机型号的研制经验总结,使之成为设计人员的“宝典”,这样才能解决广大设计人员的迫切需求和切实提高飞机设计质量。

2.2 抢占科技制高点

民机产业必须在民用飞机领域前沿技术方面,进行预研和技术储备,要紧跟国际先进水平,争取在某些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要进一步加强情报工作,紧跟世界前沿和趋势,在此基础上做好顶层规划和协调,制定发展计划。

目前,数字航空、绿色航空、安全航空理念越来越普及,相关新技术在出现,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等。而同时民用飞机领域的传统技术领域,例如气动布局、推进技术、航电系统、环控系统、制造与维护、民航管理技术等都有新的技术进步和革新出现。

国内民机产业必须突破行业束缚,在进行预研和技术储备时要兼容并包,跨行业进行吸收,向先进经验学习,这点可以借鉴波音的成功经验。

2.3 核心能力建设制度创新

能否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广大设计人员在核心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上的积极性,比如,成立种子基金,对科研项目进行资助;鼓励创新,鼓励科研课题申报,加大奖励力度;探索科研课题申报、管理、评价的新模式,简化管理环节,发挥科研人员的主体作用。

探索建立工作室模式,打通设计、制造和实验环节一体化,加强原型机的验证工作,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换。能否把微软公司的飞行模拟游戏作为工作软件使用,让设计人员通过“玩”这款游戏来提升对飞机的热爱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提升飞机设计水平。通过“玩”这款游戏,能全方位地对飞机操控、机型特点、驾驶舱布置、机场运行、气象等有深入理解。

3 结语

核心能力建设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核心能力建设必须踏踏实实的,从一点一滴做起。核心能力建设是一项持续工作,需要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从顶层规划到具体落实都必须持续不断。国内民机产业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动员全员力量奋力拼搏,实现核心能力建设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 蒲小勃,徐泽.波音鬼怪工厂[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

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范文5

【关键词】 科技服务 石油装备 黄河三角洲

1 引言

现代服务业是指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服务业具有了向其他行业释放较强外溢效应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出现的产业结构的软化现象,科技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科技服务业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随着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制造业价值创造活动中的一些环节独立出来,如研究开发、设计、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制造业的服务成分不断增加,如技术支持与培训,检验检测、标准制定等。在对现代服务业内涵认识的基础上,各地区各行业在出台现代科技服务业相关规划及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战略发展方向等,科学合理安排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国务院规划定位的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背土地资源及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国家要求要科学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高端产品。这需要利用现代技术及现代管理理念对传统发展方式进行改造,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受历史及区位因素的影响,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总体水平偏弱,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以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为例,分析其产业结构和行业特点,梳理出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行业的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思路。

2 黄河三角洲地区产业特点和行业分布分析

黄河三角洲地区2004-2010年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第三产业产值逐年增加,比重也从2004年的22.6%提高到29.1%,如表1所示。从表中也可以发现,该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在2006年达到最高值,之后则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该地区工业化进程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服务业与工业化互动的模式逐渐显现,该趋势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如表1)

区域工业化特征明显,为生产业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原油、原盐、纯碱、溴素、金矿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该地区内县市区都充分认识到自身资源特点,积极培育符合自己资源禀赋结构的产业,据统计,石油装备制造业产值、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黄金加工量、纺织和造纸生产能力、溴素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0%、11%、32%、17%、5%和85%。表2是黄河三角洲核心城市东营市各县区位于前三位的主导产业一览表,可见该地区产业结构以石油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盐化工等与地区资源特色有关的重工业结构,可以更加明确地将该地区定性为工业化发展深化阶段。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无法超越地区产业结构特征,而是要更好地为该特征服务,该地区石油装备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积极推进面向石油装备制造的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石油装备产业发展为目标是符合该地区发展实际的。(如表2)

3 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科技服务业核心任务分析

根据石油装备制造行业自身发展特点,我们认为机械制造科学研究、石油装备研发设计与技术开发是提升石油装备制造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是提升石油装备水平的关键环节,加强石油装备领域的创新创业服务、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是提升石油装备行业水平的保障工作。因此,石油装备制造行业的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应该从以下方面展开。

3.1 提升石油装备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建设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根据国内外采油装备发展的需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全面系统开展采油装备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及成套工程化技术的研究开发,解决采油装备工程化共性的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并逐步实现科研-开发-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中心面向产业核心技术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面向市场开展产业化工程技术的集成研究开发;面向世界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研发成果。成立针对复杂地质条件的石油勘探开采研究院。针对复杂地质条件,特别是深海条件下的油田勘探与开采设备的专业性及其研发生产所需的高成本,联合中国石油大学、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等本地科学研究及教育机构,建立石油装备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先进装备制造研发平台和深海油田勘探开采平台。建设产品检验检测、仪器共享及中试平台。以国家石油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为基础,在面向社会和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技术评价、咨询培训等服务过程中,做到石油装备产品研发、标准制修订、型式试验、仲裁检验、国际间实验室检测能力互认等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3.2 提高石油装备产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效率

完善石油装备产业成果转化链条,创新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拓宽产学研合作方式,畅通技术转移渠道,加强创业载体及创业服务设施建设,建成石油装备产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基地。建设区域科技资源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及时更新与供给。由科技情报所牵头,联合科技企业协会、国家创新驿站,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创业服务中心,共建科技资源信息平台,对相关部门和行业长期持续积累的数据资源,以及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立项项目的数据、成果进行整理、汇总和建库。加强专利、工艺、标准、科技报告等文献资源的建设。针对企业建立异地研发中心及各类分支机构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收集整理包括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法律建设等各方面信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在区域内推动科学数据、科技文献、技术成果、创业孵化、技术交易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开放,促进科技资源信息在黄河三角洲区域内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与国外科研机构和公司的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扩大合作领域。每年争取派出三批科研人员分别赴采油装备工业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公司,寻求采油装备专业方面的技术合作。同时每年争取邀请、吸纳一批国外有关学者和专家来开展技术交流和研究开发工作。积极吸纳高校院所联建研究机构,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在石油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区域重点产业领域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有产学研合作背景的项目,在立项和经费管理等方面体现产业需求导向。

3.3 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加快建设以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龙头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整合园区现有孵化要素,探索构建中介服务、技术融资、创业培训、政策支持等创业服务的协同机制,通过为种子期企业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为初创期提业孵化服务和增值服务、为成长期企业提供投融资及政策支持,构建创业企业“接力式”的创业环境,克服创业风险,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建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乐土。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依托“黄蓝”国家战略,采取以市政府、省科技厅为建设主体,高校院所、创新团队为技术支撑,企业为成果转化载体的合作共建模式,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设成为海洋科技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和高效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平台;以技术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打造信息服务、人才服务、技术研发、科技投融资等四个平台。加快建设院地合作机构,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合作,通过联建科研平台、联合实施科研项目、聘用高端人才等,不断增强研究院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国家院所与地方政企联合创新机制。

3.4 优化石油装备产业创新创业服务环境

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推进科技服务载体的统筹协调。加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园区等科技中介服务载体间的统筹协调,建立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立黄河三角洲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盟。加大对技术贸易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企业协会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舆论引导与激励政策设计,鼓励其参与科技成果的经纪活动,保障中介机构的合法权益,促其快速发展。根据科技型企业成长路线图和企业实际,重整科技资源,开展订单式、全程式咨询与服务,帮助做好创业策划、产品成长、产业链打造、团队建设、资本运作等方面系列化、专业化、精细化服务,降低创业成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金融建设与创新工程。设立石油装备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针对石油装备产业研发投资周期长、数额大、风险高的特点,探索引入风险投资入股高新技术项目的新模式,推行由政府引导的重点项目股权投资。探索风险投资入股高新技术项目的新模式,在当前实施的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中筛选确定先进科技成果,建立重大科技成果备选项目库,形成完整的支持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资金链条。发展中小型科技企业产业金融,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和政策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探索建立联盟、园区、基地统贷统还机制,构建中小企业贷款平台。

参考文献:

[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点领域的科技问题及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技部重大软科学课题.

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范文6

“十二五”期间,我国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但服务业总体滞后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有源头创新能力、有影响的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支持和引领作用不够,综合竞争力还须进一步提升。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对生产性科技服务业理解不够,界定不明确,导致促进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没有落实。对于最重要的研发设计往往仅理解为前期的方案设想和纸面设计,而把决定其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实验、试制、初样、正样试产、小批量生产和中试及小批量、多品种样件配套开发等环节排除在服务业之外,从而导致这些企业未能纳入生产性科技服务业,获得国家的政策支持。

目前软件企业按照科技服务业政策,实行3%的税率,而从事设计研发、新产品试制的企业,由于未按服务业对待,要按17%的税率纳税。实际上软件开发和设计研发都是高度依赖智力的服务行业。一般说来,设计研发比软件开发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及难度要大得多。一个新产品要经过多次实验、初样、正样试产、小批量生产和中试后,才能转换成实际生产力。由于研制过程未形成规模生产,成本(包括人力、物力成本)和代价较高,又难获得进项抵扣,按17%缴纳增值税负担太重,影响了这些企业按照科学规律,严格完成从试制到中试整个过程的积极性,往往是浅尝辄止,停留在实验样品阶段,转化不成实际生产力。

为促进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建议:

一、将设计研发、配套开发纳入服务业范围,享受服务业的待遇。

明确界定生产性科技服务业范畴。把从事设计研发,特别是为企业提供新产品设计、试制、初样、正样试产、小批量生产和中试及小批量、多品种样件配套开发明确纳入生产性科技服务业,执行服务业6% 的税率(软件业是3%的税率)。有了明确的界定,有助于鼓励创新,提高科技服务的含金量,加快制造业产品升级换代,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

实际上,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对生产性科技服务企业按6%的税率征收,不会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作为接受服务的产业链下游企业,会缴纳初样、正样或配套样件不足17%部分的税额。下游企业接受配套服务,节省了试制费,这部分税款和开发成本相较微不足道,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合理调节产业链各环节的税负,鼓励创新,有利于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从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

二、简政放权、简化审批程序、提高管理效率。

建议把生产性科技服务企业的认定从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加强事后复核。企业按照经营范围和从事的主业(营业执照上核定)直接申报备案为生产性科技服务企业,按服务业的标准纳税。经营范围和主业发生变化,再按实际标准变更。

三、取消不必要的资格认证和特定优惠,给企业同等国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