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范文1
一、心理健康和教师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健康
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现代人对健康的理解也应包括身心两大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开始认识到健康的体魄加上健康的心理才是美好的人生。人们已将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变成衡量一个现代人是否完全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是人的主观幸福感,对自己的满意程度,如: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对人际关系的满意。谁都知道,有了好的心情生活就过得轻松愉快,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心理健康的10个标准,
1 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 能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度的估计
3 生活的理想切合实际
4 不脱离周围的客观环境
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能适度的发泄和控制情绪
9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的发挥个性
1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满足个人的基础需求。
(三)造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因素
所谓压力,是人们对周围客观环境和社会舆论的一种主观感受。心理压力适度,可对人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如果对外界压力产生过度反应时,则可能对人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幼儿教师在工作环境中处于充满竞争的工作压力中,肩负着学校、社会、家长的殷切期待与重任,面对着领导、同事、家长、孩子众多的人际关系,经历着飞速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加之时代对教师方方面面素质与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幼师必须都能轻轻松松的应对。
面对新形势、新技术、新理念,他们要不断加强教学研究、课程改革和新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另一方面,面对岗位竞争和家长的盼望,他们要不断自我“充电”自我加压。而面对自己的家庭,教师也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人父母,教师和所有父母一样承受着应试教育带来的竞争压力,加之工作繁忙家务沉重。因此,家庭的压力也直接伤及教师的心理健康。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在现代紧张和繁忙的工作生活中,遭遇心理障碍与疾病的人们越来越多,健康的心理对人的发展意义重大,那么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体现在哪儿呢?
首先,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自身的工作环境、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当今社会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师德修养、教学能力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若一个教师不能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话,那就很难胜任最基本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教师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大量研究和事例表明,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人格奠定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成长中的儿童来说,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重要。教师不仅是在对孩子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和品质。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其内涵也包括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
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人格魅力还辐射着周围生活中的一大片人。教师不仅是孩子心目中榜样,更是全社会的楷模,为人师表的教师被当作阳光下最受人尊敬的人。而教师的言行将通过孩子和家长,间接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对为人处事的准则的界定甚至人生信念的养成。
二、教师如何维护和保持自身心理健康
(一)认识反省自己的情绪,及时清除情绪垃圾
当自己不快乐或情绪认知出问题时,要善于认清情绪发生的原因是生理方面的不舒服,还是人际关系不好,或是工作生活压力大等等。当意识到这一切快乐与不快乐的原因时,应立即反省情绪反应源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要多想事情好的一方面,避免对他人的渴求和批判,否则造成双方伤害,接纳挫折学习让步,承认有好些事自己也会无能为力,不再积压痛苦的情绪。
(二)要改变命运先改变习惯,改变习惯从今天开始
1 由情绪容易激动、紧张,改变为冷静下来,放松自己。
2 由逞强好胜,好高骛远,改变为平淡踏实,愿居人下。
3 由做事拖沓,改变为提前完成,拖沓是成功快乐的大敌。
4 由多愁善感改变为“看得开,放得下”“看开”不是“看破”,而是看出人生的意义,尤其是看到人生的正面价值。
5 由自大自满改变为活到老学到老,“满招损谦受益”不要做井底之蛙。
象孩子一样永远做一个有求知欲而没有学问的人。“故步自封”的结果是“江朗才尽”,让自己永远拥有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永葆弹性,不固执不自满,这样就能永远活出真正的自己,让自己越变越好。
(三)学会抚平创伤重建自我与人生信念
生命的终极意义在于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人生在世,什么灾难、不幸和痛苦都可能遇上,关键是面对最坏的情况时,首先是冷静地接受它其次积极主动地改善它,使不幸和灾难造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受创伤者本人不要充当“伪装的坚强者”,而要真实的面对它,化解它,对自己感受到的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尽量倾诉出来。因为交谈之后我们变得完全熟悉那些所畏惧的事,而觉得好像克服了它。
(四)注重人际互动,妥当处理人际关系,给自身的心理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人世间的真假、善恶、美丑,并没有定论。任何人多看其真善美的一面,不渲染人间的假、恶、丑,那随时随地心中就会充满幸福。做一个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人,做一个自我肯定,不卑不亢,自知又自信的人,做一个既不忽视外在美又很看重内在美,明白外表并不等于魅力的人,做一个待人接物间接婉转、善解人意、言词恳切、宽厚待人的人。
三、做一个快乐而心理健康的教师
个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范文2
校园关于心理健康的演讲稿精选范文 各位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共同探讨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话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有两个著名作家,一个是因《陋室铭》而著称的刘禹锡,一个是写有《捕蛇者说》的柳宗元。二人是好朋友,都有仕途不顺而被贬官的经历。但刘禹锡性情旷达,人生态度乐观,虽被贬官,却能将陋室布置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与“鸿儒”交谈,与“素琴”、“金经”为伴,心理保持健康,寿命达70岁。而柳宗元被贬后却长期心情不畅,气血郁滞,终致英年早逝,仅仅活了47岁,连他的作品集《柳河东集》也未来得及整理,是刘禹锡帮助他整理出来的。
可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身体健康是有密切关系的。
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
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
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
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
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
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应当从生理、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人人都想拥有健康,新的时代对健康的理解包括三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那么什么样的心理才算健康呢?
1.要有正确的自我观念。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他们能通过自己与先进人物及周围人物的对比来认识自己、解剖自己;他们不但能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还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与性格,并据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而他们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心理学的调查表明,每个学生在学习的个人动机上是没有多少差别的,可为什么结果各不相同呢?除了习惯、兴趣、刻苦勤奋等因素外,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也很重要,我们常用伟人来激发自己,但世上的伟人古今又有多少呢?为什么不拿昨天的自己做参照呢?只要你的今天比你的昨天有所进步,你就是最好的。具体一点就是:你今天上课认真听了,作业是自己做的,预习复习你都完成了,该你扫的地你扫的干干净净,你完成了自己计划中的内容,你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天,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2.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尊重友谊。
心理健康的人总是喜欢与人交往,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他以尊敬的、信任的、谦让的、诚恳的态度待人,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同心协力,合作共事;而不是自私自利、猜疑、孤傲。我们的'同学大多是独生子女,且都已进入青春期,这时大家都发现自己的父母没有过去那么完美,从而想从同龄人中寻找理解和友谊。一个人有两、三个朋友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寞,但实际生活中不少同学拥有的友谊就象流星般短暂,甚至得到的是抱怨,排斥和回避。常有人抱怨自己不能被人理解,不能被人接受,这时你最需要想一想的是,难道周围人都错了?我有没有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了别人呢?是不是遇事总想着自己呢?
在班级中,我们有时会看到同学之间为窗户开向哪边而互不相让,为有人移动了他的桌子,碰掉了他的书而大发雷霆,为一点不如意的小事甚至大打出手。其实,每当你有这些行为时,你失去的不是一个朋友,而是周围所有的人,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把正义的尺,且这把尺在测量别人的时候特别的准。所以同学们要记住一条与人交往的黄金原则,那就是:像你期待别人对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3.要善于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美国前总统布什有句名言:如果你能调动情绪,你就能调动一切。可见在人的社会交往中情绪的重要性。其实我们都想拥有轻松,活泼,快乐的心态,可生活中总有挫折,失败和不幸。当一个健康的人心态失衡时,都能在一月内自行恢复。在调整情绪的过程中,你可以向家人和朋友诉说,写写日记,写完了再撕掉,当与父母难以沟通时可以给父母写个留言条,当你怒不可息想要动武时,先做个深呼吸,再从一数到十,想想犯错误的成本是不是太大。战胜自己是控制自己、走向成熟的标志。要提升自己,就首先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曾经有个同学,因为琐事与同学发生争执,他把砖头捏在手上,手上印出了血,但砖头始终没有扔出去。他说如果我把砖头扔出去,后果我无法控制,我不仅是要不要赔医药费的问题,也不仅是能不能上学的问题,我可能要为自己一时的冲动后悔一辈子
4.要提高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承受力,建立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能正视困难与挫折,勇于面对现实,找出问题的病结和解决的办法,而不企图逃避,推卸责任;他们凭理智办事,能听取别人合理的建议与意见。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总是充满鲜花和掌声,挫折与困难总会不期而至,给我们带来紧张,烦恼,焦虑甚至恐惧,这些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学习。
在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后,我们需要适当安慰自己来一点阿Q精神,暗暗的告诉自己昨天已成过去,明天还很遥远,我要把今天过好。其实只要你在前进,你在攀登,就会有不同的参照系,就会遇到困难,就会有挫折,挫折将伴随着你的学习,伴随着你的工作,伴随着你的生活。
但是挫折并不可怕,挫折其实魅力十足!挫折留给人们可能有伤心有失望,但更多是教训,是经验。经受了挫折,我们才真正认识到要攀登巅峰需要艰难跋涉,要成功必须付出代价,经受了挫折我们更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学会坚强,这就是挫折的魅力所在。
同学们,希望你们能按上述四个标准对照检验自己,要求自己,正视现实,自尊自爱,善待自己,诚恳、谦让,团结互助,以愉悦的心境,饱满的情绪,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百折不回的精神,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做一个永远健康快乐阳光的中学生。
同学们,国外有句格言:“我是我心灵的主宰。衷心祝愿同学们掌握好自我情绪之舵,乘风破浪,在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校园关于心理健康的演讲稿精选范文 同学们、老师们: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我们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青春期是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是一生中心理发展最活跃的阶段。由于身体的快速增长、激素分泌的急剧增多以及学习的重重压力,都能导致许多心理问题:
1.抑郁:总觉得苦闷、无精打采、提不起干劲。
2.焦虑:总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不踏实。
3.人际关系敏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好,不理解、不同情自己;与异性在一起时感到不自在。
4.情绪不稳定: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同伴、家长和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
5.心理不平衡:如果同学成绩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钱或穿得好就不舒服,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
6.适应不良:对学校的各种科目都不喜欢,对学校生活不适应,学习困难。
7.强迫症状:总在想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如总想考不好该怎么办、说错了话该怎么办;总担心自己服装不整洁爱照镜子等。
8.对抗倾向: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喊大叫、爱抬杠、有理不让人,没理搅三分,控制不住自己。
这些都是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障碍。我们前段时间对20xx级共1288人进行了心理测试,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65.73%的学生认为自己人缘比较好是受欢迎的,78.64%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心情开朗的。也有5%的学生从测试量表看来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所以作为中学生一定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学会正确认识、合理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否成就、贡献、成才的前提。素质教育、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
基于此,我希望同学们能学会:
用爱装点生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勇于担当
用沟通温暖心灵。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学会主动与父母、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为个性健康发展注入爱的阳光。
用宽广心胸待人。开诚心,布大度。对周围的老师、家人、朋友、同学,给予更多的谅解、宽容、信任、礼貌与友爱,给心灵多一份关注与呵护,让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用心理健康知识补给营养,充盈心灵,积极维护身心健康。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
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心理健康问题。不歧视、不硬撑、早发现、早调理
时刻留意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让自己内心多些喜悦和快乐
戒除网瘾,回归社会,用阳光的心态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综合实践活动
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参与多彩的活动,汲取知识的营养,迎接阳光生活每一天
让我们一起承受蜕变的烦恼,分享成长的快乐,让青春像花儿一样灿烂
愿我们每位同学拥有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希望同学们能斗志昂扬地迎接各种挑战,意气风发地去追求更大梦想,祝愿每位同学学业有成,身心健康,梦想成真,终生幸福。
校园关于心理健康的演讲稿精选范文 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止于幻想,而必须付诸实践,见于行动。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具体方法如下:
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
在各种形式的聚会中,在各种类型的课堂上,后面的座位总是先被人坐满,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为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另外,坐在显眼的位置,就会放大自己在领导及老师视野中的比例,增强反复出现的频率,起到强化自己的作用。把这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虽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2。睁大眼睛,正视别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胆怯、恐惧;躲避别人的眼神,则折射出阴暗、不坦荡心态。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非常尊重你,喜欢你。”因此,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3。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受的反映。倘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反过来,通过改变行走的姿势与速度,有助于心境的调整。要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应比一般人快。将走路速度加快,就仿佛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4。练习当众发言
面对大庭广众讲话,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这是培养和锻炼自信的重要途径。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颇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缺乏信心。
在公众场合,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别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的沉默寡言,都是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有许多原本木讷或有口吃的人,都是通过练习当众讲话而变得自信起来的,如肖伯纳、田中角荣、德谟斯梯尼等。因此,当众发言是信心的“维他命”。
个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范文3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阴影、预防心理疾病是目前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心理障碍则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身心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生活感到极度不适应。人的一生中会有多次的生活环境的变迁,每次环境的改变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人的适应能力与自身的生活能力有关,并受到性格和智慧的影响。一般而言,在当代的在校大学生中,不适应问题在大一的新生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和一群陌生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心理上会发生强烈震荡。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新一代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父母眼中的特宝儿,在学校是老师眼中的天之骄子,他们在生活上对父母有种很强的依赖感,在心理上又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这也是导致他们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活不适应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说,大学生的其他很多心理问题也是因为一开始适应问题没解决好而引起的,这应该引起高校教育的足够重视。
2.人际交往障碍。从人的本质上来看,人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要想在社会上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离开父母、离开家来到一个陌生的集体当中,更始要学习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大学是通向社会的桥梁,当代的大学生一方面希望不断扩大交往范围,通过交往获得信息,达成互相理解,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交往条件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应所面临的交往情景。他们既要和人交往,但又不善于交往,因此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同时,在与他人相处时,如果与周围人关系融洽,心情就会舒畅,关系冷淡或紧张,就会心烦意乱。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多方面的,如果处理不好,心理上就会产生孤独,情绪上自然低沉压抑。从品质道德方面讲,自私、蛮横、孤傲、猜忌、心胸狭窄的人在集体环境中不受人欢迎。同时,从小在封闭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容易发生交往问题,怕和人打招呼,怕与人接触,在集体场合不敢大声说话,与异性接触感到紧张等心态,这些都与缺乏社交经验有关。马加爵的案子就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因为过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引发心理畸形,实施暴力行为。
3.恋爱问题。大学生恋爱人数日益增加,而且越来越早期化。现在大学生中恋爱问题也是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恋爱是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正处于所谓"恋爱季节",限制他们恋爱是不实际的,只能正确引导。围绕恋爱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多种表现:有的因没有异性朋友而难耐孤独,烦躁,情绪不定;有的一厢情愿陷入单相思,无法自拔,引绪低落;有的面临几个追求者无法选择;也有的发现两人不合适想中断关系的;有因误会或为误解、猜疑所困扰,忧心忡忡、郁郁寡欢的;有为失恋痛不欲生,并由此而产生强烈自卑、忧郁、焦虑、悲愤甚至绝望的等等。恋爱最使人激动,也最易于给人带来痛苦。因恋爱引发的抑郁、精神障碍,甚至自杀、他杀,在大学校园也不在少数。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剖析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心理发育尚未确定,尤其是情感丰富与情绪不稳定的矛盾状态十分明显。
社会转型、改革开放、经济转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融合,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引起了人们心理的巨大震颤。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
由于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待、过分保护、关爱,造成孩子生活能力差,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导致孩子认知和情感发育不正常,致使当前大学生心理断乳期延长。当前,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和关心。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生活中所有的琐事都承包下来,造成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对家长依赖性强。过分的溺爱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认为别人的付出是应该的,自己有权利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而无需尽义务。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行动时不考虑后果。孩子生理成熟了,认知能力和心理却未成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可以说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高中开始就已经存在,父母整天的叮嘱、监督、束缚和管制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其心理失衡,严重的会形成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在新生入学时呈现潜伏状态。由于摆脱了高考的压力,学生普遍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可以暂时远离紧张的学习生活。告别了高中阶段高密度的课时、繁重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学生体会到了难得的轻松感觉。开始了在学校的住宿生活之后,他可以长时间脱离家长的监督和管束,从而获得了从未享受过的独立和自由。陌生的大学校园环境也使学生感到新鲜与好奇,对新事物和美好未来的憧憬使其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恼。尽管新的校园生活环境为学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把握住这个有利的时机。高中时期形成的心理问题,在新生入学阶段,其症状往往有所减轻甚至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己经彻底摆脱了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障碍仍以潜伏的状态继续伴随着他们,一旦遇到其心理压力过大或出现心理波动时,心理问题又会复发。
(二)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不足
学生未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匾乏。根据2004年10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对100名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调查,17%的学生表示自己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了解,34%的学生表示对这方面的知识比较了解,而49%的学生表示对这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由此可见,目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并不乐观。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但是,目前很多学校都只是流于形式或是缺乏相关内容的课程,并没有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实质上的作用。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原本脆弱的心理缺少了有效的防护机制,这不利于预防心理疾患。有的学生误认为健康的概念只是局限于生理上没有严重的疾病,在出现心理波动和心理失衡时,意识不到这些状况会发展为心理障碍,这增加了预防心理疾病的难度。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学生面对情绪失控的状况,常感到非常恐慌,找不到摆脱困境的办法,不会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心理健康知识匾乏导致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不足,从而增大了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由于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不足。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和身体健康状况,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埋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目前,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首先,是对健康定义的片面理解,学生往往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也同样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学生只注重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其次,是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片面理解,学生通常容易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病’,只有患精神病的人才是有问题的,而对大多数人来讲,不必考虑这个问题。此外,是对心理健康水平的片面理解,有的学生自认为没有什么心理烦恼和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学不学心理健康知识,重视不重视心理健康与自己无关,自我感觉良好。"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学生在遇到情绪不良、心态失衡或是压力过大等情况时,认为一时的心情不佳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很快就会过去了,不至于危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正面临着心理疾患的威胁。缺乏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使很多学生错过了避免形成心理问题的最佳时机。他们往往是在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以至于直接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时,才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或是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相应的解决对策也不应是单一的。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如何及早疏导、干预,防患于未然,朔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这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我认为应主要从学校和学生自身两方面来考虑。
(一)学校方面对策略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仅如此,学校还应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对困难和失败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随时做好应对挫折的准备。
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心理卫生学认为,真正能引起适应困难的,主要不是那些挫折、应激和冲突本身,而是当事人对于它们的看法以及用来应对的方法。挫折对个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只看到其消极影响是片面的,挫折的作用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是一种内驱力,能推动个体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更大的努力,花费更多的精力,还可以增强个体的容忍力,提高认识水平。
(二)学生自身方面对策
首先,要对自己宽容,不过分追求完美,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如果学生能够坦然地接受自身存在心理问题的现实,承认自己有缺陷并且敢于面对这一缺陷,那么心理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也就不再可怕了。
其次,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总是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害怕让别人失望,这是一种压抑自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造成某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他人的意见和评价。
最后,还要合理地释放压抑的情绪。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的压力以及就业的抉择,背负着较重的心理负担,适当地宣泄不仅能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还可以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 史仲芳,心理与健康,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M].1987.
[2] 王树茂,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M].1986.
[3] 俞国良,青年交往心理初探,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M].1987.
个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范文4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概况
近年来,农民大量涌向发达地区和城市打工以谋求更多的收入,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有一些农民工暂时还无力解决孩子进城上学等问题,于是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乡村交给老人、亲戚、邻居照顾。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他们的性格有时很古怪,逆反心理特别严重。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和父母长期没有生活在一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无法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就会造成孩子漠不关心的心理状况。留守学生虽然在监管人那里得到了关爱,但这种爱与父母之爱是无法相比的。2.农村学校教师少,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生活指导教师也是从教学一线上退下来的老教师,不懂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学生的心理发生一些变化时,教师无法正确进行指导,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了。3.监管人毕竟不能代替父母。对于留守学生的心理,大多数监管人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管教方式粗放,管教态度不端正。有的人甚至采取听之任之的方式,仅仅局限于对他们在生活上的照顾。还有的人对留守学生的错误表现得过分宽容。也有些人对这些孩子十分溺爱,使他们处于一种放任自流无人管教的状态之中。
二、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以思想品德课为阵地,以留守学生心理健康为目标,灌输、培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使之最终积极参与、上好思想品德课,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认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营造和谐、健康的课堂环境,展示美好的心理良好的课堂环境是进行正常学习的必备条件,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把学生当成朋友,并真正放下架子和学生做朋友,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就破除了教师的权威,把教师看成是学习的引导者,认为教师如同导游一样,即怎么游览美景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把景色介绍给学生。学生与教师亲近了,自然就消除了紧张、消极的心理,不但成绩有所提高,而且心理也非常的健康。学生体验到受教育是快乐的,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敢于争辩,最终学生的思维得到内化,潜能得到发展,情感更加丰富,心理更加健康。
(二)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思想品德课本中有很多东西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如《丰富多样的情绪》《善于调控情绪》《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怎样做个自尊自信的人》等不胜枚举。例如,在教《善于调控情绪》一节时,我先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明确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调控自己的情绪。然后,我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回答,在生活中怎样调控自己的情绪?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自己总结出调控情绪的方法。接着,我提问:“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用合理、合法的方法调控自己情绪的人是心理不健康的吗?”这样,我们就通过教材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细心挖掘教材的心理教学因素,逐步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改进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心理体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启发、合作等方法的应用,满足学生健康成才的需求。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根据本学科的内容特点,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兴趣盎然地学习。对于能够给出正确结果的学生,我会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通过思考但解答中仍有不足之处的学生,我会先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可以从某某方面来继续考虑”“请你再……你一定会想出来的”等,而不是轻易地否决他们。这样,学生就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
(四)在教学中注重探究的教学方式,培育学生坚韧的道德品质坚韧的道德品质是心理健康的总钥匙。心理不健康的人,他们总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急躁、冒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方式,尽可能多地采用探究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在教学《自我新形象》的内容时,我就采用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是什么样的,自己对自己了解多少。这样,就能使学生逐渐懂得待人接物要平等、真诚,要理解、宽容。学生受教学内容的影响,必将在探究的过程中更注意自己的言行,培育自身的心理自觉性。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掌握了自己的新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还协调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这无疑对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个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范文5
2022年校园心理健康演讲稿范文精选
各位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共同探讨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话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有两个著名作家,一个是因《陋室铭》而著称的刘禹锡,一个是写有《捕蛇者说》的柳宗元。二人是好朋友,都有仕途不顺而被贬官的经历。但刘禹锡性情旷达,人生态度乐观,虽被贬官,却能将陋室布置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与“鸿儒”交谈,与“素琴”、“金经”为伴,心理保持健康,寿命达70岁。而柳宗元被贬后却长期心情不畅,气血郁滞,终致英年早逝,仅仅活了47岁,连他的作品集《柳河东集》也未来得及整理,是刘禹锡帮助他整理出来的。
可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身体健康是有密切关系的。
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
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
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
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
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
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应当从生理、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人人都想拥有健康,新的时代对健康的理解包括三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那么什么样的心理才算健康呢?
1、要有正确的自我观念。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他们能通过自己与先进人物及周围人物的对比来认识自己、解剖自己;他们不但能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还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与性格,并据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而他们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心理学的调查表明,每个学生在学习的个人动机上是没有多少差别的,可为什么结果各不相同呢?除了习惯、兴趣、刻苦勤奋等因素外,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也很重要,我们常用伟人来激发自己,但世上的伟人古今又有多少呢?为什么不拿昨天的自己做参照呢?只要你的今天比你的昨天有所进步,你就是最好的。具体一点就是:你今天上课认真听了,作业是自己做的,预习复习你都完成了,该你扫的地你扫的干干净净,你完成了自己计划中的内容,你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天,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2、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尊重友谊。
心理健康的人总是喜欢与人交往,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他以尊敬的、信任的、谦让的、诚恳的态度待人,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同心协力,合作共事;而不是自私自利、猜疑、孤傲。我们的同学大多是独生子女,且都已进入青春期,这时大家都发现自己的父母没有过去那么完美,从而想从同龄人中寻找理解和友谊。一个人有两、三个朋友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寞,但实际生活中不少同学拥有的友谊就象流星般短暂,甚至得到的是抱怨,排斥和回避。常有人抱怨自己不能被人理解,不能被人接受,这时你最需要想一想的是,难道周围人都错了?我有没有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了别人呢?是不是遇事总想着自己呢?
在班级中,我们有时会看到同学之间为窗户开向哪边而互不相让,为有人移动了他的桌子,碰掉了他的书而大发雷霆,为一点不如意的小事甚至大打出手。其实,每当你有这些行为时,你失去的不是一个朋友,而是周围所有的人,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把正义的尺,且这把尺在测量别人的时候特别的准。所以同学们要记住一条与人交往的黄金原则,那就是:像你期待别人对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3、要善于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美国前总统布什有句名言:如果你能调动情绪,你就能调动一切。可见在人的社会交往中情绪的重要性。其实我们都想拥有轻松,活泼,快乐的心态,可生活中总有挫折,失败和不幸。当一个健康的人心态失衡时,都能在一月内自行恢复。在调整情绪的过程中,你可以向家人和朋友诉说,写写日记,写完了再撕掉,当与父母难以沟通时可以给父母写个留言条,当你怒不可息想要动武时,先做个深呼吸,再从一数到十,想想犯错误的成本是不是太大。战胜自己是控制自己、走向成熟的标志。要提升自己,就首先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曾经有个同学,因为琐事与同学发生争执,他把砖头捏在手上,手上印出了血,但砖头始终没有扔出去。他说如果我把砖头扔出去,后果我无法控制,我不仅是要不要赔医药费的问题,也不仅是能不能上学的问题,我可能要为自己一时的冲动后悔一辈子
4、要提高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承受力,建立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能正视困难与挫折,勇于面对现实,找出问题的病结和解决的办法,而不企图逃避,推卸责任;他们凭理智办事,能听取别人合理的建议与意见。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总是充满鲜花和掌声,挫折与困难总会不期而至,给我们带来紧张,烦恼,焦虑甚至恐惧,这些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学习。
在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后,我们需要适当安慰自己来一点阿Q精神,暗暗的告诉自己昨天已成过去,明天还很遥远,我要把今天过好。其实只要你在前进,你在攀登,就会有不同的参照系,就会遇到困难,就会有挫折,挫折将伴随着你的学习,伴随着你的工作,伴随着你的生活。
但是挫折并不可怕,挫折其实魅力十足!挫折留给人们可能有伤心有失望,但更多是教训,是经验。经受了挫折,我们才真正认识到要攀登巅峰需要艰难跋涉,要成功必须付出代价,经受了挫折我们更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学会坚强,这就是挫折的魅力所在。
同学们,希望你们能按上述四个标准对照检验自己,要求自己,正视现实,自尊自爱,善待自己,诚恳、谦让,团结互助,以愉悦的心境,饱满的情绪,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百折不回的精神,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做一个永远健康快乐阳光的中学生。
同学们,国外有句格言:“我是我心灵的主宰。衷心祝愿同学们掌握好自我情绪之舵,乘风破浪,在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2022年校园心理健康演讲稿范文精选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李白曾经说过:“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我也有一个小小的梦想,那就是做一名出色的心理专家。
记得我八岁时一个夜晚,我又一次与父母吵架了,要强的我使劲地抹了一把眼泪,奔进自己的房间里,将门重重地一甩,然后把头深深地埋进被子里。随着“咚”的一声巨响,紧闭的房门像一道怎么也跨不过去的长沟,将我与父母隔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我哭着喊着闹了好一阵子,终于累了,倦了。一抬头,发现表姐的一本《心理学家》落在了书架上。我好奇地打开书,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我看了很久很久,也想了很久很久,渐渐地平静了,原来我正处在大龄儿童的任性期,性格倔强易冲动。我十分内疚地打开门,一眼便看到正准备给我端水果进去的爸爸妈妈。一时间,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喷涌而出。我奔过去一把抱住了他们。那一晚,我们都没有说什么,突然,心里冒出了一个想法,将来当个心理专家。
暑假,读大学的组姐回来了,我跟她说了我的想法,她非常赞成。她说心理学在中国现在是个热门,当代社会,无疑是个高科技的时代,生活节奏极快,人们的心理压力非常大,70%的人都处于亚健康。近几年来,媒体都报道过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过多事员工跳楼事件,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压力太大。湖南电视台出色栏目《变形记》,讲述了一个个家庭条件优越、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不知不觉变得性格怪僻,脾气暴躁,厌烦学习,追求物质,不爱劳动。其实,是他们的心理出了问题。在我们的身边也不缺这样的案例,去年下半年,附近一所高中也有一名男生无故地跳楼身亡,从遗书得知,其实没有什么事,平时与继母关系不太和谐,长期存在心理压抑,终于在一次月考失败后,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做出了糊涂的选择。
有时我坐在教室里呆呆地想,在这些心理不健康的人心理低落,走向崩溃的时候,如果有一位专业的心理教师进行心理疏导,或有一个人与他谈谈心,那些悲剧就不会发生,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份欢乐,多一点微笑。你看,在汶川地震的志愿者中,就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心理健康师,他们精心地与灾民交流,帮助他们度过心理的危险期,一秒之间失去那么多亲人,那是任何人都承受不了的,没有这支特殊的队伍,即使他们暂且活了下来,但也不能保证他们心理脆弱,一时想不开,也会追随着他的亲人而去,即使不会这样,他们也会抑郁寡欢,长期生活在黑暗之暗,那简直是生不如死。
我的梦想是有些奇怪,但人们的健康幸福需要心理健康师,社会的和谐需要心理健康师。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国家之大,人口之多,这需要一支宏大的心理健康师队伍,帮助更多的心理患者摆脱心灵恶魔的纠缠,让他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真诚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将来能加入这个行列,圆自己的梦想,实现繁荣富强、和谐发展的中国梦!
2022年校园心理健康演讲稿范文精选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阳光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健康一半是身体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然而,人们常常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习负担重,人际关系复杂,心理健康受到极大地威胁和损害。在我们的周围,有的同学脾气暴躁,因琐碎小事与别人争吵;有的人意志消沉,迷恋网吧;有的人自卑,心理脆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的人目空一切,惟我独尊,对于别人善意的批评和劝告拒不接受。这些都与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密切相关。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影响着一场考试的得失;大而言之,影响着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甚至决定着一个人事业的成败。
同学们,我们正值青春年华,这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还是面临种种压力的时期。在这样的人生季节里,有朝我们微笑的阳光和彩虹,也常常会有寒风冷雨。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心理困扰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它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未来成功的保证,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和塑造自己的个性,调节控制好自我的情绪情感。
一、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集中注意于自己的长处。要记住:自已有很多优点是别人不具备的。现在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我的同学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我的学校是最好的。
二、相信自己,不过分敏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爱迪生说过,生气就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
个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4-0072-03
一、引言
自我认知及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一个人对自身所具有的所有特征都愿意去了解、去面对,并且无条件地接纳,能确认其客观存在和正面的价值,[1]不因自己的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正如塞万提斯所言:“把认识自己作为自己的任务,这是世界上最困难的课程。”[2]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准,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当前在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约占30%,[3]因此加强大学生自我认知研究,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与具体指导。
自我认知是个体获得健全人格的重要条件也是自我客观评价的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将不确定的自我认知、自我概念看作是引起个体严重心理问题的决定性原因,认为个体只有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才会减少甚至改变引起个体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4]自我的概念总体说来是个人对自身的特质、与他人的互动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审视与理解,其可以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对自身特质的全面感知;第二,对与自身相关的人与环境的感知;第三,对感知到的经验与实际相关价值感的理解;第四,对于自身正向亦或负向的目标与理想。明确的自我的认知及接纳可以有效地提升自我的心理幸福感。一个自我不接纳者,会感到痛苦和烦恼,无法以充足的热情、创造力和精力去应对学习和生活,也阻碍了人心理潜能的释放和人格的进一步完善。因此,建构起一个自己可接受的、趋于理想状态的自我是很重要的。这需要三个阶段: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自我改变。而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则是自我改变的前提与基础。Erikson的发展理论也认为,青春期要完成的主要的任务是建立自我认同,若未能发展此认同,则为自我混乱。[5]其中是否对自我有充分地认同是个人心理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否平稳度过青春期对成年以后的幸福程度会产生直接影响。除上述外自我概念也具备如下三点功能。第一,可以有效地使自身保持心理平衡状态。通过维持自身的平衡,自我概念起着引导自身的思维、情感、行为平衡的作用。第二,对自身的生活经验解释起到决定作用。自我概念影响着自身对事件的归因,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是负向的,那么每一起事件所得到的经验都会与负向的自我判断联系在一起,相反,每一起事件所得到的经验都会与正向的自我判断相联系。第三,对自身的自我感觉反馈产生影响。自身的自我反馈建立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之上,并与自我概念相统一,因而自身指向自我感觉反馈结果的行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也决定于自我概念的性质。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健时期――青年期,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作为自我意识重要组成部分的自我认知及自我接纳,对自身的个体成长、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人如果有自我接纳的态度,他必然会更加客观、真实地去认识自我,无条件地正视和接纳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将这些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自我不断趋于完善。
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对于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有影响。如果一个人可以完整地认知并接纳自己,对自身往往是自信的,不会揪住自身的局限性过于埋怨与苛责,而是思考并调整局限性产生的原因并最大程度上予以纠正,从而更好的提升自己。这样的人不会轻易地被负向情绪所控制,可以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克服遇到的阻力。一个人可以完整地认知并接纳自己的人,往往也能够很轻松的认识并接纳他人,不会过于苛求他人,可以包容他人的缺点,这样的人往往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周围和谐相处。因此,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对个体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状况等有密切的影响,并已得到很多研究的证实。
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况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由领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或成员自发组成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或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6]
二、自我认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自我认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客观积极的自我认识在个体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健全的自我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各部分和谐一致的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Pajares、Vispoel、Bandalos等研究都发现,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指标。青少年较高水平的自尊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减少面对困难、挫折时的躯体化倾向、神经症等反应。所以,自我认识失调的确是会严重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自我认知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
大学阶段,是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选拔考上大学,发现周围都是与自己能力水平差不多甚至高于自己的人,发现自己不如以前出类拔萃,以及远离熟悉环境开始独立生活等。如若不适时正确调整自身心态,就会有产生自卑、嫉妒甚至敌对等心理的可能,进而使一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对他人漠不关心,认为自己对别人来说可有可无,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阻碍大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自我认知团体模拟实际环境为实际问题解决提供范例
在自我认知团体活动中可以生动模拟还原实际情况中出现的问题,并为案主提供了更为综合的模拟社会现实环境,易于将辅导中收获的效果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在辅导中使案主接受到多方面刺激,来思考、学习、面对自身的现实问题。团体中沟通交流与现实中的相似使得辅导效果更容易巩固与应用。团体辅导中指导与学习正确解决方式的过程也促进了案主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也为案主建构了适合其自身的社会支持体系。需要对自我认知进行团体辅导的成员大多因为社会支持薄弱对自身现状感到无助、无力与悲观。而在自我认知团体中因各个成员的相像性以及建立的平等和团体中的归属感、被认可的社会场境以及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环境,事实上又建构成或改善了成员的社会支持体系。
(二)自我认知团体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成员在团体中找到了共同体归属感。在团体中因成员有着相同的经历或相同的愿望,所以成员间有着平等的感觉,有着强烈的被接纳感受,自己不再被边缘化,感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对团体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
可以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成员通过诚实地回应其他成员的成长,表达的是对他人的接纳和肯定。这种接纳和肯定使成员彼此之间愿意和乐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四、自我认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作用
依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中。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强。而随着生活环境变化与社会活动变化,自我在生活环境中找到的共鸣就越来越少,从而产生对自我的怀疑、否认等负面态度。较敏感的大学生因为以上心理性压力源而焦虑,对自身莫名自卑起来。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感到不自在,封闭自己,超常地需要他人同情地尊重。希望同学们尊敬他,真情地爱护他,自己焦虑的对待考试,对于一切竞争的活动都不敢参加。自卑的焦虑,使其与人的关系上发生了各种障碍。会强颜欢笑地去向人表示友好的态度,因为做作与小心更容易使他人怀疑虚伪,又因为自己时时在做作与虚伪中,导致不敢相信他人对自己的夸奖。他人善意的批评会激怒他。不能听到和他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是看不起他的明显的表示;但又不放心别人会真心地采纳自己的意见。多疑、焦虑、敏感、封闭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过重。总觉得与他人缺少话题,难以交流。使人际关系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使机体处于不平衡状态。而恰恰又因为得不到满足有与人恰当沟通的强烈愿望。
经调查发现因为自卑而造成沟通障碍问题的群体大都因为对自我意识存在偏颇的理解。理想我与现实我,主体我与客体我难以统一。如成就期望与现实失望间的冲突,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自信心与自卑感的冲突,追求上进与消沉的冲突等。无法正常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言语沟通能力与情绪表达方式存在障碍,知、情、意、行、人格未协调,无法适应环境。
为了减轻此群体的不安情绪,增强其适应能力,开发其潜在能力,建议此群体组成自助团体,在团体中深入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的发展。针对自身自卑而产生的沟通障碍的共性问题,建议团体内部成员之间彼此提供建议、彼此之间加强沟通、协作、进行相互鼓励及情感支持。如对大多遭受过的共同经历,团体成员一起分享当时的情绪感受,并讨论出较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建立起能够相互理解共同进步的共同体关系,达到相互支持的目的。在可以安全的自我暴露的环境下进行自我认知与探索,从而克服自身的不足,达到接纳自我、正常沟通的目的。
大学生群体是成长中的人,是变化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动态的。模式体系要讲究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也要注意周期性与变动性。大学生本身就处于渴望交流,希望被理解的心理发展阶段,自我认知团体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实际的意义,是大学生们心理健康发展、保持个性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中的问题群体通过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改变了现有问题,提高自身能力,实现自我成长。通过正确的自我意识客观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无条件的正视和接纳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能够将这些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自我不断趋向完善。摆脱了现存困境。重新愉悦的融入到具有青春朝气的大学生群体中。
参考文献:
[1]李彦牛.河北师范大学学生自我接纳状况及其相关 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6).
[2]塞万提斯.堂吉诃德[M].北方文艺出版社,2012.
[3]王.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 危机的干预研究[J].护理学报,2012,(6A).
[4]李淑臻.暴力攻击型未成年犯自我认识的团体训练 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