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范文1
【关键词】 基层医护人员; 心肺复苏; 培训质量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155-02
心肺复苏术是抢救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不够,专业人员的急救技术操作不规范,医疗从业人员实施的CPR仍不尽如人意,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1-2];心脏猝死患者不良预后与复苏过程中实施了质量差的CPR有很大的关系。培训效果的体现就是CPR的质量如何,其指标包括:按压位置、按压深度、频率、按压放松周期、通气频率与通气量等。基层医护人员在社区服务的第一线,第一时间接触患者,必须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救护意识、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黄金时间”[3],国内许多专家采取了不同的培训方法,现综述如下。
1 基层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普及的现状
本市急救中心依托在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除完成玉林市城区和周边院前患者的急救工作外,有相当部分的工作量是对乡镇卫生院危重患者的抢救与转运工作,对乡镇医院急救技能水平比较了解,所以从2009年将培训的重点工作放在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培训上,尤其是心肺复苏技术。
目前基层医护人员掌握心肺复苏知识普遍较差,杜丽鹏等[4]经过调查认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差,合格率低仅为8.33%和12.50%;徐俊[5]调查只有41.6%的乡镇医师了解心肺复苏知识;高玉凤等[6]和李国明[7]认为乡镇医院护士对心肺复苏新理论掌握普遍较差;笔者通过对本市7家乡镇医院45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掌握心肺复苏术操作只有36%,与国内专家调查结果相符,因此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对急救技能的培训极其需要。
2 基层医院医护人员CPR考核错误原因分析
2.1 颈动脉判断错误原因
考核基层医院医护人员450名,劲动脉单项合格279名,合格率62%,与文献[8-10]的研究相符。判断错误主要原因是:判断时间不够或超时;触摸位置不准确;手指不规范等。正确的操作是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的第一指节的指腹触及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凸肌前缘凹处,触压颈动脉,手指放于与颈动脉垂直方向,判断时间5~10 s为精准。
2.2 胸外心脏按压错误原因
胸外心脏按压主要问题是按压过浅和手法错误,在接受考核的450名医务人员中,有274名该项目被扣分,占61%,与黄素芳等[9]的研究相符。影响胸外心脏按压质量相关要素包括按压定位、按压者姿势、胸外心脏按与人工呼吸的比例(30∶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按压深度不少于5 cm,即挪度安妮心肺复苏模拟人按压深度提示绿灯闪亮,考核中单因素错误率不高,如定位错误主要是按压部位移位;按压者姿势错误为两肘关节松动、按压冲击或用腕部力量;按压频率140次;另一影响按压品质的重要因素“每次按压放松时胸壁要求充分回弹”,按压没节奏。
2.3 有效开放气道错误原因分析
在考核中,开放气道不正确占81%,与应菊素等[11]的研究相符。主要原因是:手法错误,气道没打开;右手或第二指关节压迫下颌部软组织或气管正中部位,这与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平时操作少有关。开放气道利用仰头抬颏法或在检查义齿时,应把左手小鱼际肌放在患者前额稍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颌骨处,向上抬颏,使鼻尖、耳垂与地面成一垂直线,切忌下压下颌骨掰开口腔。
2.4 有效人工呼吸错误分析
在450名人员考核总结中,口对口人工呼吸错误原因主要是:吹气量不足、不捏鼻子、漏气、使胸廓不起伏,尤其在第一和第五循环更明显,这与齐卫国等[12]的研究的记录相同,造成失败的原因在第一循环主要是气道开放不完全,第五循环主要是施救者疲劳,不能达到人工呼吸持续吹气1 s以上和有效气体量使患者胸廓起伏。在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时的错误,主要是:CE手法错误、气道没打开,先扣面罩再打开气道致使气道不完全打开和面罩不扣紧漏气等。
3 影响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的因素
3.1 急救意识
学员学习的动机及态度决定了其培训效果的好坏[2,6,13],基层医护人员经常认为,抢救是大医院的事情,危重患者入院马上转院,或认为心肺复苏简单,使用率不高,在培训时不积极练习,认为流程熟练就行,结果是“一说就会,一做便错的窘境”[14]。
3.2 工作环境与接受培训
江淑聘等[8]和蒲晓煜等[15]认为,急诊科医护人员心肺复苏考核成绩要高于其他科人员,这与他们在急诊科的工作环境,经常经历抢救,接受CPR培训,应急能力较强有关系。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因抢救危重患者机会不多,实际操作机会较少;设备不足、缺乏心肺复苏模拟人;接受培训机会较少等。
3.3 培训间隔时间对CPR测试成绩的影响
齐卫东等认为[12]和蒲晓煜等[15],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后6~12个月,对其进行复试,结果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够实施。因此培训间隔时间对心肺复苏培训质量有影响。
3.4 培训方式
国内许多专家研究认为不同的培训方式对培训效果有影响[16-18]。本院急救中心从2009年起,将对乡镇医院医护人员急救技能培训纳入到工作计划中,每年有计划对一些对口支援卫生院进行培训,但从每次危重患者转运了解,急救技能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从2011年开始,使用PDCA管理的办法进行培训,首选进行30~60 min的多媒体理论讲解,再进行动作分解,注意点说明,然后是整个流程连贯性的示范,再让学员提问后,练习2个学时后考核,同时相隔4~10个月后再进行复查和第二循环的培训,结果学员的心肺复苏掌握在86%以上,较以前的培训效果更好。
3.5 施救者疲劳可影响心肺复苏效果
在450名医务人员考核成绩中,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被扣分的项目,是按压深度不够、位置移动和吹气漏气、潮气量不足,主要在三、四、五循环操作中,第五个循环更明显。这与Ochoa等[19]和Ashton等[20]的报道相符。Ochoa等[19]还报道连续胸外心脏按压成功率第1分钟为79.7%,第2分钟为24.9%,第3分钟为18%,第4分钟成功率为17.7%,因此疲劳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掌握不高,与很多因素有关,目前培训不足、急救意识缺失、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培训教材、缺乏CPR技能评价与长期培训效果评价机制较为突出,而CPR的培训是长期坚持的过程,规范CPR培训与复训,只有连续的复训才能获得理想的培训效果,才能使基层医护人员急救意识及急救技能得到提高,因此在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培训的同时,探索使用PDCA的管理方法,对每次培训结果进行确认,对不适宜的培训方法进行改善,进入下一个循环的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基层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CPR技术。
参考文献
[1]赵玉兰,孟凡山,戴冬梅.我国心肺复苏术培训的现状及展望[J].护理杂志,2009,26(6B):25-26.
[2]杨正飞,黄子通.如何改善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2):1139-1143.
[3]王长远,孙长怡,秦俭.基层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方法研究[J].医学综述,2011,17(25):2378-2379.
[4]杜丽鹏,张海燕,王建林,等.基层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调查与培训效果保持[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2):262-263.
[5]徐俊.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18-19.
[6]高玉凤,杨磊.乡镇医院护士心肺复苏知识更新情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65-66.
[7]李国明.医务人员CPR操作现状的调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6):2417-2420.
[8]江淑聘,全小明,邓少娟.护师心肺复苏考核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8): 2053-2056.
[9]黄素芳,郑丹莉,全薇,等.低年资护士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精准性评价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8):2292-2293.
[10]黄素芳,王芳,胡友珍.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培训的难点和重点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27-29.
[11]应菊素,郑小伟.43名护士单人心肺复苏操作精准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62-63.
[12]齐卫东,房兆国,汪翼.影响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分析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9,8(10):20-23.
[13]罗丽云,王彦.影响临床护士掌握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新知识,2009,19(3):191-193.
[14]张雁,温新华,林长敏,等.国内外公众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培训现状及其差距[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1668-1669.
[15]蒲晓煜,席淑华.社区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及干预对策[J].护理杂志,2009,26(14):35-37.
[16]姜金霞,彭幼清,马素芳,等.上海市一二级医院临床护士心肺复苏技能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6):1093-1096.
[17] Heidenreich J W,Berg R A, Higdon T A,et al.Rescuer fatigue:standard versus continuous chest-compression cardiopuImonary resuscitation[J].Acad Emerg Med,2006,13(10):1020-1026.
[18] Steen P A,Kramer-Johansen J.improving cardiopuImonary resuscitation GuaIity to ensure survivaI[J].Curr Opin Crit Care,2008,14(3):299-304.
[19] Ochoa F J,Ramalle-GOmara E,Lisa V,et al.The effect ofrescuer fatigue on the quality ofehest compressions[J].Resuscitation,1998,37(3):149-152.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范文2
结果
培训前后医护人员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培训前后医护人员考核成绩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优于培训前。
讨论
研究显示[2],临床上需要接受复苏手段才能建立有效呼吸的仅占出生新生儿总数的l%左右,也就是说临床上窒息病例不常遇到,那么平时必须以模拟装置来进行实践培训[8],才能在新生儿窒息发生之际,有条不紊、操作熟练地确保复苏的成功。另有研究表明[6],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知识和技术的保持率较差;在实际操作机会较少的情况下,大多数医护人员在接受培训6个月后会逐渐遗忘所学内容,因此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重新培训和考核,才能确保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一名受过窒息复苏培训、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致残率[9]。2009年以前产儿科是以老带新,以传帮带的形式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助产人员大多仅集中参加专题讲座和短时间的临床带教,且未进行统一考核,无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在需要复苏时大多凭临床经验来进行。任定玉[10]报道,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中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可促进继续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2010年以后产儿科应用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和考核,使培训有了连续性和整体性,形成良性循环,弥补了传统培训中的许多不足。PDCA循环4个阶段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在循环和反馈中得到改进和提高。通过每次循环,发现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制订下一个循环的计划,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急救流程。结果显示,培训后产科医护人员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范文3
急诊科接治的患者多是突发性的急、危、重症患者,其医疗风险较大,是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好发地,一旦出现医疗差错和纠纷,法律不会因急诊工作的特殊性而给医护人员免责。在患者权益日益扩大的今天,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在工作中要特别强调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正确理解医疗事故的含义和医疗纠纷的处理原则,工作中所执行的每一项操作都要向患者解释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和认可,不论工作多忙都要及时认真的书写好病历记录,尤其是应做好病情转归的记录,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时,医护人员处于被动。为防患于未然,以利于急救工作的开展,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我院的急诊工作实际从笔者观点提出如下几点防范意见和应对措施。
1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
根据工作性质制定各级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使医护人员做到职责分明、相互协调,确保医护工作的连续性、时间性、科学性、准确性,使急救工作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能够随时接诊救治患者,达到急救工作组织严密,井然有序,真正做到人在其位,各负其责。
2全科室管理制度,严格科室管理
(1)急诊工作首先要急患者所急,所有的抢救工作均要有相应的时间要求,工作中应特别强调时间的观念性,诸如医护人员的接诊时间、值班时间、抢救起止时间、治疗处置时间、留观后确诊时间、转入病房或转院时间、患者死亡时间等均要有准确的时间记录。(2)要求医师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及时书写门诊急诊病历,查体询问病史要仔细、全面、系统,对患者的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对患者拒绝的检查、治疗、病情转轨情况要在病历上准确的做好记录,并请患者签字为证。(3)凡遇多发伤、跨科室的疾病或诊断未明确的患者,首诊医师应承担主要诊治责任,负责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对生命体征不稳,需转科的病员,必须先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入行相关科室,并做好转科记录。如需转院要电话通知相关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必要时请医院派救护车急诊患者。
2.4抢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1)医护人员对急诊患者的诊断、紧急处理、治疗护理要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感执行救治;(2)抢救工作在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汇报给医院负责人协助解决;(3)一切抢救记录均应书写准确、清晰、不能有涂改并详细注明执行时间和执行者;(4)各类急救药物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袋等均应集中存放,以便于统计查对,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5)抢救时医护人员要密确配合,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口述一遍医师确认后再执行,并及时记录在病历上,事后由医师记。
2.5对留观患者应做到以下几点(1)所有留观患者必须建立病历,主管医师应及时查看患者,做好病情变化的记录和处理经过。(2)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进行重点观察,对发现的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师,协助医师处理,做好记录。(3)对要求离院的留观患者,分管医师要详细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和随诊时间,并请患者签字。
2.6院前急救的处理(1)在接到急救信号后需在5min内出诊,出诊的医护人员要通过电话及时和患者联系,掌握患者的大体情况,在安慰患者的同时,可做出初步处理的决定;(2)到达现场后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就地抢救和送往医院救治,遇有特殊情况要及时与医院急诊科联系;(3)对于自杀、他杀、交通事故等涉及法律问题的伤员,医护人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警惕,及时通知110、122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处理;(4)若系昏迷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需与陪送者共同检查其财物写好清单,至少有两人签字后由值班护士保存。
3以预防为主,将防范措施纳入急诊管理中
(1)为确保急诊患者的就医安全,从患者到达就诊科或接到急救电话开始,医护人员就应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急救意识,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急救,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2)针对工作实际找出急诊科易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和薄弱环节,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向医护人员敲警钟,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主任、护士长在排班时要注意新老搭配,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避免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查错事故。(3)防范措施:充分发挥工作中把关者的积极性,科内要重点抓好差错好发人员、好发时间的管理,营造好的工作环境,做到工作分工协调“两不误,两促进”,在易发查错事故的时间段(中午、夜间、清晨)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注意工作质量,为防止各种遗忘性差错的发生,医护人员要自觉进行交接班前的自查,以便于及时发行问题进行纠正。
4急诊工作中应讲究语言艺术的作用
(1)医护人员应尽可能的了解患者的第一需要,让急、危、重患者到院后有一种安全感,并能从医护人员的语言中得到安慰和鼓励,以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2)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不能乱加评论,不明白、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更不能在患者面前谈论有关治疗护理中的缺点和医护人员的作法,以免产生不利影响,造成患者的误解。(3)对某些失去理智的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冷静的与其交谈,以宽容的态度稳定患者的情绪,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解释问题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4)医护人员在回答患者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审慎性,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回答如:目前患者情况还比较好,但病情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还要看以后的进展情况等,决不能信口开河、草率回答,而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5加强消毒隔离工作,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1)急诊科是病人集中的地方,也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如果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很易发生院内感染,引起医患纠纷。为此,医护人员进行的每一项操作都应做到操作前后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2)对急救物品均应注明消毒日期,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液及时检测更换,确保消毒灭菌效果。(3)对抢救室、处置室做到每日清洁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保证室内环境达标。
6加强急救知识培训,避免技术性差错的发生
(1)有计划的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急救知识,经常组织急救技术培训,尤其是最常见的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电击除颤等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2)定期选派医护人员外出学习新的急救知识和技术,不断拓宽急救业务,提高急救水平。
(3)要加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自觉的慎独工作精神和技术操作能力,从而避免一些因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差错事故发生。
7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差错
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要及时总结讨论,既要分析客观原因,更要查找主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纠正薄弱环节,对有关当事人进行严惩,以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医院和科室都要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一些因微小差错引起纠纷的典型案例,在工作中引以为戒,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医护人员应冷静对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损害后果的扩大,同时汇报医院协助处理。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范文4
【关键词】 危机管理; 急诊; 护理; 满意度
doi:10.14033/ki.cfmr.2017.4.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4-0078-02
大部分急诊外科患者都是因突发疾病或者意外事故住院,病情具有变化快和复杂性等特点,护理起来具有较大难度,由于涉及护理环节较为复杂、护理内容相对较多,使得对于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1]。危机管理属于超前护理管理模式,近几年在急诊外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将危机管理应用到其中,不仅具有防范未然的效果,而且还能对护理期间发生的危机状况予以高效护理,避免护理差错发生,减少医患纠纷。为进一步探究护理危机管理用于急诊外科患者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外科2013年4月-2015年7月接收治疗的11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对其分组。对照组55例,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18~82岁,平均(44.3±3.5)岁。观察组55例,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19~83岁,平均(45.2±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数据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待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状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急救准备。此外,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态予以掌握,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要做到积极开展,时常安慰和鼓励患者,这样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针对清醒患者,要把病症发展情况及时告知,这样能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危机管理,具体内容如下: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危机意识予以全面提高,定期让高年资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培训,让受训者了解急诊护理工作期间易发生的护理风险,使其责任感提高,加强自我约束力,这样能防止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建立危机管理小组,做到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和分工明确,对急诊护理中易发生的风险因素,小组成员应当做到定期组织分析,并制定相应应对方案,这样能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急诊应急预案制定: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时刻准备好面对突发事件工作,对于应急预案要提前制定,不定期组织演练,这样能确保护士在突发事件中依旧清醒、冷静,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显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正常状态,且临床病症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生命体征不存在显著波动迹象,且临床病症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恶化现象,且临床病症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P者所在医院自制护理质量评价表,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等,总分为100分。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79分表示基本满意,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2]。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为81.82%,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病情控制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55例患者中满意43例,满意度为78.18%;12例发生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 21.82%。观察组55例患者中满意51例,满意度为92.73%;4例发生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681,P
3 讨论
在危机管理中,对医护人员的危机意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进行加强。在急救期间,如果医护人员对急救护理操作不能熟练掌握,对急救基础知识不能全面了解,或者对急救操作流程不规范、不正确等,均易导致急救操作危机发生,从而引发医疗纠纷[3]。培训工作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使护理质量得到相应提高,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另外,对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的加强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使医护人员自身的危机减少,使职业暴露降低。由于护理和急诊治疗具有一定的直接性,在救治期间,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便是护理人员,急诊患者的分泌物、体液和血液等均有一定的危险性,能提高护理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风险[4]。因此,经培训后,医护人员能了解预防措施的应用,从而使自身危机降低。其次,在急救护理期间,危机管理的实施,能推动护理人员维持科学的危机观,使其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危机,从而强化对危机事件的策略化处理。护理人员只有对自身危机管理意识予以加强,提高危机管理能力,才能使急诊危机产生的危害和损失最大限度降低。
在危机管理中,加强护患间的交流,有利于降低护患纠纷。因急诊科接收的患者多以危重病情为主,并且进展相对较快,患者的病死率高[5]。患者家属对于突发事件一般很难接受,再加上没有清晰了解患者病情,易和医护人员发生冲突,从而对抢救工作的顺利实施产生影响。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和患者及其家属加强沟通,将患者的病症情况及时告知,改善患者家属和患者自身的负性心理,从而能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实施[6]。危机管理小组的成立,能使医护人员的责任和分工更加明确,从而起到相互监督和自我监督的作用,使护理质量有所提高。急诊应急预案的及早制定,能在面对危机时,确保医护人T有条不紊,使恐惧和慌乱现象降低,促进护理工作有序实施[7-8]。在本次研究中,予以观察组实施危机管理,不但能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而且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能迅速控制患者的病情,加快患者病情好转。此外,对积极负责任者要给予鼓励与肯定,只有将护理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才能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由此可见,将护理危机管理应用到急诊外科患者管理中,既能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也能使抢救成功率提高,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葛月兰.急诊外科护理采用危机管理的效果探析[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27):333.
[2]苏川川.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4):29-30.
[3]张鸣芳.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4,12(6):100-101.
[4]宋莉.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6):13-15.
[5]黄丽萍,巫玉玲,陈英.护理危机管理对急诊患者病情影响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7):4210-4211.
[6]涂玲飞.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4):39-40.
[7]汪学芸,黄小燕.现代护理管理对护士的新要求[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0):83-86.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范文5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674-02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65
随着社会进步和公民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护人员在出诊救护过程中稍有不注意,极易诱发医疗纠纷。结合我院急诊科近年来发生的出诊急救纠纷情况,谈谈急诊科护士出诊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的对策。
临床资料
2007~2010年,我院急诊科发生出诊急救纠纷22例,其中投诉:出诊到达时间延误12例,急救设备及药物不足3例,病情观察不到位3例,急救技术不及时不规范2例,转院知情权不清楚1例,患者坠床1例。
安全隐患发生原因与分析
1.出诊准备不充分 ①出诊通知单信息缺陷:接线员接听120电话时在出诊通知单上未能详细询问和记录出诊的地点及联系方式,导致出诊时人员因方位不明确又无法有效联系患者,而延时到达的共计10例。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如急救地点及方向不明确时,容易上错路口反方向行驶;还有司机对各乡、屯的道路不熟悉走错路或记录出诊地点有误(方言话)等,都可导致出诊到达时间延误。
②出诊速度慢:个别护士责任意识不强,未在科室待命,行动拖拉,未能按规定时间出诊,或未到交接班时间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出诊,导致出诊延迟2例。
③药械准备不足:有
3例是由于出诊人员出发前对现场情况预见评估不足,护士未准备充足和携带相应的药品及器械,到现场后因氧气不足,缺少除颤仪、吸痰器及药物等,而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
2.现场救护隐患 ①现场执行口头医嘱易出错:因急救的环境和条件所限,如医生口头下达医嘱静推地塞米松10 mg,护士现场执行口头医嘱时,未听清、问清、看清,医生复述一遍,误听为静推阿托品10 mg直接执行,而且护士用药后未及时记录,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急救技术不熟练:有的护士缺乏急救经验和技能,到达现场后,未能及时、正确地实施现场抢救和使用各种急救药械,未能快速、有效地开通静脉通道给予输液、吸氧,导致家属投诉的纠纷有2例,其中1例是医护人员为现场实施心肺复苏术不规范,只做胸外心脏按压,未给予开放气道行人工吹气,导致抢救病人不成功。
③病情告知不到位:
有的医护人员未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说明患者病情;对危重或需转院病人,未及时签发病危通知书,或未及时签发转院知情同意书,埋下医疗纠纷隐患,由此发生转院知情权纠纷1例。
3.转运隐患 ①途中病情监护不到位:
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在做其他与病情不相干的事情,玩手机游戏或电话聊天,对病人不闻不问,未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或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细致,病情恶化却不能及时发现和采取抢救措施,受到投诉的有3例。
②防坠床措施不到位:
运送时,医护人员没有按要求拉起担架床栏,或不使用约束带对不合作的患者加以限制,发生患者坠件1例。
③衔接措施不到位:
救护车将病人送达医院急诊科后,有些医护人员未做好衔接工作,马上离开病人忙于写记录或补充车上物品,留病人给家属看管,或将危重病人转送病区或辅助检查的工作交给护工,期间患者如出现病情变化,后果难料。
防范对策与措施
1.准备充分,及时出诊 ①加强救护车使用管理:
除出诊班、救护车司机每天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外,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督促,做到及时更换和补充急救物资,并做好登记,使救护车的物品、仪器、药品按规定准备齐全完好。
②预评估现场情况和补充药械:
根据出诊通知单内容,医护人员应立即预见评估现场情况,及时补充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械,确保到达现场有足够的药械开展抢救工作。
如出诊通知单存在信息缺陷的,出诊人员应主动及时与120接线员或患方联系,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影响急救工作。
③明确责任,做好交接班: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规定交班前30分钟的远诊由下一班车班护士去,近诊由当班车班护士去;同时规定车班护士第一趟出车后,即呼第二趟车班到科室做好出诊应急准备,保证随时出诊,避免出诊人员之间相互推诿,延误出诊。
2.强化现场急救措施
①提高护士急救技能:
加强对急诊科护士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急救技能方面进行规范化培训[1],并引入情景模拟训练,针对性地进行深层次培训,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2],使之熟练掌握常见危急症的评估方法、处理流程及急救措施和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现场抢救临危不乱,沉着应对。
②严格按规定执行医嘱:
护士现场执行口头医嘱时,要严格“三查七对”制度,强调“三清一复述”, 并及时、详细地记录用药的名称、剂量、时间等。
③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出诊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病情,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积极争取患者及家属的合作,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必要时签发病危通知书或转院知情同意书。
3.加强转运监护
①途中要密切监护病情:
转运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②采取防坠床措施:
要固定好车床,拉起担架床栏,对患者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患者坠床,确保安全转运。
③做好院内衔接:
病人送达医院后,医护人员要克服麻痹心理,切实做好衔接工作,继续加强对病人的监护,防止病情恶化。
4.其他措施
①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
重视对急诊科的护士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及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其风险意识,认识工作的紧急抢救性、高风险性,并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以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②加强急救护理文书质量管理:
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或家属一般都提出查阅和封存病历及医疗文书。所以,急救护理文书要及时、准确地记录从出诊到转送患者至医院期间,所有的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护理措施等内容,禁止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使急救护理文书具有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并且要注意医疗护理文书衔接,保持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的一致性,减少医疗纠纷[3]。
总之,针对上述纠纷发生原因和存在安全隐患,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与措施,将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促进康复、提高生命质量,以提高出诊救护的质量,有效地减少和杜绝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苏伶娥.急诊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与实践体会[J].右江医学,2006,34(4):438-439.
[2]许素,刘晓为,李桂宝,等.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22-924.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范文6
急诊优秀优秀护士演讲稿篇【1】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永恒的主题和永远的追求,而开展急诊救治服务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望。急救工作富有挑战性,急诊科也是高风险科室,护士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操作技术,规范的工作流程,给患者创造一个和谐的救治氛围,从而减少护患矛盾,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安全感,从而提高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为达到此目的,急诊科护士必须掌握必要的护理和救治技能。
1.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
1.1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
1.2掌握急诊科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3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
1.4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1.5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1.6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应用和管理;
1.7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1.8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配合、协调和管理。
心得五:急诊科护士心得体会
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是省里名列前茅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不仅接诊正常的急重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急诊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急诊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急诊,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急诊是最容易忽略而最重要的东西。
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首先,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例如:有些患者家属对护士的行为百般挑剔,却对自己患者液体输完都浑然不知,像这样的家属我们就应该在每次更换液体时都耐心的提醒他液体输至什么地方时应该叫护士,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按时巡视病房,多观察液体的进展,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液体没有及时更换了与患者家属产生矛盾。其次,要学会沟通,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对于来急诊就诊的病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询问,热情的为其引导。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可以予以搀扶或协助其用推车送至诊室,为其测量生命体征,交予诊室的护士;对于需要并可以去病房治疗的患者,我们可以为其细致的指明病房的位置,避免患者跑“冤枉路”。而对于患病时间长而并不危重的病人我们可以建议他去门诊就医,耐心而细致的告知其门诊的位置和就医的时间,便于患者的安排。虽然,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搀扶的动作解决不了患者身体上的疼痛,但是,却能迅速缩短护患距离,有效满足病人需要被照顾的心理需求,从而便于我们开展下面的护理工作。最后,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受外伤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受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第一时间为其找到接诊医生为其救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挂号等手续可以稍候补齐。
以上只是我在急诊短暂工作的浅谈,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在急诊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急诊科的护士,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抢救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
急诊优秀优秀护士演讲稿篇【2】通过二个月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学习,总的来说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其实真正达到急诊专科护士的水平,我现有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培训的方式分为二个阶段:4周理论学习、4周临床实践与总结汇报。第一个月在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进行理论学习阶段。这一个月的理论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全面,课程安排合理,学习的内容涵盖了急诊医学以及护理的多个方面,所学的就是我们工作中所需要的。给我们授课的老师虽然风格、观点不尽相同,对护理的方方面面知识了如指掌,临床经验丰富。授课的老师更是从新进展的角度对我们进行授课和指导。每位同学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后大家相互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人都在这里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平时在工作中我忽略很多知识和新进展,在这一个月时间里,我要把这些知识都一一拾起,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月临床学习阶段,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老师安排我们进入临床实践,我虽然在急诊科工作,但接触这么专业并且系统的学习还是第一次,让我体会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匮乏,我决定要紧紧抓住这次学习的机会,使自己的知识面拓展开来,努力掌握急诊护理的核心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让理论完美的和实践结合起来。
在临床实践阶段,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讲课和技能培训。在短短的一个月中,经过老师的指导和我努力的学习,我第一次尝试了PPT制作与讲课、综述、开题写作。虽然一路过来,困难重重,但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都一一克服了。不论质量高低,至少是个良好的开端,我想今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在科研方面的能力。
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专科护理实践、护理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让我对急诊医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准确把握学科定义,急诊医学是一门综合医学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各类疾病急性发病的原因、病理和急救治疗的专业。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急诊科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其工作特点是随机性强,病人病情危重,病种复杂。因此,急诊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急救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敏锐的观察力、突出的应变能力及高度的法律意识,才能胜任急诊科的护理工作。
二、熟练护理操作能力,急诊病人大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娴熟的技术往往能赢得时间,挽救生命,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时时体现积极主动和认真负责的精神,紧急处理做到稳、准、轻、快、沉着冷静,让病人有安全感。操作准确无误,用较少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操作,如现代化仪器的熟练使用、独到急救意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高超的急救技术和快速敏捷地协助医生评估隐匿伤情的能力,都要求急诊护士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
三、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临床应急、急救护理观察处理与特点和一般临床诊断、治疗工作大不相同。危及患者生命的病情变化往往是突然的,除了少数情况可以预见外,大多数是随机的,因此要求护士不能单一地等待医生来确诊,对应变的反应要快,处理能力要强。对临床应急、急救的患者采取有效的科学的紧急救治措施,以及急中生智、抓住时机、毫不犹豫地做出判断能力,并采取一系列具体应变处理措施,在千钧一发之际挽救患者生命都会起到切实可行的重要作用。
四、增强医护配合能力,随着不断的进修和学习,我们的知识水平及素质也得到全面的提高,使我们增强了配合医生工作的能力。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下,主动地配合医生工作。通常认为护士的工作是执行医嘱,完成各种护理工作,而诊断治疗是医生的事,护士没有必要介入或参与的观念已被证明是错误的。护士24h守候在患者身旁,是患者的守护神,是病情的直接观察者,因此,必须有能力全面、准确、无误地反映患者病情。护士不再是被动单纯的执行医嘱者,在工作中要能够与医生紧密配合,互相沟通,相辅相成,共同承担起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
在参加培训之前,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足以胜任工作。学习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学无止境,要学习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护理不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能那样做。所以在平时的上班中,我都会好好地利用各种感官,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去学,用脑去想,争取能尽量学到各种有用的知识。
短短二个月的时间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只是给我指明了方向,引领我今后的路怎么样走。在工作中,如何定位自己,如何要求自己才是关键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从工作中找寻乐趣,视工作为享受,把自己的人生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把自己在本次专科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去。和病人多沟通,多交流,换位思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乐于帮助、赤诚合作的态度做人,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做事。树立“我要为病人服务,而不是病人需要我服务”的理念,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急诊优秀优秀护士演讲稿篇【3】急诊科在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及具体指导下,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位。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狠抓落实,在兄弟科室的密切配合及急诊科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使我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稳步上升,取得了多方面的好评。
一、 紧跟医院步伐,加强科室标准化管理
今年是三级医院的创建年,做为二医人有责无旁贷的使命,急诊科做为医院的窗口科室,紧跟形势,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和管理,加强急诊队伍建设和稳定。按照医院要求,科室成立了创三小组,责任到人,明确分工,发动群众,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核心医疗原则、各种工作流程、抢救流程,并均已入册。认真学习医疗核心制度和各种急救流程,人人熟练掌握,建立健全质量控制流程,做到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加强与创三办、临床科室联系,认真听取反馈意见,每天、每周、每月认真自查自纠并上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讨论、进行整改。根据三级医院创建标准,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院内急救衔接机制,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全面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立院之根,医疗质量的生命链不容许有任何地方出现断裂,而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管理、医护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急诊科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改进都可以优化整个医院的运作,是患者的后续治疗得到保障的重要环节。
二、以优质、诚信为服务理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服务的“买方市场”已形成,患者和家属既要求生理上的治疗,又要心理上的愉悦,医院面临严峻挑战。而优良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是医院的生命所在,也是评价医院好坏的根本。我们按照“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服务与病人”的服务理念,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技巧入手,切实做到文明行医、廉洁行医,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充分尊重病人,开展亲情化、人性化服务。为三甲医院的创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 弘扬急救文化,提升急救内涵,打造急救品牌
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急救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做为急救人我们不仅仅承担着治病救人的责任,还有传承急救知识的义务。这也是提升急救内涵,打造急救品牌重要手段,更是医院文化的具体体现。今年我科组织医护人员积极走进社区,先后到青山社区、塔影社区、襄化、武警支队、驾协、青山小学、大桥小学进行急救知识讲座,对东宝区、钟祥胡集、冷水等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同时,不折不扣的完成突发重大事件和各种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医疗保障任务。特别是13届全省运动会期间,全科医护人员克服困难、加班加点执行上级领导下达的急救保障任务,体现了二医人不怕苦、不怕累,顾全大局的良好风貌,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四、 强化医护人员素质,夯实创三基石
急诊科是抢救病人的前沿阵地,急诊科医护人员是医疗行业的“特种兵”。时值创“三甲”的风尖浪口,强化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科强化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加强三基理论和急救技能的培训,坚持定期质量检查考核,加大惩罚力度,使人人有危机感,紧迫感。加强门急诊病历等医疗文件的书写及观察病人的管理。组织院前急救演练,熟悉掌握各种急救流程,提高应急应变能力及急诊诊治能力,为创三打好基础。
五、以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并重为目标,完成综合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