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1
在新的形势下,职业生涯教育已越来越被中职学校所重视。如何以职业生涯教育为引领,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生涯规划,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乃至一生持续发展 ,是中职学校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在中职教育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发掘自我的潜能,增强自信,提升成功机会。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评估个人价值,准确定位。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的比较分析,可以逐渐树立起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正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行前瞻性的职业定位,提升学生应对就业竞争的能力,寻找就业机会。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学生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高学习效率,促成学生自我实现。 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一份详实具体 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使学生可以按照规划安排自己的课程,使学习更有前瞻性、主动性,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中等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策略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中学职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新方法,并将其大胆应用于德育 工作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强化认识,重视职业生涯教育
(1)开设课程。学校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并安排专门课时和专职教师实施教学。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上学期每周每班开设两节《生涯规划》课,而在三年级继续开设《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
(2)学科渗透。学科适度渗透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方式。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的另一种形式是融入式课程,它需要教师了解并扩展现有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以便涵盖与生涯有关的活 动或材料,例如将自我认识、职业知识、对工作意义的了解以及相关技能技巧训练融入各科的教 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语文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我的过去》、我未来的一天》等为题写作文,并开展讨论交流。
(3)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学校用以展示学期召开“职业生涯教育”主题班会,例如《我的 未来不是梦》、《我的成长我做主》等,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加以交流展示,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
(4)专题讲座。每个学期就业办邀请各级教研室的专家为学生做职业生涯教育的专题报告。通过专题报告,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介绍当前就业的新情况、新特点,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以及优秀毕业生的成功事迹,鼓励学生奋发向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忱。
2.积极探索,拓展职业生涯教育渠道
(1)参观考察。如学校安排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不久到实训基地参观、考查,了解与本专业相关企业、产业、行业的情况 ,增强就业、创业的意识。
(2)社会实践。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与专业有关的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同时,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不断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3)企业实习。 我们安排三年级即将就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习。 学生在企业通过跟线实习、参观访谈、跟师学艺、动手操作、专题研修等多种形式的实习活动,充分了解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运营流程、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同时,也增强了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4)社区服务。挖掘多方资源,充分调动家庭、社区等方面的力量,形成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我们组织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社区。组织学生,根据他们所学的不同专业,安排他们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3.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
(1)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辅导相关课程。如低年级学生乐观进取,但比较缺乏对职业生涯的探索和行动,学校为他们开设生涯规划课和心理健康课;高年级学生有较好的职业生涯设计能力,但缺乏正面乐观的态度,学校专门为他们开设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等课程。
(2)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确定职业生涯教育侧重点。对于一年级学生,侧重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概念;对二年级学生,侧重学业指导和能力提升;对三年级学生,侧重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将用人单位对员工要求纳入教学计划,侧重角色转化指导。
(3)针对男女学生的差异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对中职学生要根据不同性别施以适当的职业生涯辅导。对男生,要鼓励他们探索自我特质与兴趣,不受刻板印象的影响,拟订适合个人的发展计划。而女生在考虑 将来的生涯发展时,较缺乏工作自信心和个人期待,有着较高的紧张焦虑,因而对女生应给予正面积极的鼓励,增强其自信和个人期待。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2
曾凯家:他妈妈说他儿子不服她管,怕他爸爸,而他爸爸在水产公司工作,很少有时间管他。平时他要干什么都由他作主,个性倔强……
贺超家:他妈妈因病长期在家修养,只要求他读好书,平时非常宠他,一有什么不顺他心意就会大发脾气……
二、案例剖析
比起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平时都是家长、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感情不太外露,因而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具隐蔽性。长期的教育研究实践证明,“好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但在现实中这个问题往往被忽视了。以上两例给我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正确对现在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诊治?尽管我有15年的教学教育经历,但现在的学生心理变化复杂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曾凯、贺超从小都是父母宠爱的“宝贝”,从小学起学习成绩优秀,自我感觉优越,思想意识上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经受一些“风雨”考验,一旦外在的压力或批评超过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就会承受不了而像上例一样爆发出来,完全不会考虑事情的后果。根据我事后与他们再交流后得知,他们当时这样的言行在家中早已是家常便饭了,并不是有意与老师闹矛盾,而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
父母这种过度的“栽培”,也使他们与父母越来越远,与父母越来越无话可说,感受不到应有的亲情,以至对父母产生怨恨,对老师的教育与批评视为跟自己作对,平时情绪易冲动,或者莫名地感到沮丧、孤独、焦虑。
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社会上各种观念混杂、碰撞。社会生活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格上的缺陷。比如,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差,把自己看得过重,在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有些学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感,对人无感激之心,做事不尽力,甚至漠不关心,不去注意克制自己言行。
另外初中学生存在以下心理特征更值得我们关注:
1.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心中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等等。
2.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
三、解决措施
1、教师应当把学生的人格教育摆到重要的位置。
教师,应当分析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各个因素。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最不可忽视的应是社会影响、人际交往及课外生活的内容。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模仿心理、流行心理、攀比心理较强,很易受到社会中消极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从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中导入。古人云:“学好千日不易,学坏一日有余。”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和进行正确引导,会使教育效果出现偏差。
2、为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心情和健康的行为,家长和教师都要努力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香港大学心理学教授翁国宾解释说,“生活技能”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是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沟通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具体可分解为六大能力:一、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二、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三、认识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四、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五、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六、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家长和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以上六种生活技能。学生有了这六种生活技能,就能对客观实际保有“客观”心理,以高于正常情绪反应的理性,取其合理、善意之处,忽略粗暴、糟粕之处,“宽容”而“怜悯”地对待外界的语言伤害。
3、对学生进行赏识与宽容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四、效果
经过事后我与他们一番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交流,他们都真正认识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及“病因”,对老师的批评表示由衷的理解和接受,并表示今后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一个真正让老师同学都满意的好学生,做一个让父母不用操心的好孩子。一个星期后与他们父母、其他任课教师交流后得知确实有 较大的进步。
五、启示
在面对这些所谓的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在教育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信赖性原则。指师生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建立富有情谊、相互信赖的新型师生关系。
整体性原则。指要有整体观念,对学生做到全面考察、系统分析,既要重视心理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心理、生理及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和影响。
疏导性原则。指要针对这类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细致的开导、说服工作,减轻其对抗性,达到教育和规范其言行的目标。
坚持性原则。指要充分认识到解决这类学生心理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对心理障碍的矫治问题树立坚持不懈、不怕困难、不怕反复的决心和信念,要有持久的耐心。
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3
一、忽视中等生的危害
1.让中等生逐渐丧失信心,加速向问题学生的转化
每位学生都有种想被他人认可和赏识的心理,中等生也不例外,他们也希望能时刻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当自己的努力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与肯定时,就会产生一种消极心理,使他们有种被忽视的感觉,让他们觉得在班内无足轻重,从而产生自我放弃的心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指出人类有多种需求,可按其性质从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只有低一层需求获得满足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而学生知的需求必须建立在归属与爱的需求和自尊需求的基础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对所学的内容就没有兴趣,学习效率低,成绩平平甚至下降也就可想而知了。
2.影响整个班集体的成绩
中等生是班级的主力军,一个班级中,优生和后进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是成绩不高也不低,表现不好也不坏的中等生。如果中等生群体停滞不前或有后退的趋势,使尖子生“后无追兵”,大大减少了尖子生的压力和动力,就使他们骄傲自大,安于现状;同时,使差生感到自己的“队伍”在逐渐壮大,产生了甘愿落后的心理,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从而影响整体成绩的提高。反之,如果中等生群体的成绩有大幅度提高的趋势将会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尖子生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地位”,努力学习更加优秀,即所谓的“马太效应”;而后进生为了不让自己成为“垫底”的学生也积极向上,从而使集体成绩迅速提高。
二、关注中等生的策略
1.对中等生多一些关注,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只有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感觉到自己与众不同,才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帮助中等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对中等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评价。
2.对中等生多一些信任与表扬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表扬,通过教师的信任和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中等生在学习上成绩平平,这就会是他们在心理上有一个阴影,让他们对自己不够自信,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多一些信任与表扬。
3.为中等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4
当今中学教育管理中经常提及的“培优辅差”,“抓两头促中间”,“尖子生考好了,后进生减少了,成绩也就上来了”,优生、后进生两词经常在领导、班主任、教师的脑海中出现,这两类人的曝光率最高。有些教师十几年之后都能回忆起所教过的学生中的这两类人,甚至还能说出他们的趣事,惟独对哪些“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中等生一无所知,他们随时都会消失在教师注意的目光中。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会,教师的目光都是盯两头,放中间。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都是围绕两头转,中等生也就活在了真空地带。办公室里,进进出出的学生身影中,“中等生”的频率有多少?教师的家访,课后的辅导又有多少教师找中等生?“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差别,往往是教师们以“分数高低”和“纪律好坏”为尺度人为地划定的。学习成绩成为绝对的标准,其他表现可能仅是参考分。种种堂而得之的理由,中等生也就成了最不引人注意的群体。
二、实现中等生的有效管理的策略
1. 搭起师生之间信任的桥梁
教师也要用心去理解,剖析“中等生” 的各种心理特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心理因素,为他们创设和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中等生心里,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更好。这样,中等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你真是他的朋友。教师对学生的信心、期望和热爱,会使“中等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激发“中等生”们努力学习才能有利于班集体的管理。
2. 帮助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启迪思想,焕发光彩。教师可以借指导作业的机会通过闲聊来了解中等生。若发现他的思想比较偏激,看问题总看到他消极阴暗的一面,所以在待人处事上容易起“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念头和出现得过且过的做法。就给他们分析人不乐观的原因,就是自己总不留意事物的美好一面,导致自己老认为世界是灰色的,人情是淡泊的;还有自己总喜欢封闭自己,让自己交流缺失,从而出现自己难以融入群体,集体不喜欢跟自己交往的恶性循环。经过多次的交谈,中等生会开始慢慢的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在努力的更新自己的观念。
美国有一位诗人说过“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若一个人丧失了自信心,缺乏内在的动力是不可能积极进去的。所以教师要发掘“中等生”的闪光点和内在潜力,鼓励学生向爱迪生,陈景润等人物事迹学习,排除心理障碍,精神饱满地向前迈进。
赏识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中等生也是环境之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以满足学生内在无形生命的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
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最大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或通过主题班会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自己发现的某个中等生意志锻炼的方法,以及 “中等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锻炼,如他们坚持独立完成各种作业,坚持参加科技小组的活动获得坚强意志的典型;又如通过科学家,劳动先烈,革命先烈等优秀人物形象陶冶他们的意志,同时还可以从学生的周围生活,从熟悉的人们中,特别是从他们的同龄人中选取典型,为他们树立坚强意志的榜样。
3. 课堂管理
管好中等生的课堂有效性。教师们给“中等生”的热爱和关注可以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如上课前,可以摸摸那些胆怯的、不爱说话的同学的头,上课时他们就能认真听讲;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教师能及时表扬予以肯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全班表扬,也可以在私下谈心表扬;发现他们小小的进步,说一句“你真棒”;实际上,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当学生遭受挫折、失去信心自暴自弃时,需要教师指出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找回曾拥有的成功的喜悦感,促进中等生的进步 。
学习方法疏导――保持学习的高效。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学,学习要保持高效率,实际上是一种习惯,一种做人的习惯。我们学习的效率低下,很多时候是一种叫做疲惫的心理因素造成的,人都会有疲倦的时候,但是能够坚持的那一部分人就在这时候确立了领先的优势,获得领先以后,距离就会逐渐被拉开,并逐渐分离,所以学习的高效率实际上是一种相持能力的较量。学校的办学效果不好,没有效率,反映出工作没有抓住要害,要害往往就是细节,也就是抓好课堂教学常规,提初中等生的听课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激励原理。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5
关键词:关爱;中等;学生
曾经,我从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老师,请你以后不要什么活动都先想到学习好的同学,也给我们这些中等学生一个机会,好吗?”
看完后,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是啊,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和管理中可能把更多的目光和时间放在了优等生与后进学生的身上,很少把自己的目光停留在中等生的身上。这封信触动了我,同时也引起了我对班上中等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下面就谈几点自己工作中的体会。
一、在平时的教育和管理中应该对中等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关心。
中等生往往对事物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既不出众,也不落后,既不想争先,也不愿落后,平平常常,沉默寡言,不起眼,不惹祸,遇事不太表态,不公开反抗,给人一种老实顺从的印象,极易被忽视。而实际上,这部分相对“乖巧”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极不稳定,情绪波动也很激烈,容易产生分化。他们其实很希望获得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关注和重视,给予他们同等的关注。
关注的形式很多,平时班主任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对他们而言都很重要。我发现上课前,和那些不善发言的同学随便的聊一聊,上课时他们就能直视老师,认真听讲。提问时,给他们以鼓励的眼神,他们就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当他们的作业出现问题时,进行个别辅导,督促改错。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肯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全班表扬,也可以在私下表扬;发现他们小小的进步,一句“做得好”,点点滴滴,他们都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产生对教师的依恋与信赖,要求进步的动机会得到强化。当学生遭受挫折、失去信心,需要教师及时指出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因而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和管理中对中等学生也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
二、可以给中等学生提供锻炼和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的机会,培养热情和自信心。
通过对中等生的关注,与他们的交流,我发现处于中等状态的学生并非不求上进和无特长、无潜力或能力差,他们也有丰富的思想、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各种各样的潜能。只是“中等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突出,又不受老师的关注,没有发展机会,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自己很一般,不如其他同学,这种暗示和感觉可能会导致不自信。做为班主任可以给中等生提供锻炼和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的机会,可以安排担任值日组长、负责收交作业本的小组长等工作参与班级管理;班上安排或者组织的一些活动时,如主题班会发言、板报专栏设计、手抄报设计、学习竞赛、大课间活动竞赛以及特长展示等,提供更多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让中等生也能经常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在活动中,老师应多关注中等生的表现,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适时地表扬。
另外,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中,更应该给中等生以解答问题的机会,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言,帮助他们获得各种成功的体验。这学期我上公开课时,设计了一个情景对话表演,我把这个机会给了两个成绩中下,在班上很不起眼的学生,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效果令人满意。
三、家校联系,培养师生感情,促进中等生的发展。
一般主动与班主任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平时很少得到班主任老师的关心和关注,以至于和老师之间有距离,师生的感情也很生疏。班主任可以通过对中等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和座谈等,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也可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这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有效的拉近老师和这些学生的距离,培养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基础,师生的交流也就会增多,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心理上的阴影,促进他们发展和学习的进步。
以上的一些做法,可能是不成熟的,但这些做法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收到一定的效果。我相信只要教师能正确地对待中等生,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利用各种机会为他们创造发挥特长,才能的条件,他们也会发光,也会让我们吃惊的。
参考文献:
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6
关键词:解题能力 数学 中等生 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165-02
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发现,中等生学习认真,基础知识也较为扎实。但是,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却经常出现错误,而据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中等生相对来说普遍存在思维深度比较差以及开拓力和创造力能力较低的问题,以至于在解题的过程中不够灵活。鉴于此,为了提高中等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文章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针对提高中等生灵活解数学题能力的训练策略进行了分析。
1 加强应变能力的训练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等是提高学生思维积极性和灵活性,防止学生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形成思维定势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和综合利用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解答数学题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提高中等生灵活解数学题的能力,任课教师应有时得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一法多用等来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养成广范围、多角度、突破常规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中等生在解数学题时思维的灵活性;在解一道平面几何题时,不但要引导学生用常规的方法给予证明,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代数的方法给予证明,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如“这个问题能够使用三角方法和解析方法来进行求解吗?”“对比以上几种解题方法,你觉得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以上几种方法相互比较来说哪种方法更加简便?”等等,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通过代数方法、几何方法以及三角方法和解析方法等多种解题方法的运用,实现了以上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和深化巩固,使得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2 加强“通解”基础上的“巧解”训练
“通解”和“巧解”都是解数学题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其中,“通解”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解决某类数学题的常规方法;而与“通解”相对应的“巧解”指的则是相较于常规的解题方法来说,想法更为独到,证法更为巧妙,计算更为简便的解题方法。笔者在开展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年数学考试中的题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几乎所有数学试题都在所考察的常规解题方法的范围之内,但是在这些数学试题中有很多也不排除用“巧解”来进行解题。同时对比优等生和中等生的数学解题习惯也可以发现,中等生相较于优等生而言,在“巧解”的运用上明显存在不足。
据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中等生普遍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比较扎实,在这样的前提下,符合一般思维规律的“通解”对于他们来说,不但更自然流畅、更容易理解,同时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所以,中等生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相对来说更倾向于使用“通解”。但是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部分适合采用“巧解”的数学题目如果采用“通解”的方法,往往会存在计算量大,或者是计算过程过于繁琐等问题,并影响到最终的解题质量和效率。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要提高中等生灵活解数学题的能力,就一定要重视加强“通解”基础上的“巧解”训练,而在训练时,主要应注意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巧解”训练一定要在确保学生切实掌握解决各类数学题的通法,在大脑中已经形成了有关解题通法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与符合一般思维规律的“通解”不同,“巧解”是“通解”的升华,是牢固掌握“通解”的基础上,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时,突然出现的一个巧妙想法或者是灵感。因此,要通过中等生“巧解”能力的提升,促进其灵活解数学题能力的提升,就一定要加“通解”基础上的“巧解”训练。也就是说,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提高中等生灵活解数学题的能力,让其掌握“巧解”的技巧,一定要在确保学生切实掌握解决各类数学题的通法,在大脑中已经形成了有关解题通法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其次,要注意通过对“通解”的反思与回顾,来引导学生去自然而然地发现“巧解”,运用“巧解”。这种通过反思“通解”,引出“巧解”,并最终实现“巧解”巧妙灵活运用的训练方式。不但能够为“巧解”的引出和运用进行思维铺垫、创造思维情境,还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和体验整个思维过程,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灵活性,同时又解开了“巧解”的“神秘面纱”,让不擅运用“巧解”的中等生感到“巧解”不再遥不可及,从而通过“通解”和“巧解”的有机结合,让中等生从大量的、繁琐的运算中脱离出来,并且利用从“通解”到“巧解”的思维过程,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简意识。
3 加强智力趣味游戏的训练
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智力趣味游戏,例如:扑克牌算24点、下棋、急转弯等的合理运用,不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实现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的目的。以扑克牌算24点为例,一方面,由于扑克牌算24点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算法,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灵活性;另一方面,由于在扑克牌算24点的过程中,一种方法的运用不一定会得出24,所以,学生必须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推理,这对于学生解数学题过程中推理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在玩扑克牌算24点的过程中,由于游戏中牌的点数不同所运用到的计算方法也不同,所以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思维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而且还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24才能够赢,所以,扑克牌算24点还有助于学生快速反应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而思维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推理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的提升,均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对学生解数学题的过程中解题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综合全文的分析可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应变能力的训练、加强“通解”基础上的“巧解”训练以及加强智力趣味游戏的训练等几种方法均有助于提高中等生灵活解数学题的能力。然而,在开展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却要注意,提高中等生灵活解数学题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却不仅限于以上几种,只有在全面了解中等生的身心特点、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前提下,据此对教育教学的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完善,才是提高中等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杨俊林.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心理归因及教学对策[J]. 中学数学教学,2011(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