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职业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职业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职业教育

社区职业教育范文1

关键词: 富余农民 职业教育 创新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和最近公安部公布的非农业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我国农村人口及从事农业的人口均占全国总人口的50%以上,说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我国农业现实是,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多地少,加上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土地置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使我国耕地逐年流失,特别是沿海地区由原来人均耕地2亩到现在人均仅存0.5亩,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就派生出了大批不能依赖土地生存的富余农民。

如何引领这样一个庞大队伍进行创业致富、兴家立业、实现小康,是广大富余农民的共同心声,也是社会维稳和发展的需要。然而,这支队伍不仅科技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而且法制意识淡薄,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不仅是政府要做的事,还是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义务。立足这一客观实际,着眼于存在问题的解决,从全新视角及发展方向来看,要让广大富余农民尽快实现小康这一美好梦想,首先要做好富余农民职业教育。此项工作似乎是初高等职业专业技术学校的义务,其实不然,大批富余农民已错过了校园学习的最佳时期,没有机会也不可能再进校园学习,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就必须承担起富余农民职业教育光荣又艰巨的任务。传统教育方式是集中讲课,理论多,实际操作少;引导性培训内容多,针对性培训内容少;走过场、流于形式多,现场指导、操作、观摩少;培训方式单一、手段不多,实效性差,谈不上目的性和实质性培训。因此,进一步创新社区富余农民职业教育是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必须研讨的重要课题,是很有必要的。

富余农民职业教育是服务“三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农村的主要手段、途径。集文化人与商人于一身的陈玉书这样说:“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这就从直观上告诉我们传统纸上谈兵的做法已经远远不能给他们解渴,也就是提示我们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探索教育新路。

一、富余农民职业教育必须从学历、资格证书的需要出发。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农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定向性和生产性进行学历、资格证书教育与培训,方式方法要做到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尽量减轻经济负担,缩短教育培训周期,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如成人职业高中学历教育培训、“两后双百”、保育员及育婴师等从业资格证书培训,给他们在参军、进城务工等方面提供方便。

二、富余农民职业教育必须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出发。着眼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着眼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着眼于产业与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眼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审时度势地进行针对性职业教育。如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探索教育新路,组织精干力量编写好培训教材、制作音像等,以便不同群体易学便学,面对农村多种经营发展主渠道编写好《乡土教材》,直接下村到户服务,使广大富余农民在家也能怀揣致富门路,尽快掌握专业技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小康梦想。

社区职业教育范文2

社区一词,虽然是个舶来品,但我们仍然可以用汉字拆字法来探究其本意。社为会意字,从礻、从土,意为祭祀、土地、土神,区,即为区域之意。

社区,从汉语言文化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有比较稳定的共同文化信仰与文化习俗的,民众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域”。

一、社区学院与社区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可以说是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运动,该运动在当时为普遍民众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这时的初级学院还不能承担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高等教育的使命,由于后来职业教育职能的迅速拓展,这才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社区高等教育;一百多年来社区教育在美国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作用,美国也因此成为了世界社区高等教育的先驱者。

从现代社区一直到社区学院的形成过程来看:社区学院起点在大学之下,集多重目标于一身,涉及学术、职业教育、艺术生活休闲等领域,其主要功能就是职业培训;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将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同时还为提高社区民众的综合素质、丰富社区民众的的精神生活服务。

目前,一方面社区发展离不开社区学院,社区发展是社区学院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另一方面,社区学院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积极应对不断变换的社区发展的需求。社会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社区组成的,离开了这一个个具体的社区,整个社会则无从谈起。由此可见,社区学院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著名学者成思危曾说:“经济决定我们的今天,科技决定我们的明天,而教育则决定我们的后天,”这个教育不仅仅是指普通的大中小学教育,也包括以社区学院为核心的社区教育。由此可见,社区学院在社区发展,乃至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与作用。

二、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

1.与社区融合,以社区性为导向。

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无论教学、服务、就业或其它工作都以社区为中心,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基于区域经济的要求,从专业内容、课程设置与编制、教学活动开展等都与社区有着直接联系(课程具有极浓厚的地方色彩);以社区居民的意见和要求为出发点,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就业情况为依据,直接面向本区域招收学员,鼓励学员毕业后留在本地就业,此外,还提供各类人群深造或是转业的教育和培训。例如,美国的许多社区大学都与所在区域的州立大学挂钩,社区大学的学分可以得到相应州立大学的认可。许多在社区大学学完两年规定的学分以后,就可以到对口的州立大学相关的专业就读,这样就大大地节省了学习的开支。

2.收费经济实惠

社区学院的学杂费用相当低廉,想就读的学生大都可以承受。低廉的教育成本使得各类人群消除经济顾虑都有同等机会接受教育。

3.招生制度和教学安排灵活

社区学院目的在于提供愿意继续进修的学生都有读书的机会,实行的是开放性招生制度(open-door policy)。因此,大部分社区学院的入学要求都非常宽松,学校全年、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随机、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和课程。

4.注重实践性教学

社区学院在教学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课时和理论课时比例为1:1,学员还须利用假期在企业里实习,并计学分;多数教师是兼职教师,他们本是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工程和管理人员。

三、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是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产物,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各级各类应用型、 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人才需要不断地得到培养,他们需要技能训练,走的是职业教育终身化的道路。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国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这一点不可否认,然而在它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

1.专业增设不合理,出现“两极”分化。

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基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与各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的学校培养的是各行各业的人才,但有些学校为了招收更多学员,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不顾市场供求规律增收学员,进而出现有些热门专业的学生过多造成毕业后就业难,而一些冷门专业的“门前冷清”导致企业对该类人才的急需的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2.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因为优秀的初中、高中毕业生都进入重点中学或大学学习,只有资质较低或是偏科,成绩中下等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他们学习能力欠佳,毅力较弱,有许多学生不会写信,不会计算,读不懂英文报纸,多数职业院校采用开放性招生政策:任何人只要年满18岁,无论性别、民族,也不管中学期间的成绩和品行如何,均可免试入学。还有一部分学生属于中等水平,这些学生素质普遍比前者高;学生整体素质不均衡,影响教学质量。

3.教学质量不高,教师责任心不够。

因为职业院校在校生素质参差不齐,也就导致了教学质量不高;再则职业院校没有所谓的竞争压力,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教师在教学上放松了对自身的高要求、高标准,得过且过,教学质量较低,很难使学生的素质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提高;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又导致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流动性大,则无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一来形成的是一个恶性循环。

4.教学培训实践性环节不够

在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是1∶1,我国的职业院校的比例数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很多学校虽设了一些实践课程,但是形同虚设,学生连实习场地在哪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参加实践活动。有些学校虽聘用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老师或师傅到现场指导和示范,但一个学期顶多两三次的学习实践课实际收效甚微。

四、总结和建议

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经验,结合我国职业院校的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实践课和实践老师的比例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职业院校理论教学的教师远远超过实践教学的教师(甚至有些学校没有实践教学的教师),实践性课程太少,学校应在这方面加强,考虑增加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性教师的比重,各类职业学校可以到企业和社会上去聘请更多的实践性教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可以采取目前我国个别地区引厂(车间)入校,引校(专业)入厂,以及松散的合作伙伴等三种模式

2.增加公共课程,提高教学要求。

和美国的社区学院一样,目前,我国少数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应加大公共课程的比例,如: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等课,要增加课时、增加学分,学生如达不到规定要求,必须补学、补考;同时提高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要求,务必让教师把重心放在教学上,不能过分降低自身的层次水平,这是保证办学质量的基础。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考核评比,刺激教师竞争意识,不合格的教师应接受相应的处罚。

3.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性人才。

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努力使学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加强对学生新知识新技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努力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更多、更熟练的职业技能。

4.鼓励企业联合办学

社区职业教育范文3

关键词: 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 特点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 借鉴意义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分为偏重学术教育的普通综合性大学、偏重职业教育的社区学院和偏重技能培训的职业性私立学校。加拿大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当今加拿大高等教育发展和迅速扩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至今有900多所学院,约有45万名半日制大学生、150万名全日制大学生,社区学院的课程设置、招生范围、办学形式都是比较灵活的,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的特点

1.教育方式多样化

加拿大社区学院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颁发不同层次的证书、学位,做到灵活多样,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所需要的就业条件。例如加拿大的安大略省的乔治亚学院,可以提供学士学位、学士后学位、技术学士学位、技术证书等多层次教学,适应学生不同的要求。

2.专业设置市场化

在专业设置方面,加拿大的社区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到就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院就根据需要设置相关专业。因此学生入学前能知道“就业机会”,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目的性和积极性。同时,学校除了颁发毕业证书外,还可以颁发被社会广泛认可的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毕业时就具备了上岗所需的资格技能证书,增加了就业砝码。

3.学习制度灵活化

加拿大社区学院确定了灵活的学习制度和入学时间,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加拿大社区学院以学分制为依托,提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学习方式。社区学院的入学条件也十分多样,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已在社会中工作数年想继续充实自己的社会人员,甚至是已在大学拿到学位想考取某项职业技术证书的学生,都能够进入社区学院就读适合自己的课程。

4.教学标准严格化

灵活多样的学习制度是加拿大职业教育的一大优势,但也造成了入学学生在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专业知识上的差异性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证毕业生质量,各社区学院针对不同专业的入学资格、毕业所需的学分(包括必修、选修和实践课程)、课程效果的评价都作出严格的标准,保证其毕业生理论与技能方面都能达到最低标准。例如在大学毕业的本科,不能就业的,可以在乔治亚学院读一年的学士后学位,理论知识不再重修,主要进行职业培训和带薪实习。

二、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对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借鉴意义

1.抓大放小

加拿大各省设置教育部,教育部下设高教管理司。对于社区学院来说,高教管理司的主要职责是批准新专业的设置、制定课程大纲、协调通识教育和工作技能。由于新专业的设置的批准权在高教管理司,这样可以宏观协调各社区学院在专业上的设置,避免各社区学院盲目上专业,导致招生上的恶性竞争;制定统一的课程大纲,各社区学院开设的同一课程必须根据统一的课程大纲进行教学,保证了培养出的学生标准的一致性和可比较性。加拿大的社区学院有充分的自,学校在教学管理和毕业发证等方面一切自主,教育部门绝不干预,学校的教学质量完全由社会评价(就业率调查和用工企业评价),教育主管部门给学校以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受限较多,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设置的评估标准、学制的限制、毕业证书的规定等都限制了职业院校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靠市场规律,学校的发展靠教育规律。我国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应学习加拿大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加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教师减负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的负担是较重的,高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之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量多,另外还需承担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实习指导工作,加之职称评定的硬性条件――科研方面的压力,使大部分教师不能在教学上进行研究和加深。加拿大的社区学院为了鼓励教师具有实践工作经验,对教师不做科研和论文方面的要求,其教学工作量是每周12―16课时,各学院对教师进行教学辅导,比如乔治亚学院就设置教学辅导中心,对需要在教学方面改进的教师进行辅导,同时学院还专门配备计算机和软件方面的专家,对教师使用新型教学工具进行指导。

三、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借鉴意义

1.设置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

加拿大社区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针对社区经济的发展,从社区职业岗位的需求出发,随时予以增减和调整,以便使人才培养的规格、能力结构适应社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高职院校对于老专业的调整力度不够,对于新专业的设置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跟从性,并没有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专业设置。比如乔治亚学院设置的高尔夫球管理专业,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就业市场,再比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流动性的增强,城市市区非常需要家政服务,但是市场上却缺少具有高文化水准的家政服务人员。我认为,家政服务是我国高职院校非常有前景的专业,尤其是对于业余培训。

2.设置实习和就业指导机构

乔治亚学院设有带薪实习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全院学生的带薪实习工作,该中心负责联系实习单位、走访实习企业、考核学生实习成绩及就业学生的指导工作,比如指导简历的制作、面试的技巧等方面。该中心的成员不包括任何课程教师,但是在中心成员走访实习企业时,课程教师可以一同前往,以了解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是否与企业实践相符。实习教育和就业指导与日常教学相分离,一方面使课程教师与实习和就业指导教师可以各司其职,符合分工原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使实习和就业指导中心对教师授课的实际质量通过实习环节进行真正的考核。

四、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借鉴意义

1.授课内容适中

学习者分为听觉类型、视觉类型和触觉类型,Georgian College的教授给了我们一个比例数字,这三种类型学习者的比例是15%、70%和15%。对于我国的教师来说,在课前准备时,课堂内容是为听觉学习类型和视觉学习类型的学生准备的,学生的听课方式也大多是听和看,虽然近几年大多采用了PPT的教案模式,但仍以文字居多,这样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可以解决前两种类型的学生的学习问题,但对于触觉类型学生来说,就不能完全接受和领悟学习内容。加拿大社区学院的课堂内容比较适中,授课方式也是采用多模态的教学模式,比如适合听觉类型学生的解释、讨论,适合视觉类型学生的写作和论文指导,适合触觉类型学生的角色扮演、模型设置、实地考察和亲身参与等,对于每一项教学内容都使用各种方式反复讲授,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领会和掌握。

社区职业教育范文4

【关键词】 规划 建设 管理 职教园

为适应黑龙江省深入推进建设“经济区”、“十大工程”和哈尔滨市实施跨越发展新战略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有限的学历教育、无限的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启动建设国家级、共享型、综合性、开放式的职业教育园区。

1 三年规划职业教育园区宏伟蓝图

经过近三年艰难、艰苦、艰辛的积极争取和努力奋斗,从做好立项、规划、征地等各种程序性审批工作,到做好资金测算工作,再到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园区,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方案终于通过哈尔滨市委常委会的审议。哈尔滨地域相对偏远,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高,需求也非常大,哈尔滨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人才。只有职业教育得到大发展,才能满足哈尔滨产业发展的需求。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规划建设方案已经根据区域整体规划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规划出了符合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宏伟蓝图,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征程迈出了第一步。

建设职业教育园区不仅仅是增加新的建筑群,它对今后哈尔滨市的高速快速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要抓住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把哈尔滨市职业教育做大、做精、做强。要做好职业教育园区项目立项、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要对哈尔滨市职业教育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出建设详规,要注意建筑风格的多样统一、错落有致。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按照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建设进度,争取尽快形成全面建设职业教育园区的。

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要有利于提高城市品位,有利于地区的长远发展。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要抓紧时间做好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园区规划要有前瞻性,要具有设计规划的整体理念。要注重内涵发展,既要形成建筑群的统一风格,又要各具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要尽早动工,同时要解放思想,加大协调力度,积极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力争实现职业教育园区的最大效益。

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基础设施先行,突出重点,建设一流,运行顺畅。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就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蓝图的基本原则具体解读为---在总体规划上:有整体构思,形成了完整的规模和体系;在分步实施上:有总体规划的指导和定向,行政规划、土地等政府部门,同时形成园区建设的大联动机制。认真研究起步区建设,努力安排好建设的顺序,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先建设适应哈尔滨产业发展和各项事业发展需求的项目。在基础设施上要先行,就是要有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园区的大布局奠定基础。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共同帮助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保证重点:就是根据建设顺序,先建设急需的,能突出哈尔滨产业特色的项目;建设一流:就是要求园区功能非常齐全、适应需求;运行顺畅:就是要在建设初期设计好园区的运行模式,保证园区建设工程的运行顺畅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规划占地124万平方米。将主要建设机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气工程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技术、现代服务业、艺术与设计、会计金融等七个教学实训区,校企合作生产区,市属职教资源整合区,成人教育和公共教学区,哈尔滨地域产业文化传播中心,职业教育培训大厦,国际交流中心等。

职业教育园区具有职业教育教学、职业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高新技术研发与推广、企业生产、地域产业文化和先进文化传播等六大功能。

2 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园区

为实现职业教育园区的六大功能,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借鉴美国社区教育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积极引进德国博世力士乐公司、费斯托公司、西门子公司、联想集团、思科网络、中兴通讯等国内外一流企业,并在七个教学实训区分别建设一座与企业环境基本相同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楼。

先进的实训楼建成后,不出园区在实训楼中,师生就可以边教边学边做,共同以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为核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使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

在职业教育园区内,还设有校企合作的生产区,同时建设企业公寓,引进哈尔滨电气集团、哈尔滨轴承集团、固泰电子公司、博实公司等一流企业的生产线,建设“校中厂”。学生可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实训学生”和“企业员工”两种身份,使用新设备,掌握新技术,生产新产品。

职业教育园区还将建设哈尔滨地域产业文化传播中心,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现代化手段宣传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地域产业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锻造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3 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科学管理

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建成后,在管理上将采用应用数字化校园技术、物联网技术、3G通讯技术及云计算技术,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校企合作,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库,开办空中课堂,进行远程教育和培训。以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精细化,将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成为智能、高效的智慧园区。

建成后的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将会是绿树成荫、郁木葱葱、人和自然共存是园区环境建设的最大特色。园区内规划建设大小不等的十几片树林,及建筑风格协调又各具特色的教学楼、宿舍楼、企业公寓等,这些建筑设施交相掩映在成片的乔木、灌木林中。职业教育园区建成后,将要向社会开放,哈尔滨市民可以自由进入园区,徜徉在大自然的和谐静谧中,体验感受人人受教育、终生受教育的职业教育文化。

4 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20世纪末期,大学本科的扩招,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全国各地纷纷建设职教园区以缓解办学空间不足的难题。同时,对于许多新兴城市来说,也通过建设职教园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等教育起步较慢的问题,逐步实现高职教育大众化。但是职教园区建设,在发展定位、园区规划、资金投入、资源共享等方面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

4.1 定位不准确

在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在全国建立高职教育园区后,全国各高职院校纷纷效仿。但是部分地方的职教园区,在建设前期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立项论证,特别是对未来的学龄人口发展趋势把握不准,进行了巨额的投入,给城市的发展造成沉重负担。

4.2 规划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有些地方的职教园区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味追求规模大,很多职教园区占地几千亩甚至几万亩。职教园区的建筑物都很现代化,设备设施也很先进,但园区设计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建筑物和实训基地设计往往较多考虑建筑风格因素,而对课程、实训等因素考虑较少。有的职教园区还远离市区、工业区,割断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纽带,建设的成效甚微,实用性不强。

4.3 投资主体单一,后续资金匮乏

目前,国内职教园区的建设投资主要由政府牵头及投入,这使得资金投入与需求成为一对矛盾。这种矛盾在中小城市的职教园区建设中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政府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职教园区建设还是由政府一手包揽,由政府承担筹措资金的责任,这与以前由政府独家办学并无本质差异,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职教园区建设资金不足的局面。面对几个亿乃至几十个亿的资金投入,如果不靠市场化运作,很难保持职教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4.4 资源共享不足

职教园区建设规划之初,在园区公共设施建设、二级院校间人力资源以及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尚未形成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容易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利用率低等一系列现象。职教园区内院校之间即使有共享,也只限于体育、娱乐和生活等设施,对专业、课程实训基地等的共享机制、模式探索还不够。

4.5 职教园区内涵建设不够

很多地方政府建设职教园区主要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往往比较注重职教园区的规模建设,但对于职教园区内涵建设考虑较少。比如,对于如何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何建立开放教学平台,如何保障顶岗实习的有效进行以及如何构建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5 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对策

5.1 加强调研,科学预测,合理布局

一是充分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资源优势、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及各行业人才需求状况,构建科学合理、适应当地人才需求的专业结构,努力做到职业教育结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匹配。园区内应结合自身传统办学优势,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特色和品牌专业。二是科学预测学龄人口,根据目前招生数量以及未来几年可能的学龄人数来规划职教园区规模。按照支柱产业和紧缺专业的人才需求缺口来调整专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园区内二级学院的专业,使之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到产销对路。

5.2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规划实训基地,整体设计职教园区

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通过讲授形式让学生获得相关的技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直接“操练”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按照这种职教课程观,实训基地的功能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还要以技能训练为基轴,融理论传授与技能训练于一身;实训基地不仅要注重设备等硬件的陈列,还要注意配以相关的讲授设施,把两者有机融合起来。为了节约成本,可以由政府用公共财政投资,建立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实训基地,为园区内职业院校、职业培训中心提供实训的场地和设备,提高职业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率。

运作资金的筹集可以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政府继续滚动投入,二是通过有偿使用来获得一部分维护资金,三是向企业出租。同时,应完善公共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这样才能确保公共财政为公众服务。此外,职教园区建设应规划好教学、生活、娱乐、体育和休闲区域,每个区域既要发挥各自功能,又要相互贯通形成整体。职教园区建筑应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园区文化建设应围绕如何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和职业人这个根本目标。

5.3 创新筹资机制,探索职教园区多元投资融资体制

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设投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当地政府投入巨资建设,然后交由引入的高职院校管理使用,自主办学;二是以学校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和提供一定的办学条件,如政府将部分教育基本建设拨款改为贷款贴息,学校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或土地置换方式来建设;三是以社会投入为主,政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甚至提供土地,由企业投资兴建,还可以是教育集团或教育投资公司参与建设,学校以长期租赁的方式办学,实现园区所有权和办学权的分离。资金是职教园区建设的根基,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职教园区建设就寸步难行。因此,应创新筹资机制,探索多元化投资融资体制,为职教园区顺利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如何保证建设资金的充足: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机制。提高城市教育附加费在职业教育上的比例,设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专项经费,增加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逐步建立以在校生和生均培养成本为主要指标的新型财政拨款机制。二是制定园区企业制度化投资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设施资源,构建园区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和科研基地。三是探索社会投资融资机制,用市场的办法吸引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投资,引导社会各方面投资入股,共建共享,扩大高职院校融资渠道。四是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在职业教育项目、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经费及其它中央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等。

5.4 充分共享职教园区内资源

社区职业教育范文5

关键词: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社区教育发展;指标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87 -02

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质是在一定的城镇社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为提高社区成员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而开展的教育服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开展的教育服务。其中,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对社区教育的知晓度、对地方高职院校的社区服务的认同度、社区企业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培训满意度等是地方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主要目标和重要指标。本研究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将从“五层面四个度”,五层面即经济建设层面、政治建设层面、文化建设层面、社会建设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层面等提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的绩效评价和指标体系。

一、问题提出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在普及发展社区教育的基础上,加大各类教育和学习资源的统筹协调与整合开发,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沟通。”实际上地方高职院校作为区域性高等教育机构,发挥其优势和作用,积极参与社区教育,不仅是高职教育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也直接关系着和谐社区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探索评价地方高职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与社区教育的联系,搭建双方共同发展的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一)社区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社区教育功能,完善相关指标体系建设

2013年鲁昕副部长在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出要努力拓宽教育渠道,推动社区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逐步形成,社区教育已经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其社会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因而需要整合各方教育资源,需要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功能和作用,构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是完善相关服务,促进社区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参与社区教育也是现代高等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构建指标体系是促进高职院校更好服务社区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服务社区,参与社区教育的职能是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是由高等职业院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在从传统社区向学习型社区的转变过程中,这种转变对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提出了新的要求。何为服务社区教育以及如何服务社区教育需要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构建来完善,通过完善相关的指标建设,构建出适合社区实际和地方高职院校特点的指标是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关键是“五层面四个度”,即经济建设层面、政治建设层面、文化建设层面、社会建设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层面以及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对社区教育的知晓度、对地方高职院校的社区服务的认同度、社区企业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培训满意度。

经济建设层面:发展规划,区(县、市)、街道(乡镇)均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并列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和教育事业规划之中,并加以认真落实。

政治建设层面:制度建设,建立并实施社区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责任目标制度、会议制度、资源共享制度、机构和队伍建设制度、经费投入制度、评估检查制度、激励制度等,并纳入政府教育督导评估范围。

文化建设层面:宣传动员,通过多渠道,采取多形式向社区成员宣传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基地与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终身教育网络建设,建有网络学习平台,社区数字化学习取得明显效果。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和服务程度较高,社区内教育培训机构教育资源共享度高;社区内非教育机构教育资源得到较好地开发和利用;社区重视无形教育资源的总结、提炼和利用;社区积极建设学习资源服务圈。

社会建设层面:资源开发和服务,社区内高等学校等积极向社区开放,为社区教育服务;社区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学习资源服务圈。注重社区教育机构能力建设,积极开发具有社区教育特点的课程资源,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文明建设层面: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理念和社区归属感有明显增强;社区成员精神生活质量和环境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社区和谐稳定,文明程度较高。

“四个度”指的是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即对接受社区教育服务的满意率达70%以上;对社区教育的知晓度、认可度,即对接受社区教育服务的知晓度、认同度达80%以上;对地方高职院校的社区服务的认同度,即社区企业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培训满意度达到80%以上。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和服务程度,即社区内教育培训机构教育资源共享度高,社区内非教育机构教育资源得到较好地开发和利用,社区重视无形教育资源的总结、提炼和利用,社区积极建设学习资源服务圈。

三、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面对我国城镇社区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功能和作用是改善这一状况的重要途径。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无疑是对我国城镇社区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改进,积极实现资源共享和竞争优势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高职教育在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方面也是有益的探索。

理论意义方面,随着我国城镇社区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社区教育由政府承担或者社区自身承担已经出现问题。教育资源不足,包括师资的不足、教学设施的不足,竞争力弱,与地方高职院校的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探索构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深入研究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在社区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剖析其背后的动机,分析其主要模式,可以丰富和发展我国社区教育理论的研究,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

实践意义方面,面对我国城镇社区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功能和作用是改善这一状况的重要途径。探索构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对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在城镇社区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研究对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以及建立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实践活动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对我国城镇社区教育进一步改进工作,积极实现资源共享和竞争优势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是对高职教育在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方面的探索,真正体现出大众教育、公共服务的特点,而这也是对高职教育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实际上,知网搜索的文章发现,“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的理论探讨还比较概括化;实践层面也大多是地方性的工作与具体经验情况的介绍,要么单从宏观层面上介绍,要么只从微观的具体操作层面上探讨;注重中小学与社区的结合,而忽视了高校与社区的互动。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指标体系建设基本没有涉及,导致双方的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的特点,更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的区域优势,也较少挖掘它在城镇社区教育方面的价值与作用。因而,从“五层面四个度”探索提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的绩效评价和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牛俊杰,张侃侃. 以学校为先导的社区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07):128-130.

[2]崔巍.自学考试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3]李焰.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联动发展新机制的构建[J]. 现代教育管理,2011,(06):36-38.

[4]肖雯. 高等学校对构建学习型社区的作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5]郝美英,张维. 论社区教育中高校资源的开发[J].成人教育,2010,(08):23-24.

[6]杨里平.论学校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沟通[J]. 职业技术教育,2003,(25):58-60.

[7]宋诚英.依托高职资源构建信息化社区教育的探究[J]. 高教探索,2010,(03):116-119.

社区职业教育范文6

关键词:社区教育; 专业化发展; 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163-002

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需要一支良好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今,学习型社会理念已深入人心,其中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也日渐为人们所认识,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学习型社区,加快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实现“学有所教”目标,已成为社区教育中心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开发区建立健全了社区教育的领导机制,认识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社区教师队伍,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重中之重”,对社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将对社区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加强对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是一个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我校三年来不断加强校本培训,从不同侧面对专职教师专业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切实加强社区教育师资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主要体现在:

1.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紧迫性

社区教育实践的发展,引发了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这是时代的诉求。我市社区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也强化了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需要,认识到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在相关文件中一再对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途径,作为从事社区教育的专职教师,更应该做终身学习的引路人,重视社区教育的作用、研究社区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拓展社区教育的领域、创设优良的社区教育氛围、提升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促进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终身教育发展,必须关注和推进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2.社区教师专业素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属性决定了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需要。社区教师作为一种社会专业,仅仅获得一定的学历、获取教师任职资格证已经显得不够了,尽管这是最基本的必备条件。社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是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提高社区教育质量和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根本保证。

3.社区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社区教育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发展

面向实践本身是我们重新理解社区教育的基本态度和方式。社区教师专业发展是在社区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社区教育中心应该而且也必须成为社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基地。社区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社区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本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紧密联系。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正是在这种吸引、鼓舞下形成的内在于教育实践本身的研究指向。

4.社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

校本培训有助于校本教育行动研究,学校在此基础上具有发展活力。社区教师通过校本研修、网络学习,真正体验到专业发展的价值。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交流空间和学习领域,从而产生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的动力。要从学校发展目标中去培训教师群体,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同时又要区别对待,以教师个体发展促进教师群体发展,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使得我们更有必要进一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揭示在建设学习型社区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基本途径,同时进一步探讨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校本培训模式,形成在创建学习型社区背景下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促进专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和带动社区教育的其他两支队伍的建设,进而进一步推进学习化社区的建设,给地方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研究的现状和背景

目前国内对社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都是对教师队伍宏观方面的研究,包括教育投入、教师配备、教师培训等方面,而涉及到社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则是局部研究。国际上对社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其研究成果我们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我市“十二五”社区教育发展总体目标是:发展终身教育,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办学网络,全面构建高水平终身教育服务平台,为在全国、全省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目标的提出,为我们社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园区加大了社区教育的基础投入,并加强了各类社区教育培训,使中心专职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社区教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其表现为社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社区教师工作环境、教育条件都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师自我发展空间扩大,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通道逐渐打开。当前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有三种群体组成:专职、兼职及志愿者队伍,在这三支队伍中,专职教师队伍是有机整合其他两支队伍,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核心与骨干力量。随着园区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必然引起各级社区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因此形成了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良好社会环境。拓宽社区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研修、网络交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领域,研究一条解决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行动研究中,社区教师由传统的被动教育教学成为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使社区教师拥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地位,研究过程本身就是社区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过程。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我校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创建学习型社区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集中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把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学校的读书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果。结合本中心的发展特点和特色培训项目,引领教师走好专业发展之路,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社区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理论水平。

在各项因素都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要提高学校的效能,关键就在于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学习一是从观念上突破,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服务意识。社区教师在学校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当深入基层走进社区时,是一个沟通协调者;当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办学时,是一个后勤保障服务者;当在学校内部分工时,既是一个管理者,也是一个实践者;教师的多重角色决定了“专业成长”的特殊性和复合性。要求教师主动服务,不断改善、提高服务质量。二是以评促建,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结合宜兴市社会教育机构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细化班主任工作规范,首先在校内开展评比,评选出校级优秀班主任,再上报宜兴市优秀班主任。通过评比活动,以评促建,加强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着力抓好校本培训,提升了班主任工作水平;三是重视教师的读书培训,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提倡在广泛阅读中行进,在多维交流中行进,在行动研究中行进,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用“教育思考”支撑教育教学工作,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在总结中不断提升。充分利用学校工作例会、党员会议、教师QQ群等,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每年上半年全体教师研读一些必读书籍,下半年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评选出优秀征文上报市教育局参评,并在校内组织演讲竞赛的基础上,推选获奖选手参加教育局组织的读书演讲比赛;四是深入开展师德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结对活动。将新调进教师按照工作任务安排情况与老教师挂钩结对,促进新教师较快熟悉业务,进入角色,缩短适应期,同时也提供给老教师一个吸收新鲜养分,增强前进动力的机会,新老教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文化引领,提高身心健康

我们通过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来彰显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通过文化引领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在形成个性对待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态度的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丰富的道德性这一条主导红线时,学校的精神生活才能成为现实的教育力量。”师德完美于心理,心理健全于师德。首先是教师对社区教师角色的认同,热爱社区教育工作。将自身的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免除不必要的忧虑。其次是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区教育别重要,融洽的社区关系,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便于协调管理,对社区教育的开展有很大帮助。在校园文化的引领下,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提高社区教育工作效率,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3.强化实践,提高工作水平

社区教育是依照社区建设发展及社区居民的需求,充分地、有效地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来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的教育。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社区教育与社会应该一体化,对社区教育的理解,只有在丰富现实的社区教育实践中才能真正获得,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社区教育需求的深化,使教育直接面向人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应当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校日常生活、工作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社区教育和变化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推动社区教育实践的前进,探索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社区教育。

我们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本社区、本校实际出发,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社区文化,遵循社区教育规律,围绕社区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培训工作,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发展服务。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实践研究来实现自我发展、实现服务价值。

总之,我们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着力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型的较高专业化和职业化素质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创新,为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服务,在一定条件下以社区教育的发展振兴一方经济。同时教师有效的持续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生命力的源泉,以教师的发展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从而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

基金项目:2014年度无锡市成人教育协会立项重点课题“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立项号:CJKZD03)

参考文献:

[1]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教育研究,2001.11

[2]宁虹.重新理解教育―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9

[3]陈乃林主编.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版

[4]厉以贤.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