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评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渔业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渔业评估

渔业评估范文1

【关键词】 海上平台;海洋工程;工程作业船舶;碰撞风险;故障树

0 引 言

随着石油、天然气、渔业、风能等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不断开展,各种海上离岸建筑也在不断地建设并投入使用,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海洋油气生产平台和钻井平台。

挪威船级社的《全球海上事故数据库》统计资料显示,1970D2002年,全球共发生船舶与平台碰撞事故465起,其中,工程作业船舶在平台作业、演习、生产和维修过程中发生的事故189起,占事故总数的40.65%。此外,为了进一步寻找碰撞原因,根据英国能源局关于船舶与平台碰撞数据库中的相关统计数据,1975D2001年10月31日期间共发生了557起事故,其中549起是由平台与工作船舶之间发生碰撞造成的。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工程作业船舶是船舶与海上平台发生碰撞的主要肇事船型。

海上油气开发平台在建设、运营和维护的过程中,离不开各类工程作业船舶,而工程作业船舶在驶近海上平台,以及在海上平台附近作业的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人员操作、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与工程结构碰撞的风险。如何对此类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方案,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成为海洋工程领域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引入故障树的基本原理,构建作业船舶与海上平台碰撞概率预测故障树模型,将该问题分解为驶近过程中和作业过程中发生碰撞概率预测两个子问题,并逐步分解为若干基本事件的组合,将复杂问题逐步简化成多个简单问题,从而对碰撞概率进行预测。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从工程作业船舶和海上平台的结构安全方面,利用船舶动力学原理[1]、海洋结构的有限元建模与仿真等方法[2],研究结构的安全性,为海上平台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有关工程作业船舶与海上平台碰撞概率估算的研究较少。风险的大小是通过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之乘积来衡量的,因此,估算碰撞的概率同样十分重要。

关于碰撞概率评估问题,最为常用的是船舶交通流理论[3]:根据离岸建筑物周围交通流的长期统计特征,获取船舶处于碰撞航向的概率,进而研究在不同海况下避碰失效的概率,将二者综合即可求得碰撞概率。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船舶交通流具有明显的统计特征,然而对于工程作业船舶来说,无论是船舶数量和工作频率,都不具备该特征,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例如,DAI等[4]提出一种服务船舶与海上风机碰撞风险评价基本框架,综合运用故障树(Fault Tree)、事件树(Event Tree)、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等研究船舶与风机的碰撞概率,然而该研究成果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海洋平台需要进一步论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分析工程作业船舶航行和作业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通用的、并且能够适用于工程作业船舶与海上平台的碰撞风险评估基本模型。

2 水上交通风险评价基本流程

不同领域的风险评价通常都会遵循某种固定的步骤,而在水上交通领域,最为常用的是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的综合安全评估(Formal Safety Assessment,FSA)。FSA已被公认为是目前水上安全评估的标准化程序,其基本步骤见图1。本文风险评估框架主要解决步骤1和2中的相关问题。

3 工程作业船舶与海上平台碰撞风险评估模型

3.1 故障树

故障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将某个不利事件的发生看作是由一系列简单事件发生共同作用造成的。将事故看作一个较为复杂的顶层复合事件,利用“与”“或”来描述简单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再进一步根据预测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顶层事件发生的概率。“与”门和“或”门的基本原理见图2和图3,其中:ET(TOP EVENT)为顶层复合事件;E1(EVENT 1)和E2(EVENT 2)为基本事件,其发生概率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或者相关领域专家的主观判断获得。

ET是否发生由事件E1和E2共同决定。对于“与”门来说,只有E1和E2同时发生,ET才会发生。因此,ET发生的概率为

=(1)

式中:表示顶层事件ET发生的概率;表示基本事件Ei发生的概率。

对于“或”门来说,两个底层事件只要有一个发生,ET就一定发生;因此,其发生概率为

=1- (2)

当顶层事件较为复杂时,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层级,且一个“与”和“或”门中可以存在多个子事件。假设故障树中有n个底事件 ,C为某些底事件的集合,当其中全部底事件都发生时,顶事件必然发生,则C为故障树的1个割集。若C是1个割集,且任意去掉其中1个底事件后就不再是割集,则C为最小割集。只要计算出所有最小割集中事件的发生概率,就可以求取顶层事件的发生概率。

3.2 工程作业船舶与海上平台碰撞故障树模型

利用故障树的基本模型,对工程作业船舶与海上平台碰撞风险进行建模研究。在建模前,应先对碰撞风险进行危险源识别,即找出导致碰撞的各个环节中的主要因素。工程作业船舶与海上平台的碰撞事故可能发生在船舶驶台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于船舶在平台附近作业的过程中,这两种碰撞类型的发生机理存在较大差异,其影响因素也有所区别。按照以上思路,构建工程作业船舶与海上平台碰撞发生概率的故障树模型(见图4),各个节点表示的意义和类型见表1,其中所有节点都存在是(Y)和否(N)两种状态。

由图4可知碰撞事故可能发生的路径,顶层事件是否发生由航行中是否发生碰撞和作业中是否发生碰撞决定。航行过程中的碰撞事故进一步取决于船舶是否处于碰撞航向以及监控设备是否检测到这一危险态势,后者为基本事件,而前者则进一步由t望失误和避碰失误两个基本事件共同决定。作业过程中的碰撞事故由船舶是否失控和是否遭遇大风浪两个因素决定,而船舶失控则由推进器故障和舵机故障两个基本事件决定。

根据故障树中的最小割集的概念,以及工程作业船舶与海上平台碰撞故障树模型中的基本逻辑关系,可以得到最小割集{x6,x5},{x7,x5},{x10},{x11},{x9}。

通过求取在每个最小割集中基本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则所有割集发生的概率之和记为顶层复合事件的发生概率,即

Px1=Px6 ?Px5 + Px7 ?Px5 + Px10 + Px11 + Px9

(3)

从以上的模型可以看出,故障树模型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将一个复杂事件发生概率的预测问题进行逐步分解,转化成若干个基本事件的组合,通过计算基本事件组合发生的概率获取复杂事件的发生概率。需要说明的是,式(3)中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因受到具体的海洋工程特征、作业船舶性能、操作人员技能和素质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结 语

本文在水上交通FSA的基本框架内,利用故障树的基本原理,研究了作业船舶与离岸建筑物的碰撞概率计算模型,利用故障树的“与”和“或”两个基本逻辑关系,将碰撞事件逐步分解为若干个能够根据历史数据或者相关领域专家的主观知识获取发生概率的基本事件,最后根据故障树结构获取的最小割集,集合计算碰撞发生的概率。该模型不同于传统的基于交通流的碰撞概率预测模型,其为碰撞风险评价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李润培,陈伟刚,顾永宁.船舶与海洋平台碰撞的动力响应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30(3):40-47.

[2] 欧进萍,段忠东,肖仪清.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渔业评估范文2

    职业防护现状以及职业卫生管理防尘设施采用布袋除尘、水淋塔降温除尘。但但某些车间的工程防护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铸板车间各铸板机铅液下注口罩口面积不足,不能完全覆盖铅烟发散点,铅烟的捕集率不高;分刷片车间机械通风不够,各送风口与主风管道成直角,大大影响通风效率;组装车间的送风机在室内,排风系统不符合要求。个体防护用品有布帽、工作服、罩衫、3M防尘口罩、手套,酸作业岗位配眼镜、皮裙及长筒靴等。大部分职工个人防护用品佩戴符合规范,但在酸作业岗位有些职工眼镜佩戴不符合规范。辅助用房包括有浴室、更衣室、卫生间、洗衣房等。目前企业已建立较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有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每天对所有车间的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考评公布,实行一定的奖惩措施,并且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及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在有毒有害场所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和职业病危害告知标牌,并进行了劳动合同告知;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健康体检。

    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通过查阅文献[1]和现场调查,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铅烟、铅尘、硫酸、二氧化锡、三氯甲烷、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因素等。极板生产及电池组装过程中详细的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环节。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铅烟、铅尘按照前述生产过程中存在铅危害的岗位,设立铅烟监测点5个,获得有效样品9份,TWA范围在0.008~0.354mg/m3,平均值0.145mg/m3,超标率为40.0%。铅烟危害主要存在于铸焊岗位以及跨桥焊接岗位,TWA超职业卫生限值10倍以上(见表1)。铅尘共监测14个点,获得有效样品28份,TWA范围在0.051~2.432mg/m3,平均值为0.353mg/m3,超标率为100%。铅尘危害分布于极板的各个主要生产过程,特别是正板切片岗位超职业卫生限值48倍以上(见表1)。硫酸硫酸主要存在于制酸、涂板以及充放电岗位,共设立监测点7个,获得有效样品14份,TWA范围<0.3~0.8mg/m3,所有检测点的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见表2)。二氧化锡和三氯甲烷二氧化锡主要存在于焊接岗位,共设立监测点2个,有效样品4份,TWA均低于检出限0.1mg/m3,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三氯甲烷主要存在于封盖上胶岗位,设立监测点1个,获得有效样品2份,TWA均低于检出限10.0mg/m3,同样也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物理因素按照前述生产过程中存在噪声危害的岗位,设立噪声监测点24个,8h等效声级(LEX,8h)范围在63.3~93.3dB(A),平均值84.4dB(A),超标率为50%,其中切片、球磨、焊接及装模岗位的LEX,8h超过90dB(A),超标比较严重一般情况对于企业接触铅作业的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共采集451份职工的血样,并进行了血铅的测定,其血铅水平范围26.4~595.6μg/L。400μg/L以上共69人,血铅水平达到慢性铅中毒观察对象[2]者占总人数的15.3%。男性职工血铅水平显着高于女性职工(t=3.768,P<0.001),且超标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86,P<0.001),见表4。2.5.2不同岗位职工血铅水平所有涉铅岗位中分刷片、焊组岗位职工的血铅水平较高,分别为(374.0±91.1)μg/L和(360.8±97.5)μg/L,而且超标率分别达到了34.1%和26.2%;包装岗位血铅水平较低为(132.8±72.5)μg/L,尚未发现血铅超标职工。

    通过本次对该铅酸蓄电池企业生产工艺的调查和现场环境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基本了解了铅酸蓄电池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生产环节中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铅酸蓄电池企业产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铅烟、铅尘以及噪声。从检测结果来看,铅危害最严重的岗位是焊接、极板生产岗位,均超过职业卫生限值10倍以上;从体检结果来看,上述两个岗位血铅超标率也最高,提示这些岗位可以作为铅酸蓄电池企业铅危害控制的关键岗位。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生产岗位空气中铅尘浓度较高,铅作业工人血铅值与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浓度有关[3,4];另一方面极板生产车间工程防护设置不合理,影响排风通风效果,含铅废料随意堆放,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焊接岗位缺乏铅烟捕捉系统。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在职业卫生管理及劳动防护状况等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职业卫生方面持续改进,包括投入资金更换3M防尘口罩;最新采购并安装专业Nederman焊烟净化器,用于焊接岗位,同时定制了罩衫穿着于工作服外,并进行定期的清洗更换;对通风除尘设施改造;邀请省职业病防治方面的专家去企业进行职业病防治的讲座;积极发明新专利(例如酸雾收集器)降低职业危害物质的释放;不断引进自动化程度更高、密封效果更好的仪器(自动包片机)。在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中,铅危害往往被放到首要位置,而噪声作为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易被忽视。通过调查发现,在存在噪声危害的工作岗位,没有一名职工佩戴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而是直接暴露于噪声环境中。众所周知,长期暴露噪声环境中可以引起职业性噪声聋,严重影响工人的生活质量,在我国职业性噪声聋所引起的经济纠纷仅次于尘肺。

    铅酸蓄电池企业的噪声防护同样刻不容缓。耳塞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护措施,建议该企业尽快将耳塞加入到个人防护用品行列,考虑到耳塞佩戴的不舒适性,应定期检查耳塞的佩戴使用情况。该企业定期委托当地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每季度对铅接触人员进行血铅检查。从体检报告来看,一方面,职业健康体检未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开展,噪声、酸雾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在检查中未体现;另一方面,男性职工血铅超标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职工,其原因可能与生活卫生习惯有关[5]。职业健康体检是发现职业禁忌、早期职业损伤以及观察职业病防护措施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并妥善安置出现职业健康损害的职工。据江苏省环保厅的公告,截至2011年7月,我省关闭取缔蓄电池企业达158家、停产整顿248家、限期治理24家、正常生产企业36家、正在建设企业18家。正在生产运行的涉铅企业81%分布在苏中、苏北欠发达地区。全省涉铅职业人群达10万余人。近年来,全省各地发生十余起铅危害引起的纠纷事件,给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亟待出台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规范以保障劳动者健康。

渔业评估范文3

资产评估机遇挑战改革

一、从《资产评估法》看行业机遇和挑战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评估行业已经形成了包括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土地估价、矿业权评估、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和保险公估在内的六大类评估专业,分别由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和保监会等五个部门管理。这就是行业人士都熟悉的“五龙治水”,这种多头管理体制不仅增加了政府监管成本,也加重了评估机构的负担,不利于公共管理形象的树立,这种管理体制的根源在于评估行业法制建设不健全,没有一部行业的根本大法。资产评估法的颁布对于评估行业结束多头管理,统一管理,凝聚行业力量,将评估行业做大做强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今年,折腾了7年的《资产评估法》终于进入了二审,总的来看,与一审稿相比,二审稿一个突出特点是按照简政放权、政社分开的要求,将更多政府部门管理权限向行业协会下放,着力厘清、理顺政府、行业协会、评估机构之间的关系。其在一审稿的基础上,第一个亮点是补充了关于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获准注册的,由资产评估协会颁发执业证书,并报国务院相关部门备案,把政府从考试,注册这类细节实务中解脱出来,使政府在宏观指导上投入更多的心血;第二个亮点是在设立评估机构上,今后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选择商事主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第三个亮点是对评估师、评估机构执业要求更加明确;这些新的草案完善将进一步减少行业一直以来被人诟病的行政干预,维护资产评估师作为第三方的独立和客观。

虽然《资产评估法》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是目前其颁布的可行性和是否能够真正达到大家所希望的效果仍然存在诸多挑战,比如,利益各方的博弈仍然激烈,各级行政部门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领地”,围绕《资产评估法》的争论一直不断。这也是为什么资产评估法迟迟不能出台的原因。其管理体制中关于由其中哪一家来主导协调配合机制仍然没有定论,但是由任何一方主导都有可能引发其他几家的不满,而如果没有任何一家来主导,协调配合机制又难免空转,不能实现统分结合的目标。另外诸如目前评估协会是否有能力能够承接政社分开,简政放权这些挑战都是需要慎重思考解决的。

二、从《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看机遇和挑战

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使得目前来说,公允价值的计量和研究从学术研究正在进入到实践运用领域,资产评估如何更好的服务于财务报告成为行业未来发展重要的机遇。该《指南》有效衔接了会计与评估的工作,通过作为独立第三方的资产评估师获取充分信息,进行专业审慎分析,确定公允价值将有利于满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长期以来,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业务主要以国有资产为主,评估的主要经济行为主要涉及的是企业改制、合并、股权转让和重组,多以产权的交易和置换为主,《指南》指出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将对评估的业务类型产生重大影响,带来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使评估的业务不在局限在法定业务上面,回归到本来的市场主体中去。但是同时,以财务报告为目的业务类型多样化,其业务类型将涉及到与价值评定相关的议定程序,协助企业管理层对能否持续可靠地取得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评价,这就需要资产评估师不仅拥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拥有更细致的沟通和分析能力。另外评估对象的多元化,也给资产评估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的资产千差万别,商誉等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复杂性,使得资产评估师要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再者,评估师还需通过正确理解《指南》,构建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和会计计量属性的逻辑关系,会计准则中涉及的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现值都应该与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相对应,通过构建这个逻辑关系,不仅有利于满足服务会计的需求,还能够帮助评估工作的展开。

三、结束语

资产评估行业市场放开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此一步终将是评估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归途,只是来的有点突然而已;就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趋势而言,根据目前的市场格局,咨询类和企业整体价值评估是其他评估行业不可取代的,也是最贴近市场的业务。虽然没有了资格准入,并不意味着要降低评估师准入的门槛,相反资产评估行业协会应以此为契机,加强资产评估师考试内容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再者,行业协会应制订更加严格和更高标准的评估资格发放制度,虽然政府层面已不要求,但是为了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听之任之是万万不行的,没有了资质的限制,随便哪家机构都来参与,客户如何来进行甄别?良莠不齐的执业水平也势必产生更加严重的靠压价等恶性竞争的出现,没有质量、不讲诚信,才是评估行业的灭顶之灾。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改革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产评估立法的顺利推进,无视执业质量的机构和个人终将被市场淘汰;对于广大的从事评估工作的人士来说,未来的评估行业既面临机遇,也充满了挑战。评估协会应该抓住机遇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加快评估立法,加强行业自律,建设法制行业。评估师也应该抓住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依靠过硬的专业素质获得市场的认可,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辉.资产评估法在艰难中前行[J].法人,2013(12).

[2]岳彩周.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行业乱想[J].南风窗,2013(22).

[3]李维宁.资产评估:机遇、问题与对策[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3).

渔业评估范文4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并实施,对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评估考核是最后一个环节,虽是重要的承上启下环节,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从而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体实施效果。本文以A电信分公司为例,对其评估考核环节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工作,构建效果评估体系,以期对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评估考核;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闭环的管理流程,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分析及评估与考核五个环节。本文重点探讨评估与考核环节(以下简称考评环节)。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是指基于预算编制的内容,对照一定的标准,对预算执行的单位和责任人预算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激励约束措施,是衡量全面预算实施成果的有效手段。

一、全面预算管理考评环节的重要性

(一)考评环节是全面预算管理中一个必要的环节,形成全面预算的闭环体系。闭环式管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它能帮助公司将预算管理与公司战略作更好的结合,从而提升管理效益。

(二)考评环节是预算管理的最终环节,是衡量全面预算实施效果的有效手段,起承上的作用。通过设计科学、完整的考核体系对预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预算管理工作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支撑着企业的战略发展,作为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周期预算管理工作的总结、检查与评估,也是激励奖惩的依据。

(三)考评环节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制定后续优化策略和更好启动下一周期预算管理的需要,起启下的作用。凡是管理,就应该讲求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也不例外,我们通过对上一周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及时纠正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偏离企业预算目标的行为,为下次预算编制提供丰富的资料和经验,是下次预算编制的基础及起点。

二、A电信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A电信分公司是广东电信公司属下一家负责全省光缆通信线路集中运营的直属机构,承担长途干线考核指标,具体负责全省长途干线光缆大修改造、抢险救灾统一组织、重要通信保障、干线光缆网络优化等工作,负责光路故障预检测,为市分公司本地光缆维护及优化、装维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属后端运营企业,无独立的业务收入核算。自2006年起,在上级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开始引入全面预算管理,至今已实施近十年,取得较好成效。但我们发现,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成效甚微,大家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松懈,经分析,主要是公司在整个预算管理链条中,预算的考评环节做得不足,例如,在年度预算的前期时间进度总体较低,预算执行压力集中在第四季度,而对于一些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的偏差,往往也在第四季度预算调整环节进行弥补,而并未受到考核,对于资源的投入,虽然也使用了零基预算,项目单独核算等方法,但具体投入产出的效果,如何优化资源的配置却缺少一个科学的评价。当然,这其中也有客观的因素,即A电信公司是一个无收入核算的单位,没有直接产生的效益可以评价,评价指标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难度,衡量标准也比较欠缺,那是否就可以省略考评的环节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三、A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考评分析体系构建

为更好评价全面预算算实施效果,应尽可能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估,从效果、效率、效益、效用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一)效果评价指标:预算资源结构分析主要从配置各类预算资源的占比进行分析,判断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是否与公司发展目标相匹配,以A公司为例:A公司网运成本预算5208万元,结构占比达77%,其中骨干层长途光缆及海缆修理费投入3021万元,结构占比45.8%;接入层光网优化等修理费投入1632万元,结构占比24.7%;从资源投入结构可看出,关键性的核心生产预算不论是从预算数还是结构占比,都呈现出聚焦网络基础,在确保骨干层长途光缆有效支撑的基础上,逐步向做好对分公司凸显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光宽网络支撑、向市场与客户发展倾斜。在综合管控成本中,除电路租赁费用、税费、财产保险费、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和按照公司规定测算的人员费用等,业务招待费等行政办公费用、车辆使用费用等均严格管控,资源投入均出现负增长,其中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和会议费等四项行政办公费用年度实际开支较配置值减少22%,压减的费用也投入至生产业务中。从预算资源结构情况可看出,预算资源投入凸显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网络基础及光宽重点业务为核心的资源结构,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二)效率评价指标:预算资源投入产出比率分析主要根据成本项目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进行分析,判断预算资源投入的效率,以A公司为例:A公司目前负责了宽带二次预处理的业务管理工作,并直接投入了90多万元以提升业务处理能力,减少客户端维护人员上门维护的次数。年度宽带故障派单量约720万单,较上一年增长158万单约28.1%;预处理成功率上升到28%,较上年提升了8个百分点;成功预处理的工单量201.6万单,较上年提升79.4%。从资源使用价值效益角度分析,预处理成功率提升8个百分点即成功预处理工单增加45万单,也就是减少客户端维护人员上门维护次数45万次。按照装移机工费与客户端维护标准成本定额预估50.25元/单测算,可减少维护费用2261.25万元,资源投入价值效益明显。

三、效益评价指标:预算资源使用效益分析

主要分析资源投放具体项目后所产生的效益,以A公司为例:A公司长途光缆隐患整治与光网优化合计投入预算资源3352万元,其中长途光缆隐患整治及海缆维护投入1851万元、光网优化投入1501万元。其中4G光路优化项目实际投入207.9万元,累计完成IPRAN网络B及以上设备光路优化235组,B及以上设备光路成环率从年初的83.25%提高为94.15%,另全省完成A设备上联B设备的光路优化875条,有效提升了基站的成环率。通过对光网隐患的整治优化,光网故障量明显减少,减少了后期的故障处理费用,对于隐患的整治是越早投入越提早受益,资源的使用时间效益越能凸显。而另一方面,长途光缆更新改造与隐患整治资源时间进度偏慢,且效益很难在短时间呈现,分时间阶段进行优化以做好长途光缆维护支撑尚待提高;从预算执行的进度分析,该项资源的执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效用评价指标:分公司满意度、内部客户满意度分析

主要是反映预算管理所产生的作用及影响,A公司以服务分公司为主,设置分公司满意度、内部客户满意度指标。该类指标可以进行同期的数据对比,以检验预算资源使用效用。通过上述几个维度的分析,可评价上一年度预算资源投放的有效性,并据此对责任人责任单位进行相应的考核与奖惩,为下一年度预算提供编制依据。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考评是整个预算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企业改进提升预算管理工作,企业实施奖惩及激励提供了信息及依据,是企业提高绩效有效手段,只有不断优化,建科学、高效、有序的考评体体系,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景,贾晓平.基于绩效预算管理的医院业绩评价体系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9).

[2]宋锐.浅析基于全面预算的综合绩效考评[J].新会计,2013(07).

渔业评估范文5

Abstract: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 has deeply implemented at the universities in China, but it has not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to evaluate its effect. Based on the fuzziness of the assessment indicator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and shows evalua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instance, which prove the assessment method is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评估体系;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evaluation system;AHP;fuzzy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12-02

1 评估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教育评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价程序的设定、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过程的操作等多个环节。必须紧紧围绕“提高职业发展教育水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这一目标,坚持目的性、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以确保最终构建的评估体系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果,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水平,促进工作的良性开展。

2 评估体系指标的构建

《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1]中将“制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综合测评指标”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作为了“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要求“对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组织、相应的设施设备、专业的人员、专门的活动或教育场地等硬件指标;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目标、计划、组织以及实施内容;学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系统性、持续性、动态发展;以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实效等进行评估”。同时在《关于加强上海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实施意见(试行)》[2]中提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要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积极发挥现有各类教育载体的作用,努力形成职业发展教育的课程体系、校园文化体系、社会实践体系和个别辅导体系”。

本文根据上述要求及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最终选定从管理与保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工作实绩、教育工作成效等四个维度设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水平评估体系。含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具体如图1所示。

3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是评估体系构建中的重要部分。为了提高评估体系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我们引入系统科学领域的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3.1 方法原理及权重确定步骤[3]

3.1.1 构造判断矩阵。采用1-9标度法(见表1),构造判断矩阵A。

3.1.2 确定各指标权重。对于每一个判断矩阵A,采用方根法求出其最大特征根λmax(λmax=■■)及对应特征向量W。

3.1.3 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各平均一致性指标,求出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和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若CR

3.2 评估体系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上述步骤,假设经专家咨询建立的评估体系各指标判断矩阵,计算得到各级指标权重和一致性检验如表3~表7所示。可以看出各判断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说明建立的各指标判断矩阵及获得的指标权重是有效的。

4 对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水平进行评估

由于建立的评估系是定量和定性指标的综合,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我们引入模糊评价法对高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水平进行评估。

4.1 方法原理及评价步骤[4] 模糊评价法是在确定评价因素、因子的评价等级标准和权重的基础上,构造模糊评判矩阵,通过复合运算,最终确定评价对象所属等级。具体步骤如下:①将与被评价对象相关的n个因素组成评估因素集U:U={U1,U2,…,Un};②确定评估因素指标的权重集A:A={a1,a2,…,an},其中■ai=1,ai?叟0;③对评价对象的优劣评判给出m个等级,建立评判集V:V={V1,V2,…,Vm};④确定评估因素指标集U与评估等级集V之间的模糊评判矩阵R;⑤确定综合评价模型,求出模糊综合评价集B:B=A×R=(b1,b2,…,bm);⑥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评判。加权平均法是指将评判集中的元素量化,如规定评估等级集V对应的元素值V1=m,V2=m-1,…,Vm=1,D={m,m-1,…,1},评判结果C=B×DT,式中的C是一个介于1到m之间的代数值,越接近m,说明评判对象水平较高,越接近1,说明评判对象水平越低。

4.2 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评估 假设专家根据一定的评判标准对某各高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水平评判结果如表8所示。其中每一项评判等级对应的值表示选择该等级的专家人数占总参与评判的专家总人数的比例。

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得到如下结果:

①评估等级集V上的模糊综合评价集Bi

B1=A1×R1=(0.598,0.305,0.09,0.007,0)

B2=A2×R2=(0.304,0.374,0.275,0.047,0)

B3=A3×R3=(0.259,0.394,0.326,0.021,0)

B4=A4×R4=(0.478,0.423,0.099,0,0)

②目标层对应评估等级集V上的模糊综合评价集B

B=A×R={0.408,0.398,0.180,0.014,0}

③对上述得到的模糊综合评价集进行综合评判。将评估等级集V中的元素量化,即设V1=5,V1=4,V1=3,V1=2,V1=1,则对应目标层的评判结果为4.2,准则B1的评判结果为4.493,准则B2的评判结果为3.934,准则B3的评判结果为3.892,准则B4的评判结果为4.378。

通过评判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该高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水平处于“很好”和“好”之间,而影响其评判结果的是师资队伍建设B2和工作实绩B3两个一级指标。如果我们在深入分析可发现,影响B2评判结果的主要因素是师生比B21指标,影响B3评判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个体咨询活跃度B36指标。

5 结语

总之,本评估体系整个评估步骤明确、评判规则简单,相关数据处理部分可借助计算机实现,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评估方法。但是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水平评估指标的选取及评判标准的确定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沪教委学[2012]67号,2012.12.6

渔业评估范文6

关键词:EVA;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0日

一、EVA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的企业业绩评估方法综述

EVA和平衡计分卡虽然都为“如何正确评价企业”做出了贡献,但它们各自都存在不足之处。由于两者之间存在共同之处和互补性,即存在融合的可能性,所以尝试将平衡计分卡对业绩的预判能力与EVA系统的导向作用融合,进行EVA综合平衡计分卡的构建。

EVA综合平衡计分卡的指导思想是EVA,工具为平衡计分卡。借助平衡计分卡细分企业战略,将其分解成可以进行量化的具体目标,然后用EVA对战略实施的情况进行检验。通过分解以及分析EVA指标,对实施情况进行判断,将驱动要素寻找出来,实现与其他指标的链接,最终形成贯穿着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价值链。

该评价体系的具体做法是:

(一)将EVA置于综合平衡计分卡的顶端,指导其他评价指标。EVA能够将企业增值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对资本成本进行全面考虑,是进行企业财务评价的最重要方法,同时也是管理者在做出管理或战略决策时所必需的参考。所以,如果平衡计分卡的其他指标反映到EVA上,企业的战略和管理都应当是为了取得最大化价值而服务的。

(二)将非财务指标纳入其中。EVA是财务指标,处于因果链的最终端,由往期会计数据计算而成,不能很好地反映将来的情况。所以,引入平衡计分卡,将其中的非财务指标与EVA建立起相关的联系。从财务、客户、学习与成长以及内部业务流程四个维度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最终结果与EVA相一致。

(三)优先选择具体可测度的指标。在最初设计时,要慎重选择符合的各项指标,即既与EVA相关又能分解到平衡计分卡中间。需要指出的是,指标数量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从而更为有效的进行业绩评价;另外,指标体系的权重也要确定下来。

二、EVA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的企业业绩评估体系主要步骤

(一)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对EVA综合平衡计分卡形成认同。EVA综合平衡计分卡能否在管理体系中得到有效运用,首要的就是企业高层要认可它,否则根本无法进行推广让员工接受,就算是运用了EVA综合平衡计分卡,也仅仅只是一个样子,根本就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能。

(二)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要明确。所谓企业战略,即企业对自身的长远发展所作出的规划,为了实施这一规划而在行业地位、竞争能力、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利润增长以及社会形象等方面所完成的任务,即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企业业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推进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企业必须要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

(三)将推进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确定下来。当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以后,要全面考虑各方的利益,将有利于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要素确定下来。即将能够对竞争能力、行业地位、利润增长等战略目标产生积极影响的变量因素确定下来,从而为业绩指标的确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四)合理选择运行部门,对战略业务部门与各个公司部门之间的关系予以明确。选择那些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实行分权的业务单位,作为战略业务部门;然后对该部门与其他部门、分公司以及总公司的关系进行明确,制定总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确定该部门的财务目标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层级关系。如此一来,就不会损害到其他部门与总公司。

(五)进行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与确立。在进行指标选择时,应当尽量控制数量,防止出现信息过量而使成本增加;同时也要让各个指标间保持因果关系,EVA综合平衡计分卡要与战略发展目标相互吻合,从而能够进行证实和控制。指标初步选取之后,要进行测试,如果指标与评价原则不相符,要及时进行修正或淘汰,将最终的指标确定下来。

(六)对整体业绩进行评价。大力推广EVA综合平衡计分卡,让企业员工对其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培训指导,使得员工能够对其产生认可和较为深入的认识。

三、EVA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的企业业绩评估体系指标选择

(一)选取指标的原则。指标体系为业绩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企业经营管理、外部环境等的变化都要求其进行相应的调整。虽然不同的企业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在进行评估体系的确立过程中,都必须以公司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外部竞争环境,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将战略目标作为出发点的原则。在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时,必须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所选定的指标要能够有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设计指标时,可以对战略目标进行细化,以可以量化的具体目标作为评价指标。这样一来,指标的实现也就是在完成战略目标。对业绩的评价实质上在控制企业经营活动,而这自然要求评价指标同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2、平衡系统原则。所设立的评价体系,要求实现内外部衡量的平衡,动因和结果衡量的平衡,财务和非财务衡量的平衡以及战略与行动间的平衡,从而能够对企业业绩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如此一来,既能够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具体情况进行反映,又能够对目标的实现过程进行反映;另外,还能够对企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反映。

3、灵活,便于操作的原则。所谓灵活,就是要求在所设置的评价指标,能够顺应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以及外部环境,并能够进行适时的调整与完善;而便于操作,就是要选择较为容易理解的指标,使得指标能够对业绩进行准确的计量。

4、成本效益原则。成本因素应当在选取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予以充分考虑和重视。如果设立某一指标所需成本过高,那么就应当考虑选择其他更为可行的指标。

5、相对稳定性原则。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情况下所指定的评价指标,要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稳定性是针对指标的基本内容而言的,对指标的具体内容所进行的调整并不算在此列。

(二)评价指标具体内容的选取。这一指标体系的主要思想是:首先运用平衡计分卡将企业的发展战略转化可测量的具体目标,然后用EVA评价系统的指标来验收完成情况。根据表1的内容,对业绩指标体系进行构建。(表1)

四、EVA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的企业业绩评估体系的优点

(一)EVA处于综合平衡计分卡因果链条的最顶端,是财务指标中最为核心的,能够推进战略目标更好的实现。EVA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并不是简单作为综合财务评价指标而存在的,而是一种过程化的衡量指标,能够对非财务因素进行体现,能够让员工对EVA的责任有清楚的认识,从而实现更大的价值。企业所开展的经营活动,都是为了推动EVA的增长;这就使得EVA的持续增长成为各个部门的目标所在。通过EVA的引导,所有评价指标和平衡计分卡都以EVA的增长为根本,通过它能够将所有指标追求企业价值的内在联系寻找出来,对企业业绩进行真实的反映。

(二)EVA综合平衡计分卡将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有机的联系,从而构成环形管理体系。在考核和激励方面,平衡计分卡只通过反映和评价业绩的方式难以发挥作用;而将EVA与平衡计分卡综合起来,能够凸显价值创造、评价与考核,同也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保证体系的顺利稳定运行。

(三)EVA综合平衡计分卡将时间维度考虑在内。作为企业管理者,应当对企业计划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客观环境,保证EVA不断增长。从长远上来看,管理者要制定长期规划,把握企业的发展机遇,在短期目标不断实现的情况下,从长远的角度来促进EVA的增长。

(四)针对利益各方,通过因果关系链的方式来进行该系统的实施。在制定EVA综合平衡计分卡时,因为首先对顾客这一影响财务价值目标实现的目标进行了考虑,才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生产周期的缩短等这些因素进行考虑,如此一来,利益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了重视。因为EVA综合平衡计分卡的各个指标之间构成了因果联系,所以通过这样的因果联系,在评价每个指标后能够将影响业绩的因素找出来。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红霞.T公司EVA综合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4.

[2]谭三艳,张源.EVA与平衡计分卡融合下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1.11.

[3]杨新东,杨立芳.权变理论视角下的EVA综合计分卡[J].商业会计,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