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艺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艺的认识

园艺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医院

0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其人才的竞争也相当激烈。而现今的管理工作在每个单位以及每个企业中都极为重视,医院也不例外。而医院想要提高竞争力,在当今的社会上立足,其管理人才是重要的因素[1]。对此医院应该把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管理中,全面了解管理过程,客观地了解当今医院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善,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人才优势,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地提高医院的竞争,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状况。

1我国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现状

1.1管理模式的落后

相对于其他国家医疗制度,我国的医疗制度仍然处于停滞的状态,其进程以及发展相当缓慢,对此我国的很多医院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人才管理方面也不例外。人才管理方面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不能够发挥人才管理的管理制度。现今,我国竞争异常的激烈,这种落后的人才管理模式直接约束了人才的能力,不能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进展。

1.2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就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在人事部的管理工作上,仍然使用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由于行政化管理模式受到历史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以及体系,但世界的发展相对比较迅速,因此管理制度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医院的需求,从而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以及时效性,医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招收人才,严重限制了医院对人才的利用,阻碍了人才的发展,使得医院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进程。

1.3薪酬制度缺乏合理性

员工的薪酬发放也基本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在公立医院薪酬的管理制度一般由国家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所制定,使得员工的薪资受到了限制和影响,而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对工资没有太大的影响,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也会有一定的下降。这种现象往往在多数医院中都存在,对医院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1.4医院管理人员欠缺

我国医院人事部管理部门严重缺乏管理人才,原因是医院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其他部门调过来的,因此他们缺少一定的管理经验,在管理的过程中对各种流程不熟悉以及专业理念了解不全面,往往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岗位上难以做出优秀的成绩。

2人力资源理念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2.1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现今我国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树立正确的人才管理观念。医院要转换传统观念,充分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及人才管理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其次注重员工的利益以及发展,根据医院的实际需求进行培养管理人才,一方面能够使员工工作异常出色,另一方面也能让医院往更高更好的方面发展。

2.2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需要强调对人才的利用,其次就是对人才进行培养。常言道:笨鸟先飞,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人才是在各种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医院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根据医院的需求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工作要定期进行,其内容包括专业的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员工培训结束后,对员工进行相关的考核以及评价,考核不过的继续培训,这样有利于员工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其工作也就顺利地达成了目标,从而取得更高的成绩,提高医院的综合能力以及竞争力。

2.3完善岗位招聘制度

医院要注重管理人才的招揽,而招聘人才是对人才管理的首要前提,只有招揽更多的管理人才,才能在管理工作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若想要招聘到更多的人才就需要不断地完善人才招聘资源。人才招聘必须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根据医院的发展状况对人才需求进行招聘,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不能多招以及少招,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2.4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

建立合理的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考核制度的建立主要是激发员工的热情以及激情,对员工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此,建立合理的激励手段能够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压力以及动力,在工作过程中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同时也要考虑员工不同工作的特点,例如工作的量以及难易程度,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将员工的道德水平考虑在内,其考核的结果必须调整员工的工资。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工资分配制度,将绩效工资管理应用在人事部管理中,实行多劳多得制度,对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成绩差的员工给予惩罚,一方面增加了医院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水平以及竞争力。

3结语

人才管理理念对医院人才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医院的需求对人才进行培养和招聘[2-3],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人事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以及更新,改善现今制度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使人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不断地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使医院的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林敬红.在医院人才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现实意义[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5,31(3):31.

园艺的认识范文2

从法理上讲,公民和法人都可能成为诉讼的主体,成为诉讼当事人,成为被告;都可能成为民事和刑事诉讼的被告。从立法上讲,“国家机关”这个概念不仅仅指国家行政机关,也包括国家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法院属于典型的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国家机关,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机关,完全具备法律规定的单位受贿罪的主体条件。这就意味着法院作为单位受贿罪的主体是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是于法有据的,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法院成为刑事被告的例子相当罕见,尽管成为刑事被告的法院,其角色的确颇为尴尬和难堪。我们要接受法院成为刑事被告的理论预设和客观现实。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法理上讲,这里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法院作为机关法人与别人发生民事纠纷,就可能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而法院作为机关法人一旦触犯刑律,也同样可能站在刑事诉讼的被告席上受审。不能因为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的特色身份而可以规避或豁免其法律责任,包括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否则,司法权就将变异为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司法机关就将蜕变为不受法律管辖的特权机关。这无疑与法治国家的司法信条是格格不入的。

诉讼面前人人平等,希望审理法院成为刑事被告案件的法院,依据“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本着公平的心态作出公正的裁决。司法机关的形象绝对不是靠豁免特权的庇护就可以拯救的,司法机关也要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从这个角度讲,涉嫌单位犯罪的法院作为刑事被告受审,也是对司法机关公信力的救赎。

园艺的认识范文3

一、“仁”的字形与含义的演变

语言文字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它的产生、发展都凝结着人的思想。对于早期汉语而言,单个字的字形变化都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意义,即字形的变化能反映出相关思想的变化情况,甚至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因而,理清“仁”字的本源与发展,对于准确把握“仁”的意义尤为重要。

目前普遍认同“仁”字的写法有四种。见于《说文解字》“人”部有三种:“从人从二”,即我们现在使用的“仁”字;“古文仁,从千心”(忎);“古文仁,或从尸”。另外,郭店楚简中,“仁”作惖,有近七十处(详可参见庞朴《“仁”字臆断》,《寻根》2001年第1期;王中江《“身心合一”之“仁”与儒家德性伦理——郭店竹简“惖”字及儒家仁爱的构成》,《中国哲学史》2006年第1期等)。《古玺文编》中曾把“惖”释读为“信”。

“仁”“或从尸”的写法见于甲骨文(《殷墟书契前编》2-19—1,罗振玉,珂罗版影印本,1913;《甲骨文合集》1098,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中华书局,1978年10月)。“从人从二”与“或从尸”两种“仁”的字形相似,或许存在某种联系,“其字体都是对于人或与人有关事项的指涉”(李友广《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演变——以郭店儒简为考察重点》,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忎”“惖”两种“仁”的字形都从心,说明与人的心理有关,强调内在的心性,二者表义应当相似。不同的是“惖”心上是“身”,而“忎”心上乃“千”。但是,古文“千”与“身”字形相近,都与“人”相关,属于“人部”。有人就认为“忎”“惖”可能是同一个字,前者是后者的误写。郭店简中的“惖”不见于《说文解字》,有可能是向“忎”转变的一种过渡字形。结合“从人从二”的“仁”来看,“忎”较之“惖”更加具备从内在心性向横向人与人关系的“从人从二”的“仁”的过渡趋势。

“仁”源于古祭礼,最早的“仁”应该“或从尸”,即《说文解字》的第三种。“‘仁’本来是对祖灵的一种极端虔诚和敬拜的自然心性…它的本源在于自发的、纵深的、内在超越的心性。”(谢阳举《“仁”的起源探本》,《管子学刊》,2010年10月)也就是说“仁”源自一种古老的祭礼——尸礼(是一种祭成丧者的祭祀方式,即以死者的后代,比如长孙或同姓晚辈,来装扮鬼神,作为祖先灵魂的附身,由这个尸者象征性的代表祖先,感格祖先来享祀)。从这点出发,或许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孑L子会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孔子主要针对破坏“尸礼”而言,反对对传统礼俗的破坏(古祭礼有“尸”无“俑”)。

“仁”最早从尸祭礼产生,因而它包含有对亡故先人的哀思、敬重与爱,涉及祭祀时的行为、心理等,如恭、礼、虔诚、不忍。“事死如事生”(《礼记·祭义》,描写文王祭祖时的心仪)或许正是“仁”由祭礼向现实中的“亲亲”转义的渊源,即将对亡故先人的感情转移到在世的亲人身上,也就有了“仁”最基本的意义之一的“孝悌”。“仁”由最初祭祀的对象“尸”转移到“人”,同时也就具有指涉“惖”“忎”意义的可能。即推最初“仁”的心理及于他人,便产生了“惖”与“忎”;而将“仁”的这些心理演化为人与人交往的道德规范,就产生了“从人从二”的“仁”;而这种道德规范反过来又需要有个人“仁”的自我修养作为前提保障,即对个人修养的要求。至此,“仁”的意义基本成形。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仁”一开始就集合了许多心理的、感情的、道德的范畴,注定了它难以确凿定义。同时,仁的最终字形的确立,也促进了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能近取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也》)“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等,都可以反映个人主体地位的存在。

“仁”的不同阶段意义在《论语》中都能看到,虔诚、恭敬与爱的心性是其意义的根本,贯穿始终;按其表现大致可以把《论语》中的“仁”分为两部分,一是基本的孝悌;二是及人的忠信恕宽惠等,以及建构在这个基础上的“仁”的道德、行为的要求等意义。明了“仁”的渊源变化,依据不同阶段的意义,便能将《论语》中的“仁”进行大致的把握。

二、《论语》中“仁”的含义

《论语》中有五十九章出现“仁”字,共计一百零九个“仁”。所有“仁”字基本上都是对“仁”的概念的直接应用,或是作为道德要求,或是作为行为准则,或是指“仁”者(人),没有关于“仁”的确切定义。这一特点,也与孔子注重当下成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相吻合。

通过对《论语》中“仁”进行统计,我们发现,“仁”具备众多细目和成立的条件,包括“孝、悌、爱人、恶人、立人、达人、不怨、不忧、不佞、礼、爱、恭、敬、忠、恕、刚、毅、木、讷、勇、礼、宽、信、敏、惠……”在《论语》中,“仁”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最高德目,统摄一切德目,也是人格发展的最高境界。“仁”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原则、精神的范畴,它似乎是凭借众多已有品德构建起来的,我们不能也无法用西方哲学思维模式,把“仁”视作一个抽象的概念,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仁”在《论语》中意义丰富,孔子言行被结集为《论语》的时代,“仁”的意义已发展得相当完备了,《论语》中蕴含了由最初“仁”产生到最终“仁”定形各个阶段的意义。结合与《论语》产生时代相前后的其他文献,可以发现前面对“仁”字形与意义的分析大致是正确的。

爱、敬与诚(虔诚)是“仁”的意义的出发点;“仁”的其他意义基本是由爱、敬与诚(虔诚)推及的,主要是通过借用有相近意义的已有范畴来体现。最能体现这一出发点的有:“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等。

首先,“仁”体现在对亲人的孝、悌,主要包含有爱与敬两个方面。“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阳货》)“不背本,仁也。”(《左传》成公九年)

推这种心理(情)于他人,有三种情况:

(1)对君长忠、恭、不怨等。是爱、敬与诚(虔诚)三种感情的升华。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孔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申生拒绝逃亡时说:“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逃死而怨君,不仁”(《国语·晋语二》)

(2)对平辈信、恕等。是爱、敬与诚(虔诚)三种感情的平等发展。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3)对下层人宽、惠等。是爱、敬与诚(虔诚)三种感情的向下发展。

“惠则足以使人”。(《阳货》)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颜渊》)

“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其次,虽然“仁”的意义建构在一系列范畴之上,但是它却不等同于具体的各个构成范畴。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宪问》)

很明显,“仁”与构成它意义的各个具体范畴不同,“仁”有其独立意义,而各范畴也并不一定代表“仁”。

在前述“仁”意义的发展过程中,“仁”的意义从血缘亲情扩展到人与人关系层面。如“不背本,仁也”(《左传》成公九年),“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言仁必及人”(《国语·周语》)等。

个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仁”已经开始具有自我修养的内在要求与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最高目标的济天下的理想抱负了。

最终的“仁”的主体应该是个人,除了在《礼记·儒行》等极少数儒家类文献谈到个体如何珍视生命、身体以外(如“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等),儒家谈及个人很少。或许他们认为,个人自身于他人亦是他人,大家都以“仁”为信条修习,则人人自然能享泽于“仁”吧。而个人坚持“仁”应有一定原则,如:“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三、《论语》中“仁”的矛盾

1 《论语》对是否达到“仁”有明确的认定标准

首先,有些德行被认定为属于“仁”的范畴。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刚、毅、木、讷,近仁”;“克己复礼为仁”等。

其次,有些行为被认定为不“仁”。如:“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阳货》)

再次,有属于“仁”范畴的行为未必就达到“仁”,没有属于“仁”范畴的行为未必就不“仁”,无违背“仁”要求的恶行也未必就能称得上是“仁”。如: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公冶长》)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宪问》)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宪问》)

最后,明确指出了伪装的“仁”。“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颜渊》)

郭店简中《性自命出》篇有多处提及“情”与“伪”。“苟以其情,虽过不恶。不以其情,虽难不贵”,“伪斯吝矣,吝斯虑矣”,“凡人情为可悦也”(李零著《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页)。《性自命出》还提及了“物”、“悦”、“势”、“故”等概念,“凡动性者,物也;逆性者,悦也;交性者,故也……绌性者,势也……”“凡见者之谓物,快于已者之谓悦,物之设者之谓势,有为也者之谓故”(李零著《郭店楚简校读记》第136页),反映了儒家判断人德行的原则:以“情”为根据,不为表面行为迷惑;对“物”、“悦”、“势”、“故”等影响人们以“情”为根据行为的因素有明确认识。这与我们上面分析的《论语》中的情形非常相像。像“仁”等许多语词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其范畴内部应该蕴含有清晰的逻辑。

2 《论语》中“仁”的矛盾

《论语》中“仁”存在差等现象,可能正是“仁”在具体情境下的矛盾的根源。

一开始“仁”就表现出亲疏之别,亲亲的“孝悌”特别受到关注。“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中庸》)“爱亲之谓仁”(《国语·晋语一》)。

“仁”的其他意义也是由“亲亲”推及的,有一种由近及远的变化过程,而“仁”意义的这种由近而远的变化逻辑也已为人们所认可。这种逻辑体现在:“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而》)“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为政》)这样,亲亲与爱人的矛盾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同时,基于结果的衡量,“仁”表现出差等现象。结果之于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却也破坏了“仁”出于情、及于人的原则。子贡与孔子论管仲,孔子以管仲的治国绩效衡量仁,与道德人情脱节。另外,对于孑L子而言,似乎“仁”的修养和庶人是没有关联的,它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品。“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

3 “仁”与“礼”

谈“仁”,“仁”与礼的关系甚至矛盾也不可回避。《论语》中就有“克己复礼为仁”(《颜渊》)。《左传》也记载:“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谿?”(《左传》昭公十二年)

孔子的终极目标在于治天下,即政治的抱负,而最可行的方式莫过于借助已有的规则,“礼”是周实践过的成功经验,是孔子所要借以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手段,虽然孔子本人实际已经对礼做了改造。“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园艺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住院病人;来源;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02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81年,跨越三个世纪。1991年,医院被评为广东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为佛山地级市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为市民的健康、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截止到2012年总出院病人为7.8万人次。医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员工3500多人。拥有先进医疗设备5000余台,医疗设备资产总值达6.5亿元。医院坐落在禅城区,南海区与顺德区接壤禅城区,而三水区与高明区相隔稍远(见图1)。禅城区是医院的所在地, 南海区的区府坐落在紧靠禅城区的桂城镇,实际上两个区府同在禅桂区域。而顺德区的区府位于离禅城有30多公里大良镇,只有陈村镇与乐从镇紧靠禅城区,其他镇与禅城区都相隔有一定的距离。

2012年,佛山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6765亿元(见表6)经济总量位居广州、深圳之后,为广东省第三位,同时位列中国大陆地区城市GDP排行榜第十五位。佛山市为广东省的第三大城市,经济总量排行全省的第三位置,恩格尔系数都在40%以下为富裕地区,顺德区、禅城区与南海区将近到达最富裕地区(见表6)。

一、方法与资料

资料来源于广东省医院病案统计管理系统4.0版输出1999年到2012年各年出院病人来源,输出数据加以列表、作图分析;佛山市经济及人口数据来源佛山市政府官方网站及佛山市各区政府官方网站。

二、结果与分析

1.2003年-2012年各个统计区域出院病人次情况表

2.1999-2012年住院病人来源所占比例

3.佛山各市区地域分布图

4.2008-2012年禅城、南海、顺德居民可支配收入表

5.2008-2012年禅城、南海、顺德常住人口表

6.2012年佛山各市区生产总值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表

7.对比分析

通过表1与表2看到:医院的出院人次从2003年的38147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78618人次,增加了40471人次,增长幅度为106.1%。

按照国家病案统计项目分析病人来源:

(1)来源于“佛山市内各区”合计的出院人次从2003年的35639人次上升到2012年的58898人次,增加了23259人次,增长幅度为65.3%,比全院出院人次增长的幅度少40.8个百分比,其所占的比重从2003年的93.4%下降到2012年的74.9%,下降了18.5个百分点;

来自“禅城区”的出院人次在这10年时间里在绝对数是排行第一的,所占的比例最低为35.9%,最高为48.1%,平均维持在42.4%附近,2012年所占比例与平均数相当;

来自“南海区”的出院人次在这10年时间里在绝对数是排行第二的,所占的比例最低为15.6%,最高为31.6 %,平均维持在20.9%附近,2012年所占比例比平均数下降5.3个百分点,比2003年下降16个百分比。

来自“顺德区”的出院人次所占的比例最低为8.8%,最高为16.3 %,平均维持在11.2%附近, 2012年所占比例比平均数下降2.4个百分点,比2003年下降5.5个百分比。

来自“三水区”“高明区”的出院人次所占的比例平均维持在3.6%与3.8%附近,最近几年变化不大。

(2)来源于“广东省内其他市”的出院人次从2003年的1765人次上升到2012年的10058人次,增加了8293人次,增长幅度为469.9%,高于全院出院人次的增长幅度363.8个百分比,其所占的比重从2003年的4.6%上升到2012年的12.8%,增加了8.2个百分点;

(3)来源于“广东省外”的出院人次从2003年的662人次上升到2012年的9578人次,增加了8916人次,增长幅度为1346.8%,高于全院出院人次的增长幅度1240.7个百分比,其所占的比重从2003年的1.7%上升到2012年的12.2%,增加了10.5个百分点;

(4)来源于“中国境外及其他”的出院人次基本上维持一定的数量,几乎没有变化。

三、讨论与建议

来源于“南海区与顺德区”的出院人次占比出现下降,而这两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不断上升及恩格尔系数接近最富裕地区标准(见表4、表5、表6),显示医院面临着该地区其他医院的强有力竞争,医院可以把该地区作为重点营销区域,主动加强该地区的营销,那里有富裕的、大量的潜在“客户”,而且医院有着较先进医疗技术基础及地域优势。

对于相隔稍远的、人口数据稍小的“三水区”及“高明区”,医院可以积极与政府部门商议建立更多的公交线路途经医院及引入多条线路进驻与医院接壤的交通枢纽站方便患者到院就诊。

来源于“广东省内其他市”及“广东省外”的出院人次的增长,显示医院在省内外医疗市场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得益于医院一切营销活动,如广告(包括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公关、CI策划等。继续推广医院品牌,增进就医顾客的忠诚度。

“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正确的宣传自我是树立品牌的重要手段[1]。医院与社会、社区紧密相连,顺德区与南海区的病人来源占比的下降,说明医院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下降与其他医院的崛起,面临着竞争。所以必须加大医院品牌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下乡免费咨询检查等方式的营销主动走出去,挖掘潜在的“客源”,让全社会各个层面都了解医院的技术与发展现状[2],发挥医院在佛山市学科研究医技水平以及医疗设备等方面的优势,稳定市内各区病人来源。

医院可以立足本地,建立自己较为牢固的根据地,积极拓展发展省内、外市场,一如既往的加强医院文化、技术、管理创新的宣传,练好内功,提高病床的使用率,想办法加速病床周转次数[3],满足患者市场需求,完善就医流程,尊重生命,那么医院发展及生存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傅碧绿.住院病人来源与医院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医院统计,2006,9(3):206-207.

园艺的认识范文5

一、圆柱的认识,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圆柱形的物体,为教学时直观演示和操作做准备。教学由列举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实物直观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再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给出图形的名称,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

当学生认识了这些实物的主要特征后,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有这些特征的实物,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头脑中圆柱体形象的储备,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圆柱的认识,感受圆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圆柱的特征,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圆柱的特征时,先让学生每人拿一个圆柱体的实物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各是什么样子,再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圆柱的特征。在学生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小结:圆柱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侧面是一个曲面。

探究圆柱的高时,教师可以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让学生用直尺或三角板(演示)测量两底面的距离,从而得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圆柱的高既可以在圆柱的内部,也可以在圆柱的侧面(尤其要注意的是圆柱的高要同时垂直于上、下两个底面),所以,圆柱有无数条高。

在探究圆柱的特征之后,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活动:把一张长方形硬纸的一条边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这是让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绕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此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最后通过完成教材第11页例1后面的“做一做”巩固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三、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学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时,先让学生摸一摸圆柱实物,说一说圆柱的侧面在哪里,再启发学生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然后引导学生竖直剪开圆柱体罐头盒的商标纸,通过操作让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也许有的学生剪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这些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的,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还可以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卷成圆柱后再打开,接着观察并思考: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长方形的宽又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引导学生在分析、验证和比较中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最后让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样让学生充分感知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逐步建立起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学生充分探究的学习过程。

教材第12页例2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制作圆柱,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为后面探究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做准备。

园艺的认识范文6

    2、根据各科室编制,提出调整、培养和使用各类各级人员的意见,承办人事工作的各项手续。

    3、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协助业务科室搞好聘任工作,并做好年终考核及材料归档工作。

    4、会同各主管部门做好各类各级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工作。

    5、承办职工的劳动工资,做好各种津贴的审核和住院职工慰问等工作。

    6、做好人事统计分析,及时填报各类人员报表和有关表格。

    7、认真做好考勤和请销假工作,协助分配办做好奖金发放工作。

    8、负责办理职工的退离休工作,并做好退离休人员生活福利工作。

    9、负责管理工作人员档案和档案的整理、查阅、转递及提供政审材料、接待外调中、出国政审工作。

    10、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业务人员技术档案,做好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11、会同工会分配职工福利费,检查使用情况。

    12、办理因公致伤、致残及职业病的评定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办理死亡职工丧事及死亡职工遗属补助等工作。

    13、负责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14、负责管理职工养老保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