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职业教育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职业教育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职业教育培训

互联网职业教育培训范文1

[关键词] 互联网+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分类;实现途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In the Internet era, the tradi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pattern could not meet the demand for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and update. In the mean time, the pattern is constrained by ownership of different sectors."Internet plus"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vides a new platform. Social, politic, economic,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actors all affect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et technology mak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factors possible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approach to Internet plus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will be more intelligent in the future. The Internet plus era has a higher demand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cluding teaching contents more suitable to actual circumstances, talent teams, training system, product concept, and O2O channel.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vocational education, classific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realization approach

在互联网时代的猛烈冲击下,很多原有的理念、经验和模式都正在被打破,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互联网+,重点不在互联网,而是在“+”上,其实质是一个神奇的“+”,就是互联网化。当下各行各业都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和迷惑,同时还有机遇和希望。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终身性。特别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知识倍增周期在不断缩短,60年代为8年,70年代为6年,80年代为3年,到90年代缩短为1年,知识更新每年以10%的速度在递增。传统的教育传播速度、覆盖的广度,已不适应知识的普及和更新的需要。于是“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成为知识传播速度更快、普及面积更广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一、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之处是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义务教育需要变革的自然很多,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和流通构成的经济,要做好经济工作和现代化生产自然离不开专业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职业教育的因素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多方面,其中经济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比如,GDP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的现代化程度、产业结构、企业所有制结构、劳动力市场模式、劳动力就业失业状况等。在产业结构方面,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规模的大量扩充以及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导转向工业为主导,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可能。当前我国正处于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时代,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工业4.0正在让生产车间发生巨大的变化,数据化、智能化、连接化、信息化是将来生产制作车间的主流技术,以往制造业大多采用等材制造和减材制造(金属切削)技术,3D打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实现了增材制造技术。同时也对从业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总体上我国的“生产制造”正在向“生产智造”迈进,也正是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如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3D打印技术,在今后成为工业生产的主流。虽然这几项划时代的技术,会使从业人员越来越少。但是对于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却越来越高,必须懂得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人机交互以及3D建模等技术。在未来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精作企业,需要大量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来培养更多的高等技术人才。

由于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职业教育再采用较落后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它打破了所谓权威对知识和技术的垄断,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能够取得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的知识库正在形成,优质教育资源获得极大丰富,人们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能获得新的知识和技术。如哈飞公司飞机装配现场看不到一张图纸,全部采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装配。同时,“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采用,生师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师生间的知识量的天平不再偏高教师。再有,现有教育组织和非教育组织的界限也将模糊不清,可能彻底消失。人们也不用为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而奔忙。

二、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伴随着共和国工业化进程而发展的。同时也是计划经济条件下成长的,或多或少保留了计划经济的烙印,部门所有制成为常态。

按行政隶属关系可分为三大管理部门:职业高级中学归教育厅(局)管理;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归各行业厅(局)管理;技工院校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管理。

按教育模式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工具类,是以一个教学工具为出发点的职业教育,针对某一种职业或该职业的细分领域做一个工具类的APP。二是平台类,在线教育是各种在线教育发展的主流,不管任何种类的职业教育最终都会成为一个平台。三是网校类,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即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入互联网,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相对于面授而言,网络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是一种师生相对分离、非面授的组织活动,也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跨专业的全新的教育体制和模式。同时又可以融合工具类和平台类,在教学对象上可以采用B2B或B2C灵活形式,内容极为丰富,综合型和垂直型并存。

当前经济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以往的职业培训已远不适应“互联网+时代”。一方面是教育内容上,传统职业教育的内容无法满足和适应行业转型的人才需要;另一方面是教学形式上,即便是在线职业教育也仍沿袭过去较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培训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帮助不是很大。

在“互联网+时代”下职业教育在培训上,一方面通过培训某些人具备某个职业的技巧;另一方面让企业能够找到引入就能工作的专业人才。知自知彼、了解市场、掌握需求,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分析市场大小,服务群体多寡,刚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数量。二是弄懂做职业教育需要的资源有哪些,自己有多少把握,如果没有是否有获取渠道。三是在此基础上,了解产业链情况处在上、中、下游哪个环节。四是其实职业教育也是在做“电商”,在模式上采取网校、平台或工具,要有个定位。五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直线对接,否则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未来“互联网+”职业教育,将会向智慧教育的方向发展。教学内容切合实际,把人才梯度,培训体系、产品理念,线上线下及O2O渠道等方面的建设和研究,摆在适当位置,这将是“互联网+”时代对职业教育的一个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三、互联网+条件下职业教育实现途径

“互联网+”职业教育在未来将是全新的事业,让在线教育的形式多元化和个性化,同时从事职业教育的人们应具备更高的技能。实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任重而道远,路径多而波折,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互联网+职业教育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态。

2.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流互动。

3.三通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4.教育大数据。大数据(big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优点(4V):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和价值(Value)。

5.Mooc(Massive open on 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典型的代表是美国Coursera,Vdacity,Edx三大在线课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

6.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外学习老师准备的微课视频,上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互动交流,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

7.STEA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8.创客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教育。

9.一师一优课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每个教师在一年中设计并晒课一节优质课程。

互联网职业教育培训范文2

(一)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农村经济呈现多样化、融合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态势下,出现的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法律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的从事农业或相关产业的职业者。

新型职业农民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为广大农村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现代农业的现实和未来。

(二)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综合考虑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工农就业收益均衡、城镇化特别是农业人口市民化步伐等因素,为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要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教育,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民的整体知识文化水平近20年来获得了较大的提高,接受初中教育的农民比重由27.7%上升到50.4%,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农民比重达到12.9%。可以看出,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已得到很大提高。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培育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不只是文化的普及,而是使其具有对知识的认知和运用的本领,从根本上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观念,培养他们热爱农业,扎根农村,为农业事业奋斗的精神。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对教育培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是以新型经营体系的核心主体为对象,以培养会管理、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目的,利用2~6年时间,有目的、有针对性开展农村生产生活常识、农业高产高新技术培训的农村新型人才培育的基础性工程。

新型职业农民的鲜明特征是高素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也应就其特殊性把握好目标体系、课程课纲、教学管理三个维度。

二、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目标体系

(一)培养目标

教育部和农业部联合的《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明确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

从一个地区农业人口的数量和农民素质能力目标可以计算出所需新型职业农民的数量和类型。根据《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包头市新型职业农牧民培养规划》的要求,包头地区力争到2017年全市新型职业农牧民占农牧业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2%,每年培养20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牧民1000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牧民500人、社会服务型职业农牧民500人。

(二)培养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因其培养对象的特殊性,涉及农民终身教育,需要多行业、多部门形成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为教育培养的支撑体,形成一个特殊的培养教育新机制新模式,引领和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向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包头是一个工业城市,人口270万,农业人口50多万,有四个农业旗县区,618个行政村。通过调查,就内蒙古包头地区而言,开展农业职业教育的院校主要有包头市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包头市农广校,包头市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的是全日制农业职业教育,包头市农广校主要承担的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村干部素质提升以及农民成人中等职业教育。

按照我国现行农业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中应积极主动充当主力军角色,协调其他部门机构,资源共享、工作结对、任务共担,逐步形成“农广校+X”的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三、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课程课纲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不是一项简单的教育培训任务,因此,需要从培训大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考试考核等方面加以完善。

(一)培训大纲

1. 制定培训大纲。通过对内蒙古包头市以及周边地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发现,目前,各地开展中职教育或农民技术培训,除少数涉农项目培训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外,基本上使用的是当地自行编印的大纲或教材。农广校“百万中专生计划”由中央农广校统一制定教辅大纲,但有些内容纲要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不适应各地区实际需要。各省、市、县在使用自编大纲和教材的情况下,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教学方法等都无法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层次和合理的范畴,培训质量也就难以保证。因此,制定统一的、规范的、权威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大纲》是很必要的,这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2. 建立实施机制。《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大纲》作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教育承担单位、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农民培训机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广大培训教师开展教育培训的重要工作手册,因此,要建立有效的实施机制,把《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大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完整过程中。

(二)培养模式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发达国家农民培训形式灵活多样,从培训时间上看,有短期和长期两种。在法国,20小时至120小时的培训一般称为短期培训,120小时至1200小时的培训称为长期培训。从培训的方式看,有不脱产、半脱产和脱产三种类型。

包头市农广校从2006年起实施农村实用人才“百万中专生计划”,对文化层次为初中以下的新型农民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学员通过2~3年时间,完成一定学时数学习,经过考核合格,即可以申请毕业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职业证书。从2008年起实施包头市政府“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中央农广校中专后继续教育),对文化层次为高中以上的新型农民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学员通过2~3年时间,完成一定学时数学习,经过考核合格,即可以申请毕业,取得包头市承认学历的相当于大专的毕业证书。参加上述培训的100%为农牧民,他们都在农牧区最基层从事农业生产劳动,通过多年的组织教学活动,针对包头地区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主要采取了办班到村、农学交替的模式,符合农业生产实际,也满足了农民需求。

1. 办班到村模式。包头市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中,通过把教育资源送到农村,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饲养场,让想上学的农民有学上。这种送教下乡进村的模式,不局限于旧有的教学形式,能按照农民的实际应用,开发成新的课程组合,不仅完成了全日制教学的内容,而且还体现了职业教育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办学特色。

2. 农学交替模式。包头市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对象大部分都是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者,农业季节性的特点要求授课具有阶段性。把教育和农业生产有效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和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闲时学习忙时种地,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符合农民文化基础差、动手能力强的现实。

3. “互联网+农民职业教育”新模式。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也应该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实施“互联网+农民职业教育”计划。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员中有80%以上都会熟练使用手机、电脑,50%以上对网络教育时间自由、课程灵活充满好奇,持有赞成态度,因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探索“互联网+农民职业教育”是农广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的新的突破口。

(三)课程体系

中央农广校设置的课程体系中,每个专业都有综合素养课、农业通识课、专业技能课三大部分若干课程。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对课程的内容也就具有特殊的要求。可以将每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按照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形成几个模块,包括基础知识模块、现代农牧业知识模块、农村牧区建设知识模块、作物种植模块、动物养殖模块等。

分模块设置课程可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不同类别、不同阶段的需求,满足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的需求,也便于基层农广校落实教学计划,组织任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员可以选择性学习,有些内容还可以合并讲授,符合职业教育灵活方式的特点,也便于农牧民系统学习掌握。

(四)考试考核

制定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理论学习考试标准、实践技能考核标准等,能够推动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可以实行2~6年弹性学制,按照课程设置模块,以学时数考核学习量,以学分认定学习成果。

新型职业农民按照平时农业生产活动、参加的各种培训、互联网学习、APP终端学习、理论测试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为鼓励农民自学完成学习课程,对达到一定学时数的学员可以发放种子、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作为表彰奖励。

四、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一)教师管理

1. 建立师资库。按照专业研究方向,以省或市为单位建立系统师资库,资源整合共享。农广校教师队伍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以及农民专家组成,把农牧业系统或其它涉农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表达能力较强、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合作社理事长、种养大户等农民聘为农广校兼职教师和农民教师。按照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培养目标,按照专职教师专业特长和讲授课程确定研修方向,设立专职教师专业教研组,建立教学研讨机制,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 设立考评培训制度。教师实行分级管理,设立导师和讲师等级。按照导师、讲师两个级别,分别设立教师考评制度。建立教师培训制度,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专职、兼职、农民教师的培训。

(二)学生管理

根据以往经验,能让农民安心学习、主动学习,班级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点。可以按照年级、地区、专业建班,各级校选派负责任、肯吃苦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实行班主任跟班包班制,从学员入学到毕业以及后续跟踪服务,班主任全程负责。班级成立班委,把那些为人热情、协调能力较强的学员选入班委,不仅锻炼农民的组织管理能力,也通过他们的管理带动其他学员,激发农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级建立QQ群、微信群,班主任通过这些平台把大家组织凝聚起来,交流生产生活学习思想,一些农业生产信息,推销自己的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资源共享,起到一定的传、帮、带作用。

(三)跟踪服务

农民在农广校参加学习培训,不是学完就结束了,应把参加农广校学习培训的所有农民学员信息登记在册,详细记录他们的个人及家庭情况、种植或养殖信息、想接受什么培训等,学校利用网站、手机及下乡培训时机经常为学员提供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普常识,对外宣传农民创业经历,特别是针对那些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一定带动示范性的优秀村干部、合作社理事长、种养大户,农广校积极为他们搭建平台、争取机会,把他们推出去,为他们承担一些涉农项目创造条件。

(四)效果评价

制定教学效果评价表,每一次教学培训活动后,让学员进行评价打分,借此了解他们喜欢听什么内容、喜欢什么教学培训形式等等,通过统计分析评价表,可以对教学效果分析以及研究以后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互联网职业教育培训范文3

关键词:新常态下?职业教育?发展态势

一、如何认识新常态下的“互联网+”

1.新常态特征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在相当一个阶段将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状态下。产业结构将会发生变化,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型企业作用更加凸显,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量涌现。在这一常态下,二产企业将从粗放的加工制造型向智能精细制造型转化,智能制造、精细制造、高科技含量制造的产品将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主流。因此职业教育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就必须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必须增加高科技、精技能的内容。

2.“互联网+”,加什么

经验告诉我们,“互联网+”最终是加出新型行业的优势。例如:互联网+零售,出现了“淘宝网”;互联网+汽车,出现了“汽车之家”;互联网+旅游,出现了“携程网”,互联网+分类广告,出现了“58同城”。然而,互联网+在线职业教育将会出现新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即集团化“在线学习与课堂内化社会实践培养教学模式”。

二、新常态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势态

1.在线“自主学习”模式将成为新形态

在我国提出构建“书香社会”的今天,人们日常信息的获取大多是来自互联网。人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自身需要的知识、技能课程,实现按需选择、自主的学习的强势态势。在网上学习可以做到不限时间、不限课节、不限学习内容、不限学习次数。只要个人有职业发展规划的需求,就可以按需安排个人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学习进度与内容、自主选择教师课程。在线学习的媒介符合时代要求,将知识技能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字化媒介之中,有利于激发个性化自主学习动机,又能满足学生学习乐趣,对促进与加强自主学习十分有利。随着网上职业教育平台的不断完善,学生可以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及时整理收获,互动空间教师可以随时随机答疑解难。在现代新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随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学习模式也将会向更人性化、自主化变化。所以人性化、自主化的学习模式――“职业教育在线学习模式”必将应运而生。

这种学模式将会不断成熟,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发展。它既符合这个时代的学习形式,又刺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符合终生学习潮流,又突出学习者自我个性化要求,所以必然将会成为一种学习新形态。

2.创新“在线职业教育”将成为新业态

新常态时期是现代工业革命大变革时期,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时期,是新知识与新技能运用大爆炸时期,也是业态创新发展与变革的时期。职业教育作为教育行业中的重要一员,势必要有新的创新、新的革命,形成职业教育新的业态。其原因有三点。第一,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能力将汇入综合职业能力之中。随同我国新一轮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技能型人才能力结构也将会有新的定义,就是在必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之中,汇入自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只有具备这两种能力,才能适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适应新常态下的工业革命与企业向高端技术、智能化产品转型的需要。第二,在线自主学习必将蔚然成风,将成为学习的新形态。新常态下,随着社会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知识与技能更新将是一种必然,最简便、最快捷的在线自主学习模式必将蔚然成风,将成为学习的新业态。第三,“在线学习与课堂内化教学模式”,将成为职业教育的新业态。“在线自主学习”的新形态,将彻底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即“职业教育在线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要建立展示、交流、实践、评价等平台,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过程,形成一种全新的“在线学习与课堂内化教学模式”,这将成为职业教育的新业态。

3.创新“职教集团”是新常态下职业院校发展的新势态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信息应用平台充分与迅猛的发展,在线自主学习蔚然成风,终生学习成为综合职业能力考核要素,加之名校、名专业、名师效应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线职业教育将会在互联网上得到快速广泛的推广。同时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将会得到提高,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将会被及时禁止与惩罚。当职业教育竞争呈现无污染的绿色环境时,创新性“职业教育集团”,将会由政府主导,以占领“职业教育在线平台”制高点院校为核心,吸纳自愿加盟的其他职业院校为成员,在节约资源、解放生产力为前提,以统一管理、统一标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准则,重建“创新型一体化职业教育集团”,从而形成真正意义的 “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不断完善与推进的“在线学习与课堂内化教学模式”改革。这一新的职业教育举措,将会创建出中国式职业培训网络格局模式。这一创新性职业教育革命,必然是新常态下职业院校发展的新势态。

三、在新常态视角下职业教育应做的准备

1.更新观念,跟上时代潮流

在新常态下,随着知识社会环境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原以传统科学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正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将继续向创新形态演变,促进各行各业相互作用,起到共同演化的作用。正如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互联网+”概念,其实际上是在创建知识社会的前提下为知识创新、教育创新指明了方向。另外由于教育以为社会发展服务为目标,因此,应用“互联网+”创新教育模式改革就成为一种必然。加之应用创新是互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互联网”发展的灵魂。所以,如同“物联网”一样具有实用性、个性化的“职教网”“教练网”“学习网”将会如雨后春笋般的产生,这一现象也是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加快适应时代潮流发展,就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摈弃旧观念。学习、创新新理念是摆在每位职业院校校长、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

2.苦练内功,提升全员素质,打造终身学习团队

互联网职业教育培训范文4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职业教育;网络传播;文化传承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注重技术和操作性技能,往往会忽略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则以其丰富的知识内涵、悠久的历史、高雅的审美、深邃的思想闻名于世。把茶文化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可以说好处多多,一方面能够丰富和优化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要想更好地把茶文化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就要结合当代学生接受信息的喜好和方式,转变思想、创新手段,充分利用好网络传播的优势和特点。

1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贡献了众多急需的专业人才,在促进经济发展上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有着诸多不足和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办学层次较低,纵观我国的职业教育学校,基本上都停留在大专和中专等层面,罕有专门独立设立的高职本科高校,这就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无论在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师资水平和生源素质上都与一些普通本科学校有较大的差距。而较低的层次,一方面会让社会产生一些误解,觉得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另一方面更会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潜意识里产生一些自卑心理。从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职业教育十分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但是在科技和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需要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而当前职业教育办学层次较低的现状,从长远来看,必然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二是职业教育过分注重对操作性技能的培育,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理论知识的培育。从实际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求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得一门技术,以后能够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工作。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过于注重操作性技能的培训,认为会操作会动手就可以,却很少去关注这些操作背后的理论知识和原理规律,这就让职业教育培训出来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只知道动手不知道举一反三和创新提升,这样的教育很难教育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级人才。另外,也由于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很多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相关的文科课程少之又少,这就致使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从而影响他们在职业生涯的后续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差和缺陷呢?稍加分析不难发现,一是由于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原因。长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大意就是优秀的人才会选择仕途或是其它体面的工作。在很多国人眼中,技术和技能是“雕虫小技”,是考不上大学迫不得已才去学习的专业。二是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的原因。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很大,很多本科生毕业后都不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更不用说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了。正是这激烈的竞争,就使得很多高校不得不把重心放在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上,无暇去加强文化课程和人文素养的培训。如此一来,这种急功近利的就业观念就变成一种短视的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职业教育的片面性和功利性。

2茶文化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茶文化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有助于丰富和优化学生们的知识机构。前文中我们谈到当前职业教育过于注重对技能的培训,却忽略了对学生知识文化的教育,而茶文化所具有的知识性正好可以弥补职业教育的这一缺陷。我国茶文化一方面包含着很多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比如说我国不同区域的茶类、不同历史时期的茶具、不同民族的饮茶环境营造等。可以说,这些物质上的文化可以极大提升职业教育的内涵,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譬如说在对瓷器茶具和陶制茶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就能够清楚我国茶具乃至其它生活工具的生产工艺演变历程和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变化。这只是茶文化的一个小小的知识点,其它诸如茶叶分类、泡茶工序、茶艺茶礼、茶歌茶舞、炒茶方法等知识,对学生拓展视野,丰富和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大有裨益。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能够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层次。在这一点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讨论,第一是茶文化所蕴含的“礼、和、真、静”的内涵,能够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心态平和,懂得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和善处世。第二就是茶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具有很强的精神教化作用。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我国的茶文化从一种单一的饮品上升到一种艺术和文化后,又结合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升华到了一种哲学的范畴。“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这是茶文化哲学的追求所在。入于儒,指的是以儒家所追求的“入世思想”来激励自己,追求的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天下的理想。这种思想对于职业教育来说非常重要,能够让学生们在学得技术的基础上,再树立起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生而努力奋斗的精神。而假如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茶文化中那种“出于道”的道家思想则可以引导这些学生淡泊明志,用更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看待得与失,从而更好地调整心态,从头再来。茶文化的礼仪和艺术性能够培养学生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足够的人文素养,这就导致他们在审美上很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比如说以审丑为趣,以搞怪为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嗤之以鼻,却对那些糟粕和低俗的文化乐此不疲。尤其是在当前泥沙俱下的互联网世界里,充斥着很多低俗庸俗的内容,倘若长期沉浸在其中,必然会对职业学校的这些学生的审美产生不可小觑的负面作用。而我国的茶文化蕴含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比如说在茶事活动中就特别讲究环境之美、茶具之美、茶水之美、茶艺之美等等,这种传承千余年而不衰的艺术和美学,不仅能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一种艺术上的享受,更能够在不经意之间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

3茶文化网络传播对职业教育传承的作用

茶文化网络传播能够更加适应当前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阅读及接受方式。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当今人们在知识的获得和信息的阅读上面,与过去相比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过去人们习惯于从报纸、书刊和电视等传统平台上被动地获得知识和信息,但是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媒介的普及,让人们逐渐习惯于随时随地去主动地索取信息。而在内容上也适应了“短平快”的传播模式。作为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则更适应这种新型的阅读和信息接受方式。由此而言,在职业教育中传播茶文化,就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方式,一是能够提高传播的精确性,让学生们更加及时准确地接收到茶文化的各种知识,二是能够提高传播的有效性和知识转化率,网络传播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对茶文化更加感兴趣,会主动去了解和学习,进而让茶文化真正入心入脑。茶文化的网络传播更加海量和快捷方便。一是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能够实现实时更新和同步传播。举例来说,倘若用报纸来传播茶文化,那么其传播的周期长至一个星期,最短也要一天时间,而网络传播则可以缩短到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二是传播信息容量大,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空间,这就决定其在信息储存上海量的特点,在信息传播中基本上不用考虑空间大小的问题。仍以报纸为例,倘若我们用报纸来传播茶文化,那么必然会受到版面的限制,一个带有照片的版面,其文字最多也不过六七千字,而如果用网络去传播茶文化,则不受这方面的限制,几千字、几万字、十几万字都可以。茶文化的网络传播在形式上可以更加丰富多样。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媒体性,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传播。如果加以对比,报纸只能传播静态的文字和照片,电视只能传播动态的视频和声音,而网络传播则将这些功能集为一体,既能传播静态的内容,又能传播动态的影像声音。同时网络传播还有很强的互动性,传统的报纸、电视等媒介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的传播,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被动接受的劣势。而网络传播可以让传播主体和受众群体之间随时转换角色,受众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并且可以让信息接受者主动去选择内容,或者和互联网进行互动交流,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趣味性和针对性。

4职业教育中进行茶文化网络传播的建议

第一,要建立和推广职业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公共号。个人推广这些账号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学校来说有着很好的优势,那就是学生们有了解学校动态和权威信息的需求,所以只要稍加推广,便能让这些官方账号的信息传递给广大的学生。由是言之,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就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并利用这些平台去传播一些与茶文化有关的历史、典故、知识等,从而勾起学生们了解茶文化的兴趣,使其对我国的茶文化有一个基本的大概的了解。第二,要摒弃那种老套的传播语言。网络传播方式只是外壳,是工具,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传播的内容。由此而言,要用网络来传播茶文化,就要改变过去那种死板的官方宣教语言,改变那种高高在上的教育态度,要学会利用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新语言新内容,把茶文化变得更加新颖,更加接地气。第三,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互联网资源。用网络的方式来传播茶文化,除了要学校自己创造内容外,更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现有的丰富资源。一方面,要整理网络上与茶文化有关的优质资源,通过网络公开课或者线下视频授课的方式来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茶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互联网+茶文化”的特色社团活动。从现实看,很多职业学校由于没有足够的硬件支撑,所以在开展社团活动时很容易受到场地、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在开展活动时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问题都能凭借互联网所具有的共享、交流等优势得以解决。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成调研或者是一些虚拟实验,可以与其它高校的社团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分享各自的经验,从而让茶文化在职业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传播。

作者:张艳玲 王宏兵 翟芳芳 汪红 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技文汇,2009(5):58-59.

[2]汪正贵.高职院校人文培养模式的偏向及矫正[J].职教论坛,2007(4):18-21.

互联网职业教育培训范文5

对“八戒教育”总经理田学峰来说,刚刚过去的2016年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勉力支撑了两年的创业项目在2016年8月被服务众包平台“猪八戒网”收购,找到了依靠。但之后“八戒教育”是否能实现盈利,从此前途一片光明,田学峰仍然不确定。

2014年开始,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淘汰赛之后,“赛道”也变得越来越窄――资本趋于理性,并购潮随之而来。

教育行业的垂直媒体“芥末堆”在其的《2016中国教育科技现状蓝皮书》中称,2016年前三季度教育行业的并购规模达163亿元。

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透露,2016年前10个月,仅在线教育领域实际发生的并购案就有上百起,“可以预见,2017年会有更多的收购重组。”

并购潮之后,行业发展变局初现――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并开始呈现进入传统公立教育体系的新趋势。那么,在线教育的痼疾能被并购治愈吗?

“包养”与“求包养”

2014年,在电商领域摸爬了9年的田学峰看到,与此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巨大的市场空白。

“搞职业教育的缺乏实战经验,不懂互联网。即便是有一些线下的互联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也很难实现跨地区发展。而搞互联网的又很难提供包括技术、运营、营销在内的系统的技术教育。”田学峰告诉《t望东方周刊》。

因此,他希望能够依靠自身在行业中的积累,突破线下培训机构和纯电商企业做培训的限制。

于是田学峰创立了“萝卜网”,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在线的形式做互联网方面的人才培训。

然而网站的运营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作为创业公司,“萝卜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十分有限,只能依靠平台导流的方式获客,而这种获客成本并不低。

“最初通过互联网获取一个有效用户的成本是3~5元,现在已经是10倍的价钱,达到30~50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在一次行业内部交流会上介绍称。

“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的获客成本占客单价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5%~30%。”吕森林指出。

因此,企业难以盈利,一直靠田学峰的积蓄勉强支撑。

更重要的是,田学峰发现,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萝卜网”很难突破获客瓶颈。

这时,“猪八戒网”伸出了橄榄枝。对田学峰来说,双方的用户群高度重合,而且猪八戒网是一个大平台,具有大量优质的用户资源。

于是,2016年8月初,“萝卜网”成为“猪八戒网”的全资子公司,并更名为“八戒教育”。

而“一起作业”收购“快乐学”更多的是放眼未来的提前布局。

“对于我们来说,收购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线作业和应试练习的教学平台“一起作业”CEO刘畅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一起作业”从创立之初就希望能够做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全科在线作业。但刘畅后来发现,只是打通一个学科就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因此,尽管上线已超过5年,但今天的“一起作业”也只实现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在线作业。

刘畅认为,这与中国教育在K12阶段具有多学科、多地域、多学段的特点有关,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教材版本,不同的学科和学段则有不同的特点,产品研发时都需要顾及。“而‘一起作业’的产品又是针对教师、学生和家长3个群体设计的,要考虑每个角色的不同需求。”刘畅表示。

因此,从2015年开始,想要打通K12全学科的“一起作业”就在观察行业,希望找到能够在学科内容上形成互补,而又发展较好的企业进行合作。因此,以初高中理科体系为主的K12在线教育企业“快乐学”成为一起作业完善业务线的并购对象。

营收增加4倍仍难盈利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收购风潮的涌起也有其必然性。

吕森林分析称,在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线教育的市场过热,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随着竞争的加剧,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并购重组。”

“并购之后,行业最明显的变化即出现了明显的马太效应。”吕森林强调。

而企业个案同样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

“‘萝卜网’被收购5个月以来,注册用户增加了两万名,每天都能接到30~40个订单,营业收入增加了4倍。”被收购之后的这些变化,令田学峰重拾信心。

在他看来,这都是因为“猪八戒网”给“八戒教育”带来了大量优质的付费用户。目前“八戒教育”客单价为5800元的课程销量大幅增加,就是得益于“猪八戒网”的成功导流。

更重要的是“八戒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

原来的“萝卜网”只能提供标准化的课程和服务,这类课程一般客单价较低,在1500元以下,只能以量取胜。

如今,背靠“猪八戒网”这一服务众包平台,可以提供附加值更高、更加个性化、体验式的教学服务,甚至可以重塑教学场景。

比如,目前“八戒教育”通过IMS教学管理系统,以模拟游戏通关的形式打包了80个学时的课程。每一个章节就是一关,用户在完成基本技能的学习之后,都要进行实战练习,合格之后才能解锁下一个章节。

而实战的订单就来自于“猪八戒网”的众包项目。

据田学峰介绍,一般客户在“猪八戒网”相应专区订单需求,“八戒教育”的学员在完成学习之后,自行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实战操作,然后提交成果。

“如果中标,就会得到相应的赏金。赏金额度不等,少则300~500元,多则上万元。”田学峰说。

按照田学峰的设想,未来“八戒教育”要更多地接入“猪八戒网”的业务生态,打通更加完整的技能培训服务链条。

具体来说就是,首先联合行业组织或者其他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对“猪八戒网”的服务商提供职业能力评测,并就评测结果对服务商的能力点做标签,即某一服务商技术特长是什么,具体处于哪一水平级别。对于能力不足的服务商,提供技能升级的学习服务。

“这就类似于是到药房还是到医院买药的区别,到医院买药就会有专业医生的诊断服务和用药指导。”田学峰比喻道。

但他也坦言,尽管平台的运营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目前“八戒教育”还没有盈利,“目前来看2017年的上半年也很难有盈利,最快可能要到8月份才能实现单月盈利。”

整个行业亦如此。行业研究机构互联网教育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6年只有5%的在线教育企业实现了盈利,仍有近70%处于亏损状态。

线上线下加速融合

无论是对于田学峰,还是对于整个在线教育行业来说,尽管未来依然充满了变数,但仍然有一些趋势可以把握。

吕森林分析认为,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的模式逐渐清晰:O2O模式已全军覆没,基本被淘汰出局;随着政府教育信息化的推进,B2B会成为重要的模式;而B2C模式则会在一些细分领域占有优势,如职业教育等。但B2C模式要实现盈利,还需要2~3年的时间进行市场培育。

“主要是培养用户为互联网学习付费的习惯,因为目前大多数在线教育企业的付费率还只有2%左右。”吕森林透露称。

无论哪种模式,都显现出了线上线下正在加速融合的趋势。

“一起作业”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性在线教育平台,始终是在通过与教师线下教学场景的结合,提升教学效率。

“‘一起作业’天然的就是在做线上线下融合的事情。”刘畅强调。

其他从学校端切入、以B2B模式为主的在线教育企业同样如此。

而B2C模式下,吕森林观察到:一些传统的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线上业务的比重在增加,而一些线上企业也开始通过收购小而美的传统培训机构,拓展线下业务。

如传统教育培训领域的两大巨头“新东方”“好未来”先后发力线上,强力推动线上业务。

早在2010年,“好未来”的前身“学而思”就成立了自己的网校。2015年随着在线辅导进入直播时代,“学而思”网校迅速发展。

而创立于2005年的“新东方在线”,目前已经推出了近3000门课程,拥有超过1200万的个人注册用户,移动学习用户超过3000万。“新东方在线”甚至于2016年变更为股份制公司,并获得腾讯3.2亿元的投资。

田学峰透露,未来“八戒教育”也会与大学或者众创空间等进行合作,开设职业再培训的线下网点,走线上线下结合的道路,“但具体如何找到好的结合点,还需要再探索。”

吕森林认为,融合是由在线教育与生俱来的“师生分离”属性决定的,“在线教育终端媒介与人脑之间的‘最后40厘米’,使得信息急剧衰减,从而引发学习氛围缺失、学习效果下降等核心问题的出现。”吕森林说。

因此,未来线上线下的双师模式或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主流――远端是优秀教师在线授课,近端是线下教师随班辅导。

教育信息化的机会

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也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003年,国家提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五年规划,以此正式拉开教育信息化的序幕。

“事实上,这个工程实施了7年,国家和地方累计投入上百亿元,用以完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设施。”北京携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任职于地方教育部门的朱常琦向《t望东方周刊》透露称。

在此基础上,2012年,国家确定了基于“三通两平台”模式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

“事实上,整体来说,在线教育一直是游离在公立教育系统之外的。”朱常琦坦言。但是,随着政府的不断推动,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了购买数据和服务的互联网化时代,这为在线教育企业接入公立教育系统提供了契机。

对此,刘畅感受深刻。

刘畅告诉本刊记者,5年前,“一起作业”刚刚创立时,他找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校谈进校合作时,要面临诸多质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你们确定是不收费吗”。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对方还要反复确认第二年、第三年,甚至5年以后是否收费。

“那个时候大多数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还不了解在线教育是什么、有哪些产品、能够为教学带来哪些便利和改变。”刘畅说。

如今,开始有一些校长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主动找到刘畅,询问双方是不是可以合作,希望把一些考试题目在“一起作业”的题库里“过”一下,或者购买一些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横向对比数据。

“因为他们看到了大数据可以代替教师的经验,为教学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刘畅说。

也是因为如此,“一起作业”未来将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扩大数据库,做好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如横向为学校提供更精准、更具参考价值的对比数据;纵向打破不同学段之间的数据鸿沟,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从小学到高中整个K12阶段的学习数据,以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

未来的“八戒教育”也希望能够结合目前大学正在开展的双创教育,能够在进入公立教育系统中有所作为。“目前我们觉得比较好的方向是,与高职院校合作,进行课程共建。”田学峰说。

互联网职业教育培训范文6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弹性学制 学分制

一、背景

2012年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4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高级技师180万,技师820万,高级工2900万),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25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4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7%左右。所以在“十三五”期间还将要培养500万以上高技能人才。

首钢技师学院是企业办学,多年来始终坚持教育培训双轮驱动,通过不断改革与建设,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在办好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同时,以每年近万人次的技能人才培训规模,为首钢发展及首都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是近两年,随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三大国家级建设项目的开展,笔者学校职业教育培训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的“弹性学制学分制、订单培养、技师研修、双导师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了企业“职工不离岗、课堂在现场,企业下订单、学院出菜单”的培训需求。其中,“弹性学制学分制”培训模式有效地突破了企业人员学习与工作相冲突的瓶颈,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意义

弹性学制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基本计量单位、以取得最低的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学习期限具有弹性,允许学生提前或延迟毕业期限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1.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搭建终身学习平台

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采取放宽学分的学习年限、允许跨专业取得学分、校际学分互认、竞赛成绩互认、职业证书互认等多种方式,构建学分互认网络,从而形成以社会需要为转移的多专业、多工种、多层次和多规格的教育培训体系及灵活开放的办学机制,真正实现终生学习。

2.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促进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满足学习社会化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弹性学制学分制以其灵活的学习计划、内容、方式和弹性的学制,将职业教育培训变得更加多样化、开放化,满足人们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长期教育和短期培训等不同的需求,从而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3.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解决工学矛盾

在培养对象上,面向社会全体成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环境的逐渐建立,职工终身自主学习已经是必然趋势。而大规模组织职工脱产进行集中培训不很现实,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则很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特别是对于大量贫困地区的贫困学生及农村转移劳动力,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可以保证他们边工作边参加培训,做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4.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有利于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使职业培训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走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可行性分析

1.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是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前提条件

弹性学制学分制包括了弹性学制、弹性课程、弹性学习计划、弹性教学内容、弹性学习管理等,充分体现了学习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升级和行业热点层出不穷,各行各业需要有个性特征的多规格多样化的人才。而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灵活性和弹性,正好能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得职业教育培训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成为可能。

2.学习主体需求的多样性,是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基础

弹性学制学分制,不仅向初高中毕业生等青年学生开放,而且向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以及转岗人群提供培训与再培训。

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扩大了生源范围,学生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个性特长和学习能力来自由选择专业、课程模块、学习方式,并可以工学交替,跨专业听课,决定最佳学制,从而淡化专业界限,这无疑为职业教育培训培养复合型、适用型的人才提供了发展空间,实现了培养目标的多规格性,真正满足了学习个性化的需求。

四、弹性学制学分制在学校的实施情况

笔者学校近几年与北京冶金新功能材料有限公司、首钢物业公司等单位合作,举办机电技术应用等4个专业多个方向的“委托”弹性学制学分制班,累计学员人数达到500多人。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学校坚持机制保障为先、校企合作贯穿全过程的做法,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受到企业与学员的好评。

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

学校针对职工是边工作边学习的特点,试行了弹性学制学分制。学校专门成立了弹性学制学分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先后制订了《弹性学制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弹性学制学分制试点学籍管理办法》《弹性学制学分制学生选课办法》等相关文件。

在教学管理上,引入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新的内部质量管理平台,对弹性学制学分制教育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

在学籍管理上,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学员分阶段完成学业,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自主创业,形成学习――创业――再学习――再创业的良性循环;改革考试制度,增加考试内容中企业实践成分的比例,允许用职业资格证书补充学分。

2.坚持校企合作,提高培养质量

(1)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和教学文件。学校深入企业调研人才培养需求,在对企业生产工艺、设备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需求,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文件及学生管理办法等,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并按照工作任务难易程度组织教学,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统一,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衔接,实训项目与学员在岗位工作相结合。从而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学员和企业的认可。

(2)采取“双导师制”,校企共同参与培训与管理。弹性学制学分制的教学方式采用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即由学校老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完成对学员在学习期间的指导工作。

在培训过程中,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优势互补,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学员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形式以集中讲授为主;企业技术专家一般来自学员所在企业,主要负责结合企业工作需要对学生专业技能等实践能力方面的指导,更加关注学员个性化的需求。

(3)校企共同对学员学习成绩及获得学分进行评价与认定。学员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及学分的获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校老师对于学员理论学习成绩的评价,学员获取相应的学分;二是学员的实践成绩由企业技术专家根据学员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及操作水平给予评价,学员获取相应的学分;三是学员在培训期间获得单位及以上部门颁发的荣誉或参加技能大赛获奖,也可获取相应的学分。

这种评价模式与企业对员工的管理相结合,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零距离。

3.弹性学制学分制实现校企双赢

企业通过开办弹性学制学分制班,一方面使得员工技能得到提升,提高了企业生产力;另一方面为员工成长及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成长通道,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

笔者学校通过开办弹性学制学分制班,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与应用情况,促进了在全日制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改革,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打造了一支既懂理论又能实际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了学校服务企业和社会的能力。

五、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截止到现在,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培养模式仅在以企业为单位的培训中实施,还没有对社会个人学习需求进行相关的培训。主要的问题是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与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冲突,学校不能实现针对个体学习者的服务与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教育平台,整合和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发挥好信息化跨时空、高辐射作用优势,将更多现代化培训手段应用于技能人才培训之中。笔者学校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了包括网络、视频、网站、支持四大系统和考试、在线、同步、异步、远程教学五大功能的远程教育平台,解决了职工培训多地域、跨时空带来的困惑。培训学习网点击量急剧增加,年度超过10万人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开发了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学习知识/技能细分表、课程标准、学习软件(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指导书(专业知识和技能)、练习题库和素材库为一体的数字化学习包,并将学习资源集中在一个平台内,便于学员学习。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学分银行的管理模式,满足学员自由选课、跨地域、跨时空的学习需求。总之,“互联网+开放的培训资源”将为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培养模式插上腾飞的翅膀。

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