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机械项目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范文1
(一)到2015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2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水稻栽植机械保有量分别达到1.5万台、1万台和7000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初步建成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二)进一步加大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力度。重点推广插秧机,提高育秧水平。每个县区每年至少选择2个条件较好的自然村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到2015年,全市水稻栽植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45%以上。
(三)加强小麦高产攻关试验示范活动。围绕提高小麦播种质量,重点推广应用精少量机播、化肥深施、机开沟等技术。到2015年,寿县、霍邱县小麦机播率达到85%以上,其他各县区实现较大提高。
(四)加大推广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重点做好油菜机播、机收机具和技术的推广工作,在油菜主产区开展试验示范,到2015年,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积极推进机械化深耕深松。到2015年,全市耕地实现深耕(松)一遍,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复式作业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
(六)加快发展谷物烘干机械化。重点支持引导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谷物烘干作业。
三、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七)建立健全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协会、农机中介组织为补充,多种组织形式并存、高效便捷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提升能力的原则,优先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到2015年,全市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400个。引导政策、资金、技术、信息和服务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支持有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农业开发和新技术推广项目。积极争取省级扶持资金的同时,在全市创建50个市级示范合作社。以维修高性能、大中型农业机械为重点,建设一批市、县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为补充的农业机械维修示范网点。加强抗旱排涝和抢收抢种的机械化应急装备、应急队伍和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抗灾能力和应急水平。积极培育农机销售、经营、作业、维修、中介、租赁等市场,创建农机服务品牌。建立农机用油应急预案和反应机制,切实保障重要农时农机作业和救灾用油。
四、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应用
(八)大力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实行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首席专家负责制、科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和主推技术制。推广深耕深松、播种施肥镇压、联合收获等机械化增产增收技术,推广节水灌溉、精量播种、水稻栽植等机械化资源节约技术和以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综合利用为代表的机械化环保技术,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建设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立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和茬口,提高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水平。
(九)加强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养。构建以县区农业机械化培训学校为骨干、生产企业为补充的培训体系。将农机作业和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纳入“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根据作业需要,调整充实培训内容,实现技术培训与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有机结合。加强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能力。全面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及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
五、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十)提升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服务能力。稳定农机化管理、推广、监理、培训人员队伍,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市、县区、乡镇推广体系。
(十一)强化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监管。建立以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监理装备和基层队伍建设,提升安全使用监管能力。到2015年,全市所有县区全部达到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标准。
(十二)规范农机作业、维修和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在用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强化对财政补贴农机的质量监督和跟踪调查。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完善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网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行为。建立健全联结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功能齐全、服务优良、高效共享的农业机械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资金监管。大力支持农机富民工程提升行动。市、县区财政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保障开展购机补贴工作所需经费。积极开展农机保险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保农机给予保费补贴。
(十四)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免征农业机耕和排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以及拖拉机、捕捞和养殖渔船车船税。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整车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落实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政策。按照现行规定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
(十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安全使用监管、试验示范、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将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专用车辆,试验检测、事故处理、宣传教育培训等设备配置和机耕道路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并安排相应项目。在规划用地方面积极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停放场(库、棚),改善农机保养条件。
(十六)增强金融支持力度。金融部门要加强与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研究制定适合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的金融支持政策。增加对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贷款,推进大中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业务。
七、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范文2
农机维护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主要面向农村、基层农机部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个体农机专业户和农业机械化第一线,从事农业机械化管理、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及农业机械新产品试验,从事汽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及各类农业机具的使用、维护与修理,以及从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汽车、农机产品的营销等工作。
2 我区农业现状及未来规划
淮阴区拥有近70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47万公顷,其中水稻面积3万公顷,蔬菜面积2.33万公顷,蔬菜总产量近60万吨, 在稳定粮食增产的同时,该区以蔬菜、牛蒡、冬枣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累计实施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40万亩。 “十一五”期间,调优农业结构,基本形成了“田面平整、土壤肥沃、排灌自如、道路通畅”的开发效应,如今,淮阴区有机凌桥大米、袁集辣椒、丁集黄瓜、棉花庄西瓜、刘老庄蔬果和精品苗木、赵集粉丝品牌农产品已斐声省内外,金银花、葡萄、食用菌、香瓜、山药、冬枣、牛蒡、水芹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已在当地小有名气。
2010年至2020年,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40万亩。规划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以北,淮涟、竹络坝两个国家大型灌区之内,土地总面积63.89万亩,其中耕地规划区涉及王兴、棉花庄、丁集、五里、徐溜、渔沟、吴集、西宋集、新渡、老张集、凌桥、袁集、刘老庄、古寨、三树15个乡镇、98个行政村。项目实施后,可新增高标准农田40万亩,2020年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69.9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61.2%。同时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可改善灌溉面积24.2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25.65万亩,增加农田防护林面积18.44万亩,新灌溉面积1.5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40万亩,新增优质粮食生产能力3440万公斤,产值约6980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16359万元。①
3 农机维护专业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服务的内容
3.1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学校坚持“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方向,以农业机械运用、农业机械维护、农业机械营销为主要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培养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3.2 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一线农机手
该专业按照“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原则,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的各种理论知识、工艺技术进一步与具体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学生毕业时会使用与维护下列机械:农用拖拉(下转第199页)(上接第157页)机、增氧机、秸秆打捆机、玉米收割机、田园管理机、插秧机、旋耕机、静电喷雾器、鱼塘投饲机、条饰机、水田秸秆还田机、园盘式开沟机、机动喷雾器、农用叉车、秸秆还田机、农用垃圾车、农用汽车、园林机械。逢农忙时节,培训的农机手还会主动走入田间,为村民服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3.3 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与应用,使农业发展可持续化
如学校成立的农机服务合作社,将秸秆粉碎机与收割机合为一体操作,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等秸杆具有良好的粉碎效果,同时合理利用秸秆打捆机,把秸秆捆用作沼气原料,可用于秸秆发电,以及人造板材的制造。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充分发挥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的特性,合理开发秸秆的价值,并且在农田作业中,秸杆还田后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破解秸秆焚烧难题,为实现低碳、环保、绿色农村做了贡献,使农业发展可持续化。再如: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技术,围绕蔬菜、花卉等作物的设施栽培,推广应用温湿度控制、电动卷帘、气肥增施、田园管理等机械设备,推动设施农业由传统的小作坊式生产方式向高科技、自动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工厂型发展;机械化畜牧养殖技术,围绕猪、鸡、牛、羊等养殖业开展机械化养殖设施、机械化饲草加工等方面的示范推广应用。
4 农业现代化对农机维护专业的影响
4.1 影响专业建设方向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通过对区内的农机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现状及未来规划的调查,农机操作和维修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是发展我区农业机械化事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是现代科技的载体,它技术含量高,操作、维修、保养都有一套成熟的技术要求,使学生能掌握一些初步的操作与维修技能,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为此,我校农机维护专业确定以农业机械运用、农业机械维护、农业机械营销为主要专业方向,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4.2 影响专业教学内容
一是影响教学进度安排,我区许多农业受生长周期与季节的影响,教学进度的安排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如:收割机的教学,只有在收获的季节,才能结合生产实际,将成本与利润、驾驶与维修、劳动量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中有所掌握、领悟,比平时课堂上讲授、看视频,效果要好得多。二是影响教学内容,如:插秧机的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水稻都采用种植技术,不需要插秧这一过程,教插秧机的使用,也是纸上谈兵,学会了也无处使用,所以干脆不用教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了。
4.3 影响专业规模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范文3
一、农地整理对农户固定资本投入影响的模型分析
农业生产性投入是农户为了获得生产经营利润或满足家庭消费将劳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投于农地之上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土地要素投入(包括自家承包地和转入土地);劳力要素投入(包括自家劳力和雇佣劳力);资本要素投入(包括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其中固定资本投入主要包括农业机械、生产性用房、传统农具等[11]。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投入占了农户固定资本投入的主要部分,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农户的农业机械投入行为。借鉴有关文献关于农业生产要素最优投入的计量模型,结合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情况,建如下计量经济学模型。(l)模型的假设条件。①农户以单个劳动力为基础,其行为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②农户生产目标是追求农业利润最大化;③不考虑技术条件的变化,不考虑风险因素;④农地整理项目实施,对农地面积没有影响,只对农地质量产生影响。(2)模型的说明。由于农户生产目标是追求农业利润最大化,所以农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决策模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劳力、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投入品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对其没有影响。然而,土地是不动产,土地要素的价格要受到耕作地块质量的影响。农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农地平整度、道路通达度、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度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即农地综合质量提升了,随即农地价格发生变化。因此,农地整理项目区农地价格的变化,就是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结果。农地价格的变化对农户固定资本投入的影响,实际上就反映了农地整理对农户固定资本投入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在农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农户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投入量受农产品市场价格、劳动力要素市场价格、流动资本要素市场价格、固定资本要素市场价格、农户家庭特征、农户资源禀赋和农地整理的影响。
二、农地整理对农户使用农业机械行为的实证分析
1.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数据资料来源于课题组2010年12月在湖北省一些农地整理项目区域进行的问卷调查。湖北省是全国农地整理开展较早的省份之一,也是目前全国农地整理项目较多、成效较好的省份。武汉市和鄂州市是全省第一批实施高产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地区,研究选择鄂州市鄂城区的杜山镇和长港镇、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作为样本调查区域。这几个调查区域在地理位置上毗邻,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相似,地貌上都属平原,是湖北省东南部的粮食主产区,种植结构相似,以水稻种植为主,大部分区域已经实施了农地整理项目。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即在实施农地整理项目区域内随机选取3~4个乡镇,在选取的乡镇中按当地农地整理项目分布区域选择相应的行政村与农户进行访谈式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共获得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为92.5%,其中武汉市63份,鄂州市122份。
2.农地整理对农户使用农业机械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
(1)变量选择。选取农户的农业机械投入作为农户生产固定资本投入的表征,故选择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投入规模作为因变量。由于调查区域农户使用农业机械的方式主要是租赁农机,所以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投入规模用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机械租赁费用来表示。在参考上述理论分析结果和相关研究成果[12-16],以及调查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了分析影响农户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投入规模的因素及其作用方向,选取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经济状况、市场情况、农地整理变量等五大类变量。农户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户主年龄和户主学习年限。户主是农户家庭的代表,是农户家庭农业生产投入行为的主要决策人。户主的年龄和学习年限能反映农户家庭的劳动力素质和农户接受先进生产技术的能力。资源禀赋变量主要包括农户家庭务农劳力比例和承包的耕地经营规模。农户家庭务农劳力比例反映农户家庭劳动力资源禀赋,家庭承包耕地规模主要表征农户的土地要素投入量。经济状况变量主要包括农户家庭的农业总收入和非农收入比例,用此来表征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和兼业化程度。市场状况变量主要包括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各投入要素的价格。根据调查区域耕地作物种植情况,选用稻谷的市场价格表征农产品市场价格。被雇务农劳动力价格用来表征劳力投入要素的价格。由于调查区域农地流转比例不高,耕地价格无法得到,故农地整理变量主要用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意愿和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来表示。
(2)模型选择。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差异较大,呈典型的正偏态分布。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概率P值(0.00)小于显著性水平,因此拒绝零假设[15],即农户单位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数据的总体分布不属于正态分布,未通过正态分布检验。因此,需要对变量观测数据进行自然对数转化。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概率分布检验,得到P-P正态分布概率图。如果处理过的观测数据满足正态分布,则图中数据各点应近似为一条直线。农户单位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概率分布如图1。图1-a中的数据点与第一象限的对角线基本重合,图1-b的数据点随机分散在0横线附近,说明转换后的数据有较好的正态分布性[15,16]。另外对自变量观测数据点个体差异较大的变量(X5、X7、X8)也进行自然对数转化。
(3)模型运行结果及分析。利用上述回归模型,采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区域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对农户农业机械租赁金额影响较大的因素,结果见表2。首先,对方程进行拟合度检验。调整判断系数adjusted-R2是解释回归模型中自变量的变异在因变量变异中所占的比率。表2中adjusted-R2系数为0.650,因此模型拟合优度满足计量需要,可以很好的解释因变量的情况。其次,进行F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F统计量的观测值为5.678,P值为0.001,小于0.05,显示因变量与模型筛选出的各自变量整体关系显著,可以用选择的模型来表示因变量与各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4)结果分析。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对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租赁金额有正向影响,其伴随概率P为0.013,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的认同程度越高,农户的农业机械投入规模就越大。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主要反映农户对土地整理这一惠农政策所持的态度,会影响到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入行为。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意愿对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有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其伴随概率为0.324。在农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的公众参与可以使农地整理项目规划更易于被当地农户所接受,能降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风险,也可以更好地监督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维护公众利益。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对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也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伴随概率P为0.076,达到了10%的显著水平。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高低反映了农地整理项目实施效果的好坏。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越高,农户的农业机械投入规模越强。此外,对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还有户主年龄、农户家庭耕地经营规模和家庭农业总收入。户主年龄、农户家庭耕地经营规模和家庭农业总收入对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的年龄反映了农户家庭劳动力的素质,较年长的农户接受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操作农业机械的能力较差,倾向于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侧重于使用劳力。家庭耕地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从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出发,考虑到全部租赁农业机械的成本较大,会选择购买一部分的农业机械来减少农业机械租赁成本,因而农户家庭耕地规模越大,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机械租赁金额反而较小。家庭农业总收入反映了农户家庭农业资本富余情况,农业总收入越大,农户农业机械的购买力越强。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会促使家庭资本较富余的农户选择购买农业机械并向其他农户提供农机租赁服务[17]。
三、结论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范文4
农业机械自动化是县域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事实证明,只有在农业生产中大规模推广新技术,才能对农业生产的过程进行严格自动化控制,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农业产量。另外,农业机械自动化还是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支撑,也是发展节约型农业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当前的背景和形势下,发展县域农业,就要注重推进农业机械自动化。
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推进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但是当前在县域农业的机械自动化应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妨碍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不利于发展节约型农业经济。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1)我国精准农业领域的技术尚未成熟。现在很多地区在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的过程中都开始应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机械,这对于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的精准农业领域尚未有比较成熟的技术。首先,精准农业的种植和管理规律的研究和总结尚需一段过程;其次,如今适用于精准农业生产要求的硬件设备还不够完善,达不到标准的要求。(2)机械设备的价格较高,构造复杂。农业机械自动化装置为保证自身的作业性能和较强的操纵性而使用比较复杂的机械构造,这就使得机械一旦损坏,维修过程比较复杂。另外,这些自动化机械的成本比较高,从而导致他们的价格非常昂贵,价格问题由此也成为阻碍机械设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一大因素。多开发一些价格合理生产实际的自动化机械,是当务之急。
推进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途径
要推进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既要完善硬件设备,如加强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又要注意发展软件设备,如提高人的素质、完善发展机制等等。由此可以概括出推进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点。(1)推进技术创新。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应用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没有完善牢固的农业机械研发和生产技术,农业生产也就无机械自动化可言。所以,首先应该推动农业机械自动化所需要的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把研发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断生产出与农业精准化、规模化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多功能的经济型智能化农业生产设备。同时,还要保证开发出的农机产品的核心技术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其次还要推进科研创新,坚持市场的导向地位和企业的主体地位,把科研、教学、制造和推广部门紧密相连,探索出一个良性互动、多方协作、共同发展的科研创新机制。(2)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推进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本来是一项长期性的大工程,但是基础设施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县级政府应该积极抓住机遇,多推进一些能够促进农机发展的大项目和大工程,对乡镇的土地使用、农田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业开发等进行总体的规划,改善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条件。同时,县级政府还要在乡村建设大型的农机维修站,提高维修人员的水平,为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提供后备保证。(3)加强农业机械自动化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农机设备不断产生,但是其操作人员却没有学习过相关的理论知识,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操作培训,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也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加强农业机械自动化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农机操作能力强,技术娴熟的人才队伍。由此,要利用当前的教育资源,针对所从事的农机操作项目,定期对农机手进行培训和教育;与大型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出一批农机化科研领域的领军人才;还要在实践中培育人才,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知识水平,加强农机管理队伍建设。(4)不断提高农民素质。现在县域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他们对农机的认知不够深入,停留在表面上,这对农机的推广容易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推进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就必须提高农民的素质。政府可以借助于多种宣传平台,例如通过村里的宣传栏、县级广播和县级电视台等,向农民推广农机知识,给农民阐述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的重要意义,以此提高农民的认识。(5) 完善发展机制。在农机自动化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领域,节本增效、经济适用的农机应该受到重视,研发机构要不断完善发展机制,让农民在节约支出的基础上能够增加产量,获得较高的回报。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范文5
[关键词] 山区 农业机械化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10-01
一、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阻力
在我国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比较多。但就山区来看,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农民文化水平低和人均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特殊的农业耕地环境是影响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阻力。这主要表现在:
1.农民文化水平和人均收入低。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取决于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农村人均收入水平,二是每个农业劳动者负扭的播种面积。
2.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多。山区农村人口基数很大,增长速度快.而且农村人均拥有耕地数量少。如果实现山区农业机械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大大增加,从负面阻碍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客观的农业耕地环境。由于我国的地理板块构成和特殊的农业用地产权,山区耕地地势复杂不平,而且耕地比较分散。这样的环境必然会给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带来很大阻力。
二、山区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山区多属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水利、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条件差,致使农业机械在村组和田间转移不方便,有的根本无法行走。二是政策投入支持力度不够。目前,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外,省、市出台的地方政策法规较少,许多地方没有相关的规划和政策支持。以莱芜市莱城区为例,很多农民想买农机,但国家补贴资金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购机户的需要。同时,政府用于农机的财政支农资金比例低,金融支持力度小,影响了农机化发展。
三、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1.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增强农民使用和维护农业机械的技能。继续加强普及义务教育、改善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结构层次和水平、使农民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2.加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实施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大量的人工农业作业必然要被机械所代替,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3.结合山区特点,集中农业土地的规模化生产,发展设施农业及设施农业作业机具。在我国,农用土地产权在世界上是比较特殊的,而且农业用地产权转移缓慢。一方面所有权是农村集体所有,而集体的含义并不明确;另一方面是使用权归家庭所有。
4.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中小型适用农机具 一是要结合山区的实际和农民的需求做好发展规划,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集中有限的资金和财力,选准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逐个突破。二是山区机械化发展要通过试验示范逐步确定适合于山区机械化发展的主推机型,不应花费财力和精力研制或生产农机。三是山区机械化发展原则上轮宽不超过1.2米,工作幅宽不超过0.8米,播种不超过6行。
5.积极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推广方式 鉴于山区地块小而散、作物品种多的特点,大力发展农机经营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要根据农机具作业量及所服务的农户种植的面积合理配置耕整机、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等机具。对地块面积小,种植作物品种多的自然村组,重点培育发展耕、种、收及加工多项作业于一体的农机经营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对地块面积大、种植作物单一的自然村组,按耕、种、收及加工几个不同的作业环节,重点培育发展以单项作业为主的农机经营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鼓励和支持有机户为乡邻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并收取合理的作业费用,不提倡家家户户买农机;鉴于山区人口居住比较分散,道路弯多路窄,农机具在乡村间转移的难度大,危险性高,不提倡跨区作业。
6.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重点扶持。 (1)、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项目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银行、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帮助解决农机服务协会流动资金的不足;对山区机械化推广项目拓宽支持领域,加大支持力度。(2)、要理顺体制,加强领导,稳定并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多渠道支持山区农机化发展。农机合作组织要重点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机械化服务,开办农机经营门市部,提供农机供应、修理、培训、技术咨询等多层次服务,建立“农机合作+农户”的服务模式,形成以一种产业为主导,集种养加、产供销于一体的新的生产格局,以“互惠、互利、相互联动”为原则的利益共同体。(3)、完善山区购机补贴政策。一是山区农民购机补贴应有别于平原地区,适当扩大山区农民购机补贴的范围,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比例。二是改变山区农机燃油补贴方式,由向农户直补改为向农机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补贴。目前,中央财政将农机燃油补贴以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到广大农户。因其额度小,对农户来说,关注程度并不高。但同时,对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来说,因农业燃油价格上涨,作业成本增加,机手不得不提高作业价格,又影响了农民对使用农机作业的积极性。因此,改变农机燃油补贴方式更加切合山区实际,才能更好地促进山区农机化发展。
四、结束语
山区农民增收脱贫不能以传统农业作业生产方式,发展山区农机化是山区农民增收脱贫的一条必然之路。在处理好山区农业机械化问题的同时,加大政府对农业特别是山区农业的政策扶持,山区农业机械化一定会得到实施,山区农民也一定会得以脱贫。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范文6
1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现状
所谓导航就是农业机械利用自身携带的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和车体的信息,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进行导航决策和控制,从而完成相应的作业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成熟的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由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在安全性和功能性方面更符合我国的国情需要。近两年在国家和各省、市、区实施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型企业将北斗卫星系统与农业机械相结合,研发出了多款北斗农业自动导航产品,实现了多种农业机械的无人驾驶、精准作业功能。
2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
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是由车载计算机、卫星接收机、转向控制系统和基站等部分组成。通过安装在相适应的农业机械上,利用北斗卫星的定位信号设计作业机械的行驶路线,在机械作业过程中综合其位置信息、姿态信息、航向角信息、传感器信息,通过控制电动方向盘或液压系统,实现机械的转向,从而按照规划路径行驶,达到完成耕整地、播种、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各类作业目的。
2.1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优势
2.1.1节省劳动成本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与农业机械相结合,可实现无人驾驶,有效替代人工操作,减少了劳动强度,节省用工成本。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批的农业生产人员脱离土地,基层农村和农场的年青劳动力明显不足,无人驾驶农业机械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农业用工不足的难题。
2.1.2提高作业效率安装了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农业机械不受自然条件和时间因素的影响,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天可以24h不间断抢抓农时作业。能替代部分人工并能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与人工操作相对比,可提高工作效率50%。
2.1.3提高作业精度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可对农业机械进行适时调整、精准定位,保证了作业质量和作业精度。经检测合格的产品,在200m测区内,直线度精度和衔接行精度均达到2.5cm的标准要求;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插秧机在80m测区内,直线度精度和衔接行精度均达到5.0cm的标准要求。
2.1.4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产量农机机械加装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可保障行走和作业精度、精准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药、肥、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作物生长质量,进而增加产量。
2.2北斗导航系统在各类农业机械上的应用
2.2.1在拖拉机上应用拖拉机是田间生产作业中的动力机械,非自走式农业机械通过牵引或悬挂的方式与拖拉机相联,进而实现行走作业目的。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加装在拖拉机上使用,可实现以拖拉机为动力的农机具的精准作业。从耕整地开始,到种、管、收,规划合理,统一规范,走的直、对的准,达到作业质量标准要求。
2.2.2在插秧机上应用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与插秧机结合,可指挥插秧机在定位工作区域内,根据设定好的取秧量和插秧深度等参数,自行规划最优路线,完成插秧作业。而导航定位数据又可为后期水稻成长中的施肥、植保、收获等作业提供精准位置信息,从而提高水稻生产全程精准作业程度。
2.2.3在收获机上应用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与收获机结合,可利用前期种植作业信息,结合作物长势特点,实现精准对行收获,有效降低收获作业过程中因行走路线不直,对行不准而导致的各类损失,进而保障产量。
2.2.4在平地机上应用在拖拉机的带动下,平地机通过接收北斗卫星信号适时调整限位油缸的伸缩量,实现刮土铲的上升和下降,经过不断地刮土和卸土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土地精细平整作业。经过精细平整的土地,在后续的农业生产中,水、肥、药的用量更均匀、更准确,减少因地势不平引起的各种浪费,保证作物长势一致,提高产量。
2.3北斗卫星导航无人机
北斗卫星导航无人机可进行农业植保作业、农情监测和数据采集,具有精准、高效、环保、智能等特点。另外,由于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运输方便,灵活等特点,对不同的地块,不同的作物都有很好的适应性。2020年4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梨花盛开的季节,利用北斗无人机抢农时,为果树在短暂的盛花期内,进行两次授粉,有效提高了坐果率,同时解决了人工授粉遇到树龄长,树稍高,无法授到顶端,影响坐果率的问题,是人工授粉10倍的工作效率,并且不存在药物伤害问题。
3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前景
3.1应用面更广
2020年是北斗卫星系统全面成熟的一年,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业生产上全面推广应用的关键年。2020年的春耕期间,黑龙江垦区在人力不足、生产资料运输不畅的情况下,比往年提前3d完成大田作物播种于高产时区,正是得益于北斗智能农业机械发挥作用。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产品,依照农业机械产品品目分类标准,归于“农业用北斗终端”品目。从2014年至2020年5月20日,共有98个农业用北斗终端产品和20个北斗卫星导航平地机产品进入“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获得购机补贴资格。黑龙江农垦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作为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用北斗终端产品推广鉴定的检测机构,是农业用北斗终端产品推广鉴定主要完成单位,截至2020年5月20日已收到2020年申请项目: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33项,北斗卫星导航平地机25项,远高于往年同期的数量。与以往多是北、上、广、深企业不同,2020年申请的企业中不乏有黑龙江本省科技企业出现。可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中的发展态势。
3.2操作更准确、性能更稳定
随着北斗导航产品的技术进步和改型升级,将进一步改善机械操作人员与农业机械的结合关系,在机械作业过程中的起步、停车、机具升降、挡位调整,油门增减更为安全流畅,系统调整机械作业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更强。
3.3服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