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评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民经济评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民经济评论

国民经济评论范文1

【关键词】国民经济评价;影子价格;工程项目

一个项目的评价除了从项目业主角度进行项目的财务评价外,还应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考察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即为国民经济评价[1-3]。为了确定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使社会资源能够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就必须使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其经济价值,从而正确计算出与项目的投入和产出相对应的费用和效益,正确地进行效益和费用的比较,就需要采用一种有别于市场交易价格的一种价格―影子价格来进行[4-5]。

1.影子价格的含义与意义

财务评价时采用的价格是市场价格,它指的是实际发生的市场交易价格。而国民经济评价中采用的价格是影子价格,影子价格又称最优计划价格或计算价格,它是一种能反映资源真实经济价值、促进资源合理应用、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而人为确定的效率价格[6-7]。影子价格反映社会经济处于某种最优状态下的资源稀缺程度和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情况,有利于资源的最优配置,它是国民经济评价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1.1 含义

所谓影子价格,从理论上来说,是指资源在最优利用情况下单位(资源的利用单位)效益增量价值。影子价格又称“最优计划价格”,它是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而人为确定的、比交换价格更能反映出合理利用资源的效率价格[8-9]。

1.2 意义

从定价原则来看,它不仅能更合理地反映出产品价值,而且还能反映社会劳动消耗、市场的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从其产生的效果来看,它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影子价格是人们对所利用资源的一种评价,而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商品价格。

国民经济评价是通过考虑项目的效益和费用来评价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而合理确定和应用影子价格是保证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和费用衡量真实性的重要前提,影子价格可以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国民经济获得高效率、高速度的发展。如果影子价格失真,则必然导致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和费用的衡量失实,从而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10-12]。

2.影子价格的类型

在计算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和费用,确定投入物和产出物的影子价格时,将项目的投入物和产出物划分为外贸货物、非外贸货物与特殊投入物三种类型。外贸货物是指其投入或产出主要影响国家进出口水平的货物,非外贸货物是指其生产或使用不影响国家出口或进口的货物[13]。

3.影子价格的计算方法

影子价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线性对偶解法、市场均衡价格法、机会成本分析法、成本分解法和消费者支付意愿法[14]。

4.外贸货物影子价格的确定

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以实际可能发生的口岸价格(到岸价格或离岸价格,假定先不考虑运输费用和贸易费用)为基础而确定的,口岸价格反映了外贸货物的机会成本或消费者的支付意愿[15]。

4.1 产出物

一般要求在离岸价格的基础上调整为出厂价格。

4.1.1 直接出口产品的影子价格

S.P=离岸价格(FOB)×影子汇率(SER)-(国内运输费用T1和贸易费用Tr1)。

4.1.2 间接出口产品(内销产品,替代其他货物而使其他货物增加出口)的影子价格

S.P=离岸价格(FOB)×影子汇率(SER)-(原供应厂到口岸的运输费用T2和贸易费用Tr2)+(原供应厂到用户的运输费用T3和贸易费用Tr3)-(拟建项目到用户的运输费用T4和贸易费用Tr4)。如果原供应厂和用户难以确定时,可按直接出口考虑。

4.1.3 替代进口产品(以产顶进、减少进口)的影子价格

S.P=原进口货物到岸价格(CIF)×影子汇率(SER)+(口岸到用户的运输费用T5和贸易费用Tr5)-(拟建项目到用户的运输费用T4和贸易费用Tr4)。如果具体用户难以确定时,可按到岸价计算。

案例1:

A厂钢材原可出口,现供B厂项目使用,原口岸在C地,钢材离岸价格为50美元/t。A距C为200km,A距B为700km,运费为0.10元/(t.km),影子汇率按1美元=6.3元人民币计算,贸易费用为货价的6%。试求B厂项目耗用钢材的影子价格。

解:S.P=50×6.3-(200×0.1+50×6.3×6%) + (700×0.1+50×6.3×6%) =365元/t。

4.2 投入物

一般要求在到岸价格的基础上调整为到厂价格。

4.2.1 直接进口产品的影子价格

S.P=到岸价格(CIF)×影子汇率(SER)+(国内运输费用T1和贸易费用Tr1)。

4.2.2 间接进口产品(国内产品,以前进口过,现在也大量进口,且由于本项目建设增加了该货物的需要量,使其他原有用户需进口来满足)的影子价格

S.P=到岸价格(CIF)×影子汇率(SER)+(口岸到原用户的运输费用T5和贸易费用Tr5)-(供应厂到用户的运输费用T3和贸易费用Tr3)-(供应厂到拟建项目的运输费用T6和贸易费用Tr6)。如果供应厂和用户难以确定时,可按直接进口考虑。

4.2.3 减少出口产品(占用原可出口的国内产品)的影子价格

S.P=离岸价格(FOB)×影子汇率(SER)-(供应商到口岸的运输费用T2和贸易费用Tr2)+(供应商到拟建项目的运输费用T6和贸易费用Tr6)。如果供应厂难以确定时,可按离岸价计算。

案例2:

石家庄铝制品厂所用铝锭原由济南铝厂供应,现在太原新建铝厂,改由太原铝厂供应使济南铝厂铝锭增加出口。铝锭离岸价格为2000美元/t。铝锭铁路运费为0.1元/(t.km),济南离青岛口岸400km,济南离石家庄300km,太原离石家庄250km,影子汇率按1美元=6.3元人民币计算,贸易费率用为货价的6%。试求太原铝厂项目铝锭的影子价格。

解:S.P=2000*6.3-[400×0.1+(2000×6.3-400×0.1+300×0.1-250×0.1)×0.06/1.06]+[300×0.1+(2000×6.3-400×0.1+300×0.1-250×0.1)×0.06/1.06]-[250×0.1+(2000×6.3-400×0.1+300×0.1-250×0.1) ×0.06/1.06] =11853.8元/t。

5.结束语

影子价格依据国民经济评价的定价原则测定,是在最优的社会生产组织和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条件下,供求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它反映了投资项目的投入物和产出物的真实国民经济价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16-18]。和现行价格相比,影子价格能够更好地反映价值,消除价格扭曲的影响。但在实际项目评价中,影子价格仅在主要生产要素及投资项目投入物、产出物及市场价格偏差严重时才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恩茂,宋伟.工程经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戚安邦.项目论证与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王维才,戴淑芬,肖玉新.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与项目管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4]张小辉.电网工程国民经济效益影子价格计算[J].科协论坛,2010,11:133-134.

[5]张春娈.工程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的影子价格理论[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6,2:23-24.

[6]周国光.公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的影子价格问题[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0,20(1):70-73.

[7]鲍香台,国民经济评价中“土地影子价格”的分析[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1,14(3):75-77.

[8]张国兴,胡绍兰.国民经济评价中影子价格的确定方法[J].基建优化,2005,26(1):60-61.

[9]朱海滨.国民经济影子价格的基本分析方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7):580-582.

[10]刘任,李明顺.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计算中的影子价格测算方法改进[J].企业家天地,2011,3:5-6.

[11]邢风云.浅析国民经济评价价格―影子价格[J].平原大学学报,2003,20(3):25-26.

[12]吕满堂.水利工程国民经济评价中影子价格计算的几点体会[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3,4:12-14.

[13]黄树林,周卓江,高贺会.水利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影子价格初探[J].河北水利,2004,1:38.

[14]“铁路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问题研究”课题组. 铁路投资项目影子价格体系一铁路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问题研究之二[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2:39-44.

[15]冯美娥.影子价格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1,7:15-17.

国民经济评论范文2

论文摘要:文章从国民经济核算的公共产品属性入手,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作为核算手段和结果都是一种公共产品,并以GDP数据为例分析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产品“缺陷”,即质量问题,最后讨论了把产品质量控制(TQC)理念引入到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中。

从20世纪50年代到198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采用苏联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1992年开始,中国实施了以GDP作为核心指标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国际上通行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作为改革目标。针对中国的GDP统计数据,在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和学者中,有些认为中国官方统计的GDP数据偏高,有些则认为偏低。

本文主要从国民经济核算的公共产品属性人手,以GDP数据为例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质量问题,最后讨论把产品质量控制(TQC)的理念引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中。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公共产品属性

相对于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是因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国防、公务员、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有两个显著的特性:一是非竞争性,二是非排他性。前者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产品的消费不减少或不影响其他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若增加一个人消费,该公共产品的边际社会成本等于零。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即无法排除其他人从公共产品中获得利益,意味着消费者可能做一个“免费乘车者”,免费享用公共产品。

国民经济核算具有公共产品的两大属性,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而属于公共产品。同时,从使用范围上看,国民经济核算是世界性的或国家级的;从形态上看,国民经济核算又是一种非实物性的知识型、信息型的公共产品;从使用者数量上看,国民经济核算对使用者数量没有上限-1J。以上三点构成了国民经济核算作为公共产品的特殊性。邱东(2004)提出SNA本质上属于全球通用的制度性知识,属于全球公共品。

总之,从核算的制度、方法上讲,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手段性的公共产品,它为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的核算提供了基本的核算类别、方法、规则等。从核算的结果上讲,国民经济核算向各级政府、社会公众和研究机构提供了一系列的统计信息产品,如GDP及其增长率数据等。

就现状而言,作为公共产品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供给属于“政府生产”,即通过各级统计局来核算并提供国家和地方的核算数据;从公共产品的需求来看,一部分核算数据作为“最终产品”直接提供给社会公众,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于统计信息的需求,另一部分则提供给各级政府部门,服务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各种决策需求;从统计信息产品的所有权上看,GDP核算数据是政府利用纳税人的钱生产(调查、收集、整理、计算、分析)出来的信息,属于全体公民所有,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信息外,政府有义务向全体公民提供;从外部性理论上分析,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具有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当核算数据被准确、及时地提供时,它能够向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产生较大的社会收益;否则,会误导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决策,造成全社会的损失。

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质量问题——以GDP为例

从MPS到SNA,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无论是统计的口径、方法,还是统计的质量都在不断改进之中。而统计体制上的欠缺与方法上的不足是国民经济核算质量问题的两大原因l3_。以经济核心指标GDP为例,其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GDP地区核算汇总数与国家核算数之间的统计误差

1.“生产法”下国家核算GDP与地方核算GDP

汇总数之间的差异

(1)GDP总量上的差异

表1地区GDPr-总数与国家核算数的差异表

表1给出了生产法下1998~2002年地区GDP汇总数与国家核算数【J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这5年中,GDP的地区汇总数都超过了国家核算数,无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都有逐年扩大的趋势,1998年的差率是5.66%,超过了一般统计上允许的5%的差异,到了2002年,差率已经扩大到12.63%,是1998年的两倍多。

(2)GDP增长率上的差异

表2国家核算GDP增长率与地方

从表2可以发现,1999年生产法下国家核算的GDP增长率高于地区汇总的GDP增长率;在以后的连续三年中,国家核算的GDP增长率都低于地区汇总的GDP增长率两个百分点左右。

(3)GDP三大产业构成上的差异

从表3中可以发现:第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在地区核算数与国家核算数之间的差异逐年扩大,地区核算的第一、二产业占GDP比重小于国家核算的第一、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且差异也是逐年扩大,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地区核算数一直都高于国家核算数,且差异也是逐年扩大。

2.“支出法”下国家核算GDP与地方核算GDP汇总数之间的差异

(1)GDP总量上的差异

表4给出了支出法下1998年到2002年地区GDP汇总数与国家核算数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这5年中,GDP的地区汇总数都超过了国家核算数,且无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都有逐年扩大的趋势,1998年的差率是4.64%,到了2002年,绝对差异达到了10376.58亿元,差率已经扩大到9.65%,是1998年的两倍多。。

(2)GDP增长率上的差异

在1999-2002年中,2001年的GDP增长率国家核算数略大于地区汇总数,1999、2000、2002年都是国家核算的GDP增长率低于地区汇总的GDP增长率1~2个百分点(详见表5)。

(3)GDP支出构成上的差异

表6列出了各项支出占GDP的比重在地区核算数和国家核算数之间的差异。可以发现净出口比重的差异并不大,但是最终消费比重的差异和资本形成总额比重的差异比较大,其中在最终消费比重上,地区核算数小于国家核算数,而在资本形成总额比重上,地区核算数大于国家核算数,其差异的程度从1998年以来有逐年减小的趋势。

(二)国家核算GDP“生产法”与“支出法”之间的统计误差

从表7中可以发现,在国家核算GDP的前提下,2000年用生产法核算的GDP高于用支出法核算的GDP,而在其它年份则是用生产法核算的GDP低于用支出法核算的GDP。从两种方法的差异程度上看,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从1998年的相差不到1个百分点扩大到了2002年的2.53个百分点。

(三)地方核算GDP“生产法”与“支出法”之间的统计误差

从表8可以看出:将全国各省的GDP汇总的前提下,GDP数据无论是用生产法核算还是用支出法核算,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大。

(四)对于我国GDP数据真实性的讨论

国内外学者一直都关注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真实性,作为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整体指标的GDP自然成了关注的焦点L5J。罗斯基认为:中国官方公布的1997~2001年的GDP增长率被普遍高估,每年平均高估2-3个百分点[6I。国内经济学家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认为中国统计数字有一定的水分。例如,1998年中国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但令人费解的是除了一个省以外,所有省份的农业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再者,由于中国官员政绩考核与激励方面的原因,人为统计造假时有发生,也增加了人们对中国官方GDP的数字的怀疑。任若恩(2002)针对罗斯基关于中国官方GDP的置疑进行了分析与评论,认为“罗斯基采用了错误的方法,错误地推算了中国的GDP”。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靠的是经济发展的支撑,而不是虚假数字。”吴敬琏在《人世后的中国经济》演讲时也明确表示:“海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这些质疑并无太大根据。”另一方面,有学者从电力消耗或投资的一致性计算,认为国家统计局的GDP数据存在低报的可能。且从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统计上看,绝对水平的低估是服务业增加值估计中的最大问题。

三、产品质量控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

虽然国家统计部门为提高和改进核算质量,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在我国仍存在着明显的产品质量问题,在国外,产品质量控制(TQC)的理念早已从最初的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等有形产品扩展运用到包括统计数据在内的服务领域,瑞典、芬兰、挪威等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TQM)”项目,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机构,成为加强和改进数据质量的重要组织保障。国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有:

(一)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综合管理体系

在统一的组织框架下,对整个统计机构的数据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如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统计机构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数据质量评价和管理机制。

(二)建立单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机制

对某一具体统计项目如国民核算、消费价格指数等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价和管理,如,美国的波斯金(BOSKIN)学术委员会,专门对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美国商务部分析局定期评估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质量。

(三)建立专门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机构,定期进行质量检查

美国的BOSKIN委员会,专f-IxCN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准确程度进行评价。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工作组,每年对官方统计数据的质量情况进行独立评估,并对外公布评估报告。加拿大是由国家审计总长负责统计局的数据质量评审工作。

(四)应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质量评估和管理

国民经济评论范文3

【关键词】大型灌区,国民经济评价,效益分析

【 abstract 】 wood river irrigation area is located in xinjiang plunge mention aksu area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BaiChengXian, irrigation belt distributed in article in north henan wood firm mention, is the largest BaiChengXian irrigation, and one of the oldest irrigation area. Irrigation area is rich in water resource, food, fuel for planting crops and so on. At present, in irrigation area, irrigation area of 381000 mu, is led, lose, and irrigation as one of the unity of the complete large scale irrigation.

【 key words 】 large irrigation area, the national economic evaluation, the benefi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木扎提河灌区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境内,灌区呈条带状分布于木扎提河南北岸,是拜城县最大的灌区,也是最古老的灌区。灌区水资源丰富,适宜种植粮食、油料等作物。目前,灌区内灌溉面积达38.1万亩,是及引、输、灌为一体的统一完整的大型灌区。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对木扎提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五期可研进行了上报,并得到了批复。

拜城县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五期可研项目,位于拜城县木扎提河北岸灌区,控制灌溉面积为9.2万亩,工程包括37.67km的渠道防渗及沿线建筑物配套改造。工程总投资为5177.74万元。

1.1评价基本依据

1、《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年,第三版)

1.2采用的价格水平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采用影子价格,考察工程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评价工程的经济合理性。

1.3计算期及社会折现率

本工程建设期为2年,正常运行期18年。社会折现率为8%。

1.4评价准则

本项目评价,采用有、无项目的增量费用和增量效益进行分析。

工程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两部分,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评价项目经济合理性,财务评价则是从项目本身出发,采用现行价格,分析项目财务可行性。

2 国民经济评价

2.1总成本费用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国民经济评价应从国家整体利益角度出发,采用影子价格考察工程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评价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剔除工程概(估)算中属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支付的计划利润、贷款利息、税金及价差预备费。经调整后的固定资产投资为4456.00万元。

年运行费:年运行费包括燃料动力费、材料费、人员工资、防汛费、维修费、管理费、大修费用等。本工程取固定资产投资的2.5%即111.40万元。

流动资金:根据同类工程,按两个月的年运行费计取为18.57万元。

2.2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农作物产量增加。

项目区灌溉效益采用分摊系数法,分摊系数根据当地统积资料并参照类似工程分析确定,现状年农作物单产来自统计资料,单价按当年市场价。项目实施后的农作物单产参考当地农作物丰产经验预测而得,单价仍按现状年的市场价格。灌溉效益分摊系数采用0.3,其灌溉效益在工程建成后达到706.32万元。效益计算见表1-1。

表1-1木扎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五期可研项目效益计算表

2.3评价指标及成果分析

通过以上效益及费用的分析,作出本工程效益费用流量表见表1-1、续表1-2。其评价指标如下:

1、经济净现值:609.71万元。

2、效益费用比:1.12。

3、投资回收年限:16.80年。

4、经济内部收益率:9.94 %

以上数据显示, EIRR=9.94>8,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超过了预定的要求,认为项目在国民经济上可以被接受;ENPV=609.71万元>0,项目可以得到符合社会折现率所要求的社会盈余,认为项目从国民经济评价的角度可以被接受;效益/费用=1.12>1,该方案在经济上是可以接受的。

由此可见,本工程国民经济评价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木扎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五期可研项目效益费用流量表

2.5综合评论

拜城县木扎提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五期可研项目的建设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项目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通过国民经济分析,其指标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由于该项目属非盈利的水利工程,需要增加供水成本,需要国家、地方财政大力支持,另外可相应调整供水价格,改革用水制度,来改善财务指标。

2.6 结语

本文仅针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五期可研阶段的一种初步认识,与对此问题有兴趣的同仁共同探讨,难免有疏漏以至偏颇之处,只要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发表更多见解,提出批评指正,就达到了目的。

参考文献:

[1]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2]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年,第三版)

国民经济评论范文4

国民经济核算的论文范文一:国民经济核算

[摘要]中国处于世界经济大形势之下,所以为了更加完善的认识中国居民消费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我们通过居民消费水平的国际比较、支出法核算的三大需求对GDP的影响等分为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居民消费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居民消费;三大需求

首先,从GDP的国际比较入手,在汇总《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0年的数据后,分析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差距(见下图)。

2001―2010年各国GDP比较

从GDP数值方面分析,中国GDP的总体走势是上升的,但是同经济大国美国同期比较,虽然在增长幅度上占优势,但是总数值仍有极大的差距需要跨越;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仍是全世界GDP强国,尤其在2009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在世界平均GDP负值的情况下,我国仍然保持了92%的同期增长率。由上图可以看出,中国的GDP的发展情况与世界各国相比较仍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我国2005年GDP首次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而且通过GDP增长率分析可以看出,中国GDP在2001年到2007年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是,我们不得不理智地看待这个问题,自2008年开始,中国的GDP增长率开始下跌,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优势,但是我们应当正视问题,从中找出原因来。

我国想要继续扩大GDP,加速国内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就要从宏观的方面看待这件事情。受金融危机冲击,美欧发达国家消费需求大幅下降,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增长,中国经济增长转向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的支撑,国际社会更对中国消费需求寄予厚望。与此同时,中国人均GDP正式迈入3000~6000美元阶段,这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因素。但是,如何转型为以内需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我们仍需借鉴有关国家扩大消费的政策经验与教训,厘清各种认识误区和政策取向。所以,居民消费低已经成为中国不容忽视的问题所在,以下,我们就从不同方面分析居民消费问题。

1居民最终消费占GDP比重

我国居民消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际对比分析显示,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较低、增速较慢、消费能力较弱,消费结构有待优化升级。

2008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为353%,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而且,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我国居民消费规模较小、增长缓慢。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量在世界的位次要低于GDP总量的国际地位,增速要慢于GDP的增速。

自1995年以来,各国的居民最终消费率平均水平一直保持在55%~57%,美国的最终消费率则保持在60%以上,并在2001年后上升至70%以上;与中国同处亚洲地区的日本,其居民最终消费率也保持在50%~70%的水平。而中国的居民最终消费率则始终处于低迷水平,长期停留在50%以下,并自2004年起降至40%以下。

中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其发展趋势也与其他国家相左。各国居民消费率均保持平稳甚至小幅上升的态势,整体居民消费率也保持平稳;而中国居民消费率水平则从2000年起步入下降通道。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居民消费呈现出水平低,同时发展趋势向下的特征。

2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

中国的GDP即使已成为世界第四,但我国人口众多,普遍收入不高,且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众所周知的一个严重问题,所以有效市场规模也就大打折扣。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收入差距对需求的影响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收入差距是影响市场需求规模的重要因素。

在最终分配中,居民消费倾向低、储蓄倾向高的现象十分明显。经过收入再分配以后,2005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为594%,但仍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我国居民消费和储蓄比重分别为644%和356%,而主要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在80%以上,美英等国家更是达到了95%的消费比重,差距十分明显。

各阶层之间、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抑制消费支出。由前述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分析可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对居民消费的增长也有极大的影响。

3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和拉动

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机制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中国的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城乡之间的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并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农产品市场难以扩张,农业生产难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农村消费品市场与城市消费品市场的等级在不断拉大,农村需求结构得不到提升,必然影响与需求有关的供给结构。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和拉动的中美比较对GDP增长的

贡献率%对GDP增长的拉动

(百分点)最终消费资本形

成总额净出口最终消费资本形

成总额净出口GDP

年均

增长

率%中国3920398021004604602401170美国80702980-980240100-030320

如上表所示,在初次分配方面,劳动者所得偏低、企业所得偏高的问题比较突出。2005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417%,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在50%~57%。营业盈余占GDP比重为296%,明显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固定资产折旧比重为15%,低于日本,高于美国、英国、法国;生产税净额比重为136%,低于韩国,高于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且由上表可明显看出,我国与美国的最终消费所占GDP比重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4结论

综合分析来看,制约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既有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也有发展战略因素;既有结构性因素,也有体制和机制因素。应注重短期刺激和长期调整政策相结合,通过提高居民收入、调整消费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力度以及改革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综合措施,充分挖掘我国居民消费潜力,提高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推进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跨越性转变。

参考文献:

[1]魏国强、浅析目前城乡居民消费行为[J].浙江统计,2004(6)

[2]余芳东、扩大我国居民消费潜力的国际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10(6)

[3]陈卫东、居民消费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0(7)

[4]刘海燕、扩大居民消费的财政制度探讨[J].中国市场,2013(16)

[5]项婉玉、我国居民消费与GDP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J].中国市场,2013(29)

国民经济核算的论文范文二:森林综合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的意义

摘要 将森林核算结果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目的是在传统经济核算中对森林的处理方法加以扩展,对森林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做更加全面的整体评价。

关键词 森林 综合 核算

在支撑当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等三大类产品中,生态产品已成为社会最短缺、最急需和大力发展的产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已成为林业部门极为重要、艰巨和迫切的任务。因此,必须及时开展森林价值及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客观地评价,林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所做出的贡献,准确地反映森林资源的变化和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反映森林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为国家制定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将森林核算结果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目的是在传统经济核算中对森林的处理方法加以扩展,对森林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做更加全面的整体评价。森林综合核算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要对森林自身的价值进行核算,要将其包含在国民财富之中,第二是要对森林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即森林的产出进行综合核算,并尝试与国内生产总值衔接起来。

一、森林总价值与国民财富

森林是一个国家所拥有自然资源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核算森林的总价值即森林的存量价值,并将其纳入国民财富。

1.森林总价值核算

原则上,森林总价值应该是森林所具有的全部功能的价值,包括提供物质产品的功能价值和提供生态服务的功能价值。但是,从目前核算所能够实现的程度看,森林存量价值主要是指林地和林木价值总和。

2.森林总价值对国民财富总量的调整

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中,国民财富的核算对象是各种所有权确定、可以为其所有者在目前以及一定时期内带来经济收益的经济资产,其中包括各时期生产活动产出成果被积累起来形成的生产资产,以及一部分符合经济资产定义的非生产资产;而且,核算中以市场价格作为财富的基本估价原则,核算的是各种资产的市场价值。就森林主题而言,上述基本原则会在两个方面导致无法在国民财富中体现森林的重要性。第一,从内容而言,一般来说,人工林属于生产资产,可以包括在国民财富核算范围内,但天然林却有可能因为不符合经济资产的定义而被排除在国民财富范畴之外,即使包括在其中,也会仅仅作为非生产资产,与作为生产资产的森林割裂开来;第二,从估价方法而言,侧重于经济价值的估价原则无法体现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因此,要在国民财富核算中显示森林的重要性,需要在核算方法上做以下改进:第一,扩展核算范围,使之包括所有森林;第二,将属于生产资产的森林和属于非生产资产的森林合并在一起,创建完整的森林资产概念;第三,延伸经济价值,使之包括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

二、森林产出与国内生产总值

森林功能的实现在于它为人类和经济体系提供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产出,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本项目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并定义了森林产出概念,并尝试将其与反映国民经济最终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衔接起来。

1.森林产出的定义

森林产出是指依托森林和林木形成的产出,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为国民经济提供的森林物质产品,二是为社会提供的森林生态服务。

森林产出没有全部包括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之中。按照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产出代表经济生产活动成果,一般是指物质产品产出以及通过市场提供给他人使用的服务产出。据此,森林生态服务不能作为经济产出,除非这些生态服务通过市场实现了其服务价值,比如通过森林旅游业实现的森林景观价值;当期林木自然生长也因为无法独立计算其产出量及价值而排除在外,只是笼统地用育林和森林维护活动中的成本投入作为产出替代。

即使是已经包括在其中的部分,森林产出也没有作为林业产出加以核算。在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由于林业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当一部分依托森林和林木形成的物质产品产出没有作为林业产出看待,而是被归纳到农业、畜牧业以及工业等部门产出统计之中了,比如各种干鲜林果、森林花卉、林间养殖等等。

可以说,森林产出是一个突破了现有经济活动产出计量的概念,相当于大林业(林业及其他相关产业)计算的初级林产品产出与森林生态服务产出的总计。

2.将森林产出与国内生产总值衔接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最终产出成果的指标,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核心指标的作用。由于现行国民经济核算没有全面地反映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在反映现实经济活动成果方面具有很大局限性,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核算,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调整,得到所谓绿色GDP。

结合森林主题看,所谓GDP总量调整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将当期对森林资源的耗减价值作为经济活动成本从GDP中扣减,得到经济资源耗减价值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这是对GDP做减法。一般地,作为扣减项的资源耗减价值是指净耗减,即林木资源采伐量与其自然生长量抵减后的净变化,如果该净变化非负,即可认为不存在森林资源耗减,森林发展是可持续的。

(2)将森林提供的、没有被国民经济核算所认可的生态服务产出作为与经济产出并列的组成部分,尝试作为加项纳入GDP。

国民经济评论范文5

自1994年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极其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在金融资本主导下,对产业资本实施汰选和重组。众多国有企业的破产化已成为这一进程中的引人注目趋势。本文拟试对这一进程的起因及后果作一初步分析。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中国近十几年经济改革进程,实质是市场资本生产关系在中国经济结构中日益渗透而深化的进程。特别是1992年以来,此进程之迅速,由于国家政策的导向和保护,是惊人的。这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经济体制由以实物产量导向的计划体制向以利润导向的市场体制转化获得成功,另一方面也引出了大量极其深刻的新问题。迫切需要给予重视和解决。

回顾一下,中国市场资本经济形态,已走过四个阶段。在70年代末解散公社,解放农民。农民开始为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在80年代初,私人资本首先萌生于商业领域,而在80年代中期扩及于工业领域。乡镇工业的蓬勃发展乃是产业新资本形态兴起的典型标志。(尽管许多乡镇工业名义上属于乡镇集体所有,实质却是私有经济。)随着非国有工业的扩展,开始与国有工业体系竞争市场、原料、能源及技术。由于其经营机制的灵活性,特别是由于其能直接从农业过剩劳力中汲取最廉价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多数国营工业难以与之竞争。

到1992年以后,中国资本的主导形态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而由产业领域拓展到金融领域。从而达到了市场资本生产关系的最高级形态,即以金融资本为经济主导形态的金融资本主义形态。(应当说明,本文使用“经济资本主义”这一概念,是以之作为一个经济术语而不是意识形态术语。不包涵政治性的批评涵义。)

认为中国现阶段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实际即是所说的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要成分是多种经济混合并存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资本市场经济。但如彻底放弃国营经济,则纯自由市场经济即将变成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

目前,中国国民经济已分化为二元化结构,即分化为(-)国家财政经济(二)民营(私人及集体)经济两大部分。

近年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利润总额中的分成比例不断下降,导致主要偏重依赖国有企业提供收入来源的国家财政经济陷入困境。

这种困境表现在两方面:

1.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跟不上国家及国民经济需求的增长;

2.国家财政的增长速率跟不上通货膨胀的实际增长速率。

另一方面,众多国有企业日益入不敷出,必须日益严重地依赖政府经济支持(设立下岗基金也是一种财政补贴的特殊形式)及其他政策支持而生存。而民营企业则向政府提供日益增多的税收,成为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的日益重要的来源。

1992年后中国的改革,曾尝试沿着两个方向进行:

(一)推进市场主义导向的企业改革,即所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策目标是建立股份制化企业,通过资本股份化方式;将产权转化和分化,也将债务包袱转化和分化,从而将亏损的国企包袱逐步卸掉,进而逐步由能提供经济剩余即税收的民营经济所取代。但是,这一改革方向,一方面由于遭遇严重的意识形态问题(“关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若干理论和政策问题”,当代思潮特约评论员),另一方面由于濒临破产的国企抛出大量失业人员已导致严重的社会不安,因而难以推行。(二)实施税制改革,建立中央与地方税收分流的新税收体制。这一改革有得有失有利有弊。其弊病之一是,由于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即主要直接来自地方税收。这就提供了最强有力的经济杠杆,不仅强化了地方经济闭关自守的保护主义倾向,也使得地方政治与地方民营经济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因为事实上只有民营经济才能为地方政府提供丰厚的税收(而多数国营经济均濒临亏损或破产)。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官员以权力对私营经济的保护和支持,一部分官员借此获得个人经济收益。在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下,导致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干部阶层因而发生分化:(一)形成了地方官僚与地方财阀相结合的地方主义势力。(二)出现了为民营经济利益集团直接提供政治服务的买办官僚。

与国民经济结构的二元化同步发展,中国金融体系也发生了二元化。在中央政府控制的中央金融之外,近年形成了支撑民营经济的第二金融体系。活跃的上海及深圳交易所是这一新金融体系的两大象征。非国家银行的金融中介机构迅速成长。通过买卖及炒作原始证券等金融衍生交易而使借贷资金量显著增长,并创造出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庞大金融资产。这种间接金融过程不但增加了借贷资金的供给,也使国民经济中的流通资产量大大膨胀。可以说,正是深沪两大金融市场,在政府近年严厉的宏观调控形势下,仍能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从而刺激了华东华南及沿海经济保持继续增长势头并维持局部繁荣。

第二金融体系的生成,还提供了国内资金融通的体制外循环渠道。不仅为民营经济提供了金融手段,又融入了国际资金来源。至于所谓“数万亿民间储蓄”中的一部分,与通过国家金融机构转移渗入的国有资金相汇合,成为93-96年间房地产、期货及证券市场炒作的主力。这种第二金融力量的形成,促进及加速了中国经济结构的性质转变。

可以认为,中国经济资本市场方向的快步发展,是在1993年以后。自那时以来的五年中,中国的新生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已由商业流通领域及产业领域,迅速扩张到金融信用领域,从而正在演进到市场资本主义的最高形态,即以金融资本作为经济主导形态的经济资本主义。

国民经济评论范文6

关键词:GDP;房地产投资额;房地产销售额;水平VAR模型;Granger模型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0月29日

一、引言

重庆,作为我国西部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经过直辖十二年的建设,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8年重庆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97亿元,增速达到14.3%,位列全国第五,人均GDP达到2,573美元。2008年的“3.14”总体部署将重庆作为城乡统筹示范区以及2009年的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都对重庆发展提出了纲领性定位。而作为重庆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房地产业也面临着重大机遇,2008年全年,重庆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到991亿元,同比增长16.6%。

库次涅茨将国民经济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并认为经济增长与各产业间有密切关系。房地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与国民经济必然也存在着某种联系。国内在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相关性研究方面,大多数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定量计算研究:范苑(2005)以厦门市经济特区为例,基于DI指数对房地产业周期与经济增长相关性进行了分析,GDP增长速度与房地产投资额增长速度之间正相关,分析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两组数据相关系数,得出在显著性水平а=0.01下,相关系数0.81,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李熙娟、李斌(2006)对全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关系进行了论证分析。采用1978~2002年的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对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分别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取滞后期1~3时,两者互为因果关系。陈守东、马辉、才元(2006)认为GDP和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互为Granger成因,二者关系密切。林玉伦、葛新权、周将(2007)以北京市为例,认为城市化水平、人均居住面积与因变量房屋销售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可以增加销售额171.68亿元;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每增加1平方米,可以带来销售额增长87.45亿元。房屋销售额增量与城市化水平、GDP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GDP每增长1%,就可以带来销售额增长2.127%。孔煜(2009)认为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房地产投资额是互为因果的,即房地产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是有显著作用的。但短期来说,对中国东部地区而言,房地产销售额与经济增长存在短期因果关系;而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房地产销售额只是引起经济增长的原因而不是其结果。

二、经济增长与高房价

九十年代末,受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等利好因素影响下,重庆市房地产市场逐渐步入发展轨道。2002年重庆市房地产价格开始稳步上升。特别是2005年以来,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一片大好情况下,重庆市房地产价格也进入了加速增长阶段。在此阶段,重庆市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那么,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是否与经济增长有直接关系呢?图1给出了重庆市1998~2008年GDP增长率与房地产价格均价增长率的关系。总体上房地产价格与GDP保持一致,但二者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经济学的永恒规律。客观地讲,房地产价格上涨原因来自多个方面:首先,物价上涨导致水泥、钢材等材料价格以及劳务价格等建安成本增加;其次,国家实行“招、拍、挂”制度,从而导致土地成本大幅度提升;最后,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城市价值转移或转化部分。随着城市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加、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教育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城市的城市价值逐渐显现出来,这部分价值附加到房地产价格中,而导致房地产价格脱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而与城市价值正相关。(图1)因此,房地产价格上涨只能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种结果,并不能代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状况。所谓健康的房地产市场是在规模、结构、速度、质量方面,房地产系统与宏观经济及其他系统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的状态。房地产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是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相反,过高的房价却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非健康发展。所以,讨论房地产市场发展时不应以房价高低来评论,房价不能作为评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指标。

三、经济增长与房地产发展计量经济分析

本文所采用指标为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房地产投资额(REI)、房地产销售额(RES)。时间序列上GDP采用重庆市2003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三季度的数据作为量化重庆市经济增长的指标。而房地产投资额与销售额涵盖了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因此,本文采用这两个指标2003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三季度的数据作为衡量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本文所采用数据皆来自重庆市统计年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季度数据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站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调整。同时,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这样并不影响其长期均衡关系。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拟合出三者调整后的时间序列图,如图2所示。(图2)

我们对上述两组时间序列图进行分析,不难看出三者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其中,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谷底值与谷峰值均保持同时到达。房地产销售额的谷峰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谷峰值一致,但2005年与2006年房地产销售额的谷底值滞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谷底值。我们进一步剖析经济与房地产开发特点不难发现:首先,每年财政支出在前两个季度甚至前三个季度开支比较平稳,到了第三个季度或者第四个季度,剩余大部分的财政预算就会大规模地投入到基础建设等领域,从而造成GDP在后两个季度的大幅度增加;其次,房地产公司的部分贷款一般在年前到期,因此,为了用完这部分贷款,房地产公司也会增加投资;最后,根据消费者偏好、结婚以及我国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看,年前购房者较多,从而刺激了房地产销售市场。

从时间序列图上来看,重庆市GDP与房地产投资额、房地产销售额均保持一致上升趋势。但是三者的时间序列均是不平稳的,这样就很难通过已知信息去掌握时间序列整体上的随机性,因此在建立模型之前,应该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分析。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标准方法是单位根检验,比较常用的单位根检验方法有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ADF)检验、Dickey-Fuller Test with GLS(DFGLS)检验、Phillips-perron(PP)检验等,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利用Eviews5.0对序列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1,其中(c、t、k)分别表示常数项、趋势项以及滞后级数,0表示不包含常数项或时间趋势项。(表1)

由表1分析,LnGDP、LnRES没有拒绝单位根假设,即认为二者是非平稳的,LnREI拒绝单位根假设,是平稳的;而LnGDP、LnREI、LnRES的一阶差分全都拒绝单位根假设,是平稳的。因此,LnREI 是零阶单整,LnGDP、LnRES均为一阶单整,即LnREI~I(0),LnGDP、LnRES~I(1)。综上,LnGDP、LnRES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而LnGDP~I(1)、LnREI~I(0)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此无法做协整检验。

由于GDP与房地产投资额不是同阶单整,因此只对GDP与房地产销售额做协整检验。协整检验是指多个非平稳经济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具有协整关系的非平稳序列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以用来反映原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本文采用恩格尔-格兰杰两阶段法对LnGDP、LnRES进行协整分析。

首先,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LnGDP、LnRES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模型:

LnGDP=5.109312+0.354256×LnRES+εt (1)

T=34.16258 11.18632

R2=0.833482

根据上述方程,参数t检验显著,R2说明该方程的拟合度较好,方程残差项εt=LnGDP-5.109312-0.354256×LnRES。

其次,我们对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表2)可以看出,残差项εt在1%临界水平、5%临界水平及10%临界水平都显著性拒绝单位根假设,即残差项是平稳的。这说明虽然GDP与RES都是非平稳的,但二者的长期变动趋势是一致的,即二者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短期内,可能受政策、税收等影响,二者有所偏离,但长期来看将仍会回到均衡状态。Granger认为,若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因果关系。因此,下一步我们对GDP与房地产销售额进行Granger检验。

在单位根检验中,我们分析得知GDP与REI是非同阶单整,不能进行协整检验,所以对GDP与REI采用基于水平VAR模型检验,其理论模型为:

LnGDP=c1+■?琢1iLnGDPt-i+■?琢2iLnREIt-i+?滋1t (2)

LnREI=c2+■?茁1iLnREIt-i+■?茁2iLnGDPt-i+?滋2t (3)

式中,?滋1t、?滋2t表示误差项;LnREI、LnGDP前系数(?琢2i、?茁2i)分别表示房地产投资额对GDP的影响及GDP对房地产投资额的影响;t表示时间;i表示滞后阶数;c1、c2为常数。若?坌i,?琢2i=0,则说明房地产投资额不是引起GDP的Granger因;若?坌i=0,?茁2i=0,则说明GDP不是引起房地产投资额的Granger因。LnGDP与LnREI的基于水平VAR模型的Granger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取滞后阶数分别为1-4。(表3)可以看出,取滞后阶数为1时,拒绝原假设,即GDP与REI互为格兰杰成因;取滞后阶数为2时,接受原假设,认为GDP与REI不互为格兰杰成因;取滞后阶数为3时,拒绝原假设,即GDP与REI互为格兰杰;取滞后阶数为4时,GDP不是REI的格兰杰成因,而REI是GDP的格兰杰成因。

另一方面,虽然GDP与RES同为一阶单整,且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无法度量变量偏离共同随机趋势时的调整速度,因此我们引入误差修正模型(ECM)对GDP与RES进行分析。误差修正模型一般表达式为:?驻Yt=?茁0+?茁t?驻Xt+?姿×ecmt-1+?着t其中,ecm反映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称为均衡误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得到LnGDP与LnRES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驻LnGDP=0.016873+0.271171×?驻LnRES-0.051734×?驻LnGDP(-1)-0.599736ECM(-1) (4)

T=0.582439 5.846009 -0.368331 -2.494427

R2=0.693495

从结果来看,T值与R2较为显著,经济意义明显。因此,我们对GDP与房地产销售额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我们认为,取滞后阶数为1时,GDP是房地产销售额的格兰杰成因;取滞后阶数为4时,房地产销售额是GDP的格兰杰成因。

四、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重庆市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房地产投资额增加在短期内会刺激生产,带动相关产业投资,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同时,GDP的增长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信心,继续加大房地产投资。但长期来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波动,主要是因为理性预期以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不断调整,造成投资与GDP非平稳变化;另一方面,短期内经济前景明朗,促使人们产生积极预期,从而会刺激房地产销售。但长期来看,房地产销售多受制于消费者购房能力以及政策影响;同时,房地产销售对GDP的贡献逐渐显露出来,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政府应把握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鼓励居民购房,活跃房地产市场。同时,对房地产投资应加以引导,保证其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