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教育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28-02

本文尝试构建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以“体验”作为教学策略和中心,借助互动性和开放性的体验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内在职业规划意识,提升规划能力,为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一、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引入、创造或创设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教师选用恰当的引导语与问题,让学生参与到体验活动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在进行点评和理论升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形成职业规划意识,提升职业规划能力。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现状,笔者在某高校向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2份,同时对60名学生进行了个体访谈,调查发现,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普及程度低,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美国在学生八年级时,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英国从九年级开始;日本从初一开始一直进行到高三。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普及工作远远滞后,对大一学生的调查发现有83.1%的学生表示在课程学习后会认真考虑个人的生涯规划,而仅有28.9%的大二学生仍然会在学习和实践中考虑到职业规划。

2.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缺乏实践性

当前教学模式往往泛泛而谈,授课效果大打折扣。有些教师也会采用案例教学,但案例来源多以网络、书本为主,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学生普遍反映课程的理论性太强,与实际脱钩,并不能解决自己在就业、择业中的问题。

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职业化、专家化、专业化建设

该课程任课老师一般是辅导员或行政人员,学科背景多样,缺乏系统性理论知识和实际指导经验,只能根据自身经验开展就业、规划辅导,很容易变成“思想教育课”。部分高校尽管要求担任职业规划课的老师具备“职业指导师”资格,“持证上岗”,但没有系统的教材,缺乏课程教研组对课程统筹规划,更没有对这部分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很难组建专业化的教学团队。

三、体验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一)生涯体验活动的设计与引导

体验式教学模式依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创设的活动、游戏、情境或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职业及生涯决策全过程获得直观而深刻的领会。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保证课堂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活动的意义,掌握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明确活动流程。系统的活动流程和科学的引导语设定,是确保体验式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对教师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生涯体验活动的参与

在体验式教学方式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活动要求,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各种生涯体验活动中去。学生在参与体验活动时要对自身及其他同学的言行进行观察,通过参与激发个人体验,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我观察、自我反思、自我分析的能力。

(三)生涯体验活动的思考与分享

体验活动中教师以指引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观察学生的反应,提出一些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问题,参与者分享自己的感受、见解等。教师认真聆听和记录,并对正确的生涯规划意识做出赞扬,对不合理的意识及时纠正和指导。分享和反思过程,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培养生涯规划意识。

(四)生涯体验活动的内化与升华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目的是用形象、生动,贴近实际的教学方式把刻板的理论知识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规划意识,提升生涯规划能力。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比如,到企业实习参观、参加职业规划大赛等。

通过活动引发体验、分享体会,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职业规划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职业规划课的最终目的。高校要建立系统化体验式教学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关教材,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郭蓉著.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2]乐晓蓉.高校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12.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性、技能性。在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越来越关注的热点。从高职学生自身成才方面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还可以增强他们职业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激发他们不断为实现自己的各阶段目标和职业梦想而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他们就业成功的机会。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综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生涯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的行动以达到目标的过程。

在发达国家,青少年很早就接受了职业生涯教育,从学生时代起,他们就开始有目的地规划设计自己的未来生涯。而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尚属新鲜事物。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正处于生涯探索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他们可以挖掘、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学习期间的学习目标,转变就业观念,从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因此,高职生在大学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的各种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职业生涯规划首要的就是对自我的分析。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通过分析,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根据自己设计的职业规划,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

(二)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实现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个人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学生根据轻重缓急安排日常学习和生活。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三)有助于学生评估目前成绩。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供了自我评估的重要手段。如果规划是具体的,规划的实施结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可以根据规划的进展情况评价目前取得的成绩,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规划。

(四)有利于提升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既注重发展学生完善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又注重把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利于学生认清形势,准确定位,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行动帮助自己以后选择适合的职业,使事业获得成功。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减轻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压力,实现准确定位;有利于减少职业选择的盲目性,为择业提供理性支持,为学生终生职业发展明确方向。

二、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大部分高职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对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没有很好的规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曾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45%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投资为零。在一次对北京人文经济类重点大学的205位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对自己将来如何进一步晋升、发展没有规划的占62.2%,有规划的占32.8%。另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中仅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16%的人清楚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目前,高职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我认知模糊。首先,不能系统地认知自我。大部分学生对自我认知仅停留在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优缺点等方面,对于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态度、意志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认知;其次,不能把自己的特长、专业与未来职业很好的联系起来。这也是过于强调兴趣爱好,而忽视专业特长,使得专业与职业脱离。调查中发现,在校生中有48%的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喜欢职业的从业要求,79%以上的在校生没有经过职业能力测试。

(二)职业目标不明确。大部分高职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并没有很好的考虑专业,根本不知道本专业的职业方向,更谈不上对自己的人生、职业作规划。三年大学生活没有学到什么专业知识,也没有获得专业技能。到了快毕业时还不知道以后该干什么工作,能干什么工作,没有职业目标。还有些同学追求多个目标,同时进行着各种不同的努力,抓不到主次,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很迷茫。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在校高职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根据网易问卷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规划”,回答“有规划”的只占被调查者的20%。目前,江苏省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有就业指导课,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设计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系统,可以测评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行为风格、职业价值观、个性特征等。应该说经过这样的学习实践后,高职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应有很好的规划,使自己提前熟悉职场和职业,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位能力,为将来发展打好基础。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学的时候信心百倍,作业完成后就把它丢在脑后了,无心去实施自己的职业规划,也就是走过场而已。

三、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管理

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要明确大学三年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管理,并付诸于有效地实施。一般来说,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大一年级为适应探索阶段:主要是大学生活的适应和学习目标的确定。通过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心理特征和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范围,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要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加深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方向的认知,初步确定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拟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要加强自我教育的能力,相应的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需要,很好的完成高中到大学生活的过度。除了完成每学期必修课外,还要有目的地选修与就业相关的或其他专业的课程充实自己,争取尽早通过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大二年级为提高拼搏阶段:主要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以拓展职业素质,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为重心。通过具体的职业心理测试,深化对自我的认识,认真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思考。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专业知识,参加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和相关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参加和专业有关的兼职工作和假期社会实践,以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参加就业专题讲座,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应聘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搜集求职信息的渠道,加入校友网络,和已经毕业的校友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

(三)大三年级为总结冲刺阶段: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首先,对大学前两年进行评估总结,检验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否正确,行动方向是否有偏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其次,重点开始求职准备,制作简历,参加招聘会和面试,和同学交流求职过程的心得体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当年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创业大赛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比较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去求职。

四、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有了规划不一定能实现,高职生要通过努力学习储备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理论知识,培养适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成功的实施与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

(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职业规划意识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认知自我。参加专场报告会和咨询会,通过“比较法”、“他评法”、“自评法”、“心理测验法”等方法发现真实的自我,进而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考虑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2、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确立可行的职业目标。积极参加主题征文、演讲比赛,使自己树立职业理想。通过专题讲座、就业指导课等团体辅导的形式形成强烈的职业意识。在企业家和成功校友的现身说法中激励自己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挖掘自身潜在的内驱力,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信心。

(二)在课程学习中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1、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设计一份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我评估、外部环境分析、目标确定、实施策略和反馈评估这五个环节。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应做到:各项分析要简洁、客观;各项目标要明确、有导向性;各项计划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2、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提高职业素质。高职生在专业学习的时候逐步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发展前景,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三)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职业环境

1、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综合能力。高职生在校内应积极参加文艺表演和体育竞技活动,以及板报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创业大赛等来培养自身的团队、诚信、创新、敬业等职业精神。

2、通过毕业实习体验职业生涯。高职生经过两年半的在校系统学习与训练后,三年级下半学期就要去企业实习了,有的在上半学期就会提前上岗。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企业文化、工作环境;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该行业的发展前景等。企业实习为高职生提高能力、弥补不足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乔德宝.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陶青松,邵伟.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与实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范文3

一、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独立学院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许多学生在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混淆职业与专业的区别,选择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没有规划,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目前大多独立学院缺乏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没有正确的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多方面对独立学院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谋求到合适的工作,是每个毕业生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刻不容缓。

二、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其就业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就业成功的机会。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发掘自我潜能,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合理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是独立学院学生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三、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与主要内容

(一)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划分

独立学院学生求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知识的积累,更是为了能够在职场上胜人一筹,因此对人力资本的的投资、积累就显得尤为必要。大学生涯按年级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大一为试探期,主要是要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增强其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并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要为每个学生建立“人才库”档案,记录其特点、兴趣、职业能力倾向等内容;大二为定向期,要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同时,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三为冲刺期,在指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准备考研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培养独立创业能力。如加强和已毕业的校友联系,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加大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等;大四为分化期,要指导学生总结前三年的准备,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指导,聘请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各行业人才要求,让学生接受择业技巧培训,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提供用人单位的资料信息,组织参加招聘活动。

(二)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

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评估自我、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内容、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四个步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锚类型来选择工作,所谓职业锚就是一个人进行职业选择时始终不会放弃的东西或价值观。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定位。定位是人生的起跑点,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在自我评价方面可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大学生视为是一种社会特有商品,在其独有的产品生命周期里我们要明确该商品的优势:学了什么、做过什么、最成功的是什么、忍耐力如何;劣势:性格弱点、经验或经历中欠缺什么、最失败的是什么;机遇:现在的就业形式、各种职业发展空间、社会最急需的职业;威胁(挑战):专业过时、同学竞争、薪酬过低。独立学院学生应根据SWOT分析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才能行之有效地把自己变成“金牛”。

2.确立目标。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等。

4.职业选择。职业选择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选择应注意:①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比较鉴别,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5.实施策略。在职业确定后,向哪一路线发展,此时要作出选择。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须作出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教版;教材

由蒋乃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版出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每节课课后均设置贴近现实的“学以致用”栏目帮助中职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活动的形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广大中职生奉上一本有趣、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但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该栏目的作用没能够发挥出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平台,有的只是把它看成普通的课后练习题,有的教师甚至对它熟视无睹,完全违背了教材编者的设计初衷。

本文试结合教学中的实践,就如何科学创造性地使用好课后的“学以致用”栏目,谈点个人的心得体会,以求教于同仁。

一、教学中运用“学以致用”栏目的理论依据分析

“学以致用”栏目需要学生动脑想、动手写、找人问、上网查,有的需要学生与朋友、同学开展互动,有的需要学生向父母、师长请教才能寻找到答案。这些训练围绕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设计,按照规划职业生涯的步骤来安排。这些栏目的充分运用,可以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而“学以致用”栏目就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亲身感受,主动地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进行选择、加工、整合、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职业生涯演讲和艺术形式的表演、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调查、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调查,以及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演练、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重要形式。”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重视活动、重视学生参与的理念,通过学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过程中“做中学”,在“学以致用”栏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做中学”。

二、教学中运用“学以致用”栏目的实际操作

高教版《职业生涯规划》教材每节课课后均设置有“学以致用”栏目,精心安排了多种需要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如“观察走访”、“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网上测试”等。笔者结合教学中的实践,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好课后的“学以致用”栏目,提出三点做法:

(一)将“学以致用”栏目作为导入新课的素材启用。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开头,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维,愉快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相似的,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学以致用”栏目作为引言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管理规划,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课时,笔者利用了“学以致用”栏目中的小栏目——“名人启迪”作为新课的素材启用。笔者通过让学生谈谈对高尔基“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这句话的理解,在热烈的讨论中,把学生引入新课的教学中。

(二)将“学以致用”栏目作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素材启用。

教师在上每节课前,需先备课,备课最不能少的环节就是这一节课的重难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往往都是些知识性、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观点或原理,如果采用单纯的说理,其效果显然是不会理想的。所以,要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就必须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来阐释理论,在教学内容的通俗化方面多下功夫。笔者认为,借助“学以致用”栏目,适度选择,合理解释,精心设计和演示,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容易说清楚,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学生也容易记忆和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这一课文重点知识时,笔者利用了“学以致用”栏目中的小栏目——“演讲比赛”作为突破教学重点的素材启用。笔者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撰写以“理想开启美好人生”为主题的演讲稿,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发言,从而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点。又例如在讲授“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这一课文难点知识时,笔者利用了“学以致用”栏目中的小栏目——“角色扮演”作为突破教学难点的素材启用。笔者通过让学生分小组模拟这些创业项目的经营,分别扮演老板、雇员、顾客,从不同角度品味不同角色的行为、心理,较容易地突破了本节教学中的难点。

(三)将“学以致用”栏目作为课外拓展的素材启用。

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和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把教材的主要内容,即重点、难点讲解清楚,并辅以适当的课堂练习,因而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内容,只能是初步理解,其深度和广度都受到限制,通过课外拓展,布置学生利用课后开展社会调查、观察走访、搜索求助等形式多样的“学以致用”活动,可以加深理解以至融会贯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职业生涯规划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讲授“发展作业生涯要生涯立足本人实际”这一课时,笔者利用了“学以致用”栏目中的小栏目——“名人启迪”,要求学生上网站了解比尔·盖茨的家庭和学生时代、创业起步、事业发展和回报社会情况及其搜索比尔·盖茨的警句名言。通过这一课后拓展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真真切切感受职业生涯规划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中运用“学以致用”栏目的反思

(一)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学以致用”活动的特点。

教学中运用“学以致用”活动必须把握两大特点,一是要突出“学以致用”活动中“德”的特点,二是要突出“学以致用”活动中“动”的特点。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课应区别于其他活动课,要把握好“德”的特点,在运用“学以致用”栏目进行活动教学时,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一切活动的组织都要突出某一德育主题,切忌为活动而活动。其次,“学以致用”栏目具有活动课的特征,要把握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总之,在运用“学以致用”活动进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德”与“动”的辩证关系,让德育在“做中学”、“学中做”。

(二)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学以致用”活动的参与面。

主体性是“学以致用”活动的核心,“学以致用”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因此“学以致用”活动不应该全是优秀学生的事,应该鼓励和引导全体学生的参与,让每位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人。在布置“学以致用”活动时,教师要尽可能考虑不同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分配多种角色,使每个学生都有能力、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活动的参与面与“学以致用”活动设置的难易程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问题太难,目标定位不准,学生对挑战性任务缺乏信心,学生参与面就小,很多学生将成为陪衬和旁观者,问题太低就无法实现“学以致用”活动的目的。因此在设计“学以致用”活动时笔者一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员参与,让每位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职业生涯 规划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归纳起来定义为:个人发展与社会和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个人对自我的分析、环境的分析、社会发展趋势的判断,确定个人所要从事的行业并确立发展目标,并寻找实现目标的最佳路径和制定实现目标的实施计划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人员,在此方面应该更加专业,对自我的分析更加透彻,对环境的认知和对社会、企业的发展趋势判断更加准确。

一、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现状分析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步入职场后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学习和实践阶段。初出茅庐的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进入组织之后,至少需要有1-3年的学习期。这一阶段,主要是对组织的熟悉过程,需要学习和吸收大量的信息,包括组织的内外部环境、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行业定位和发展规划、领导者风格、员工诉求等。IBM公司对于新进入的员工设置了3年的考核期,考核期满且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将进行岗位轮换,按照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的理念,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能力提升。

第二,思考和提高阶段。在上一阶段学习和信息掌握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开始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问题的思考,从如何进行人才的培养、如何加强员工的激励机制、如何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如何完善机构设置、如何建立合理高效的业务流程、如何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等方面进行思考。如果说上一阶段是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那么这一阶段则侧重于专业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自身掌握的知识得以持续更新,自身掌握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随企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跟踪学习新方法、新技术的同时结合在工作中的实践,有的放矢,充分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相辅相成。这一阶段大概需要4-6年的时间。

第三,总结和成熟阶段。通过上两个阶段的学习、思考、实践和管理探索,我们会亲身感受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的历程,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心得体会、失败教训,对于政策和理论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入,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见解,并能指导其他人开展业务并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研究工作,甚至有些人会产生一些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思路,设计一些管理的新程序。这一阶段属于职业发展的较高层次,一般需要从事7年以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通过借助杂志、报刊、网络、媒体等各种媒介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现状不容乐观。更多的人处在管理层的中层或偏下阶段,做到高层的CEO简直是凤毛麟角。

这主要是归因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领导者的认识不到位。目前中国企业中更多的领导者关注的是企业的经营、市场、财务等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虽然定位较高,但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给其他方面让步。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高难度。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项管理工作涉及到人员招聘与调配、培训、岗位设计、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以及人力资源规划、保险等多个方面,其中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进行政策研究、制度创建、流程设计等,因此工作本身的复杂程度和挑战性很高,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清醒的头脑、广博的学识、严谨的工作作风、谦虚的学习精神、无私的敬业态度,更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实践历练并抓住机遇才能有所建树。

三是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自身的专业限制。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引进、选拔、使用和激励必须和组织的性质特征相联系,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熟悉整个组织运作的方方面面,熟悉主营业务性质和专业技术特点,只具备人力资源的专业知识,而不精通业务,也很难制定出切合实际、真正发挥作用的办法和制度。

基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在通往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通道上存在着一定的瓶颈。

二、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职业生涯的轨迹

纵观国内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轨迹,无外乎以下几种:

1.职位晋升。按照企业管理的通道设计,从最初的管理主办,逐渐进入企业的中层,最后进入领导层担任高级管理人员。这条途径,从目前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现状来看,可谓凤毛麟角。

2.管理咨询。有一部分人执着于政策和理论研究,通过在企业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对政策理解和掌握较为深入,驾驭理论的水平也较高,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帮助组织完成人力资源的相关方案设计,制定相关制度,最终成为该领域的管理咨询专家。这一阶段通常需要10年以上的管理实践经历。

3.担任企业培训师。一般情况下,首先要取得企业培训师的执业资格,另外要具有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以上学历,同时对于工作实践方面要求比较高。能够在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担任中层以上职务的人员,才能够在这条路上有较好的发展。

4.人力资源猎头。这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职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尤其是担任招聘主管5年以上,在人力资源领域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同时精通人才招聘和能力素质模型的相关理论,可以到猎头公司谋得职位。

5.转行到其他岗位。有些人觉得在这一领域发展不会很快,结果也不太理想,而且又不愿意潜心做研究,通常会选择转行到生产经营或营销等一线岗位工作。由于起步较晚且缺乏专业基础,需要比相同岗位的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如何选择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应该如何进行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呢?

首先,进行职业生涯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自我分析。运用SWOT方法检查自我的技能、能力、特长、喜好和职业机会。二是环境因素分析。包括家庭环境、同事的状况、组织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三是关键因素分析。关键因素也可以称为里程碑,是个人职业生涯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事件和节点。

其次,职业生涯目标的制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过程中,首先要确定职业发展周期,明确自我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参照上文提到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常见的职业生涯轨迹选择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然后抛下“职业锚”,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最后,对目标进行分解:人生目标、长期目标(5-10年)、中期目标(3-5年)、短期目标(1-2年)。

然后,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按照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实施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运用一定的策略保证目标的实现。常用的策略有,确定发展方向:横向发展、纵向发展、向核心发展等;明确职业生涯中各种角色的转换及各角色所需要的知识、能力,通过教育培训、自我学习、岗位历练等达到角色转换的要求。

最后,职业生涯的评估和反馈。如同企业的发展目标一样,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也需要根据自身发展和环境的需要进行不断地评估和修正。

参考文献:

[1]本剑编著.员工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1

[2]王晓春.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10

[3]金延平主编.人力资源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8

[4]杜映梅.职业生涯管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7

[5](美)劳伦斯•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6]余凯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范文6

一、从就业指导到职业生涯发展:思想的嬗变

在西方心理学语境中,就业指导(Vocational Guidance)是指导者根据心理学中的“人职匹配”的理论,对职业选择或决定有困难者进行的帮助活动。持这种观点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霍兰德(Holland),他在1950年后提出了人格与环境相匹配的“类型理论”。该理论通过科学地将人格和职业两个方面概括为六个基本类型,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并编制了专业的测试问卷,择业困难者通过问卷测试,即可了解自身的职业人格,确定自己的择业方向。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来说,霍兰德的理论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提供了较为简易可行的就业指导的实践模型。大学生无论是对于自己将要面对的职场,还是将来处于职场中的自我都缺乏必要的认知,由专职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来提供专业的“人职匹配”问卷测试及结果分析,可以帮助大学生科学地把握自身的职业定位。

霍兰德理论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职业选择的“客观化”倾向,即认为职业选择是由问卷测试所显示的职业人格所客观决定的,而不是个体主动选择的结果,既忽视了个体的个别差异性也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倾向,这里所说的“专业化”是指在整个问卷测试与结果分析过程中,指导者具有专业优势、处于主动地位,相对而言,择业困难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处于被动的地位;第三,职业选择的“静态化”倾向,即认为“人职匹配”测试结果是一次生成的,一次测试即决定职业方向,忽视了人的职业观念、职业能力、职业选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重视人的主体性、基于人的动态发展的生涯辅导理论开始兴起。

职业生涯发展(Career Development)理论代表人物萨帕(Super)认为,生涯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生涯发展乃至生涯辅导方案应该依据个人在一生中各阶段的需求而设计。他将人的职业发展分成一系列生活阶段,即生理和心理成长(growth)阶段、探索(exploration)阶段、建立(establishment)阶段、维持(maintenance)阶段和衰退(decline)阶段。成长阶段的特征是能力、态度、兴趣和自我概念的发展;探索阶段的特征是职业选择的范围缩小,但尚未确定;在建立阶段,通过工作尝试与经验积累而达到稳定;维持阶段的特点是为改善工作职位和状况而不断调整;衰退则是退休后,逐渐减少工作时间。这一理论着眼人的终生职业发展,其特点主要包括:首先,重视职业生涯发展的“全程性”,即从终身发展的角度规划人的职业生涯;第二,重视职业发展的“阶段性”,即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辅导;第三,重视职业发展的“主体性”,即认识到职业生涯发展是个人主动规划与实践的过程,职业生涯辅导应当针对个人特点开展。

二、从实现就业到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重构

基于不同的就业指导与生涯辅导思想,高校所构建的就业工作体系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基于就业指导理论,高校就业工作的主体为专职的指导机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要集中在大学四年级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以“人职匹配”成功就业为目标,主要分为四个模块:模块为认识自我与认识职场,包括职业兴趣、人格、能力测试分析及就业形势及政策的解读;第二模块为强化知识、提升能力,包括公务员考试、教师编制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等各种应试培训班;第三模块为通过模拟应聘锻炼技能技巧,包括简历制作及各种形式的面试技能技巧训练;第四模块为搭建就业平台促进成功就业,包括举办各种形式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见面选择活动。这一就业指导体系为大多数高校普遍应用,以“人职匹配”实现就业为明确目标的就业体系,便于进行就业工作的目标管理――即实现每年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就业率、签约率的要求。

但其缺陷也逐渐为许多就业指导人员所意识到:首先,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为主体的就业指导体系,依据客观化的“人职匹配”理论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忽视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往往导致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其次,集中在大四阶段进行的“突击性”就业指导,忽视大学四年作为一个整体的“全程性”,从而导致前三年所形成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与大四实际就业当中的岗位要求严重脱节;此外,忽视了就业指导的“阶段性”,将就业指导的全部任务集中在大四进行,突击强化求职技能技巧的实践锻炼,就业指导容易沦为“应试”指导,对大学生将来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少有助益。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高校重构就业指导体系的切入点在于以生为本、全程规划、阶段指导、充分就业。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大学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为例,学院在中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定位凸显“以生为本”、“个性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具体表述为通过形式多样的平台和载体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生活方向,指导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涯,帮助和督促学生对规划的执行,促进每位大学生成长成才。

职业生涯规划的组织建设凸显学院统筹、院系为主、班级为基、师生共建。学院学工处成立“大学生涯规划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监督各二级学院大学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开展。各二级学院成立“大学生涯规划指导小组”,该小组成员可由校内外专家、二级学院院长、分管院长等构成;各二级学院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大学生涯规划指导小组”,小组的成员可由校内外专家、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高年级优秀学生、优秀校友等构成。

生涯规划的具体工作凸显全程性、全面性、专业化、个性化。指导小组的主要工作覆盖大学生涯全程的各个阶段,通过组织讲座、师生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优秀校友报告会、主题班会、各类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活动、个性化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本院系学生的大学生涯规划做出正确引导,给出有效建议,为学生搭建思想交流、社会体验、能力提升的平台,并指导本院系的学生填写《大学生涯规划书》,定期书写“大学生涯规划指导小组关心寄语”。学院指导学生将大学生涯划分为大一探索期、大二定位期、大三冲刺期、大四期,各个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目标任务为:

1、探索期:(1)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2)加强英语、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利用图书馆资源,辅助自己的学习,掌握现代职业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

2、定位期:(1)考虑未来的毕业方向(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资讯,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2)尝试兼职,并要具有坚持性,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从不断的总结分析中得到职业的经验。(3)充分利用学院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调查和研究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和从业要求,认真撰写好“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交流研讨,充分了解就业形势,明确发展方向。(4)坚持认真学习不松懈,增强英语口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等级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学习与就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冲刺期:(1)目标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初步搜集就业信息上。参与和职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技巧,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如果有机会要积极尝试向已经毕业的校友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2)如果决定考研,要做好复习准备,同时也应该关心就业信息,掌握必要的求职技能,培养自身的从业素质。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可多接触留学顾问,参与留学系列活动,准备TOEFL、IELTS、GRE等应试,注意留学考试资讯,向相关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参考。

4、期:(1)可先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规划的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积极参加各类招聘活动,进行就业应聘,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2)要重视实习机会,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3)提高就业意识,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就业信息,同时可以通过院系开展的就业指导讲座、就业网站、就业信息专栏以及电子信息屏等渠道,了解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参加各类招聘活动,增大实现就业机会,不做‘等、靠、要’的被动求职者。

三、从突击指导到全程职业辅导:实践的转型

基于生涯发展理论,高校职业生涯辅导与就业指导工作实现了从“突击指导”到“全程辅导”的实践转型。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为例,创新的实践模式主要体现为“职业生涯发展”主题下的“入学职业教育”(探索期)、“职业生涯规划”(定位期)、“就业指导课程”(冲刺期)、“优质就业服务”(期)等模块,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各阶段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辅导,及资源整合所带来的倍增效应,使得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就业特色逐步彰显,就业服务臻于优质。

“入学职业教育”与职业生涯探索期。新生入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变化,更是心理状态、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变化,及早树立将来的职业理想,尽快确立当前的学习目标,将职业理想与专业学习很好的结合起来,学院组织的入学职业教育包括: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通识课程;举办以职业理想为主题入学教育讲座;给新生提供专业的职业兴趣、人格、能力等方面的测试,帮助毕业生了解职业自我,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定位期。职业生涯定位期是学生从相对主观、模糊的职业想象确立为较为合理、清晰的职业理想的关键期。以《成长规划书》为载体,大学生涯规划指导小组通过了解学生对自身的生涯规划,以“一对一”的形式,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职业定位和分阶段的职业规划。在此基础上,辅导导学生有目的的收集目标职业的就业资讯,结合个人实际及专业特点利用课余时间尝试兼职锻炼,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对目标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及能力进行系统化的拓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