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范文1
Abstract: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an suppor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targe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strengthening teaching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mproving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selection and ordering of practical and targeted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socialized and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condi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Qujing Medical College. Scientific and multi-channel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is built and good effects have been achieved.
关键词: 精品课程;儿科学;人才培养
Key words: excellent course;pediatrics;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201-02
0 引言
精品课程作为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改革的重点,受到教育部和各高等院校的广泛关注。2003年,教育部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2011年和2012年相继出台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旨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充分体现教育公平,服务学习型社会,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相适应,云南省也开展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界定,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儿科学课程于2009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以此为依托,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结合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特点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与探索,从运行情况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该课程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2013年儿科学课程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本文就该课程的建设过程及特点总结如下:
1 加强教学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教学队伍是精品课程的关键环节。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课程的主体与创造者,对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和专业建设,教学过程完善都具有积极的作用[2]。儿科学课程组教师共有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助教2人,学缘、年龄结构良好,形成了老中青相互结合的教学团队,课程组教师们一直保持着积极探索、互助互学,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导师,对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给予精心指导,通过“传—帮—带”示范,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科学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讲课技巧和教学要求,能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实现业务能力的快速提高;支持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了解儿科学专业知识前沿进展,更新教学理念;另外,课程组利用假期到基层医疗机构调研,了解基层医生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内容,以指导我们进行教学内容选择。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与研究型和学科型教育的不同点在于侧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体现“高”,又要体现“职”,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既要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还要体现技术应用性。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首要前提条件[3]。课程组教师除取得国家职业医师资格证外,还结合儿科学专业特点,组织教师参加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保育员和育婴师工种的培训及考核,均取得高级考评员资格,近三年来,为当地培训及鉴定初、中、高级保育员及育婴师上千人。几年来,课程组教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引领,以科研促教学,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几年的建设,已逐渐形成一支以省级、校级教学名师为主导,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 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序化
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对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专业课程,针对三年制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绝大部分学生将去到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从事全科医生工作,课程组通过对进入临床实习的三年制临床专业的学生,行业专家及基层医院医生对儿科学课时数,教学内容的选取进行调研,结合儿科医师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对儿科学课时的分配进行调整,总学时72学时,理论教学42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根据调研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序化。理论教学将儿童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小儿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及小儿常见急症作为重点讲解内容;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内容直观,知识容量大的特点,课程组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定期邀请医院儿科专家进行授课;实践教学将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神经、心理发育评价,儿科病史与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常用溶液配制,常见疾病病例分析,小儿常见急症的处理作为重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应实践教学内容,并结合儿科临床见习,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
以上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序化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对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3 创新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程组教师坚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课程组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全面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自制PPT教学课件,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较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技术含量;同时,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习题集已上传到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下载学习。同时辅以视频录像等教学手段,以其声、形、音、画的功能为教学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全面调动学习兴趣、激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利用校内实训室,通过实训课学习小儿体格测量,并在教师指导下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在疾病教学中,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儿科进行临床见习,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完成儿科住院病历的书写,通过临床实践,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课程考核方式上,课程摒弃单一形式的书面笔试,采用多元化、重能力与素质考核的课程考试方法,将平时考核与期末卷面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成绩主要来源是学生在教学实践各环节中的表现情况,重视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卷面考核则突出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具体措施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40%)+课程期末考成绩(60%),其中,平时成绩=出勤(10%)+作业(10%)+实训报告(10%)+阶段测验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封闭式卷面考试成绩,期末试卷题型包括儿科基础知识及病例分析,期末考试成绩录入试卷质量分析系统,通过试卷分析,得到试题的效度、信度及难度,并可得到每一种题型的难度,借此指导教师在今后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
4 社会化和立体化教学条件的建设
通过与医院合作,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专业共有76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中,三级甲等医院24个,三级乙等医院40个,二级甲等医院12个;学生到实习医院通过近一年的临床实习,熟悉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及职业能力,为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本课程组坚持择优选用原则,本课程教材选用“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教材;在选用优质教材的同时,课程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与医院儿科专家共同编写了职业性、适用性、针对性较强的《儿科学》讲义,习题集,通过不断完善和修改,目前使用效果较好。另外,课程组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条件,自编实训指导及报告,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儿科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通过社会化和立体化教学条件的建设,既有效的解决了校内无法满足的校外实训条件,而且也为学校和医院共同培养学生搭建了有利的平台,有利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5 建立科学合理、多渠道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立,对促进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起到指导性作用;通过校、系、教研室教师之间及学校教学督导组的听课及教学观摩,上课班级学生对《儿科学》课程教师教学情况满意度问卷调查,实习医院带教老师评价及毕业生就业单位评价反馈体系,多渠道了解同行、学生对《儿科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仅涉及教师、学生,更需要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共同的努力,最终才能实现课程的建设目的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4-5]。通过对儿科学课程的建设与完善,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学校、医院等多方面的肯定,课程组成员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我们将根据“十二五”高校国家质量工程建设综合改革示范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2003.
[2]张学洪.基于精品课程的地方高校特色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2(8):33-35.
[3]冯聚和.以建设精品课程为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