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经济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渔业资源经济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渔业资源经济学

渔业资源经济学范文1

你好,我是毕业于贵州财经大学的xx届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应届毕业生,以下是我求职于贵单位的求职信。

大学期间,我主修的专业是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主修的课程有《环境资源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环境资源法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环境生态与自然资源概论》《环境资源经济学》等二十多门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围绕怎么样有效利用、保护、规划的我们的环境资源,使我们的环境资源效益最大化。学习这个专业,我觉得是对世界,对人类,对我们国家的环境有很大好处。

希望领导看完我的求职信能给我一个到贵单位实习的机会,使我能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为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使我们的环境更美丽,资源使用率高效。

最后感谢领导在百忙中抽空月底我的求职信,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渔业资源经济学范文2

[关键词] 资源植物学 区域经济发展 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陕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课题(SGH2010169);陕西教育学院2012年教改项目。

资源植物学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边缘分支学科,以野生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种类、分布、储量、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目前,要实现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资源植物学的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特色,立足于陕西省植物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采取不同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陕西省植物资源的优势

陕西境内地形复杂,从北至南依次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大自然区,纵跨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尤其是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造就了丰富植物资源,种子植物有171科3754种 [1],尤其是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的秦岭地区植物资源更为丰富,种子植物达有175科3451种[2]。秦岭地区植物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极具开发潜力,纤维、淀粉、糖类、油脂、树脂、橡胶、鞣料、药用等用途的种类多达1300多种[3]。

资源植物学的课程特色

1.知识容量大

资源植物学内容涵盖了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开发利用途径、调查与评价、保护与管理四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药用、果树、野菜、色素、纤维、油脂、淀粉、观赏等17类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特点。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可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数量和利用深度还在不断扩展,这就使得该课程的知识容量不断扩充。

2.实践操作性强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通过对资源植物材料的观察和解剖,植物种类的鉴定和标本展示,校园植物和各大植物园、公园、博物馆的参观,以及野外植物资源的调查等实践环节,不仅学生学习资源植物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而且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与区域经济建设结合紧密

区域经济发展反映了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其问题[4]。“十二五规划”对我省关中、陕北和陕南三大经济区域发展战略已作出了明确指示。由于资源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植物资源,该课程就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尤其是陕南经济区不仅有全省面积60%的森林,而且还有极具地域特色的秦巴医药、富硒食品等生物资源。因此,资源植物学的教学必须融入到我省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资源植物学的教学策略与实践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凸显专业特点

资源植物学教学内容庞杂,学生又来自于不同专业,因此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于所有学生,课程所涵盖的四方面基本知识要逐一讲解,重点介绍植物资源分布概况和开发利用方法。对不同专业学生,涉及的17类植物资源有选择讲解,如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侧重于药用、芳香油、农药植物资源等内容,食品工程学生侧重于果蔬、野菜、淀粉植物资源等内容。在讲述中以秦岭富有特色的植物为案例重点讲解,并适时引入新成就来拓展学生视野。

2.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教学已是不容置疑的一种有效途径。如讲授观赏植物资源,利用ppt课件不仅介绍了课本内容,还讲述十大名花、西安市公园绿地常见观赏植物和家庭养花环保价值等内容,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网络教学也是资源植物学教学的重要补充,除了我校植物学精品课程网站外,网络上还可以参考沈阳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学、北京林业大学观赏植物学等精品课程资源。

3.安排适量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适量安排实践环节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通过举办“走近校园植物”活动、参观西安市植物园及观察标本等,学生掌握了许多常用野生植物的特性。如利用校园中的银杏讲述了“本是同根生,药效各不同”的道理。此外,还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或野外进行植物资源调查,写出了多篇报告,部分已正式发表。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证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纲要的要求,结合我省各地经济发展人才的需要,在资源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从教学的内容、手段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景侠,杨赵洁.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及保护对策[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9,(3):6-12.

[2]张金良,李焕芳.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生物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1997,(2):30-31

[3]陕西省林业厅.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论文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70-174.

渔业资源经济学范文3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景观设计课程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西安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地矿类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编号:JG10058)。

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与城市规划、建筑学密切关联,同时涉及地理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学、植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1,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属于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型的专业,如何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体现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问题,实践教学环节的不断改革和实施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和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和关键。

西安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2007年开设的新专业,专业开设以来就依托我校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优势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的安排,同时积极引进规划行业人才,进行城乡规划实践课程的开设,景观设计课程即为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一环。鉴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丰厚、动手能力普遍较弱等特点,本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探讨该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如何综合学生知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景观设计的方法、技能等,着力培养理论结合实践的现代新型应用型人才,为高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该课程的开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景观设计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的景观设计课程主要针对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建筑学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开设,景观设计相关联课程的开设也主要以规划、园林、建筑和艺术为主,而与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衔接相对较少,对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也主要以培养设计型人才为主。[3]但景观设计课程本身是属于文科和理工科相互交叉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其知识结构复杂且综合性较强,需要初学者具有深厚的相关专业知识积淀。[4]

而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了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城镇规划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开设了AutoCAD、ArcGIS、3DMax、Photoshop等设计专用软件和辅助软件,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已经形成,并掌握了设计必备软件。在大三大四期间开设景观设计课程,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育社会需要的景观设计人才和城乡规划管理人才,将大学教育教书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双重功能有效结合起来。

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景观设计课程考虑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性质,在课程安排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室内轻室外、重计算机轻手绘等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尽管我校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遵循的是课堂理论教学+实例设计的教学方法,但在学时的安排上理论教学占据了绝对的主导,以48课时为例,理论讲授占据了40课时,设计实践仅学期末的8课时。

这种教学模式的安排使学生更多的获得的是对景观设计的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但因为设计实习安排在学期末,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不免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于陌生,不能够将理论很好地应用于具体的设计中。同时,景观设计的内容包含居住区景观设计、广场景观设计、公园景观设计、街道景观设计、滨河景观设计等多种主题和类型,但鉴于课时的安排,只能选择一种类型的选题进行设计实训,很难培养综合性、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

2.重室内轻室外

景观设计的理论教学均以室内为主,对景观案例的赏析、景观美学的体现、景观要素的结合均以图片和幻灯片的形式获取,但这种方式获取的信息很难反映实际情况。如对景观空间尺度、景观要素尺度和人的尺度很难准确把握;学生很难获取以自身尺度为标准的景观空间感受;同时对于自然要素作用下的很多光影色彩也难以获得真实的直观的感受。[5]缺乏了实际观察和体会的景观设计作品往往是理想化的设计成果,其现实操作性较差,这也就是当前学习过景观设计的学生甚至景观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并不能一走出校园就能进行实际景观设计的原因。

3.重计算机轻手绘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手绘功底普遍较为薄弱,故而在景观设计实训中更多的是借助计算机进行相关图件的绘制。但手绘仍然是从事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必修课程,手绘表达是设计思维从大脑向手的延伸,并最终艺术化表达出来的过程。手绘表现是判断把握环境物象的空间、形态、材质、色彩特征的心理体验过程,是感受形态的尺度与比例、材质的特征与表象、色彩的统一与丰富的有效方法,其对环境空间的远、中、近景层次的先后处理、体面与体量关系的掌握、色彩与色调关系的理解、环境气氛与艺术效果都能做到缜密的安排。计算机手段固然在很多设计效果图的制作方面更有表现力,在手绘仍然是进行景观设计所需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

1.教学内容多元化

渔业资源经济学范文4

关键词:渔业资源;产权化管理;本土化;研究

1.1国际渔业资源管理制度概况1.1国际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类型公共渔业资源的保护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渔业资源的保护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世界各国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分为投入式管理、产出式管理、技术性管理三种。其中产出式管理是最先进的管理方式,目前西方发达渔业国家普遍采用这种管理方式,产出式管理的实质是渔业资源的产权化管理。

1.2渔业资源产权化管理概念

渔业资源产权化管理是指明确公共渔业资源可捕总量,使渔业资源由公有产权(即可捕总量)以一定合理形式分配,而成为私有产权(即个人可捕配额),通过对私人可捕配额使用及流通的严格管理,以避免渔业资源被过度利用。在公共渔业资源的管理中引入产权思想,并建立了TAC、IQ、ITQ,被认为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制度变革之一[1]。

1.3渔业资源产权化管理制度类型渔业资源产权化管理的主要制度有总允许可捕量制度(TAC)、渔获量个别配额制度(IQ)、渔获量个别可转让配额制度(ITQ)。TAC是根据某种鱼的MSY(最大持续产量)水平,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确定一定时间和区域内总允许可捕量,当渔获量累计达到TAC水平时,全面禁止这种鱼的捕捞。当TAC确定后,渔船都想在TAC范围内多捕鱼,容易导致过度投资和捕捞竞争。ITQ和IQ则是在TAC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两种制度避免了TAC的过度投资与捕捞恶性竞争,将TAC分成若干份额,分配给企业、渔民和渔船,最高捕捞量以获得的捕捞配额为限,IQ制度下捕捞配额不可自由转让;ITQ制度下捕捞配额可以自由买卖或出租。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已实施总允许可捕量制度(TAC),在TAC基础上实施IQ的国家有加拿大、比利时、挪威、爱尔兰、瑞典,实施ITQ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冰岛。

2我国渔业资源管理的制度困境

2.1我国渔业资源管理的主要制度目前我国渔业资源管理主要采用投入式管理制度。投入式管理也称间接限制捕捞努力量的管理,即控制捕捞力量的投入,如控制捕捞船只数量或渔船功率等。

2.2投入式管理制度的优点与缺点这种管理制度的优点是容易操作,执行成本低。

但其缺点也十分突出,在捕捞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渔船的捕捞强度愈来愈无法控制,这种管理制度日益受到过度捕捞的挑战,近些年,我国近海常见经济鱼类产量急剧下降,部分鱼类资源濒临灭绝,在我国的总捕捞量中,90%左右的渔获物未达到国家可捕标准,在内陆水域中,过度捕捞造成的后果也不容小觑,如黄河鲤鱼已很难捕捉到了,长江水系三峡库区渔获物小型化趋势明显[2]。

3渔业资源产权化管理在我国遇到的困难渔业资源产权化管理是一种对渔业资源的量化管理,需要较精确的渔业资源数据,并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存有科学性认识。一般来说,TAC作为一种量化的渔业管理措施,是在鱼类种群不复杂、兼捕量少的渔业中比较容易实施。渔业资源产权化管理在我国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我国可捕鱼类种类比较复杂,对渔获物种类、数量、规格控制难度将很大、监管成本会很高。渔业可捕配额的确定及交易缺少有效的渔业社会组织化与以渔业资源科研为基础的法制化支持。

4我国渔业资源管理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4.1公共渔业资源被过度利用的原因公共渔业资源具有财产公有性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个性质使得其被滥用是必然的,谁都可以开采,没有人会承担资源恶化的全部成本,这就导致“搭便车”和过度开发导致的“公地的悲剧”。在面对公共渔业资源的公众集体中,个人表现出“理性经济人”的趋利理性,公众集体则表现出无克制的过度开采公共资源的非理性。在实践中普遍存在如下现象:国与国之间争夺公共渔业资源,国内地区与地区之间争夺公共渔业资源,同一地区捕捞单位之间争夺公共渔业资源。为保护我国近海渔业资源,1999年我国农业部首次提出海洋捕捞量“零增长”战略,但近年来我国近海三大海域渔业资源仍然持续衰退。

4.2渔业资源产权化管理是有效保护渔业资源的根本措施渔业资源产权公众共有的问题不解决,公众必然会滥用资源,通过对渔业资源公共属性的改造,进行产权认定,变公(公共可捕资源)为私(即个人捕捞配额),这是解决渔业资源问题的一个有效举措。关于产权不清的外部性问题,Pigou最早提出政府通过征税干预,Coase提出通过界定产权从而解决外部性的市场方案,他反对Pigou提出的政府征税方案。

渔业资源经济学范文5

[关键词] 校园 电子商务 创业 风险

本文从校园电子商务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宏观创业环境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对大学生在校创业的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校园电子商务特点

校园电子商务不同于通常意义下的电子商务,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比较公认的定义,一般是指在校师生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购买产品、服务和信息的过程。它既有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商务模式的共性特点,亦有着下列一些不同于普通电子商务的个性化特点。

1.商务网络的安全性。高校是计算机普及率较高的地方,全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起内部局域网,为电子商务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便利环境。校园网的网管部门通常都采取相对严厉的安全防护措施,使校园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更加安全可靠。而随着校园一卡通体系的建立,又给校园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新的更为安全可靠的网上支付平台。

2.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在高校这个环境下,消费群体是相对单一的组合,大体包括教师及其家属、学生及行政工作人员等等。这个群体的素质较高,容易接受电子商务新模式,而且消费的需求也具有较大的同一性。

3.配送服务的区域性。校园电子商务的客户群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居住相对集中,其物流的配送基本上在校园范围内,包括校园内部及校园附近。

二、学生创业的风险分析

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在校创业,电子商务成了很好的创业载体。在校园环境下运营的电子商务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缺乏经验的大学生仅凭满腔热情很难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通过理智的分析策划,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右表列出了校园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学生创业的四大类风险。

1.需求风险。校园电子商务的主要客户群体对商品种类和数量的需求相对比较固定。但是参与电子商务的师生数量和客户回头率的大小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使得新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库存控制的难度大大提高,而对于大学生创业的运营规模来说,需求预测的微小偏差都将产生投入的巨大损失。

2.竞争风险。校园电子商务在实施的时候,一方面要与传统的商务模式竞争,提供优于传统商务模式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由于校园电子商务的进入壁垒偏低,创业者将面对同行间的激烈竞争,必须扬长避短才能获得自己的立足之地。

3.财务风险。学生的消费来源缺乏自生性,他们对价格的敏感性显得尤为强烈。开发市场必须要有价格优势,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拟定合理的价位。

要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最大化盈利能力,必须合理定价,这就要求掌握和控制好以下几种经营成本:(1)技术支持成本:电子商务融合了各种技术,包括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费用。在构建电子商务系统的时候要投资硬件和软件两块内容,校园电子商务模式更多的是软件开发和维护成本,至于硬件和网络成本,主要是租用和的成本。(2)安全保障成本:由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安全的脆弱性,目前仍有很多人对网上购物望而却步。只有构建起安全的校园电子商务环境,高校师生们才能放心地在网上购物。当前很多高校推行的“一卡通”工程可以作为网上支付的基本载体,它既简化了业务流程又提高了网上支付的安全性。(3)物流配送成本: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物流配送成本的控制是决定校园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校园电子商务的物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提货、运送和存放;二是配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4)售后服务成本:校园电子商务在交易商品的同时必须提供相关服务。优质的售后服务是保持老客户和吸引新客户的重要因素,如何以最低的服务成本保证优质的服务质量同样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4.信息风险。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电子商务的运作存在着比普通商务模式更多的风险因素。大学生在这个载体下创业的时候仍然要面临以下几种相应的信息技术风险:(1)信息的真实性风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如果采用校园卡或校园电子帐户(校园一卡通)作为网上支付的载体,掌握到用户的真实信息,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信息的实时性风险:信息的实时性反映的是事务的当前状态和属性,其影响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种。主观上说,商家的信息要及时,客户需求信息的提交和更改也要及时;客观上看,网络中断、系统检修时的补救措施也要及时,才能让买卖双方的信息保持一致。(3)信息的安全性风险:网上支付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病毒或人为攻击支付体系的事情虽属于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必将损失惨重。

国内一批高校开始倡导创业型人才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创业。校园电子商务作为学生在校创业的一个崭新平台,应引导大学生们充分认识其在需求、竞争、财务、信息等方面的风险性,使之更理性地运用这个先进平台,更有效地开展实践教育、风险教育和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杜江萍:校园电子商务模式探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3)

[2]易炜:校园电子商务特点分析[J].中国水运,2006,(4)

[3]王锋杨坚争:电子商务交易风险与安全保障[M].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渔业资源经济学范文6

【摘要】随着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随之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政府为了达到经济发展和坏境保护这两个主要的政策目标,实行了一系列的关于海洋渔业的规制。本文回顾了海洋渔业规制的相关文献,对我国主要的规制手段进行分析,最后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

渔业是一项重要的食物来源。在我国的渔业部门中,海洋捕捞渔业产出占渔业总产出的42%至48.7%,占海洋渔业总产出的71.3%到79.8%。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捕捞业的不断上升,近海岸的渔业资源迅速耗竭,一些重要的目标鱼类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如何解决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政府为此制定并实施了许多政策来支持和保护海洋渔业,由此形成了中国海洋渔业政策规制,也形成了与渔业相关的规制经济学。

1规制经济学

规制经济学是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如何对市场微观经济体进行干预管理的产业经济学分支,经济性规制主要研究政府在约束企业定价、进入和退出等方面的作用,如渔业中的许可证制度就是经济性规制。

规制经济学发展至今经历了规制公共利益理论、规制俘虏理论、规制经济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以及激励性规制理论五个阶段(周慧许长新,2006)。通过对其发展过程的研究,范合君等(2007)总结出西方规制经济学发展的特征,其中规制内容从经济性规制到社会性规制演进,规制手段从传统规制手段到激励性规制手段演进与渔业规制相关,特别是规制手段的变迁。传统的渔业规制没有改变过度捕捞的激励,而基于产权的渔业规制如可转让的个体配额(IndividualTransferableQuotas,ITQs)就是一个激励性的渔业规制。

2渔业规制目标

渔业政策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经济上的和环境上的。一方面,政府应该保证渔民获得应有的利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海洋环境,避免过度捕捞。在现实社会中,渔业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它具有非排他性和可耗竭性的特点,随着捕捞者的增加,拥挤成本也会越来越大。渔业的这种开放获取的性质主要带来了以下问题:①经济上和生物经济上的无效率。与私有产权相比,开发获取导致付出较多的捕捞努力但是获得较少的收益。并且,高水平的捕捞努力使得生物经济学的均衡鱼存量低于最大持续产量。②过度捕捞。由于渔业几乎没有进入的技术障碍,因此人人都可以进入该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渔民总是试图捕捞更多,因为如果他们不这么做,别人也会这么做。这就产生了“捕捞竞赛,导致渔业资源的迅速减少甚至耗竭。

尽管有学者认为水产养殖是一个避免过度捕捞并且满足不断增加的对海产品需求的好方法,但是它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首先,发展水产养殖可能会毁坏海岸的地貌,破坏某些生物的栖息地。例如,在我国,许多红树因为水产养殖而遭到砍伐,而由此整个红树林生态系统也遭到了难以修复的破坏,这些损失难以弥补。另外,过多的水产养殖会降低水质,而修复水质,清洁沉积物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要解决渔业资源开放性获取所带来的无效率和过度捕捞,在经济与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仅仅靠用水产养殖业来代替渔业。政府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管制措施来纠正开发获取带来的问题,弥补市场失灵,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渔业规制目标。

3主要渔业规制手段

根据渔业规制的经济学理论,渔业规制可以分为:产出控制(限额捕捞、个体配额)、投入控制(许可证制度、个体投入控制)和技术措施(休渔制)。

3.1渔业许可证制度和限额制度政府主要通过对控制渔船和捕鱼工具,发放许可证和捕捞限额来管理海洋渔业。从1989起,政府就开始对渔船的数量和它们的总功率进行控制,以此来限制捕捞力。限额由农业部分配到沿海各省。当地的渔业管理部门负责根据配额控制渔船数量和功率。在我国,在已经实行限额制度的海域捕鱼或是捕捞已经对其捕捞数量进行限制的鱼种,捕捞者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同意。

为了更好的实施“双控”制,渔业许可证制度也开始实施了。

2002年的《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下简称《规定》)中将渔船分为三类:海洋大型捕捞渔船,主机功率大于或等于441千瓦;海洋小型渔船,主机功率小于44.1千瓦且船长不到12米;海洋中型渔船。各类渔船由不同的部门进行许可证的审批以及发放。大型拖网、围网,到我国与有关国家缔结协定的共同渔区、南沙、黄岩岛海域作业以及到特定渔业资源渔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作业的这三类渔船的许可证需由农业部进行审批,委托农业部各海区渔政监督管理局发放。远洋渔船的许可证由农业部审批发放,其它渔船的由地方部门进行审批发放。《规定》还指出使用期一年一上的捕捞许可证实行年审,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年审期为两年。同时规定,我国的渔业捕捞许可禁止进行交易和转让。

1999年,政府宣布每年的总捕捞量应该实行“零增长”。在此之后的第二年,新修订的《渔业法》出台,宣布实行对捕捞量的配额管制。这种对产出的控制将某海域内的目标鱼种的最大捕捞量限定在与前一年大致相当的数量上。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实施了“零增长”之后的2000年起,到2005年,总捕捞量基本保持在145万吨,增长率在0%处波动。

3.2休渔制休渔制既包括休渔期,也包括休渔海域。休渔制是在一段时期内在某个特定的海域禁止捕捞特定鱼种或是禁止使用特定的方式作业。休渔期一般是在夏季,因为夏季是海洋主要经济鱼类繁殖和幼鱼生长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进行休渔,可以保护主要经济鱼种的亲体和幼鱼资源,使渔业资源得到修养生息。在8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实行休渔制度对特定的鱼种进行保护。①1981年,从4月1日到7月31日,北纬32°到34°,海岸线以东至东经122°30’海域禁止使用拖网作业。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大黄鱼和黄花鱼。②自1988年起,渤海海域全面禁止拖网作业。③自1989年起,为了保护带鱼,从5月1日到6月30日禁止在带鱼产卵区(北纬28°30’到30°30’,海岸线到东经124°30’)作业。

全面的休渔期制度始于1995年,首先是对东海和黄海两大海域,1999年开始在我国其它海域实行。由于每年的环境、气候等情况不同,各年具体的休渔日期不尽相同,2003年农业部对休渔方案进行了调整,并强调所有海域定置作业休渔每年不得少于两个月,具体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定,并报农业部和所在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备案。所有休渔渔船必须在休渔时间开始前进港集中,休渔期间不得擅自离港或转移停泊地点,不得从事加水、加冰、加油等活动。

4对我国主要渔业规制的评价