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1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1-0080-03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原来的呵护孩子,转变为既要呵护孩子,重视孩子的质量,又要重视家庭教育,保证其教育的效果,许多家庭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并且甘之如饴。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对他们的教育更是尤为关心,围绕着他们的成长、成才问题倾其所有,心甘情愿。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整个人生,也影响着一个家庭是否和睦;对于国家来说,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家庭教育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才是响应了我国少生优生政策的直接体现。因此,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已然成为社会上一个热点话题。广大家长们为孩子付出了巨大艰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但与此同时,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家庭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家庭教育不够理性

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家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多子家庭中,家庭教育有重新调整的机会。如果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不陈宫,那么还有机会在下一个孩子身上重新进行。可独生子女家庭就不存在这样的机会,他们的家庭教育机会有且只有一次。家长们殷切的盼望着孩子们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如果他们的家庭教育不成功,家长们就会觉得所有的希望都落空了,也直接影响了家庭的和睦。目前,这种家庭教育不理性的行为主要表现在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望过高。从古至今,孩子一直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对孩子有无限大的包容性,同时也有很大的期望。尤其的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更是无人能比,父母可以包容他们任何的缺点,同时,也对他们寄予厚望,甚至有些“厚望”已经超出了孩子自身的能力。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过于盲目,不够理性,出现一些荒唐现象:即使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也会满足孩子各种各样的要求,孩子要什么,父母就买什么;和其他伙伴发生争执时,父母百般呵护自己的孩子,并不指出孩子的过错……这些行为都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当前家长们对独生子女的考试成绩也尤为关心,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得高分,就一定能成才,分数几乎成了衡量孩子一切的标准。因此,一些家长为了督促孩子能够提高分数,就会实行奖惩制度,分数高时,就会多发放零花钱;相反,分数低时,就会少发放或者不发放,甚至还会出现父母打骂孩子的情况,这也促使了孩子为了能够提高成绩,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考试作弊、改分数等等,这无疑会对孩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不良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不单单存在于成年人之间,也对独生子女的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顾孩子喜欢什么,出生不久就给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书法、画画、写作、钢琴等等,他们希望孩子学得更多,会得更多,将来得到的更多。有的父母甚至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替自己完成心愿。不可否认,父母的这些付出一方面可以积累孩子的知识储备,开发他们的智力;但另一方面,学习的内容过多也给孩子带来了精神压力,导致道德教育的相对不足。这些都不符合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不符合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发展要求[1]。

(二)家庭教育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的教育观都是希望子女成才,而成才的必经之路便是通过努力学习,提高分数去获得。因此,不少家长都围绕着如何高效的学习来教育孩子,这也体现了家庭教育内容的单一性、片面性。具体表现为:

1.忽视对独生子女集体意识的培养

在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每天陪伴他们的只有长辈们和不会与之交流的玩具,这也使得他们缺乏集体意识,不懂得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和共同分享。加之长辈们的过渡溺爱,长此以往,会让独生子女养成孤僻、自私和任性的品行。

2.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

目前,许多家庭不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他们给孩子灌输的是一种只有学习好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放假对于孩子来说,也只不过是换个环境学习而已。父母不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不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并以“浪费学习时间”、“耽误学业”为由,把孩子禁锢在家里,让孩子面对写不完的作业和习题。

3.忽视对独生子女独立生存能力的培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更是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对他们的照顾无微不至。不少父母不让孩子走进厨房,帮忙做饭;孩子的脏衣服更是由父母全包。孩子遇到困难,无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首当其冲的往往是父母。这就造成独生子女缺少自主意识和劳动观念,进而具有较差的独立生存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忽视对独生子女身体素质的锻炼

当代社会物质资源极其丰富,不少父母为了让孩子过得好一些,在物质上充分满足孩子的要求:玩具、电脑、营养品等。家长们只要听到某某品牌的营养品有助于孩子的发育,无论价格多贵,都会不遗余力的购买,这种盲目消费造成了孩子的营养不均衡,“肥胖儿”也屡见不鲜。加之父母很少让孩子参加活动,一味的学习、学习,缺少体育锻炼,因此这些孩子并不健康。

(三)家庭教育方法不够科学

为了能让孩子金榜题名,学有所成,家长们用尽各种教育方法,其中也存在一些不适当的方式。比如:首先,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承包了孩子几乎所有的劳动,穿衣、整理书包、洗袜子等等,他们为孩子提供的过多的关心和帮助,长此以往,致使孩子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自理自立能力较弱。其次,较为常见的就是父母打骂孩子,他们平时不注重方式方法,出现问题只会用暴力解决,仍然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认为父母永远是对的,孩子的错的,孩子只能服从父母的命令,按照父母的安排做事,不能对父母说“不”。这种行为只会压抑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产生和父母对立的情绪。再次,也存在这样的父母、他们以工作为重心,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闻不问,认为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表现。认为学校才是教育孩子的地方,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老师没有教育好,他们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也导致了孩子对父母的不满。还有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是有些父母经常用“别人家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不但不称赞自己孩子的优点,甚至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较,甚至在外人面前数落自己孩子,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德育教育

目前,学校教育已经把过去的“应试教育”逐渐的加以改革和完善,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多途径的成才。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更应该注重其教育方式,要有h见卓识,从大局出发,积极配合学校的育人理念,让孩子不单单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在学习的同时,更要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乐观积极。帮助他们学会劳动,学会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二)培养独生子女的多方面能力

父母对独生子女进行教育时,不能只局限于学习,更要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首先是要培养独生子女的自立自理能力。把他们放在和父母同等的位置上,参加家庭劳动,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父母。鼓励他们遇到问题首先要自己努力克服,自己解决不了时,再寻求他人的帮助。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不躲避劳动,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其次是培养独生子女的集体意识。不少父母每天都把孩子禁锢在家里,不断的学习,很少让孩子有机会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机会,这也使得一些孩子不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因此,父母在鼓励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时,与其他小伙伴多交流、多沟通,更要教育孩子在与小伙伴交往时,懂得谦让和分享,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这种能力将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迁移到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中[2]。同时还要鼓励孩子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父母要定期和孩子去锻炼身体,这不仅能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好处,更能增进亲子关系,让家庭更和睦。

(三)提高家长素质,建立和睦家庭

家庭环境会影响家中每一位成员的身心健康。作为父母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家庭氛围。同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要严于律己[3],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能采用老一辈人的教育方法,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积极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父母平时也要多读书,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这不仅会让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还能对孩子起到一个耳濡目染的效果。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也要多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因为父母喜欢什么就要求孩子学什么,这样只会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同时,父母在要求孩子全方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和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十分重要。要做到爱孩子,但不宠孩子;要把孩子放在一个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是放在家庭成员之上。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只是普通的一员,毫无特殊感,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四)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第一,因材施教,这不仅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更适用于家庭教育,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要全面、正确的了解孩子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其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不能因为他们的“唯一性”,对其寄予过高的期望。第二,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会让孩子变得更好[4]。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多夸奖孩子,称赞孩子,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父母的骄傲。同时,适当的惩罚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不能一味的赞美孩子,在他们犯错时,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如何面对自己的过错,并以适当的方式给予惩罚,让孩子在未来可以更加积极正确的面对自己犯下的错。第三,家庭中要形成一种民主氛围。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能用“父母”的身份压制孩子的想法,使孩子惧怕表达。

(五)加强同学校老师的联系

孩子的主要教育活动场所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因此,父母要和老师勤沟通,密切配合,互相交流教育信息[5]。让父母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在了解他们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帮助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他们和同学之间的相处情况,这样更有利于和孩子的沟通。

总之,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与多子家庭教育方式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在这种环境下对毒症子女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为了更好的培养独生子女的身心健康,使其成才,家庭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全方面、多方位的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与学校老师保持一致,齐心协力,只有这样,独生子女才会更积极、健康,家庭才会更和睦,社会才会更进步。

――――――――――

参考文献:

〔1〕刘畅.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徐运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研究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2):82-83.

〔3〕龚晓洁.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6):121-122.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2

【关键词】独生子女;自立;自信逆境教育家校配合

自从1979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国家提倡“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使独生子女在各个家庭中快速发展。“独生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我国社会中,这个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已经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已关系到我国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技术、国民素质、道德水准、社会风尚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提高。作为一名教师, 我想就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浅谈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 独生子女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独生子女的家庭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这些小康之家衣食丰裕,对孩子的物质要求都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二)受到的父母之爱强烈而集中,生活上受到的照顾更周到。独生子女的家庭大都是“四二一家庭”,即四位老人和一对夫妇共同扶养,六位大人的所有关注点和所有的爱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这样会造成孩子对他得到的东西会觉得理所当然,易养成孩子骄纵、自私的性格。

(三)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现代社会高学历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

(四)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小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五)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不高

从总的情况看,近些年来,我国虽然已着手对家庭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和指导,已有不少部门和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在越来越关心这一问题。但是,有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限,普及的力度和广度还不能适应我国这个多人口、多独生子女国家的需要,这种状况,从总体上决定着我国的家庭教育水平还不高。再则,不少家长不爱学习或不善于学习,更是缺乏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不愿在子女教育方面动脑筋、下功夫。

二、独生子女的培养与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它对子女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和精神成长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教育场所都不可替代的。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与非独生子女有很大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性格、身心发展、生活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别,所以家长在教育独生子女时一定要注意独生子女的特点,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使独生子女独立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以顺利适应社会生活需要。

(一)培养独生子女自立和自信的品质

自立和自信是独生子女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重要心理品质,也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品质,有的独生子女甚至学校里的劳动也要由家人代劳,这样的人将来是难以适应社会的。国外有人对450 名儿童做了40年调查,发现一个事实,即不管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家庭收入、种族背景或教育程度如何,那些在孩童时代就做简单家务劳动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和更富有。所以劳动是关系到独生子女一生幸福的训练,也是独生子女学会自立和自信的有效途径。让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劳动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发展自己的社会价值,并善于同他人合作与交往,学会自我服务,珍惜劳动成果,学会节俭,成人之后就更能适应社会生活。

(二)培养独生子女处理好同伴关系

现在许多人把孩子禁锢在家中,与成人或者书本为伴,他们不会和人友好相处,成人以后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独生子女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和社会上形形的人发生关系,特别是独生子女与同龄伙伴之间的交往所提供的刺激更接近于他们认知能力,要多鼓励独生子女和同伴交往,使他们在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这是独生子女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培养独生子女独立的生活能力

独生子女进入小学后渴望独立自主,这是他们个性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因此,要以平等、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独生子女在渴望独立自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是由于他们在父母过分的关心下,没有充分的活动时间,意志薄弱。这就给独生子女独立自主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家长要培养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以便在将来适应社会生活。

1.事事都要自己动手,树立竞争意识。

独生子女在家、在校凡是自己的事都应该自己做。首先,要为独生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独生子女在做事时,要与他人进行比较、正确评价,树立竞争的积极性。家长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子女,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更不能贬低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创造各种机会参加社会活动,以增强竞争意识。鼓励独生子女在各项活动中参与竞争,这样便可培养他们竞争观念。家长应看重孩子做事的过程,而不应在结果上斤斤计较。虽然孩子做得不尽如意,也要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进他们的积极性。还要教育独生子女学习知识、锻炼能力,让他们明确在竞争的社会中,没有过硬的知识和本领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本领,才能在竞争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2.独立学习和活动

独生子女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独立地学习和活动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家长采用良好的教育方法,让他们独立学习和活动。家长应在独生子女很小时就安排他们自己游戏;和小伙伴一起游戏时也要当配角;入学后,家长要让他们自己把握时间,有计划地学习,要教育孩子独立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己处理学校中的事,家长要少辅导、少帮忙,不要事必躬亲。

(四)要进行适度逆境教育

为了克服独生子女的弱点,应对独生子女进行适度的逆境教育,进行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勇于实践、经受挫折、克服困难、摆脱依赖和培养自主自立精神的教育和锻炼,使孩子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孩子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五)学校与家庭要密切配合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3

关键词:独生子女;人口素质;思想教育;幼儿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1

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自然增长速率,为提高人口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教育方面也出现了独生子女问题多,独生子女难教育的思想倾向。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位置特殊,给家庭教育带来一些值得探讨的新问题。就独生子女幼儿家庭教育问题和各位家长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也明显提高了。所以也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办法使孩子成才,许多家长因此也走入了误区。

(一)期望太高。家长在幼儿早期教育的物资准备工作做的很好,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孩子今后能考上重点,然而却忽视了思想教育,忽视了孩子的素质如何,过高的期望往往使孩子失去奋斗的勇气。造成精神负担,诱发严重的心理障碍,据统计,有80%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有孤独,自卑,焦虑,依赖,忧郁等不良心理。

(二)期望单一。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根据自己身上没有实现的理想,相应的造成了期望的单一化。

(三)溺爱过渡。养成了霸道、孤僻、懦弱、胆小的性格,使孩子在走向社会后束手无策。

(四)干涉过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最优秀的,有担心孩子把握不住人生的方向,所以时时处处要做孩子的导师,干涉过多,主要表现就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以及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

(五)盲目超前教育。超前教育超越了孩子的年龄阶段,不是早期教育。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让孩子掌握那些为上小学做准备的知识,也不是培养孩子遵规守纪,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而是在个性和社会性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

(六)片面性讲究辩证法。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但竞争意识,竞争能力不是来源于厉害,而是来源于自身的实力,自身的素质。生活重要有竞争意识,也要有谦让意识。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要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孩子探索可以,家长要想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指导孩子拆装组合,才能学到东西。教育孩子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但不能光表扬,也还要有批评,批评也是促使孩子进步的一种手段。

二、给幼儿家长的建议

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要懂得教育技巧、教育艺术,要学会和善于欣赏自己的孩子,要擅于克制自己,不宜感情冲动。

(一)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呢?美国学者R.F尼赫茨调查了十万个孩子。其中,有10条最有影响: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互相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二)请家长们这样做

1、争做好家长的五条标准

(1)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子女的好榜样;(2)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学习抚育、培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3)爱护子女,耐心诱导,不放任,不娇惯,不打骂;(4)积极配合学校、社会对子女进行教育,在农村的家长要保证适龄子女入学;(5)培养子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请给孩子理智的爱

父母的爱是一个人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东西,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天职。但这种爱一旦脱离了理智,就极易变成溺爱。因此,父母对孩子不仅应该爱得深切,而更应该爱的理智。

要教育孩子学会自立。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脚踏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

3、在教育孩子中父母应该讲鼓励孩子最好的5句话

(1)“自己来做决定吧。”(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4、科学教育独生子女

(1)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独生子女的许多不良习惯是由于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引起的。家长要注意千万不要将孩子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要是孩子产生特殊感。

(2)要舍得让孩子吃苦。独生子女大多身上存在着娇气。要克服娇气,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吃一点苦,不要再孩子的生活、物质方面提供太好的条件。

(3)对孩子教育坚持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如果成人对孩子的教育坚持一致性,孩子感到教育的合理性、坚决性,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应互相尊重,有分歧也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表露出来,事后再商讨统一认识。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前后也要一致,不能高兴时无原则、一味宽容,不高兴时斥责、一概禁止。

总之,幼儿家庭教育是一项牵涉到家庭、社会、学校诸方面的系统工程。家长朋友一定要抱着对孩子负责,对未来负责,对祖国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幼儿教育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搞好家园合作,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4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关爱 留守独生子女 健康成长

一、留守独生子女的窘态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把未成年的子女留在老家,形成了一个弱势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使他们不得不面临留守家中,独自成长的困境,他们被动地成为空巢乡村的守望者,在迷茫与希望中徘徊。

在这些留守儿童当中,还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基本没有玩伴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一外出打工,留守的独生子女就显得更加孤独,加上孩子自控能力差,监护人监护不到位,学习无人辅导,成绩自然不理想。特殊的成长环境极易使他们形成不合群、不容易与人交往、自私、胆小、孤僻等性格缺陷。这些孩子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缺位的现象,在安全、健康、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因而他们的教育问题更值得人们关注、重视。

二、寄宿制学校的教育优势

如何教育留守独生子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呢?全国政协委员、希望工程发起者徐永光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寄宿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唯一有效的补救措施。”留守独生子女在寄宿制学校,就像走进了第二家庭,解决了他们成长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寄宿制学校为留守独生子女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人们常说独生子女容易“独”,过分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不合群,甚至有些孤僻,做事不考虑别人,老要拔尖。寄宿制学校则要求孩子在集体生活中行为举止以不影响别人为原则,孩子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结互助精神,逐渐形成集体荣誉感。寄宿还能够使学生节约大量的时间,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更多感兴趣的课程和技艺,开阔了视野。

寄宿制学校还避免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自制力差贪玩的孩子影响很大,寄宿制学校的封闭式管理则可免除这方面的不利因素,以防他们误入歧途。

三、寄宿制学校对留守独生子女的关爱策略

要想使寄宿制学校的这些教育优势得以发挥,真正成为留守独生子女的快乐家园,还必须要有相应的教育管理策略。

首先,学校要与家长协调,共同承担对留守独生子女的教育责任。学校与家长保持紧密的通讯联系,让家长认识到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利用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使父母详细地了解孩子近期表现,对于出现的不良倾向和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及时耐心地进行教育。

其次,尊重和信任孩子,施以爱心,促进留守独生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全面了解掌握留守独生子女的情况,对于出现的性格缺陷和特殊心理特点,教师应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环境,分析其成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经常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鼓励独生子女与其他同学友好往来,使他们融入集体中,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活动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和素质的提升。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很好的享受到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知、情感、价值观上的偏离,老师要主动去接近他们,时刻关心、照顾他们,拿出更多时间与他们沟通,把他们的困难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给予特别的关照,让他们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里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减少孩子们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最后,寄宿制学校也要不断改进完善、强化硬件,健全制度。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机制,专人负责,形成保障措施。学校应积极主动争取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工作的支持,加强农村学校寄宿基础设施建设,以优美的校园、优越的环境、优良的设施着实解决好留守儿童在校的生活学习问题。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大量的留守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会影响未来劳动力的素质,他们的性格塑造与能力培养,将深深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该进一步挖掘潜力,找准着力点,积极寻求新的办法为这个特殊的群体构建爱的家园。我们为人师者要尽力解决好留守独生子女身心存在的问题,对他们严慈相济,让他们象其他儿童一样有理想、有抱负、健康幸福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恩根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5

【关键词】山区农村 独生子 初中阶段 行为偏差 教育探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条件往往与城市没有了什么区别,学习条件也非常好,按理说他们各方面应该进步更快,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的心理素质、学习成绩远远比不上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非独生子女学生。他们往往性格暴躁,自私霸道,好逸恶劳,不求上进,整天迷恋于电子游戏机和卡拉OK娱乐场所之中,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全级学生末尾。在家俨然一位小皇帝,在班上,对于正常的值日清洁劳动也是嫌脏、嫌累,经常推诿。

诸如此类行为偏差的独生子女的教育是困扰我们教学的一个难题。山区农村独生孩子在初中阶段行为偏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父母对孩子的过分的溺爱

实行一孩化的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好,对孩子的物质生活有求必应,要啥给啥,对孩子一味迁就和溺爱①,实施“保姆式”的教育,孩子完全处在一种由所包围的“保温箱”中,这样,使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加重了自我意识,形成了过度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

第二、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孩子缺乏锻炼

有不少独生子女家长担心孩子承受不了批评,出于一种特别呵护心态,对孩子的缺点错误,很少因势利导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在孩子管教中,迁就过多,不厌其烦地给予帮助,唯恐孩子受到一丁点伤害,对孩子喜爱,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子女的要求②,孩子出了问题很少严肃对待,往往没有及时纠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偏向言行甚至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第三、父母对孩子缺乏必要的吃苦耐劳教育

现在的独生子女基本上属于甜水泡大,很少有吃苦经历,贫困、饥饿对于他们来说不知是何滋味。因为是独生子女,家庭都视为掌上明珠,尽量不想让孩子吃苦受累,对孩子的生活会尽可能进行全方位包揽。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形成孩子怕吃苦的性格。

用什么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纠正这些孩子的偏差行为呢?要纠正这些孩子的偏差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应该对孩子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等方面的教育

老师应当负起这个责任,在各个岗位都要为“教书育人”这个目的尽职尽责,使他们茁壮成长,当然这是一项既复杂又浩大的工程,需要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的。

2.应该从心理角度去引导形成积极健康心理

学生行为不端,更多是指出其错误,告诫他今后改正,很少从心里角度去引导形成积极健康心理。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课程落实却注重共性教育,很少因材施教,实行个性教育。对问题学生要有个性化的帮扶举措,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应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告诫教育

因为孩子在家里很少受到父母批评,在学校很少接受个性化的心理帮扶与对应的惩戒教育,基本上都是在顺境中生活,很少有挫折感,遇到挫折往往就会显得无所适从。所以从小就有必要的批评举措,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学会自我克制,这样对于老师的善意批评就不会感到太多委屈而走极端。

4.对孩子的任何细节的行为偏差都应该予以重视及时纠正

大因小而起,对孩子的任何细节的行为偏差都不能小事了了,让孩子树立接受批评的勇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应该随时关注,多与孩子沟通,避免偏执阴影笼罩。

5.有意识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锻炼和劳动教育

不经风雨难见绚丽彩虹,不经挫折难以健康成长。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提升抗挫折能力。人生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从小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这对孩子未来人生大有裨益。还有就是忽略对孩子的劳动教育③,孩子回到家,没有给孩子劳动的机会,自然而然长期这样孩子就养成了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对孩子以后出到社会生活是极为不利的。

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使他们茁壮成长,不但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才能是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

【注释】

① 杨雄. 当期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探索与争鸣》,2007 年第2期第68页.

② 刘海鹰、刘昕. 中学阶段独生子女关系调查报告,《当代教育科学》,2004 年第9期第30页.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6

关键词 创造性人格 家庭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Family Environment on Children's Creative Personality Study

Abstract Creative personality talent is the hope of the country, the creative factors include family, social, school and their own. Excellent family environment, proper attention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parents, a good family atmosphere as well as the right of parents education, these are the favorable impact of the child's creative personality formation. Family education misunderstanding the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unfavorable way, the only child of the growth environment and parents neglected education force is the formation of a series of not conducive to the child's creative personality factors formed.

Key words creative personality; family; education

众所周知,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关键时间段在早期,儿童的早期生活环境是家庭,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父母是孩子最为密切的关系之一,因此在儿童早期创造性人格培养过程中,应该着重思考家庭环境应该怎样发挥影响作用的,本文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探析,提高人们对孩子对创造性人格培养的重视程度。

1 创造型人格的实质

1.1 创造性人格的涵义

英国的Galton于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一书,是国际上最早关于创造性研究的科学文献,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研究创造力的开始。尽管对于其概念至今尚无统一的理论界定,但目前普遍认为,创造性人格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对创造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创造目标的实现产生动力作用和决定作用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2 影响创造性人格的因素

创造性人格的影响因素通常由自身因素、学校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等四个方面组成。(1)学生自身方面。高质量地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其创造性人格有明显的正相关。(2)学校教育方面。学校营造的整体学习氛围和教师对学生的教导方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很重要的作用。宽松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萌芽的基础,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敢于疑问,敢于创新,而不是讲思维禁锢在考试和书本范围。(3)社会文化方面。由于社会上长久以来对有序遵从这一观念的灌输,学生往往在进入社会的时候就会被教育谨小慎微,尊重伦理,以集体的价值为主等,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影响。(4)家庭环境方面。通常父母文化较高的,家庭环境宽松的家庭的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强。

2 家庭教育对孩子创造性人格的影响

家庭是包括家庭物质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亲属影响的广义概念。结合已有研究,家庭对创造性人格的影响主要有:家庭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和期望目标等。影响创造性人格的家庭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包括优越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家庭氛围。在物质条件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同样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自由表达想法和愿望和基本环境,有父母和家庭成员共同营造的家庭氛围会帮助孩子形成轻松的心理氛围,增加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

其次,父母的期望目标会促进儿童创造望的激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常常与出生顺序相联系。个体所处的特殊位置引起了父母格外的关注和期望。现在的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孩子成为家长的唯一关注希望,在获得更高的关注的同时,是否能将这种关注很好地利用其积极方面,是当代家长和我们所需要研究的话题。

最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孩子创造性人格最终形成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由父母的智商、情商、社会阅历、社会地位、成长经历等许多复杂因素造成的。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人格形成有着不同的影响。经研究发现,高创造性的儿童的父母更注重开放式的教养方式,他们重视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开放的教养方式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有重要的作用,让孩子在生活中更加主动去进行可能的创造。

3 创造性人格培养中现存的不利因素

(1)隔代教育抑制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我国独特的家庭结构造成留守儿童日益增多,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的需要,不得不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管教。隔代的溺爱导致家长对于孩子的更多关注集中在物质生活上,集中在衣食起居的问题上,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思维的训练有所欠缺。六个大人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家庭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的程度。隔代教育容易让孩子产生逾越道德规范问题、情感缺失问题、生理教育不足问题以及产生教育不当问题。

(2)独生子女的特殊成长环境对儿童创造性发展的影响。由于独生子女相对其它孩子来说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独生”,因此,在他们的身心成长和发展方面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独生子女往往具有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父母对孩子的投资不遗余力,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是尽可能地进行培养,这些都会有助于孩子的自信心和智力的发展。但是,由于在社会交往中不可避免的是和人的交往,而独生子女由于缺少兄弟姐妹,再与人的交往中难免有欠缺的方面,孤僻、自私、自我中心等都是常出现的性格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创造性人格的塑造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

(3)忽视了教育合力的形成。家长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地观察孩子,寻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与学校的班主任和带课老师保持紧密的联系,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根据老师的指导家长要学会“赏识教育”,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的同时学会表达,让孩子找到自信。从而能够勇敢地去探索和尝试,使得创造性人格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聪绒,郑莉君.创造性人格研究综述[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 程良道.论创造性人格的实质[J].科技创业月刊,2002(10).

[3] 戴冰,张惠,张庆林.家庭及学校教育中的创造性人格培养刍议[J].教育探索,2004(6).

[4] 葛孚瑾.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

[5] 权月彤.家庭环境中创造性人格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

[6] 施建农,徐凡.超常儿童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7] 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8] 云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成功人生第一步[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