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的教育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等生的教育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等生的教育策略

中等生的教育策略范文1

【关键词】以生为友,平等教育,策略

教师的精彩在课堂,学生的精彩在教师,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是点燃学生智慧的殿堂。我校提出的“以生为友,平等教育”的理念,就是要解决课堂上师生间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快乐学习这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实施了如下策略

1.突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课堂上凭借教材,引领学生探讨学习,使学生通过老师引领指导,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就语文教学而言,课堂上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生情。如:在学校的优质课竞赛中,在教《一片树叶》时,在课文的结尾处,抓住“小春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这句话设计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问题是:为什么小春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小兔、小猴、小熊、他们是怎样对待小春树的?假如你是小春树会对它们说些什么呢?面对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对于学生的回答,我鼓励表扬,及时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其中一个学生的回答使听课老师很吃惊,他说:“小伙伴们,你们为了自己的快乐,让我遍体鳞伤,失去美丽的容颜,心里高兴吗?”当时他表情忧伤,话音刚落,我带头为他鼓掌,并说:“你用上了‘遍体鳞伤’,‘美丽的容颜’这些词语,把小春树当成了人,说的太好了,老师为你自豪。”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能用这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真是难能可贵。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体会情感,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从书中获取知识,分享学习的快乐,教师当师生平等中的首席是很快乐的事。

2.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

笑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面对几十个充满童趣,渴求知识的孩子,课堂上我们没有理由板着面孔,如果我们站在讲台上一脸严肃的表情,当学生看到这样的表情,心情会怎样?我们的课堂会怎样?如果我们的语言干吧,平淡无味,学生听起来会是什么感觉?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著名教学专家魏书生、窦桂梅、于永正等他们在课堂上笑容灿烂,幽默风趣,谈笑风生,充满诗情画意的讲解,能不吸引学生吗?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可见,教师态度和蔼可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对于打造高效课堂十分重要。

3.教师要把爱心献给学生

爱是教育的源泉,以生为友,平等教育,就是要有一颗爱心,用爱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学生就会感到老师可敬可爱,在学习中才会有勇气和自信,想学、愿学、乐学。我深有体会,如: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叫芦XX,家庭情况特殊,奶奶娇惯,爸爸工作忙,没时间管,在家里爸爸如果看到他的作业写的不好,非打即骂,天长日久,孩子产生了害怕心理,一听到别人大声说话,身上就发抖。一次,我正在讲课,看到他手里拿着铅笔在玩,就生气地说:“芦XX,你在干什么?”他听到我喊他的名字,吓的身上发抖,手里的笔也掉了,当时班里哄堂大笑,而他感到莫名其妙。我忍着气走到他跟前,轻轻摸摸他的头,对他说:“好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下课后,我把他叫到跟前,刚开始,他想着我要批评他,低着头,沮丧着脸,后来他看我态度温和,语言亲切,问问情况,拉拉家常,他觉得老师很关心他,说:“老师,我记住了,看我的行动吧。”我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说话要算数。”听后,他轻轻点了点头。上课铃响了,他高兴的回到座位上,这节课,他端坐静听,积极发言,表现出乎意料,看到他的变化,我发自内心的高兴。从此,在我的鼓励下,他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有时还把心里话给我说一说,把我当成了朋友。

4.教师要亲近尊重包容学生

教师的讲台,就像演员、歌唱家的舞台,要像他们一样,有时走下舞台,到观众中,和观众一起互动。教师课堂上必要时要走到学生中间,用手摸摸他们的头,握握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或低下身子看看他们写的字,或动手和他们一起画画、摆摆,参与到小组中说一说等,和学生零距离接触,使学生有亲近感。另外,老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包容学生,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指出老师的不足,要真诚接受学生的建议,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总之,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保持一颗童心,徜徉在学生中,学生才会倍感亲切,自觉主动和老师配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老师简单粗暴,或用词尖刻,态度冷漠,行为过激等都会使学生失望,产生畏惧,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学习,对老师有倦怠感,课堂上出现沉闷的局面,只有尊重、鼓励、信任、欣赏学生,课堂才会出现奇迹。

5.教师的评价要有激励性

中等生的教育策略范文2

关键词:初中英语;中等生;关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11-1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受传统的教学经验“抓两头,促中间”的影响,教师在培优补差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中等生的存在。教师应明智地看到,中等生无论是在思想表现、学习成绩还是在其它各方面,虽居中间状态,但他们有很大的潜能,是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教师应该帮助中等生走出自卑和封闭的心理,关注他们的学习,为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插上“飞翔”的翅膀。那么,英语教师该如何关注中等生的学习呢?

一、给中等生一份鼓励,一份尊重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上。一位捷克教育家说:“教师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激励。教师应该给中等生一份鼓励、一份尊重,善于表扬和肯定中等生的点滴进步,使之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逐步引导他们向我们预期的积极方向发展,走向成功。《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使用中学习英语,感悟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差生,赏识优等生,也要把更多的展示机会留给中等生,并尽可能多地给予表扬与鼓励,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犯的错误,有的时候,对学生的错误可以忽略不计,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有自信心和勇气踊跃发言,积极展示自己。

实践证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个动作、一声不经意的问候,都能向学生传达教师的无私的爱,这种爱会转变成无形的动力,推动中等生的英语学习向良性发展。

二、给中等生成功的机会,帮助其树立信心

中等生可以分为这样三类人:一类是学习基础不太好,非智力因素还可以的学生,他们学习很努力,但进步不明显;一类是智商很高,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不努力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或高或低,在老师或同伴的帮助下,他们可能会壮大优等生的队伍;一类是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的学生,一不小心,他们就成了学困生的后备队。中等生的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归根到底就是缺少自信心。教师要想方设法给中等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如:笔者在平时进行英语小测验的时候,就适当降低难度,一次默写十个单词、短语或二十个单词、短语,给更多的学生获得100分的机会,句子的默写另外加分,这样既让优等生“吃饱”了,又让中等生获得了更多的成功机会,让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大增,学困生同时也感到自己有了进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分层教学的意识,分层设计目标,分成设计活动,分层设计作业,让每个班的优等生、中等生、差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求成功的努力。”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其树立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级的英语教学才会前途一片光明。

三、走进中等生的心田,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

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的老师,在课外他们应该是学生的朋友。中等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对英语老师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魏书生老师说:“心灵的大门不容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孩子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因此,英语教师不能把中等生遗忘在一边,应该走近他们,多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他们才会敞开心扉,勇敢地面对一切学习困难,努力学习。如:教师可以给中等生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有助于帮助学生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教师可以告知中等生他们的学习目标,一位伟人说:一个人的学习目标越高,他的学习动力就越大。中等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中轨学生最能得益于教师的期望,而快轨学生得益最少。”换言之,是教师对他们期望的提高使他们在学业上取得的进步最大。笔者曾经做过尝试,在2010年届学生中,有一个名叫邱凯的男生,他很聪明,但不爱学习,英语一直处于中游的水平,一次,笔者跟他作了促膝谈心,说只要他稍作努力,考取县中大有希望,哪知他一脸惊讶地说:“我真的行吗?从来没有老师找过我,我都怀疑老师还记得我吗?”自那之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上课积极主动,笔者也经常表扬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他的学习劲头更足了。中考,他考了班上第二名,比县中的录取线高了10分。

中等生的教育策略范文3

关键词:英语;中等生;成因;应对策略

本文中的英语“中等生”特指智力正常、身体健康,学习有过努力但没有毅力坚持而导致英语学不好的学生。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他们的潜力是完全能够发挥出来的,能转化为优秀生。他们是农村初中英语学习中的学生主体,占到了学生人数的60%~80%。这些中等学生是如何形成的呢?

第一,学生自身因素。我们针对同一年级中60位中等生做了一份关于学生性格、学习目的、学习的能力、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听课效率、学习的主动性、课外获取英语知识的方式等几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学生内向,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的学习目标,遇到问题不能主动动脑解决。

第二,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校和教师将教学成绩作为追求。在以升学为指挥棒的评价体系下,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优生率和及格率,把注意力集中在优等生和后进生身上,搞提优补差,推行“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中等生既没有学习上的优势,又大都安分守己,自然就难以引起学校和教师的关注。

第三,家庭因素。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非常强烈,对自己孩子的能力缺乏清醒的认识,盲目攀比,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由于目标不切实际,超出孩子能力所及,导致孩子频频失败,使他们愈发自卑。还有部分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留守在家,学习上无人监管。

第四,环境因素。农村初中英语学习中等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英语学习环境、条件差,农村中学生基本上在小学不学英语,上了初中之后才学英语,他们的英语学习环境无法与城市学生比,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途径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教育,将每个学生塑造成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认真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状态,加强对中等生的引导,是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整体优化和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至关重要的大事。但是,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转化中等生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等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1.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和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英语一样重要

中等生的转化特别需要老师有恒心和爱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余,教师不妨用简单的“Hello!”“How are you?”等日常用语打招呼,让中等生觉得自己也懂英语,增强信心。平时,教师应该融入这些中等学生当中,和他们聊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是把自己遇到的一些趣事、旅游见闻和他们分享,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们的主动亲近,而不仅做一位“上课才来,下课便走”的传统的老师。

2.帮助中等生树立信心,克服自卑

日本教育界的一项研究表明:最好不要在儿童作业本上打“×”号。因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儿童在心理上受到打击。因此,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会在作业上画出错误,让学生自改正错误,能自己更正错误的,我会给出类似“Great”“Excellent”等的评语。如果他们不会,我就和他们一起找原因,给他们提示,等他们订正好,我就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下次你一定更棒。”这样的教育方法,激励学生进步,并让学生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使他们觉得自己和优等生一样备受老师的关注,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了培养,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目的。

二、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这是亘古不变的教育法则。应改革教学方法,正确处理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在课堂上,让中等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

首先,精心备课,多设计一些中等生能够回答的问题,能够参与其中的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如在上课开始时,教师有意识地把duty report交给中等生,在相关的教学活动上安排中等生的角色,如

party,shopping等。上课时,时时向他们投去鼓励的目光,只要他们举手,就把机会留给他们。

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灵活地运用实物、多媒体课件、英语歌等各种手段,使英语课堂充满情趣,从而激发中等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课后,为学生创设情境,要求学生和同学编对话;给学生看英文电影,教学生学唱英文歌。

最后,优化奖励机制。很多中等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比如,书写工整,读书声音响亮等,所以,可以常开展活动,设些如“成绩进步最大”“书写能手”“朗读标兵”等的奖项奖励他们。奖励的面广了,中等生在学习上才会觉得更有盼头,有了盼头,也就更有学习动力了。

三、加强家校联系

常举行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使师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充分地展示了自己,让家长们看到了学校工作的特色,能够亲身感受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讲课,同时也能粗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

建立学生家长和班主任、科任教师的QQ群或互加微信。

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来说,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学生的各种需求,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潜在能量,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张丹、张静主编.有效上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刘绍忠.中学英语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中等生的教育策略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层复习 整体复习

由于受到遗传、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用相同的教学目标面对所有的学生,必然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会进一步加重后进生的负担,同行“制造出”更多的“差生”。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们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组,分别为后进生组、中等生组、优等生组,将复习时间分成两个阶段:分层练习阶段和整体练习阶段,用不同的复习资料和方法进行复习,最后进行整体模拟复习。

一、分层复习阶段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把握教材的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之外,在复习阶段更要注重对学生复习目标的制定、复习作业的设计、复习方法的传授以及做出适当的复习评价。

(一)复习目标的分层

针对后进生的主要目标是: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能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和基础的知识。

对于中等学生来说,主要目标是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在掌握基础后,还应学会简单地应用,力求提高。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后,能够利用这些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复习目标为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要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增加开放题,凡要求一题多解,尽量要做到一题多解,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作业的分层

知识的获取本身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完成作业也应该如此。倘若仅仅把作业变成一种单向的给予、命令,难免会让学生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这样的作业也就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选择的权利,抑制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热情,也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因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整体复习阶段

在一定的因材施教复习后进行整合。前面是在同一个班级,做不同的复习和练习,现在是做同一张试卷,解不同的题目。这个时候应该是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于自己层次的知识已基本掌握,这时他们就有能力向更高层次进发了。所以,要让学生一起练习,但是将题目分成基础题、提高题、综合开放题三种,分别让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等生来完成。

在讲解时,教师可以有意叫学生回答,基础的让后进生来答,让他们也能得到表扬;基础活用的可以让中等生或后进生来答,让中等生看到自己的能力,让后进生看到自己勇于挑战的精彩;有难度的开放题让优等生或中等生来回答,让优等生更有自信去挑战更艰难的任务,让中等生感受到作为优等生的荣誉感。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因人而异的弹性复习,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空间,让后进生“吃得了”,让中等生“吃得好”,让优秀生“吃得饱”,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新课程标准理念逐渐融入小学数学中。这样分合并重的复习模式让后进生有了自己的提升空间,他们不再拖班级的后腿,他们有能力超过班里的其他同学,也能为班级增光了;让中等生也觉得自己成了优等生了,他们通过自己或同伴的合作努力成功了;又让优等生不会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而是觉得数学中还有很多难题等着他们去解答,让学生们轻轻松松地学数学,轻轻松松地走过期末考场。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11.

[3]夏永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2).

[4]李海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2010(10).

[5]朱向明.浅议小学数学总复习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03).

中等生的教育策略范文5

【关键词】中等生;了解;关爱

“老师把关注的目光都投给了差生,希望的眼神又全停留在学习好的学生身上,我们这些中等生真的很寂寞。有时候,我会有个傻傻的想法:每当我坐在孤独寂寞的角落里望着老师与差生耐心地谈心时,我真嫉妒他们!有时我甚至想,如果可以我也想去违反学校的纪律,老师也就会找我去聊聊天,那时我一定会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是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学生写的名为《假如我是一个差生》中的一个段落。

诚然,每到年头岁末时,对优等生,班主任扬扬洒洒一串优点,对差等生,班主任零零总总一堆不足,而对于中等生,优点不突出,缺点又不明显,反而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

现在传统教育把学生分为三类: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所谓差等生也就是目前人们所讲的后进生、学困生。其表现一种为学习成绩差,与其他学生差距极大,一种表现为思想表现及行为习惯差,常违反纪律、思想消极等。优生则相反。处于两极位置的优生和差生因为其特殊的地位:前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效果,是教师所倚重的力量;后者则直接的影响到班级的“治安”状况。尽管说处于这两极的学生居于少数,但他们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发展前途,故大部分教师、班主任都把他们当作主要工作来抓。而两者之间的学生即中等生,是班级中的主要力量,占班级的绝大部分。

担任班主任多年,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数班主任是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把工作重点放在尖子生和差生身上,而为数众多的中等生就这样进入了许多老师意识的盲区,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中等生占班级多数,因为左右不讨好,常受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冷落。同时又不被那些“差生”接纳,他们一般有两个转变趋势:一是通过良好教育的指导,往优等生靠拢;一是自我放纵受不良影响,滑向后进生。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清楚地了解中等生,关注他们的发展,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班主任要了解中等生的心理特征

“中等生”一般心细,善于察颜观色,他们有追求和向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做事很认真、很自觉,甚至循规蹈矩,他们不调皮、不捣蛋、不惹麻烦,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中等生”在心理上的优缺点,容易造成他们自相矛盾的心理: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理想、抱负要求过高,因其身心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性,会使他们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产生距离,这种心理容易导致自卑、害怕,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班主任要掌握教育教学方法

1.给予同等的关注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在关注“两头”学生的同时,教师要有计划地预先安排好关注的“中等生”名单,每天按计划上名单,有重点地关注几位同学。

关注的形式很多,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等,纳入到课上、课间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中等生人数众多,所以他们是班级中可挖掘潜力最大的群体。因此,班主任应经常深入到中等生的中间,主动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以促使中等生主动要求进步,争取进步。

2.赏识优点,培养自信

很多中等生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不行。因此帮助中等生树立信心,是改变他们的关键。任何人都有其闪光点,老师应给予中等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甚至创造机会,让他们成功的表现自己、不断的“闪”出“光”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表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予真诚的鼓励和热切的期待,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成功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信心越容易获得。

3.创造机会,培养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在于教育者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沃土,有意识地让“中等生”参与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能力,而且能协调他们与同学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一枝独秀不是春,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心与心的交流将会有一个充满温馨的世界,爱与爱的交融将会让孩子更加可爱,希望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和教师都能把自己的情和爱同样慷慨地献给每一位中等生,我相信,中等生在老师爱的阳光雨露中,定会像雨后的春笋一样自信而茁壮地成长。让我们把关注的眼神,灿烂的微笑,亲切地问候,由衷的赞美一齐投向那个“不该被忽视的群体”,让那里也成为阳光地带!

参考文献:

[1]职业技术学校班主任工作实用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2]杨同根.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指导.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黄强等.职业培训心理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1987

中等生的教育策略范文6

【关键词】中等生 化学问题 解决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117-02

化学是中学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就一个班乃至一个学校的化学学习来说,中等生的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对整体化学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为此笔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帮助中等生较好地提高学习成绩,掌握好化学这一门课程。

一、中等生的界定

本研究中的“中等生”是指由于思想意识、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习惯、认知行为等方面的不当,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的自控能力低、学习态度被动消极、自我价值观念迷失等,使得其学习成绩等在班集体中介于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学生群体。中等生在班级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是教师不可忽略的重要群体。因为中等生既可以是学优生的后备军,又可以是学困生的预备队。

二、造成中等生化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

(一)在教育教学中,中等生被边缘化

中等生在教学上是属于教师遗忘的群体。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上,教师主要是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手段,重点抓优等生,关注后进生。中等生处于被动的等待中,经常被教师列入忽略的边缘地带。而中等生在班级中又是一个大的群体,可以说是一个班集体的主流。只有关注中等生,塑造中等生,才能有效发挥中等生的主导作用,从整体上提高班级的化学成绩。

(二)中等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的能力缺失

中等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存在严重的审题能力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遇到化学问题时无从下手;拿到化学题目后盲目动笔,乱尝试;审题不仔细,过于盲目,遗漏重要信息导致解题失误;凭借个人经验解题,忽略题目的变化导致解题错误。新课程标准极力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因此聚焦于提高中等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提高整体化学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提高中等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一)教师对中等生要多关注,并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化学中等生在学习化学时常伴有失败感,缺乏解决化学问题时的成功体验,而且长期处于教师忽略的境地,因此,中等生常处于困惑、苦恼和自卑中,缺乏自信心,对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给予中等生更多的关注,尊重中等生,引导中等生积极投入到化学课堂活动中。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有意识地适应地给予中等生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任务或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进行《基本营养物质》的教学时,通过设置中等难度的问题,如“书本是糖吗?”“如何诊断糖尿病?”“为什么米饭越嚼越甜呢?”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和疑惑进入到学习中。这样的情感教学更能激发中等生的求职欲望。同时,教师要充分挖掘中等生的闪光点,并适时地对中等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恰当的鼓励。例如,在批改学生的化学作业时,不是简单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对”与“错”的批改,而是当发现学生写作业比较认真时,尽可能写上“只要认真扎实努力,定能取得好成绩”等鼓励性的评价。通过富有情感的批语让中等生感受到教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有效防止中等生被边缘化,进一步激励中等生树立起更为强大的自信心。

(二)引导中等生从问题情境中挖掘隐含的条件

化学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仅在于题目所研究的化学问题的复杂程度,而且更与相关条件的隐蔽程度相关。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反复读题,审题,让学生善于从题目中找出隐含的条件,并对隐含的条件进行相应的梳理,从中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那么学生对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例如“标准状况下,1 mol H2O体积约为22.4 L”这个内容选项隐含的条件是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因此,只要注意这个隐含条件就可以快速地判断这个选项所隐含的意义。

(三)帮助中等生建构合理的化学知识体系

不管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都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中等生与优等生的区别就在于两者的知识结构上的差异。优等生在脑海中储存的知识是有一定的分层组织的、网络化的、整体化的结构化知识,而中等生所储存的知识往往是凌乱分散的,没有能够把各个知识节点有效地联结起来形成网络化的知识体系,这导致了中等生在面临问题时,无法快速地有效地抽取出相应的知识,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时应该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注重引导中等生建构知识的网络化,形成知识的整体体系。此外,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后,在解答问题时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强知识的强化与应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构化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不仅能够理解相关化学知识的深层意思,而且能够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整和优化,形成更为丰富的知识系统。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遵循“单质―氧化物―酸 / 碱―盐”的路线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整合。可以引导学生把绘画等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应用到化学的知识建构中,绘制出有趣味的化学知识结构图,如见图1。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绘画爱好进行构建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在进行知识的记忆和重新构建时能化被动为主动,驱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图1 钠及其钠的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四)注重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教学

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教学的一般过程,基本上遵循着“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学习流程。实验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实验的探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上,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把课堂演示实验设计成合理的实验探究活动,尽可能把“照方抓药”转换为“开方抓药”。例如,在进行氯气性质教学时,可以把“自来水养鱼的故事”作为实验探究的起点,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为什么用自来水养鱼,金鱼会死掉?”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假设,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最终得出金鱼死亡的原因。这样让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时能够实现“开方抓药”,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课本或者教师所要求的实验步骤去完成实验。通过这样真实的问题情境的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从中获取化学知识,而且更能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此外,尽可能为中学生开展课外化学实验,让学生在课外的化学实验中获取相关化学知识。例如,在进行《原电池》教学时,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水果实验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够大胆进行头脑风暴,能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铁丝、铝片、碳棒等做电极材料;有些学生还利用了废弃的玩具上的发光二极管检验来代替课堂实验上的电流表来检验是否形成闭合回路;还有学生将耳机运用到原电池实验的制作中,通过检验耳机发出响声来进行判断……由此可以看出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原电池的相关知识,把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的化学研究态度。

当中等中生都能学会化学学习,掌握基本的学习化学的方法,那么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就会得到极大地提高,整个学习氛围建立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集体。

【参考文献】

[1]张波.解决中等生学习化学障碍的策略[J].读写算,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