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范文1

【关键词】中职教育班主任心理干预作用

由于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高需求使得我国的中职教育正以黑马之姿呈现出勃勃生机,随之而来的高节奏、高风险、高竞争等社会发展形式也使中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中职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我国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与产生原因

1、我国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未来对于人才的要求,心理素质则会愈加重要,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和坚韧不拔等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才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有人际交往困难;学习自信不足;自律能力差;对家长以及学校的管理方式不满;因对未来忧虑、迷惘而引起焦躁、紧张、焦虑;以及青春期等诸多问题。例如我校,是一所典型的特殊技能学校,来自周边农村学生较多,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和人际关系问题则尤为突出,普遍存在个性偏差、厌学、网瘾、早恋、逆反心理等问题。因此,中职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不得不引起重视。

2、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造成中职教育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来自社会、家庭、教师教育以及学生的自身因素等。

(1)社会、家庭的影响: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干扰与对中职生的偏见;相对素质偏低的家长教育方法不科学或家庭关系紧张等,造成的中职生逆反心理和性格畸变,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溺爱成为另一个日趋严重的重要因素。

(2)学校、教师教育不当:中职学校目前普遍存在以普教方式管理职教的情况,造成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至于在教育过程中的方法不当,容易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失去上进心,或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等。

(3)学生自身与同龄人的影响:自身学习基础的不扎实、方法不当等因素不断诱发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已经进入社会的同龄人的间接影响,也使得在校的中职生产生心理负担,最终无心向学。

二、中职教育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干预的作用

在中职教育过程中,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且最直接的,因此,在学生心理干预中,作用也是最大的。首先,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普遍心理问题是班主任成功教育的重要前提。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的心理干预不仅能防止和解决中职生的心理问题,还能帮助学生发掘自我价值,健康发展;其次,随着社会进步,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更加全面,尤其是心理素质,而选择中职教育的学生,大多因成绩不理想遭受冷遇,自尊心极度敏感,因此,全面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教育的班主任如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加以心理干预的话,不仅对开发学生智力具有动力功能,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品质意志的形成也能起到实效;最后,在进行心理干预的时候,班主任应以灌输为主,并有针对性的展开干预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正确的认识自己,从而正确的对待自己和他人。所以,班主任的心理干预是矫正学生心理障碍、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剂良药,当然,也通过这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最终达到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中职教育班主任实施心理干预的方法

心理干预指的是在心理危机的情况下,个人采取的有效措施,并最终战胜危机。而在中职教育中,班主任的心理干预目的主要是避免自伤或伤人,再就是帮助学生恢复心理平衡。至于心理干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提高认识,足够重视。许多班主任都认为心理问题距离遥远,其实不然,心理问题随处可见,甚至有可能就潜伏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如果稍不注意,就极容易酿成重大的危害。因此,班主任教师要在危机发生之前就提高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便及时发现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2、多方面了解,及时发现。班主任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熟悉心理疾病的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的症状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精神被物质所奴役、爱他物胜过一切、药物依赖等。存在这种现象的学生,大多表现为情绪波动剧烈,认知、行为前后变化差距较大等。当学生出现情绪低落、抑郁、不与家人、朋友交往或者存有自杀意念的时候,班主任就要多方面进行了解,看学生是否存在诸如失恋、学业失败、疾病或者家庭变故等问题,如果一经证实,班主任教师就应该及时介入干预,从心理、生理乃至生活上,多方面的进行关心,安抚,帮助其走出阴霾,战胜心理问题

3、给予同情、树立信心。班主任教师应当多掌握一些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这样一来在学生发生问题的时候就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帮助。在心理干预上,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让个体充分表达和发泄出内心的郁结,并在其发泄的基础上给予同情,善于倾听,做出其所需要的解释和保证,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针对有自杀倾向心理问题的学生,班主任最先做的是要使其放弃自杀的意念,而不要执着于产生自杀意念的原因等。另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为其安排生活、调动他人支持等方法共同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难关。

总之,在中职教育中,班主任的心理干预对于教育教学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心理干预又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中职教育的班主任教师应该不断的更新健康观念,成为全班同学的“贴心人”,以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M].2004.7.

[2]梁建梅。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J].山西教育,2005,(5)。

[3]王菊芳。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心理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03-01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中职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心理问题比普通高中生显得更为普遍和复杂,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只有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从原因入手,才能更有效地去干预,提高中职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作为一名教师,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与学生深入交流的相关经验,对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作以下分析。

一、家庭因素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和普通高中相比,职校的学生来自于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的比例相当高,有的班级,这样的孩子可以达到50以上。而不少父母又没能处理好家庭的矛盾,最终伤害到无辜的孩子。这些孩子脆弱、敏感、孤僻、缺乏安全感,而在青春期表现得更加叛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有些父母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和爱,用了错误的方式和方法,结果反而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所以,很多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或问题父母。这就提示我们不少孩子的问题还得从家庭入手,当然若有条件,开展家庭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中职生来源和个人经历的复杂性决定了心理问题的复杂性

普通高中生一般都是由小学、初中、高中这么一路读过来,没有离开过校园,也很少经历重大的挫折。而中职生的来源和个人经历就要丰富得多。首先学生的组成比较复杂,有来自城市的,也有不少来自不同的区县和农村,有的同学已经步入过社会,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有的同学经历了多次转学甚至被退学的经历。还有的同学自认为社会经验丰富,看到了社会的某些阴暗面,却常常以偏概全,丧失了对社会和自己的信心,导致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所以中职学校中很多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卑心理,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失败者”,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难以全面地评价自己。其实他们内心又非常渴望被关注和认可,因而常常表现得桀骜不驯。因而,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一定要帮助中职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学会正确、全面地评价自己,重拾信心,重新给自己定位,学会把职校的学习当做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三、分析与讨论

1.学习上的挫败感导致自卑与厌学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曾对自己的学业有过美好勾画,但在求学生涯中,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人际交往等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造成学习成绩不良,他们肯定用自己方式尝试改变过,遗憾的是没有取得效果。失败后没有获得所渴望的尊重和鼓励,由此引发和强化内心的挫败感,有的孩子进入职业学校甚至产生强烈的“劣等感”。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不能正确面对挫折,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 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理压力。

2.道德认识肤浅,自控能力较弱

中职生大多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被冷落的弱势群体,这也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且复杂。部分学生有一些模糊的道德认识,如“不受纪律约束才自由实惠” “打不服别人要受欺”等等。有的学生缺乏集体观念,自控能力较弱,常受个人欲求的驱使,很少考虑自我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协调;受个人情感的驱使,常常忘记道德准则;有自制的愿望,但又缺乏坚忍的自制力。行为上的惹事生非;乱花钱,逃课、迷恋网络等等不在乎来掩盖自信心不足,用违反校规这些行为来补偿内心的失落感。

四、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1.充分尊重关爱,给中职生更多信任与鼓励

根据实际交流,中职生很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很多问题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些问题也决不是靠简单的训斥、指责和处分等就能解决。因此,老师要以平等、关心、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倾听,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处分。让学生在肯定激励中体验自尊和荣誉,实现个性的完善。

2.预防与矫治学生的心理障碍

要预防与矫治学生的心理障碍,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的整体和谐的育人环境,充分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破除“只有上大学才是成材”的片面认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特长,重视和发掘人才的多样性,不要歧视和嘲笑学业成绩差的学生,俗话说,善用物者无弃物,善用人者无弃人,任何学生身上总是有闪光的东西存在着。

3.组织多种活动,创造健康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情、小问题入手,学生才会产生共鸣。只有从学生最感兴趣、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从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入手,学生才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让学生充分体验、充分感悟,增强他们正确处理问题,战胜困难,不怕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4.进行心理咨询,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但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对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学生,必须及时做好认真、耐心、科学的思想工作,疏通心理障碍,从而化解其因得不到满足而留下的心理情绪,帮助他们消除障碍,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意志是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人生目标,才能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才能激发他们学生的自信,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从而增强克服困难和勇气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才能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设计并为实现其目标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薄娅《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因素关系探讨》

[2]法国心理学家比奈的《心理学年报》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范文3

摘要: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中职护生不仅要拥有精湛的业务水平,更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本文旨在探究中职护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提高中职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中职护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护理专业创始人南丁格尔说过:“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她强调护士应由品德优良,有献身精神和高尚的人担任。所以作为祖国未来护理事业生力军的中等职业护理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护生),不仅仅要拥有精湛的业务水平,更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而中职护生出现心理问题屡见不鲜,因此探究中职护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提高中职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关系着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大事。

一、中职护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成因

(一)学习倦怠

首先,学业负担较重是医护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护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是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的结合。[1]但目前中职护校的生源主要是中考后半段的学困生,他们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普遍存在着学习障碍和学习倦怠。进入中职护校,面对复杂的学习内容和种类繁多的学习科目,学生容易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其次,许多学生属于被动择校,被家长、亲友哄着逼着选择了护理专业,甚至有些学生对护士职业缺乏基本的了解。缺乏职业认同感的择业又怎么能产生学习积极性呢?

(二)“抗压力”不足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多数是青春期的少年,却过早的面临择业、就业以及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中职护生中的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农村留守儿童不乏少数,他们缺乏对自我客观正确的认识与评价,抗挫折能力不足。遭遇挫折时往往选择退缩或逃避,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最终导致失败。护校学生比其他专业的中职生所承担的压力更大,护理工作 “三班倒” 强度高,救死扶伤责任重,医患关系紧张压力大。所以,护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前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有部分学生甚至反映一想到实习就紧张失眠、心跳加速。

(三)人际关系障碍

除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护生还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所以人际交往能力是中职护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部分护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他们学习努力认真,但由于自卑、内向的性格,不善于与人交往。还有部分护生家境优越性格开朗,但耐心不足,与人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些都属于人际关系障碍,也说明了自身适应能力不足,自我调适能力差的问题。

二、中职护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护生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 [2]中职护生还不是真正的护士,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主要来源于学校和实习医院。

从护生进入中职学校的大门开始,学校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教育。首先,开学初即可利用校会、班会、宣传栏、教学、广播、视频等多种方法介绍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优秀护士的光荣事迹,树立学习榜样,提高护生的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此外,实现多样化教学,除了日常护理专业教学和实验模拟教学,还应尽可能让学生提前接触病人,强化和巩固已学到的专业技能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而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也应以护理专业为中心,突出职业特色,帮助建立有归属感的学习文化,培养实用型人才。护生进入实习阶段面临角色转变的问题,实习医院应为护生创立良好的实习氛围,如选择具有医德、师德、业务精湛的带教老师;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促进师生交流,满足护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实行师生互评双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带教护士应引导护生明确专业和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以自身良好的实习业绩赢得认可,使护生认识护理职业的社会责任,坚定护理职业信念。

(二)进行护生挫折教育

首先,培养护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通过挫折教育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方式,使学生明白挫折是人生必然的经历。挫折可以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虽使人不快,但能让人迅速成长。只有正视挫折、调整目标、不懈追求,才能超越挫折、不断进步、获得成功。

其次,帮助护生建立心理补偿机制,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如目标过高就容易遭受挫折,因此要适当调整目标脚踏实地。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安慰,运用心理补偿来战胜挫折。自我安慰并非自我原谅,而是面对无法挽回局面的豁达放下,冷静思考失败原因,以求重振旗鼓、重新出发。此外,指导学生适当宣泄遭遇挫折后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和问题,可以向亲友、老师倾诉,也可以通过在僻静处哭泣、喊叫发泄。情绪宣泄的目的是舒缓压力,轻装上阵。

最后,提供战胜挫折的案例,让榜样的力量发挥作用。案例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伟人,或者是身边的真人真事,往往后者更容易引起护生共鸣。也可以让学生写挫折行为反应日记,记录自己面对挫折的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应对,以及不同行为导致的不同结果。让学生以自身为榜样,视挫折为历练,学会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真正做到超越挫折。

(三)改善护生人际关系

护士工作强调团队协作,护生在学校期间应该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文体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克服自卑心理。同时,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让他人接纳自己,从而尽快融入集体。并通过共同奋斗,体会团结、尊重、凝聚力的真谛。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观察者和引导者,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进步,也及时发现矛盾,适当引导,避免矛盾过分激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护生的性格发展和品质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许多中职生与教师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父母,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教师的真诚相处,使他们相信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直接影响护生日后的职业素养。所以教师应主动接近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内心,建立和谐、民主、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人格魅力去同化和感染学生。此外,教师应注意与家长联系,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撑起一片蓝天。

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基于护士对病人的关心和爱护。在校期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讲授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教学使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体会患者的需求,了解患者的痛苦。将人文关怀纳入护理操作考核项目,如输液操作考核中护生精神面貌如何,在输液前是否注意询问病人情况,输液后是否交代病人注意事项等。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实习阶段,带教教师应以身作则,对病人耐心热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与病人沟通的良好方法。

总之,只有身心健康性格健全的人才能从事维护人类健康的护理事业,中职护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迫在眉睫,应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帮助他们迅速摆脱不良心理问题的羁绊,健康成长,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护士。

参考文献: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范文4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隐患,教育

Abstract: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lready can't as from economic development exist independently phenomen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crets of the psychology is more and more people of insight to cause the social atten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exists generally strong inferiority mentality, lack of self-confidence; Loneliness is strong, not good at seeking help; Behavior is often easy to extreme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obstacle or confused, the phenomenon such as cannot cause enough attention, to its will have to enter society, has not be ignored in the hidden trouble, therefor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develop the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s the key point, carry o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hidden dangers and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2009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暨应用心理学高峰论坛会议,提出了“信心经济与心理学家责任”的主题,表明心理问题已不能作为脱离经济发展的独立现象而单独存在。因此,搭建思想交流平台,扩充专业领域人脉,探讨心理学的奥妙正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下面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近年来,中职毕业生因多次面试不过关而跳楼、早恋被老师批评而想不开、违纪后不满学校处分而报复等事件常有报道,而一言不和大打出手、厌学逃学、家长不满学校对问题的处理而与学校对簿公堂等等,归根结底,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中职生心理不够健康而引起的。中职生不良心理特点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 自卑心理强,缺少自信心。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其中不乏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包括留守少年,边远山区农村家庭,下岗职工家庭,离婚单亲家庭,孤儿等,家庭基本生活困难。这些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容易产生如焦虑无助感、心理紧张承受能力脆弱、过度自卑而自我评价偏低等心理问题,因此家庭贫困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也有许多来到职业学校上学的学生,在初中多是学习成绩不优秀,老师不重视的学生,甚至有的家长也认为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是不可救药的,这就造成了中职生普遍自卑心理强,缺少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差。

(2)孤独感强,不善于寻求帮助。

我校的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全区各地,除少数走读生外都住校,年龄在16岁左右,他们大部分都处于青春萌动期,具有年少不经事的特点,当脱离父母的直接照顾后,心理脆弱感、孤独无助感的不良情绪因素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显得格外突出,因此通过早恋或结交能帮忙的朋友以寻求精神寄托,难免误交损友。

(3)行为不良或偏常易走极端

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引起的不良行为。学生的问题也与家长不当的教育有关。有些家长溺爱娇惯,造成学生独立性差、胆小、退缩;或以自我为中心,好强任性。有些家长失去对孩子的信心和希望,干脆放任自流,把孩子推往学校。当孩子最需要温情和关怀时,父母无暇顾及,导致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或行为异常。

(4)教师教育不当引起的心理问题和过激行为。

中职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上不了高中才读中职的,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甚至被歧视群体,在班集体和家庭中常常被歧视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而他们对同学和老师存有戒心,更不愿意与成绩好的同学交往。他们长期处于这种不良地位,慢慢地形成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

(5)就业心理障碍或困惑的原因.

经过调查发现中职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着就业心理问题,即心理障碍或困惑。就业常见心理主要是指毕业生在就业或择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实现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也是毕业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二、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根据中职生不良心理特点成因分析,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重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及实施》的课题研究,意在通过该课题的探讨和实践,构建一套适合中职生实际的心理教学和心理辅导体系和实施方案,实实在在地解决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美好人文环境。

针对目前在校中职学生存在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我校开展了以中国传统经典《弟子规》为载体,加强中职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通过诵读、背诵、学习理解《弟子规》,使学生明确做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使学生不断反思自身的思想行为,以达自省自克。其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实践与研究》教学改革项目被评为“第五届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

1、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各部门的职责和作用

由于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考察招聘的员工是否人格健全,是否善于与人合作等,为了顺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我校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重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及实施》课题的研究,组成了以教务科、教研督导室、学校团委齐抓共管的,各施其职的良好局面。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范文5

【关键词】量表;常模;信度;效度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当前正值经济发展方式剧烈的转型期。企业面临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的转变。这些转变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要有大批的一线技术性劳动者。而承担培养技术性劳动者的重任则落在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上。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以下简称中职生)相对于普通中学生总人数要少,以前各种相关的心理健康研究对中职生的关注度并不高。但是随着国家对技术型劳动者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断提升,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更多人士的广泛关注。

当前国内针对中职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量表数量稀少,很多研究只能以中学生量表来作为测量手段,参照的常模也为中学生常模。然而这两个群体的差别十分明显[1]。因此,朱佳[2]编制的《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有一定突破性价值。但是该量表只有上海地区常模,而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跟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联系紧密,因此在应用上受到局限。本研究以广州市中职生为对象,通过测量,希望建立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广州市常模,并对广州市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初步分析。

1对象和方法

对象 根据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校性质、在校人数和专业差别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选定6所中职学校,其中1所民办,5所公办。每所学校抽样人数约为250-500人,一般以班级为单元,注意专业代表性。由于中职学生三年级外出实习,本次抽样为一、二年级学生,年级抽样比控制在1:1左右。样本分布情况见表一。

1.2 方法

1.2.1 测验工具 本次测验使用的是朱佳[2]编制的《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包含情绪、人际关系、学习及目标,适应性等4个分量表。共计98题,为二级评分,分值越高,心理健康程度越低。该量表与《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的相关系数为0.679(P

1.2.2 实施 测验前首先由研究者对参与协作的各个学校相关协作人进行培训,明确测验流程及要求。实测时由协作人发放问卷,按指导语讲解测试要求,被试无记名填写问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回收有效问卷共计1918份。全部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项目分析 采用临界比率法分析测验的区分度。将所有被试的得分按高低排序,两端各占27%的被试分别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检验每个题目得分的平均数差异性,结果显示所有题目t检验的P值均小于0.001。

2.2 信度分析 同质信度方面,各分量表和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如表2所示。分半信度方面,分别采用奇偶分半和前后分半两种方式,计算相关系数,再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加以修正[3]。计算出分半信度系数r分别为0.938和0.885。

2.3 效度分析 结构效度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可通过计算各分量表总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来考查。如果各分量表总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超过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则说明该量表结构效度良好[4]。本次测量的各分量表和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3。

2.4 广州市中职生心理健康常模 经过统计分析,不同年级被试在情绪、人际关系及适应性分量表得分差异不明显,只在学习及目标分量表上得分差异显著(P

2.4 与上海常模的比较分析 本测验所使用的量表没有全国中职生常模,只附有上海地区中职生性别常模。将本次测量结果与之比较,发现广州市中职男生在情绪、学习和适应性等三各分量表上,得分显著低于上海。而广州市中职女生在情绪和人际关系这两个分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上海。具体数据见表5。

3 讨论

3.1信度和效度 本次以广州中职生为抽样对象的测试结果,显示分量表及总量表的Cronbach’s α均在0.752-0.922之间,说明有着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而分半信度系数计算结果也表明测量稳定性较好。本次测试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56-0.745之间,各分量表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则在0.747-0.896之间,表明结构效度较为良好。

3.2 常模建立 选取广州6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分层随机抽样,专业覆盖大部分职业学校主流专业,年级比大约控制在1:1。由于职业学校专业特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性别分化十分明显,因此本次抽样未控制抽样性别比例。测评前对协助人员进行了统一的讲解和培训,同时各学校的测评均在两周内完成,保证了测评条件的一致性。最终测评问卷的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1.7%。样本抽样及数据处理过程符合建立常模的一般要求。

3.3 常模特点

职生心理健康量表广州常模与上海常模比较,在几个分量表的得分上都有显著差异。说明上海常模在其他地域应用具有局限性。这和地区经济类型,发展水平等都密切相关。因此广州市常模的建立,对于研究广州甚至珠三角区域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的作用。

不同年级学生只在学习分量表上有显著差异,高年级学生学习状况比低年级消极。对于学习问题的产生原因,需要针对性的做进一步调查研究。高亚华[5]使用自编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结合的方式调查了朝阳市经济学校的部分学生,并将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分成如下几类:动机――目标类学习心理问题;意志――过程类学习心理问题;能力――个性类学习心理问题;焦虑――情感类学习心理问题;习惯――方法类学习心理问题。同时提出疏导策略、锻炼策略、支持策略和控制策略等四个策略来针对性的解决上述学习问题。上述研究对于解决中职生学习问题具有参考意义。

在性别比较方面,男生除学习分量表之外,在其他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女生,说明广州市中职男生较女生在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适应性方面都有优势。而高全香[6]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曾对太原卫校的2502名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相关因素调查,发现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出现和前人研究截然不同的结果,考虑是中职学校的专业特点造成,不同专业的班级学生男女人数相差悬殊。

3.4 划界值

根据量表使用说明,将常模原始分数转化为T分数之后,以±1.5个标准差的T分数作为高低分的划界标准[2]。本量表处于高分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处于低分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在实际教育中,很多教师感到中职生整体心理状况堪忧,因此适当扩大心理辅导对象和范围,对中职生整体心理健康发展水平有促进作用。对于中职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与同龄人是否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测量研究才能得出统计意义上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张三炳.困扰中职学生的十大心理因素[J].甘肃教育.2008,11:9.

[2]朱佳.中职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3]戴海崎,张锋,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50-63.

[4]聂晶,傅安球.上海市大学生常见一般心理问题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3):177-180.

[5]高亚华.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6]高全香.太原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6.

【作者简介】张林,1980年出生,男,湖北武汉人,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中药学讲师,中药学本科学士,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广东省广州市,510430。

潘卫英,1972年出生,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中医学高级讲师,中医学本科学士,研究方向:中医心理学。广东省广州市,510430。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心理健康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热点关注,《世界人权宣言》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都规定,人人享有可达到的最高标准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权利,包括不受歧视享有医疗保健服务的权利。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组织法中提及人类福祉中身体、精神和社会这三个密切相关的方面。其中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社会关系,精神健康是全面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力”。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社会上普遍关注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认为紧张的高中生活和就业压力较大的大学生活使学生心理健康每况愈下,但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而实际情况是,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中职学校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一、重视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和谐、协调,能够正确对待人和事,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能够积极应对和处理,保持一种心理上的和谐稳定,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业要求的一种良性状态。由此看来,心理健康关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甚至生命。那么,我国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最为常见的就是厌学,厌学现象在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中表现最为普遍,由厌学引发的一连串反应也令中职教育者感到十分棘手,轻则逃学,重则辍学,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症、焦虑症、饮食与睡眠障碍、网瘾等也是中职生常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除此之外,诸如强迫症、敌对症、偏执症等症状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有逐步增多的趋势。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在亮红灯,任何一名中职教育者,都不应该掉以轻心,轻度的心理问题虽然不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太大影响,但是严重的心理问题却会使学生脱离人生正常轨道,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我们要重视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化解中职校园心理危机,且务必遵循四个原则:早发现、早引导、多尊重、多关心。

二、加强校园心理辅导室的建设

职业教育不同于同阶段的其他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为社会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技术型人才。而处于这一阶段教育的中职生有其身体和心理发育的特殊性,即身体发育接近成人,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处于未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较敏感、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中职学校作为教育者一方,有责任、有义务在校园内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这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一块必不可少的领域。

恰当的做法应该是在校园内设置心理辅导室。首先辅导室的规格应该与中职学校的招生数、学校规模相对应。其次心理辅导室的硬件和师资配备必须规范、科学,心理辅导室的布置应该以温馨、简朴为主,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环境良好、注重隐私的心理辅导室。同时,应当配备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教师,确保能够在校园范围内提供合理的个人心理咨询服务。最后,心理辅导室应该成为中职学校的长效工作机制,不仅要建起来,还要用得好,要加强宣传,引导学生主动向心理辅导老师寻求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依托心理辅导室开通校园心理热线。心理辅导的内容应该覆盖到贫困生的自信心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情绪管理辅导、人际交往技能辅导、恋爱与性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等,旨在指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根据群体特征、阶段性特征开设特色心理教育课程

根据中职生不同阶段和不同群体存在的差异,中职学校也应当认真调查研究,以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益且有实质性帮助的心理辅导健康教育课程,同时要求有一定的趣味性、实用性,能够切实帮助学生。其次针对不同阶段中职生要拿出不同的教育方案,作为新生来说,从中学直接进入中职学校,在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跨越和转变,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当是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新身份,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控制不良情绪,积累正面情绪。作为高年级学生来说,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专业和兴趣、现实和理想之间寻找平衡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自我调适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作为毕业生来说,教育重点可以放在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自身能力,多鼓励多关心,助其了解职业特点、就业方向,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的中职生要采取具体措施对待,不能一概而论,中职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个性较突出、性格较鲜明,作为中职教育者不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要多渠道、多途径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要多样化,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四、加强学校指导管理和教师干预,将心理健康工作纳入班主任期末考评

一是中职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对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组织领导和协调,包括师资的调配、工作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工作的督促指导等,将心理健康纳入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小组应当实行分工责任制,将各项工作细化,落实到责任人,定期进行工作汇报,汇总信息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加强对心理健康辅导的学习,学校要加强非心理辅导专业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一些心理健康辅导的常见问题、应对措施、基本理论、技术方法等等,让非专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能够在学生心理问题萌芽期就能够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找出学生不良情绪的成因。对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要注意心理疏导的作用,遏制恶性循环,在遇到心理健康出现严重障碍的学生时,一定要向校内心理辅导教师甚至校外心理医生寻求专业帮助。总之,对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干预一定要及时、恰当。三是将心理健康工作作为一项考核标准纳入班主任期末考评,量化考评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业绩,从制度、激励措施上调动班主任积极性,使班主任真正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起来。

五、丰富校园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一个文化繁荣、氛围良好的中职学校校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职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这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丰富校园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如在图书馆添置种类丰富的心理学书籍和期刊,一些富含人生哲理的杂志和文学作品也可以上架,方便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调节情绪;还可以在图书馆开辟心理阅读室,以心理阅读室为纽带,心理学老师和医生为依托,营造具有亲和力的阅读氛围;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一样可以转移学生注意力,通过举办一些校内体育比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集体活动,能锻炼学生融入集体,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社交。此外,在生活上对学生给予关怀,如在学生寝室的安排上,尽量考虑到位,减少学生之间的摩擦,营造良好生活氛围。

总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学校、相关部门和中职教育者的广泛参与。中职学校和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也有责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条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包卫.心理素质与现代人生――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应用[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