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1

关键词:模糊神经网络,训练函数,学习函数,性能函数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模糊神经网络( fuzzy neural network,FNN) 是模糊逻辑推理与BP神经网络的结合,利用误差信号反向传播、调节权重,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很强的自学习能力,是数据分类和模式识别的有力工具,目前,模糊神经网络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1-4] 。消化道系统中的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胃肠炎等疾病之间,由于有很多相似的症状体征,从而极容易引起误诊,为了能对这些疾病进行准确的辅助诊断,本文将消化道系统中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胃肠炎等疾病的诊断技术引入模糊神经网络,借助模糊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来进行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10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的100例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的各种检测结果,100例患者中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30例,急性胆囊炎10例,急性胃肠炎32例,急性胰腺炎28例,诊断结果均得到病理证实。

1.2 数据预处理 提取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急性胆囊炎患者、急性胃肠炎患者、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液分析及生化筛查等39项检测数据和7项临床症状为第1层的输入向量。7个临床症状通过利用模糊数学的"降半梯形"结构的录属函数来赋值:

其中, yji为第i 个对象对第j 类症状的隶属函数 ,其定义域为[0 ,λ(2)m (i)] 。

1.3 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由3层前向BP神经网络组成。第1层为数据预处理层,先提取患者的46个特征值再对其进行模糊化处理;第2层为隐含层;第3层为输出层,输出层为消化道系统的四种疾病,其结构如下图(图1):

2 模糊神经网络临床诊断的实现

2.1 网络训练 从全部样本中随机抽取70 例(胆结石伴胆囊炎21例,急性胆囊炎6例,急性胃肠炎23例,急性胰腺炎20例)作为训练组,15例作为验证组(胆结石伴胆囊炎6例,急性胆囊炎3例,急性胃肠炎2例,急性胰腺炎4例),15例为测试组(胆结石伴胆囊炎3例,急性胆囊炎1例,急性胃肠炎7例,急性胰腺炎4例)。用MATLAB 2012a编程,分别对FNN 进行训练,并用完成训练的网络模型进行验证和测试。网络的训练函数为trainlm,学习函数为learngdm,误差性能函数为mse,各层的传递函数为logsig,训练次数设置为1000。

2.2 仿真诊断结果 通过神经网络的训练、验证和和测试,在训练次数达到40次时,训练、验证和和测试误差同时达到最小,其中验证误差稍大一点,但也只有2.99 ,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模糊神经网络(FNN)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只用了40次训练,就使训练误差、验证误差、测试误差都同时达到最小,从而使仿真诊断测试的准确率能大大提高。为了能了解模糊神经网络临床诊断的效果,于是把训练组、验证组和测试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见表1:

3总结

将神经网络技术与模糊理论结合构起来进行医学知识处理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它领域的知识处理,该系统的识别能力与训练集关系密切,若能搜集更多的典型病例,系统的识别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永锋, 岑康等. 模糊神经网络在颅脑磁共振图像分割中的应用研究[N].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3, 22( 6) : 508-512.

[2]徐力平,尚丹. 模糊神经网络在肺癌CT 诊断中的应用[N].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9(2):191-194.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2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状况;调查;分析;儿科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20-01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范围最广泛、使用数量最多的一类药品,在我国,也是目前用药不合理的重灾区。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不仅会影响疗效,还容易导致引起耐药菌的大量产生,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特别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其使用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由此增加了不良反应,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且使得大量新的耐药菌株不断产生。调查分析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3024例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46d-13岁,住院时间为2-23d。主要临床诊断为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1.2 方法 统计患者的年龄、抗菌药物品种数、抗菌药物名称、使用时间、使用频率、联合用药情况等,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医院用药剂量是否合理的指标参照相关组织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各药品DDD值进行计算,并结合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频度DDDs等。用药频率DDDs为某药消耗总量除以DDD;使用频率为某药使用例数除以总例数再乘以100%;DUI为DDDs除以总用药天数。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标准为DUI在1.0及其以下。

2 结果

本组统计的3024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使用了抗菌药物的为2830例,使用率为93.58%。详细使用状况,见表1-5。

3 讨论

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住院最多的是肺炎患者,然后是支气管炎患者,而上呼吸道感染比支气管哮喘多。这几种疾病中,病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细菌和支原体比较少见。而使用抗菌药物总数为2830例,93%以上的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说明其使用的普遍性。而药物使用疗程大多在4-7d,而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一般均在7d以上的疗程,症状比较严重的更是会超过15d的疗程,因此,用药时间比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较多的品种有β-内酰胺类、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尤其是β-内酰胺类药物的使用,高达50%以上,说明耐药菌产生的严重性,也表明医生在选用抗菌药物品种的时候存在不合理性和主观性。

总体上看,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基本合理,但使用剂量和使用品种仍然存在不合理性。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对用药合理性的评判标准进行制定,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用药方法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于保证临床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钟超,何业健,李淑青.3036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00-202.

[2] 林秀娟,贺意辉,林红燕.258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11):5-7.

[3] 陈再厉,卢竞.1999年我国儿科临床医学进展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5(4):385-386.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3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早期诊断;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8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气流受限是该病的特征,呈进行性[1]。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其病程发展缓慢,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2]。该病疗效较差,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往往终身受疾病困扰,生活难以自理。为了探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笔者所在医院将2009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123例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3例老年COPD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COPD诊断标准[3]。其中男71例,女52例,年龄45~79岁,平均61.2岁,病程为4~28年,平均18.5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吸入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麦味地黄丸,用药7~14 d。

1.3 疗效标准 (1)显效:咳喘症状显著减轻,肺部音消失或显著减少;(2)有效:上述各项指标部分减轻或有所好转;(3)无效:上述各项指标均无好转,包括咳、痰、喘及肺部音等均无改善或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因气流受限而形成的难以逆转的呼吸系统疾病。COPD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急性期病情加重会严重损害患者的心肺功能,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患者呼衰而死亡。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当及时治疗,特别是急性加重期[4]。

肺功能检查可以判断气流受限的程度,是COPD早期诊断、疗效评价等的重要指标,临床上被作为诊断COPD的金标准。但由于COPD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且容易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混淆,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时机。因此,老年COPD的早期诊断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方面。老年COPD稳定期的治疗方法一般为采取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等支气管舒张药或者祛痰药、糖皮质激素以及长期家庭氧疗等治疗,而在急性加重期,一般采取支气管舒张药、低流量吸氧、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祛痰剂等药物治疗[5]。

在本次研究中,62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LM.Fabbri.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OPD[J].Eur Respir J, 2003,22:1-2.

[2] 杨英,龚光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护理[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6):692-693.

[3] 崔德键.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的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2):82.

[4] 林维进,刘盛军,屠德敬.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2):113-114.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4

【关键词】 支气管镜技术;儿科疾病;诊断;临床效果

纤维支气管镜,即通过导光玻璃纤维束作为光通路的一种镜像诊断工具,这种设备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问世,并在临床上得到初次应用。支气管镜能够进入到患者的支气管,并且还可以做方向的转换,能够患者身体的局部微小病变做出细致精确的观察。传统的CT技术以及支气管造影技术的特性都无法与支气管镜技术的特点相比。而且支气管镜具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性,方便快速,易于被患者接受。以下对我院应用支气管镜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进行论述。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间在我院就诊的800例儿科疾病患者中,471例患者为男性,329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为7个月-13岁。主要症状包括气短、呼吸急促、咳嗽、咳血、肺部感染、呼吸道有异物等。

1.2 方法 手术前要对所有800例患者通过咪唑安定注射进行全身性麻醉,之后根据患者各自的不同病症选择所需支气管镜的型号,目前临床上采用OlympusBF-2TR型号对患者进行检查居多,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的不同,还可以选择BF-1T10、BF-P20、BF-B2、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电子支气管镜等多种型号。对于呼吸道异物患者进行治疗,还需活检钳等工具作为辅助。在整个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一直对患者进行给氧,并且要对患者的脉率进行即时的观察和记录。2 结 果

本组800例患者经支气管镜诊断,均对病情确诊,无误诊现象,800例患者中,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213例,其中有27例患者出现结核杆菌;呼吸道异物患者269例,其中仅15例患者异物未能取出;肺不张患者275例,其中83例患者出现气道软化,62例患者分支开口出现异常;喘息患者207例,其中7例患者肺部出现化脓性感染,191例患者肺粘膜出现炎症。3 讨 论

对成人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在目前的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十分普遍的应用,而且应用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因为儿童患者的呼吸道并不如成人的宽,并且儿童不能很好地配合支气管镜的检查,所以在儿科中运用支气管镜检查进行诊断和质量的难度都很大。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儿科的支气管镜应用资料在1991-2003年间仅有700余篇能被找到,其在儿科中的应用率可见一斑。自从我国于2002年成立全国儿科支气管镜协作组之后,5年多的时间,支气管镜在儿科中的应用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内已有40多个单位可以开展儿童支气管镜及其研究工作。目前儿科支气管镜术中,一般麻醉和操作方法已基本确立解决,对于不同病症的应用手段和技术也都很成熟。通过以上对于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间在我院就诊的800例儿科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全部患者的诊断结果非常精确,无误诊现象。因此可以证明,支气管镜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儿科疾病的诊断正确率及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志敏.支气管镜技术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应用[J].中国实 用儿科杂志,2009,5(8):592-596.

[2] 陈正贤.硬质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1(1):7-9.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5

一、高职院校内科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观念有待更新

美国医学教育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西方医学教育模式,医学生很清楚将来发展的方向,学校对学生的学习也比较重视,经常组织各种讲座。反观我们的医学教育,教学观念比较老旧、落后,往往对学生学习分数比较重视,而忽视了学生实际临床能力,学生学习效率并不高。

(二)教学模式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内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信息量比之前有所增加,内容也更加生动有趣。但其教学模式没有改变,依旧是灌输式教学,很少出现互动式、谈论式的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与基础知识纵向串联不够

内科学教材的编制通常会涉及各种流行病资料,并按照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多个课题进行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能够介绍一下相关知识背景,进行基础知识纵向串联,那么就能提高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由于内科学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很少有时间介绍相关知识背景,这就导致了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了解教学内容,无形中增加了教学难度。

二、高职院校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在进行内科学课程教学时,可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内科学教师可以将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给学生,师生共同进行讨论。我国内科学教学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在临床实习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临床工作,学习临床诊断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内科学教师可以将病床旁教学作为主要的实习模式,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讨论探究,减少教师讲解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主动学习能力,从而将枯燥乏味的临床实习变为生动有趣的知识探究过程。

(二)采用病例分析教学法

病例分析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一个系统讲解完成后,将收集到的一些典型病例分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最后进行总结。例如在讲解完呼吸系统疾病后,教师可以将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以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常见的临床病例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指出疾病诊断、治疗的原则。最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学习如何从大量的分散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推理分析,从而判断疾病特性,最终做出科学的诊断与治疗。病例分析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结合

高职院校内科学教师要重视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结合,打破相关课程、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积极调整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具体来说,教师在讲解新的系统疾病时,可以回顾、复习一下与疾病相关的生理学、组织学、解剖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知识,进而推导出这些器官病变时可能出现的疾病以及对本系统的影响,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回忆一下学过的相关基础知识,为新课做准备,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开阔学生眼界。例如,在讲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心、肺的结构和功能等生理学知识,然后回忆一下瓣膜听诊区、肺部听诊以及心脏杂音产生机制等内容,再之后讲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等新知识,这样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学过知识的基础上很快就能掌握新知识。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范文6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66―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具有几千年历史的祖国传统医学和传入中国百余年的西方医学,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不断地撞击、吸收和交融,产生了中、西医学相结合的思路,这两种医学虽各自拥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但也有共同之处,即都是以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为其研究对象的。近年来,中西医结合虽仍处在探索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疗体系,各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特点,且前者宏观辨证的微观化和后者微观指标的整体化既是两个医疗体系各自的发展趋势,又是形成新的中医药学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

两者同时并存,是我国医学的特点,而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学习西医共同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更是我国的一大创举。中西医结合是在中、西两种医学发展中取各自的长处进行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又从学术思想上推动了中医,也启发了西医,这应该说是中西医结合的重大成绩,因为这也是中西医在学术思想上相互影响,取长补短的进程中,成为逐步融会贯通的起动点。

笔者运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思路在诊治呼吸系统疾病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情况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辨病为纲,以辨证为目,以病统证,即一个西医病种以下分中医的若干个证型。这是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西医结合专著或教课书所采用的形式。临床实践运用则是在明确西医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根据每种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的基本矛盾,区分其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临床表现,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运用中医理论,对患者的疾病做出中医证的诊断。如哮病的肺肾气虚,喘证的肺肾气虚,肺胀的肺肾气虚属于“异病同证”,或哮病可分为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等等,属于“同病异证”。这种病证结合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占主流,其形成和发展起来也是必然的和必要的,因为它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临床全面认识和解决疾病。实际上,不但中西医结合临床采用这种诊疗思维模式,临床现代中医(指1956 年成立高等中医院校之后正式培养出来的医生,他们中绝大多数应称作中西医结合医生) 诊病,几乎都是参考西医的各种检查和化验结果以及西医诊断;而多数西医诊治疾病效果不佳时也常考虑中医药辨证论治是否有更好的方法。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纯中医病证诊断也常常不被患者尤其是国外患者(在国外用中医药诊治疾病的医生体会颇深) 所接受,患者常常要求明确诊断。

以临床常见的外感咳嗽来说,从痰的色、质、量、味,咳嗽的特点来进行鉴别,风热咳嗽则痰黄、质粘、量多、味重,咳嗽频剧,气粗,风寒咳嗽则痰白、质稀、味淡、咳嗽声重,气急。治疗上风热的用桑菊饮疏风清热,风寒的用三拗汤疏风散寒。根据现代辩病,若急性支气管炎,加用鱼腥草、连翘、紫菀、金银花、前胡;支气管扩张则多用海浮石、冬瓜子、开金锁、葶苈子、白芨;若肺结核则加用黄芩、百部、丹参、南沙参、北沙参;若肺脓肿则用干芦根、生米仁、桔梗、桃仁、红藤。现代辩病结合传统辩证,用药针对性加强,故两者相合, 辨证方能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