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范文1
一、大学生面临的专业困扰
经过高考的洗礼进入到大学之后,很多大学生发现大学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很多本以为大学可以松口气的学生不得不调整观念,面对紧张的专业学习安排。而一些认为只要考上大学就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学生在经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非常低,认为自己在填报志愿过程中,或冲动或慎重所选择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专业学习过程中相当痛苦,试图寻找自己学习的意义。虽然有些学生能够重新在专业学习中寻找到自己学习的支点,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在苦闷中失去前进的方向,茫茫然不知所为,最终只能在网络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大学生所面临的专业学习困惑,严重地阻碍了其成长、成才道路,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所以,为了降低上述情况的发生概率,在中学阶段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尤为重要。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的长期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教育理念,是个人对自我职业发展的规划。它通过人的自我认识,制订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和途径,并将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从而明确自己进入社会的起点。
职业生涯规划大体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其中早期包括尝试期(15-17岁)、过渡期(18-21岁)和初步试验承诺期(22-24岁),中学生就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尝试期。在中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让中学生对未来职业开始进行现实思考,并能够对自己的特定职业能力进行客观评价,以主动探索个人的发展目标。这个任务如果不在中学阶段完成,势必顺延到大学阶段,而进入大学后再进行个人发展方向的探索往往为时已晚,因为高校内的专业调换存在很多政策限制,很多人难以进入心仪的专业学习。因此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完成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尝试,是教育资源的最优化选择。
三、中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涵就是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态度进行探索,明确其兴趣爱好,培养其职业知识和技能,形成职业取向。因此,中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第一,学校要提高教师的职业规划意识。提高教师的职业规划意识,就是对教师开展培训活动,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
第二,学校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或讲座。这方面的课程或讲座能够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内容,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和步骤,提高其职业规划的意识,引导其进行自我规划。
第三,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通过课余活动,探索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达到自我认识和自我探索的目的。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范文2
一、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前提
作为一种独立自主的教育活动,职业生涯教育需要正规有效的知识体系和成熟的心理作用机制,这需要多方面的准备与锻炼。
(一)班主任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
中职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担负着多重任务,加上中职学生本身的特点,常常使班主任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大多数中职班主任对进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这不仅影响了班主任整体的文化素质与理论水平的提高,还阻碍班主任角色的转换,致使班主任与时代就业择业环境脱节,不能正常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工作。
(二)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式,育管并重
中职院校的班主任经常会错误的把工作重点放在管理而不是教育上,他们片面的认为只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管理,就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这种错误的看法既将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施引入了误区,又极大的阻碍了中职学生的进步。由此可见,中职班主任应全面分析并掌握德育工作中“德”“育”的真正内涵及关联,正确规划班级中管理与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增强学生就业择业综合实力。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平等的班级氛围
中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平时表现,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和职业意识,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接受职业规划教育。抛弃“一手抓”的错误管理方式,创新形成人人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倾听同学们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意见及建议,使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其中职业素养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职业思想(意识)的培养、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道德的建立、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几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引导培养合理的职业意识
是否拥有明确积极的职业意识是学生未来求职顺利与否的关键。对于中职生来说,首先要重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迅速摆脱“未来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状态,从根本上端正心态。其次,通过专业介绍向他们描绘本专业的广阔前景以及社会上对本专业的巨大需求,明确他们将来的专业方向,建立对本专业的信心。同时,还可以以优秀毕业生的成功案例来激励他们,点燃他们对职业前景的希望。通过职业意识培养良好的心态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职业素养中,专业技能是第一位的。对于中职生来说,专业知识是和体能素养同等重要的因素。而目前部分中职生受部分招聘信息的误导,只重视体能素养而忽视专业知识,这是班主任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或谈话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并帮助学生对自己现有的爱好、兴趣、特点和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与优化,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科规划。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他们真正了解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激发对专业技能学习的激情。
(三)培养学生隐性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
隐性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这些隐性职业素养是不易被察觉和把握的。很多调查显示,很多职校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首先,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努力让学生真正融入企业中,继而实现自身价值和企业价值,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不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已经成了个人素质中的一块短板,也是工作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相反,善于适应环境却是一种能力的象征,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就相当于拥有一种隐形优势。最后,要适当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可以采用鼓励学生上台演讲等方式锻炼学生。通过类似训练,除了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外,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胆识和表现欲,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能脱颖而出。
(四)班主任努力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作为新课改的宣传与执行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学生家长、科任教师、学校的各种管理人员和社会各种人士打交道,但是目前的班主任教师却忽视了这种交流。只有做好各方面协调,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方力量才能协调一致,对学生未来就业择业保驾护航。
三、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活动注意问题
(一)职业规划应落实到“德育”立场上
通过思想、心理、诚信、纪律、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使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到纪律严明、行为规范、讲究诚信、学有所得、应知应会、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活动
班主任需要结合学校的总体安排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细致的管理工作。重心宜放在自管自律上,由低年级的抓常规管理转移到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进而进行职业生涯的教育活动。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职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以美国学者Super.D.E(舒伯)生涯发展理论为主的管理理论,是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包括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地方从事这个职业,担任什么角色,在职业变更以及为实现职业规划接受的各种教育和培训等。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中职学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如何开展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中职学生就业指导,使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已成为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热点与难点。因而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的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从自身的发展特点来思考、探索实施,才会具有特别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1.教育起步较晚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于1994年劳动部颁发《职业指导办法》后,国家教委指出学校职业生涯辅导应:“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和专业,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兴趣、才能和体质等特点,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关系,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正确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因而,许多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较晚。
2.学生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74%的学生所学专业是因父母和老师的意见选择的,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23%的学生是和父母商量后选择的,依据是将来比较容易就业,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只有3%的学生是对所学专业有一定了解,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淡薄,造成许多学生择业目标不明确,有的片面追求高工资、高待遇,忽视专业能力水平和专业需求,忽视单位发展潜力和个体发展前景;有的一心向往办公室、中外合资企业、央企等,不愿意到小企业或新建企业建功立业;有的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缺少充分了解和掌握,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
3.学校缺乏规划
与专业教育相比,许多学校没有形成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全面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规划。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局限在新生入校时开设课程,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缺少大量的实践指导,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4.专业师资匮乏
高品质的课程是由教师团队的专业资质所决定的。目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一般都是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或辅导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科学的操作技巧,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专业化不强。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授课教师缺乏实战经验,造成缺少拥有专门知识的职业指导教师提供教育与辅导,无法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就业指导工作。
5.教学管理问题
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和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基础、师资水平、教学设施与环境,还与教学管理部门息息相关。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大多学校是以就业指导中心为负责组织和实施课程管理的机构,根据学校及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统一制定教学内容,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的监督、管理和评价。
二、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1.培养目标的需要
当下社会技术体系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现代企业的人才结构呈智能化、复合化趋势,对劳动者的智能要求越来越高。中职教育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着眼于造就具有适应岗位变化能力的、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可持续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欲望、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一定的学习能力,以适应职业的变化和个人职业需要的变化。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质是学习个体持续发展的规划过程,能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意识,关键是能唤起中职学生最根本的心理需要――个体发展。中职学校的极大多数学生自认为是学习上的失败者,对他们而言学习的需要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学习结果。具体说就是学习能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就业前景。当就业的前景能吸引他们,而且他们也认识到能够获得这一前景时,他们就会积极地对待学校的学习生活。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恰是撬起这个可持续学习动机的杠杆。如在校的学习目标、近一两年的择业目标,今后的职业发展目标等,能使学生将满足需要与目标联系起来。
2.发展内在的需要
许多事实表明:中职学校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就业中表现出诸多不适,如自我定位不准、对职业了解不够、对社会和环境认识不多、对前途感到迷惘等等。为此,中职学校开展了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学习兴趣的培养等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这些外驱形式的引导相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方面更能起到内驱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主体的意识,促使学生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今后应该走怎样的人生道路”、“成为怎样的人”等自身问题,有利于解决学生对自我缺乏科学认识、方向迷惘放任自流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设计未来,让学生自己设计怎样逐步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把现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其在学习期间自觉合理的进行自我塑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强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质能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通过实践让学生认清当前的行业发展动态、就业前景,引导他们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背景之下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使理想摆脱幻想的色彩,促使他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主动适应社会要求。
3.就业导向的需要
近年来,中职学校积极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取得了积极成效。许多中职学校纷纷提出了“入学=就业”的口号,在招生时承诺包推荐工作。这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也是客观事实。就拿我校来说,不仅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年年保持100%,每年还有不少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也被“抢购”一空。
然而高就业率的背后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对自己缺乏足够认识,不考虑内外环境与职业匹配,盲目追求高薪,求职时屡屡碰壁的问题;对工作的艰苦性认识不足,不考虑自己是否真正适合这一工作,频繁跳槽而且周期越来越短的问题;没有明确目标,被动开始工作,没有把职业的选择和自己的发展联系起来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反映了学生就业观仍是一种短期的盲目的就业观,没能根本解决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要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否则就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制订行动计划
具体、明确、可行的行动计划是帮助学生落实在校期间生涯规划的重要保证,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一年级):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认清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不足,进而制定学习目标,确立职业目标。可利用课堂教学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了解工作和职业,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阶段(二年级):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学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可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典型,指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咨询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参与实习、兼职、假期工作或志愿者活动中获得一些工作经验。
第三阶段(三年级):通过各种职业生涯的教育指导,使中职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可督促学生对前两年的准备做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组织学生参加招聘会;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举办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的讲座;组织学生毕业实习,指导学生利用直接渠道接触社会职业,以取得及时、真实的职业信息,学校要不断强化毕业生的角色,以便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这样才能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2.落实“五个步骤”
(1)认识自我
对自己作一个深刻的反思,全方位地认识自己。如对自己学历、所学专业、兴趣、爱好、动机、能力、特长、技能等做个全面的评估,逐一列出。
(2)明确方向
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心理趋向进行检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通常说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不完全一致,甚至对立。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不断调整,最终锁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3)了解潜力
对自己能力和潜能有个全面总结。一个人的职业最根本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的发展空间的大小主要还要取决于自己的潜力。对潜力的了解可以从自身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兴趣、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重点认识。
(4)厘清环境
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本地的各种状态如经济发展、企业制度、人事政策、职业空间等,人为主观方面包括同事关系、领导态度、亲戚关系等,应综合两方面加以分析。
(5)确定目标
通过对上面环节的详尽回答,综合分析,便可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选择和职业目标,最终形成自己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中,有一位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的学生―蒋鑫。回顾他的成长历程,充分体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五大步骤”的重要性。从进校时的失落,到慢慢接受现实;从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的无奈,到逐渐明确方向;从实践过程中不自信,到不断迸发出自身的无限潜能;从被动地接受现状,到主动地适应环境。让他战胜来自市重点高中的优等生获得火炬手资格。顶着奥运会火炬手的光环,蒋鑫来到了中德合资的KUKA(库卡)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凭着《职业生涯规划》带给他的“魔力”,半年后被送到德国进行骨干培训。蒋鑫说:奥运会火炬手的身份,对自己来说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个动力,而动力的源头是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思考“五大问题”
(1)提升课程地位
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要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各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各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2)树立科学理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中职学生成材的需要,是新形势下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有效形式。科学的、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中职学生顺利就业的有效举措,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要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
(3)提高教育效能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要结合时代、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为重点,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前瞻性,突出操作性、训练性。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继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管理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需要专门的人员来从教,要对任课老师和就业指导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设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考取国家认可的职业指导师资格,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相关专业培训,以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教学与指导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和指导。
(5)完善服务机构,
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即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当然,学校也要完善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与大学生相比,中职生处于15 ~ 18岁的年龄,从自身身心的发育来看,对就业也没有强烈的要求,所以学生的就业紧迫感不够强烈。同时中职生社会阅历较少,对社会经济发展,对就业的社会环境,认知较肤浅。因此,中职学校应建立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基础,以专题讲座为补充,以职业咨询为辅助,以职业见习实习为特色,以就业指导为重点,以专业化师资队伍为保障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做出职业决策,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建新等. 大学生生涯辅导[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 鄢敬新. 职业生涯规划宝典[M].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范文4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德育课教学加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2
职校阶段是一个人由学生时代向职业生涯过渡的准备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专业和职业发展与需求,培养就业创业能力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教育。为了使中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中职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如:专门课程教学、专业或学科教学渗透、日常德育工作等。笔者认为,在各种途径中,德育学科教学是目前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较为有效途径。因此,笔者结合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有关工作,重点探索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一、德育课教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可行性
(一)德育课教学可以成为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阵地
中职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职教育阶段既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也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抉择阶段,提供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教育和指导,是中职德育课教学为职业教育服务的责任。中职德育课课程内容丰富,主要任务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为学生更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做好准备。因此,德育课教学与职业生涯教育在内容上,有很多交叉之处,在教育的目的上高度重叠,这就决定了德育课教学是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
(二)德育课教学为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供系统的教育资源
中职德育由《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及《心理健康》五门主干课程构成。
1.专门课程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职业生涯教育的专门课程,教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竞赛、辩论、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职业生涯基本知识、技能和策略,确定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并形成正确成才观和动力机制。
2.德育课课程教学渗透。《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及《心理健康》这四门课程都突显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要求。其中,《职业道德与法律》着重帮助学生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经济政治与社会》着重引导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哲学与人生》帮助学生提高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健康》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通过这些德育课的课堂教学,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提高中职生的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中职生顺利地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过渡做好准备。可见,德育课的四门主干课程为渗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使职业生涯教育不再局限在职业指导或就业指导。
二、在德育课教学中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主要策略
(一)准确定位职业生涯教育目标,分阶段整合职业生涯教育内容
中职职业生涯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主动规划、自我要求发展的意识,并获得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职业素养,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职业生涯教育需要从学生入学开始,贯穿学生三年中职学习过程。同时,为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分阶段制定相应的目标要求。结合我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布局,初步确定年级阶段目标要求。其中,职一级是“职业认识”阶段,主要完成专业、职业的初步了解和自我定位。职二级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积累”阶段,主要是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各个就业方向、完成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锁定目标单位群,积累职业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就业能力。职三级是“职场实践探索”阶段,主要是引导中职生顺利通过招聘进入目标单位,开始“顶岗实习”,在为期一年的实习阶段,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德育课教学也结合阶段目标要求,确定相应的专题模块教学内容。
我们围绕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德育课课程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安排进行了调整,形成相应的专题模块教学内容,使德育课教学更贴近学生需要,体现职业认知特点,并与学生专业学习一致,也使德育课教学尽可能符合学生职业学习发展需要。
(二)立足《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职业学校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该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历程,考虑个人的价值、智能、兴趣以及助力和阻力,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设计发展方向,落实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计划,让学生既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又能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而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认识与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结合专业教育要求,以拓展的方式,如职业能力测评、专业技能比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等。另一方面,要结合职业实践,以职业调查、专业实训、企业宣讲等的形式介绍当前就业的新情况、新特点;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优秀毕业生的成功事迹等,加深学生对职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引导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书为载体,开展多样化活动促进学生实践。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职一上学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学生基本完成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但是,职业生涯规划书仅是文本形式表现的学生职业生涯远景描绘与近期行动的计划,学生能否将规划的内容落实于行才是职业生涯教育成败的关键。为此,在德育课教学中,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落实于行。主要进行了以下的尝试:第一,开发《学生活动任务指导手册》。该手册围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成长规律,设计了职一年级到职三年级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完成,使学生自身的职业认识和发展得到提高,相关的目标和措施逐步落实,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反思和调整。第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我校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项目列为校技能节比赛的通用项目,每年学校技能节,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然后在初赛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市决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在内容上体现专业及职业教育特色,在形式上拓展了德育课程教学功能,帮助学生强化职业规划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形成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为顺利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第三,尝试就业。创设模拟求职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准备求职简历、关注面试形象、面试礼仪,注意面试问题的应答。消除学生对于“面试”的畏难与紧张情绪,为学生此后真正应对面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及面试过程的应对,一方面提升学生的面试应对能力,另一方面也检阅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阶段目标的实施情况,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出调整。
三、德育课教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成效
(一)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效果显著
德育课教学中,通过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职生活,明确学习目标,把职业定位与兴趣特长、阶段目标与具体措施、评估与调整相结合,提高“自我认识”和“职业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在顶岗实习中找出自身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使顶岗实习的稳定度得到很好的提升,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参加广州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中,每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德育课教学与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互相促进
经过两年多教学实践,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能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德育课堂教学的认可度也增强了。另一方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综合能力和职业基本素养都得到很大提升,增强了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德育课教学与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形成了良性互动,互相促进。同时,也提高了德育课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德育课教学中强化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成为共同的研究课题。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范文5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当今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鲜明体现。充分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来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高职教育实现校企全面、全程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职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职业生涯教育一定要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相适应
高职职业生涯教育与高职自身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相适应,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与培养目标相适应。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这种培养目标旨在突出职业教育由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其实质就是要围绕企业办学。[1]与此相适应,高职职业生涯教育必须根据这些特点,在教育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与培养目标相协调。
(二)与培养模式相适应。
高职教育目前正处于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中,这也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工学结合以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为基础,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2]因此,高职职业生涯教育要主动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研究校企结合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索双方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三)与学生特点相适应。
高职院校学生是在高考招生的第三或第四批,与普通本科院校生源相比,他们的理论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他们的准职业人特性更加明显。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即将进入企业的人。高职学生正是处于职业生涯准备期的“准职业人”,如果不抓住这个基本特征,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四)与学制结构相适应。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较,高职院校有其特殊的学制结构。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其中的实习时间安排较多,可占到高职学生整体学业阶段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为此,高职职业生涯教育要拓展实践育人的视野,构建与学制特点相适应的全程化培养模式,并利用三分之一左右的专业实习实训的时间,实现职业生涯教育与高职专业教育的和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利用校企合作开展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优势分析
利用校企合作进行高职职业生涯教育既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相协调;又遵循职业生涯教育教学的规律,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校企合作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办学,强化了高职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形势下,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遴选和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校内专职教师相互配合,形成复合型的师资队伍结构,整体提升职业生涯教育团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了一个走出去的良好平台,通过鼓励和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培训和顶岗实践,改善知识与能力结构,积累职场经验与认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校企合作丰富了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能动性。
学生对于职业生涯发展或就业服务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单靠高职院校的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利用校企合作优化教学方案、共同开发课程等独特优势,不仅能够使高职职业生涯教育更接近社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而且能够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高职学生来设计教育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校企合作有利于开展体验式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不论是组织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教学,还是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及个体辅导,都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校企合作的实训实习基地和企业文化资源为高职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促进职业生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企业环境下,学生同时承担着职业人、企业人和社会人的角色,职业生涯理论的习得与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有机统一。作为一个职业人,他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培养职业能力,追求职业梦想,获得职业认同与回报;作为一个企业人,他需要爱岗敬业,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学习企业的专业技能,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认同企业的主流文化,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作为一个社会人,他需要遵纪守法,团结合作,通过自己的付出体现个体的社会价值。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各种问题的出现和解决的过程,也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利益关系者的评价和自身不断调整的过程,最终构建从职业认知到职业行为的完整链条。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构建
校企合作开展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结合点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共同关注。[3]这种合作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学校育人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对接,是高职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流程模型。
以学生职业生涯意识的唤醒为起点,以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提升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特色,通过“全程化三阶段四模块”培养模式的实施,达到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
(二)校企合作的三阶段教育目标的全程化设计。
第一阶段的目标是职业生涯意识的唤醒,此阶段主要针对高职低年级学生,校企合作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是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认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与潜能、优势与不足,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性质、专业能力要求、专业学习的价值和专业前景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习通用性技能,提高基本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专业准备。
第二阶段的目标是职业素质养成,此阶段主要针对高职中间年级学生,校企合作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自我拓展,培养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事业观;帮助学生认识职业,并根据自身条件、职业志向和未来职业的发展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和督促学生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职业生涯决策,拓展职业知识技能,培养职业化素质。
第三阶段的目标是职业能力提升,此阶段主要针对高职高年级学生,校企合作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决策的修正,帮助学生形成现实而正确的个人职业发展评价,树立开拓务实的职业观、创业观和择业观,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成熟度和职业行为的“自主、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实现人生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内在统一,完成向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三)校企合作的四大教育模块在各阶段的配合运行。
1.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模块
此模块侧重在第一阶段实施。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编写教材、制订教学计划,根据各年级学生的阶段特点,构建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系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以学科渗透为原则,发动专业教师全员参与,探索职业生涯教育的学科教学模式,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注重引进和推广接近企业实际的培训类课程,并且可以将企业的典型案例引入课程教学,将教学实践嫁接到企业的运作中,丰富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和载体。
2.校企合作的素质拓展模块
此模块侧重在第二阶段实施。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结合高职学生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企业的参与,让企业来协助开展如职业生涯设计比赛、主题研讨与论坛、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角色扮演、模拟招聘、职业教育工作坊等互动性、专业性很强的体验式活动,引导学生在自我体验中达到自我教育和提升,并自觉将习得的观念运用于现实的职业生涯世界。
3.校企合作的社会实践模块
此模块侧重在第三阶段实施。引进企业界有创业和管理经验的资深人士或专业培训人士作为学生的导师,让学生及早零距离接触到职场的行家里手,从而有目的、有侧重地实践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可通过参观、实习、考察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为学生创造认识企业、参与实践、检验知识的机会,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近距离体验职场中启发职业生涯意识,培养职业品性素养。
4.校企合作的个体辅导模块
此模块在三个阶段都要兼顾实施。要不断扩大职业生涯教育的覆盖面,提高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的服务水平。校内外职业生涯教育专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参考职业测评结果,通过预约谈话、开通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并对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追踪监控,结合社会环境、职业需求的变化,指导学生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路线。
参考文献:
[1]朱发仁.高职院校“企业化”校园文化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2-30.
[2]黄红湖.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就业教育模式探析[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1):55.
[3]黄咸强,谢嘉雯.利用校企合作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优势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11.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范文6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社会功能决定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然而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大多数仍处于自发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只是将原有的专业教学、生活辅导及职业指导融合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存在形式化、课程不系统等诸多问题,影响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本文主要针λ毡钡厍的中等职业学校,对这几所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做调研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现状调查
一、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
笔者于2015年3月对苏北地区几所中等职业学校共12个专业合计524名学生开展了有关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状况的调查,调查共发出问卷524份,回收508份,回收率为96.9%,其中有效问卷为486份。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24份。调查的学生涵盖12个专业,主要有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客户信息服务、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动漫游戏、美术设计与制作等,均为中专三年级准实习生。在做本调查时,学生临近毕业,有些学校专门对学生进行了就业的宣传与指导,属于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时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全面理性的思考①。
二、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部分中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了解,其职业生涯规划仍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缺乏有意识的规划。在482名受访学生中仅有19.8%的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有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但还是有33.6%的受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完全不知。因此,当前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概念与意识非常薄弱,很难自主地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设计,这是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缺失的,需要及时加强尽快推进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2.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模糊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3),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自我规划意识极度缺乏,仅有2.47%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非常详细的规划,还有23.87%的受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简单的规划,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的受访学生占73.66%。同时我们在对其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原因调查时,发现受访学生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因在于他们普遍存在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在学校学习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太早,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等进入社会工作后再做。
3.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严重不足
表4数据表明,某些中职学生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了解,也不懂得发展一些职业方面的兴趣爱好,对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明确,同时对社会经济向社会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不了解,对于自己与将要从事的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之间存在的差距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调查表明,75%的受访学生的爱好主要集中在聊天、上网、游戏这类纯娱乐性活动上(见表4,表中人数略),而其他项目选择的比例极低,这反映了当代中职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强,易受互联网影响甚至有沉迷网络的倾向。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日后职业发展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都不清楚,自然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
4.学生择业行为功利化倾向突出
表5(表中人数略)的数据表明,中职学校学生择业时的行为倾向特点主要有两点:
(1)职业期望值过高。在择业的行为倾向中,55%的受访学生希望将来从事的职业既比较稳定又有较高的收入,还要与自己性格与能力相适应。这明显不切实际的倾向表明中职学生在追求职业生涯目标时存在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2)功利价值观念过强。有40%的受访学生认为收入、职位等才是职业生涯成功的体现,只有6.42%的学生注重日后职业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这表明中职学校学生在择业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化倾向。在就业的选择上,部分学生对职业的社会名声和经济收入更注重,忽视职业的专业价值和理想价值;忽视自己工作以后事业发展中应付出的努力和应经历的征程。
这都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而这样不理想的教育自然难以给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予以有效指导,这既浪费教育资源,又事倍功半。同时,调查发现,有88.48%的受访学生认同职业学校有必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与活动。这说明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引入新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与创新实践操作模式势在必行。
(二)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阶段已经开始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于起步较晚,没有相应的法律和条例加以规定,在实施过程中不是很理想。多数中职学校没有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起足够重视,只是硬性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实际操作没有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设比较笼统,请些专家学者以讲座的形式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不完善,课程的普及率、课程的形式内容不合理,没有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某些学校的师资配备缺乏专业性,担任指导任务的往往是学生的班主任,他们本身并不具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的资格,不能科学地指导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教育的展开往往随意性较大、规范性较差,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根据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情况,并紧密结合笔者多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认为当前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原因有:
第一,中职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作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相当陌生的事务。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直没有受到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及教师的重视,仅有部分职业学校为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在当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只重视专业技能培养与就业前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作为补充,渗透在专业教学、生活辅导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一般由招生就业处或者德育教研组主要负责学校招生和就业安置两大职能,但某些学校对于两部门间的工作等都没有统一的计划安排与领导管理,无法科学高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第二,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科学性。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一方面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求职就业信息及开展相关培训,另一方面是专业教师按照规定教材进行教学,有时会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但由于各自为政,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宽泛而零碎,缺乏条理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由于无人进行统筹规划,相关教育教学内容就无法进行科学规划与整理,无法构建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另外,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时主要集中在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即在学生实习之前,不能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贯穿三年的整个学制中。还有部分中职学校在一、二年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仅限于每学期一次或几次的专题讲座或专题报告,因此效果十分有限。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比较单一,且由于都是借鉴外国经验,在构建本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方面做得不够,没有针对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单一体现在教学主要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实训课程或就业前面试指导等课程为主,而职业咨询、专题讲座或者工厂企业参观等手段却用得较少。这种单一的指导方式必然导致学生的职业经验与职业体验缺乏,难以帮助学生在日后真正适应复杂的工作世界。
第三,中职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开展不深入。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和态度表示不太满意,部分学生反映就业指导部门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就业指导老师水平有限。部分学生表示根本不了解就业指导部门的情况和提供的服务。通过跟所调查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了解情况,得知目前中职就业指导部门的大部门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政策咨询和推荐就业等工作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是由就业指导部门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和辅导等服务开展得比较缓慢。另外,各学校都针对自身情况展开了一些探索工作,在探索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误的地方。这样就造成许多中职学生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的否定,甚至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看待。
第四,中职学校缺乏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的师资力量较薄弱,对于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难以满足。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某些教师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知之甚少,甚至不能将职业测验与职业咨询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运用。除此以外,某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缺乏对社会经济及各行各业的调查经验,自然会导致脱离实际,照本宣科,难以成为学生在学习世界和工作世界之间的桥梁。
第五,中职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到位。中职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意识普遍比较模糊,不主动考虑自己的未来,未来的发展规划都很被动,希望由父母或其他人来替自己拿主意。有些中职生认为读完书,才找工作,现在尚处于学习阶段,不用考虑那么多。没有将学习和自身未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学习阶段往往是比较盲目和迷茫的。大部分中职生都是初中毕业后进入中职学校就读,所以他们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文化水平或者专业技能方面不如大学生,因此他们一般都要从基层做起。然而某些中职学生不愿从基层干起,挑三拣四,包括某些家长都对中职生毕业时的职业期望过高。当前,学生过于依赖父母或他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某些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其他一些途径,深刻体会到就业的压力,往往对未来的前途很悲观。只看到自己的劣势,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过分地否定自己,容易让自己失去信心,悲观情绪带来的一定是不利影响。中职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和作用的认同度不高使职业生涯规划的展开普及和深入不够流畅。所以要尽快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脚踏实地地为之努力奋斗,避免学生就业时眼高手低。
由于本次调查在抽样方式、访谈人数和分析手段等方面尚有欠缺,可能揭示问题的深度和方向存在不足,但调查结果依然存在一定的震撼力。中职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注释:
①杨秋萍.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4(20):20-23.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中职学生生涯划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2.
[2]杨秋萍.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